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大中式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1e1ae3a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5.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匠心,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一、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宫殿式建筑、庙宇式建筑、园林式建筑以及民居式建筑。
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构造方式。
1. 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通常是为皇家或贵族所建,最具代表性的是故宫。
它们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在设计和布局上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宫殿式建筑均采用对称的形式,通过形象的数字和符号表达皇权神圣性。
2. 庙宇式建筑庙宇式建筑是供奉神灵崇拜和宗教仪式所用。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特别崇拜神灵,庙宇式建筑则成为人们表达敬意和崇拜的场所。
庙宇式建筑通常采用高大雄伟的层层式建筑,以示神圣和庄严。
3. 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种风格。
中国的园林是以人为本、注重景观效果的建筑形式。
园林通常以山石、水池、廊、亭、楼、台、阁、桥等元素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再现自然的美景,并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4. 民居式建筑民居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广泛的一类,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
中国的民居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分割与连接,通常采用通透的布局和合理的结构。
一般住宅的建筑风格朴实、实用,注重环境和谐。
二、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信仰、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
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建筑秉承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传统建筑的设计和布局融入了周密的天文地理知识,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宇宙万物的氛围。
建筑的布局和材料选择都契合了自然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2. 礼制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与规划往往遵循着严谨的礼制文化。
宫殿式建筑在设计上充满了对等和对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97c536c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3.png)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出色的美学价值,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本文将以形式、结构、材料和装饰等角度,全面介绍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1. 形式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形式多样,包括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等。
其中,宫殿建筑以北京紫禁城为代表,体现了中国帝王的权威和尊贵;庙宇建筑则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和虔诚;园林建筑则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和美学的体现;而民居则体现了普通百姓的居住需求和生活方式。
2. 结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结构注重平衡和谐。
传统建筑常采用悬山顶、拆分结构和对称布局等设计手法。
悬山顶通过增加建筑凌空之感,提升建筑整体的气势;拆分结构则注重把建筑分割成多个独立部分,同时又保持整体的统一性;对称布局则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阴阳五行理念。
3. 材料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使用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其中以木材和砖石为主要材料。
木材作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具有质朴、自然的特点;而砖石则多用于围墙、地面和装饰,常以红砖为主,给人以温暖、厚重的感觉。
4. 装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装饰注重意境和细节。
传统建筑常采用雕刻、彩绘和瓷砖等装饰手法。
雕刻多用于门窗和栏杆等部位,通过精细的雕花图案展现艺术品味;彩绘则多用于梁柱和墙壁上,通过色彩的运用增强建筑的视觉冲击力;瓷砖则多用于屋顶和地面,使建筑更加耐久美观。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这些建筑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了解和学习,我们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694c73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f.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意义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这些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意义与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
一、飞檐翘角的屋檐:展示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和审美追求中国传统建筑的屋檐采用飞檐翘角的形式,这一设计不仅具备实用性,还起到了装饰和点缀的作用。
屋檐呈斜角,使得屋顶看起来更加宏伟壮观,同时也能起到防风遮阳的作用。
这种屋檐的设计不仅显示出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体现,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二、朱红色和琉璃瓦的搭配:象征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朱红色和琉璃瓦的搭配。
朱红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颜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而琉璃瓦则是中国特有的建筑材料,色彩多样,耀眼夺目。
这种搭配不仅使建筑外观华丽而富有特色,更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三、对称式的布局与空间的巧妙设计:展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生活观念中国传统建筑常常采用对称式的布局和空间的巧妙设计。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于“天人合一”和“和而不同”的理念。
对称式的布局代表着阴阳平衡和和谐统一的观念,而空间设计则注重以人为本,追求舒适和宜居。
这种设计风格不仅营造出美观和谐的空间氛围,更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四、园林式的建筑布局: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中国传统建筑的园林布局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以人为本,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一体。
园林式的建筑不仅将建筑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还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
这种布局方式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并倡导人们以和谐态度与自然相处。
五、雕梁画栋的装饰艺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常常运用雕梁画栋的方式进行装饰。
这一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重视。
雕梁画栋以其细腻精美的图案和精湛的技艺,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学传统。
中国建筑风格分类
![中国建筑风格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82b51fd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c.png)
中国建筑风格分类
中国建筑风格可以根据历史时期、地理区域、文化特征等多个因素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中国建筑风格分类示例:
1.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 古代宫殿建筑:如故宫、颐和园等,典型代表了中国古代帝王建筑的宏伟与庄严。
- 园林建筑:如苏州园林、扬州瘦西湖等,注重景观组合和艺术表现,以小巧精致而著称。
- 佛教寺庙建筑:如少林寺、九华山等,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佛教文化的特点。
2. 民族特色建筑风格:
- 汉族建筑:汉族地区的传统建筑,如四合院、风水楼等,具有典型的汉族建筑特色。
- 藏族建筑:如拉萨布达拉宫、哲蚌寺等,融合了藏族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
- 民族民居:不同民族地区的传统民居,如哈萨克包、壮族木楼等,展现了各民族独特的建筑风貌。
3. 地域性建筑风格:
- 南方传统建筑:如江南水乡的民居、闽南土楼等,注重木结构、水景、园林等元素。
- 北方传统建筑:如北京传统四合院、山西古堡等,以庭院形式、砖木结构为主要特点。
- 西南少数民族建筑:如云南的风雨桥、贵州的侗族鼓楼等,展现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
4. 现代建筑风格:
- 当代建筑:各类现代化建筑,如高层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现代化公共建筑等。
- 民族风情建筑:以传统建筑为基础,融入现代设计和工艺,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中式风格分类
![中式风格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e38f60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0.png)
中式风格分类中式风格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建筑、家居、服饰、饮食等方面介绍中式风格的分类。
一、建筑风格中国的建筑风格非常丰富多样,其中代表性的中式建筑有古代宫殿、寺庙和园林等。
古代宫殿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大量使用木结构和彩绘装饰,展现出庄严肃穆的气氛。
寺庙建筑注重宗教氛围,常常以层次分明的檐口和精美的雕刻为特点。
园林建筑注重自然景观的呈现,通过独特的布局和精心的景观设计,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
二、家居风格中式家居风格注重平衡和谐,追求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家具通常以红木、紫檀等传统材料制作,造型简洁优雅,线条流畅。
家居装饰偏重于细节雕刻和工艺品的摆放,如屏风、瓷器、字画等,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色彩方面,中式家居以红、金、绿等暖色系为主,营造出温馨宜人的居住环境。
三、服饰风格中国传统服饰历史悠久,中式服饰风格独具特色。
男性常穿长衫、褂子等,女性则常穿旗袍、汉服等。
中式服饰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轻盈感,材质多以丝绸、棉麻等天然纤维为主,舒适度较高。
色彩方面,中式服饰以红色为主色调,多以花鸟、云龙等传统图案为装饰,展现出端庄典雅的风格。
四、饮食风格中式饮食被誉为世界四大菜系之一,具有丰富的品种和独特的烹饪技巧。
中式烹饪注重“五味调和”,即酸、甜、苦、辣、咸的平衡。
在菜肴的制作过程中,讲究刀工、火候和调味的搭配。
中国的传统食材有很多,如米、面、豆类、蔬菜、水果、肉类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色菜系,如川菜、粤菜、鲁菜等,各具特色。
总结:中式风格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国内外人们喜爱的艺术风格之一。
无论是建筑、家居、服饰还是饮食,中式风格都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式风格会继续吸引更多的人们,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民居介绍
![中国传统民居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ebfa53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e.png)
中国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民居:
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其基本特点是四面房屋围合成一个院子,院子的入口设在南面或东南面。
北京的四合院是四合院的典型代表,分为单进或多进式,布局规整,中轴对称。
2.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福建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以圆形、方形等形状的土楼建筑为代表,一般由多户人家聚居而成,其建筑风格独特,防风、防火、防盗等方面的功能非常出色。
3. 窑洞: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窑洞主要建在黄土高原的崖壁上,有靠崖窑和地坑窑两种形式。
窑洞内部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
4. 吊脚楼:吊脚楼是中国南方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悬于山腰或坡地,采用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5. 江南水乡民居:江南水乡民居是中国南方水乡地区的传统民居,其特点是房屋沿水而建,粉墙黛瓦,绿树掩映,给人以清新、幽静的感觉。
以上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些主要类型,它们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建筑艺术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古代建筑艺术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526d6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2.png)
古代建筑艺术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古代建筑是一种文化的呈现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其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绚丽多彩、工艺精湛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1. 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繁多,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地方特色。
从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至今,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区域特征,如北方的宫殿式建筑、南方的园林式建筑以及西南地区的藏族建筑等。
1.1 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风格之一。
受到封建帝王统治的影响,宫殿式建筑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这些建筑通常是巍峨壮丽的,由多个殿堂、宫殿和建筑群组成。
最著名的宫殿式建筑是北京的故宫,它是中国皇帝的居住和办公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之一。
1.2 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特别常见。
这种建筑风格注重自然环境的融合和内外景观的交融。
中国的园林式建筑以其精美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布局而闻名。
苏州的古典园林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它将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宁静和优雅的感觉。
1.3 藏族建筑藏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独特风格,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藏族聚居地。
这种建筑风格与高海拔、恶劣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并体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藏族建筑通常是由石头、木材和土坯等天然材料建造的,外观粗犷简约,内部装饰丰富多彩。
2. 建筑特点的彰显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特点而备受赞誉。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还包括结构、材料、装饰等方面。
2.1 木结构与檐角中国古代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特点。
这种结构使得建筑具有坚固、灵活和耐久的特点。
同时,中国古代建筑的檐角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檐角饰有各种各样的雕刻和彩绘,形成了建筑独特的形象。
中国传统风格中的案例
![中国传统风格中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71ed37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7.png)
中国传统风格中的案例中国传统风格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审美风格的设计风格,其源自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沉淀和发展而成。
在中国传统风格中,建筑、家具、装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理念。
下面将为你介绍几个中国传统风格的案例:1.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宫殿建筑,也是中国传统风格的代表之一、故宫的建筑结构严谨庄重,飞檐翘角,斗拱飞檐,红木楠木制作的结构繁复精美,雕花细致入微,体现了传统工艺和审美理念。
整个建筑群极具规模感和庄重感,体现了封建皇家建筑的宏伟气势和严谨威严。
2.京杭大运河沿线(扬州):沿着京杭大运河,有许多具有传统风格的建筑,如扬州市区的古运河风光带、个园、何园等。
这些建筑融合了江南传统的水乡风情和北方宫殿式的建筑风格,呈现出独特的韵味和历史风貌。
建筑的屋檐、斗拱、庭院、围墙等元素均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与建筑的辉煌。
3.侯马博物馆(山西):侯马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展示、研究、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山西建筑和现代设计理念,既传承了古代建筑的精髓,又展示出现代建筑的创新魅力。
建筑外观线条简洁流畅,内部装饰采用传统的木雕、砖雕等工艺,展示出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4.同里古镇(苏州):同里古镇是江南著名的水乡古镇,有许多传统的建筑、街巷、庭院等。
这里的建筑多采用灰砖青瓦,木质格子窗,门楼雕花等元素,展现出江南水乡风情和传统的建筑风格。
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底蕴。
5.红山文化博物馆(内蒙古):红山文化博物馆以红山文化遗址为基础,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博物馆建筑采用传统的蒙古包造型,外墙涂有明亮的红色,展现了草原文化的神秘魅力和朴实纯粹。
博物馆内部展示了大量的红山文化遗物和历史文物,为人们展示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神秘和丰富。
以上是几个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案例,展示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统建筑的精致之美。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划分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4edfe05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3.png)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划分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代和地区进行不同的分类。
1.殷商时期(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殷商时期的建筑主要是宗庙、祭祀用的建筑。
这些建筑通常是木质建筑,建筑形式以“四合院”为主,即四面有围墙、中心有天井的建筑形式。
2.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西周时期的建筑形式逐渐从殷商时期的木质建筑向砖石建筑转变。
建筑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三进院”、“八字形”、“回廊式”等建筑形式。
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形式在西周时期的基础上更加成熟,出现了皇宫、宫殿等大型建筑。
建筑风格更加华丽,以装饰为主要特点。
4.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是实用性建筑,如官署、墓葬等。
建筑形式大多为砖木结构,特点是简单、粗犷。
5.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主要是佛教建筑。
建筑形式以寺庙、塔为主,构造精致、装饰繁复。
6.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618年至1911年)
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鼎盛时期,建筑风格多样,形
式丰富。
建筑形式包括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装饰极为精美。
以上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基本划分,每个时期和地区的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风格
![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ac2d2ab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8.png)
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风格中国传统房屋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长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这种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由于中国传统房屋建筑建造的目的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需求,所以其风格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赞誉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房屋建筑的主要风格。
一、四合院式建筑风格四合院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房屋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风格之一。
四合院的形状呈中心对称的方形,周围有建筑围合而成。
四合院式建筑一般由主体建筑、左右厢房和后院组成。
主体建筑位于四合院的正中央,多数是两层木质结构,形式简洁,富有传统韵味。
左右厢房一般是单层建筑,用来起到功能性的作用,如起居、储物等。
四合院的后院常常是个花园,种满了各种树木和花草,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二、吴越式建筑风格吴越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房屋建筑中的一种重要风格,主要流行于中国的东南地区。
吴越地区的自然环境多山多水,所以吴越式建筑通常采用水乡特色和山水意境为主题进行布局和设计,给人一种婉约秀丽的感觉。
吴越式建筑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美感的统一,常常利用平台、廊道、亭台等结构体现出山水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感觉。
同时,吴越式建筑也注重材料的选用和细节的处理,建筑的檐口和墙上常常会绘制各种吉祥的图案,给人一种美好和祥和的感觉。
三、单檐式建筑风格单檐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房屋建筑中一种独特的风格。
它通常只有一层,采用大檐的设计,能够很好地遮挡阳光和雨水。
单檐式建筑常常被用来作为庙宇、官府和民居的建筑风格,其具有简约、庄重和宏伟的特点。
单檐式建筑往往会有屋顶上的瓦片进行雕刻和装饰,给人一种精美和尊贵的感觉。
四、宫殿式建筑风格宫殿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房屋建筑中最具壮丽和宏伟的风格之一。
宫殿式建筑常常是中国古代皇帝和贵族的居住地,给人一种尊贵和庄严的感觉。
宫殿式建筑一般采用多檐多脊的设计,屋顶上常常会有拱券和琉璃瓦进行装饰,给人一种华贵和庄重的感觉。
中式建筑风格描写
![中式建筑风格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7a20fc4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1.png)
中式建筑风格描写
中式建筑风格通常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韵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式建筑风格的描写:
1. 飞檐斗拱:屋顶的飞檐翘起,如展翅欲飞的鸟翼,斗拱错落有致,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和美学。
2. 红色圆柱:支撑着房屋的红色圆柱,给人一种稳重而庄严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红色的喜爱。
3. 园林景观:中式建筑常常与美丽的园林景观相结合,如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4. 对称布局:中式建筑讲究对称平衡,给人一种整齐、庄重的美感。
5. 精细雕刻:建筑上的木雕、石雕等精细雕刻,展现了中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技艺。
6. 色彩搭配:中式建筑的色彩搭配通常以红色、黄色、绿色等为主,鲜明而和谐。
中国六大传统建筑流派: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
![中国六大传统建筑流派: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https://img.taocdn.com/s3/m/07b0057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7.png)
中国六大传统建筑流派: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地形特点以及生活习惯,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大派别: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
不同流派的建筑有着各自的故事和文化底蕴,它们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
1.皖派建筑又称徽派建筑,是古代徽州地区的典型建筑,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出名,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徽派建筑的特点是:青瓦、白壁、马头墙,是六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
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马头墙,是指高出两边山墙墙面的墙垣,可以有效地防止火灾的蔓延,因此又名防火墙。
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又有“三雕”:木雕、石雕、砖雕风格不同又一脉相承。
每一处花纹,每一笔雕刻,结构严谨,雕镂精湛。
砖雕木雕徽派民居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
2.苏派建筑苏派建筑是江浙一带的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脊角高翘的屋顶,典雅韵致的门楼,曲折蜿蜒,叠石迭景,堪称园林式布局的艺术典范。
走马楼、、明瓦窗、过街楼……色调明净而素雅,充满了江南水乡古朴沉静的意味。
3.闽派建筑闽,即福建,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其中“土楼”是其最为鲜明的代表,是一种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
土楼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宋元时期即已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
它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错落有致。
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宫殿式楼等,国漫电影《大鱼海棠》就以永定客家土楼做为故事场景。
4.京派建筑京派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端庄大气、对称分布作为明清的都城,北京保留了大量的皇家建筑,其中,故宫可谓是是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
皇家的威严和包揽宇宙的宽广胸襟尽显于此。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详解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739524cb52acfc788ebc94e.png)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
卧砖到顶,起脊瓦房。
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
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
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
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
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
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
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风格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c25af5b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5.png)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风格一、古代建筑风格1.木构架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具有抗震、防火、通风等特点。
主要包括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结构形式。
2.建筑布局: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对称、和谐、平衡,常见的布局有庭院式、四合院、八卦阵等。
3.屋顶形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如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4.建筑装饰: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装饰,包括彩画、雕刻、砖雕、木雕等,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二、古代艺术风格1.绘画:中国古代绘画擅长表现自然景色、人物、花鸟等,风格多样,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
2.书法:中国古代书法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体现了文字的美感和韵味。
3.雕塑: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主要有佛像、石刻、陶俑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4.陶瓷: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精湛,品种繁多,如青瓷、白瓷、彩瓷、青花瓷等。
5.工艺品:中国古代工艺品包括玉器、金银器、漆器、绣品等,展现了古代工艺的细腻和巧妙。
6.园林艺术:中国古代园林讲究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主要包括山水园林、江南园林等。
三、代表性时期与作品1.夏商周:如殷墟甲骨文、三星堆青铜器等。
2.秦汉:如秦始皇兵马俑、汉画像石、汉铜雀台等。
3.魏晋南北朝:如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
4.隋唐:如唐代壁画、宋代瓷器、元代书画等。
5.明清:如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风格博大精深,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学习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结构的特点。
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木构架结构的相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答案: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结构具有抗震、防火、通风等特点。
主要包括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结构形式。
2.习题:请解释中国古代建筑讲究的对称、和谐、平衡的含义。
方法:参考课本中关于建筑布局的相关内容,分析对称、和谐、平衡在建筑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建筑的6大派系
![中国传统建筑的6大派系](https://img.taocdn.com/s3/m/8186e1e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9.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6大派系中国传统建筑的6大派系,让我们欣赏下生态旅游 2017-02-14 10:26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
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大派别: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
1、皖派建筑:青瓦白墙、砖雕门楼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五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
其中徽派是最为人熟悉的皖派的一支,是流行于安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
2、苏派建筑:山环水绕、曲径通幽苏派建筑是指江浙一带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粉墙黛瓦,鳞次栉比、轻巧简洁、古朴典雅,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堪称园林式布局的艺术典范。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曲折蜿蜒,藏而不露,置身其中,四周流淌着的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之感。
直露中有迂回,舒缓处有起伏,让人回味无穷。
3、闽派建筑:土楼防御功能闽,即福建,闽派建筑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土楼”是其最为鲜明的代表。
闽派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单体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独特,工程技术高超,文化内涵丰富。
4、京派建筑:对称分布、如意吉祥中国北方院落民居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而京派建筑里以四合院最为典型。
北京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除四合院外,宫殿建筑也是京派建筑的代表作,其中故宫是宫殿建筑的问鼎之作。
中国宫殿是中国古代帝王所居的大型建筑组群,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类型。
5、晋派建筑:窑洞、晋商文化晋派只是一个泛称,不仅指山西一带还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及青海部分地区,只是在这些地区当中山西一带的建筑风格较为成熟。
晋派建筑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山西的城市建筑,这是狭义上的晋派建筑;另一类是陕北及周边地区的窑洞建筑,这也是西北地区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ecea96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c.png)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丰富多样。
本文将按照不同的分类,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一、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气势恢弘,体量庞大,建筑中心主要是宫殿和大殿。
其代表建筑有故宫、颐和园等。
故宫是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占地面积达720,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式建筑之一。
颐和园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包括宫殿、园林和湖泊,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二、寺庙式建筑寺庙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另一代表,其特点是注重平衡和谐,建筑风格简洁明快。
其代表建筑有少林寺、峨眉山乐山大佛等。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其建筑风格以黄色瓦片和红色墙体为主,寺内有许多精美的佛像和壁画。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建于唐代,高71米,是中国古代工艺的杰出代表。
三、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独特存在,其特点是注重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代表建筑有拙政园、留园等。
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美的园林布局和建筑风格著称。
留园是中国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佼佼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灌溉系统而著名。
四、民居式建筑民居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其特点是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平衡。
其代表建筑有四合院、土楼等。
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住宅建筑,四周围合而成,中央是庭院。
土楼是中国福建省土楼群落的代表,其外墙采用厚土夯筑,内部则采用木结构,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传统建筑,让它们继续传承并成为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六大传统建筑流派:徽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
![中国六大传统建筑流派:徽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https://img.taocdn.com/s3/m/2dd875f2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b.png)
中国六大传统建筑流派:徽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1:徽派建筑关键词:青石白瓦高墙深院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有“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
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
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晋派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徽派建筑选址非常重要。
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条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村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
住宅多面临街巷。
整个村落给人幽静、典雅、古朴的感觉。
2:闽派建筑关键词:土楼防御功能闽,即福建,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其中“土楼”是其最为鲜明的代表。
福建土楼,遍布全省大部分地区,尤以福建西南部的漳州、龙岩地区为众,其中位处西部的永定县和南部的南靖、平和、华安等县最为集中,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
它源于古代中原生土版筑建筑工艺技术,宋元时期即已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
闽派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单体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独特、工程技术高超、文化内涵丰富一般单体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建筑风格独特,工程技术高超,文化内涵丰富。
结构上以厚实的夯土墙承重,内部为木构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
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府第式)、宫殿式楼等,楼内生产、生活、防卫设施齐全,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为建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其中最著名的有华安的二宜楼,永定的承启楼、振成楼、奎聚楼、福裕楼,南靖的和贵楼与田螺坑土楼群,平和的绳武楼等都是福建土楼的典型代表。
中国最美的6种房子,每一种都很高贵,你都见过了吗?
![中国最美的6种房子,每一种都很高贵,你都见过了吗?](https://img.taocdn.com/s3/m/07e0d60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7e.png)
中国最美的6种房子,每一种都很高贵,你都见过了吗?中国的古建筑是件艺术品,虽然它不会说话,但是它凝练着我国千百年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气神在里面,向全世界展现了东方建筑的神秘与独特美。
在我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建筑早已自成流派和树立了自己的风格,其中最美和最出名的分别是:皖派、京派、苏派、晋派、闽派、川派。
而这些不同流派的建筑,分别代表着不同年代不同区域的文化风貌和历史沉淀。
1、徽派徽派建筑是中国六大建筑风格中最突出的一种,也是江南古建筑的代表。
其中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由于当时徽州一带相对闭塞的自然环境,也有中原移民的特殊历史背景,所以那一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且体现在建筑上。
他们讲究风水布局,非常崇尚“天人合一、顺适自然”的理念,其主要特点是依山面水,以木构架为主,粉墙黛瓦、墙多进院落式集居,三合院式为多。
坐北朝南,砖石土砌墙,使用木雕、石雕、砖雕做装饰,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内向合院。
就是所谓的四水归堂。
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高高的马头墙是防火必备,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时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
代表景点:安徽宏村、西递;江西婺源。
宏村:被称为“画里之乡”,是电影《卧虎藏龙》取景地之一。
是践行“引水补基”、唯变所适风水理念的典例。
宏村村内水圳穿街走巷,水流千家,村人“足不出户尝清泉”,不仅解决了古民居防火问题,而且方便了族众饮水、洗涤。
水流全村农家院,养鱼养花,调节温、湿,美化了村落环境。
村人在村南弓形湖入口处,还创造性地设置了过滤水栅,防止生活垃圾污染水质。
西递:小桥流水桃园家,粉墙黛瓦马头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徽州古村落西递村,最能凸显“依山、傍水、面屏”,讲究“藏风、凝气、聚财”的古代风水理念。
与宏村相比,西递的商业气息更加淡一些,也更古朴一些。
如果想两个古村落一起游玩的话,建议路线:西递——宏村——黄山。
3、4、11月是最佳旅游时间。
皖、闽、京、苏、晋、川不一样的古建门派,一样的让人魂牵梦萦
![皖、闽、京、苏、晋、川不一样的古建门派,一样的让人魂牵梦萦](https://img.taocdn.com/s3/m/bfba93c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9.png)
皖、闽、京、苏、晋、川不一样的古建门派,一样的让人魂牵梦萦有一种尊贵,只有中国人才懂,那就是中国古建筑。
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留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六大派别:皖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
1、皖派建筑无梦到徽州“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梦里水乡芳绿野,玉谪伯虎慰苏杭”徽派建筑以其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观光采风。
徽派建筑以青瓦、白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石雕、木雕、砖雕这三雕为装饰特色,同时又以深井、高宅、大厅为居家特色。
青砖小瓦马头墙徽派建筑作为长江流域建筑文化的一部分:青瓦与白壁,雅致而统一,散落聚集的建筑使青瓦的深色与白壁错落交集。
其次徽派建筑特别喜欢用白壁,它似乎象征着财富与地位,因此有头有脸的人家,在宅子上尽量利用白壁,使白壁成为了徽派建筑的基调。
马头墙,又名封火墙、防火墙,是指高出两边山墙墙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因为徽州的大部分村落多是以家族聚居,动辄上千人家,所以当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因为密集的建筑快速扩散,而马头墙较高的墙体和上翘型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火灾的蔓延,起到隔断火源的作用。
同时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
马头墙的形状轮廓是阶梯状的,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简称“五岳”。
立体画,无声诗石雕、木雕、砖雕作为徽州三雕源于宋代,到明清达到极盛,三雕在徽派建筑的各个部分主要是门楼、门罩、梁架、窗柩、栏杆等处进行装饰,是徽派建筑长期使用的一种装饰手法。
在构图布局上,徽州三雕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10余层,亭台楼榭、树木山水、虫鱼鸟兽等都集中在同一幅画面上,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徽州石雕最容易在牌坊中出现,例如歙县的棠樾牌坊群,七座牌坊结构布局采用严格的中轴对称手法,给人以稳重感,在视觉的焦点处加以强调,精心雕刻。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97f6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d.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了传统建筑技艺的精湛,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独特认知。
传统建筑风格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其特点凸显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结构体系、装饰艺术以及环境融合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一、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有着丰富多样的风格,其中最为典型的有宫殿式建筑、庭院式建筑和园林式建筑。
宫殿式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它追求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建筑形式。
庭院式建筑强调私密性与家庭生活的融合,以故宫的后院为典型代表。
园林式建筑则注重景观的塑造与人与自然的和谐,以苏州园林为典型代表。
这些不同的风格代表了中国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二、结构体系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非常独特,主要包括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
榫卯结构是指利用榫、卯、楣、柱等零部件的相互咬合和连接,使建筑构件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种结构形式不仅能有效地承受外力,还能使建筑整体更加稳固。
斗拱结构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创造,它以横梁和斗拱的相互支撑来构建建筑的大跨度空间,同时也能起到分散荷载的作用。
这种独特的结构体系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装饰艺术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堪称精致独特。
其中,彩绘、雕刻和窗棂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手法。
彩绘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绘制壁画、彩灯等。
雕刻则常见于建筑的梁柱、门窗等部位,以其精细的工艺和富有艺术感的造型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窗棂则是传统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致的制作工艺,成为建筑的亮点之一。
四、环境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建筑的布局常以园林、山水为背景,有意将自然景观纳入建筑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同时,传统建筑还注重采光、通风等环境因素的考虑,以确保建筑内部的舒适性与健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六大中式建筑风格
有一种尊贵,只有中国人才懂,
那就是中国古建筑。
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
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大派别:
皖派、闽派、京派、
苏派、晋派、川派。
不同流派的建筑
以其独有的历史与文化积淀
书写着各自的故事。
它们或精致,或恬静,或威严,
是如今的建筑永远无法超越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们,
去倾听古老文化的声音,
感受大国历史的厚重。
皖派建筑
建筑关键词:青瓦白墙、砖雕门楼
皖派建筑的尊贵,
在于它优雅了千年的徽派民居,
青瓦白墙,砖雕门楼,
徽派建筑风格以民居、
祠堂和牌坊闻名遐迩,
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
融风俗文化之精华。
皖派建筑是六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囯南方民居的代表。
其中徽派是最为人熟悉的皖派的一支,
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
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又有“三雕”(木雕、石雕、砖雕),风格不同又一脉相承。
能工巧匠施尽其技,每一处花纹,每一笔雕刻,
结构严谨,雕镂精湛。
徽派民居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
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
俗称“四水归堂”,
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
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又是徽派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
不仅造型精美,更融合了古人的智慧,
在遭遇火灾时,这样的设计可以阻断火势的蔓延,安全可靠。
汤显祖曾说过:“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可见徽州对大戏曲家的吸引力之深。
苏派建筑
建筑关键词:山环水绕、曲径通幽
苏派建筑的尊贵,
在于它存在了数千年的苏州园林中,自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追求,
脊角高翘的屋顶,江南风韵的门楼,曲折蜿蜒,藏而不露,
饲鸟养鱼、叠石迭景,
堪称园林式布局的艺术典范。
苏派建筑是江浙一带的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
园林式布局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脊角高翘的屋顶,
江南风韵的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
轻巧简洁、古朴典雅,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充满了江南水乡古朴沉静的意味。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曲折蜿蜒,藏而不露。
置身其中,四周流淌着的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之感。
直露中有迂回,舒缓处有起伏,让人回味无穷。
多少中国人想拥有一处苏州宅院,作为老来闲适之所,
邀三两好友,吃茶聊天写字,
最好不过了!
闽派建筑
建筑关键词:土楼防御功能
闽派建筑的尊贵,
在于它历经500多年传承而来的土楼,
将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
单体建筑规模宏大精细,
地堡式建筑风格沿用至今坚固无比,
既可防火防震,亦可御敌入侵。
闽,即福建,闽派民居即流行于闽南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其中“土楼”是其最为鲜明的代表,
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
它源于古代中原生土版筑建筑工艺技术,
宋元时期即已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
闽派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发挥到极致,
单体建筑规模宏大,形态各异,依山傍水,错落有致;
建筑风格独特,工程技术高超,文化内涵丰富。
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宫殿式楼等,
楼内生产、生活、防卫设施齐全,
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
为建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一部号称为赴12年之约的动画大片——《大鱼海棠》,就是以永定客家土楼作为故事场景的国漫电影,
无处不透露着浓郁的客家风情和土楼元素,
将永定客家土楼完美生动地还原在了影片中。
《大鱼海棠》的作者也说:
“中国福建的土楼有一种梦一样的神秘感,像是来自世外桃源。
”
京派建筑
建筑关键词:对称分布、如意吉祥
京派建筑的尊贵,
在于它历经700多年
演变而来的四合院,
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独立,大到皇宫王府,小到平民住宅,
每一处雕饰,每一笔彩绘,
都是北方文化的无价之宝。
中国北方建筑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
而京派建筑里最典型的便是北京的四合院了。
历史上,在老北京四九城里,曾有千余条胡同,
京城内的民居四合院就散布在条条的胡同里。
不论是王公贵戚还是平民百姓,都与四合院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
胡同四合院也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要素之一,
是平民百姓生活、劳作的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
四合院的选址、装修、雕饰、彩绘,
处处体现着源远流长的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
表现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四合院凝聚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共同的记忆,
庭院方阔,尺度合宜,院内亲切宁静,
有着古朴浓厚的生活气息。
闲暇时刻,邀三五知己在院中把盏言欢,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