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八上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材料分析,总结并说出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通过材料分析,区分刑法与刑罚的不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以及材料阅读,讨论、分析并总结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学习重点】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学习难点】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两幅图片,判断其分别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学生回答)第一幅图片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第二幅图片则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同样是欠债不还,为什么两幅图片的违法行为分类不同呢?要想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了解什么是犯罪,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预防犯罪》(板书)精讲新课:首先,我们一起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让我们一起来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第一环节】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思考:阅读并分析材料,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学生回答)点拨:(1)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或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写入刑法可以有效遏制这种犯罪行为。
(3)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过渡: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的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变成了刑事违法行为,是因为它符合了犯罪的基本特征,我们通过分析这则材料,找出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我们一起来看表格,我找同学来分析一下(学生回答)点拨:犯罪的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的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板书)【第二环节】刑法和刑罚的区别过渡:这里有一个新的法律名词“刑罚”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区分一下与它发音比较相似的“刑法”有哪些区别点拨:(1)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5.2预防犯罪》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认识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遵守法律法规。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法律知识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够系统。
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学会预防犯罪,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认识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3.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学会自我调节,避免走上犯罪道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犯罪行为的特点及其危害。
2.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3.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及如何遵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犯罪的特点,提高法律意识。
2.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亲身体验预防犯罪的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特点及其危害。
2.案例分析:分析案例中犯罪行为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3.知识讲解:讲解法律法规,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预防犯罪,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5.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预防犯罪的过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课后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犯罪。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犯罪行为的特点及其危害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如何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犯罪行为特点的理解程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教材是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八年级。
本节课的主题是“预防犯罪”。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理论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犯罪。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
他们对犯罪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犯罪,提高预防犯罪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危害,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觉遵守法律、预防犯罪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危害;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2.原因:犯罪现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素质。
3.危害:犯罪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学生的承受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讲授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案例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犯罪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犯罪现象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犯罪案例的特点、原因和危害。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总结。
3.知识讲解:讲解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危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犯罪现象。
4.方法与技巧:讲解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如何应对犯罪行为等。
5.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犯罪场景,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和应对犯罪。
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预防犯罪的意识。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预防犯罪,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说课稿
5.2《预防犯罪》说课稿说教材《预防犯罪》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主要内容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犯罪的法律后果及分类,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
本课既是对本单元的总结,又对下一单元内容的学习起了基础性的作用,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
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本框题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薄;在认识和态度上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
因此,对中学生进行违法犯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难点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
说教学方法情境表演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刘启智、付振立案件正在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审理,今天我们有幸到了庭审现场,目前庭审开始,法官已经开始进场。
接下来是公诉方开始陈述案情。
公诉方陈述案情。
讲授新课师:刚刚公诉人对案情进行了介绍,(1)在场的各位都有哪些感受呢?(采访在场的人)预设:残忍,凶恶,连两岁的小孩子都不放过……(2)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行为?预设: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3)如果你是案发当时当地的群众,你会有什么感受?预设:恐慌恐惧,不敢出门等等师:大家都惊慌失措,不敢出门,说明他们的行为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这也是犯罪的本质特征。
预防犯罪说课稿
预防犯罪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预防犯罪”。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第一框“法不可违”的深入,也是为后面学习“善用法律”奠定基础。
本框共包括两目内容:“了解罪与罚”和“加强自我防范”。
第一目主要介绍了刑法的作用和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以及刑罚的种类;第二目则引导学生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但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对于犯罪的认识也相对模糊。
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甚至对一些轻微的违法行为不以为然。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预防犯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刑法的作用和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
(2)知道刑罚的种类。
(3)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
2、能力目标(1)能够辨别犯罪行为,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2)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珍惜美好生活,远离犯罪。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犯罪的基本特征。
(2)加强自我防范。
2、教学难点(1)理解刑罚的作用。
(2)如何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掌握犯罪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说课课件
环节四:认清危害,远离犯罪
出示任务:请你判断
反馈指导:
环节四:认清危害,远离犯罪
环节四:认清危害,远离犯罪
小结: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作
为初二的学生,有的同学已经年满14周岁,到 了开始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请大家一定认清 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环节五: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导语和出示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 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 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 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 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 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 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违反刑法不只是违反刑法分则,还包括 违反其他分则性条文。 3、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的法律后果。
只要刑法没有对其规定刑罚后果,该行 为就不是犯罪。免予刑事处罚,说明行为还 是犯罪,只是不给予刑事处罚罢了。
环节三: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导语和出示任务:
反馈指导:
环节三: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反馈指导:
环节三: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四、教学设计过程
环节一:犯罪的定义 环节二: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环节三: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环节四:认清危害,远离犯罪 环节五: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导语——出示任务——反馈指导——小结
环节一:犯罪的定义
出示任务:请你判断
环节一:犯罪的定义
反馈指导:
环节一:犯罪的定义
小结: 刑事违法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三、学情分析
中学生的法治观念现状是本课的学情基础。一方面,青春期阶段的中学 生心理和生理发育不成熟,情绪波动较大,做事易冲动,自律性较差, 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加之又极易受到周遭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如 果不能提高认识,及时纠正,就有可能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5.2《预防犯罪》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预防犯罪》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引导学生认识到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增强对我国法律制度的认同感。
2.让学生理解犯罪行为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危害,从而认同国家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的政策和行动。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其能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避免走上犯罪道路。
4.通过对犯罪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责任意识:5.使学生明确自己在预防犯罪中的责任,不仅要做到自身不犯罪,还要积极参与社会预防犯罪的工作。
6.鼓励学生向身边的人宣传预防犯罪的知识,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和预防犯罪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犯罪的基本特征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个基本特征。
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让学生能够准确判断哪些行为构成犯罪。
2. 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及措施让学生认识到预防犯罪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并掌握预防犯罪的具体措施,如增强法治观念、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等。
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犯罪的危害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犯罪对个人身心、家庭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造成的严重损害,使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犯罪的严重性。
2. 如何树立学生预防犯罪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防犯罪意识,让他们将预防犯罪的理念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缺钱而盗窃他人财物的案例。
提问学生:这个青少年的行为正确吗?他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青少年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是盗窃行为。
他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如被判处有期徒刑、罚款等,同时还会对自己的声誉和未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给家庭带来痛苦和损失。
2.展示一些关于犯罪对社会造成危害的图片,如犯罪现场的混乱、受害者的痛苦表情等。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统编版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预防犯罪》二、课程课时2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预防犯罪”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统编版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从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首先介绍了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以及刑罚的种类。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犯罪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接着,教材强调了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等方面加强自我防范。
四、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素养引导学生认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法治观,自觉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
2.道德修养素养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明确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做到既遵守法律又遵守道德规范。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3.法治观念素养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明确犯罪的后果,增强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健全人格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律能力和责任感,避免违法犯罪。
帮助学生在面对不良诱惑和违法犯罪行为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正确的选择。
5.责任意识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加强自我防范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增强法治观念,杜绝不良行为。
培养学生在面对不良诱惑时的自我控制能力。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2.主要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犯罪的含义和特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预防犯罪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犯罪的危害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危害,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犯罪的特点、种类及危害,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
但他们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辨别是非、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针对这一特点,本节课通过生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从而提高他们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种类及危害,掌握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增强预防犯罪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种类及危害;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提高预防犯罪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手段,生动展示犯罪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犯罪案例,引发学生对犯罪现象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犯罪行为的特点、种类及危害,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后果。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讨论成果,合作完成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的总结,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5.知识拓展:通过拓展资料,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法治观念。
预防犯罪说课稿
说课稿本次说课内容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课时《预防犯罪》,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预防犯罪》一课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的第五课第二课时,《预防犯罪》是在学习了《法不可违》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对违法行为有初步的了解后,介绍的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
启下:认清违法犯罪危害之后,解决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子目:本课共分为两个子目,分别是: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两个部分。
教学重难点:感受法律尊严,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青少年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人对事都形成了初步的认识。
另一方面,青少年社会经验较浅,情绪不稳定,做事容易冲动、易受环境影响,如果缺乏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不够重视,易造成违法行为的发生。
部分学生对法律存在认识和态度上的偏差,比如误认为未成年人违法行为不受法律制裁,片面认为违法犯罪的成本不高等。
(三)、教学目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制定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准确判断犯罪行为,表述其基本特征、刑罚种类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性分析、辨别案例,全面认识违法犯罪的危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法律尊严,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二、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和师友互助等方法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对刑法和犯罪知识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进行问题探究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四11、教学思路最后,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主要是对三国鼎立的史实讲解。
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及发散性思维。
2024-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课件 5.2预防犯罪
学习目标
犯罪的基本特征。 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的做法。 刑法的内容及作用。 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Part 01
知识讲解
活动一:认识刑法
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查阅刑法, 分析 漫画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1)什么是“罪”?什么是“罚”? (2)哪部法律规定了“罪”与“罚”?
知识总结一
刑法的内容及作用。 (1)内容: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
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定罪、量刑) (2)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
力武器。
活动二: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和表现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 于犯罪行为。
2014年6月,雷某某主动向派出所投案。2015年9月,成都 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判处雷某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 币四万元。
雷某某是如何从头顶“光环”的抗震英雄变成一个信口雌黄 的骗子的?
知识总结四
青少年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的做法。 (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新课导入 1.视频导入
犯结 罪合 有视 什频 么, 严请 重大 后家 果共 。同
讨 论
2.问题导入
有人告诉你,他想有偿使用你的闲置电话 卡、银行卡,并且每张卡给你500元的报酬, 一手交卡,一手交钱!
你会答应吗?为什么?
3.案例导入
材料:2024年3月,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七年级学生王某某被杀害。 3月11日,涉案的张某某、李某、马某某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 公安机关全部抓获。检察机关高度重视,依法提前介入公安机关 侦查活动。3月21日,邯郸市肥乡区公安局对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张 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提请检察机关核准追诉。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评价与反馈:利用教学手段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预防犯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犯罪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预防犯罪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犯罪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预防犯罪的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预防犯罪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九、作业评价
1.作业批改: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他们对犯罪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对预防犯罪方法的掌握情况。在批改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并进行纠正和指导。
2.作业点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及时反馈他们的学习效果,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在点评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进行表扬和鼓励。
3.作业反馈:及时将作业评价反馈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在反馈过程中,注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惑。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过于活跃,影响了课堂秩序和纪律,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5.2 预防犯罪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预防犯罪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以下情形中,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或伤害他人;(二)殴打或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 14 周岁的人或 60 周岁以上的人;(三)多次殴打或伤害他人,或一次殴打或伤害多人。
法律链接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案例一:2016 年7 月 1日11时许,吴起县某中学初一学生刘某某(14 岁)等五人与许某某玩耍时发生争执,随后,刘某某等五人将徐某某拉入体育馆卫生间内进行殴打,致许某某受伤住院治疗。
经吴起县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头面部多处软组织损伤、胸部软组织损伤、腹部软组织损伤、双下肢多处软组织损伤。
案例二: 被告人谭某某(16 周岁,在校学生)与被害人曾某某(在校学生)均系某武术学校全托班学生。
2016 年 6 月 11 日 21 时许,两人在谭某某宿舍内因琐事发生争吵并厮打,被劝开后,谭某某持折叠刀至曾某某所住宿舍内,将曾某某捅伤。
曾某某经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死亡。
学生根据范例格式: 现依据(xxx 法律) 处罚或判决如下,(被告人 x x 做了 x xx,处罚/判处 x xx ) 对两则案例依次进行判决后,教师展示真实判决:案例一为行政违法行为;案例二为刑事违法行为。
通过案例二中的判决引导出刑罚的分类;对比案例一、案例二的区别引导出刑法的基本特征为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同时对三者关系进行解释说明。
(二)加强自我防范 对上述两个案例进行一个总结,明确犯罪的危害是中学生难以承受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 预防犯罪》教案教学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
第2 课时预防犯罪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教师过渡:这三则事例说明当事人的行为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是触犯了刑法,构成了犯罪。
什么是犯罪、犯罪应受什么处罚、如何预防犯罪,是我们本课即将学习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第2 课时:预防犯罪。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一)刑法与犯罪的含义 1.什么是刑法?2.什么是犯罪?教师明确:1.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预防犯罪说课稿
预防犯罪说课稿引言概述:犯罪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预防犯罪,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本文将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法律法规、社会保障和技术手段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一、社会教育1.1 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强调尊重他人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提倡法治精神,加强法律意识教育,让人们明白犯罪的后果。
1.2 加强道德教育-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正义感和同理心。
- 培养人们的自律能力,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1.3 推动职业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 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减少职业犯罪的发生。
二、家庭教育2.1 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 加强亲子沟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
2.2 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 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
- 监督孩子的网络使用,防止受到网络犯罪的侵害。
2.3 加强家庭监护- 父母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行为。
- 建立家庭规则和纪律,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三、法律法规3.1 加强立法和执法-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各类犯罪行为。
- 提高执法效率,确保公正、公平的司法环境。
3.2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 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 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让人们明白法律的重要性。
3.3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 加强信息共享和情报交流,提高犯罪打击的效果。
四、社会保障4.1 提供就业机会- 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4.2 加强社会福利- 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减少社会不公和贫困现象。
- 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帮助那些特殊困难群体。
预防犯罪说课稿
预防犯罪说课稿标题:预防犯罪说课稿引言概述:预防犯罪是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有效的预防犯罪工作可以减少犯罪率,维护社会安定。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预防犯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预防犯罪。
一、了解犯罪的原因1.1 犯罪的社会原因:社会不公平、贫富差距过大等因素会导致犯罪的发生。
1.2 犯罪的心理原因:心理问题、家庭环境等因素也会促使个体产生犯罪倾向。
1.3 犯罪的环境原因:犯罪率高的地区通常存在一定的环境问题,如治安不良、社会秩序混乱等。
二、加强社会教育2.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2.2 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人材的地方,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2.3 社会教育: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法制意识和道德水平。
三、加强社会治安建设3.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
3.2 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健全社区治安体系,加强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
3.3 提高警察执法水平:提高警察的执法水平和素质,加强对社会治安的维护。
四、加强犯罪预防宣传4.1 利用媒体资源: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宣传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和方法。
4.2 举办宣传活动:定期举办预防犯罪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犯罪的警惕性。
4.3 加强社会宣传: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犯罪的宣传和警示。
五、加强社会监督5.1 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对犯罪行为的监督和打击。
5.2 强化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应该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暴光和批评。
5.3 提高公民参预度:公民应该积极参预社会治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警举报。
结语:预防犯罪是全社会的责任,惟独全社会共同努力,才干有效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
希翼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预防犯罪工作的重视,共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 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5.2《预防犯罪》说课稿一、说教材《遵守社会规则》是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在八年级上册教材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其中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在本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在上一课对违法行为有初步了解后,介绍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就是犯罪;启下:需要学生认清违法犯罪危害之后,才能解决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问题。
二、说学生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上的波动较大,需要正确的思想引导。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直线上升,多数原因是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且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该注重他们的法制教育,综合来讲,应该让学生们学好本课。
三、说教法本节课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主要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作用。
四、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法制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的能力。
知识目标:1.了解刑法与刑罚2.认清犯罪的基本特征3.知道如何进行自我防范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教学难点:1.犯罪的基本特征2.刑罚的种类五、说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多媒体展示视频。
(二)展示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让学生们先自己学习一下“运用你的经验”里面的内容,让学生们了解一下犯罪的种类及刑罚,通过此来引起学生兴趣(四)课堂活动通过视频和自学的“运用你的经验”来归纳出刑罚以及刑罚的作用【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刑罚及其分类1.什么是刑罚找出刑罚的含义,给时间记忆2.刑罚的分类通过PPT展示几组真实案例,再具体案例中对刑罚种类进行归纳分清刑罚的种类,每类里面又包括哪些?针对每类的刑罚,列举一下常见的例子知识点二预防违法犯罪播放视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分析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刑罚处罚的想法是否正确找学生分析原因让学生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探究与分享完成P55探究与分享找出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分析原因总结归纳,青少年应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五)课堂小结很多犯罪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一条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轨迹,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要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防患于未然。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优质教学课件
致人死亡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笔记整理一
1.刑法的内容及作用。
(1)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
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
刑
法
(2)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学习任务二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 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5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框 预防犯罪
学习目标 1.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2.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3.知道犯罪的危害性,以及犯罪的基本特征。
新课导入
如果有人犯罪了,那么法律机关将根据哪部法律去制裁他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学习任务一
图片一:砸破汽车玻 璃偷盗车内物品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学习任务一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 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总结点评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
功,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 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 现新大陆吧!
再见
思考:(1)法院的判罚是否合理?你的理由是什么?
构成了犯罪,龙某对李某随意进行殴打、罚跪等行为导致被害人李某头部、胸部、 腿部多处受伤。此行为触犯了刑法,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龙某有期徒刑一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知道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一)内容分析
2、刑事违法性
3、应受刑罚处罚性
(三)环节三: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通过上一个环节,学生了解了什么是犯罪,那么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呢?
导语: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某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某案件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药某被执行死刑,终年21周岁。
最后,判决书中写道:“不予施救,反而杀人灭口,犯罪动机极其卑劣,主观恶性极深,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属罪行极其严重,应依法惩处。”这是犯罪的第三个特征: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小结:通过对药某案件的分析,总结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5.2《预防犯罪》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遵守社会规则》是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在八年级上册教材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其中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在本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在上一课对违法行为有初步了解后,介绍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就是犯罪;启下:需要学生认清违法犯罪危害之后,才能解决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问题。因此,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中学生缺乏对法律的正确认识,是非界限模糊,价值观念扭曲,部分中学生甚至错误地认为有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自己就可以为所欲为,无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如果没有接受相关的法治教育,中学生极易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
四、教学设计过程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框的教学设计了五个环节:
环节一:犯罪的定义
环节二:犯罪的三个为:
首先,在庭审现场,他说道:我停下车,透过车灯发现,车前有一辆电动自行车。下车后,发现一个女的躺在地上,距离我的车只有两三米,并且抬起头正在记车号。我当时特别慌乱,想着要是被撞者落下终身残疾,她会缠我一辈子。一看周围没有目击者,所以,我一时鬼迷心窍,掏出随身携带的尖刀,将她杀死了……之后,我开车逃离现场。
(二)环节二: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掌握了什么是犯罪以后,怎么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呢?为此就要了解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首先用刑法的定义作为导语: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刑法规定了什么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该定义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之后分析罪与罚打下基础。
出示任务。分析案例:
本课是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中的第二框《预防犯罪》,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 “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本框由“了解罪与罚”和“加强自我防范”两目组成。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树立法不可违的信念,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帮助学生反省自身行为,远离不良行为,积极预防犯罪。
在陕西西安,一个女子在骑电动车时被汽车撞倒在地。
可是,事后,经过法医鉴定,女子的死因是胸腹部被刺六刀,导致主动脉、上腔静脉破裂大出血而死亡。
这就是一起在当时引起轰动的某案件。当事人药某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
任务:分析药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二)重难点分析
本框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犯罪的含义与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罚的含义与类型;如何引导学生杜绝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
三、学情分析
中学生的法治观念现状是本课的学情基础。一方面,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还不成熟,情绪波动较大,做事易冲动,自律性较差,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加之又极易受到周围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提高认识,及时纠正,就有可能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针对以上的“任务”,在反馈指导环节给出相关的法律条文: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所以打人既可能是违法行为,也可能是犯罪,前者是行政违法行为,后者是刑事违法行为。
小结:刑事违法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药某某因为担心承担责任,残忍地剥夺了受害者的生命权,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这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药某的行为明显触犯了刑法,所以这是一起由交通肇事案演变而成的故意杀人案,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某提起了公诉。这是犯罪的第二个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环节三: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环节四:认清危害,远离犯罪
环节五: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每一个环节基本按照“导语——出示任务——反馈指导——小结”教学过程来实施。
(一)环节一:犯罪的定义
本环节的任务是让学生结合上一框《法不可违》的相关内容,进行判断:打人违法吗?打人犯罪吗?学生判断这两个递进的问题,初步感受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为分析犯罪的定义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