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生活在与父母分离的状态下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照顾,留守儿童容易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问题。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
孤独等心理问题。

研究可以探索这些问题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进行干预和治疗。

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问题。

由于缺乏亲密的亲子关系,留守儿童往往对自
己的身份认同和与他人的交往存在困惑。

研究可以关注他们的自尊心、情感问题以及在学
校和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问题。

长期与父母分离可能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记忆以及智
力发展带来影响。

研究可以探索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认知。

留守儿童的心理干预与支持。

为了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开展相应的心
理干预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心理疏导、心理教育等。

研究可以关注这些干预措施
的效果以及如何改进和优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课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进行深
入探讨。

通过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为他们的心理幸福和全面发展提供
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支持。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离乡工作或其他原因,与父母分离在农村家庭中独自生活或与其他亲属生活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展开调查和分析。

现实生活中,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他们面临亲情缺失的困扰。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造成了他们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孤独感。

其次,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受到了较大的伤害。

无法得到父母的赞美和鼓励,他们往往觉得自己不如同龄人优秀,缺乏自信心和自尊感。

此外,留守儿童还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由于缺乏家庭环境的照顾和安全感,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恐惧。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父母长期工作外出的现象导致了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建立稳定的亲子关系。

一些留守儿童经常被父母忽略和冷落,长期以来,他们陷入了自卑和无助的心理状态。

其次,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许多父母认为留在城市工作可以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资源,所以他们选择了长期离乡工作。

然而,这无疑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再者,封建的观念和家庭意识的淡薄也导致了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安全感。

家人之间的交流和关心的不足,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无人倾诉和解决。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首先,家庭应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父母应尽量减少工作时间,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

定期回家陪伴孩子,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和沟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

其次,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关怀,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项严峻的社会问题。

我们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论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论文一、引言随着中国城乡经济发展和家庭结构变迁,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在家长长期离乡打工、迁移他处、离世等原因下,与一个或两个父母长时间分离在家成长的儿童。

由于缺乏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亲情缺失环境中,他们可能会面临以下心理健康问题:1. 情感孤立感留守儿童在父母离家的期间,缺乏家人的温暖和陪伴。

这种长时间的分离会导致他们产生情感孤立感,感觉自己无人关心。

2. 自尊心受损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关注,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这种自尊心受损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 学业压力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着特殊的困境。

由于父母的离家,他们通常得依靠外人照顾,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都可能受到限制,进而造成学业压力。

4. 心理适应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能力可能较弱。

他们可能对外界的变化缺乏应对能力,容易出现适应困难的情况。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办法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 家庭关怀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怀力度,鼓励父母尽可能与孩子保持联系。

同时,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陪伴。

2. 学校支持学校是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环境,应该加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

学校可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3. 社会资源整合社会资源整合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

政府、非营利组织、社区等各方面应合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综合性支持和服务。

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有效性评估对于上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办法,我们需要进行有效性评估。

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在农村或城市,由其他成年人或祖辈照料。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他们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长期分离家庭造成的孤独、焦虑、失落感以及缺乏安全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由于监护人的缺席,留守儿童也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性侵等问题,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状态。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背景下,有必要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探索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1.2 研究意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拉大,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备受关注。

许多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认识和增强心理健康保护因素、减少心理健康危险因素,从而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留守的生活状态。

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促进其健康成长。

通过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为未来制定更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等原因长期在外地打工,留下子女在家乡成长的一类特殊群体。

他们常因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不容乐观。

他们常感到失落、无助和孤独,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家庭支持,导致他们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消极情绪。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被迫在农村留在乡村的 children. 据估计,中国约有6000万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父母外出务工的结果。

这种现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感受到孤独、无助和恐惧,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他们面临着与同伴关系的问题,缺乏亲密的家庭关系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这些因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帮助儿童发展其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

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主要关注以下方面:促进儿童正面心理发展、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建立支持系统和鼓励积极行为。

为了促进留守儿童的正面心理发展,学校和社区可以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以帮助他们发展兴趣和爱好。

这些活动可以增加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

第二,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帮助留守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面对挑战。

通过教育他们良好的应对机制,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和压力。

建立一个支持系统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社区和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来促进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也可以与父母互动,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的需求。

鼓励积极行为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奖励系统来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学习和社交活动。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家庭为了生活,只得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使得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多。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无法和父母一起生活,并常常承受着看不见听不到的孤独和无助,使得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1、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在一起,缺乏一定的关爱和陪伴,使得其对掌握生活、沟通能力等方面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

2、情感矛盾:留守儿童长期被迫与外部环境独立对抗,处于不适应的环境中,情感难以稳定。

3、心理压力: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了解和情感交流,不仅导致心理的孤独和压力,还会增加其情感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1、建立支持和安抚机制。

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疏导和关爱,以情感接纳、家庭关怀、坚定信念、生活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和帮助,加强策略的有效性。

2、强化自我价值体验。

留守儿童需要从内心产生安全感和自尊心,通过教育引导、心理疏导等方法让其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增加自我价值感。

3、积极应对学校压力。

留守儿童的学业压力和适应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专业的学习辅导,以及通过咨询和心理疏导的方式,对其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1、开展心理疏导团队,增加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

2、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增加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建立健全家庭亲子关系。

3、组织适龄儿童的活动,提高他们的亲社交能力。

4、开展咨询服务,对留守儿童和家长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和辅导。

五、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探讨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了应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点和策略,提供了实施方案。

相信以这些措施为基础,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会得到更好的保障。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务工或其他原因,与父母长时间分离而与老人、亲戚或托管机构生活的儿童。

由于常年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这些问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相关研究。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情感、人际和学业方面。

由于与父母的长期分离,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

他们缺乏安全感,容易焦虑、抑郁甚至出现逃避问题的行为。

与同伴的交往也常常受限,容易产生沉默寡言、自闭等问题。

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监督,留守儿童在学业上也存在落后和压力过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研究主要从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三个方面展开。

在教育手段方面,研究者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如心理咨询、游戏活动和合作学习等。

这些手段旨在增强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和应对能力。

研究表明,与单一手段相比,采用多种手段的综合教育更为有效。

在教育内容方面,研究者们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人际交往和学习强度等方面的问题。

他们通过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和学习方法等内容,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适应留守生活。

教育内容还强调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在教育效果方面,研究者们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和观察等方法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研究发现,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后,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们更加乐观、积极,情绪稳定,并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更重要的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有所提高。

尽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时机和持续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教育手段和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到地区的差异和个体的特点。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旨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情感、人际和学业方面的问题,最终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加速,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为了谋生而将子女留在农村的现象日益普遍。

这些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他们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陪伴和指导,容易出现孤独感、自卑感、不良行为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心理和身心健康。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的心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其心理抗压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寻找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策略,力求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问题意义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需要长时间独自生活或由亲戚朋友照看的未成年儿童。

他们通常面临着缺乏家庭关爱、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压力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意义重大。

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干预和解决,将会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日后的心理健康隐患。

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尤其在农村地区,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通过深入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和策略,可以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帮助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最大程度地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意义重大且迫切。

1.3 研究目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建议。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综述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综述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综述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离家,由其他亲属或寄宿在城市中的学校照顾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常常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困境与挑战1.缺乏父母关爱的影响–身心发展受限制–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焦虑情绪2.社会适应问题–与同龄人交往不足–对社交技能和生活能力的培养不足–缺乏自信心和自尊心3.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抑郁和焦虑–自卑感和自我认同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业压力增加现有研究与实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1.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渗透到正式课程中2.引入实际案例和互动讨论3.融入游戏和体验活动2.建立心理咨询机构1.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2.鼓励学生寻求帮助3.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家庭支持与社区参与1.父母的关注和关爱1.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回家陪伴子女2.帮助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3.积极参与子女的成长和教育2.社区资源的整合与利用1.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支持网络2.提供相关的心理健康培训和指导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交场合心理干预与辅导1.心理干预的有效途径1.建立个体化的心理干预计划2.借助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等方式3.综合运用认知、行为和人际交往技巧2.提供心理辅导与支持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和评估系统2.提供个别和集体的心理辅导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自我调节能力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保障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学校、家庭和社区需要共同努力,并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入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措施,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护。

参考文献: 1. 翁建华, 张晓鹏.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进展, 2008, 16(01): 93-99. 2. 赵正新, 陈玉美. 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77-80. 3. 王艳红, 孙方娣. 基于“生活-学校”视角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J]. 心理, 2015, 5(04): 344-354.。

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成为一个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通过亲子依恋调查问卷对奉合水族乡留守儿童亲子依恋情况分析,试从亲子依恋的角度分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亲子依恋心理健康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这样一来,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乡,托付给他人代为照看或者让他们自己照顾自己,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近年来,随着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不断扩大,并且受到侵害、自杀身亡以及因监护不当而造成事故等事件的频频发生,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发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保障这一庞大群体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社会重要的热点问题之一。

亲子依恋,是孩子在两岁前与母亲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纽带。

一般认为亲子依恋关系在三岁以后就比较稳定了,但是这种稳定性只是相对的,不同人生阶段的亲子依恋会有所不同,即使处在青春期的个体,他们对父母的依恋关系也会发生某些方面的改变[1]。

造成孩子与父母之间依恋关系发生改变的消极生活事件包括父母死亡、父母离异等等[2]。

亲子分离也被认为是一种对依恋关系建立有消极影响的因素,长期的亲子分离会严重削弱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质量,国外有研究发现,亲子分离的年龄越小,之后的亲子关系就越差[3]。

留守一直被研究者视为一种亲子分离状态,这种状态到底会不会对青少年的亲子依恋产生影响,亲子依恋的削弱究竟会不会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对贵州省都匀市奉合水族乡留守儿童亲子依恋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走访,通过亲子依恋调查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掌握了当地留守儿童的一些共性,并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试从亲子依恋的角度分析不良亲子关系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所造成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意见和建议。

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都匀市奉合水族乡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在校留守儿童85人,年龄分布在6-16岁之间。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研究在中国农村,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的加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一群体通常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被迫与父母分离,与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

这种特殊的家庭结构给留守儿童带来了独特的成长环境,也对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亲子关系一直被认为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石,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这种亲子关系更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能够帮助儿童建立安全感和自尊心,促进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然而,由于长期分离和缺乏有效沟通,农村留守儿童往往面临着亲子关系疏远、情感缺失等问题,这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在与父母分离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对父母的依赖和思念,但由于沟通不畅和交流不足,他们往往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另一方面,父母在追求经济收入的同时,也面临着工作繁忙、时间有限等问题,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陪伴和教育孩子。

这种亲子关系的疏远可能会加剧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自卑心理,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社会交往能力。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一些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已经开始着手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

他们致力于通过建立亲子关系支持体系、加强家庭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措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改善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研究具体措施之前,有必要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机制。

首先,从父母外出务工的角度来看,他们往往是出于对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的责任感而选择离乡打工,但长期的分离却给亲子关系带来了挑战。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在集体生活和亲友关系中成长,缺乏与父母一对一的交流和关怀,容易产生心理孤独感和情感缺失。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干预和改善。

首先,相关部门、学校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制定相关和项目,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安康问题及对策?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提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开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0%。

我校地处城市边缘,这种现象更严重。

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安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

这局部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引导与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关注与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与情感教育缺失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偏离与个性开展异常。

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行为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

所以,目前加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幸福与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长久开展,更对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开展方向提出了挑战。

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如何弥补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作进一步探索实践。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1、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教育开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良教育工作途径与方法。

2、改良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表达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效劳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最正确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健全开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比照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研究寻求有效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情商,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模式。

5、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安康地成长。

使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在爱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同时进一步丰富“三位一体〞教育理论内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自卑感、焦虑感、抑郁感等。

1.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在外打工,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导致孩子在性格、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社会交往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产生孤独感。

(3)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应对能力,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研究2.1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1)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村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社会各界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积极开展关爱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和生活帮助。

2.2 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1)学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

(2)社区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3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1)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2)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三、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引导、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措施,我们相信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得到有效改善,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纷纷进城务工,造成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家中无人照料,儿童只能留守在农村老人或亲戚家中的一类特殊群体。

他们由于长期生活在家庭以外的环境中,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1. 人际关系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的大部分时间不在身边,长期缺乏亲子关系的陪伴。

在亲人缺位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在家庭与他人之间缺乏较好的人际关系,容易造成性格内向、孤僻、缺乏社交技能等问题。

2. 自卑情绪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农村留守儿童往往会产生自卑的情绪,对自己缺乏信心,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自我封闭。

3. 心理距离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距离会与亲人拉大,产生孤独感、失落感和不被需要感。

4. 学业压力因为父母的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压力重,没有人给予他们在学习上的指导,长期处于孤独状态下,面临着学业上的困难。

5.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孤独和缺乏安全感易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时甚至导致自杀和自虐行为。

1. 加强社会关怀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和照顾,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怀系统,为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2. 完善家庭教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应该加强对父母的教育,营造和睦家庭氛围,增进亲子关系,保证孩子的良好成长环境。

3. 建立心理辅导机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建立起来心理辅导机构,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4. 建立支持体系政府应该建立起来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权益和发展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5. 提倡关爱教育社会应该增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提升人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意识,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关爱和关怀的社会氛围。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报告
概述
本报告旨在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离乡工作或其他原因,与父母分离生活的儿童。

心理健康问题
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普遍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
1. 孤独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2. 焦虑和抑郁: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

3. 自尊心问题:由于在家庭中缺乏关注和认可,留守儿童可能对自己的价值感产生质疑。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家庭关怀: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情感联系,定期进行视频通话或回家探亲,以提高孩子的归属感。

2. 学校支持:学校应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调整情绪和建立自信。

3. 社会支持:社会组织可以提供留守儿童的社交活动和心理辅导,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结论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综合支持,我们可以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以上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基本内容,希望对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注意:本报告内容须经相关研究证实后方可引用。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案导言: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受到家长或一方亲属长期分离照顾的儿童,广泛存在于农村地区。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以帮助这一特殊群体的儿童正视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多种多样,包括表现在情绪、行为、学业等方面。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担心、焦虑,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同时,由于父母无法提供足够的陪伴与关怀,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可能下降,行为乖戾、孤立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与原因众多。

首先,父母长期的分离使他们无法得到充分的关爱和陪伴,导致情感的缺失。

其次,留守儿童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农村环境中,缺乏社会交往,孤独感加剧。

再者,教育条件的差异也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学校应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学习正确的情绪管理和压力释放方法,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增加留守儿童的社交活动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密关系,容易表现出孤立、内向等问题。

为了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和支持网络,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各类活动,例如社交游戏、戏剧表演、志愿者活动等,让留守儿童能够与其他人建立联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机构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机构是一条有效的解决之道。

这些机构可以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社工组成,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培训,帮助留守儿童调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六、增加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沟通留守儿童与父母的稳定沟通对于维护他们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可以利用各类通讯工具定期与儿童交流,让儿童感受到关爱与关心。

同时,鼓励父母在回乡时多花时间与孩子相处,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纽带。

七、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是提高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将孩子留在农村家中由亲戚或祖父母照料的儿童。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照顾,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如何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科。

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

这些问题的形成,主要与缺乏父母关爱和陪伴、沟通不畅、缺乏社交经验等因素有关。

为了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留守儿童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可以更好地适应农村的生活环境,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需要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和原因。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可以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以及其背后的原因。

需要研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需要设计适合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

可以通过绘本故事、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了解情绪和情感,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需要关注教育者的角色。

父母、老师和社工等教育者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引导留守儿童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提供合适的情感支持和指导。

需要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通过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测量,可以评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是一项重要而深入的工作。

通过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设计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有助于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这不仅对留守儿童个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杨圆圆;张仲明;郭晓伟;胡朋利【期刊名称】《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年(卷),期】2012(20)9【摘要】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327名重庆地区留守儿童施测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

结果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及10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

留守儿童的强迫、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性别差异显著(t=-2.020,-2.187,-2.151,-2.247;P<0.05);②留守儿童的偏执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年级差异显著(F=3.051,4.160;P<0.05);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与同伴依恋、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呈显著负相关(P<0.05)。

心理健康各因子与父母同伴依恋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P<0.05);④留守儿童的父亲疏离、同伴信任、同伴疏离、母亲疏离和父亲信任共同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解释率为25.9%(P<0.05)。

结论通过调节父母、同伴依恋状况可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总页数】3页(P1371-1373)【作者】杨圆圆;张仲明;郭晓伟;胡朋利【作者单位】中国.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6【相关文献】1.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的关系2.父母同伴依恋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影响及积极行为支持干预方案初探3.父母情感温暖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学业问题的关系:依恋的中介效应4.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同伴依恋对心理弹性的影响5.亲子依恋和师生关系对留守儿童内化问题的影响: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构念、家庭亲密度与关系自我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构念、家庭亲密度与关系自我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构念、家庭亲密度与关系自我的研究
自我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

“关系”是中国人自我建构过程的显著特征。

在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中,妈妈和奶奶是儿童成长中的两类重要的女性他人,对于儿童自我概念的早期定型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为了探讨文化建构和家庭成员间关系对自我发展的影响开展两项研究:研究一从个体定向自我建构的角度,探讨在中国独立/互倚文化、留守儿童与重要女性他人的亲密关系对定向自我建构的影响;研究二从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范式出发,进一步探索和验证文化建构方式、家庭亲密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自我的影响。

希望借助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探索妈妈和奶奶两类重要女性在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

主要结论如下:(1)无论在定向自我建构还是自我参照效应研究条件下,妈妈关联自我在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两类群体中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反映出两类农村儿童的趋同性;(2)在定向自我建构和自我参照效应两种研究条件下,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群体中在奶奶关联自我方面呈现出分化;(3)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群体在奶奶亲密度上有稳定的差异,但在妈妈亲密度上两类儿童没有显著的差异;(4)留守经历(农村留守/非留守)和在个体独立/互倚型自我对妈妈关联自我的预测上起调节作用;(5)留守经历(农村留守/非留守儿童)在亲密度对奶奶关联自我具有调节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杨圆圆① 张仲明△ 郭晓伟 胡朋利【摘要】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327名重庆地区留守儿童施测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 PA)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 SSM HS)。

结果 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及10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

留守儿童的强迫、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性别差异显著(t=-2.020,-2.187,-2.151,-2.247;P< 0.05);②留守儿童的偏执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年级差异显著(F= 3.051,4.160;P<0.05);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与同伴依恋、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呈显著负相关(P<0.05)。

心理健康各因子与父母同伴依恋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P<0.05);④留守儿童的父亲疏离、同伴信任、同伴疏离、母亲疏离和父亲信任共同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解释率为25.9%(P<0.05)。

结论 通过调节父母、同伴依恋状况可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父母依恋;同伴依恋Relationsh ip between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 and Mental H ealth of the Lef t-beh ind C hildren.Y ang Yuanyuan,Zhang Zhongming,G uo X iaowei,et al.School of Psycholog 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P.R.China【Abstract】 Object ive To ex plore the rela tionship between parent a nd peer a ttachment and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Methods Using th e M iddle-School Students'M ental Hea lth Scale(M SSM HS)a nd the Inv entory of Pa rent and Peer Attach ment(IP PA)to inv estiga te327lef t-behind children from two middle schoo ls in southw est r egions.Results ①Left-behind children's phy sical health total sco re a nd the ten facto rs sco res wer 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norm.The sco res of compel,anxiety,depressio n a nd crises relatio nship dimensio ns had sig nifica nt differences in gender;②Th e sco res o f crankiness and psycholog ical unbalance dimensio ns had s ig nifica nt differences in g rade;③Physical hea lth co rrela ted with peer attachm ent and pa rent attachment po s itiv ely and sig nificantly.Th e ten factors of M SSM HS w ere inter related with the trust,communicatio n and alienatio n dimensions of IP PA to some ex tent;④The left-behind childr en's ph ysical health could be predicted25.9%by father alienatio n,peer trust,peer alienatio n,mother aliena tion and father trust.C oncl usion Pa rent and peer attachm ent sho uld be taken into full co nsidera tion to improv e th e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Key words】 L ef t-behind childr en;M ental health;Pa rent a ttachment;Peer attachment 留守儿童(Left-behind children)指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特殊群体[1]。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益成为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焦点[2]。

已有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敏感、偏执等心理症状上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青少年[3],农村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4]。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依恋,据Bo wlby的依恋理论,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是最重要的两种依恋类型。

依恋对象是个体的“安全基地”和应对压力及焦虑的天然的缓冲器。

依恋对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对社会的适应具有重大意义[5]。

父母同伴依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鲜有研究。

鉴于此,本文以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健康与依恋的具体关系,以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重庆市2所中学35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27份(93.4%)。

其中,初一年级141名,初二年级140名,初三年级46名;男生153名,女生174名;平均(14.11±1.01)岁。

1.2 方法1.2.1 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 PA)修订版 Armsden和Gr eenberg于1987年编制。

包含父亲依恋、母亲依恋和同伴依恋3个分问卷,每个分问卷各有25个题目,由信任、沟通、疏离3个维度构成。

问卷采用Liker t5点评分,1代表“很不符合”,5代表“很符合”。

得分越高表示依恋水平越高。

本研究采用IPP A中文修订版[5]。

IPP A问卷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6-9]。

1.2.2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 SSM HS) 王极盛教授于2005年编制,包括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10个因子,共60个题目。

量表采用5级评分,1代表“无”,5代表“总是”。

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M SSM HS的10个分量表重测信度在0.716~0.905之间,同质信度在0.6010~0.8577之间,分半信度在0.6341~0.8726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52~0.8726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10-11]。

1.2.3 施测方法 将父母同伴依恋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装订成册,由班主任与研究者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集体施测。

施测时,向被试讲明要求,被试独立完成问卷,·1371·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20卷第9期 China J 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2,Vol20,No.9 ①中国.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 400715 E-mail:yuan.yuan1988@ △通讯作者DOI:10.13342/ k i.cjhp.2012.09.011填写完毕后当场统一收回。

测试时间约30分钟。

1.3 统计处理 将原始数据汇总,通过TX T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

2 结 果2.1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见表1。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分及10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

表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x-±s)量 表 常 模 留守儿童t心理健康总分112.37±33.97144.76±36.8415.896强 迫 1.89±0.61 2.40±0.6414.413偏 执 1.76±0.68 2.33±0.7713.281敌 对 1.72±0.75 2.23±0.8910.442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1.85±0.73 2.44±0.7613.978抑 郁 1.92±0.67 2.35±0.809.774焦 虑 1.81±0.75 2.60±0.9115.771学习压力 1.92±0.67 2.55±0.8114.197适应不良 1.92±0.62 2.46±0.7313.361情绪不平衡 1.98±0.70 2.70±0.74 2.652心理不平衡 1.95±0.65 2.06±0.7916.454 2.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 见表2。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分性别差异不显著。

留守儿童女生在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和焦虑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表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x-±s)量 表男(n=153)女(n=174)t心理健康总均分 2.36±0.05 2.46±0.05-1.548强 迫 2.32±0.05 2.47±0.05-2.020*偏 执 2.310.06 2.34±0.06-0.287敌 对 2.13±0.07 2.32±0.07-1.912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2.34±0.06 2.52±0.06-2.187*抑 郁 2.25±0.07 2.44±0.06-2.151*焦 虑 2.48±0.07 2.71±0.07-2.247*学习压力 2.51±0.07 2.59±0.06-0.926适应不良 2.48±0.06 2.44±0.050.543情绪不平衡 2.66±0.07 2.74±0.06-0.873心理不平衡 2.07±0.07 2.05±0.050.217 注:*P<0.05,**P<0.01,下同2.3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相关分析 见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