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1. 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在农村家乡由爷爷奶奶、外婆外公或其他亲属照顾的儿童。
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这些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个人的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2. 现状分析2.1 心理压力与焦虑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亲情关爱和心理支持的环境中,往往感受到孤独、焦虑和恐惧。
父母的缺席使他们无法获得及时的安全感和情感依赖,容易产生抑郁和情绪波动。
2.2 自尊心受挫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了自尊心的受挫。
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他们可能因为出身背景的差异而受到歧视和排斥,进而产生自卑感。
2.3 学习压力与发展困境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学习方面面临着困难,他们缺乏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都受到了影响。
长期下来,可能导致他们与务农社会的脱节,学业发展受阻。
3. 影响因素分析3.1 家庭结构变化父母远离家乡外出务工,使农村留守儿童与家人的交流受限,家庭关系紧张。
而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中,亲属、邻里和父母的关系也可能产生矛盾,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3.2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生活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学校条件差,教育质量低,这加大了他们获取优质教育的难度,也增加了学习压力。
3.3 社会支持体系薄弱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然而,现实中,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仍然存在不足,导致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心理援助和支持。
4. 对策建议4.1 家庭和亲属关系的改善家庭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基石。
父母应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定期回乡与孩子共度时间,传递关爱和温暖。
亲属和邻里间的互助合作也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情感关怀。
4.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重要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
然而,这一社会现象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爱,导致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原因,探讨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特点。
结合相关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分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接着,本文将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层面,提出一系列具体的解决策略和建议,以期构建一个多方联动、协同合作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本文还将对提出的策略和建议进行实证评估,以检验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等原因,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地区,由祖父母、亲戚或朋友照顾的儿童。
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着家庭结构不完整、亲情缺失、教育资源匮乏等多重困境,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
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方面。
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等()通过对某地区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且家庭环境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等()则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师生关系等措施来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干预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与干预策略近年来,随着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外出打工而被迫在农村家庭中独自生活的儿童。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围绕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干预策略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自卑、抑郁、孤独、焦虑等。
这些问题往往源于他们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安全感。
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更容易感到孤单和寂寞。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干预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加强家庭关爱和陪伴。
尽管目前父母外出打工是改善农村生活的一种必要手段,但父母与留守儿童的分离却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关注力度,通过鼓励企业提供灵活工作制度,让父母在身边陪伴孩子。
此外,农村地区应加强学校和社区的监护服务,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为留守儿童创造更温馨的家庭环境。
第二,加强心理辅导和支持。
由于留守儿童在心理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如自尊心受损、心理依赖等,因此,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学校和社区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抗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此外,还可以建立心理援助热线和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第三,鼓励社交活动和互助关系的建立。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圈通常较狭窄,缺乏与同龄人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可以组织各种社交和集体活动,如夏令营、文艺演出等。
此外,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为留守儿童提供线上社交平台,让他们能够与其他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网络交流,建立互助关系。
第四,提供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教育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学校设施和教育资源,确保留守儿童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由于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在农村或城市,由其他成年人或祖辈照料。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他们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长期分离家庭造成的孤独、焦虑、失落感以及缺乏安全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由于监护人的缺席,留守儿童也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性侵等问题,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状态。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背景下,有必要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探索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
1.2 研究意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意义在于提高社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拉大,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其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备受关注。
许多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认识和增强心理健康保护因素、减少心理健康危险因素,从而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留守的生活状态。
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促进其健康成长。
通过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为未来制定更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等原因长期在外地打工,留下子女在家乡成长的一类特殊群体。
他们常因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不容乐观。
他们常感到失落、无助和孤独,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家庭支持,导致他们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消极情绪。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长期独自留守家中,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探讨其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
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情感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关怀。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疏导等,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
通过实践效果评估,发现这些方法能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综合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未来研究可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 现状分析, 问题分析, 方法探讨, 策略研究, 实践效果评估, 结论总结, 建议, 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等原因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在农村家中的未成年人。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一群体通常面临着缺乏家庭关爱、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等诸多困难。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常常缺乏家庭的情感支持和指导,容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和帮助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有必要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教育工作。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对策,为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其心理健康问题,寻找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外打工、迁徙等原因导致孩子长期独自留在农村家中生活的儿童群体。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
这些孩子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由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关怀,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被忽视和误解,需要更多关注和帮助。
为了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有必要对其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和实施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2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教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及时干预和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中国农村教育的重点对象,其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成效。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农村教师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为了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不能与子女在一起生活,留守在农村老家的儿童。
这些孩子通常由老人或其他亲戚照顾,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料。
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给留守儿童带来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农村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
他们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常常在孤独中成长,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
这种孤独感可能导致他们变得内向、自闭,甚至抑郁和焦虑。
其次,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由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教育,他们容易受到外界负面影响,例如暴力、虐待等,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有些留守儿童甚至可能出现行为问题或学习问题,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地务工,留下孩子由亲戚或祖父母照料的儿童。
这一现象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该群体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表现和解决途径的分析,探讨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提供启示。
研究发现,家庭因素、社会支持、心理疾病等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可以缓解其问题,例如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等。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改善政策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影响因素、表现、解决途径、干预措施、有效性、启示、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长期在农村家庭生活的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群体。
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支持和情感交流,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抑郁。
一些留守儿童还可能出现行为问题、学习困难以及人际关系障碍等心理健康方面的困扰。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留守儿童个体的健康成长,也给社会发展和稳定带来了挑战。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表现以及解决途径,可以为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和指导。
也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部分结束。
1.2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至少一方父母因工作、贫困等原因外出打工,把子女留在老家农村的一类儿童。
这一群体由于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
主要困难
缺乏家庭关爱、教育资源匮乏等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问题的主要困难。
国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分享
先进理念
倡导家庭教育、社区 支持等多元化心理健
康教育理念。
实践经验
通过儿童心理辅导、心理 健康课程等方式提升留守 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抗压能力
促进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观念
建立积极心态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和方法,为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 系统的研究,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和改进建议。
●02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中,我 们将提出适合农村特点和儿童需求的实施路径。通过 结合研究成果和现实需求,设计出科学合理且符合实 际的教育模式。
课程设置及内容设计
01
理论学习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 心理调适技巧训练
02
03
实际操作
情绪管理练习 心理问题解决案例分析
教学大纲
●05
第五章 实践案例与经验分 享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案例
案例一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
案例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案例三
家庭心理疏导服务
教育者心得体会
体会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
体会三
困难与突破
体会二
工作中的成长与收获
成果展示及未来规划
01
成果展示
提升留守儿童心理素质 促进家庭和谐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和教育,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那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是怎样的呢?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 孤独感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长时间与家人分离,导致他们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有时候,孩子们会幻想自己的父母是在外打工赚钱给他们买礼物,这种幻想让他们更加渴望父母的陪伴。
2. 自卑感较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接受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与城市孩子的差距较大。
这使得他们在与城市孩子交往时,容易产生自卑感。
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容易受到影响,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地位。
3. 情绪波动大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而且,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这些负面情绪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缓解,从而导致情绪波动较大。
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脾气,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是极大的伤害。
4. 学习成绩下滑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督,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
而且,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接触到的信息有限,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相对较弱。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最终可能导致辍学。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完善政策体系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家长素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农村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谋生选择到城市工作,而留下他们的孩子在农村老家。
这些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孩子,由于与父母长时间分离,缺乏比较完整的家庭关爱和教育,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挑战。
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逆反等。
长期的空虚和孤独状态容易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甚至导致一些极端行为,如自虐或自闭。
这些问题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加重了他们在学业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其特殊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这些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有效预防和化解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方式,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他们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意义和作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并评估其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从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忽视,他们面临着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家庭关爱、教育资源匮乏等挑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开展相关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更有利于为他们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裙体——农村留守儿童。
这些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教育和陪伴,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多个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一)情感缺失严重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大大减少,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和温暖。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失落,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自卑、孤僻、冷漠等不良情绪。
这种情感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二)学习压力较大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
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督和指导,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学习成绩容易下滑。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环境相对较差,进一步增加了学习压力。
这些学习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和疏导,可能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三)行为问题突出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约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任性、叛逆、打架斗殴、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历了较多的挫折和困难,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往往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育观念滞后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他们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自卑感、焦虑感、抑郁感等。
1.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在外打工,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导致孩子在性格、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社会交往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产生孤独感。
(3)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应对能力,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研究2.1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1)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村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社会各界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积极开展关爱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和生活帮助。
2.2 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1)学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
(2)社区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3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1)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2)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三、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引导、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措施,我们相信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得到有效改善,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引言咱们农村的孩子们,有的从小就跟着爸爸妈妈在地里干活,有的则是跟着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家务。
这些孩子,因为父母在外打工,所以被称为“留守儿童”。
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咱们关注的焦点。
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 孤独感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就是孤独感。
他们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人跟他们分享快乐和痛苦。
有时候,他们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抛弃了他们,心里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2. 自卑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影响。
比如,有些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心理问题。
3. 焦虑感留守儿童长大后,面临着一个问题:父母什么时候能回来?这个问题,让他们时刻保持着紧张和焦虑。
他们担心父母的安全,担心自己无法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这种焦虑感,会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压抑和无趣。
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尽量抽时间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家长还应该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珍惜生活,积极面对困难。
2.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学校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让孩子在学校里感受到关爱和尊重,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社会各界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可以积极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陪伴。
四、结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这些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实践分享的知识掌握上,直接从最重要的层面来分析,不仅在理解能力上有所加强,同时在记忆力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巩固效果。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指导,要求同学们坚持复习,该类型的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会与前后学习的数学知识共同应用。
所以如果单纯从一个角度来分析,并不能在学习成绩上更好地提升。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指导,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方法,在例题的讲解过程中,至少要通过两种方法来完成。
这对于学生而言,能够借此来获得更多的参考,促进对数学知识的综合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及时进行全面评价互联网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一定要对同学们开展全面的评价,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从不同的思路来拓展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
全面评价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
《直线和圆的方程》的讲解,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讲都具有不同的体验,为了在学习的成绩上更好地提升,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邮件方式来指导。
例如,每两周对同学们发送一次邮件,邮件内容为2道训练题和具体评价。
让同学们在《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快速握知识应用方法,而且在相关课程的导图建立上不断创新,一定要在解题的过程中保持灵活的思维,不要去死记硬背。
通过开展全面的评价,让同学们在《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学习效率上、学习质量上不断提升,引导同学们按照扬长避短的方式来学习。
同学之间也需要加强合作,共享知识学习理念和训练方法,由此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结语互联网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压力得到缓解,很多知识点的解读和分析过程中,能够让同学们从正确的思路来出发,在快速学习、快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取得了更好的成绩。
未来,针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掌握和锻炼,教师一定要与学生多多沟通。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在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尽量按照个性化的指导方式来开展,促使高中数学教学的体系不断健全。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要不断总结自身的经验,去学习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参考和指导。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留在农村老家由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料的儿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些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长期处于家庭和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的环境中,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引起了学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他们承受着与传统农村生活和现代社会发展不匹配的压力,面临着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困扰。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留守儿童个体的健康成长,也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有效对策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系统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家庭支持和社会关怀,才能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1.2 研究目的留守儿童是中国农村特有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了解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2. 探讨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家庭状况、社会环境等;3. 提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建议,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支持、社会关怀等方面的措施;4. 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5. 探讨家庭支持和社会关怀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我们可以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对策,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城市或外地务工,留守在农村由其他亲属或祖辈照看的儿童。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这些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由父母或监护人在外工作而长期留在农村或城镇的儿童。
他们因缺乏家庭陪伴和关爱,易受心理健康问题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
首先介绍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指出他们面临着情感上的孤独和焦虑等问题。
然后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家庭状况、社会支持等。
接着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最后强调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政策建议,为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教育, 研究, 现状, 方法, 效果, 重要性, 影响因素, 未来方向, 政策建议,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长期在外务工、离异等原因,而留在农村或小城镇由其他亲属或祖父母照顾的儿童。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多。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易造成心理上的孤独、焦虑、抑郁等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以及评估其效果。
希望通过这项研究,为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部分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解决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升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质量。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情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有效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在农村留守的儿童。
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加强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没有父母陪伴的环境中,缺乏家庭教育的熏陶和指导。
首先需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工作,帮助父母和监护人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引导他们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关爱和指导。
家庭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只有家庭环境良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才会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社工等。
他们可以深入农村学校和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农村学校和社区,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他们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情绪管理技巧、自我调节能力等。
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方式,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抵抗力。
四、开展心理活动和游戏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活动和游戏,是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可以组织一些心理情感教育活动,比如情感表达训练、群体沟通训练、情绪管理游戏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情感表达和情绪调控的技巧,增强社交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
五、建立心理支持网络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少父母陪伴的状态中,需要建立心理支持网络,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支持。
可以邀请一些心理专家、社工人员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综述-教育文档资料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综述一、问题的提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中国独特的社会群体。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对1978年以来国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研究发现,尽管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多学科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的方法也在逐渐规范化,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中的结论存在一些矛盾,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很多。
为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水平, 明确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指标体系,有必要对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梳理。
二、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国内研究者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令人担忧,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他们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
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喜忧参半,申继亮、武岳通过量化研究发现,虽然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压力事件水平上显著高于非农村留守儿童,但二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差异。
虽然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是一个不利的因素,但并未发现留守本身给儿童的发展造成任何直接的不良影响,大量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负面描述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不良环境的消极作用,而抹杀了个体发展的主动性[2]。
总体上看,当代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1.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的基本的心理特征陈广云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远离父母少亲情、独立性差怕吃苦、自私心重难合群、过度自尊少谦虚、极端自负怕挫折等[3]。
农村留守儿童消极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弱、意志力不强、缺乏安全感和家庭归属感;自卑、寡言、悲观、孤僻;任性、脾气暴躁、情绪焦虑、态度冷漠、神经过敏,有的还有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对父母打工不理解而充满怨恨。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未成年子女长期留守在农村家乡的一类特殊群体。
他们通常由老人或家庭其他成员照料,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挑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1. 孤独与孤立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关爱,无人陪伴,面临孤独与孤立的心理问题,社交能力较差,心理调适能力差。
2. 安全与保护由于长期无人照看,农村留守儿童易受到环境、社会、甚至家庭成员的伤害和侵犯,容易产生安全感不安全感。
3. 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心理问题,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
4. 教育和成长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学业不良、行为问题等,影响教育和成长。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1. 家庭关爱建立健全的家庭关系,加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关爱,是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
2. 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健康心理素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3. 社区关爱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帮助。
4. 政府政策加强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和健康。
四、结语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爱。
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健康成长。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助力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健康成长。
接下来,我们将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孤独与孤立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展望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展望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留下了孩子在农村成为了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打工,长期生活在农村,缺乏关爱和照顾,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见解和建议。
本文将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及展望的探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他们往往在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方面都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所普遍存在的问题。
长时间的孤独留守容易产生恐惧感,甚至会出现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
培养这些孩子身心合一的健康成长,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1. 家庭因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
一些家庭环境恶劣,缺乏温暖的家庭氛围,容易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2. 学校因素农村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通常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和学习压力。
3. 社会环境因素农村社会环境相对封闭,信息闭塞,缺乏社交资源,容易产生孤独感和适应问题。
缺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支持,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导致的负面环境中。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现状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状况的探讨、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的实践和研究等。
许多学者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心理测试等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但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研究角度单一、研究方法不够丰富、研究样本较小等,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中期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在我们农村小学,有很多孩子生活在没有父母关爱的“空巢”中,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都外出务工,很多孩子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家长也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
所以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
就我校的留守儿童来看,我们做了调查,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占57% ,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占29% ,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的占5% 目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的抚养人没能力辅导孩子,所以孩子在校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在家看电视成瘾,迷恋上网,玩电子游戏等。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有必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和教育,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题界定: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生活中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调查显示:我国有 1.2 亿农民常年在外地打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 万
留守儿童,
其中14 岁以下的占85.6% 。
因此,我们应该去关注这个群体目前,留守儿童并没有一个严格而清晰的定义,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指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让孩子托付给祖辈或其他亲戚照看,经常不与父母见面的孩子。
留守儿童一直被看作缺乏来自家庭的“爱”的象征,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
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留守
儿童进行测查,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2.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要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孩子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让孩子摆脱心理障碍,让其同非留守儿童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3,通过研究,探索在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还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在家的生活情况及存在的诸多问题。
2、通过观察,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进行分析与比较,找出差异,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给予解决。
3、建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方法。
二、课题研究情况
我们通过走访,结合学校的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优,道德行为习惯差,关键是他们缺乏爱。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
”学校是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场所,我们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疏导儿童的心理压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去和学生谈心,我们要把儿童空缺的爱加以填补,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对他们倾注全部的关怀和厚爱,让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一样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理论成果
在研究活动中,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课题组成员撰写了教学案例和论文,有《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如何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状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问题及其干预》。
(见附件)2、实践成果
(一)、我们研究小组研究活动逐渐深入,组长定期召开小组成员回议,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对课题研究的途径进行探索。
另外,校领导邀请专家到学校做了一堂声情并茂的感恩教育会,并请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到学校与孩子进行互动,触动了孩子的心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让留守儿童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自己真正认识到父母是关爱他的。
(二)、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们探索到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研究途径。
(1)、为了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心理上的问题,我们开通了“有话对我讲”的信箱,学生有什么想不通的都可以写信告诉老师。
当发现问题后,组长带领成员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及时进行沟通,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2)、采取家校联合,各班班主任通过运用校讯通形式,给家长每天发一条有关孩子在校生活、学习的信息,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并在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后组织召开家长会,请学校留守儿童辅导员进行家长培训,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
(3)、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
同学的爱。
我校特举行了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古诗词背诵比赛等,以比赛的形式为缺乏体育锻炼的留守儿童创造机会,提供展现风采的舞台,使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逐渐活泼起来。
(三)、自我们研究小组开展活动以来,学生们有了很强的团队精神,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学校大集体的温暖,更加热爱学习,上课专心听讲,作业也不应付了事,很听老师的话。
学校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乡镇的质量检测中多个学科获得名次。
学校的综合测评也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四、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我们课题组进一步完善了研究计划,在学校的支持下,积极主动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几点困惑:
(1)、我们研究小组在实践中,我们常感到理论积累不够,不能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指导实践,因此,理论上的升华感到有难度。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会参考国内外留守儿童的调查及对策,进一步主动争取名师引导,提升研究的层次。
(2)、如何将课题的把握更加深入更加具体,研究的成果更加明确。
课题组在研究中,如何才能保证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探索如何变这种现状是我们课题组面临的困惑。
(3)、课题研究的过程有待规范。
受社会、教育体制的限制,我们常感到操作困难,后阶段应重视研究的条理性,系统性和创新性。
(4)、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有待提高,由于我们研究小组的教师日常教学繁重,还有沉重的升学压力,教师撰写论文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下阶段要重视交流。
五、课题研究的后段设想
(1)、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仅靠个别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课题组成员要大力呼吁社会,争取一些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的社会现状进行关注,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资助这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孩子。
(2)、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互相探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交流经验。
(3)、每学期课题组教师依照课题研究的模式遵循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对不同年龄、同类型的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4)、成果展示要具体: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论文、教学案例、图片和经验总结等。
(5)、家校联合,达成共识。
经调查发展,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教育缺乏正确的观念,自身知识水平不高,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加强对家长的沟通,对部分家长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