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与等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等效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财务成本、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我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自2006年以来,我国财政部不断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使之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例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债务重组、财务报表列报、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似,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正在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
此外,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通过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会计准则的趋同。
我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除了趋同外,我国还积极推动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
在2017年,我国财政部与欧盟委员会签署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最终等效联合声明》,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等效。
这一等效不仅意味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也为企业跨境融资和投资提供了便利。
为了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我国不仅在形式上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体系和内容,还在实质上贯彻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原则和精神。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动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国际化水平,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的意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和等效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财务成本、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趋同和等效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比较不同国家企业的财务状况。
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国际趋同及等效
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国际趋同及等效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国际趋同及等效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也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重点讨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以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性。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架构概述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结构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其他规定组成。
基本准则包括: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要求和会计核算方法。
具体准则包括:资产、负债、共同控制企业、企业合并、收入、应收款项、金融工具等的会计处理等具体内容。
其他规定则是对应用会计准则实施的指导、解释和辅助性文件。
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国际趋同是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会计准则逐渐趋于一致,核算和披露的方式逐渐接近。
中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积极借鉴和吸收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和成果,推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并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和调整。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领域,如金融工具、营业收入、企业合并等,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较高的趋同。
财政部已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该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IFRS 9)的金融工具会计处理规定基本一致。
另外,财政部还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营业收入》,该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IFRS 15)的营业收入会计处理规定也基本保持一致。
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性等效性是指一个国家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核算和披露方面达成一致的程度。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要求完全一致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了国际金融报告准则(IFRS),为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提供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同时也允许各国根据本国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修订。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分析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分析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国际贸易及投资增长迅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针对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需求,中国需要加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以确保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本文将探讨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旨在提出有关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建议。
一、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中国会计准则从1978年开始实施,最初的会计准则是1979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
为了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1992年发布了第一个以“基本准则”为主体的国家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
在国家会计准则的控制下,会计准则体系得到了不断的完善,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需求。
2006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一部分—基础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从那时起,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基本趋同于国际上的会计准则。
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和投资不断加深。
在这种背景下,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是透明度和可比性的基础。
选择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准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及信誉度,增强信息透明度,改善风险管理,为海外投资和上市做好准备。
1.尊重自主权,根据本国情况制定准则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经济和文化情况都有其独特之处。
因此,中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地选择和制定会计准则。
同时,应充分按照本国实际情况制定会计准则,以把会计准则制定和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提高实际适用效果。
2.借鉴国际标准,加强与国际接轨借鉴国际标准并加强与国际接轨,是实现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措施。
中国可以借鉴和吸收国际标准的先进理念,逐步接近国际标准。
同时,充分考虑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需求,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3.加强国际交流,增强会计人才素质加强与国际会计组织的交流,并推动本国会计工作者的国际化发展,是实现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积极措施。
通过国际交流,学习成熟的国际会计标准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本国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准则制定的管理水准和适用效果。
论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问题
论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问题【摘要】本文首先对中国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进行了动因分析,通过对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的现状叙述,指出了趋同与等效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准则;趋同;等效2010年4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路线图在全面回顾总结自2005年以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趋同、实施和等效经验与成绩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的方向、策略和时间安排。
路线图的发布推动了我国企业为会计准则建设及其持续国际趋同而做出的重要规划和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 中国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的动因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趋同是资本市场经济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各国经济利益博弈的工具。
中国会计准则趋同的动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会计的属性使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成为必然会计具有社会性和技术性,为管理生产而提供信息的会计,同生产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对不同的社会来说也同样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即使有也只是会计的技术水平的不同而已。
从会计的技术性看,会计是没有边界的,会计技术方法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无论哪种社会形态的国家,只要客观需要,都是可以采用的。
因此,从会计准则趋同的角度看,会计的技术方法在各国之间是可以而且容易协调的,甚至可以进一步实现统一。
从会计的社会性看,会计应该尽量适应本国的环境和利害关系,具有本土化倾向。
但对会计的社会属性我们应该客观看待,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会计的社会属性会不断弱化。
1.2 跨国公司的经营导致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会计与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会计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经济的发展决定会计的发展。
综观当今世界,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在我国加入WTO后的发展势头变得更加强劲。
跨国公司机构设置的特点,决定跨国公司具有了全球范围内配置各种资源的能力和渠道。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会if作为商业语言,实现“国阽化”成为大势所趋。
近外来,国际会计准则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WT0等众多国阽组织认可和许多国家领导人的“实质性权威”支持。
金融危机爆发后,.I国集团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倡议建立今球统的高质量会il准则,将会计准则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旧际会计准则理事会(1ASB)采取了系列歌要举措,更加速了各国会汁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正在转化为实际行动。
据统计,已有将近120个家和地要求或允许采用W际财务报告准则或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趋同。
一、会计准则丨_际趋冏与等效趋同,本是指线条、运动物体等会于一点、向一点会合、聚集,其目标在于达到某一个统一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IASB)提出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前景:(1)本着公众利益,制定一套高质量、易理解ti 强制性的全球会计准则,这套准则要求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卨质S:、透明且可比,有助于世界各种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2)促进这些准则的使用和严格运用;(3)积极与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合作,促使国家会计准则和W际财务报告准则髙质量的趋同。
会计准则等效不同于会计准则趋闪为完全趋同是指试图把两套会计准则变成完全致。
但赴,实际上完全趋同儿乎是不可能的。
因而会计准则等效和趋同在标上是“求同”即都是为利益相关耆投资、筹资提供决策,减少由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而增加的潜在决策风险二、我国新会计准则存在的问越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体现了我国会汁准则b国际会计准则的融合,也突出了许多优点,似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无论在制定上还是内容h都有潜在问题。
虽然在准则制定过程中考虑了中国ra情、也有讨论稿,但这些准则的制定方式都是“救火式”的,较为被动滞后,如2006年的新准则,一次出台-.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讣准则指南,不仅对此消化、吸收、理解需要时间,关键是很多东西直接翻译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火部分是照搬国际会计准则,当时我国除了专职研究国际会计的会汁学者以外,基本上很少有人真正了解、熟知和掌握国际会计标准,多数搞会计专业的教师和从事会计工作的实务人员,对于新会计准则,不经讲解都难以理解、掌握,怎能在较短时间内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制定的会计准则存有缺陷。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会计信息对于经济贸易活动,尤其是跨国范围贸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篇1内容摘要: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各国会计准则制定的一个趋势,我国也是一样的。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以及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这种趋同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会计准则正逐步的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我国的会计准则是以当时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作为蓝本起草的;我国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也都有着国际会计准则的印记;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核心准则基本相同。
但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比,差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同时存在,这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一个特色。
尤其是2001年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后,会计准则就成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指导纲领,这使得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差。
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及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二)我国会计准则排斥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会计计量属性。
与账面价值相比,其特点是管理层和审计师的自主空间大,有利于公司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和公司的市场价值,但对支撑环境的要求较高。
在会计标准的改革过程中,我国曾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交易》等会计领域引进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践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使盈余操纵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危及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doc 17)
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原因和对策分析摘要: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当前国际会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是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
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自然就应走向国际化。
如何借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东风,尽可能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这是我国会计界必须正视的问题。
本文在探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性、可行性,以及分析各国会计准则趋同化形势的基础上,比较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的主要差异,并进而提出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差异分析;建议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会计准则走向国际趋同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跨国公司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资本市场日益壮大,跨国兼并活动日益频繁并愈演愈烈,资本流动也日渐迅速。
在这种情况下,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迫切。
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区域或全球资本市场的加速形成。
根据1998年底的情况,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价总额中,有70%来自于非英国公司;德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有80%来自于60多个国家的非德国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的13000家公司中,有1000多家为外国公司;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有58家外国公司上市。
(1)“由于各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投资者和公司都在不断寻找跨越国界的机会,因此对世界通用商业语言的要求也就更为迫切。
”(2)其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导致了全球企业兼并步伐的加快。
仅在1999年,全球企业购并总金额就猛增至3.31万亿美元,超过了1990年至1995年的并购总额之和。
(3)然而,在世界购并浪潮中,由于缺乏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造成了企业财务信息不可比,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在最著名的德国戴姆勒。
浅论日本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
浅论日本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张昊来源:《魅力湖南·学术综合版》2013年第08期【论文摘要】二战后,日本经历了近4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但随着“地产泡沫”的破裂,日本又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国内经济发展止步不前。
为摆脱困局,日本当局无奈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自然包含了针对日本会计制度的改革。
伴随着IASB的成功改组,日本加速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进程,并与IASB共同制定了趋同时间表和路线图。
日本作为与我国以一衣带水的邻邦,其社会文化和会计制度方面与我国有许多共通之处,因此日本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路径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日本会计准则;国际趋同;IASB;ABSJ1 日本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改革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日本正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被迫推行一系列的制度变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举措就是进一步推动市场化改革,因而启动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民间化进程。
日本会计准则制定由政府主导转为民间主导的改革背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 日本企业融资环境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地产泡沫的破灭,日本商业银行饱受巨额不良贷款的困扰,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已经没有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迫使日本的大型企业,纷纷转向资本市场寻求资金支持。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何依据国际公认会计准则披露信息,增加财务状况透明度以便筹措到足够的股权资本,已经成为日本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因此,能否提供充分、透明的会计信息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
迫于企业的压力,日本管理当局开始着手改革会计准则制定的程序,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2 外国投资者对日本会计准则的不信任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特别是由地价下跌引发的金融危机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大批金融企业倒闭。
在这种环境下,为了完善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以获取国际社会的信任,日本推行了所谓的会计大改革(Big Bang)。
会计准则及其国际趋同XXXX9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IFAC)
二、改组前的IASC与IAS (一)IASC的建立
1.1966年本森发起联合美国和加拿大 成立“会计师国际研究组”。
2.1972年悉尼召开的第十届国际会计师大会上 “会计职业国际协调委员会”。
人数 4人 1人 1人 1人 1人 1人 1人 1人 1人 1人 1人 1人 16人
专业背景 准则制定者 报表编制者 报表使用者 报表审计者 监管者
合计
人数 2人 3人 3人 4人 4人
16人
28
成立IFRS Advisory Council 咨询委员会
职责是向IASB提供有关准则立项及工作轻重 缓急的建议。
Sandra Peters Head of Financial Reporting Policy, CFA Institute United States Term begins July 2012 Ruth Picker Global Leader IFRS Services | Global Professional Practice Ernst & Young Global Limited United Kingdom 30 June 2012 Charlotte Pissaridou Managing Director, Head of Accounting Policy for Europe, Middle East and Africa, Goldman Sachs International United Kingdom 30 June 2014 Laurence Rivat Partner Deloitte & Associés France 30 June 2012 Margaret Smyth Vice President Finance &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Hamilton Sundstrand, a United Technologies Company United States 30 June 2014 Scott Taub Managing Director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dvisors, LLC. United States 30 June 2014 Andrew Vials Partner KPMG LLP United Kingdom 30 June 2013 Kazuo Yuasa General Manager, IFRS Office, Corporate Finance Unit, Fujitsu Limited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在金融危机时代又一次得到了印证。
由美国次贷危机肇始并于2022年演化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了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
为响应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一套全球统一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并希望G20各成员国及地区加快会计准则趋同的步伐,我国会计适时启动了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各项措施。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的最新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几十年来会计专业人士及其他各界的努力,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在许多方面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全面趋同。
然而,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在制定准则的程序与机制以及对部分会计事项的处理方面与国际通用会计准则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准则制定机制上的差距中国的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其在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和征求意见范围较为有限。
而国际准则的草案都是由委员会成员进行充分讨论,再投票表决,整个过程是公开的,充分考虑了不同组织和个人的意见。
因此,与国际准则相比,中国的会计准则或许降低了制定准则的成本,避免了利益各方在制定过程中的争执,但它的权威性却会大打折扣。
2.会计处理问题上的差异①有关资产减值方面的规定存在的差异对于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新会计准则规定不得转回,这将使得一些原本就正确计提减值的企业在资产减值恢复时的资产价值得不到真实反映,而且这与国际会计准则以资产负债表来构建整个准则体系显然是不一致的。
②企业合并问题存在的差异企业合并过程中有关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选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并一度成为争论的焦点。
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纷纷取消权益结合法,采用购买法作为合并会计处理的唯一指定方法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新会计准则却给了权益结合法一定的“生存空间”——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谈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
谈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集中发布了一批新制定或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从而完成了两大准则体系的建设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快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构成,而国际会计准则也由38项具体准则构成,因此在框架结构上,国内的准则体系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取得一致。
但鉴于国有企业和政府投资大量存在等现实,中国会计准则还无法和国际会计准则完全保持一致,趋同中仍体现出中国特色。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会计准则国际化是指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会计本质的要求,使会计准则趋同具有可能性。
经济活动对会计的要求是相同的,因此,理论上可以有一套大家都接受并理解的关于会计的概念、方法、程序;二是全球经济融合的需要,使会计准则趋同具有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推动生产要素在各国间的移动规模增大、速度加快,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加深。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一)资本市场日益全球化。
资本市场全球化主要表现在跨国上市多、跨国并购多。
据统计,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有约10%为外国公司,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有约1/6为外国公司,而在伦敦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已经占到全部上市公司的20%。
近年来发生的跨国兼并数量不断增加,金额日益增大。
这些发展都要求消除各国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提高各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二)国际贸易间纵深发展。
近几十年来,各国双边、多边贸易活动日益增多,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不被国际认可而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损失已非常严重,会计准则与世界接轨迫在眉睫。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等效的思考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本文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等效的背景和意义出发,探讨了企业会计准则国 际趋同及等效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并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 等效的实践进行了分析。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目标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会计标准统一 ,以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在进行跨国业务时能够提供一 致的财务信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历程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跨国公司的增多,国际会计趋同的概念 逐渐形成。
1997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FRS)成立,开始制定和推广全球通用的会计 准则。
跨国公司的数量越多,对企业会 计准则国际趋同及等效的需求也 就越大,因为跨国公司需要遵循
不同国家的会计准则。
政治因素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对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及等效产生影响。政治制度越 稳定,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及等效程度也可能越高。
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体系越完善,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就越全面,从而推动 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及等效。
05
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 同及等效的影响因素 分析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及等效 受到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企业会计准 则的国际趋同及等效程度也可能
越高。
资本市场规模
资本市场规模越大,对企业会计 准则的要求也会更高,从而推动 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及等效
。
跨国公司数量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 理和评价,总结出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等效的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并运用 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证据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证据第一篇: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证据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证据【摘要】 2006年2月我国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本文以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为例,比较我国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对同一问题的处理,得出两者高度一致的结论。
笔者希望我国应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程度高的优势,在引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内会计趋同方面为实现我国的会计准则等效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会计准则;研发费用;趋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充分吸收了1993年以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增强我国在国际准则制定博弈中的实力,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获取有利位置。
2006年2月财政部一揽子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
对此,国际社会给予很高的评价,一致认为我国会计标准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上的趋同。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主席戴维·泰迪爵士认为,中国2006年2月份发布的新准则体系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仅在关联方交易披露和资产减值两个问题上存在差异。
中国会计准则的质量由此得到了提高,并且中国在会计准则趋同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一、趋同动因的简单分析当今世界发展有两大趋势:一是政治上的多极化;二是经济上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实质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要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实现资本、技术、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作为国际上通用的商业语言的会计,最有资格充当沟通多边关系的桥梁。
会计标准的国际趋同意味着各国向单一的会计标准过渡,这个单一的会计标准就是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AS/IFRS)。
会计标准的国际趋同的重要意义在于:(一)趋同可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研究
账 目清晰的报表体 系,报表应由独立的机构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进 这将为我国应对国际反倾销提供有利支持 。 3 加快 中国建立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步伐 .
行审计。 ”因此 .我国需要一整套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准则 , 财政部建立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系统 采用 逐 日盯市、逐
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建设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 中告看出 .8 3 项具体 准则在 1 50家上市 .7 经济体制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对于提升我国会计 、审计质量 ,促 公 司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 上市公司能够较为恰 当地选择会计政策 进财政 、 金融和国企改革 . 推动资本市场建设 . 加快实施企业 “ 走 和做 出会计估计 ,并按各项具体 准则及应用指南规定进行确认. 出去”战略 ,争取 国际社会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等有着重 计量和报告 这份报告 以大量实例和数据 从不同角度论证 了企业 要而积极的作用。因此 ,建立统一 、与国际会计标准趋 同的会计 会计准则有效 实施 的事实 到了国际会计准 则理事会和欧盟 的 得 准 则体 系 .就 成 为我 国的 当 务 之 急 。 肯定 . 表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了有效实施 。 4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势所趋 . 另外 , 注册会计 师对上市公司 2 0 年年报 出具的标准审计意 07 中国在吸引国外企业来华投资的同时.大量 中国企业正通过 见的数量和比例明显地超过 了 20 年。在 150家上市公司中 , 06 .7
不可阻挡.有效利用国际 、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为正视 的 现实 .这就要 求我国会计准则必须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和等效。
一
、
新会计准则 国际趋同的背景分析
1G P 速 增长 的 需要 D高
据统计 ,从 17 年到 2 0 年 .我 国C P 98 04 D 剔除价格 因素后年 导王军果断决策 ,决定启动这一系统工程。20 年 2 ,财政部 05 月 均增长 9 4 ,与 臼本和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期增速相 当.是 会计司如开专题会议 .广泛听取 了会计学术权威的意见。按照制 .% 同期世界经济增速的3 , 倍 位居世界之首 。 与高速 增长相伴的是 . 定准则的程序 ,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和咨询专人 民币汇率 期拟定并印发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充分听取会计准则委员会委 05 变动来看 .即使不做修正,中国也将成 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中 员和来 自实务界、理论界的咨询专家意见 ,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 国的经济已经融入到全球经济血脉里 . 这就要求会计制度也必须 改完善 。在准则制定过程中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 多次派代表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展开探讨,首先对其架构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对趋同与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探讨,揭示了企业在遵循会计准则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企业提供了启示和指导。
在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指出了本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遵守会计准则,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性、实践案例、企业启示、总结、展望、研究价值、引言、正文、结论、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介绍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指为企业建立和实施会计准则而设立的一系列规范和制度。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和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架构、趋同与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对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涉及到从会计政策制定到财务报告编制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其概述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内在逻辑和运作机制。
架构分析将揭示其体系的内在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对比分析和实践案例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趋同与等效性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两个重要特征。
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可以深入探讨它们的内涵和区别,进一步揭示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和优势。
实践案例分析将以具体企业为例,分析其在实际运作中如何应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评估其效果和影响。
本文将总结研究结果,展望未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趋势,探讨其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通过对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全面分析和探讨,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支持,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架构、趋同与等效性,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对企业的启示,深入剖析该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世界各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存在很大差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融资活动日益频繁,地区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经营的会计师事务所逐渐增多,各国之间会计准则的巨大差异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的障碍。
加快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进程成为会计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表现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客观环境和特点,审慎处理了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一)结构趋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
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相当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做出的具体规定,现有具体准则已经基本涵盖了所有的业务内容;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类似于与各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并发布的实施指南以及相关的解释公告。
可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结构上已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二)具体准则趋同1.将公允价值引入新会计准则体系。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而我国原有会计准则几乎不涉及公允价值。
考虑到我国市场发展的现状,修订后的新准则体系中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2.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6条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这些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的规定一样,都强调了实质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
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世界各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存在很大差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融资活动日益频繁,地区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经营的会计师事务所逐渐增多,各国之间会计准则的巨大差异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的障碍。
加快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进程成为会计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表现
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客观环境和特点,审慎处理了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一)结构趋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
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相当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做出的具体规定,现有具体准则已经基本涵盖了所有的业务内容;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类似于与各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并发布的实施指南以及相关的解释公告。
可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结构上已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二)具体准则趋同
1.将公允价值引入新会计准则体系。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而我国原有会计准则几乎不涉及公允价值。
考虑到我国市场发展的现状,修订后的新准则体系中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2.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6条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
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
这些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的规定一样,都强调了实质控制。
另外,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也由侧重母公司理论转向侧重实体理论。
3.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1995年财政部发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和1997年发布的《企业兼并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等规定从未明确提及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
从现行实务来看,企业合并主要是换股合并,加上公允价值难于取得,企业一般采用权益结合法,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是禁止采用权益结合法的。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定,在非同一控制下,“购买方在购买日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当期损益”,从而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定为购买法。
4.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
我国在全面借鉴IAS32、IAS39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和《金融工具列报》等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这四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逻辑一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核心是将金融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
有利于规范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工具会计预警系统,及时揭示和披露交易决策的相关信息,引导衍生工具的有效运作,提高金融信息可比性和透明度。
(三)渐进式趋同
与国际惯例不同,我国新会计准则在颁布实施之初,仍以原会计准则为主,逐步过渡。
而现阶段实行的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一大特色。
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是对《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补充和修订,也造成了财务概念框架不清晰、企业间缺乏统一的会计语言,为企业的规范治理带来制度上的困难。
新准则体系构建了完整的财务概念框架,形成了系统、全面、有机联系的整体,作用和地位将逐步得到强化。
二、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等效
会计准则趋同的目的是等效。
会计准则等效是指我国企业在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或地区上市,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不再进行调整,即使调整也只对个别项目作出说明或者编制极少项目的调节表,无须再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全面转换。
根据欧盟委员会规定,如果按照第三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与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相比,能够让投资者对证券发行企业的资产负债、财务状况和赢利状况及前景作出相似判断,并且投资者很可能会作出相同的投资决定,那么就可以认为等效。
可以说,实现会计准则等效,
按照相同标准,在同一平台上考量公司业绩,将渐渐成为促进资本市场提高效率,降低投资风险,节约交易成本的国际共识。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实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准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促进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与等效不仅是会计政策和审计技术的变化,也是对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理念、业务流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会计及审计人员知识与能力的挑战。
会计准则等效也不单纯是一个会计专业技术标准的融合问题,还受到各国之间政治法律体系、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了国际趋同,但要完成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会计准则的等效,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
三、关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思考
我国近二十年会计改革的历程和近十年会计标准的制定过程,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面对当前经济转轨的特殊会计环境,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照搬国际会计准则或美英等发达国家的会计模式。
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按照企业特点实施国际化的会计准则
我国企业数量众多,在规模、所有制结构、业务性质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有些企业迫切需要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而有些企业采用国际化的会计准则以负面经济后果居多。
因此,根据企业各自的特点区别对待,有先后地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更符合我国企业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的特点。
(二)突出监管方法的多元化、现代化
我国传统会计监管主要采用报表稽核等方法。
加入WTO以后,我国会计主体更加复杂多样,因此监管主体必须充分重视监管方法的多元化,要求监管对象建立财务规范化制度。
(三)协调与其它法律法规的关系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中,制定准则只是第一步,协调原有的法律、制度与准则的关系更加重要。
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管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合力监管体系和全方位、行之有效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确保准则的顺利实施。
(四)主动地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
我们应密切关注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动向,利用IASB会议的开放机制提出观点和意见,使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反映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特殊问题,从各个层面提高我国在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影响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会计趋同中的地位,从而争取更多国家的利益。
(五)加强区域联盟与合作
欧盟进行的区域会计协调是会计国际化的一个成功范例。
亚洲国家如果能有效总结亚洲会计模式特点,形成完善规范的亚洲会计体系,不仅仅能提高亚洲国家的整体会计水平和趋同程度,还能打破欧美国家对国际会计体系的主导,使国际会计准则真正做到广泛、客观、公正。
决定我国会计去向的是我国经济的走向。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反过来又会推动我国经济的国际化。
因此,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展开对世界各国会计准则及其国际趋同进程的系统研究和合理吸收,同时对现存的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进行辨证思考,使正在建立中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真正能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我国国情。
只有这样,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才能进入一个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