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批评孩子才会有效又不伤孩子自尊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批评孩子才会有效又不伤孩子自尊汇编
如何批评孩子才会有效又不伤孩子自尊
批评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家长批评孩子是为了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品质给以否定的评价,并予以警示,从而引起他们的内疚、痛苦、悔恨,从缺点、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运用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有了一点错,就全盘否定孩子;批评今天错,还带着以前的错;一分的错,总是当十分的错来批评,这些估做法都是不合适的.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缺点,要弄清情节,弄清原因,恰当估计错误程度,不能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对孩子横加指责,乱上纲,乱扣帽子,乱分析危害。如果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很不利于问题解决。
在批评方式上应是先肯定对的,再指出错的;先表扬以前的,再指出今天的;甚至可先做自我批评,再批评孩子。批评孩子可以严肃,甚至可以严厉,但这不等于粗暴,更不等于讽刺挖苦、奚落谩骂。否则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势必会引起对立的情绪。
我们常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是说在教育孩子时,以正面激励为主,但不是否认对错误、缺点和过失的批评,甚至惩罚。批评是可以采用的,但不要过多、过滥,不要把批评当成家长的教育手段。另外,批评、惩罚是一种否定、一种压力,但同样也可以成为一种激励、一种动力。作为家长,一定要理智地面对孩子的问题,努力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增强教育意识,讲究批评的艺术。
怎样恰当地批评孩子
批评孩子:你只需让他羞愧,而不是羞耻
我们来简单谈谈,孩子犯了错时如何批评。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认知,不仅依赖于父母对好行为的评价,还有关于父母对其坏行为的反应。
当孩子的行为造成不良后果,或者给他人带来伤害时,他们通常会有两种感觉:羞愧(guilt)和羞耻(shame)。
这两种情感体验看起来似乎相差无几,但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它们是非常不同的感觉,并会带来不同的后果。
羞耻,是一种觉得我是个坏人的感觉。
这是对自我认知、人格特质的直接负面评价,让孩子感觉自己渺小又无用,似乎怎么做也改变不了这种认知,而孩子通常对这种情感的反应,则是痛恨自己,或干脆逃避。
而羞愧,也就是内疚,是一种我做了坏事的感觉。
这是对行为的负面评价,而不涉及孩子的人格和品质,可以通过好行为去弥补和修正,改正以后依然是个好孩子。当孩子感到羞愧时,他们倾向于后悔,从而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也会有意于通过正确的行为去弥补。
根据一位心理学家的研究,家长平时对于幼儿行为的评价,会直接决定孩子面对错事的感觉。
经常在做错事时被父母羞辱的孩子,会在自己犯错时条件反射般感到羞耻,而那些犯错时家长只是指出错误,并参与商讨改正方式的
孩子,则会首先感到羞愧。
在一个实验中,很多孩子被给予一个布娃娃,而在孩子单独玩布娃娃的过程中,娃娃的腿会掉下来。
那些经常在家中因为错事而感到羞耻的孩子,会倾向于躲避研究者,也不会主动承认是自己弄坏的娃娃,心理负担很重。
而犯错时会感到羞愧的孩子,会倾向于主动修好娃娃,他们还会主动接近研究者,并如实解释刚刚发生了什么,不会掩饰自己的过失,也不会有太大的自我否定倾向。
在一篇关于儿童情感和道德感发展的论文中,作者提出,当孩子犯错时,如果父母表达气愤、撤回对孩子的爱,或者通过惩罚或威胁宣示权威,那么就会让孩子习惯于害怕犯错、掩饰犯错事实,并感到羞耻,觉得自己是个无可救药的坏人。
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的管教不仅不会起效,还会破坏孩子的自我认知,摧毁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的道德感发育滞缓。
那么,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应有的正确反应是什么呢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最有效的反应,就是表达失望。
根据一项研究,父母如果在孩子做错事时表达失望,说你不应该这样做,我感到有些失望,并解释为什么这种做法错误、会怎样影响到他人,以及孩子能够怎样修正自己的行为,那么孩子会发展出很好的道德感,不惧怕犯错,犯错时会主动修补。
此外,这种表达失望,而不是羞辱的做法,还会让孩子发展出健康的自我认知、良好的同理心,以及对他人的责任心和道德认同感。
这是因为,家长表达失望感受,可以表现出对错误行为的不允许,同时也伴随着更高的期待,又给了孩子提高的潜在空间,传达出你是个好孩子,即使你做了错事,我也依然爱你,而且我知道你能做得更好的信息。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即使犯了错,也不用担心父母会改变对自己的看法,自然无需逃避错误,他们有强大的安全感。
羞辱一个犯错的孩子,无疑等同于将他推向危险的深渊。
但很多家长,都会在气急败坏时喊出你是一个坏孩子、我要离开你、我不要你了之类的气话,虽然我们自己都知道,这些话每一句不是真的,但孩子一定会往心里去。
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值得爱,是一个怎样也挽救不了的坏孩子,所以有的孩子就会破罐破摔,真的成为家长口中的坏孩子,有的孩子慢慢孤言寡语,成为我们前面说的低自尊者。
想必没有一个家长愿意得到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