微博技术与天线 第1章 均匀传输线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一章第二节
入射波电压 反射波电压
U+ (z)=Ae 1 −γz U− (z)=A2e
γz
1 γz 入射波电流 I+ (z)= A e 1 Z0 1 反射波电流 I (z)= A e−γz 2 − Z0
(8)式表明:传输线上任意位置的电压和电流都是入射波与 反射波的叠加。 对于有耗长线Z 都是复数,其中具有阻抗量纲, 对于有耗长线 0和γ都是复数,其中具有阻抗量纲,称其为传 输线的特性阻抗, 称为传播常数; 输线的特性阻抗, γ 称为传播常数;α为 减 数,β为 数。 为实数时,电压入射波与电流入射波相位相同, 当Z0为实数时,电压入射波与电流入射波相位相同,电压反射 波与电流反射波相位相反, 波与电流反射波相位相反,沿线入射波与反射波的瞬时分布如 下图所示: 下图所示:
∂u(z, t ) 2 ∂u(z, t ) ∂2u( z, t ) ∂i(z, t ) G∆zu(z, t ) + ∆z + C∆z + C∆z2 − ∆z = 0 ∂z ∂t ∂z∂t ∂z
∂i( z, t ) ∂u( z, t ) u( z, t ) + R∆zi( z, t ) + L∆z − u( z, t ) − ∆z = 0 ∂t ∂z
∂u(z, t ) u(z + ∆z, t ) −u( z, t ) = ∆z ∂z ∂i( z, t ) ∆z i z + ∆z, t −i z, t = ∂z
(
) ( )
}
(1) )
应用基尔霍夫的回路电压 定律
∆u = u( z + ∆z, t ) −u( z, t )
= uR + uL
应用基尔霍夫的节点电流 定律
第1.4节 传输线的传输功率、效率与损耗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传输功率、效率与损耗
3.功率容量 功率容量(power capacity) 功率容量
功率容量:传输线上容许传输的最大功率。 功率容量:传输线上容许传输的最大功率。 当传输线的结构和介质材料选定后,功率容量由额定电 当传输线的结构和介质材料选定后, 和额定电流I 决定。 压UM和额定电流 M决定。 设传输线的驻波比为 ρ ,则功率容量可表示为
结论
1 − Γl
2 ρ
(1)回波损耗和插入损耗虽然都与反射信号即反射系数 回波损耗和插入损耗虽然都与反射信号即反射系数 有关,但回波损耗取决于反射信号本身的损耗, Γ 越 有关,但回波损耗取决于反射信号本身的损耗,|Γl|越 越小; 大,则|Lr|越小; 越小 (2)插入损耗 i则表示反射信号引起的负载功率的减小, 插入损耗L 则表示反射信号引起的负载功率的减小, 插入损耗 |Γl|越大,则| Li |也越大。 越大, 也越大。 Γ 越大 也越大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传输功率、效率与损耗
Z l − Z 0 (40 − Z 0 ) 2 + 30 2 Γl = = 2 2 Z l + Z 0 (40 + Z 0 ) + 30
将上式对Z0求导, 并令其为零, 经整理可得
1 2
402+302-Z02=0
回波损耗取决于反射信号本身的损耗,|Γl|越大,则|Γr|越小; 插入损耗|Li|则表示反射信号引起的负载功率的减小,|Γl|越大,则|Li|也越大。
图 1- 9 | Lr|、 |Li|随反射系数的变化曲线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传输功率、效率与损耗 [例 1-4]现有同轴型三路功率分配器,如图1-10所示,设该功分器在 2.5GHz-5.5GHz频率范围内其输入端的输入驻波比均小于等于1.5,插入损耗 为,设输入功率被平均地分配到各个输出端口,试计算(1)输入端的回波 损耗(用分贝表示);(2)每个输出端口得到输出功率与输入端总输入功 率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解(1)由于驻波比为1.5,因而反射系数的大小为
微博技术与天线 第1章 均匀传输线
z z A1e cos(t z ) A2 e cos(t z ) i ( z , t ) i ( z , t ) i ( z , t ) 1 [ A1e z cos(t z ) A2 e z cos(t z )] Z0
可见损耗很小时的特性阻抗近似为实数。 对于直径为 d、间距为D的平行双导线传输线,其特性阻抗
为
2D Z0 ln d r
120
式中εr为导线周围填充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常用的平行双 导线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有250Ω、400Ω和600Ω三种。
对于内、外导体半径分别为a、b的无耗同轴线,其特性阻抗为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可得
i ( z, t ) u ( z, t ) Rzi ( z , t ) Lz u ( z z , t ) 0 t u ( z z , t ) i ( z , t ) Gzu ( z z , t ) C z i ( z z , t ) 0 t
低、中频区(双 导体)
中高频区(微带 线)
高频区(金属波 导)
双导体传输线
由两根或两根以上平行导体构成 ; 包括平行双线、同轴线、带状线和微带线等; 只能传输TEM波或准TEM波,又称TEM传输线;
TEM波指电矢量与磁矢量都与传播方向垂直。
金属波导
均匀填充介质的金属波导管;
有矩形波导、圆形波导、脊性波导、椭圆波导等。
上式表明: 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
的位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及工作频率有关,且 一般为复数,故不宜直接测量。另外,无耗传输线上任意相距 λ /2处的阻抗相同,一般称之为λ /2重复性。
例1、一根特性阻抗为50Ω、长度为0.1875m的无耗均匀传输线, 其工作频率为200MHz,终端接有负载ZL=40+j30 (Ω),试求其 输入阻抗。 解 : 由工作频率 f=200MHz 得相移常数 β=2πf/c=4π/3 。将 ZL=40+j30 (Ω),Z0=50,z=l=0.1875及β值代入下式,有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知识要点资料讲解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知识要点资料讲解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知识要点绪论微波的定义:微波是电磁波谱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它属于无线电波中波长最短的波段。
微波的频率范围:300MHz~3000GHz ,其对应波长范围是1m~微波的特点(要结合实际应用):似光性,频率高(频带宽),穿透性(卫星通信),量子特性(微波波谱的分析)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均匀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2个特性)定义: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处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之比称为传输线的输入阻抗注: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的位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工作频率有关。
两个特性:1、λ/2重复性:无耗传输线上任意相距λ/2处的阻抗相同Z in(z)= Z in(z+λ/2)2、λ/4变换性: Z in(z)- Z in(z+λ/4)=Z02证明题:(作业题)均匀无耗传输线的三种传输状态(要会判断)参数行波驻波行驻波|Γ|010<|Γ|<1ρ1∞1<ρ<∞Z1匹配短路、开路、纯电抗任意负载能量电磁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电磁能量在原地震荡1.行波状态:无反射的传输状态匹配负载: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同相2.纯驻波状态:全反射状态负载阻抗分为短路、开路、纯电抗状态3.行驻波状态:传输线上任意点输入阻抗为复数传输线的三类匹配状态(知道概念)负载阻抗匹配:是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的情形,此时只有从信源到负载的入射波,而无反射波。
源阻抗匹配:电源的内阻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时,电源和传输线是匹配的,这种电源称之为匹配电源。
此时,信号源端无反射。
共轭阻抗匹配:对于不匹配电源,当负载阻抗折合到电源参考面上的输入阻抗为电源内阻抗的共轭值时,即当Z in=Z g﹡时,负载能得到最大功率值。
第1.1节 均匀传输线理论
(
)
将终端条件U (0)=Ul, I (0)=Il代入上式可得
U l = A1 + A2 Il =
解得
,。 1
1 ( A1 − A2 ) Z0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研究传输线上所传输电磁波的特性的方法有两种: 研究传输线上所传输电磁波的特性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场 ” 的分析方法 “ 的分析方法,即从麦氏方程出发,解特定边界条 件下的电磁场波动方程 电磁场波动方程,求得场量( E和H)随时间和空间的变 电磁场波动方程 化规律,由此来分析电磁波的传输特性; 另一种方法是“ 路 ” 的分析方法 “ 的分析方法,它将传输线作为分布参数 来处理,得到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等效电路,然后由等效电路根据克希霍 等效电路 夫定律导出传输线方程,再解传输线方程 传输线方程,求得线上电压和电 传输线方程 流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最后由此规律来分析电压和电 流的传输特性。
U ( z ) = A1e γz + A2 e − γz
I (z ) = A1e γz − A2 e −γz Z 0
(
)
Z 0 = ( R + jωL ) /(G + jωC )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
A , A 为积分常数,由边界条件决定。 1 2 为积分常数,由边界条件决定。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知识要点绪论微波的定义:微波是电磁波谱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它属于无线电波中波长最短的波段。
微波的频率范围:300MHz~3000GHz ,其对应波长范围是1m~0.1mm微波的特点(要结合实际应用):似光性,频率高(频带宽),穿透性(卫星通信),量子特性(微波波谱的分析)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均匀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2个特性)定义: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处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之比称为传输线的输入阻抗注: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的位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工作频率有关。
两个特性:1、λ/2重复性:无耗传输线上任意相距λ/2处的阻抗相同Z in(z)= Z in(z+λ/2)2、λ/4变换性: Z in(z)- Z in(z+λ/4)=Z02证明题:(作业题)均匀无耗传输线的三种传输状态(要会判断)参数行波驻波行驻波|Γ|010<|Γ|<1ρ1∞1<ρ<∞Z1匹配短路、开路、纯电抗任意负载能量电磁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电磁能量在原地震荡1.行波状态:无反射的传输状态匹配负载: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同相2.纯驻波状态:全反射状态负载阻抗分为短路、开路、纯电抗状态3.行驻波状态:传输线上任意点输入阻抗为复数传输线的三类匹配状态(知道概念)负载阻抗匹配:是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的情形,此时只有从信源到负载的入射波,而无反射波。
源阻抗匹配:电源的内阻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时,电源和传输线是匹配的,这种电源称之为匹配电源。
此时,信号源端无反射。
共轭阻抗匹配:对于不匹配电源,当负载阻抗折合到电源参考面上的输入阻抗为电源内阻抗的共轭值时,即当Z in=Z g﹡时,负载能得到最大功率值。
共轭匹配的目的就是使负载得到最大功率。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λ/4阻抗变换)(P15和P17)阻抗圆图的应用(*与实验结合)史密斯圆图是用来分析传输线匹配问题的有效方法。
微波技术与天线 刘学观 第1.3节
电压和电流 在原地振荡而不
向前传播!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状态分析
终端短路时线上电压、电流及阻抗分布
3 / 4 / 2
/4
0
终 端
短
路
U
I
U
z
串联谐振 《微波技术与天线》
并联谐振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状态分析
终端接短路负载传输线状态小结
3
z0
5A 3
压节点,电流腹点。经过
4
为电压腹
点(电流节点)
并联电压连续
U 250V max
。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状态分析
根据(1-3-14)式
U max I
U m in I
Z0;
I 2.5A max
max
m in
500
U 2.5 2Z0 500 V ; I
沿线各点电压和电流振幅按余弦变化,电压和电流相位 差90º,功率为无功功率,即无能量传输;
在z=n/2(n=0,1,2,…)处电压为零,电流的振幅值最大且
等于2|A1|/ Z0 ,称这些位置为电压波节点;
在 z=(2n+1)/4(n=0,1,2,…) 处 电 压 的 振 幅 值 最 大 且 等 于
解:(1)要使线上驻波比最小,实质上只要终端反射系 数的模值最小,而
1
l
Zl Z0 Zl Z0
(40 (40
Z0 )2 Z0 )2
302 302
2
将上式对求导,并令其为零,经整理可得Z0= 50
(2)终端反射系数及驻波比分别为:
l
Zl Zl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1章
(1-7a) 根据双曲函数的表达式,上式整理后可得 (1-7c)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2)已知传输线始条件 这时将坐标原点z=0选在始端较为适宜。将始端条件 U(0)=U1,I(O)=I1 ,代入式(1—4),同样可得沿线的 电压电流表达式为
(1-6b)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4、传输线的特性参量 传输线的特性参量主要包括:传播常数、特性阻抗、 相速和相波长 (1)、传播常数
反映波经过单位长度传输线后幅度和相位的变化 的物理量。
传播常数γ 一般为复数,可表示为 其中实部α称为衰减常数,表示行波每经过单位长度 后振幅的衰减,单位为分贝/米(dB/m)或奈培/米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NP/m);虚部β称为相移常数,表示行波每经过单位长 度后相位滞后的弧度数,单位为弧度/米(rad/m)。 对于低耗传输线,一般满足 R0 L0 , G0 C0 , 所以有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由此可得
衰减常数是由传输线的导体电阻损耗αc和填充介质的漏 电损耗αd两部分组成。对于无耗传输线RO=0,G0=0
实际应用中,在微波频段内,总能满 足 R0 L0 , G0 C0 因此可把微波传输线当作无耗传输线来看待。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2)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定义:传输线上入射波电压Ui(z)与入射波电流 Ii(z)之比。或反射波电压Ur(z)与反射波电流Ir(z)之比 的负值,即
图1-2
图1-3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电阻器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电容器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电感器
图1-9
图1-10
图1-11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在微波频率下传输线的分布参数效应
体现为分布参数电感,电容,电导和电阻
微波传输线的特点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知识要点绪论●微波的定义:微波是电磁波谱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它属于无线电波中波长最短的波段。
●微波的频率范围:300MHz~3000GHz ,其对应波长范围是1m~0.1mm●微波的特点(要结合实际应用):似光性,频率高(频带宽),穿透性(卫星通信),量子特性(微波波谱的分析)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均匀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2个特性)定义: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处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之比称为传输线的输入阻抗注: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的位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工作频率有关。
两个特性:1、λ/2重复性:无耗传输线上任意相距λ/2处的阻抗相同Z in(z)= Z in(z+λ/2)2、λ/4变换性: Z in(z)- Z in(z+λ/4)=Z02证明题:(作业题)●均匀无耗传输线的三种传输状态(要会判断)1.行波状态:无反射的传输状态▪匹配负载: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同相2.纯驻波状态:全反射状态▪负载阻抗分为短路、开路、纯电抗状态3.行驻波状态:传输线上任意点输入阻抗为复数●传输线的三类匹配状态(知道概念)▪负载阻抗匹配:是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的情形,此时只有从信源到负载的入射波,而无反射波。
▪源阻抗匹配:电源的内阻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时,电源和传输线是匹配的,这种电源称之为匹配电源。
此时,信号源端无反射。
▪共轭阻抗匹配:对于不匹配电源,当负载阻抗折合到电源参考面上的输入阻抗为电源内阻抗的共轭值时,即当Z in=Z g﹡时,负载能得到最大功率值。
共轭匹配的目的就是使负载得到最大功率。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λ/4阻抗变换)(P15和P17)●阻抗圆图的应用(*与实验结合)史密斯圆图是用来分析传输线匹配问题的有效方法。
1.反射系数圆图:Γ(z)=|Γ1|e j(Φ1-2βz)= |Γ1|e jΦΦ1为终端反射系数的幅度,Φ=Φ1-2βz是z处反射系数的幅角。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辐射功率:单位时间内从体积中经过它的表面流出而不 返回的电磁能。
P
S
E H n ds S n ds
s
附录:均匀平面电磁波
等相位面:在固定时刻,由相位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称为 等相位面或波前面或波阵面。
均匀平面电磁波的特性
定义:在平面波的波阵面上,电场和磁场都均匀分布
2 Il cos 1 k jkr j 3 j 2 e 4 r r 1 1 1 H r E H sin r rH j jr
2 1 Il sin k k jkr 3 j 2 e j 4 r r r
1.为横电磁波
EH 0
2.电场和磁场的比值只与媒质特性有关,因此可定义波阻 抗为:
J 2 在公式 k 中, j 2 赫芝矢量的非齐次波动 方程 J 2 k 2 j jkr 1 Je 求得, v r dV r为观察点到波源的距离 j 4 在J 0的区域,有 2 k E E H j
第一部分 天 线
第一章 天线的基础 ax ay az x y z
称为矢量微分算子,也叫汉密顿算符。
汉密顿算符的运算: F (a x ay a z ) (a x Fx a y Fy a z Fz ) x y z
2. 电流元的辐射场
将表达式中正比于1/r3 和1/r2的项略去, 即可得到电流元的辐射场:
Ilk 2 E j sin e jkr 4r E E 0 r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1章
R jwL C jwC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可见特性阻抗Z0通常是个复数, 且与工作频率有关。 它 由传输线自身分布参数决定而与负载及信源无关, 故称为特
性阻抗。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 R=G=0,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 Z0=
1 C
此时, 特性阻抗Z0为实数, 且与频率无关。 当损耗很小, 即满足R<<ωL、 G<<ωC时,有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将式(1- 1- 1)代入式(1- 1- 2), 并忽略高阶小量, 可得 u(z, t)z=Ri(z, t)+Li(z, t)t L i ( z, t ) t i(z, t)z=Gu(z, t)+Cu(z, t)t c i ( z , t ) t
这就是均匀传输线方程, 也称电报方程。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1.1 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1.2 传输线的阻抗与状态参量 1.3 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1.4 传输线的传输功率、 效率与损耗
1.5 阻抗匹配
1.6
返回主目录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第 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微波传输线是用以传输微波信息和能量的各种形式的传输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图 1- 1 各种微波传输线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对均匀传输线的分析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场分析法, 即 从麦克斯韦尔方程出发, 求出满足边界条件的波动解, 得出传输 线上电场和磁场的表达式, 进而分析传输特性; 第二种是等效电 路法, 即从传输线方程出发, 求出满足边界条件的电压、 电流 波动方程的解, 得出沿线等效电压、电流的表达式, 进而分析传 输特性。前一种方法较为严格, 但数学上比较繁琐, 后一种方法 实质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化场为路”, 有足够的精度, 数学上较 为简便, 因此被广泛采用。 本章从“化场为路”的观点出发, 首先建立传输线方程, 导 出传输线方程的解, 引入传输线的重要参量——阻抗、反射系数 及驻波比; 然后分析无耗传输线的特性 , 给出传输线的匹配、 效率及功率容量的概念; 最后介绍最常用的TEM传输线——同 轴线。
1.4至1.5节 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版)》课件
简要分析三种情况
(1)z=0时
(0)L
终端反射系数为
L
ZL ZL
Z0 Z0
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2) ZL Z0 时
L(z)0 , 即负载终端无反射,且传输线上的反射 系数处处为零,通常称之为负载匹配。
(3) ZL Z0 时
负载会产生反射,向信源方向传播。
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1.5.4 驻波比
Z0
120
r
ln 2D d
对于无耗同轴线,其特性阻抗为
Z0
600
r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n b a
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1.4.3.传播常数
传播常数 是描述行波经过单位长度后,振幅和相位
的变化的一个物理量。
R j L G j C j
称为衰减常数
为相移常数
(1) 无耗线 得出
有 RG0
0 LC
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对于无耗传输线 0 (z) L e j2 z Lej(L 2 z)
1.5.2 输入阻抗 终端接负载阻抗 Z L 时,则距终端为z处的输入阻抗定义
为该点的电压U(z)与电流I(z)之比,
Z i( n z ) U I( ( z z ) ) Z 0Z Z 0 L c cz z h h Z Z L 0 s sz z h h Z 0Z Z 0 L Z Z L 0 t th h z z
输线上任一点z处反射波电压(或电流)与入射波电压(或电流)
之比为反射系数。
u
z
i
z
U r (z)
U i(z) Ir (z) I i ( z )
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通常将电压反射系数简称为反射系数,并用 (z) 表示
第1.4节 传输线的传输功率、效率与损耗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传输功率、效率与损耗
表征传输线上反射波的大小的参量有反射系数,驻波比和行波系数。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 1 + Γl ρ= = k 1 − Γl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传输功率、效率与损耗
[例 1- 3]设有一无耗传输线, 终端接有负载Zl=40-j30( ): ① 要使传输线上驻波比最小, 则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应取 多少? ② 此时最小的反射系数及驻波比各为多少? ③ 离终端最近的波节点位置在何处? ④ 画出特性阻抗与驻波比的关系曲线。 解: ① 要使线上驻波比最小, 实质上只要使终端反射系数 的模值最小, 即 ∂ Γl = 0 , 而由式(1- 2- 10)得两倍,波节为零;电压波腹点的阻抗为 无限大,电压波节点的阻抗为零,沿线其余各点的阻抗均为纯电抗;没有电 磁能量的传输,只有电磁能量的交换。 (3)当 时,传输线工作于行驻波状态。行驻波的波腹小于两
倍入射波,波节不为零;电压波腹点的阻抗为最大的纯电阻 Rmax = Z 0 ρ , 电压波节点的阻抗为最小的纯电阻Rmin = Z 0 / ρ;电磁能量一部分被负载吸 收,另一部分被负载反射回去。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传输功率、效率与损耗
3.功率容量 功率容量(power capacity) 功率容量
功率容量:传输线上容许传输的最大功率。 功率容量:传输线上容许传输的最大功率。 当传输线的结构和介质材料选定后,功率容量由额定电 当传输线的结构和介质材料选定后, 和额定电流I 决定。 压UM和额定电流 M决定。 设传输线的驻波比为 ρ ,则功率容量可表示为
《微波技术与天线》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之•传输功率、效率与损耗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知识要点绪论●微波的定义:微波是电磁波谱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它属于无线电波中波长最短的波段。
●微波的频率范围:300MHz~3000GHz ,其对应波长范围是1m~0.1mm●微波的特点(要结合实际应用):似光性,频率高(频带宽),穿透性(卫星通信),量子特性(微波波谱的分析)第一章均匀传输线理论●均匀无耗传输线的输入阻抗(2个特性)定义: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处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之比称为传输线的输入阻抗注: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的位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工作频率有关。
两个特性:1、λ/2重复性:无耗传输线上任意相距λ/2处的阻抗相同Z in(z)= Z in(z+λ/2)2、λ/4变换性: Z in(z)- Z in(z+λ/4)=Z02证明题:(作业题)●均匀无耗传输线的三种传输状态(要会判断)1.行波状态:无反射的传输状态▪匹配负载: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电压和电流在任意点上同相2.纯驻波状态:全反射状态▪负载阻抗分为短路、开路、纯电抗状态3.行驻波状态:传输线上任意点输入阻抗为复数●传输线的三类匹配状态(知道概念)▪负载阻抗匹配:是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的情形,此时只有从信源到负载的入射波,而无反射波。
▪源阻抗匹配:电源的内阻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时,电源和传输线是匹配的,这种电源称之为匹配电源。
此时,信号源端无反射。
▪共轭阻抗匹配:对于不匹配电源,当负载阻抗折合到电源参考面上的输入阻抗为电源内阻抗的共轭值时,即当Z in=Z g﹡时,负载能得到最大功率值。
共轭匹配的目的就是使负载得到最大功率。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λ/4阻抗变换)(P15和P17)●阻抗圆图的应用(*与实验结合)史密斯圆图是用来分析传输线匹配问题的有效方法。
1.反射系数圆图:Γ(z)=|Γ1|e j(Φ1-2βz)= |Γ1|e jΦΦ1为终端反射系数的幅度,Φ=Φ1-2βz是z处反射系数的幅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L jZ0 tan z Zin Z0 100 Z0 jZ L tan z
可见,若终端负载为复数,传输线上任意点处输入阻抗
一般也为复数,但若传输线的长度合适,则其输入阻抗可变 换为实数,这也称为传输线的阻抗变换特性。
1.3.2 定义传输线上任意一点 z 处的反射波电压(或电流)与入射 波电压(或电流)之比为电压(或电流)反射系数, 即
式中Z0为无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β为相移常数。
定义传输线上任意一点 z 处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之比为该 点的输入阻抗,记作 Zin(z),即
U ( z) Z in ( z ) I ( z)
式中, ZL为终端负载阻抗。
U L cos z jI L Z 0 sin z Z L jZ 0 tan z Z in ( z ) Z0 UL Z jZ tan z 0 L I L cos z j sin z Z0
由上式可见,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任一
点的电压或电流均由沿-z方向传播的行波(称为入射波)和沿+z 方向传播的行波(称为反射波)叠加而成。
现在来确定待定系数,传输线的边界条件通常有以下三种:
① 已知终端电压UL和终端电流IL;
② 已知始端电压Ui和始端电流Ii;
③ 已知信源电动势Eg和内阻Zg以及负载阻抗ZL。
平行双线的等效电路
传输线始端接信号源、终端接负载 坐标原点在终端处,波沿z 方向传播 将一微分线元 z (z ) 视为集总参数电路 微分线元上有电阻R z ,电感Lz ,电容 C z 和漏电 导 G z
1.2.1 均匀传输线方程
设在时刻t, 位置z处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z, t)和i(z, t),而在
u( z, t ) Re[U ( z)e jt ]
dU ( z ) ZI ( z ) dz
Z R j L
Y G jC
i( z, t ) Re[ I ( z)e jt ]
dI ( z ) YU ( z ) dz
1.2.2
dU ( z ) ZI ( z ) dz
上式表明: 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
的位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及工作频率有关,且 一般为复数,故不宜直接测量。另外,无耗传输线上任意相距 λ /2处的阻抗相同,一般称之为λ /2重复性。
例1、一根特性阻抗为50Ω、长度为0.1875m的无耗均匀传输线, 其工作频率为200MHz,终端接有负载ZL=40+j30 (Ω),试求其 输入阻抗。 解 : 由工作频率 f=200MHz 得相移常数 β=2πf/c=4π/3 。将 ZL=40+j30 (Ω),Z0=50,z=l=0.1875及β值代入下式,有
并忽略高阶小量, 可得
u ( z , t ) i ( z , t ) Ri ( z , t ) L z t
i ( z , t ) u ( z , t ) Gu ( z , t ) C z t
这就是均匀传输线方程, 也称电报方程。 对于时谐电压和电流, 可用复振幅表示为:
式 中 α 为 衰 减 常 数 , 单 位 为 dB/m( 有 时 也 用 Np/m, 1Np/m=8.86 dB/m);β为相移常数,单位为rad/m。 无耗传输线 R=G=0
0
LC
j
对于损耗很小的传输线
1 ( RY0 GZ 0 ) 2 LC
3) 相速υp与波长 λ 传输线上的相速定义为电压、电流入射波(或反射波)等 相位面沿传输方向的传播速度,用υp来表示。等相位面的运动 方程为
第一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1.1 传输线及其分类
微波传输线(导波系统)
用以传输微波信息和能量的各种传输系统的总称; 作用是引导电磁波沿一定的方向传输; 它所引导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
均匀传输线(规则导波系统)
截面尺寸、形状、媒质分布、材料及边界条件不变
分类
双导体传输线 金属波导 介质传输线
在微波波段,凡用来导引电磁波的导体、介质系统 均可称为传输线。随着频率增高,传输线形式、结构趋 于复杂。基本原则是:损耗小、传输功率大、工作频带 宽、尺寸小。
阻抗,用Z0来表示。其倒数称为特性导纳,用Y0来表示。
U ( z) U ( z) Z0 I ( z) I ( z)
特性阻抗的一般表达式为
R jL Z0 G jC
特性阻抗Z0通常是个复数,且与工作频率有关。它由传输 线自身分布参数决定而与负载及信源无关,故称为特性阻抗。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 R=G=0,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
L Z0 C
此时特性阻抗Z0为实数,且与频率无关。 当损耗很小,即满足R<<ωL、 G<<ωC时,有
R jL L 1 R 1 G Z0 1 1 G jC C 2 jL 2 jC
L 1 R G L 1 j C 2 L C C
1 A1 (U L I L Z 0 ) 2 1 A2 (U L I L Z 0 ) 2
U ( z ) U L ch z I L Z 0 sh z UL I ( z ) I L ch z sh z Z0
1.2.3. 1) 特性阻抗Z0
将传输线上导行波的电压与电流之比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
介质传输线
电磁波沿传输线表面传播,又称为表面波波导;
包括镜像线、单根表面波传输线、介质波导等。
1.2 均匀传输线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平行双线的电磁场分布
分布特性:
平行双线的电磁场分布
电力线起始于一个导体的正电荷,终止于另一导体的 负电荷,它们靠正负电荷支持,不是封闭线; 磁力线是围绕导体的多圈封闭线,是由导体上的电流 激发的; 在任意确定的位置、时刻,电场、磁场分量皆同相, 且相互正交,且都与传输方向正交; 电场可由单值电压确定,磁场可由单值电流确定;
t z const (常数)
上式两边对t微分,有
dz vp dt
传输线上的波长 λ与自由空间的波长 λ0有以下关系:
0 2 f 2 = f f f r
vp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来说,由于β与ω成线性关系,故导行
波的相速与频率无关,也称为无色散波。当传输线有损耗时,β
z
“短线”是集总参数电路
z
“长线”是典型的分布参数电路
长线(一种典型分布参数电路) 研究方法?
思路: 化“长”线→为“短”线 代数方程→微分方程
z
“长线”是典型的分布参数电路
可取出沿长线轴线一段微元,因其电长度远小于 波长,故属于集总参数电路结构。可表示出其等效的 电容、电感、电阻等,用集总参数电路理论去研究线 上电压电流经过微元的变化,建立电压电流微分方程 →求解微分方程得到线上电压电流解。
可见损耗很小时的特性阻抗近似为实数。 对于直径为 d、间距为D的平行双导线传输线,其特性阻抗
为
2D Z0 ln d r
120
式中εr为导线周围填充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常用的平行双 导线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有250Ω、400Ω和600Ω三种。
对于内、外导体半径分别为a、b的无耗同轴线,其特性阻抗为
位置z+Δz处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z+Δz, t)和i(z+Δz, t)。 对很小的 Δz, 忽略高阶小量,有
u ( z, t ) u ( z z , t ) u ( z , t ) z z i ( z , t ) i ( z z , t ) i ( z , t ) z z
z z A1e cos(t z ) A2 e cos(t z ) i ( z , t ) i ( z , t ) i ( z , t ) 1 [ A1e z cos(t z ) A2 e z cos(t z )] Z0
在微波频段,这些参数引起沿线电压、电流的幅度和相位变化;
如果传输线上沿线的分布参数是均匀的,则称为均匀传输线。
z z
判别电路应被视为集总参数电路还是分布参 数电路,取决于电路本身的最大线尺寸 l 和波长 λ 间的关系。当 l 时 ,电路可视为集总参数电 路;否则,需看作分布参数电路。
U ( z) u U ( z) I ( 射系数简 称为反射系数, 并记作Γ(z)
d 2 I ( z) 2 I ( z) 0 2 dz
1 I ( z ) I ( z ) I ( z ) ( A1e z A2e z ) Z0
Z0 ( R jL) /(G jC)
j
得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u ( z, t ) u ( z, t ) u ( z, t )
b Z0 ln r a
式中εr为同轴线内、外导体间填充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常用 的同轴线的特性阻抗有50 Ω 和75Ω两种。
60
2) 传播常数 γ 传播常数 γ 是描述传输线上导行波沿导波系统传播过程中 衰减和相移的参数,通常为复数,
(R jL)(G jC) j
因 此 , TEM 波 传 输 线 是 惟 一 可 以用分布参数 “路”的理论描述的传输线。
平行双线的分布参数
由电磁场理论可知,微波通过传输线时产生分布参数:
导线流过电流时,周围产生高频磁场,因此传输线各点产生串联分布电感
两导线间加入电压时,导线间产生高频电场,因此导线间产生并联分布电容
电导率有限的导线流过电流时由于趋肤效应而产生热,表面产生分布电阻 导线间介质非理想时存在漏电流,表面产生分布漏电导
d 2U ( z ) ZYU ( z ) 0 2 dz
dI ( z ) YU ( z ) 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