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合肥北城区CF201005地块分析报告
![合肥北城区CF201005地块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0f62b3227916888586d785.png)
合肥为城市的建设与扩展
提供有力条件。
公路:拥有206国道,312国道,合肥绕城高速(G4001),京台高速 (G3),沪陕高速(G40),沪蓉高速(G42),合芜高速(G5011),是 全国重要的公路枢纽之一。 铁路:拥有合武高铁,合宁高铁,淮南铁路,合九铁路,宁西铁路。合肥 铁路南环线及合肥高铁南站将使合肥铁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合肥铁路南 站将建设立体换乘枢纽,规模列华东第二位。合肥是长三角4大铁路枢纽城 市,新的长三角城际铁路规划将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为中心,实现主 要城市间和相邻城市间“1-2小时交通圈”,区域内其他城市间3小时内到达。 便捷的高铁建设使合肥一跃成为全国性铁路枢纽,未来将1小时到南京,2小 时到上海、杭州,3小时到武汉、郑州,4小时到北京、福州。 民航:拥有合肥骆岗国际机场,开通了60多条国内外航线.另外正在建设的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将于2011年正式建成. 水运:合肥港是全国 28 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也是安徽省九大内河港口 之一,位于省会合肥南淝河畔,是皖中地区最大的水路货运集散地,年吞吐 量为500多万吨,航道等级为三、四级,可常年通航千吨级船舶。
合肥北城区CF201005地块分析报告
丰汇置业 2011.02.17
1
城市架构
2
市场解构
3
地块解构
4
客户解构
5
价格建议
6
财务预算
1
合肥北城区城市背景分析
合肥城市概况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科研教育基地、全国性交通枢纽,中国特大中心城 市之一。经济发展迅速。
城市区位:合肥,安徽省省会,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 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 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 中心,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 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 区域划分:合肥市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肥东、肥 西、长丰3县,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 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全市行政辖区总 面积为7029.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0万;市区总面积838.52 平方公里 。2010年城市GDP突破2700亿元,经济发展迅速。
合肥居住区调研报告以绿城桂花园为例
![合肥居住区调研报告以绿城桂花园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d901ef9102de2bd960588bf.png)
居住建筑原理课程作业绿城桂花园调研报告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孙威杨肇伦杨亚楠汪栗拉巴单增李嘉立目录一、历史脉络 ------------------------------------------- 2二、社会现状 ------------------------------------------- 3三、总体规划 ------------------------------------------- 4四、公共基础配套设施 ----------------------------------- 6五、建筑特色 ------------------------------------------- 7六、套型构成 ------------------------------------------- 9七、景观分析 ------------------------------------------- 11八、“桂花”系列平行对比 ------------------------------- 15九、总结 ----------------------------------------------- 17十、工作分工 ------------------------------------------- 18绿城桂花园调研报告【调研目的】:通过对居住区实例的调研,巩固和加深对居住区规划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比较老的居住区的研究,(平行分析)归纳其利与弊,从而探讨出更加人性化的居住区设计。
【调研对象】:安徽省合肥市绿城桂花园【调研时间】:2013年10月26日【调研人员】:建筑学:孙威(20104231),杨肇伦(20104264),杨亚楠(20104303);城市规划:汪栗(20114074),拉巴单增(20114038);景观学:李嘉立(2012212794)调研结果及分析一、历史脉络1.综述:绿城•桂花园位于合肥市高新区(右图红色区域),东临科学大道,北靠城市主干道黄山路,西连人工湖路,南接天湖路,距合肥市政务新区约3公里。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32206e33687e21af45a9a2.png)
合肥市工业布局现状
中央继西部大开发、振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 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 合肥作为中部省会城市, 将得到国内外投资者更 多的关注,更加有利于 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其 它省份企业的投资,从 而使得经济社会得以快 速发展。
1、合肥市现状工业用地主 要分布在各类工业园区;主 要集中在合肥市区周边, 2、合肥工业发展加速 3、合肥市已经进入工业化 中后期阶段 4、其产业体系既有综合性 又有特色性
合肥市的区位优势
合肥处于中国大陆南北交汇,东西贯通的中心优势区位,以合肥 为圆心,半径为500公里的范围内有上海、南京、武汉等重要的 大城市和4亿人口。 作为长三角近邻和纵深腹地,合肥是全国重 要的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和通讯枢纽,是未来全国21个二级 交通枢纽之一。淮南线贯穿全境、合九、宁西、沪汉蓉铁路在此 交汇,随着宁西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时速达200公里,是国 家“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合铜黄、合六叶、 合淮阜高速公路的建设、全国内河航运主要港口的定位、机场的 迁建和升级(有直达全国的20多条国内航线和直通香港的航班), 都将使我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为我市加强对 外联系和区域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增强城市集聚力,提供了 十分有利的条件。
发展现实基础
1、经济基础:2009年合肥GDP同比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 国、全省8.6和4.4个百分点。 2、土地资源:合肥市域面积7029.48平方公里。合肥城镇密集区 范围包括市区以及周边乡镇,面积2329平方公里。合肥的市区面 积838.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点支持的城镇化发展地区 3、水资源:合肥面临是水质性缺水问题,需要采取区域调水或 水质治理工程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提 出多项措施确保城市发展用水。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规划的实施, 提高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积极稳妥地推广再生水在农业、工业冷 却及生活杂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依靠科技进步,多渠道开发非 传统水资源,如雨洪利用、人工增雨等,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量。 4、其他资源条件:优良的城市环境是合肥重要的竞争力,早在 1992年,合肥就与北京、珠海一起被命名为首批国家 “园林城 市”,城市已经形成了“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城园交融、浑然 一体”的城市园林特色。合肥市的自然生态空间资源优越,北依 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以及一些小的水库,西近大蜀山,西南为 紫蓬山风景区,
案例分析-合肥恒大华府
![案例分析-合肥恒大华府](https://img.taocdn.com/s3/m/3aa75e230722192e4536f6b0.png)
建筑
建筑风格 立面风格细节
17
建筑/建筑风格
欧式古典主义花园洋房——欧式居住文化体验与享受
建筑风格:
建筑单体沿袭欧式新古典主义华丽庄重的皇室建筑风格;外立面均采用高档面砖结合天然石材铺设,处处 体现皇室贵气与典雅。
32层高层精品洋房,5米挑高精装入户大堂,豪华气派、彰显尊崇,主体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全部为二 梯四户的点板式结合布局设计。
绝对保密
产品案例——合肥 恒大华府
此报告仅供客户内部使用,未经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 | 克而瑞(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书面许可,其它仸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传阅、引用或复制。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区位图 项目基本概况
2
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区位图
项目所在区位: 恒大华府位于合肥政务区,项目北沿城市主干道习友路,南临312国道景观带,东西两侧分别是在 规划建设之中的集贤路和科学大道。
户型配比(高层)
物业类型 住宅
合计
面积段 (平方米)
80-100
180-200
200-230
300-320
——
套数 1561 430 706 154
2851
配比 54.75% 15.08% 24.77%
5.4%
100%
21
户型分析/户型分析
凡尔赛御座S3偶数层户型 建筑面积306平方米(赠送30㎡空中花园)
加拿大ALD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
加拿大ALD设计顾问(深圳)有 限公司
恒大华府,是恒大地产集团在皖投资开发的首个项目,恒大华府接驳金寨路高架,紧邻合肥市政府,坐拥合肥 大剧院、合肥奥体中心、五星级酒店、观光塔、重点新八中等城市公共资源优势,西眺大蜀山,毗邻天鹅湖, 距离国家AA级旅游度假风景区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仅30分钟车程。恒大华府整体规划以欧式新古典主义风格 作为设计理念,演绎一种高贵奢华的生活情调,九十八处景观小品,中心湖景,更是让您充分品鉴诗意典雅的 生活格调。合肥恒大华府将以王者空间、豪华配置、恢弘气度完美诠释新豪宅标准,即将开启合肥豪宅叱的全 新篇章。
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析——以合肥市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为例
![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析——以合肥市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ed6df5683c4bb4cf7ecd1d8.png)
城镇低 效建设用地再 开发规划 的主要 内容分析
合 肥 ,安徽 省省 会 ,长 三角 城 市群 副 中心 ,综 合性 国家科学中心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 城 市 ,具有 国际影 响力 的创 新 之 都 ,国家重 要 的科研
甲 教育基地 ,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用地需
求 量 大 ,城镇 低 效建 设 用地 再开 发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2017年 9月 ,合肥市人 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 于 开展合肥市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专 项规划编制 工 作 的通 知》,要求 按照 《安 徽 省城 镇低 效 用地 再 开发 专 项 规划 编制 指南 》,组 织 编制专 项 规划 。
中 图分 类 号 :TU984.11 1 文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7—7359(2018)05—0069—02 DOl:1O.16330/j.cnki.1007—7359.2018.05.029
1 背景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为标志的新时代 ,要建设 的现代化是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必须坚持节 约 优先 、保 护优先 、自然恢 复 为 主 的方针 ,形 成 节 约资 源 和保 护环 境 的空 间格 局 、产 业 结 构 、生 产 方式 、生活 方 式 。
2016年 1 1月 ,国土资源部 印发 《关 于深人推进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的指导意见 (试行 )》(国土资发 [2016]147号 )的通 知 ,各 地 积极 响应 ,组 织 编制 城 镇 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 。城镇低效建设用地 的 存在贯穿着城市发展的始终 ,在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 后伴随着生态环保 、土地供应 、产业策略等系列矛盾 日趋凸显。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是由传统 的依赖 新增用地的粗放 占用转 向存量用地 的盘整利用 ,由粗 放低效使用转 向内涵高效挖潜 ,由行政 主导 的被动 “征 地 ”转 向政 策 引 导 的主 动 “腾 地 ”的 过 程 ,在 促 进 “多规合一”、优化空间开发格局 、合理配置空间资源 、 保 障公 共利 益 等方 面发 挥着 战略 引领 和控 制作 用 [1]。
合肥详细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肥详细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8f439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3.png)
合肥详细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也是国家“五环之一”城市,其经济地位在安徽省内是领先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合肥的城市发展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水平明显提升,成为了安徽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重要的城市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对合肥进行一次详细的可行性研究非常有必要。
二、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1. 城市规划合肥市近年来的城市规划主要包括了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城市功能扩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
其中,合肥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改善城市空间布局,扩大城市功能区,提高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合肥市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也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了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合肥市已经建成了相对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并持续完善城市道路网络,不断提升城市供水供电能力,加强城市通讯设施建设。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提升了合肥的城市化水平,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
三、产业经济1. 产业结构合肥市的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在城市经济能力的推动下,一些新兴产业逐渐壮大,包括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等产业。
同时,传统产业也在改造升级,城市经济中的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这些变化对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有着积极的意义,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经济发展合肥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城市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拥有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团队。
同时,城市财政收入也在不断增长,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合肥的整体经济实力在安徽省内占据了领先地位,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竞争力。
四、生态环境1. 生态建设合肥市一直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保护水资源、改善大气环境、保持土壤生态等措施,实现了城市生态环境连片化、绿化程度不断提高。
合肥万象城市调报告12.31
![合肥万象城市调报告12.31](https://img.taocdn.com/s3/m/7f56cdee941ea76e58fa04c0.png)
B101 B102 B103 B105 B106 B107 B108 B110 B111 B112 B115A B115B B116A B116B B117 B119 B120A B120B B121 B122 B123 B125 B127 B128 B129 B130 B131 B140 B141 B142 B143 B145 B146 B147 B148 B149 B151B B152A B152B B153 B155 B156 B159 B160 B161 B163 B165A B165B
八大住宅产品线系列 A Series of eight major residential product lines
武汉大区 Wuhan Region
两大持有型商业产品线:万象城都市综合体系列、五彩城区域商业中 心系列
1.0 项目简介
万象城都市综合体系列
华润中心:由万象城购物中心、写字楼、高级公寓、酒店组成的都市综合体系列,推广
政务文化新区地处合肥城市发展扇形的主要方向和心脏地带。
万象城位于区域核心位置潜山路与习友路交口,北靠合肥市最优质的城
市资源——天鹅湖,南邻合肥奥体中心,项目与市政府大楼隔湖相望。
行政、文化资源丰富
作为合肥市新的政治中心,市委、市政府、各市直局办单位等55家机关 办公场所均在区内。
合肥大剧院
奥体中心
省广电中心
合肥市政府
天鹅湖
3.0 业态规划及动线分析
3.0 业态规划及动线分析
3.0 业态规划及动线分析
项目总平面图
3.0 业态规划及动线分析
业态规划
楼层 6F 5F 餐饮 餐饮、儿童、书店、 电影院、甜品、真冰 溜冰场 品类 代表品牌 味尚坊、越兰香、海先森、胜记鲍汁饭、煲宫、表哥茶餐厅、探鱼 同庆楼、Tiger、ROBAM、好孩子、冰纷万象、土大力、道乘、禾糖、上上仙 菓、香天下、猫的天空之城、佐登妮丝、英氏、欢喜如一 爱的童年、拉比、艾 薯夫妇
合肥城市色彩规划浅析
![合肥城市色彩规划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64b2250066f5335a8121c3.png)
第 2 卷第 1 4 期 21 00年 2 月
稳定表现城 市特 色的因素 , 因而成为城 市规划 者着力 改造 的 目标 [ 。它 涵盖 了城 市的历史 、 1 ] 气候 、 植被 、 建筑 、 环境 文化等 因素 , 可最直 接地体 现城市 的个性 , 示城市 的形象 , 明城市 的文 明发 展程度 。 展 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 一座座高楼都采用 白色、 灰色的调子; 成片的住宅区均采用高明 度的暖色调 ; 繁华 的商 业街 区都 采用跳 跃 的色调 , 导致 大部 分 的建筑 在色 彩方 面严 重 雷 同 , 缺乏 地 域特 色和文化特 征 , 很多城 市面 临特色消失 、 景观混 乱 的状 况 。在这 种情 况下 , 人们 开 始反 思色 彩规 划对 于
城 市规划 的重 要性 , 如何将 色彩规 划 与地 域 特 色相 结合 并 使 之与 文 化相 融合 , 探讨 展现 特有 的 城市 形 象 。将色彩规 划纳入城 市总体 规划体 系 中成为 当今城市 规划工 作者 的当务之急 。
收 稿 日期 :0 90 —4 2 0—71
作者简介 : 陈
一
、
引
言
城市的色彩是指城市的外部空间中各种视觉事物所具有的色彩, 它是一个广泛、 综合 的概念 , 包括 建筑色彩 、 场所色彩 ( 桥梁 、 地 、 品) 自然环 境色彩 ( 铺 小 、 植物 、 蓝天 、 流 、 河 山体 )人类活 动色彩 ( 装 、 、 服 皮 肤、 交通 工具) 。而相对 于易变 的 自然环境 色彩和人 类 活动色 彩来 说 , 筑 和场 所 的色彩 是其 中最能 等 建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方案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78778e79563c1ec4da714d.png)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方案同济大学方案在对合肥城市区域空间发展模式、城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战略规划实施四个专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的总目标应是创造新的繁荣,战略规划实施重点是要扩大多层次的区域合作,建构区域性大都市圈;培植城市创新能力,优化城市功能,增强区域性服务能力;保护自然生态网络,建设有机整体的城市化空间系统;有序发展城市空间,促进城市有机生长;建设优美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适居性,塑造具有亲和力的城市;强化土地的集约化使用,建设高效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整体效率;完善政府机构协同机制和城市规划实施机制。
现将其报告及有关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摘要如下:一、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偏弱的城市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城市的竞争优势逐渐取代城市的比较优势而成为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通过对合肥市集聚能力、扩散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测度与比较,可以看到:合肥市的经济发展阶段尚处于欠发达阶段,在全国各城市的发展中,位居中下游水平,在全国35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人均GDP排位倒数第三。
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在全省中的人口和经济集聚能力也显较弱。
2000年,合肥市的市区人口只占全省人口的 2.16%,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0%左右。
在对外交通联系方面尚不及芜湖、安庆、巢湖等城市。
合肥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开始进入投资驱动阶段,但投资力度严重不足,2000年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在35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32位;在安徽省内,也低于铜陵和芜湖,显现了发展能力的不足。
合肥市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城乡差别明显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由于外国直接投资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劳动者素质低、创业水平较差等,技术创新能力较低。
(二)不能失去的机会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已逐步形成了国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集聚效应。
长江领域已成为我国一个最有希望的经济发展先行区,并将成为今后数十年中发展潜力最大、发展前景最为广阔的经济地带。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汇报2
![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汇报2](https://img.taocdn.com/s3/m/ba829bc65fbfc77da269b16b.png)
合肥相当一个时期 的发展过程应该是 发展壮大中心城市 的过程。 历史地看待,合肥 目前正处于快速发 展时期(其速度可 能不低于前50年), 产业结构面临转变。 而产业结构的转变, 往往引发城市结构 调整,往往成为城 市大规模改变的重 要原因。由此我们 深刻感到合肥城市 拓展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
调整行政区划--保证市县联动发展
现状城市发展的问题和风险--“大饼”的实例(北 京)
当北京最终放弃 著名的“梁陈方 案”而选择中心 放射发展时就为 今天北京的种种 问题埋下了无尽 的后患――“城市 大饼”仍旧在摊、 历史文化名城的 “体形环境”在 继续遭受破坏、 开中国之首的小 汽车浪潮令城市 日夜处在尴尬之 中……由于北京 的问题是结构性 的,所以其解决 之道自然只能是 治标不治本:禁 用含铅汽油、不 断提高汽车排放 标准、开新路、 拓旧路、建立交 等等。
针对城市发展的框架, 合肥必须有所作为!
城市用地与空间
现状城市发展的问题和风险--“大饼”的趋 势
向心发展--“大饼” 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现状城市发展的问题和风险--双心发展模式依然重压旧城
目前双心发展 的规划模式
现状城市发展的问题和风险--“大饼”的实例(常 熟)
以古城为中心的蔓延式 生长方式造成了常熟古 城区的巨大压力
考虑城市用地需 要和环境保护与 协调发展的需要, 市区沿四个方向 扩大至店埠镇、 上派镇、义城镇、 双墩镇,总面积 由596 平方公里 扩大为1672.5平 方公里。 肥西、肥东两个 县城与合肥合并 发展,有利于皖 中、皖江两个城 市群的联动发展, 有利于带动合肥 市域经济全面发 展,有助于合肥 现代化大城市的 形成。
战略之根本--具体的任务 抑制“大饼”式发展 趋势,构建全新城市 框架,着力于高品质 城市的追求--保持 旧城传统格局,新区 建设发扬光大! 两个非常具体的任务 1、确立新的发展极 2、发展新中心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ppt
![合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2fe5500b4e767f5acfceac.png)
141城市发展规划
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区,并 在老城区的东、西南、西、 北方向建设四个城市副中 心,沿巢湖逐步建设一个 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湖新 区。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 城区东南部,南依巢湖,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 公里,核心功能是行政中 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 省级休闲旅游基地、综合 居住新区
生态建设区包括中
心城市等设施或人文规 划
生态协调区介于生
态保育区和生态建设区 之间
2 、绿地格局
合肥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呈两环、两片、六线、 数点的空间分布。两环: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 两片:蜀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六线:美菱大 道、黄山路、姥山路(马鞍山路)、南淝河绿带、 和平路及胜利路绿带;数点:逍遥津、杏花、包 河、花冲、瑶海、徽园、天乐、明珠广场等。 城市绿地在各城区的分布
合 肥 市 城 市 规案 划例
分 析
合肥市规划总图
城市性质
根据合肥市最近修编的总体规划,合肥市 的 城市性质是: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 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区域 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同时,合肥市也是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 金融信息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这种城市性 质决定了合肥市将来是客流、物流的聚集高地, 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将十分旺盛。
发展现实基础
1、经济基础:2009年合肥GDP同比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 国、全省8.6和4.4个百分点。
2、土地资源:合肥市域面积7029.48平方公里。合肥城镇密集区 范围包括市区以及周边乡镇,面积2329平方公里。合肥的市区面 积838.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点支持的城镇化发展地区
合肥市工业布局现状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477f59f01dc281e53af0a2.png)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城市是集经济、社会等各项活动为一体的空间有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城市规划着重于平衡和协调城市整体与全局的关系,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其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战略性的发展规划,是推动整个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组成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和组织城市各建设项目,采取适当的城市布局结构并落实到土地上,妥善安排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等相协调,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并注意到城市景观的分布布局走势,体现出城市的特点与特色,这样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才是完美的。
(一)合肥总体规划分析合肥居皖之中,晋江带淮,坐落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岸,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合肥经过50年的发展,现在有瑶海、庐阳、蜀山和包河四区以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合肥周边的城镇发展战略是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地区和县乡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同合肥市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形成以合肥市城镇体系,促进市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主城区为中心,店埠等为次中心,主要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轴线,具有放射状、开放型的市域。
城市形态合肥市城市主要向西南方向发展,适当向东发展,控制向北发展,要坚持“多中心、组团式”的规划布局形态,合理控制老城区的环境容量,逐步有序的开发新城区。
城市以老城区为核心,向东、北、西南三个方向发展,三翼之间形成大片绿色空间,将巢湖新鲜湿润的空气引入城市中心,并通过构筑城市外围大绿环,可降低市区的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结构因城市形态而确定为:一个市级中心和四个市级副中心的多元结构。
市级中心位于老城区,为全市的行政文化商业中心。
合肥总体规划调查报告
![合肥总体规划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99b1fa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6.png)
合肥总体规划 调查报告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
目录
01 合 肥 城 市 概 况 02 合 肥 城 市 规 划 历 程 03 合 肥 城 市 空 间 布 局 04 合 肥 城 市 产 业 发 展 05 合 肥 城 市 环 境 保 护 06 合 肥 城 市 文 化 传 承 与 创 新
PART 04
合肥城市产业发展
18
主导产业选择
合肥市主导产业现状分析
合肥市主导产业选择依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合肥市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合肥市主导产业发展目标与重点
产业园区布局
合肥市产业园区 概况:介绍合肥 市产业园区的发 展历程和现状, 包括各类产业园 区的数量、规模 和定位。
重点产业园区介 绍:选取合肥市 最具代表性的产 业园区进行详细 介绍,包括园区 的主导产业、入 驻企业、创新能 力和发展潜力等 方面。
政策支持力度不 断加大,为企业 发展提供了有力
保障
政策支持促进了 合肥城市产业的 发展和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发展
合肥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创新驱动在合肥市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合肥市在创新驱动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合肥市未来在创新驱动方面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PART 05
合肥城市环境保护
23
空气质量改善
经济发展:合肥是中国重要的科 研教育基地,也是长江三角洲地 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PART 02
合肥城市规划历程
8
古代规划
合肥城市规划始于秦代,设有合 肥县
唐代时期,合肥成为江淮地区的 行政中心
添加标题
合肥城市规划及相关环境问题的浅析
![合肥城市规划及相关环境问题的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25a3a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8.png)
2013/4/15
2013/5/15
2013/6/15
2013/7/15
2013/8/15
2013/9/15
2013/10/15
2013/11/15
2013/12/15
2014/1/15
2014/2/15
图例
污染指数范围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Βιβλιοθήκη >300pany Logo
1.1合肥由来
水经注云 :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 (今东淝河),故曰合肥; 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水皆曰肥,合于 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1.2、合肥地形特点
合肥是属于丘陵地带。 地貌特征:地处江淮丘 陵,总趋势是西南、东南和北面高,中南部低。 境内地形较平缓
2.1、1979年城市规划
污染指数 176 179 142 167 179 183
180 180 187 221
空气质量级别 Ⅳ级 Ⅳ级 Ⅲ级 Ⅳ级 Ⅳ级 Ⅳ级 Ⅲ级 Ⅳ级 Ⅳ级 Ⅳ级 Ⅴ级
空气质量状况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分析方法
该部分分别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合肥市现阶段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简要分析,分析成果以 空气质量分布图呈现。前期需要对合肥市行政区划图和空气质量检测站点进行矢量化, 得到制图基础数据。
西区:蜀山行政区域的一部分,东以金寨路、环城西路为界,西到二环西路、合九铁 路,北到南淝河,南以312国道为界,包含政务文化新区;
南区:包河行政区域的一部分,西以金寨路为界,北到环城南路,东到南淝河,南以 312国道为界;
经开区: 312国道以南,沪-蓉高速公路以西,合九铁路以东,派河以北地区;
合肥城市圈城镇体系规划评析
![合肥城市圈城镇体系规划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f972c89ec3d5bbfc0a740e.png)
《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评析一.绪论随着近年“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落实,中部地区兴起了多个城市圈。
继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昌九城镇群、长株潭城市群之后,合肥市连同、淮南市、六安市、桐城市和滁州市形成了“合肥经济圈”。
合肥经济圈总面积36519平方公里,总人口1836万人,从以合肥为区域对外开放的龙头城市,发展成为我国泛长三角的重点城镇群,与上述城市圈等竞争合作,实现中部崛起战略。
去年,《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启动编制,研究评析2008版的《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将对新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二.特点1.性质: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首先从性质上来看,《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2008—2020》(下文简称为《规划》)属于跨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中的都市圈规划,合肥作为安徽生的省会城市,是合肥经济圈的核心,淮南市、六安市、桐城市和巢湖市则围绕合肥形成一个经济地域综合体。
2.发展目标:注意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和大区域协调发展《规划》中提到:合肥经济圈是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核心区;泛长三角区域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西向发展的门户,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昌九城镇群、长株潭城市群等竞争合作,实现中部崛起战略。
由此可见,《规划》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注重合肥经济圈的区位条件,注重区外联系。
在省域层面上,合肥经济圈是安徽省呃战略增长极,引导整个安徽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区域层次上,合肥经济圈属于“中部崛起”策略,同时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区域和西部门户。
所以,合肥经济圈注重和相邻的南京都市圈的合作与共赢,同时也和中部其他四个城市圈: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昌九城镇群、长株潭城市群竞争中求合作,合作中谋发展。
3.城镇化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集约发展、协调发展合肥经济圈城镇化水平现状表年限 合肥市 淮南市 六安市 巢湖市 桐城市 2009 64.1% 62.1% 41.3% 46.1% 45.8%合肥经济圈城镇化水平预测年限 合肥经济圈 城镇化水平 合肥市城镇化水平 淮南市城镇化水平 六安市城镇化水平 巢湖市 城镇化水平 桐城市城镇化水平2020年 65-68% 78-80% 80%左右55-60%60%左右 60%左右 2030年75-78%85-88%90%左右 66-74%70%左右70%左右由合肥经济圈城镇化水平现状可以看出,合肥市和淮南市城镇化水平较高,重点城镇集中,所以优先发展这些区域;同时,统筹协调区域间的发展,带动城镇化较低的六安市、巢湖市和桐城市的发展,在发展中拉小区域间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规划总图
城市性质
根据合肥市最近修编的总体规划,合肥市 的 城市性质是: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 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区域 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同时,合肥市也是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 金融信息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这种城市性 质决定了合肥市将来是客流、物流的聚பைடு நூலகம்高地, 城市居民出行需求将十分旺盛。
(4)2002年以来,高速发展阶段。5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 260
141城市发展规划
大力改造核心主城区,并 在老城区的东、西南、西、 北方向建设四个城市副中 心,沿巢湖逐步建设一个 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湖新 区。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 城区东南部,南依巢湖,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 公里,核心功能是行政中 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 省级休闲旅游基地、综合 居住新区
合肥市城市生态建设
自然地理概况
合肥市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境内以丘陵岗 地为最大地貌单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合肥市属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
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合肥市属于水质型缺水和资源型缺 水的城市,生态用水量逐年上涨,水环 境形势不容乐观。 空气环境质量优。
城市生态总体布局
1)合肥市生态功能分区系统与规划 按空间结构和生态功能将合肥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
绿地系统规划
1、绿地规划系统目标 :
合肥市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园林 绿化的发展目标,依据合肥市城镇体系结 构和圈片式分布格局,努力将合肥市建设 成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现代生态园林滨湖城 市建立“依山傍水,环圈围绕,田园契入, 珠落玉盘”的城市绿地系统新格局
绿地规划类型 生态保育区主要包括
环城公园,等自然生态 系统
3、水资源:合肥面临是水质性缺水问题,需要采取区域调水或 水质治理工程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提 出多项措施确保城市发展用水。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规划的实施, 提高污水处理回用技术,积极稳妥地推广再生水在农业、工业冷 却及生活杂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依靠科技进步,多渠道开发非 传统水资源,如雨洪利用、人工增雨等,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量。
发展现实基础
1、经济基础:2009年合肥GDP同比增长17.3%,增速分别高于全 国、全省8.6和4.4个百分点。
2、土地资源:合肥市域面积7029.48平方公里。合肥城镇密集区 范围包括市区以及周边乡镇,面积2329平方公里。合肥的市区面 积838.52平方公里。是安徽省重点支持的城镇化发展地区
合肥市工业布局现状
中央继西部大开发、振 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 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 合肥作为中部省会城市, 将得到国内外投资者更 多的关注,更加有利于 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其 它省份企业的投资,从 而使得经济社会得以快 速发展。
1、合肥市现状工业用地主 要分布在各类工业园区;主 要集中在合肥市区周边,
合肥市的区位优势
合肥处于中国大陆南北交汇,东西贯通的中心优势区位,以合肥 为圆心,半径为500公里的范围内有上海、南京、武汉等重要的 大城市和4亿人口。 作为长三角近邻和纵深腹地,合肥是全国重 要的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和通讯枢纽,是未来全国21个二级 交通枢纽之一。淮南线贯穿全境、合九、宁西、沪汉蓉铁路在此 交汇,随着宁西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时速达200公里,是国 家“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合铜黄、合六叶、 合淮阜高速公路的建设、全国内河航运主要港口的定位、机场的 迁建和升级(有直达全国的20多条国内航线和直通香港的航班), 都将使我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为我市加强对 外联系和区域合作,加快融入长三角,增强城市集聚力,提供了 十分有利的条件。
4、其他资源条件:优良的城市环境是合肥重要的竞争力,早在 1992年,合肥就与北京、珠海一起被命名为首批国家 “园林城 市”,城市已经形成了“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城园交融、浑然 一体”的城市园林特色。合肥市的自然生态空间资源优越,北依 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以及一些小的水库,西近大蜀山,西南为 紫蓬山风景区,
绿地密度变化分析
其绿地建设总体分4个阶段: (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29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
约2.06hm2;
(2)1979-1992年,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12月被国家建设部首 批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14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 42hm2;
(3)1993-2001年,稳定增长阶段。1993年以后,合肥城市的绿 地建设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8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 30hm2。
态建设区和生态协调区三个功能区。
2)生态系统网络建构 合肥的自然生态空间资源比较优越,均须重点保护。 环城河带即环城公园及环城水系等构成的绿色带;二
环路绿地带即由当涂路、东流路、环湖东路和砀山路 构成的二环路,每侧绿带控制宽度为 30 米,总绿地 面积约 200 公顷;外环高速公路绿地带由合六高速、 合徐高速、合宁高速和合阜高速围合而成,绿地以防 护林为主,构成城市外围的一道绿色屏障。
生态建设区包括中
心城市等设施或人文规 划
生态协调区介于生
态保育区和生态建设区 之间
2 、绿地格局
合肥城市绿地总体格局呈两环、两片、六线、 数点的空间分布。两环:环城公园,二环路绿带; 两片:蜀山森林公园、清溪公园;六线:美菱大 道、黄山路、姥山路(马鞍山路)、南淝河绿带、 和平路及胜利路绿带;数点:逍遥津、杏花、包 河、花冲、瑶海、徽园、天乐、明珠广场等。 城市绿地在各城区的分布
2、合肥工业发展加速
3、合肥市已经进入工业化 中后期阶段
4、其产业体系既有综合性 又有特色性
镇区现状
2002年,合肥市行政区划调 整,在“工业立市”战略驱 动下,合肥市政府批准设立 5个工业园区,分别是合肥 市庐阳工业区、合肥市瑶海 工业区、合肥市包河工业区、 合肥市蜀山新产业园区、肥 东新城经济开发区,工业用 地进一步扩张。由于合肥市 区建设空间有限,城市的建 设已经突破市区行政范围, 肥东、肥西县城以及长丰的 双风开发区城镇建设与主城 区连为一体。按照大城市发 展的基本规律,中心城区将 不断走向高端,主要发展现 代服务业,工业等生产性用 地向外围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