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由大国变为强国之 路

合集下载

从“大国时代”走向“强国时代”的理论架构与实践逻辑

从“大国时代”走向“强国时代”的理论架构与实践逻辑

第5期2018年10月阅江学刊YuejiangAcademicJournalNo.5Oct.2018㊃阅江论坛㊃从 大国时代 走向 强国时代 的理论架构与实践逻辑赵宬斐(杭州师范大学,杭州311121)摘要:依据新时代所处的历史方位与时代坐标,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行改革的 第二次革命 ,促进中国从 大国时代 走向 强国时代 ,积极推进中国从富起来 走向 强起来 ㊂促进中国从大国到强国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㊁从效率到公平的提升㊁从硬实力到软实力的提升㊁从经济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的提升㊁从器物现代化到制度现代化的提升㊂关键词:大国时代;强国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图分类号:D26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8)05⁃0017⁃06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会科学攻关项目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研究 (2016GH002)作者简介:赵宬斐,博士,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教授㊂2018年,世界主要国家逐渐改变了过去几年跌宕起伏的选举样态,通过新一轮的改革将全球发展推向新的改革周期㊂未来几年,世界各国有望从对政策议程的关注逐渐转向国内改革与创新,高度重视国内的发展㊂回顾40年来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中国正以非凡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气魄,不断践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充满活力和朝气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 赶上时代 到 引领时代 的伟大转变㊂新时代呼唤着中国改革的新动力㊁新奋进与新突破,就必然需要全面深化改革,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重任㊂我们党和政府在新时代㊁新的历史方位中能否向人民交出一份完美答卷,这取决于能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㊁奋勇前进㊁开拓创新㊂中国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方位与时代面前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 第二次革命 ,就是要开创更高㊁更优的改革开放新格局㊂美国著名学者卡尔多伊奇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他指出,当今世界最大的力量是变革的力量㊂而今,改革的历史机遇期已经来临,如何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实现改革承诺;如何协调合作㊁谋求各方利益的共同点与公约数,是考验各国执政者的执政能力与智慧的关键㊂从全球变革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国际关系纷繁复杂,生活时空正经历着由 民族历史 向 世界历史 的深刻变动,集71.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18年第5期中体现为不同的国家㊁民族㊁地区之间多元互动,人员㊁资源㊁技术㊁信息等高度流动或互通㊂对于中国来说,需要审时度势,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深度和力度上展现强大的统帅力㊁行动力㊁领导力㊁示范力,为世界各国改革提供借鉴和经验㊂㊀㊀一㊁新时代: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㊂ ①这深刻表明,中国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拐点,处于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②这个特殊的历史方位是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中生成的,具有伟大的时代性和典型性,必然在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社会等各个层面表现出新的内涵与特征,并肩负伟大的历史使命与责任㊂从历史的纵深来看,自1949年民族独立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就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征程,中国社会也开启了由传统单一社会向现代多元社会的深刻转变㊂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得以大幅提升,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硬实力 与 软实力 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国㊂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㊁文化观念㊁利益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㊂中国要实现从地区性的大国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强国的转变,不仅需要从发展思路上制定系统完备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同时还需要从政治㊁思想上广泛凝聚共识,形成强大的改革合力㊂为此,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在新时代和新的历史方位中如何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㊁新思想㊁新战略㊂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涵盖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并从目标定位㊁道路探索㊁制度建构㊁生态发展㊁民主法治建设等层面给予深刻的论述,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以及从大国到强国历史责任的深刻思考㊂放眼全球,在这新的历史方位中,世界上诸多国家都面临着如何进行调整与变革,从而更好㊁更快发展的大问题,当然也面临着种种风险㊂人类发展该何去何从,是 开放还是封闭,前进还是后退,人类面临着新的重大抉择㊂ ③在这重大抉择的关键节点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㊂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㊂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㊂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㊂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㊂ 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以及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深刻思考,充分展示了不断成长的中华民族之主体意识㊁战81①②③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0页㊂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8页㊂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2018年4月10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0/c_1122659873.html,2018年9月10日㊂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2018年4月10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0/c_1122659873.html,2018年9月10日㊂. All Rights Reserved.赵宬斐:从 大国时代 走向 强国时代 的理论架构与实践逻辑略定力㊁理论自信与政治自觉㊂在建党以来近百年的艰苦卓绝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历史的㊁理论的㊁实践的三大逻辑维度实现了对中国革命㊁建设㊁改革的融合与贯通,在如何探索自身执政规律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向历史和世界提交了一份优秀答卷㊂㊀㊀二㊁从 大国时代 走向 强国时代 的理论架构从 大国时代 走向 强国时代 是根据新的历史方位和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而作的规划与安排,是在新时代奏起的洪钟大吕㊂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当前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豪迈地宣告: 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㊂ 这个豪迈的宣言,在空间与时间㊁世界与历史的坐标上明确了当代中国在世界发展大势及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定位,科学地回答了我们处于什么环境㊁站在什么方位㊁面临什么挑战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㊂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正是立身于这样的历史环境,瞄准中国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目标,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 这一时代主题而作的顶层设计㊂当代中国正用 新版本 新篇章 新理念 和 新思想 架构起从 大国时代 走向 强国时代的系统㊁完整㊁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㊂从 大国时代 走向 强国时代 的理论架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㊂一是明确了根本主题和目标任务,那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从 大国时代 走向 强国时代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㊂. All Rights Reserved.二是明确了两大战略布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按照政治建设㊁经济建设㊁文化建设㊁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㊁全面深化改革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㊁全面从严治党的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协同统一推进,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体方略㊂三是明确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㊂根据全球治理的深刻变革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要求,要在治理目标㊁治理主体㊁治理内容㊁治理方式等方面进行现代性变革与调整,注重全面性㊁系统性和协同性,使治理目标㊁治理主体㊁治理内容㊁治理方式等更加协调完善,同时要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党的科学执政㊁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水平㊂四是明确了全球治理的理念与思想,在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关系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思想㊂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使世界成为一个日益紧密联系的整体,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倡导 一带一路 ㊁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㊁增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到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改革㊁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等,中国在政治㊁经济㊁社会㊁文化㊁生态㊁安全等方面的国际话语权逐步增加,可以说,参与全球治理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参与国际事务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方式㊂上述四个方面的理论架构与顶层设计,既兼顾国内㊁国际两个大局,又突出了国家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是一套系统可行的㊁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方略;既是围绕如何从 大国时代 走向 强国时代 的整体布局,也是实现中国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基本保证㊂习近平91阅江学刊:2018年第5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从 大国时代 迈向 强国时代 中诞生并提炼出来的,不但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㊁观点㊁方法和价值导向,而且传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学理脉络 和 理论谱系 ;同时,以 新版本 和 新手法 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新篇章 新辉煌 ,并创造性地解答了 如何继续书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解答了 向何处走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向问题,以及新全球化时代 如何治理 怎样治理 的世界发展问题,对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诸多困难贡献了中国智慧㊁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法㊂㊀㊀三㊁从 大国时代 走向 强国时代 的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为认识真理开辟了道路;实践改变世界,实践赋予理论以活力㊂理论源于实践,其最终目标也是实践㊂马克思认为, 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①从 大国时代 走向 强国时代 的实践是基于对世情㊁党情㊁国情㊁社情的科学判断而提出的㊂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人民可以豪迈地宣布: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㊂ ②㊀㊀(一)从 富起来 到 强起来 党的十九大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提出了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③这是对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来发生的巨变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系统总结㊂在实现了 站起来 以后,中华民族迎来了如何 富起来 ㊁怎样 富起来 的宏伟使命㊂ 富起来 是从 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转向对 美好生活需要 的追求,这是人民需要从 温饱 到 享受 的巨大转变㊂在追求 富起来 的过程中,人们的需要更加多样,不仅表现在经济建设㊁文化建设方面,而且体现在社会㊁政治㊁生态㊁制度与治理等方方面面㊂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㊂ 强起来 是对国家综合国力更富有力度的表现,是在 站起来 和 富起来 的基础上向更高层面发展㊂准确地说, 富 是 强 的基础, 强 是 富 的提升,这体现在:一是核心目标从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上升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标志着中国进入强国时代;二是现代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全面,包括经济的现代化㊁政治的现代化㊁民主的现代化㊁文化的现代化和生态的现代化㊂中国的 强起来 不仅表现在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㊁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际影响力㊁感召力和塑造力,而且表现在不断提升的 软实力 ㊁为全民族注入的强大的精神和文化力量㊂我国实施制造强国行动纲领的核心就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实现我国02①②③[德]马克思㊁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7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33页㊂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2018年4月10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0/c_1122659873.html,2018年9月10日㊂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10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赵宬斐:从 大国时代 走向 强国时代 的理论架构与实践逻辑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历史性转变㊂此后,我国把 强起来 作为今后这一发展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才强国㊁制造强国㊁科技强国㊁质量强国㊁航天强国㊁网络强国㊁交通强国㊁海洋强国㊁贸易强国㊁体育强国㊁教育强国11个 强国 计划,其目的是在 站起来 富起来 的基础上加快发展,使我国真正成为富强㊁美丽㊁民主㊁法治㊁和谐㊁有序的现代化强国㊂从 富起来 走向 强起来 的五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必须通过 改革全面发力㊁多点突破㊁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㊁整体性㊁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 ,①才能促进中国从大国到强国的提升,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从数量向质量的提升㊁从效率向公平的提升㊁从硬实力向软实力的提升㊁从经济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提升㊁从器物现代化向制度现代化的提升㊂㊀㊀(二)从 赶上时代 到 引领时代 改革开放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和新路径㊂在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追赶者的姿态,历经艰难探索,总结经验教训,逐渐成为时代的引领者和先锋㊂这种深刻的改变对中国和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刻影响㊂如何引领时代,在新时代实现中国从大国到强国的跳跃,核心因素不仅仅是GDP的增加㊁人均收入的提高㊁经济实力的增长㊁科技和军事实力的强大,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好治国理政的问题,其中的关键因素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㊂从大国迈向强国,关键是从器物现代化向制度现代化提升㊂制度现代化具有承前启后㊁承上启下的作用,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将其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现代化发展从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的提升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新时代的新内涵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根本性㊁全局性和纲领性的作用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国家㊁社会各个领域或层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调整,先后推出1500多项重要的改革举措,特别是对主要领域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这也显示了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与能力㊂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近一个世纪的伟大革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推进㊂回顾40年来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以敢闯敢试㊁自我革新的勇气和智慧,实现了从 赶上时代 到 引领时代 的伟大转变,使这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㊂从 赶上时代 到 引领时代 ,既孕育着深刻的历史性意义,又具有前瞻性意义㊂在近百年来的艰苦卓绝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革命和建设实现了独立和复兴,在新的历史方位中,通过 引领时代 书写了新的时代篇章㊂中华民族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入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新征程,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㊂12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3页㊂. All Rights Reserved.阅江学刊:2018年第5期㊀㊀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21世纪初,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与世界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㊁广泛㊂马克思曾根据全球发展特点与演进趋势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指出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㊂①世界历史 的形成使全世界展现出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特质,今天的中国已经置身于新全球化时代的发展环境㊂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将经历新一轮大发展㊁大变革㊁大调整㊂在新时代,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即将再出发,踏上新征程,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 两个15年 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15年的愿景是 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㊂ ②第二个15年的愿景是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㊂ ③这两个愿景契合了中国从 大国时代 走向 强国时代 的发展目标㊂在新全球化时代,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㊁地区与民族都有可能遭受全球化㊁数字化发展带来的冲击,各民族㊁国家之间是一损皆损㊁一荣皆荣㊂在这个 世界历史 的时代,中国正以卓越而有成效的新理念㊁新思想积极影响并主动引领人类文明和全球治理㊂在此过程中, 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㊁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㊂ ④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中国因素 中国方案 中国符号 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之一㊂作为一个负责任㊁有担当的大国,中国将继续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智慧,提供有效的方案,并由此彰显出中国道路深刻的世界性意义㊂责任编辑:渠红岩22①②③④[德]马克思㊁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5-276页㊂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8页㊂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29页㊂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2018年4月10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0/c_1122659873.html,2018年9月10日㊂.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研究

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研究

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全民健身意识的日益增强,中国正逐渐由一个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然而,要实现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对策。

一、改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基础设施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首先需要大力改善我国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但在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的建设还比较欠缺。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基层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更多的运动场馆和体育场地,以满足不同地区人民的体育需求。

二、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青少年是培养国家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阶段。

要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体育教育。

首先,学校应将体育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加大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其次,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的培训和选拔,发掘和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精神,增强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参与度。

三、加强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加强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吸引更多的投资,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对体育产业的规范管理,打击体育领域的不正之风和乱象。

四、提升我国体育竞技水平提升我国的体育竞技水平,是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加强体育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体育竞技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高我国体育竞技队伍的整体实力。

同时,还要加强对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我国体育竞技赛事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汇丰银行发表最新全球贸易前景预测报告,预计中国贸易量增速将于2014年超越美国,2016年将会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

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从来不是问题,但是贸易强国之路却任重道远。

入世十年来,我国的货物贸易额由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规模增长了倍,进口规模增长了倍,2009年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达到%,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

然而,当前中国还只是贸易大国模式,而不是贸易强国模式。

在贸易规模高速增长的背后,面临着极度的贸易利益分配的失衡。

一、中国作为贸易大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的差距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使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排名不断上升,1992年我国名列第十一位,1997年我国以3250亿美元的进出口总额排名第十位,跻身全球十强。

2010年进出口总额以2974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其中出口以15778亿美元超越美国排名第一。

但是同时应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世界排名还相对落后,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低,科学技术较为落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国内资金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我国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的水平不均衡,服务贸易占货物贸易出口的比重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据WTO数据库最新统计,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为71666亿美元,其中美国继续保持全球最大服务贸易国的地位,以服务贸易总额亿美元遥遥领先于其他各国。

中国居于第四位,但是就其服务贸易占所有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说,中国和其他贸易强国存在一定差距。

除了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的不均衡外,我国的服务贸易还存在行业结构与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

诸如计算机、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在整个贸易外来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服务贸易还倾向与比较传统的贸易形式。

与此同时,东南沿海的服务贸易明显的比中西部地区更具优势。

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

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

探索新时期、新阶段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有效实践好“走出去”战略, 其意义重要而意义深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前,我们既要重视、 鼓励和促进国有企业“走出去”,更要重视、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要深入研究和探讨通过鼓励我国更多企业甚至个人“走出去”,同时要更好地 促进内外需求的协调,更有力地提升内外需求协调力和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 力,以此来有效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三要认真总结、分析和阐明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可持续性问题。这 是一个直接涉及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长期发展战略和策略的大问题。目前,我 国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外贸出口中的外资企业所 占份额也已经很大。在这种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能否继续在我国经济发展 中产生持续的溢出效应,能否持续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已经成为 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面临的新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 WTO 适应期结束以 后,外资并购行为频发、外资对内资的挤出效应逐渐显现的情况下,此类问 题更显得重要而紧迫。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影响和决定外商直接投资溢出 效应的主要因素,论证和阐明“外资企业的示范效应(或内资企业的学习效 应)”、“内外资企业的竞争效应”、内外资企业“人员流动效应”以及“产业内企 业关联效应”等问题, 探讨和揭示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及其可持 续机理,必然会成为我国从经济大国转向经济强国过程中必须抓紧解决的一 个大问题。 这不仅需要我们首先把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区分为“积聚性溢 出效应”和“效率性溢出效应”,而且需要我们把企业的行业分布特征(如高低 端行业)、集中度以及企业的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等问题都纳入分析框架,从 而进一步阐明它们对于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可持续性的影响。 三、要围绕形成和提升国家财富管理与掌控力、驾驭国际事务领导力, 探索国家财富管理的战略与策略

中国如何由外贸大国转变成外贸强国

中国如何由外贸大国转变成外贸强国

中国如何由外贸大国转变成外贸强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国际地位显著上升,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贸易大国。

但是中国还不是贸易强国,与贸易强国相比,中国海春在很大的差距。

努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任务。

中国虽然是一个外贸大国,但还不是外贸强国,用外贸强国的条件来衡量中国,还远远没有满足这些条件的要求,中国与世界外贸强国比较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虽然很大,但结构很不合理,出口主要是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只要是附加值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但在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指数一直呈下降趋势;而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于市场需求大,价格居高不下。

因而,中国仅出口商品的交换价格比例差距较大,贸易条件恶化。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起步比较晚,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低,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规模小,而且档次低,服务产品的竞争力较差,服务出口贸易结构相对落后,主要靠旅游业和运输业,金融、保险、商贸、电信领域的出口很少。

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一直处于贸易逆差。

中国服务贸易不仅落后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还落后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低于世界服务贸易的平均水平。

中国是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采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二大国,但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却严重滞后,FDI流入量与流出量的比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也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

2005年,中国FDI流入量与流出量的比值为47.88,而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韩国、印度等九个国家的平均值只有5.39。

这反映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不强。

要实现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过的转变,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1)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要立足比较优势,争取竞争优势。

中国如何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中国如何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中国如何从贸易大国转变成贸易强国2班曾梅0101812对于中国过去现在进出口贸易的各种数据我就不在此加以表述了,这些看似漂亮的数字只是表明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贸易大国。

然而中国并不是一个贸易强国。

那什么是贸易大国,什么又是贸易强国?让我来简单的表述的话,我认为生产的东西很多量很大,但产品不一定具有竞争力就是贸易大国。

而贸易强国是生产的东西质量好,有市场竞争力,这才是贸易强国。

现在中国生产的东西虽然很多,但同类产品中拥有核心技术的能够获取满意利益的太少,获得利益的背后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想想8亿条牛仔,换一架波音747 飞机。

看过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就是世界加工厂,就是世界加工作坊。

生产技术在别人手里,污染的是你的环境,剥削的是你的工人,消耗的是你的能源。

到最后利润还掌握在别人手里。

也许说的太过可无疑尖锐讽刺的道出了中国的外贸问题:在于主要靠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在全球产业链中生存。

要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改变,我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吧第一,科技兴贸。

说白了就是中国产业要自主研发科技产品获取专利。

之前就说了我国外贸一直以来的最大问题,在于主要靠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

比如说彩电、手机、DVD,世界产量第一,世界出口第一。

但出口厂商获得的比较利益是非常低的,基本没有知识产权。

无论是专有技术、专利、商标还是国际的销售渠道,基本不在中国自己的企业手上。

所以科技这一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可是科技兴贸其实大家都知道要这么做,中国的科技却总是发展不过来不是么?往前推一步有教育的问题,中国教育体制让中国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人,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人就当然不知道自己日后要在哪一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随波主流的只是想要找一份好工作以后有车有房,不会带着心中的热情去探索认知和发现,自然很难有创新,然后科技这块也便力不从心。

而再往前推,我想这是现在中国的体制问题。

也许这个太空泛,我也研究不到那么深那么透,可是我还是能够隐隐约约感觉到现在社会的道德风气以及精神建设有着极大的问题。

中国如何由贸易大国转变成贸易强国

中国如何由贸易大国转变成贸易强国

方面,可 以对 低附加值 的简单加 工品征收 出 口关税 ,并 降低 出口退 税 ,从价 格信号上影
响出 口商品结 构; 同时,限制高污 染 、高能 耗 产品 的出口 ,并为 自主创新能 力创造更 多 的优惠条件 ,从产业政 策上引导 出 口产 品结 构的优化 ;在 进 口方面 ,可 以选择 性地 多进
改革开放 以来 ,尤其是 2 0 0 1年加入世 贸
加 工费用 而 “ 低价竞 争”现象更 是普遍 , 如 20 0 4年,中国羊毛衫 的平均 出口价 格是 7 美元 / ,到 2 0 年却下 降到 3美元 / ; 件 05 件
中国的鞋类 、伞 、热水瓶等产 品,在过 去 1 O
制造”变 为 “ 中国创造 ” 。 3 .政府要提供 强有 力的政策支持 任何产业 的发展 ,都离 不开政府 的强有 力的政策 的支 持 ,中国 由贸易大 国向贸 易强
项措施 ,加 大对 中小企 业进出 口信贷 的支持 力度 ,增 强中小企业 的信贷抵御能 力。另一 方面 也要 加强改善海 关、质检 、外 汇等方面
我 国成 为贸易大国的表现
( 一)我 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和主体
2 0 我 国 加 入 W T 之 后 对 外 贸 易 迅 0 1年 O,
3 严重 的贸易摩擦 . 严 重的贸 易摩 擦使得 中国 的对 外贸易举
组织 以来 ,中国的对外 贸易迅速发 展 ,成 为 了名 副其实 的贸易大 国 。现阶段 , 中国如 何 由贸 易大 国实现 向贸易 强国转变成 了我们 要 考虑 的重大现 实问题 。

年里 出口额增长 了 5 %,而平均价格却下跌 O
了 2 % 以上 。 0
国的转变也 不例外 。政 府一方面要落 实和 完 善 出口退税 、 出口信贷 、出 口信用保 险等各

中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对策探讨

中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对策探讨
关键词 : 中国经济 ; 经济 强国 ; 发展 ; 转 变
我国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是从上世纪7 O 年代改革开放之 二、中国由经济大 国发展为经济强国的对策 后才开始的 , 仅仅在短短的四十多年间, 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 已经在 1 、调整经济结构 , 优 化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 产业结构优化对于促进经济结构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 世界排名第二, 仅次于美国, 堪称经济大国。然而经济大 国并不是经 济强国。尽管我国的G D P 已经超过了 日 本, 但是论起经济实力来讲 , 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的重视程度较低 , 应该积极进行产业优化升级 , 日本并不逊于 中国, 甚至还要强过 中国。这是因为经济强国的评定 使第三产业成为主要的经济支撑产业 , 减小第二产业所 占的比重。 指标 并不是以G D P 为准, 事实上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也确实还存在 这不但能够缩小我国收 人 差距, 降低失业率 , 还能为节能环保做出巨 很多不足。中国要想实现 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 还有很多工 大贡献 。再者 , 贸易结构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整合 , 降低劳动密 作要做。 集型产 品的出口量 , 增大高技术含量为主的产品出口额 , 以改变 当前 不合理 的贸易结构。当然 , 这是需要不断加强科研技术水平才能实 中国与经济强国相 比所存在的 问题 现的, 只有这样 , 才能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 1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尽管我国自从改革开放 以来, 经济就得 2 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 。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到了飞速的发展 , 但是毕竟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 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 在全球环境问题 日益严重、不可再生资源急剧减少的情况下, 低, 还是使得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要低于经济强国。这主要体 很多国家出现了能源危机 , 而我国的经济增长仍是以 “ 高能耗”换 现在 : 首先 , 我国的人均G DP 水平较低 , 在世界人均G D P 排名上仅仅 “ 高增 长”的粗放型经济增 长方式为主 , 这种增长方式不利于我国 排在9 0 位, 可见我国的人均G D P 水平与世界经济强国相 比还有很大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 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大力发展第 的差距 。其次, 贫富差距显著也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的主要体现, 受经 三产业 , 开发低碳技术 , 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 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我国居 民的收入差距非常大 , 基尼系数已经高于 提高劳动者素质 , 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 增强经济的可持 0 . 4 的警戒线, 说 明了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严重程度 。再者 , 人均收 续发展能力。 入水平较低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增加教育和科研投入 , 提高 自主创新水平 2 、经济结构不合理 。首先表现在产业结构 问题上, 我国一直都 在 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中低端技术可以引进 , 但重大核心技 非常注重第二产业 的发展 , 而忽视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术只能靠 自己研发。因此 , 我国要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 这直接导致 了工业成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 使得产业结构出 家。吸收整合国际优质科技要素, 在 引进 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 现严重失衡 , 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 , 贸易结构不平衡 , 收进行再创新 , 尽快提高 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高 自主创 我国 自加入WT O以来 , 虽然进 出口贸易总额在不断增加 , 但是从进 新能力 , 人才是关键 , 因此 , 还要通过增加教育和科研的投人来培养 出口产品中可以看出 , 我 国在世贸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劳动密集型 人才。我国应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人力度 , 将发展义务教育、专业 产业的产 品出口较多 , 而技术含量 较高的产 品则主要依靠进 口。这 教育和高等教育紧密结合, 增加对高等院校的科研投人 , 培养具有创 就造成 了出口低端产品, 进 口高端技术产品的贸易结构, 对我国的经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将高校作为创新基地 , 走产学研相 济发展极为不利。第三, 就业结构不合理。我国 目前在第三产业方 结合的创新之路。 面的就业 比重还非常低 , 仅仅只 占就业 比重的3 2 0 / 0 左右 , 而经济强国 的第三产业 比重则高达7 0 %以上 ,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与经济强国 三 、结语 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综上所述 , 尽管我国目前 已经跻身世界经济大国之列 , 在发展中 3 、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较低。 目前为了能够实现人类的可持 国家中处于经济领先地位。但是若与世界经济强国相 比, 中国经济 续发展 , 各 国纷纷开始注重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的发 发展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较多的 问题 , 尤其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 展 。而这些也成为了经济 强国的重要判 断指标 。然而 目前我 国的 质量方面的诸多问题 , 都严重制约了中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 资源消耗量仍然非常大 , 位居世界第一。可 以说,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 转变, 还需要我们不断的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进一步提高经济发 建立在高能耗 、高污染的基础上的, 经济增长的持续性较差 , 且不符 展水平, 经济强国的实现仍然任重而道远。 田 合经济强国的经济发展要求。其次, 自主创新水平相对较低。创新

中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思考

中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思考

中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思考【摘要】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中国各贸易企业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不断的加强与世界各国贸易伙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的参加国际交换与国际竞争,广泛的分享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企业带的发展契机和利益。

而世贸组织是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游戏舞台,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经济浪潮中,我国只能算是一个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

再加上2008年以来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我国的对外贸易企业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中国对外贸易实现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还需要对外贸易企业积极的开展、优化贸易行为,政府也应当积极的发挥政府的引导职能,鼓励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自主创新。

【关键词】对外贸易贸易壁垒服务贸易科技兴贸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中国近年来在对外贸易中取得的成就 (1)(一)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比较有利的地位 (1)(二)外贸领域的不断拓展 (1)(三)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贸易伙伴间的合作共赢 (2)(四)进出口外贸商品的贸易结构逐渐完善 (2)(五)利用外资发展迅速,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2)二、中国对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的严峻形势 (3)(一)中国对外贸易外贸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3)(二)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商品占出口贸易的比重较大 (3)(三)全球经济不景气,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 (3)(四)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商品的限制 (4)(五)外贸顺差加剧,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压力较大 (4)(六)出口贸易高度依赖发达国家 (4)三、对中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意见和建议 (5)(一)企业应当积极提高进出口贸易的自主创新能力 (5)(二)企业应当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贸易领域转变 (5)(三)提高产品质量,应对日益增强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5)(四)优化贸易结构,促进贸易方式的多样化 (6)(五)积极开拓国际新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伙伴关系 (6)(六)积极地建立快速有效的海外营销渠道 (6)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对新的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一、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对买经济贸易发展速度迅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逐年增长,在世界贸易之林的排名也是大幅度跃升,外商的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从这些贸易大国的指标来看,目前我够已经在世界上确立了对外经济贸易的大国地位。

(一)进口贸易总额跻身世界前列2003年,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

美国当年的进出口总额为20269亿美元,德国为13500亿美元,日本为8547亿美元,中国为8512.1亿美元,然而在2004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高达11547.4亿美元,净增值303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取代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

(二)经济开放程度逐步提高(1)近年来,中国的进口规模大且增长速度快。

2003年中国进口突破4000亿美元,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进国,在随后的四年时间中连续保持世界第三大进口国的地位。

并于2009年首次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国。

(2)进口依存度不断上升。

在1987年仅为5.2%,2006年达到最高值30%,而美国和日本的进口依存度仅为14.5%和13.1%,2007年、2008年、2009年。

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28.3%、25.3%、20.1%、23.6%和23.3%,远远高于美国、德国和日本。

(3)资本流入规模大,吸引外资的能力居于亚洲首位。

从1985年的19.6亿美元到2011年的1160.11亿美元,大约增长了58.2倍。

二、与世界贸易强国的差距(一)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严重不平衡,服务贸易相对落后。

2010年中国服务出口额为1702亿美元,列世界第四。

占世界服务出口总额的4.64%;服务进口额为1922亿美元,列世界第三,占世界服务进口总额的5.48%。

相比之下,美国服务进、口出额均列世界第一位,分别为3579.14亿美元和5149.70亿美元。

中国如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中国如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中国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与相对劣势(一)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1.劳动力方面有竞争优势。

劳动力成本低廉,劳动平均受教育水平较高。

2.国家产业政策与外贸结构优化的有机融合。

3.与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结构性互补。

4.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推动力。

5.美元贬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提高。

6.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显现,新的增长点不断形成。

(二)中国对外贸的相对劣势1:从宏观层面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大。

(2)经贸格局发生了变化,但实质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工业附加值不高。

(3)贸易伙伴过于集中、抗风险能力不足。

(4)传统的优势产业受到国际市场比较大的影响。

2:从微观层面分析,我国与其他贸易强国相比,在四个方面现存在明显差距:(1)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中,超过一半是加工贸易。

(2)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自有品牌和营销网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还比较少。

(3)出口产品层次偏低,不少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不高。

(4)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能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企业。

三:国际贸易保护日益加剧,更使得我国外贸发展遭遇的危机中国的对外贸易遭受四大方面的危机(一)中国外贸发展逐渐进入了高成本时期,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的压力也在逐步上升。

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一直是支撑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所在,环境和资源压力成为制约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国际贸易保护日益加剧,中国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趋于严峻。

目前,中国遭遇反倾销的品种已由原来小类商品发展到大宗优势产品,在服装、家具、彩电、鞋类等商品上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起诉最多的国家。

同时,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知识产权的匮乏,尽管拥有了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却不得不应付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争端。

(三)对外贸易失衡现象加剧,企业经营外贸进出口面临更多的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中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方略思考

中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方略思考

中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方略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取得了巨大发展,已是公认的贸易大国。

但是贸易大国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我国在确立了贸易大国的地位之后,开始向贸易强国迈进。

本文将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我国贸易水平的建议。

标签:贸易强国比较优势贸易增长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成功完成了从传统的封闭、死板的计划经济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经济的转变,充分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中国的国际贸易也迎来崭新的篇章。

200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大国地位已逐步确立。

2007年,我国外贸总额为21738亿美元,稳稳占据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地位。

然而,这些数字并不足以证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强大的实力,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全球第二大制造国,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是贸易强国。

要想成为贸易强国,应具有一下四方面特征:1.贸易强国应该是经济强国。

尽管我国在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在人均GDP上,仍达不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贸易强国应具有较强的定价权,是国际贸易规则的主要制定者。

虽然对于很多商品,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国或出口国,但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上尚无足够的发言权,处于被动的境地,缺乏定价权,且贸易依存度过高,导致贸易摩擦不断。

3.贸易强国的贸易产品应该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国际分工微笑曲线中处于两端位置。

而我国出口的产品一般缺乏自主技术和品牌优势,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取胜,具有很高的替代性。

4.贸易强国中服务贸易占据比例较高。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综上所述,我国在贸易方式、主体和产品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劣势,一再遭受质疑的“中国制造”以及频频出现的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倾销起诉,都说明我国迫切需要转变贸易方式,调整贸易产品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制定新型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思考

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思考

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思考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思考1. 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之一,已经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内外竞争的加剧,中国必须转变思维和策略,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制造强国的战略思考进行深入剖析,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2. 中国制造大国的背景和现状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低成本劳动力和规模经济的优势使中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然而,这种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

国内市场的发展不平衡和外部市场的竞争加剧也对中国制造大国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3. 制造强国的定义和特征制造强国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更是一个综合实力的体现。

制造强国应具备技术创新能力、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国际市场竞争力等特征。

为了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升级,注重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并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4. 战略思考之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中国制造强国的关键。

中国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并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

加强国际合作和引进先进技术也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中国才能在全球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生产出更高附加值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5. 战略思考之二:质量和品牌建设在过去,中国制造的产品往往以低价和大量出口为主导,缺乏创新和品牌意识。

然而,为了打造制造强国,中国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

这需要企业加大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投入,建设诚信可靠的品牌形象,并注重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

6. 战略思考之三:人力资源和技能培养制造强国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中国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源和技能培养的投入,改善教育体系和职业培训制度。

培养一批技术熟练、创新能力强的专业人才,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论中国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途径

论中国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途径

论中国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途径(李志杰 09级环境科学)摘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大国。

然而,我们面临比崛起更严峻的问题是强大。

强大的前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国民生活达到了基本富裕的水平;二是全体国民具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文化修养;三是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四是具有一个鼓励创新的文化。

在这些前提下,我国如何在整体落后中奋起直追,增强中国经济、体育、教育以及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中的影响地位,实现中国的强国、富民之路,是当代中国的历史使命所在。

关键词:中国;强国;文化;使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后危机时期,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经历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格局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变化,中国的未来既获取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制约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要求我们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未来30年,是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关键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根据新的国内外形势变化,深刻认识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理性思考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积极推动对外开放的创新发展。

一、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一)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荟萃世界多元文化精华,凝炼民族文化精神,建设生气勃发的当代中国新文化,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多样性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只有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才能显示出它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魅力,朝气蓬勃地走向世界。

但无论是交流还是交融,都不能是简单的移植或同化,而是要致力去创造与时代相适应的更加辉煌的中国新文化。

建设当代中国新文化,必须要在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并充分吸收、有机融入世界多元文化各种有益元素,融汇人类社会久经历史检验的普适性的共同价值理念和各种先进文化精华。

壮丽70年从桥梁大国到强国

壮丽70年从桥梁大国到强国

壮丽70年从桥梁大国到强国70年的中华大地,见证了中国交通发展的日新月异;70年的中国交通,记录了现代化建设者的丰功伟绩。

新中国第一个20年,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就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起了跨越长江的武汉和南京两座公铁大桥,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千年梦想。

改革开放第一个20年,在“解放思想,自主建设”的指导思想下,桥梁建设留下了“学习与追赶”的历史性印迹。

之一,利用“贷款”解决资金不足,建设广珠公路上的四座百米跨径桥梁。

这一政策创新拉开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路网大建设的帷幕。

之二,在黄河、黄浦江和珠江上建设了以济南、南浦、杨浦和虎门桥为代表的跨径突破200、400、600、800米的现代索桥。

预应力混凝土桥、钢混结合梁和扁平钢箱梁的实践具有里程碑意义。

之三,交通部组织公路桥梁的“渡江战役”。

上世纪90年代内实现了梁桥(黄石桥)、拱桥(万县桥)、斜拉桥(铜陵桥)和悬索桥(江阴桥)在长江通航江段上的跨越。

钢筋混凝土拱桥以420米跨创造世界纪录,主跨1385米的钢箱梁悬索桥成为中华民族首座千米级桥梁。

改革开放第二个20年,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桥梁建设。

仅公路桥梁建造量和累计长度就达到我国现有公路桥梁总量的73%和87%。

在“博采众长,自主创新”思想指导下,留下了“创新与超越”的历史性印迹。

之一,各类桥梁竞相跨河越江。

至今黄河上已建成桥梁254座,长江197座。

长江下游“黄金水道”上架起了特大型桥梁群,其中世界首座超千米跨径的苏通斜拉桥和三塔双千米主跨连续悬索的泰州桥,创新了抗风抗震理论与分析、体系与结构、群桩基础与中间桥塔等领先技术。

铁路桥梁大建设方心未艾,其中天兴洲、大胜关桥以材料、结构、设备、工艺的创新、实现了高铁桥梁504座跨斜拉桥和双336米跨连拱的跨越。

之二,西部大开发引领了山区桥梁建设、新技术层出不穷。

以干海子、支井河和矮寨桥为代表的梁、拱和索公路桥,创新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和轨索滑移架梁施工技术等;北盘江高铁拱桥以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施工法创造了445米的世界纪录。

中国如何从科技大国变为科技强国

中国如何从科技大国变为科技强国

中国如何从一个科技大国变为科技强国摘要:本文首先指出中国目前还是科技大国而不是科技强国,分析了当前我国人才和科研状况,最后指出中国须形成独立科研风格,才能完成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蜕变。

关键字:科技、人才、科研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是一穷二白,而到现在我国可谓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现在我们拥有神舟飞船,航空母舰,洲际弹道导弹等高尖端科学成就。

但是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科技大国,而不是科技强国。

来看中国现状,因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与资源(包括土地、建筑、原料、能源和环境),世界各国纷纷在中国建立制造工厂或将其制造业务外包至中国。

因此,中国制造的产品得以遍布全球。

中国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制造大国,但是仍不是制造强国。

究其缘由是因为销往世界各地的产品是“Made in China”而不是“Made by China”更不是“Design by China”,由于高附加值的产品设计不是由中国企业完成的,因此中国企业只能凭借其廉价的劳动力和大量资源消耗赚取低端的利润。

中国生产的产品依靠现有的生产要素在国际商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依赖此种要素来竞争的结果是很残酷的。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邓小平提出“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经典言论,我们开始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东西。

经过三十多年的验证,说明借他山之石以攻己之玉,实为明智之举。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是一个科技大国了,对于中国要想蜕变为一个科技强国还是一个瓶颈。

我们不能仅仅靠“拿来主义”了。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务。

为保证科技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从深化体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

论中国如何从一个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

论中国如何从一个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

中国如何从一个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我神州大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亿多人,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是制造大国,这无可置疑。

问题是,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前沿发展迅速,各项技能更新换代迅速,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一线的制造,而与制造的核心理论无缘的话,那必然会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国家,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也无从实现。

我们的很多产品品牌是发达国家的,而仅仅产地是中国,如电子产品,日用产品等等,知识产权方面不属于加工地,我们没有资格说这些产品是中国制造的。

试问,大街上跑的汽车,有多少属于中国自己的品牌呢?因此,如何从一个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这个问题对我们中华民族而言迫在眉睫,于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惜惜相关。

从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最终实现要依赖于每一个国民的努力。

各项不合理的制度都要经过改革,每一个社会问题都要及时修正。

只有做到这些,从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的梦才有可能实现。

如何实现这个宏大的目标,这就要上至成年人,下至孩子一起努力。

从孩子说起,要完成这个目标,必然跟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人们都说当今社会中国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试教育已经极大地扼杀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创造力严重不足与欧美发达国家孩子。

这点令人无比担心,难道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会一味地重复别人做过的事,一点创新意识都没有?不行。

值得欣慰的事=是,今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政府明确表示了改革教育的决心。

未来的孩子将是不在面临一考定终身的困惑,他们会有多次机会到达理想的殿堂。

从这点可以看出,政府也在积极努力,着力改进当前教育现状。

这让我们感到欣慰。

除去改革教育以外,还应多发展孩子的德志教育。

一个从小就被灌输了鸿鹄大志的人必然长大后向其志向积极靠拢。

譬如,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人民全心全意地创造,全社会从上至下尊重知识,尊重劳动成果,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发展战略_魏礼群

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发展战略_魏礼群

2013年 第6期高层论坛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发展战略魏礼群摘要:从各项综合指标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面临许多机遇,也存在不少挑战,依然任重道远。

借鉴世界经济强国的发展经验,使我国顺利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历史性转变,需要实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创新驱动发展等“六大战略”。

关键词:经济大国 经济强国 发展战略作者简介:魏礼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

党的十八大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和用历史的宽广眼光,确立了我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奋斗目标,并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

这个“双百”目标,提出了我国“2013-2020年、2021-2050年”两个战略发展阶段,明确了2020年和2050年这两个战略节点,这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对我国经济发展现实状况和未来走势的研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全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深入研究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发展战略,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问题和风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据统计,与1978年相比,2012年的006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142.5倍,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87.3倍①。

从经济总量、部分省市人均GDP、制造业产值、贸易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等综合指标看,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经济强国首先是经济大国,经济大国首先要有世界排名靠前的经济总量。

据统计,1978年我国GDP只有1 482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由大国变为强国之路
摘要: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综合来讲,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关键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
一、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国。

据统计,2006年中国对外经济总额已达到17606.9亿美元,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与经济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中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不走弯路,综合实力提升和经济体量超越美国是迟早的事情。

但接下来的这个过程是非常难熬的,尤其在跟一个纵横百年的霸权国家竞争,无论在应对外部环境还是平衡内部环境上都需要大智慧,如果挺住了就会一往无前,如果跌落了就会充满各种未知。

中国要想避免经济总量大而不强的局面和历史重演,经济结构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转型,产业结构必须要升级,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否则依靠加工经济和资源输出为主的“打工经济体”绝对没有任何前途。

同时,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要从外需转向内需,也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要启动内需除了要抑制高房价外,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只有让老百姓无后顾之忧和有钱去消费时,中国的内需才能真正、有效地启动,中国经济结构也才会趋于合理。

二、军事
中国是防御性的大国军队,军事工业部门比较齐全,初步具有空间战和信息战的能力,但军队总体科技水平偏低,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因为人多优质地少,周边强弱敌对势力林立,且缺少对海外资源的控制,国内资源现已经超负荷运用,抗制裁封锁的能力较弱,民性比较温良,过分依赖和相信联合国,遵循与邻为善,缺乏侵略性,官方对政治学习的重视程度甚于提高技战水平。

但由于人民勤劳坚韧,文化底蕴深厚,在国民生存权受威胁之时,智慧能充分用到战争中,国家维
系了数千年不倒。

所以我国军队和人民要加强凝聚力和警惕性,不要过分依赖其他民族,积极捍卫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三、文化
近几年或是在报纸上或是在新闻媒体上,我们肯定都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要加快我国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那么什么是文化大国,什么是文化强国呢?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现阶段的中国就是文化大国,因为只要一提到中华文化,顺口而出的词汇必然会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也必然会提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确实如此,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仅存并且得以延续至今的唯一国家。

印度虽然还存在着国家这一形式,但是古代印度的文明却早已在英国的完全殖民统治时期消散殆尽。

巴比伦被灭亡之后,其文明也随之湮灭。

而古埃及璀璨的文明也更是在王朝的颠覆之中土崩瓦解。

中华文明历经灾难而仍然延续至今,并且比较完整的保留了文明的原有样式,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骄傲与自豪的。

论文化的内容,中华文化形式多样,吟唱有诗词歌赋曲,民风民俗更是多姿多彩。

论文化底蕴,如上文所述,五千年的文化积累,底蕴足够深厚。

此所谓中国是文化大国之由来。

然而我们却不是文化强国,当今世界上的文化强国只有一个——美国。

美国建国仅仅200余年,论文化之广,文化之深,美国几乎就是文化上的侏儒。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文化上的侏儒却成了当今世界唯一的文化强国,其原因又何在?在于创新。

知识创新衍生出科技,而科技又强化了文化输出媒介;文化形式上的创新给美国以文化输出的素材。

是以美国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其他国家输出自己所谓的文化以及更深层次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而这种具有文化侵略性的强势的文化输出正是一个文化强国的特质。

中国自身优势在于有着丰富的文化素材可以挖掘,然而缺少了一种创新的意识,更深处是缺少那种创新的氛围,这是阻碍中国科技与文化长远发展的根本原因。

国家如能在创新上长足进步,则科技强大必然实现,文化强大必然实现。

四、科技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务。

为保证科技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从深化体制改革、
完善配套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措施。

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科技大国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是要形成自强独立的科研风格,在一些主要的科研领域能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而目前中国在很多研究领域还停留在被动的地位,也摆脱不了跟着西方科技强国走的局面。

其实成为科技强国,不只是有财力购买大批昂贵的实验器材或引进高水准的科技人材,更重要的是有没有条件投资崭新的科技方向,建立创新的科学新理念。

科技的重大发明或成果,不像流水化的商业产品,而是要提出一些空前的、具有挑战性的科学理论或思维,探讨世界发展的未来。

跟风或重复别人在做的研究是永远做不成真正的世界科技强国的。

我国的现状:第一,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拥有较强军事防御力量的国家。

第二,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中惟一的常任理事国。

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

第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和平崛起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一,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其二,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三,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四,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秩序的除旧布新。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增加自身素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强国发展之路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1]大国复兴[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264.[2]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刘子明[J].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486 [3]新中国与新科学张藜[J].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3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