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梁和框架梁两者区别
连梁和框架梁有什么区别?
连梁和框架梁都是建筑结构中的梁,它们的区别在于:
- 位置不同:连梁是在墙肢之间设置的梁,而框架梁是在框架柱之间设置的梁。
- 作用不同:连梁的作用是连接墙肢,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刚度,减少墙肢的变形。
框架梁的作用是承受楼板和屋顶的荷载,并将其传递给框架柱。
- 受力不同:连梁是一种受弯构件,其受力特点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弯矩和剪力。
框架梁是一种受弯构件,其受力特点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弯矩和剪力,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剪力和弯矩。
总的来说,连梁和框架梁都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作用和受力特点都有所不同。
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梁类型。
梁和框架梁的区别
梁和框架梁的区别: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大于2.5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0.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时,容易违反“高规”第7.2.26条的规定,而且该条还是强条,这应引起设计人的注意。
连梁、框架梁和主次梁的区别
连梁、框架梁和主次梁的区别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些设计人对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承台或独立柱基间的联系梁)的构造和使用范围不清楚,从而导致使用不当。
现结合规范、标准图集和构造手册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
1、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梁的定义及分类汇总
梁的定义及分类汇总1、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 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 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 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OOmm0寸,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2、框架梁和次梁:一般情况下,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
这类梁是没有抗震要求的,因此在构造上它与框架梁有以下不同,现以国标图集<03G101-1>为例加以说明:(1)次梁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受拉锚固长度la ,而框架梁的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
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
连梁编辑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
在11G101图集中,连梁分为连梁(对角暗撑配筋)、连梁(交叉斜筋配筋)和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三种,分别编号LL(JC)、LL(JX)和LL (DX)。
参见下图。
2梁暗撑做法编辑梁暗撑一般用于剪力墙的连梁中。
当连梁的跨高比不大于2时(只要是剪力墙筒体结构中),一般要在连梁中设置暗撑或交叉钢筋,这种暗撑是斜向交叉的。
跨高比不大于2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宜采用交叉暗撑;跨高比不大于1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应采用交叉暗撑,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2. 全部剪力应由暗撑承担。
每根暗撑应由4根纵向钢筋组成,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其总面积As应按下列公式计算;3. 两个方向斜撑的纵向钢筋均应采用矩形箍筋或螺旋箍筋绑成一体,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一半;端部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6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2倍;4 纵筋伸入竖向构件的长度不应小于lal,非抗震设计时lal可取la;抗震设计时lal宜取1.15la;5 梁内普通箍筋的配置应符合本规程第9.3.7条的构造要求。
附:具体做法见平法图集11G101-1第76页。
11G101跨高比跨高比是简支梁计算跨度与其梁截面高度之比值。
这个比值通常影响梁的稳定性,一般比较合理的比值是跨高比为12,就是梁高是跨度的1/12。
《高规》6.3.1 条规定: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8)lb确定,lb为主梁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当梁高较小或采用扁梁时,应验算其承载力和受剪截面要求外;尚应满足刚度和裂缝的有关要求。
在计算挠度时,可扣除梁的合理起拱值;对现浇梁板结构,宜考虑梁受压翼缘的有利影响。
需要掌握的设计要点1)钢筋混凝土梁的跨高比对它的结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钢结构梁的种类及表示
结构梁的种类及表示
钢结构梁啊,就像是建筑物里的大骨头,各种各样的,各有各的用处。
我给你简单说说几种常见的,还有怎么称呼它们:
框架梁:就像家里的大梁柱,负责扛起房子的重量,和其他立着的柱子一起,组成房子的主框架。
连梁:这就像给房子穿上紧身衣,让房子在刮大风、地震时更结实,不容易摇晃。
过梁:门和窗上面那个横着的小梁,它负责支撑上面的墙,不让门洞或窗洞那里塌下来。
悬挑梁:想象一下伸出的手臂,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悬空,用来做阳台或者遮阳棚的,挺有意思的。
型钢梁:这种梁长得很有特点,比如工字钢,看着就像个大写的“I”,结实得很,用在很多地方。
组合梁:这个是钢铁和混凝土的混合体,就像是两个超人合体,既有钢铁的硬,又有混凝土的稳。
基础梁:它躺在地下,紧挨着地基,负责把上面的建筑稳稳地托起来,是地面建筑的隐形英雄。
每种梁都有自己的名字和规格,比如“H200x100x6x8”,就像身份证一样,告诉你是哪种类型的梁,还有它的大小和厚度。
在设计图上,工程师会用符号和数字标得清清楚楚,保证施工的师傅一看就懂。
连梁
一、连梁和框架梁的区别是什么?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大于2.5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0.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时,容易违反“高规”第7.2.26条的规定,而且该条还是强条,这应引起设计人的注意。
连梁 暗梁和框架梁之间有什么不同?
连梁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 ,连接墙肢与墙肢 ,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
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 ,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
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 ,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建筑结构设计专业术语。
建筑结构力学中的梁的概念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承担竖向荷载的受弯构件。
单梁,框架梁、连梁等梁类构件都有这样的功能。
但有些以梁类命名的构件不完全具备这样的功能,其中之一就是暗梁。
我们可以从以下属性中认识暗梁:1、暗梁的位置是他完全隐藏在板类构件或者混凝土墙类构件中,这是他被称为暗梁的原因。
2、暗梁的钢筋设置方式与单梁和框架梁类构件非常近似。
3、暗梁总是配合板或者墙类构件共同工作。
4、板中的暗梁可以提高板的抗弯能力,因而仍然具备梁的通用受力特征。
5、混凝土墙中的暗梁作用比较复杂,已不属于简单的受弯构件,他一方面强化墙体与顶板的节点构造,另一方面为横向受力的墙体提供边缘约束。
强化墙体与顶板的刚性连接。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时,特别是在剪力墙结构中,存在剪力墙身、剪力墙梁等构件,这些构件之间的关联关系是一直缠绕着部分预算人员的问题。
对于要弄清墙身、墙梁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弄明白墙身、墙梁的概念。
剪力墙设计与框架柱及梁类构件设计有显著区别。
柱、梁构件属于杆类构件,而剪力墙水平截面的长宽比相对杆类构件的高宽比要大得多;柱、梁构件的内力基本上逐层、逐跨呈规律性变化,而剪力墙内力基本上呈整体变化,与层关联的规律性不明显。
剪力墙本身特有的内力变化规律与抵抗地震作用时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必须在其边缘部位加强配筋,以及在其楼层位置根据抗震等级要求加强配筋或局部加大截面尺寸。
此外,连接两片墙的水平构件功能也与普通梁有显著不同。
为了表达简便、清晰,平法将剪力墙分为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三类构件分别表达。
归入剪力墙梁的暗梁不是普通概念的梁,因为暗梁不可能脱离整片剪力墙独立存在,也不可能像普通概念的梁一样独立受弯变形,事实上暗梁根本不属于受弯构件;因为其配筋都是由纵向钢筋和箍筋构成,绑扎方式与梁基本相同,但是暗梁与剪力墙身的混凝土和钢筋完整的结合在一起,因此暗梁实质上是剪力墙在楼层位置的水平加强带。
连梁与框架梁的区别
一、连梁和框架梁的区别是什么?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大于2.5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0.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时,容易违反“高规”第7.2.26条的规定,而且该条还是强条,这应引起设计人的注意。
连梁与框架梁的区别
连梁与框架梁的区别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 ≥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 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大于2.5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0.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 时,容易违反“高规”第7.2.26条的规定,而且该条还是强条,这应引起设计人的注意。
梁的区别与板受力情况
这下都明白了~~~~~~~~~~~~~~~1、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2、框架梁和次梁:一般情况下,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
这类梁是没有抗震要求的,因此在构造上它与框架梁有以下不同,现以国标图集<03G101-1>为例加以说明:(1)次梁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受拉锚固长度la,而框架梁的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说明]常见连梁、边框梁、边缘构件、框架梁
连梁编辑是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
在11G101图集中,连梁分为连梁(对角暗撑配筋)、连梁(交叉斜筋配筋)和连梁(集中对角斜筋配筋)三种,分别编号LL(JC)、LL(JX)和LL (DX)。
参见下图。
2梁暗撑做法编辑梁暗撑一般用于剪力墙的连梁中。
当连梁的跨高比不大于2时(只要是剪力墙筒体结构中),一般要在连梁中设置暗撑或交叉钢筋,这种暗撑是斜向交叉的。
跨高比不大于2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宜采用交叉暗撑;跨高比不大于1的框筒梁和内筒连梁应采用交叉暗撑,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2. 全部剪力应由暗撑承担。
每根暗撑应由4根纵向钢筋组成,纵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其总面积As应按下列公式计算;3. 两个方向斜撑的纵向钢筋均应采用矩形箍筋或螺旋箍筋绑成一体,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箍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一半;端部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加密区长度不应小于600mm及梁截面宽度的2倍;4 纵筋伸入竖向构件的长度不应小于lal,非抗震设计时lal可取la;抗震设计时lal宜取1.15la;5 梁内普通箍筋的配置应符合本规程第9.3.7条的构造要求。
附:具体做法见平法图集11G101-1第76页。
跨高比跨高比是简支梁计算跨度与其梁截面高度之比值。
这个比值通常影响梁的稳定性,一般比较合理的比值是跨高比为12,就是梁高是跨度的1/12。
《高规》6.3.1 条规定: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b可按(1/10~1/18)lb确定,lb为主梁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当梁高较小或采用扁梁时,应验算其承载力和受剪截面要求外;尚应满足刚度和裂缝的有关要求。
在计算挠度时,可扣除梁的合理起拱值;对现浇梁板结构,宜考虑梁受压翼缘的有利影响。
需要掌握的设计要点1)钢筋混凝土梁的跨高比对它的结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框架梁、次梁、连梁的区别
框架梁、连梁与次梁的区别很多人在绘制梁平法施工图的时候都有点迷惑,两端与柱相连的叫KL,两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的叫LL,两端与主梁相连的叫L,这大家都知道,那么除此之外呢?一端和柱相接,一端和主梁相接的叫什么呢?一端和剪力墙平行接,一端和剪力墙垂直相接的叫什么呢?是不是概念有点模糊了?今天在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一下。
首先有个概念需解释一下,框架梁也好,次梁也好,连梁也好,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地震时水平抗震力从一个竖向抗侧构件到另一个竖向抗侧构件的传递模式上的区别: 1. 两端与柱相接----框架梁。
框架梁的两端都是固结,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框架梁的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间为0,故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中间部分箍筋不用加密。
2. 两端与主梁相接----次梁。
次梁的两端都是铰接,次梁相接的不是竖向抗侧构件,因此不传递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
所以次梁不用设置箍筋加密区。
3. 两端都和剪力墙水平相接----这种情况分2种(按《高规》JGJ3-2002中7.1.8条规定): a) 跨高比<5,且剪力墙长度能满足梁纵筋锚入墙内的长度≥LaE,且≮600mm----连梁。
跨高比<5是要求连梁有足够的刚度,不只在联肢墙内部传递剪力,还要平衡两端剪力墙的弯曲应力,连梁的箍筋要求是按同等级的框架梁加密箍的要求,沿梁全长加密箍筋。
此种连梁在外墙窗洞处应用较多,特别是结构体形扭转不规则的情况,为了满足结构抗扭刚度或避免外墙在扭转变位较大时,外墙砌体与混凝土梁产生错位裂缝,一般窗下墙也采用混凝土整浇,与楼面以下、窗洞以上部分一起形成一道深梁,按普通住宅层高2.8m,窗高1.5m考虑,此深梁高度有1.3m,其刚度相当大。
此种连梁若不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则计算误差会很大。
b)跨高比≥5----框架梁。
由于PKPM对连梁的定义是两端与剪力墙相交的梁,当连梁的跨高比≥5时,其受力机理类似于框架梁(《高规》7.1.8条)。
第一种情况连梁应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在SATWE里是用和剪力墙相同的壳元来模拟),否则会导致(1)结构刚度失真;(2)连梁受力模式不正确。
连梁、框架梁、单梁、连续梁
连梁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 ,连接墙肢与墙肢 ,墙肢与框架柱的梁称为连梁。
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 ,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
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
此外 ,高层建筑中,由于连梁两端墙肢的不均匀压缩 ,会引起连梁两端的竖向位移差 ,这也将在连梁内产生内力。
在设计时 ,即使采取降低连梁内力的各种措施,如 :增大剪力墙的洞口宽度;在连梁中部开水平缝 ;在计算内力和位移时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 ;对局部内力过大层的连梁进行调整等,仍难使连梁的设计符合要求。
1、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 h 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框架、非框架梁、框支梁、连梁、主梁、次梁的区别
框架、非框架梁、框支梁、连梁、主梁、次梁的区别
告诉你你说的这几种梁是梁的不同的分的方法
框架是说的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或者以剪力墙为支座的
非框架梁是以框架梁为支座
框支梁是说的这个梁是这个梁上有框架柱,这个柱叫框支柱
什么又是连梁,这个是剪力墙的暗柱或者短柱之间的梁下面有洞口
没有洞口的是暗梁
什么圈是梁?是在砖墙的中间或者顶部为了使整个砖墙形成一个整体而加的一道在砖墙上梁
什么主是梁,什么叫次梁?主次梁是说的梁和梁相交的时候
看那个是那个梁的支座
是支座的是另一个的主梁
另个是次梁
剪力墙就是这个墙体的材料是混凝土
里面有钢筋
是为了抵抗水平方向的力的
是主要受剪力的
放在框架柱上的梁就叫框架梁,在框架梁之间设置的将楼板的重量先传给框架梁的其他梁就是非框架梁,也叫次梁,框架梁也叫主梁。
广联达中LL与KL的区别
框架梁KL、次梁L、连梁LL的区别:主要区别是: 在地震时水平抗震从一个竖向抗扭构件到另一个竖向抗扭构件的传递模式上的区别;1.KL:两端以柱为支座, 两端为固结, 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 剪力的分配是两端大, 中间为零, 故框架梁两端有箍筋加密区, 中间无加密区;2.L:两端以主梁为支座, 两端为铰结, 次梁连接的不是竖向抗扭构件, 因此不传递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 所以次梁不用设置箍筋加密区;3.LL:两端与剪力墙相接, 分两种情况:(1)净跨Ln/梁高小于5且剪力墙长度满足梁的锚固LaE且梁长大于等于600mm 时, 梁不仅在连肢墙内部传递剪力, 而且还要平衡两端剪力墙的应力, 这样的传力方式, 要求梁按同等级框梁的箍筋加密方式, 沿梁全长加密;此种情况的连梁按剪力墙洞口输入;(2)净跨Ln/梁高大于等于5, 同框架梁的传力方式相同, 基理相同, 加密相同, 故应按框梁考虑输入;4.一端与竖向抗扭构件相连, 一端与梁相接, 应是次梁L;5.一端与框柱相连, 一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 应是框梁KL;6.一端与框柱相连, 一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 应是框梁KL;7.一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 一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 应是框梁KL;8.两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 应是框梁KL;1.KL: 两端以柱为支座,两端为固结,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剪力的分配是两端大,中间为零,故框架梁两端有箍筋加密区,中间无加密区;2.L: 两端以主梁为支座,两端为铰结,次梁连接的不是竖向抗扭构件,因此不传递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所以次梁不用设置箍筋加密区;3.LL: 两端与剪力墙相接,分两种情况:(1)净跨Ln/梁高小于5且剪力墙长度满足梁的锚固LaE且梁长大于等于600mm 时,梁不仅在连肢墙内部传递剪力,而且还要平衡两端剪力墙的应力,这样的传力方式,要求梁按同等级框梁的箍筋加密方式,沿梁全长加密;此种情况的连梁按剪力墙洞口输入;(2)净跨Ln/梁高大于等于5,同框架梁的传力方式相同,基理相同,加密相同,故应按框梁考虑输入;4.一端与竖向抗扭构件相连,一端与梁相接,应是次梁L;5.一端与框柱相连,一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应是框梁KL;6.一端与框柱相连,一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应是框梁KL;7.一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一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应是框梁KL;8.两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应是框梁KL;1.KL:两端以柱为支座,两端为固结,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剪力的分配是两端大,中间为零,故框架梁两端有箍筋加密区,中间无加密区;2.L:两端以主梁为支座,两端为铰结,次梁连接的不是竖向抗扭构件,因此不传递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所以次梁不用设置箍筋加密区;3.LL:两端与剪力墙相接,分两种情况:(1)净跨Ln/梁高小于5且剪力墙长度满足梁的锚固LaE且梁长大于等于600mm 时,梁不仅在连肢墙内部传递剪力,而且还要平衡两端剪力墙的应力,这样的传力方式,要求梁按同等级框梁的箍筋加密方式,沿梁全长加密;此种情况的连梁按剪力墙洞口输入;(2)净跨Ln/梁高大于等于5,同框架梁的传力方式相同,基理相同,加密相同,故应按框梁考虑输入;4.一端与竖向抗扭构件相连,一端与梁相接,应是次梁L;5.一端与框柱相连,一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应是框梁KL;6.一端与框柱相连,一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应是框梁KL;7.一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一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应是框梁KL;8.两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应是框梁KL;。
框架与非框架区别
梁、框架梁、非框架梁、主梁、次梁的区别很有用的哦1、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2、框架梁和次梁:一般情况下,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
这类梁是没有抗震要求的,因此在构造上它与框架梁有以下不同,现以国标图集<03G101-1>为例加以说明: (1)次梁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受拉锚固长度la,而框架梁的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连梁和框架梁的区别
连梁和框架梁的区别: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 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大于2.5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0.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时,容易违反“高规”第7.2.26条的规定,而且该条还是强条,这应引起设计人的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梁和框架梁两者区别
连梁和框架梁两者区别提要: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
更多精品简历
连梁和框架梁两者区别
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大于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时,容易违反“高规”第条的规定,而且该条还是强条,这应引起设计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