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背景
相信大家对钓鱼岛事件都有所关注,随着日本咄咄逼人的态势,我国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而今天的钓鱼岛事件就是甲午中日战争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带着疑问去探讨一下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个问题,······我呢暂时不给你们说答案,在我的讲解中都会提到这些事件,只要你们认真听之后,自然就会知道。
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看了解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制定了大陆政策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随着军事实力的上升,萌生对外侵略的野心,并企图在对外扩张中找出路。
为此制定了以中国味中心的“大陆政策”。
明治维新后日本由被侵略者成为侵略者,这说明资本制度的侵略性、扩张性。
也说明了明治维新使日本独立、富强起来。
这里是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内容,我国也仿效过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一次重要变革---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也是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这几个方面展开的,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二、欧美列强纵容、默许日本侵略(有利的国际环境助长气焰)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
对于日本的侵略行径,列强处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均采取了纵容默许的态度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俄国虽然对中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三、朝鲜1894东学堂起义。
——机会公元1894年在朝鲜境内爆发了反对朝鲜王朝封建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侵略的农民起义。
朝鲜政府向清政府寻求援助,于是给了日本可趁之机,日本也借机派兵朝鲜,但是起义平息后日本却不撤兵,还不断挑衅清军。
最终导致战争爆发。
四、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调停,不认真备战。
甲午中日战争:内忧外患和经济崩溃
甲午中日战争:内忧外患和经济崩溃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大战,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悲惨的节点,这场战争之所以爆发,原因众多。
从国内看,内忧外患以及经济崩溃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一、内忧外患一种历史观点认为,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面临的是内忧外强,国内百废待兴,外国逼迫压迫。
首先,清朝内部的政治腐败和国家制度的失败导致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加之外国的压迫,形成了内忧外患的局面。
对此,清朝内部虽曾多次试图改革,包括洋法派和光绪维新,但欲速则不达,改革失败,突显了清政府治理上的缺陷。
其次,外国不断侵略中国,不断扩张势力范围,中国从明朝到清朝的三百年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天津条约等一系列的历史事件,都显示了中外关系的不平等。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在外交和军事方面日渐猖獗,跃升成为亚洲新兴的封建主义大国,并迫不及待地希望通过先发制人来夺取更多的利益。
当时的中日关系越来越紧张,由于两国间的领土争端和贸易问题的日趋激化,双方都渴望得到方案以解决问题。
二、经济崩溃除了内忧外患的因素外,甲午中日战争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崩溃。
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陷入了低谷,这种低谷不仅来自于清政府的腐败和不善治理,也来自于茶叶、丝绸、烟草和纺织品等主要出口商品的供给不足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局面。
在这种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内部出现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加上外国力量的压迫和危机的加剧,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值得一提的是,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打击,更是对经济和文化上的长期破坏,战争的破坏几乎把中国的所有产业都摧毁了,这种低谷经济状态在很长时间内都难以摆脱。
总之,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中国就面临着百废待兴、内忧外患和经济崩溃等多重困难,驱使着中国人民拼尽全力抵御外敌的入侵,维护自身的民族尊严和长远的利益。
甲午战争的胜负虽然已经定下来了,但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困境和危机,却为那个灰暗年代的中国留下了难以消解的历史痕迹。
甲午中日战争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 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 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 战争。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
想一想: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根本原因——社会制度落后
清朝统治腐败 避战求和政策 清军军备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
C 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3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 会成功,可是距今一百年前 (1901年) 西方列强给中华民族送来了一份令人不 堪忍受的新世纪贺礼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辛丑条约》
D、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
4 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 是 ①俄国 ②法国 ③英国 ④日本 ⑤美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
3.甲午战争的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
1895年中日谈判,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项目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内容
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军费2亿两
影响和危害
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 民的负担; 使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2.经过(1900-1901) 廊坊 天津 北京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 西率军进入紫禁城
三、《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901年9月奕劻与李鸿章同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3.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甲午战争的原因
甲午战争的原因中日甲午[1]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那么,甲午战争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甲午战争的原因吧!甲午战争的原因①从日本方面来讲,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但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人民起义不断。
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把侵略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②从其他列强情况来看,当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这些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③从清政府的态度来看,清政府对外国的侵略,一直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
面对一触即发的中日战争,清政府不认真备战,寄希望于各国“调停”,足见清政府已十分腐朽。
中日甲午战争历史评价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战争。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
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
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三十年,效果明显。
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日本兵配合朝鲜开化党人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
当时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
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
”十九世纪下半叶清朝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1885年的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
当时的环境应当说对清朝的自强相当有利。
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
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的历史背景中日甲午战争,简称甲午战争,又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日清戦争),是清朝中国和日本之间为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由于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
起因:中国和日本之间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
经过“济远”和“广乙”两艘中国军舰在完成护送清军在朝鲜牙山登陆后,离牙山返航,在朝鲜丰岛海面,遇上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及“秋津洲”这三艘以高航速和高射速为特征的军舰。
(这三艘军舰在后来黄海海战中重创北洋舰队,立下头功)7时20分,第一游击队望见“济远”和“广乙”两舰,即时下战斗命令。
7时45分,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首先开炮: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不宣而战的开始。
中国军舰随后还击,两军展开激烈炮战。
日本军舰在吨位、火炮、时速方面,较中国军舰占较大优势。
福建船政局自制炮舰“广乙”受重伤,无法发射鱼雷,船身倾斜,于是退出战斗,在朝鲜十八岛附近搁浅,纵火自焚。
“济远”舰则作战英勇,伤亡亦惨重。
8时30分,“济远”舰全速向西撤退。
日舰猛追,“济远”舰悬起白旗。
日舰追近,“济远”舰又加挂日本海军旗。
“浪速”舰发出信号勒令“济远”舰立即停轮。
此时载有第二波増援朝鲜清军并悬挂英国国旗的“高升”号商轮和满载军械的“操江”舰驶来。
日军三舰见“高升”号与“操江”舰,立即以“浪速”舰拦截“高升”号,以“秋津洲”舰拦截“操江”舰。
“济远”舰借机西撤,日舰以时速22.5节的“吉野”号穷追“济远”舰不舍,“济远”舰抛下“高升”号而走,并发尾炮攻击“吉野”号。
“济远”舰驶抵威海,在《航海日志》中捏造战果:“击死倭提督并官弁数十人,彼知难以抵御,故挂我国龙旗而奔”。
而后丁汝昌误报“济远”舰击沉“吉野”号。
事实上“吉野”皮毛未损,无恙而归。
真的悲惨的是“高升”号运兵船!“高升”号被“浪速”击沉,殉难者达七百余人。
“操江”舰也被俘虏。
7月28日夜,日本陆军进攻牙山清军,发生激战,清军不支,退向平壤。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由于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那么,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吧!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外侵略扩张。
资本输出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它们一面把殖民地作为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另一方面把殖民地作为资本输出的重要投资场所。
同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强,美、德、日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挑战,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而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经济优势的削弱和丧失,要求更多的榨取殖民地。
上述情况,导致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列强“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达到极其尖锐的程度”(列宁语)。
甲午中日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爆发的。
2、日本从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在政府保护下,产生垄断组织。
首先,日本垄断资本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表现在政治上,封建军阀、贵族和地主官僚、垄断财阀三位一体,控制了近代日本国家的政治生活,劳动人民无民主权利可言;表现在经济上,垄断资本家有的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转化而来,有的本身是大地主,封建剥削残余大量存在,劳动人民生活贫困,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其次,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开始就受国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压迫。
由此,代表军阀、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天皇政权更具有强烈的侵略性和野蛮性。
日本统治集团急需通过对外侵略扩张以转移国内矛盾,争夺国外市场。
它们极力发展军国主义,大力推行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迅速走上了“征韩侵华”的道路,这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决 不 愿 拱 手 而 让 台
愿 人 人 战 死 而 失 台
大丈夫为国捐躯,死 而无憾!
——徐骧
—— 《台 民 布 告 》
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四百万人同一哭, 今日割台湾。 去年今日割台湾。
甲午风云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 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 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 大海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 历史不会忘记海战风云 中华民族将永远记住1894 中华民族将永远记住1894—— 1894
半 南京条约 割地
香港岛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 割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 二亿两白银
殖 民 地 化
《 马 关 条 约 》 大 大 加 深 了 中 国 的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 南 京 条 约 》 使 中 国 开 始 沦 为 半
赔款
2100万银元 万银元
开商埠
上海、广州、 增辟通商口(沙市 上海、广州、 增辟通商口( 福州、厦门、 重庆、苏州、杭州) 福州、厦门、 重庆、苏州、杭州) 宁波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国 开设工厂
战 争 经 过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马关 年 月 李鸿章 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内容:
割辽东半岛、 割辽东半岛 台湾及附属岛屿、 割三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 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赔二亿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放沙市、 开放沙市 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开四口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 允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 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甲午
•
•
•
•
失败原因
• • 3、装备劣势 在双方争取制海权的黄海海战中,清军以劣势兵力(清军3000吨以上军舰两艘,3000 吨以下军舰10艘,日军3000吨以上军舰8艘,3000吨以下军舰4艘)迎击日军。而且受 限于军舰制造时的技术条件,北洋军舰有效射击距离不超过3000米,而装备了新式测 距仪的日本军舰吉野,有效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日军还装备了新式的速射炮。 北洋各舰设计时,由于火炮威力不足,所以还强调舰首对敌,依靠撞角撞击敌舰,火 炮布局也以发挥正面对敌火力为主。但是舰首对敌的横阵不利于机动。加之北洋水师 各舰舰龄较长,配备的蒸汽发动机马力不足,养护情况又不佳,故舰队平均航速仅仅 只有10.2节,而日本舰队主力舰较为新式,采用方便机动的纵队更适合发挥火力,速 度也较快,所以实战中日本舰队机动能力也强于北洋水师。北洋水师陷入打打不过, 走走不掉的困境。在实战中被各个击破。海战中,北洋水师沉没的致远、经远、超勇、 扬威、广甲5舰几乎都是被由吉野、浪速、秋津洲等4艘高射速、高航速的新式快舰组 成的日方第一游击队击沉或重创沉没的。
失败原因
•
•
2、战略原因
日本战时大本营在挑起这场战争之前,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作战大方针”。其战略目标是 在中国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政府屈服。认为能否达此目标,关键在于 海军作战之胜负。为此,提出了两期作战计划:首先派陆军一部进入朝鲜,以牵制清军;海军则寻 机与中国海军主力决战,迅速夺取黄海制海权。尔后作战则视海军胜败情况而定:如海军取胜,掌 握了黄海制海权,陆军便由渤海湾登陆,实施直隶平原决战;如海上决战胜负未分,则以舰队控制 朝鲜海峡,协助陆军主力占领整个朝鲜;如舰队决战失败,制海权归于中国,则以陆军主力实行本 土防御,海军守卫本土沿海。并以争取实现第一案为基本战略方针。 反观清朝方面,战前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由于统治集团主战、主和意见分歧,相 互掣肘,事先既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更无统筹全局的战略指导。始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 “调停”,继则在海陆战端已启的情况下仓促宣战,并命令北洋大臣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 进剿”,沿江、沿海“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实际上是实行海守陆 攻的作战方针。从战略规划方面,日本就已经拔了头筹。 从海战方面来讲,在近代战争中,掌握制海权非常重要。所谓制海权,简单地说就是能使自己 一方在一定的海域自由航行而使敌方不能自由航行。能否掌握制海权取决于海军的实力和正确的战 略。甲午战争的制海权主要指黄海海域。黄海关系到三个半岛,即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的海上交通,所以黄海的制海权至关重要。 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在朝鲜、中国一侧,日军属于跨海作战,补给线很长,必须从海上运输。中 国虽是内线作战,但扰乱和切断敌军的海上交通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措施。因此,集中海军主力,寻 找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必要时进行决战,对敌方海军形成遏制,不但是必要的,当时也有这个力量 和可能。如果战略正确,指挥得当,应该能够取得一定的胜利,收到很大的效果。
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是什么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有名的战役之一,那么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中日甲午战争的呢。
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来欣赏一下吧。
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1894~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史称甲午战争。
战争起因及双方军事准备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
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和中国。
明治政府抓紧改革军制,推行近代军事教育和训练,积极扩军备战。
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建成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现役兵力12.3万人。
甲午战争中,日本实际动员兵力达240616人,其中174017人在国外参战。
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共达6.2万余吨。
还派遣大批特务,到中国和朝鲜搜集军事情报,绘制详细的军用地图。
清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野心有所察觉,北洋大臣李鸿章曾指出日本将为“中土之患”。
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后,尤其是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加强海防建设,以京师门户北洋为设防重点,主要防御对象为日本。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编练成军,有舰艇25艘,官兵4000人。
到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的大沽、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和旅顺(今属辽宁大连)三大基地建成。
然清朝政治腐败,军事变革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低级阶段,陆海军总兵力虽多达80余万人,但体制不顺,编制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于6月3日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清军首批部队于6月8日抵朝。
早在6月2日,日本内阁就作出入侵朝鲜,进而直接与清军开战的决定。
日方先以欺骗手段诱使清军入朝,继则以清军入朝为借口,大批调遣日军赴朝,迅速抢占从仁川至汉城一带各战略要地。
同时设立战时大本营,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机构。
7月19日,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据其外相陆奥宗光训令,强逼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清军出境。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又称第一次中日战争、清日战争、清日甲午战争;日称日清战争,。
因发生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甲午战争”。
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
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马关条约》(189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背景:①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转嫁1890年经济危机②导火线: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2、中日甲午战争经过:重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黄海海战(1894):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但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威海卫战役:李鸿章“避战自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项目 内容 影响①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助长列强侵略中国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巨额赔款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③开埠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④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反映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资本主义发展 总之,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3、中日甲午战争结果:(1)中国为败给日本: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②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态度(主要原因)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领导者重视发展军事力量,皇室则贪图享受(2)签订《马关条约》(1895)4、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中国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中国救亡运动高涨。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主讲:张轩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明治天皇睦仁
日本民族精神的崛起
铁鸡斗蜈蚣
狭路相逢 李鸿章 伊藤博文
大陆政策
1· 侵占台湾 2· 征服朝鲜 3· 侵占中国的东北 和蒙古 4· 征服全中国 5· 侵占亚洲,争霸 世界
一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1】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侵华是日本 的既定国策,战争蓄谋已久【?2】 国际形势:列强的支持和纵容,默许,助 长了日本侵略气焰。【?3】 清政府:临近日本,国力不济,体制僵化, 消极避战,妥协退让。
主要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辽东战役
【2】战争的两个阶段及主要战役 (九)
日军由两路进攻辽东地区: 一路由山县有朋率领,从朝鲜越过鸭绿江, 进攻辽东,进逼辽宁牵制正面清军 清军主将宋庆,依克唐阿逃跑,正面清军 大溃败,抵抗将领:聂士成,收复连山关 另一路由大山岩率领,由辽东经花园口, 占领大连旅顺,东亚第一要塞旅顺失陷。 清军大连守将赵怀业溃逃,金州守将徐邦 道率部抵抗。
平 壤 战 役 示 意 图
日军集结地: 日军进攻方向:
清军集结地: 清军增援方向:
平壤战役中被俘的清军士兵
【2】战争的两个阶段及主要战役 (三)
黄海大战(大东沟之战)
时间:1894年9月17日 背景:北洋舰队护送入朝援军到大东沟后 返航,在黄海海面上遭到日本舰队的突袭。 北洋海军统帅:清水师提督丁汝昌 日本联合舰队:日本海军中将伊东佑亨① 中日海军力量对比:
【3】《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3月20 日 地点:马关春帆楼 中方代表:李鸿章(首席) 李经方 科士达 日方代表:伊藤博文②(首席) 陆奥宗光 端迪臣 意外事件:李鸿章再回寓所途中被暴徒刺 伤。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讨论:
• 我们向邓世昌学习什么精神? • 邓世昌在致远舰中弹后,放弃了生的希望,这样 的牺牲值不值得?
• 学习他“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强 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民族独立和维护 社会和平 。 • 不值得。应该选择生而重新振兴海军,然 后与日本决一死战。而且国家正是需要人 才之时,无谓的牺牲不可取。
美国的这一政策,是在承认和维护列强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中的特殊利益 和既得权利的前提下,保证各国机会均等,自由贸易,使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商 品开放。由于这一政策承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各国皆无力独占中国,所以到 1900年2月,各列强国家先后表示赞同。1900年7月3日,当义和团运动进入高潮, 八国联军准备进攻京、津之际,海约翰又向前述6国及荷、葡、奥、西等国提出 第二次“门户开放”政策。其要点是在维护列强“受条约与国际法所保障的一切 权利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之原则”的前提下,“保持中国的领土 与行政完整”,“保护在中国各地美国人的生命财产”
丁汝昌
黄海大战后,实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避战, 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 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 败局。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日军在旅顺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日军“缚数华人 于一处,鸣枪肆击,复以利刃乱剁,直至体无完肤始 已”。全城约有一万八千余人被杀,幸免于难者仅36人。 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后埋葬, 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答案:C (2)在黄海大战中率领致远舰迎战日舰而壮 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 A邓世昌 B刘步蟾 C林永升 D丁汝昌
答案:A
黄海大海战
辽东战役 平壤战役
威海卫战役
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课件
中日甲午战争课件甲午中日战争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2、列强的默许和纵容态度(有利条件)3、朝鲜的东学党起义(提供借口)4、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调停(直接原因)战争的爆发和经过1、开始时间、标志和性质2、战争的经过3、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1、时间:1895、4 地点:日本马关双方代表:李鸿章(中)——伊滕博文(日)2、内容3、影响: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国干涉还辽1 、三国:俄、德、法日2、实质:列强之间既勾结又斗争,各以利益为重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1、全国人民反割台斗争2、台湾保卫战{3、意义: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日义军:丘逢甲、徐骧黑旗军:刘永福想一想:1、李鸿章创办北洋海军的目的?2、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谢谢!课件制作:严静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侵略政策: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侵占中国的台湾和征服朝鲜在其“大陆政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
时间、标志和性质爆发时间:1894年7月标志:丰岛战役性质: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战争的爆发和经过第一阶段:{(1894、7—9)第二阶段:{(1894、10—1895、4)平壤战役(陆):朝鲜沦陷,战火烧到中国境内黄海战役(海):日军取得黄海制海权辽东战役(陆):旅顺惨案威海战役(海):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失败的原因1、清政府极端腐败(根本原因)2、慈禧主和、李鸿章避战求和政策致使中国在战争中被动挨打3、清军军备废驰,不少官兵临阵脱逃4、装备落后避战求和政策丰岛战役时“…………切勿自我先挑衅”。
平壤战役时:“先守定局,再图进取”。
黄海战役时: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海军躲入威海港,不许巡海迎敌。
甲午战争的背景介绍
甲午战争的背景介绍要想弄清甲午战争发生的背景,就必须分别弄清中国、日本、世界列强三方在甲午战争爆发前的具体情况。
首先,从中国层面来看,在甲午战争发生之前,中国正处在清朝末年,已经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殖民化程度不断加强。
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的清朝,兴起了洋务运动,购置了战舰并加强了训练,但统治者的思想没有根本扭转,仍然寄希望于不发生战乱,或者说希望由众列强国来调解战乱。
其次,从日本层面来看,日本的社会发展要求其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帝国主义社会进行转变,由此内部矛盾极其突出,改革的经费严重不足,处于这些因素的考虑,日本将目光集中到了中国身上,并制定出侵略中国的一系列政策,为此日本内部开始重视军事力量的增强,希望在与中国的对抗中一举取胜。
最后,从世界列强国层面来看,其他国家对于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大多持观望的状态,英国、美国、德国等列强国甚至希望能够通过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收获部分利益。
对战双方所处的不同背景,早已注定这场战争的结局,中国难逃失败的命运。
在中国被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中国人民也曾进行了无数次的抗争,其中甲午战争就是赫赫有名的一次。
说到甲午战争,就不得不说到在战争中牺牲的爱国英雄——邓世昌,曾经率领众将士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斗争,虽然不幸牺牲,但却因高尚的气节名留青史。
甲午战争邓世昌,作为一个爱国的标签让人敬仰。
邓世昌本是清代末一个著名的海军将领,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带领着北洋舰队立下了很多功劳。
自中国在1840年遭受鸦片战争,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后,无论是朝中官员,还是农民阶层,都进行过一系列的抗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看到中国的现状,邓世昌感到痛心疾首,直到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在君主的授权下,邓世昌带领自己的北洋舰队与日军来了场正面对决,才有了后来的甲午战争邓世昌这个光荣的标签。
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作为一名爱国将领,邓世昌是抱着“与祖国共存亡”的信念进行作战的,他也确实这样做了。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_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怎样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_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怎样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下面就由告诉大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吧!十九世纪末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渐次完成,他们加紧争夺殖民地。
中国与朝鲜成为他们在东亚争夺的焦点。
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英国、美国为了钳制俄国势力,支持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由于它带有封建性和军事性的特点,对外具有强烈的掠夺性和扩张性,侵略朝、中的野心特别强烈。
在大陆政策的指导下,日本加紧对朝鲜的渗透。
它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了《江华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取得了与清政府同等的对朝派兵权。
与此同时,日本加紧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
其表现有:1、在政策方针方面,制定了以中国为侵略对象的“大陆政策”和五年准备的“征讨清国策”;2、军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与训练了一支比较强大的新式陆军、海军;3、在经济方面,优先发展军火工业;4、在思想方面,大力地宣扬“武士道”精神;5、在情报方面,派遣间谍、特务,搜集中国的情报;6、在外交方面,大力开展外交,取得英、美支持。
到九十年代初,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而清政府妥协外交,更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1890年,日本爆发了经济危机,统治阶级为了转移国内视线,摆脱困境,决计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
日本乘机设下圈套,怂恿清政府出兵入朝,并保证“必无他意”。
担当清军入朝的第二天,日本即派大量军队入朝,占领军事要地,并于7月25日不宣而战,悍然挑起侵华战争。
战争经过了平壤、黄海、辽东、威海等四个主要战役,最后以清朝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
五、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时间
领导人 主要斗 战绩 争地点
台北 台南 台中 打死 日军 4800 余人, 打伤 2.7万 人。
意义
1895 年5 徐骧、 月—— 10月 刘永福
表现了台 湾军民维 护祖国领 土完整的 坚强意志 和高度的 爱国主义 精神。
辽东战役: 聂士成率部抵抗。日军旅顺野蛮屠杀。
威海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4)、战败的原因 1、战争性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2、李鸿章的“避战求和”的政策。 3、清政府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1、签定的时间、地点及内容。
2、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四、三国干涉还的“大陆政策”。
2、列强的默许与纵容。
3、朝鲜的东学党起义。 4、清政府的“避战求和”政策。
二、战争的经过
(1)战争爆发 1894年7月 丰岛海战:日本不宣而战 。中国运兵船被炸沉。 (2)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 平壤战役: 左宝贵浴血奋战。叶志超弃城逃走。 黄海战役: 北洋舰队英勇战斗。李鸿章避战自保。 (3) 第二阶段 (1894.10-----1895.4)
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 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 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日军进军路线
黄海海战
清军进军路线
爆发
“没有永远的朋友, 只有永远的利益”
俄国:为了打击中国,纵容日本。
英国:为了遏制俄国,支持日本。 美国:为了使其为侵华、侵朝助手。
德法:为了从中取利,支持日本。
大陆政策
中国台湾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甲午战争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东半岛及黄海等地进行的一场战争,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一次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甲午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场噩梦般的战争。
经历过甲午战争之后的中国满目疮痍,清政府国库负债累累,中国国门从此大开,西方列强开始长驱直入侵略中国,中国步入极其黑暗的时代。
那么中日甲午战争是否可以避免,如果不能避免的话,那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总结?分析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后,可以从中看出中国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中日甲午战争,这是一场避无可避的战争,是一场必然会发生的战争,如果说能改变,那么有所改变的只是战争爆发的时间。
既然是战争,那么一定存在战争双方,即中国和日本,如果要弄清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就必须分别从中国和日本两个方面去分别看待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首先,从日本方面来看,世界各国都逐渐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日本也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在这场运动之中,天皇引领日本国家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国力日渐强大,在19世纪末期,日本开始转型,国内出现经济危机,国内的矛盾开始变得极为尖锐,而日本此时需要开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活动,这就需要转移国内的矛盾,获得大量的钱财用来缓解经济危机,并且通过殖民地扩张来壮大本国的军事能力,于是日本便将目光对准了中国,刻意策划了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的行为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爆发。
其次,从中国方面来看,甲午战争爆发之时清朝处于极其腐败的时期,慈溪不顾国家的内忧外患,耽于享乐,没有将重心放在对外社交以及战事准备上,以致于中国在面对日本刻意设下陷阱之时,外交负责人没有第一时间察觉阴谋并落入圈套,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爆发。
甲午战争的简介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总共存在了近三百年的时间,在这近三百年的时间里,西方列强纷纷或推翻或脱离封建社会的统治,逐渐转入资本主义社会,并开启了工业化革命的进程,中国却仍然在一成不变的维持着封建皇权的统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甲午战争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东半岛及黄海等地进行的一场战争,以下是为你整理的第一次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甲午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场噩梦般的战争。
经历过甲午战争之后的中国满目疮痍,清政府国库负债累累,中国国门从此大开,西方列强开始长驱直入侵略中国,中国步入极其黑暗的时代。
那么中日甲午战争是否可以避免,如果不能避免的话,那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总结?分析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后,可以从中看出中国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
中日甲午战争,这是一场避无可避的战争,是一场必然会发生的战争,如果说能改变,那么有所改变的只是战争爆发的时间。
既然是战争,那么一定存在战争双方,即中国和日本,如果要弄清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就必须分别从中国和日本两个方面去分别看待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首先,从日本方面来看,世界各国都逐渐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日本也开始了明治维新运动,在这场运动之中,天皇引领日本国家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国力日渐强大,在19世纪末期,日本开始转型,国内出现经济危机,国内的矛盾开始变得极为尖锐,而日本此时需要
开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活动,这就需要转移国内的矛盾,获得大量的钱财用来缓解经济危机,并且通过殖民地扩张来壮大本国的军事能力,于是日本便将目光对准了中国,刻意策划了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的行为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爆发。
其次,从中国方面来看,甲午战争爆发之时清朝处于极其腐败的时期,慈溪不顾国家的内忧外患,耽于享乐,没有将重心放在对外社交以及战事准备上,以致于中国在面对日本刻意设下陷阱之时,外交负责人没有第一时间察觉阴谋并落入圈套,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爆发。
甲午战争的简介大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总共存在了近三百年的时间,在这近三百年的时间里,西方列强纷纷或推翻或脱离封建社会的统治,逐渐转入资本主义社会,并开启了工业化革命的进程,中国却仍然在一成不变的维持着封建皇权的统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大清王朝的后期,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遭受了极其不公平的待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那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如何,爆发的原因如何?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7月25日,结束于1895年4月17日,整场战争持续了近九个月的时间。
甲午战争的爆发原因是日本内部出现了经济危机,为了缓解国内困境,日本制定了海外扩张的战略,其中主要的扩张目标就是中国,为此日本蓄意引诱中国进入
事先设定好的陷阱,借此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持续时间较长,整场战役的过程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爆发的是平壤战役、黄海海战;第二阶段爆发的战争主要在辽东半岛进行的,有鸭绿江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第三阶段爆发的战争是威海卫之战。
在这三个阶段的战争中,日本方面和中国方面均投入了不少的兵力,在军力投入方面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但两方取得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
中日甲午战争以日本取得胜利、中国溃败为结局,为此,中国签订了极其屈辱的《马关条约》,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进程。
甲午战争的结果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日益衰败,中国的领土、关税、贸易等领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渡。
在平静一段时间后,中国又再一次爆发了战争,甲午战争。
那么甲午战争的结果如何,甲午战争为何会取得这样的结果?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是一场源于日本阴谋而刻意挑起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近九个月,最终以日本胜利、中国战败为最终结果。
在鸦片战争后,虽然使得中国国力变得衰弱,但却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清政府对军事上的大力投入,使得清朝军队战斗力明显变强,那么为何甲午战争仍然以中国的失败为结局呢?在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后,可以得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如下三个。
第一、对战双方对于甲午战争的准备情况不同。
日本为了甲午战争的发动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为此日本天皇还带头对日本的军事投入进行了捐赠,而反观中国,清政府建立了北洋舰队,以此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后开始缩减对于军事的拨款。
第二、对战双方的武器对比不同。
日本为了能取得甲午战争的胜利,在军舰的制造以及维护上投入巨大,而中国的北洋战舰年代久远,又没有得到必要的保养从而老化。
第三、对战双方的战斗决心不同,日本是抱着一定要取胜的决心参加甲午战争,而中国却还在指望列强们的调停。
从甲午战争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中国急需变革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