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227f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f.png)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1.1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肝、胰腺和胆囊等器官。
口腔中有牙齿和唾液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和唾液酶,可以帮助食物的消化。
食物经过口腔后经过咽喉进入食管,然后进入胃部。
胃部有胃液,其中有胃蛋白酶和盐酸等,可以帮助消化蛋白质。
然后食物进入小肠,小肠内有肠液,肠液中有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可以帮助食物的消化。
消化后的食物被吸收到肠壁内,然后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和储存。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并分解为身体所需的物质。
1.2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主要通过小肠上部的吸收,脂肪和蛋白质主要通过小肠下部的吸收。
吸收后的营养物质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部分,供给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
身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新陈代谢。
第二章生物体内废物的排泄2.1人体内废物的产生和排泄人体内的废物主要有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和消化废物(如粪便等)。
代谢废物是身体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呼吸、汗腺和肾脏排出。
消化废物是食物消化后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排便排出。
2.2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主要通过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等功能,将体内产生的废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肾脏由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可以将血液中的废物和部分水分过滤到肾小管内,再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最终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
第三章生物体内的调节3.1 激素及其调节作用激素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调节物质,主要通过分泌到血液中,传递到全身各个部分,发挥调节的作用。
激素可以调节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
如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甲状腺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等。
植物中也有类似的调节物质,比如植物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2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枢,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bc4a3526294dd88d0d26bd5.png)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每一对相对性状,无论是豌豆种子的粒形还是粒色,只
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看一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
。比例均为
。这说明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彼此独立,互
五、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
不干扰的。
在自由组合定律中,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的概率是它们每一性状出现的概率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龙课反倒是龙卷风前一天我分页符ZNBX吃噶十
第7页 共8页
第8页 共8页
重组类型(表现型):黄色皱粒、绿色圆粒(指亲本 P 中没有的表现型)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e0b77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7.png)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主题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一、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1.1 生命现象的共性特征:组成与构造、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与转化、生命活动的调控、生命活动的增殖与发展。
1.2 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形态多样性、功能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1.3 生物学的特点:现象性、普遍性、科学性、功能性。
二、生物系统与生物系统层级2.1 生物系统:由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体组成的动态系统。
2.2 生物系统层级:分子层、细胞层、器官及组织层、器官系列及系统层、个体层、种群层、生态系统层。
三、生物技术的应用3.1 基因工程:基因克隆、转基因、基因治疗。
3.2 组织工程:人类组织与器官的修复与再生。
3.3 生物制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药物。
3.4 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基因编辑等。
四、生物认识的三个重要里程碑4.1 显微镜的发明4.2 配对规律的发现4.3 DNA的结构与意义的揭示五、细胞理论的建立5.1 细胞学的前提:细胞是一切生命现象的基本单位。
5.2 细胞理论的主要内容:(1) 所有生命形式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2)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功能单位;(3) 细胞只由现有细胞分裂生成;(4) 细胞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的载体;(5) 细胞在生物界中进行功能协调和分工。
5.3 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六、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6.1 原核细胞:包括细菌和古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基因组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内膜系统。
6.2 真核细胞:包括动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基因组结构复杂,有内膜系统。
七、生物信息学与生物数据7.1 生物信息学:研究生物学数据的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的学科。
7.2 生物数据:基因组数据、蛋白组数据等。
7.3 生物信息资源:生物数据库、生物网络等。
八、生物伦理8.1 生物伦理的概念:研究生物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8.2 生物伦理的基本原则:尊重个体、公正和责任。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a9962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f.png)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生物的基本概念:-生物:指所有由细胞组成的有机体,具有遗传信息传递和能量转化功能的物质。
-细胞:生物的最基本单位,包含许多细胞器,如细胞核、质壁、细胞质等。
-有机体:由细胞组成、具有生命活动、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生物个体。
2.生命起源:-地球的年龄:大约46亿年前形成。
-原始地球的环境:主要是无机物质和小分子有机物质,缺乏氧气和稳定的气候。
-生命起源的理论:包括自然选择理论、地球原始蛋白质中的有机分子理论、原始海洋热液喷口理论等。
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生命起源的具体过程。
3.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分类的意义:便于研究、了解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依据。
-分类的基本原则: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结构和分子系统等。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指具有相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能繁殖后代的个体群体),再由物种组成属、科、目、纲、门等分类单位。
-生物的分类等级:物种→属→科→目→纲→门。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个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
4.生物的进化:-进化的概念:生物种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包括宏观进化(种类形成)和微观进化(个体遗传信息变化)。
-适应与进化:生物在特定环境中适应生存,适应程度高的个体能够更好地繁殖,从而将适应性特征传递给后代,进化能够推动物种的适应性变化。
-进化的证据:主要有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
5.生物的起源和演化:-生命起源的现有理论:地球原始蛋白质中的有机分子理论、原始海洋热液喷口理论等。
-生物的起源和演化的环境:原始地球缺乏氧气和稳定的气候,生命可能起源于海洋。
-生命的起源:可能是由化学反应和分子自组装逐步形成的。
-早期生命的形态:通过进一步的进化,最早的生命形态可能是原核生物。
总结起来,生物必修二第一章主要学习了生物的基本概念、生命起源、生物的分类和多样性、生物的进化以及生物的起源和演化等内容。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b9616aa45177232f60a290.png)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整理1
第一章第一节
符号表示:
亲本 父本 母本 杂交 自交 子一代
1.生物体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和称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3.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步骤:去雄、套袋、传粉、套袋。两次套袋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4.孟德尔采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避免干扰;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花大,易于操作;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 母本 ,还是作 父本 ,后代表现型有 4 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比例是 9:3:3: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 。
9.判断显隐性、纯合子、杂合子方法
10.概率计算
第一章第二节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 正交 还是 反交 ,结出的种子(F1)都是 黄色圆粒 。这表明 黄色 和 圆粒 是显性性状, 绿色 和 皱粒 是隐性性状。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edb1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04.png)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的细胞机构一、细胞的发现1. 起源:17世纪时,韦尔切尔等人首次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2. 层级:生物体的最小功能单位。
3. 组成: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组成。
4. 界限: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比较1.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结构简单。
2. 真核细胞:有细胞核,细胞结构复杂。
三、细胞内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 基质:细胞内无膜包被的物质。
2. 有膜体:内膜与外膜包围一定空间的细胞器。
3. 基本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膜:细胞的界限;半透性;质膜运输和受体功能。
2. 线粒体:能量合成的场所;呼吸作用的重要场所。
3. 溶酶体:内含酶类,具有消化、溶解作用。
4. 叶绿体:植物细胞中的特殊细胞器,进行光合作用。
5. 细胞核:细胞的管理中心;包括染色质、核仁等结构。
五、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1. 有丝分裂:细胞生殖方式,保证细胞的数量和质量。
2. 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形成四分体。
六、细胞的代谢1. 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种。
2. 细胞呼吸:线粒体内进行,产生能量。
3. 光合作用:植物叶绿体内进行,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4. 发酵:有无氧条件下对糖类进行分解的过程。
七、细胞的运输1. 渗透:溶质在溶剂中的均匀分布。
2. 渗透压:单位溶液内的溶质浓度所产生的渗透压力。
3. 脆裂现象:细胞内外环境渗透压的不同会导致细胞的变形。
八、细胞的排泄1. 排泄体系:包括气体、水分、盐等身体废物的排泄。
2. 渗透调节:细胞内外环境渗透压的平衡。
九、细胞的感应1. 受体:接受刺激和信息的细胞组织。
2. 细胞的运动:针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细胞特征。
十、细胞的遗传1. 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两种。
2. DNA的复制:复制过程中,进行DNA链分离、互补配对、合成新分子。
综上所述,第一章生物的细胞机构主要讲述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生物学知识。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总结PPT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总结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7ecda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7.png)
如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等,各自承担特定的生理功能 ,如物质转运、蛋白质修饰和
分解等。
细胞分裂与增殖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一种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通过DNA复制和染色体分离,将遗传物质平均分 配给两个子细胞。它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阶段。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它通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将染色体数目减半,从而产生具有单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这保证了受精过程中染色体数 目的恢复和遗传多样性。
右手螺旋
DNA双螺旋为右手螺旋,每 个螺旋周期包含3.4nm的轴向
长度和36°的旋转角度。
磷酸骨架
DNA分子的外侧由磷酸和脱 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磷酸骨架
。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转录水平调控
通过转录因子调节RNA聚合酶与 DNA模板的结合,从而控制转录的 起始、延伸和终止。
转录后水平调控
对mRNA进行加工、修饰和转运,以 调节基因表达产物的稳定性和活性。
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是一种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如细菌和蓝藻等。它不需要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体, 而是直接通过DNA复制和细胞质分裂来产生子细胞。
02 遗传物质基础
DNA双螺旋结构特点
01
02
03
04
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 的多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
构。
碱基互补配对
DNA双链上的碱基遵循互补 配对原则,即A-T、C-G。
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空气பைடு நூலகம்染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 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引
发呼吸道疾病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物种 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79350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4.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在生物必修二第一个章节,我们首先就接触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通过学习这个章节,我们会了解更多遗传的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1一、遗传的分离定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杂交实验包括:人工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首先选择了相对性状明显和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进行杂交,其次运用了科学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5)分离定律在杂交育种方面的应用是:选育出显性性状的个体后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以获得纯合子;选育隐性性状的个体时无需连续自交即可获得所需的纯合子。
拓展:①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表现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亲本杂交出现 3:1 时,比例高者为显性性状。
②一个生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以从亲本自交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来判断,出现分离则为杂合子。
二、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内容(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拓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若测交实验出现 1:1,则证明符合分离定律;如出现1:1:1:1 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验证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通过杂合子自交,如符合9:3:3:1 及其变式比,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不符合 9:3:3: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熟练记住杂交组合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并能熟练应用。
生物必修二每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每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21ba80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c.png)
生物必修二每一章知识点总结想要学好生物这门学科,要保证做到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
预习是为了能够提前了解知识点,上课专心听讲则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关键。
下面是我整理的生物必修二每一章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必修二每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二、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第二章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髓鞘=神经纤维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6、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2694b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8.png)
(完整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知识点。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 细胞膜的结构与生物膜的运输3.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4.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5.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6. 溶酶体和气泡的结构与功能7. 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1. 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2. 遗传物质的复制3. 遗传物质的转录与翻译4. DNA的突变和遗传信息的变化5. 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第三章生物技术和人类健康1. 生物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2. 生物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3. 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4. 微生物的应用5. 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6. 基因治疗与基因检测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要素2. 食物链与食物网3. 群落的结构与物种的多样性4. 生态平衡与生态危机5. 人类与生态系统第五章生物进化与分类1.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2. 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3. 进化的模式和速度4.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与演化5. 动物的体内环境与稳态第六章生物间的相互作用1. 生物间的共生关系2. 生物间的捕食与逃避3. 生物的竞争关系和有限性资源的利用4. 生物间的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5. 生物间的调节和平衡第七章植物的物质与能源1. 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的转化2. 植物的营养与水分运输3. 植物的生殖与生长调节第八章人的生殖与发育1. 人的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 人的性别遗传与表现型3. 人的生殖的协调调节4. 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协调调节以上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注: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以教材为准。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abec1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c.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而隐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基因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基因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和卵细胞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
的形成过程发生在精巢(哺乳动物称),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生在卵巢。
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而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所不同,有变形期,而卵细胞没有。
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和大小基本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二价体,进行联会和四分体现象,最终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四个单倍体细胞。
5.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种类取决于生物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32f622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f.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 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2.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 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等,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 实验过程。
- 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P)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₁)全部是高茎豌豆。
- 让F₁自交,得到的子二代(F₂)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且高茎∶矮茎 = 3∶1。
2.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这些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
-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 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
-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 所以F₁(Dd)产生的配子中,D∶d = 1∶1。
-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含D的配子与含d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所以F₂中会出现DD∶Dd∶dd = 1∶2∶1的比例,表现型为高茎∶矮茎 = 3∶1。
3.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 测交的概念。
- 让F₁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 测交实验的过程及结果。
- 用F₁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后代高茎(Dd)∶矮茎(dd)=1∶1,这一结果验证了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
4. 分离定律。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假说 - 演绎法。
1. 提出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98080f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1.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进入高中,我们要深入学习生物知识。
下面小编整理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下面请跟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吧!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f9dad2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2.png)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笔记一、遗传的分离定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杂交实验包括:人工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首先选择了相对性状明显和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进行杂交,其次运用了科学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5)分离定律在杂交育种方面的应用是:选育出显性性状的个体后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以获得纯合子;选育隐性性状的个体时无需连续自交即可获得所需的纯合子。
拓展:①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表现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亲本杂交出现 3:1 时,比例高者为显性性状。
②一个生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以从亲本自交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来判断,出现分离则为杂合子。
二、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内容(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拓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若测交实验出现 1:1,则证明符合分离定律;如出现1:1:1:1 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验证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通过杂合子自交,如符合 9:3:3:1 及其变式比,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不符合9:3:3: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熟练记住杂交组合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并能熟练应用。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备知识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一、细胞器之间分工(1)双层膜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6ade00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3.png)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一、减数分裂的概念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2.时期: 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3、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4.结果: 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数目减少了一半。
(注:原始生殖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 又可进行减数分裂)二、减数分裂的一般过程(动物)分裂间期: 染色体复制, 细胞大小略有增大前期: 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四分体排在赤道板上减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数末期: 染色体、DNA数目减半分前期:(对二倍体生物而言, 已无同源染色体)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断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末期: DNA数目再减半三、精子的形成过程四、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五、精子、卵细胞产生过程的异同:1.相同点: ①都是性细胞(配子)②都经减数分裂产生2.不同点: ①卵原细胞两次分裂为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极体均等分裂), 精原细胞的分裂为细胞质均等分裂;②1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 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③精子的形成需变形, 卵细胞的形成不变形。
六、配子种类(只考虑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不考虑交换)(1)可能产生精子的种类: 2n种1个精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 2种(含n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两个精子是相同的)1个雄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精子的种类: 2n种(1)可能产生卵细胞的种类: 2n种1个卵原细胞(2)实际产生精子的种类: 1种(含n对同源染色体)(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1个雌性个体(含n对同源染色体)产生卵细胞的种类: 2n种七、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曲线图八、通过图像、曲线判断分裂方式、所处时期——三看识别法(二倍体生物)九、同源染色体的特点、判断程序1.特点: ①来源: 一条来自父方, 一条来自母方②形态、大小一般相同③行为: 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定两两配对(即联会)2.判断程序十、同源染色推、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DNA之间的数量关系1个四分体: 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十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十二、受精作用1.概念: 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叫受精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0062ec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e.png)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选用豌豆杂交实验1、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豌豆是自花传粉;②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③豌豆花大,容易操作2、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1)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总称。
如豌豆的株高、花色、种子的形状等。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注意】看两个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在于抓住两个“相同”一个“不同”,即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杂交实验的操作要点(人工授粉的操作要点):①去雄:在花蕾期,将母本的雄蕊全部除去并套上纸袋隔离。
②人工授粉:待雌蕊成熟时,采集父本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并套袋。
③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注意】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实验过程中共有两次套袋处理。
上述人工授粉是针对雌雄同体的情况,而雌雄异花的情况不用去雄,如玉米。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遗传学常用符号及含义:2、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实验:数量787277比例3:1(1)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产生的F1均为高茎豌豆【注意】正确区分正交和反交、杂交、自交、测交: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
如果把一个亲本组合称为正交,那么交互性别的亲本组合就成为反交。
(2)F1(杂合子)自交产生的F2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分离比为高茎:矮茎≈3:1(3)孟德尔共进行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得到的性状分离比从2.82:1到3.15:1,这说明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绝不是偶然的。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提出的假设要点(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1、目的:根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推知F1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从而验证孟德尔的假说的正确性2、方法:将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注意】(1)用F1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原因: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而含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与含其他遗传因子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不影响其他遗传因子的表达,这样测交后代的性状类型和比例与F1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是一致的,从测交后代的性状类型和比例就可以知道F1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其一般过程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提出假说(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假设)、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2.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
显,易于区分。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三、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
∙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五、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
杂合子(Aa):(1/2)n
纯合子(AA+aa):1-(1/2)n(注:AA=aa)
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P)的基因型是TT×tt,则:
(1)子一代(F1)的基因型是____,表现型是_______。
(2)子二代(F2)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
(3)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其中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因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抗锈病类型,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Tt 抗锈病(2)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性状分离(3)TT或Tt Tt
从F2代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
2、指导医学实践:
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
如果一个患者的双亲表现型都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他们再生小孩发病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Aa、Aa1/4
例2: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一种畸形。
如果双亲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______________。
答案:DD或Dd100%或1/2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二、自由组合定律两种基本题型:共同思路:“先分开、再组合”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
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杂交育种
方法:杂交
原理:基因重组
优缺点:方法简便,但要较长年限选择才可获得。
2、导医学实践:
例: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D控制),母亲表现型正常。
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性聋哑的孩子(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致病基因p控制),问:
①该孩子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父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母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小孩,则
只患多指的占________,
只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____,
既患多指又患先天性聋哑的占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