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教案 新人教版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3讲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3讲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f451615d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5.png)
2.恒温线(或恒压线)图像
控制变量,讨论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已知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压强图像或不同压强下的转化率—温度图像,
推断反应的热效应或反应前后气体物质间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以反应
aA(g)+bB(g)
cC(g)中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为例说明。
解答这类图像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七章
第3讲 化学平衡常数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调控
内
容
索
引
01
强基础 增分策略
02
增素能 精准突破
03
研专项 前沿命题
04
明考向 真题演练
【课程标准】
1.认识化学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物理量,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书写平衡常数达式,能进行平衡常数、转化率的简单计算,能利用平
衡常数和浓度商的关系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3.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
关。
4.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的重要作用。知道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对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具有重
要意义。
5.针对典型的案例,能从限度、速率等角度对化学反应和化工生产条件进
行综合分析。
强基础 增分策略
图像中的极值点未必是平衡点,但极值点之后为平衡移动趋势图
对于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下图中M点前,表示化学反应
从反应物开始,则v(正)>v(逆);M点为刚达到的平衡点。M点后为平衡受温
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时A%增大(C%减小),平衡逆向移动,ΔH
< 0。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七单元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1讲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七单元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第1讲](https://img.taocdn.com/s3/m/60f85bf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c.png)
第七单元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1讲 电离平衡复习目标1.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电离平衡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2.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的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
如图所示(1)开始时,v (电离v (结合) (2)平衡的建立过程中,v (电离)05≥v (结合)。
(3)当v (电离(结合)时,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
2.电离平衡的特征3.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氨溶于水,当NH3·H2O电离出的c(OH-)=c(NH+4)时,表明NH3·H2O 电离处于平衡状态。
错因:NH3·H2O电离出的c(OH-)始终等于c(NH+4),并不能表明NH3·H2O 的电离处于平衡状态。
(2)25 ℃时,向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加水进行稀释,各离子浓度均减小。
错因:酸溶液被稀释,溶液pH增大,c(OH-)增大。
(3)常温下,由0.1 mol·L-1一元碱BOH的pH=10,可知溶液存在BOH===B ++OH-。
错因:常温下,若BOH为一元强碱,则pH=13,故BOH为弱碱,BOH B ++OH-。
(4)向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会使溶液的pH增大。
错因:加入少量NH4Cl固体,电离平衡逆向移动,c(OH-)减小,pH减小。
(5)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
错因:许多共价化合物如强酸、氯化铝等都是强电解质。
(6)电离平衡右移,电解质分子的浓度一定减小,离子浓度一定增大。
错因:0.1__mol·L-1__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醋酸分子浓度、醋酸根离子浓度、氢离子浓度均减小。
1.电离平衡也属于平衡体系,具有平衡体系的一切特征,也受外界条件如温度、浓度等的影响,其变化也适用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
以CH3COOH CH3COO-+H+ΔH>0为例分析:改变条件移动方向n(H+)c(H+)c(CH3COO-)电离程度升温向右增大增大增大增大浓度加水稀释向右增大减小减小增大加冰醋酸向右增大增大增大减小同离子效应加固体醋酸钠向左减小减小增大减小通入HCl气体向左增大增大减小减小加入与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的物质加固体氢氧化钠向右减小减小增大增大加入镁粉向右减小减小增大增大2.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影响的四个“不一定”(1)加水稀释电解质时,溶液中离子的离子浓度不一定减小。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第8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微专题11反应历程机理图示分析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学生用书第8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微专题11反应历程机理图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cbfbd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3.png)
微专题11 反应历程(机理)图示分析聚焦一能量变更—反应历程(机理)图像1.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往往经过多个反应步骤才能实现,每一步反应都称为基元反应;先后进行的基元反应反映了反应历程,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如H2和O2的反应需阅历多步基元反应才能完成,主要的4步基元反应如下:H2―→2H·(速率最小,称为决速步);H·+O2―→·OH+O·;O·+H2―→·OH+H·;·OH+H2―→H2O+H·。
2.过渡态理论过渡态理论认为,基元反应在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的变更过程中要阅历一个中间状态,这个状态称为过渡态。
AB+C―→[A…B…C]―→A+CB反应物过渡态生成物过渡态是反应过程中具有最高能量的一种结构状态,过渡态的能量与反应物的平均能量的差值相当于活化能[活化能(能垒)越高,此步基元反应速率越小]。
例如,一溴甲烷与NaOH 溶液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CH3Br+OH-―→[Br…CH3…OH]―→Br-+CH3OH,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3.活化能与反应机理运用催化剂,可以变更活化能,变更反应机理,在反应机理中每一步反应的活化能不同,且均比总反应的活化能低,故一般运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如下图所示:E1为总反应的活化能;E2、E3为运用催化剂后,反应机理中各步的活化能。
4.解答能量变更图像“四关键”(1)明确图像横纵坐标的含义:一般是横轴表示反应过程,纵轴表示能量变更。
(2)细致视察各个步骤的变更:起始态、过渡态、最终态等。
(3)厘清图像变更与概念间的关系: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活化能、ΔH、稳定性等的正确推断。
(4)结合题意进行决速步骤的推断,ΔH的计算等。
【练真题】1.(2024·新高考广东卷)催化剂Ⅰ和Ⅱ均能催化反应R(g)⇌P(g),反应历程(下图)中,M 为中间产物。
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B.反应达平衡时,上升温度,R的浓度增大C.运用Ⅱ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D.运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解析:选C。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 第2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 第2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https://img.taocdn.com/s3/m/940f4ee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d.png)
Si3N4(s)+12HCl(g)
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c(N2)∶c(H2)∶c(HCl)=1∶3∶6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
量数之比可知v正(H2)=3v逆(N2),A项错误。v正(HCl)、v正(SiCl4)均表示正反
应的反应速率,无论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都成立,B项错误。当反应达到
定相等。
知识巩固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H2+O2
2H2O 和 2H2O
2H2↑+O2↑互为可逆反应。( × )
(2)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
(3)当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反应限度时,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则反
应就停止了。( × )
(8)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 )
(9)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 )
(10)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ΔH>0。( × )
(11)反应N2(g)+3H2(g)
2NH3(g)的ΔH<0,ΔS>0。( × )
变化,而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2)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可以从正反应方向建立,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建立,
还可以从正、逆反应方向同时建立。
(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
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4)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但不一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2讲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教案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2讲化学平衡及其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814c4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6.png)
第2课时必备知识——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知识清单[重要概念]①可逆反应;②化学平衡状态;③化学平衡的移动[基本规律]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规律知识点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建立过程(3)平衡特点3.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两种标志 (1)直接标志(2)间接标志①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变时,若是等体积反应时,不一定达到平衡;若是不等体积反应时,达到平衡。
②气体的密度(ρ=m (气体)V (气体)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m (气体)n (气体)]不变时,要具体分析各表达式中的分子或分母变化情况,判断是否平衡。
③如果平衡体系中的物质有颜色,则平衡体系的颜色不变时,达到平衡。
④一定温度下,若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相等,即Q c =K 时,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⑤根据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判断,要考虑分子结构及所含共价键的数目。
[通关1] (易错排查)判断正误(1)在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v 正一定大于v 逆(×) (2)恒温恒容下进行的可逆反应:2SO 2(g)+O 2(g)2SO 3(g),当SO 3的生成速率与SO 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3)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生成2 mol NH3(×)(4)对于反应H2(g)+Br2(g)2HBr(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5)对于反应2NO2(g)N2O4(g),恒温恒容下,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通关2] (人教选修4·P32,5题改编)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s)+3B(g)3C (g)。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8章 第50讲 常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8章 第50讲 常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e6226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e.png)
第50讲常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复习目标]学会分析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的图像,能解答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问题。
类型一速率-时间图像1.常见含“断点”的速率—时间图像图像t1时刻所改变的条件温度升高降低升高降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压强增大减小增大减小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2.“渐变”类速率—时间图像图像分析结论t1时v′正突然增大,v′逆逐渐增大;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t1时v′正突然减小,v′逆逐渐减小;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物的浓度t1时v′逆突然增大,v′正逐渐增大;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生成物的浓度t1时v′逆突然减小,v′正逐渐减小;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生成物的浓度1.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ΔH<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t0~t1B.t1~t2C.t2~t3D.t3~t4E.t4~t5F.t5~t6(2)判断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
A.增大压强B.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E.加催化剂F.充入氮气t1时刻________;t3时刻________;t4时刻______。
(3)依据(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
A.t0~t1B.t2~t3C.t3~t4D.t5~t6(4)如果在t6时刻,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部分氨,t7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答案(1)ACDF(2)C E B(3)A(4)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t0~t1、t2~t3、t3~t4、t5~t6时间段内,v正、v逆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人教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简答题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人教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236b42e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9.png)
2.原因分析类 (1)依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原理,分析造成图像曲线变化的原因。 (2)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不同反应的选择性问题是这类题目的难点,解题时要多加 关注,不同的条件会有不同的选择性。 (3)这类题目一般都是多因素影响,需要多角度分析原因。
热点 专练
题组一 曲线上特殊点的分析 1.用(NH4)2CO3捕碳的反应:(NH4)2CO3(aq)+H2O(l)+CO2(g) 2NH4HCO3(aq)。为研 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 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保持其他初始实验条件不变,分别在不同温度下,经过相 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 (1)c点的逆反应速率和d点的正反应速率 的大小关系为v逆(c)_<___(填“>”“=” 或“<”)v正(d)。
N点时,
(g)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
(g)完全消耗,
(g) 和
(g)的物质的量分数相等,即
(g)
和
(g)物质的量相等,设起始
(g)、NH3(g)物质的量依次为
2 mol、15 mol,平衡时
(g)物质的量为x mol,
反应Ⅰ生成的
(g)和H2O(g)的物质的量均
为2 mol,则反应Ⅱ消耗的
(g)和NH3(g)、
生成的H2O(g)和
(g)物质的量都为x mol,
则2-x=x,解得x=1,平衡时
(g)、3(g)、
(g)、H2O(g)、
(g)物质的量依次为1 mol、14 mol、1 mol、3 mol、1 mol,气体总物质 的量为20 mol,
物质的量分数依次为210、1240、210、230、210,N 点对应 反应Ⅱ的平衡常数 Kx=210× 2102×30× 1240210=2380。
2022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提升课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分压平衡常数Kp学案新人教版
![2022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微专题强化提升课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分压平衡常数Kp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d233c6bd64783e08122b5a.png)
化学反响速率常数和分压平衡常数(K p )本局部知识在高考中更多是以新情景下的主观题形式考查,考查学生的分析新信息和图象的能力,能理解速率计算公式和速率常数,会计算气体分压和分压平衡常数。
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速率、平衡常数有关的计算,考查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素养。
命题角度1:化学反响速率常数【典例1】(2020·全国Ⅱ卷节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CH 4,一般还含有C 2H 6等烃类,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
高温下,甲烷生成乙烷的反响如下:2CH 4――→高温C 2H 6+H 2。
反响在初期阶段的速率方程为r =k ×c CH 4,其中k 为反响速率常数。
①设反响开始时的反响速率为r 1,甲烷的转化率为α时的反响速率为r 2,如此r 2=________r 1。
②对于处于初期阶段的该反响,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__________。
A .增加甲烷浓度,r 增大 B .增加H 2浓度,r 增大 C .乙烷的生成速率逐渐增大 D .降低反响温度,k 减小【解析】①设开始甲烷的浓度为1 mol ·L -1,由速率方程r =k ×c CH 4,如此r 1=k ,甲烷的转化率为α时甲烷的浓度为(1-α) mol ·L -1,如此r 2=(1-α)k =(1-α)r 1。
②由速率方程知甲烷浓度越大,r 越大,与H 2浓度无关,A 正确,B 错误;随反响进展甲烷浓度减小,r 减小,乙烷的生成速率逐渐减小,C 错误;降低反响温度,反响速率减小即k 减小,D 正确。
答案:①(1-α) ②AD 命题角度2:分压平衡常数【典例2】(2020·全国Ⅰ卷节选)硫酸是一种重要的根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 2的催化氧化:SO 2(g)+12O 2(g)――→钒催化剂SO 3(g)ΔH =-98 kJ ·mol -1。
2021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教案+学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1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教案+学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206ccd616fc700aba68fc14.png)
C.3A+2B=6C
D.A+B=C
解析:由
,
,推知
,同一化学反应中,
2v(B) 3v(A) v(A) 2v(C)
v(A)︰v(B)︰v(C) 2︰3︰1
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A+3B=C。 18.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比较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根据表达式计算:
px
qx
mt v(C)=
mol/(L·min),v(D)= mol/(L·min),
mt
转化率
c 转化 ×100%
=
c
起始
qx m
qx d+
m
2、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
(1)定性比较
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如反应的剧烈程度、产生气泡或沉淀的快慢等)来定性判断化学反应
的快慢。
(2)定量比较
①“一看”:看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是否一致,若不一致,需转化为同一单位。
2
D 错误。
8.1 mol / L ,初始浓度未知,不能确定 15 min时氧气的浓度,
【典例 7】一定温度下,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0.158 molgL 1gs 1 A.反应在 0~10 s 内,用 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故选 D。
223
【典例 6】在一定容积容器中发生反应:
2CH (g)
4
2NH (g)
3
3O (g)
2
,
2HCN(g) 6H O(g)
2
15 min内测得反应速率用 HCN表示为 0.36 mol/(L•min),该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学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f3ea9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b.png)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模型。
通过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极端假设法确定各物质浓度范围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
假设反应正向进行到底:X2(g)+Y2(g)2Z(g)起始浓度(mol·L-1) 0.1 0.3 0.2改变浓度(mol·L-1) 0.1 0.1 0.2终态浓度(mol·L-1) 0 0.2 0.4假设反应逆向进行到底:X 2(g)+Y 2(g)2Z(g)起始浓度(mol·L -1) 0.1 0.3 0.2 改变浓度(mol·L -1) 0.1 0.1 0.2 终态浓度(mol·L -1) 0.2 0.4 0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为X 2∈(0,0.2),Y 2∈(0.2,0.4),Z∈(0,0.4)。
3.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密闭容器中。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38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图像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38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图像](https://img.taocdn.com/s3/m/29338b5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1.png)
cC(g)的
平衡的变化图像如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平
衡转化率),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在图像反应Ⅰ中,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在图像反应Ⅰ中,若p1>p2,则此反应的ΔS>0
C.在图像反应Ⅱ中,说明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38讲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图像
【课标指引】
1.掌握常见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图像的分析方法。
2.加深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影响的理解。
目录索引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图像
必备知识•梳理
1.“渐变”类v-t图像及分析
图像
分析
结论
t1时v'(正)突然增大,v'(逆)逐渐增大; t1时其他条件不变,
ΔH<0,该反应能自发进行,正确。
[对点训练1] 在容积为V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模拟工业合成氨。充入N2和
H2的总物质的量为1 mol,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反应时间t的关
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a表示N2的物质的量分数
B.0~t1 min,v(H2)=
0.2
1
mol·L-1·min-1
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t1时v'(正)突然减小,v'(逆)逐渐减小; t1时其他条件不变,
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图像
分析
结论
t1时v'(逆)突然增大,v'(正)逐渐增大; t1时其他条件不变,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 第3节 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 化学反应的调控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 第3节 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 化学反应的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9e2cf29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79.png)
温度
常数
979 K
1 173 K
FeO(s)+CO(g)
K1
1.47
2.15
CO2(g)+H2(g)
K2
1.62
b
K3
a
1.68
编号 化学方程式
Ⅰ
Fe(s)+CO2(g)
Ⅱ
CO(g)+H2O(g)
Ⅲ
Fe(s)+H2O(g)
FeO(s)+H2(g)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C )。
A.a>b
么?
(2)如何计算压强平衡常数?
点拨(1)运用“三段式”解决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计算问题时,应注
意反应物的平衡量等于起始量减去转化量,生成物的平衡量等于起始量加
上转化量。在列“三段式”时,首先需要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另外,注意“三
段式”的三个量中只有转化量与化学计量数对应成比例。
(2)压强平衡常数的理解和计Fra bibliotek。反应,平衡常数也会发生改变。两反应相加,得到的新反应,其化学平衡常
数是两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两反应相减,得到的新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
是两反应平衡常数相除得到的商。
如:N2+3H2
1
3
N
2+ H2
2
2
2NH3,K=a,则有 2NH3
NH3,K″=√。
1
N2+3H2,K'= ;
训练突破
1.O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3可
Ⅱ、Ⅲ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项错误。
能力点2
运用“三段式”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计算的能力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全套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化学平衡全套教案新课标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34c6abd0d233d4b14e69c6.png)
第六十四讲化学反应速率一、课标要求: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定量表示方法,能进行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2.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培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处理能力。
3.知道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认识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一般规律,能用有效碰撞理论加以解释。
6.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二、教学过程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或生成物浓度的来表示。
2、计算公式:3、单位:4、注意点:(1)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均用正值表示。
(3)所研究的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例1】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A、v(NH3)=0.010mol·L—1·s—1B、v(O2)=0.0010mol·L—1·s—1C、v(NO)=0.0010mol·L—1·s—1D、v(H2O)=0.045mol·L—1·s—1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理解几个相关的概念:(1)有效碰撞:(2)活化分子:(3)活化分子的百分数: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2)外因(主要指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相应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机会也多,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慢。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1节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1节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fa9478d1f34693daef3ee3.png)
图中:E1 为__正__反__应__的__活__化__能______,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 为___E_3______,反应热为__E_1_-__E_2____。
③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
(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1.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能够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所 以反应速率增大( × ) 2.N2(g)+3H2(g) 2NH3(g) 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 温度,反应速率 v(H2)和 H2 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 ) 3.往锌与稀硫酸反应混合液中加入 NH4HSO4 固体,反应速 率不变( × ) 4.对于反应 2H2O2===2H2O+O2↑,加入 MnO2 或降低温 度都能加快 O2 的生成速率( × )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
1.表示方法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_反__应__物__浓__度__的__减__少__或_生__成__物__浓__度__的__增__加_ 来表示。
2.表达式
v=ΔΔct,单位:_m_o_l_·_L_-_1_·__s-_1_或___m__o_l·_L_-_1_·__m__in_-。1 如密闭容 器中,合成氨的反应 N2+3H2 2NH3,开始时 c(N2)= 8 mol·L-1,2 min 后 c(N2)=4 mol·L-1,则用 N2 表示的反应 速率为__2_m__o_l·__L__-_1·__m__in__-_1 ___。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 1 节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纲要求】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能正确计算
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 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 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 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 律。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 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2)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2讲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2)](https://img.taocdn.com/s3/m/f15ca9a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1.png)
答案 C
解析 N2、H2平衡浓度之比为1∶2,转化浓度之比为1∶3,故c1∶c2≠1∶3,N2、
H2的转化率不相等,A错误,C正确;v生成(H2)表示逆反应,v生成(NH3)表示正反
应,平衡时,v生成(H2)∶v生成(NH3)=3∶2,B不正确;当0.08 mol·
(3)可逆反应的“三同一小”
”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
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或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但不一定相等
(2)化学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
反应,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密闭容器中进行时,反应温度会增大,则当容器中温度不再改变时,说明正、
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故D正确。
针对训练
1.一定条件下:2NO2(g)
N2O4(g)
ΔH<0。在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
)
A.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D.断裂1 mol Cl—CD
解析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Cl2(g)
2HCl(g)+I2(s),反应过
程中压强为变量,压强不再改变说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气体质量为变量,
2SO3(g),当SO3的生成
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 )
(4)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生成2
mol NH3。( × )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36讲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7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36讲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https://img.taocdn.com/s3/m/b06afe2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1.png)
(C)· (D)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
(A)· (B)
(2)示例:
例如,反应C(s)+H2O(g)
(CO)·(H2 )
CO(g)+H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
(H2 )
【应用示例】试找出平衡常数 K1 和 K2、K3 的关系。
(CO)·(H2 )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
(CO2 )·(H2 )
(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吸热
(3)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关系式:3c(CO2)·c(H2)=5c(CO)·c(H2O),
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
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化学反应
①2H2(g)+CO(g)
②H2(g)+CO2(g)
③3H2(g)+CO2(g)
CH3OH(g)
H2O(g)+CO(g)
CH3OH(g)+H2O(g)
温度/℃
平衡常数
500
800
K1
2.5
0.15
K2
1.0
2.5
K3
(1)根据表中信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___________(用K
温度
压强变化、是否使用催化剂等无关。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反应进行的方向
对于可逆反应aA(g)+bB(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教案新人教版考试大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
掌握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
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3.能够通过对图形、图表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
知识规律总结一、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1.表示方法:v=△c/△t2.单位:mol/(L·s);mol/(L·min);mol/L·S。
3.相互关系:4NH 3+5O24NO+6H2O(g)v(NH3)∶v(O2)∶v(NO)∶v(H2O)=4∶5∶4∶6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如: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速率明显不同)。
2.外内:(1)浓度:浓度越大,分子之间距离越短,分子之间碰撞机会增大,发生化学反应的几率加大,化学反应速率就快;因此,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密切的关系,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
(2)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通过改变容器体积而使压强变化的情况: PV=nRT, P=CRT。
压强增大,浓度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相反,亦然)。
(4)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于可逆的反应使用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三、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
1.“等”——处于密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条件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即v(正)=v(逆)≠0。
这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重要标志。
2.“定”——当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一旦达平衡(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的程度)状态时,在平衡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保持一定而不变(即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这是判断体系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依据。
3.“动”——指定化学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实际上正反应与逆反应始终在进行,且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状态。
4.“变”——任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与浓度、压强、温度等有关)。
而与达平衡的过程无关(化学平衡状态既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
四、化学平衡的移动——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具体见表6-1。
表6-1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化学平衡移动结果增大反应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但比原来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增大,但比原来小增大生成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但比原来大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增大,但比原来小增大体系压强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方向移动体系压强减小,但比原来大减小体系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移动体系压强增大,但比原来小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体系温度降低,但比原来高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体系温度升高,但比原来低五、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应特别注意,在有些可逆反应里,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变化,如H2(气)+I2(气)2HI(气)1体积 1体积 2体积在这种情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强都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还应注意,改变压强对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几乎不影响。
因此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时,改变压强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3.温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幅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
但应注意,虽然催化剂不使化学平衡移动,但使用催化剂可影响可逆反应达平衡的时间。
思维技巧点拨解题一般方法:1.牢固掌握有关的概念与原理,尤其要注意外界条件的改变对一个可逆反应来讲,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化学平衡如何移动,在速度-时间图、转化率-时间图、反应物的含量-浓度图等上如何体现。
要能够画出有关的变化图象。
2.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有关的原理挂钩。
(2)看清起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
(3)抓住变化趋势,分清正、逆反应,吸、放热反应。
升高温度时,v(吸)>v(放),在速率-时间图上,要注意看清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分清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变。
例如,升高温度,v(吸)大增,v(放)小增,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突变,v(逆)渐变。
(4)注意终点。
例如在浓度-时间图上,一定要看清终点时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结合有关原理进行推理判断。
3.对于化学平衡的有关图象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沙特列原理挂钩。
(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3)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
(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5)先拐先平。
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6)定一议二。
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例1】下图Ⅰ、Ⅱ、Ⅲ分别代表反应①③、②、④,则Y轴是指①N 2(g)+3H2(g) 2NH3(g);△H=-Q②H 2(g)+I2(g) 2HI(g); △H=+Q③CO(g)+2H 2(g)CH3OH(g); △H=-Q④2SO3(g)22SO2(g)+O2(g); △H=+QA.平衡混合气中一种生成物的百分含量B.平衡混合气中一种反应物的百分含量C.平衡混合气中一种生成物的转化率D.平衡混合气中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解析】该题要求能够运用勒沙特列原理迅速逆向思维,当压强增大时,①③的平衡均右移,而Ⅰ曲线为增大趋势,(A)、(D)符合题意;②所对应的Ⅱ曲线无变化,平衡不移动故与该题的解无关;④在增大压强时平衡逆向移动,Ⅲ曲线为减小趋势,(A)、(D)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为AD。
【例2】由可逆反应测绘出图象如下图,纵坐标为生成物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下列对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物中一定有气体B.生成物中一定有气体C.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解析】定一议二。
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生成物的百分含量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逆向为体积缩小方向,而题中未给出具体的可逆反应,但是可以确定生成物中一定有气体;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生成物的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正向为吸热反应;所以答案为BD。
基础知识一、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
公式:v = 单位:3、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反应的速率时,速率的比值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外因:、、、等。
二、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2、研究对象:3、特征:4、等效平衡原理及判定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不论从开始,还是从开始,或者反应同时开始,都可以建立的平衡状态,这就是等效平衡的原理。
⑴恒温、恒容①若气体前后计量数之和不等,只要极限转换后,与的物质的量(或浓度),就可以达到相同平衡状态。
②若气体前后计量数之和相等,极限转换后,与的物质的量之比就可以达到相同平衡状态。
⑵恒温、恒压只要极限转换后,与的物质的量之比就可以达到相同平衡状态。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1、勒夏特列原理内容:2、勒夏特列原理应用: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平衡移动。
一、选择题1.如下图所示,反应:X(气)+3Y(气)2Z(气)+热量,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2.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度(v)的变化如下图,分析可知X,Y,Z,W的聚集状态可能是()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D.X,Y为气体,Z,W中之一为气体3.反应mA(固)+nB(气) eC(气)+fD(气),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B.达到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C.化学方程式中n>e+f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4.反应aA(g)+bB(g) cC(g);△H=-Q,生成物C的质量分数与压强P和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方程式中的系数和Q值符合图象的是()A.a+b<c Q>0 B.a+b>c Q<0 C.a+b<c Q<0 D.a+b=c Q>05.某可逆反应L(s)+G(g) 3R(g); △H>0,下图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上述反应的影响。
试判断图中y轴可以表示()A.平衡混合气中R的质量分数B.达到平衡时G的转化率C.平衡混合气中G的质量分数D.达到平衡时L的转化率6.下图中表示外界条件(T、P)的变化对下列反应的影响:L(固)+G(气)2R(气);△H>0,y轴表示的是()A.平衡时,混合气中R的百分含量B.平衡时,混合气中G的百分含量C.G的转化率D.L的转化率7.在可逆反应mA(g)+nB(g) pC(g);△H<0中m、n、p为系数,且m+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