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交流发言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贫工作交流发言稿
【篇一:怎样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怎样搞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新时期怎样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更富有成效,我认为,必须贯彻落
实好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个核心,注重两个环境,抓好三个培育,
实现四个结合。
一、坚持一个核心,就是坚持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
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开发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扶贫就是要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搞
好农村扶贫开发,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条件,
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伟大事业。
我们改善农村贫困群体的民生,不仅要关注“吃、穿、住、行”,还
要关注教育、医疗、文化等。世界银行的一份全球调查指出,贫困
不仅指物质的匮乏,而且包括低水平的教育和健康,包括风险和面
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需求和缺乏影响力等。我国
农村的贫困地区,不仅是经济上的贫困,同时包括教育文化落后、
人口素质差和思想观念上的贫困,是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并存。
二、注重两个环境:就是注重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环境、注
重使贫民脱离本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另一方面,不少贫困地区,因其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生
态环境脆弱、地理位置偏僻等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其恶劣环境是
很难改变的。这些地方消除贫困、解决温饱问题的难度很大、实现
小康目标十分艰巨。目前我国2000多万的绝对贫困人口中,居住在
山区的占51%,有76%的贫困群体长期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中,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这种环境也使得贫困人
口素质很低,自我发展能力很弱。一些刚刚脱贫的人群,稍遇变故
就可能返贫,小灾小返贫,大灾大返贫。对于这些环境恶劣的贫困
地区,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不如多投入一些移民
安置费,让贫民早日脱离这种恶劣环境。这里扶贫开发的重点,不
该是“愚公移山”,而应是“愚公搬迁”,努力使贫民脱离其恶劣的生
存环境。政府要制定鼓励移
民搬迁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异地扶贫,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
发展,能致富”。
三、抓好三个培育:就是在农村贫困地区培育艰苦创业精神、培育
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致富的带头人
首先,大力培育艰苦创业精神。彻底改变农村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主要靠当地农民的自力更生和辛勤劳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
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进行扶贫开发,建设好新
农村,必须首先在贫困地区发扬光大艰苦创业精神,必须把艰苦创
业精神变为脱贫致富的现实。如果贫困地区缺乏“穷则思变、要干、
要发展” 的精神,光靠外界扶贫肯定是不行的,很可能养成严重的“贫困依赖”思想。因此,对贫困地区进行精神扶贫,即大力培育艰
苦创业精神、培育农民的自立自强、奋发图强的意识,甚至比物质
扶贫更重要。农村扶贫开发的条件越艰苦,越需要弘扬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精神,越需要激发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奋斗、自我发展、知
难而进的奋斗意志。要努力把艰苦创业精神转化为摆脱贫困的巨大
力量,转化为建设新农村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源。
第二,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农村贫困地区产业的发展,有特色
才有优势,有特色才有市场,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提高农村扶贫开
发水平,必须因地制宜找准扶贫开发的产业发展路子,
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如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特色劳务业、
特色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在贫困山区,往往发展特色农业
和特色旅游业的潜力很大。发展特色产业,是贫困地区群众增加收
入的根本,当然也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在特色产业的发展途径上,
要依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选择具有特色的优势
项目,把潜在资源禀赋转化为特色产业发展的项目,把传统工艺发
展为特色产业开发的产品,把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把区位优势
变为市场优势,使产业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
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
四、实现四个结合:就是农村扶贫开发要与城市化相结合、与生态
建设相结合、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与提高扶贫资金效果相结合
1.与城市化相结合
农村扶贫开发需要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城镇化对贫困地区
脱贫的带动作用。必须把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
民收入、使农民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径。也只有农民逐步向城镇二三
产业转移,才能使贫困地区人口不断减少,推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当地农民的务农收入。
扶贫开发,既要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
积极为贫困群众牵线搭桥到外地就业,又要搞好外地务工的农民工
的扶贫,解决好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农村问题,保障输出劳动力
的合法权益。对于那些在城镇有稳定工作但收入低的农民工,政府
有责任提供必要的支持促进其家人向城镇迁移。要鼓励贫困地区农
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自由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置换等各种方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
度规模经营,为农民离土离乡创造条件。
2.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提高农村扶贫开发水平,要抓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好机遇,以
治理水土流失为目标,以培植森林资源为重点,着力搞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
同时,也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积极
推动以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为主的生态能源建设,进行
村容村貌的综合整治,展现农村“蓝天、青山、碧水”的田园风光。
在扶贫开发的导向上,必须改变所有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思维定式。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不适合大规模地集聚经济,这些区域“发展”的含义,就主要不是做大经济总量,而是保护好生态环境。应允
许那些生态脆弱和敏感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放慢增长速度,一些
乡村甚至可以保持零增长或负增长,以牺牲
【篇二:扶贫工作交流发言】
河西乡扶贫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河西乡位于兰坪县东北部,东临丽江市玉龙县,西与本县石登、中
排两乡接壤,南依本县通甸镇,西接迪庆州维西县。全乡幅员面积5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336亩,辖13个村民委员会,98个自
然村,101个村民小组,乡村总户数3938户,总人口16600人,主要聚居着白族、普米族、傈僳族、彝族、汉族等五种民族,属少数
民族聚居乡,也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普米族的主要集居地。
一、贫困状况
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河西扶贫攻坚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扶贫工作仍然面临相当严峻的形势,脱贫攻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具体表现在:全乡贫困人口达11898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3367人,低收入人口8531人,占全乡总人口的近70%;全乡仍有22个自然村未通电,40个自然村未通路,15个自然村未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20个自然村人畜饮水工程损毁严重;全乡仍有902户茅草房户(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