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的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8个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8个

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勇射手,他精通弓箭技艺,曾救下了人间生活饱受蝗虫之苦的人民。

然而,他的妻子嫦娥却因此被一颗仙丹误食,如飞般升上了月亮。

后羿非常伤心,为了怀念妻子,每年中秋节当晚,他都将妻子最爱的水果和糕点摆放在庭院中,希望嫦娥能够感受到他的思念。

人们为了纪念后羿和嫦娥的爱情,也开始了家人团聚,欢度中秋节的传统。

二、嫦娥与玉兔古代神话中,有一个传说,说嫦娥和玉兔是好朋友,她们常常在月亮上一起玩耍。

嫦娥喜欢给玉兔剪裁月宫中的花草树木,而玉兔则陪伴嫦娥度过寂寞的时光。

据说,人们在中秋节赏月时,如果仔细观察就能看见月亮上有一只悬挂在树上或是兔儿子在嫦娥的身边。

这成为了中秋节的一个美丽传说。

三、吴刚捣药据说,中秋节的月亮背后有一个寂静世界,名为\月宫\,月宫中住着许多神仙。

传说有个叫吴刚的人,他因殴打嫦娥嫉妒心作祟而被宙斯褫夺了神仙的身份。

为了弥补错误,吴刚被迫永远待在月宫里,捣药赎罪。

每年中秋之夜,地人如潮水涌向月宫观赏月亮,而吴刚就在月亮的背后日夜奋力捣碎逃命的桂树叶子,千百年来,吴刚捣桂并未停息,以示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秋的尊重。

四、打败了九头蛇据《山海经》记载,在古代有一只名叫\白蛇\的九头恶龙,它的每个头都有独立的思维和个性,整日猖獗肆虐。

后羿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挑战这只白蛇。

他经过严苛的训练,使自己的箭术更加犀利。

最终,后羿用一箭射死了所有的九个头,救下了人民。

从此,人们在中秋节时都会摆出白蛇的形象,用以纪念后羿的英勇事迹。

五、砍倒了禁果树古代有一位名叫百草仙子的女妖,她隐居在一棵禁果树上,果实负有禁忌。

人们无法靠近此树,因为吃下禁果就会受到惩罚。

传说后羿为了保护人类禁受痛苦,下定决心砍倒了禁忌之树。

在中秋节那天,人们为了纪念后羿的无私付出,也会在家中摆放一棵水果树,并在晚上和家人一起分享水果,以庆祝丰收和团圆。

六、吴山蹲守关于吴山的传说至今广为流传。

相传,在古代,吴山上富藏无数财宝,人们纷纷前去探宝。

中秋节的传统民间故事

中秋节的传统民间故事

中秋节的传统民间故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相传起源于古代的中秋祭月活动。

中秋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传统的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了人们在中秋节期间讲述和传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经典的中秋节传统民间故事。

故事一:嫦娥奔月相传古时候,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炙烤大地,人们苦不堪言。

英雄后羿在众人的请求下,登上西王母仙山,获得神箭后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

然而,后羿得到的神仙蜡烛被嫉妒他的人偷走了,他的美丽妻子嫦娥也被贬为人间凡尘。

后羿十分伤心,为了安慰他,嫦娥帮助他找到一个不死药。

可是,后羿不想离开人间,嫦娥认为人间有太多的痛苦,为了不让人们遭受苦难,她偷偷吞下了不死药。

她的身体飞向了天空,变成了月亮上的仙女,终身守护着人们。

每年的中秋节,人们就通过观赏月亮,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之情。

故事二:吴刚捡月传说吴刚是一个能够在人间与仙界往返的神仙。

一天,他乘坐飞天的仙鹿到月宫拜访仙女嫦娥。

在月宫,吴刚看到嫦娥正在捡拾地上掉落的蓝色宝石,他好奇地问嫦娥为什么要捡这些宝石。

嫦娥告诉他,这些蓝色宝石是嫦娥捡拾地上美好人间思念的心意凝结而成的,每颗宝石都代表着一个思念。

为了帮助人们实现对亲人思念之情的传达,吴刚向仙女借了一颗宝石,回到人间后,他将这颗宝石埋在了家门前,让每一个思念亲人的人在中秋节时能够用心祝福地一键发送思念,而嫦娥则每年的中秋夜都来到吴刚家,帮助他捡拾这些宝石。

故事三:广寒宫相传在中秋节那天晚上,人们通过赏月来向广寒宫的仙女嫦娥祈福。

广寒宫坐落在月亮上,是嫦娥居住的地方。

根据传说,广寒宫每天晚上都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让人沉醉其中。

而在中秋节那天晚上,广寒宫的门会打开,嫦娥会亲自下凡与人们一起欢度中秋。

她会洒下仙露,将人间的喜悦和祝福送给每一个人。

以上是几个经典的中秋节传统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以寓意深远、情节曲折为特点,通过讲述和传颂,代代相传。

中秋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

中秋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

中秋节相关的故事或传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古人们会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共度团圆的时光。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外,中秋节还有许多的故事和传说,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个代表性的:1. 嫦娥奔月相传,古代有一个叫做后羿的英雄,他有一把神奇的神弓和九颗太阳。

由于太阳每天都会晒得地球热得难以忍受,后羿决定用神弓射掉八颗太阳,让人们能够安心生活。

为了感谢后羿,王母娘娘赐给他一种神药——长生不老药,后羿将药藏在家中。

但是,嫉妒后羿的同事商纣王,派遣阴间的蟾蜍精化身成老人,欺骗后羿的妻子嫦娥,让她将药吞下。

嫦娥因此飞上了月球,并且成为了月宫仙子。

每到中秋之夜,人们赏月、吃月饼的同时,也会想起这个美丽的传说。

2. 刘备拜月据说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了防备袁绍的进攻,曾经在八公山建起了一座高高的木塔。

每逢月圆之夜,刘备都会来到这座木塔上,献上他最诚挚的祈祷,希望能够得到上天的保佑。

其他士兵看到了刘备的这个仪式,也会跟随他一起瞻仰月亮,并且献上他们自己的祷告。

3. 塞翁失马塞翁是一个老人,他有一匹好马,一天这匹好马突然走失了。

邻居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来向他表示同情。

然而,几天后这匹好马竟然自己回来了,并且还带回了一匹野马。

邻居们发现这件事后觉得这是件好事,都来向塞翁祝贺。

但是,当塞翁试图驯服野马的时候,不小心摔伤了腿,无法正常行走。

邻居们又都来劝慰他,认为这是一种祸转为福的好事。

塞翁却说:“吉凶未知,恶福相生,人类的心是难以预测的。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也许看起来不好的事情也可能会带来好的结果。

中秋节有关的故事

中秋节有关的故事

中秋节有关的故事中秋节有关的故事如下:1、嫦娥奔月。

传说后羿射下来天上的九个太阳,为民除害。

随后就娶了美丽善良的嫦娥姑娘,夫妻非常恩爱。

有一次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她求了两颗长生不老的仙丹,回家后交给妻子嫦娥保管。

三天后,后羿率领弟子们进山打猎,他有个叫逢蒙的弟子却装病留在家中。

原来这个逢蒙是个小人,他偷窥到嫦娥保管的仙丹,想借此机会把仙丹抢走。

嫦娥被逼无奈,就拿出两颗仙丹一口吞了进去,然后身子便轻飘飘地飞出窗口,一直飞到天上,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

后羿回家得知此事,发现逢蒙早已经逃亡,气得他顿足捶胸,悲痛欲绝,仰天呼喊妻子的名字。

朦胧中看到月亮上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便飞一般地朝月亮追去,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

2、玉兔捣药。

相传月亮上除了嫦娥之外,还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人们都称为“玉兔”。

这个玉兔经常拿着一个玉杵跪在地上捣药,然后做出药丸,传说服用此药丸后可以长生不老。

3、吴刚伐桂传说把守南天门的吴刚与月亮上的嫦娥很要好,因为经常去找嫦娥相会,疏于职守,玉皇大帝一怒之下,就罚吴刚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桂的树,如果他砍不掉这棵树,就永远不要回南天门,更休想与嫦娥相会。

吴刚足足砍了半年,好不容易快要把树砍光了,玉皇大帝却派了一只乌鸦,把吴刚挂在树上的衣服叼走了。

当吴刚把衣服追回后,发现被砍下的树又恢复原来的样子了。

从此以后,每当吴刚快把树砍光的时候,乌鸦就会过来,吴刚只要扭头看它一眼,大树就又重新恢复原状,永远也砍不完。

4、貂蝉拜月。

相传三国时期的貂蝉,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传说貂蝉出生后,当地的桃花、杏花,三年内都是随开随谢;貂蝉夜里祭拜月亮时,就连嫦娥都自愧不如,匆匆隐身而去,这也是成语“闭月羞花”的由来。

正因为貂蝉的这种美貌,才迷惑住了有勇无谋的吕布,使得王允的连环计得以成功。

5、月饼起义。

元朝末年,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的残暴统治,各地纷纷起义抗元。

高邮人士张士诚为了暗中串联各地的起义队伍,就利用中秋节互相馈赠麦饼的机会,在其中夹上一张纸条,约定中秋夜起义。

中秋节的传统故事

中秋节的传统故事

中秋节的传统故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

在这一天,月亮最圆,人们会与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并且有一系列的传统习俗。

其中,中秋节的传统故事是人们在这一天的重要活动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有很多,下面将介绍几个最著名的传统故事。

1. 嫦娥奔月相传在古代,人们有十个太阳在天空中同时出现,严重烧焦了土地,危及人类生存。

于是,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保护了人类,获得了人们的崇拜。

后来,后羿得到了仙丹,变得非常强大。

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仙丹,立即飞升到月亮上成为仙女。

后羿为了与妻子相聚,悲伤地守在家中,这一天,人们就在中秋节这一天把他最喜欢的食物——月饼供奉给嫦娥。

2. 后羿射日有一个恶龙名叫“十日”,它每天要吞噬掉人类。

英雄后羿决心拯救人们,他向天帝乞求弓箭,并成功击败了十日。

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在每年的中秋节都会举行射箭比赛,以此表达对后羿的敬仰和纪念。

3. 月宫嫁娶传说嫦娥在月亮上居住,有一个玉兔作伴。

玉兔会帮助嫦娥制造月亮,并且制作各种果品。

有一天,一个来自人间的木匠在月宫偷听到了嫦娥的声音,并迷恋上了她。

他悄悄地来到月宫,与嫦娥结为夫妻。

后来,嫦娥带着丈夫从月亮上飞下来,与他在人间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人们为了纪念月亮中的幸福家庭,中秋节这一天也常会祈愿和庆贺姻缘,并将月亮视为嫦娥与丈夫的象征。

这些传统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中秋节的重要一环。

人们在中秋节的晚上,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品尝月饼,用来纪念这些传统故事中的英雄和仙女。

除了这些故事,中秋节也代表着家人团聚、和谐、团结与祝福,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重视的价值观。

总之,中秋节的传统故事丰富多彩,每个故事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

这些故事不仅为中秋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更让中秋节成为了一个充满故事和祝福的节日。

无论是嫦娥奔月、后羿射日还是月宫嫁娶,这些传统故事都将伴随着我们一起度过一个充满快乐和温馨的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一、后羿射日的故事据传说,远古时代,天空中有十日并存,骄傲自大的贪图权力的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升起和落下。

人们在高温和炙烤下生活艰难。

于是,伟大的英雄后羿应运而生,用神弓神箭射掉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从此每天升起和落下,为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

后羿英勇无比,救民于水火之中,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二、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名为后羿的伟大神射手,他为了救人民,射掉了九个太阳,但却气得玉皇大帝剥夺了他的人间至宝——长生不老药。

后羿的妻子嫦娥担心药被盗,便将药服下,身体悬浮于空中。

为了一个永远的家,嫦娥决定偷走玉兔的蓬莱仙果,后成为月宫上仙。

从此,嫦娥化身成一轮明月,守护着人们的心灵。

三、月饼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成为了一个传统节日,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成为了一种习惯。

相传元朝,起义领袖朱元璋,曾用月饼“献计”团结民众,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代传承一代,代代相传。

四、红色中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团结和祥和。

因为这个原因,中秋节被称为“红色节日”。

红色月饼,红灯笼和红色剪纸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元素。

此外,还有红色礼物和各种红色装饰,在中秋节这个团聚、感恩的节日里,红色总是占了主导地位。

五、桂花香郁中秋节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特色,就是桂花香郁,这一天月亮特别圆,金灿灿,而且桂花香气四溢,令人感觉十分舒适。

人们经常在中秋节期间泡上一杯桂花茶,一边赏月一边品尝,别有一番风味。

同时,桂花也成为了中秋节的象征之一。

总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起源于古人对于月亮的崇拜,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依旧对中国人民产生着强大的精神感染力。

每到中秋节,人们总是倍感亲情、友情和团结的温暖,也成为了寄托情感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中秋节有许多传说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
1. 嫦娥奔月:相传在古时候,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烧毁庄稼和居民的生活。

后来,神仙射下九个太阳,使人们的生活重归平静。

为了感谢射下太阳的神仙,人们每年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并赏月。

故事中的嫦娥是一个仙女,她获得了长生不老的仙药,但不想成为上天的神仙,于是她藏起了仙药。

她的丈夫发现后愤怒地吞下了仙药,却升仙成了一个大太阳。

而嫦娥则被送到了月亮,成了月亮中的仙女。

2. 后羿射日:在古代,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使得地面干燥、庄稼凋零。

英雄后羿使用神箭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人们的生活。

在以后的日子里,人们每年在中秋节祭拜后羿,并举行射箭比赛,以纪念他的功绩。

3. 月宫选婿:传说中,玉皇大帝派仙女嫁到人间,寻找值得迎娶月亮仙女的人。

贫苦的牧羊人麦秸通过一系列考验并得到仙女的认可。

最终,他娶了月亮仙女,成为了月亮宫中的婿。

这些传说故事都代表了人们对月亮的赞美和敬畏之情,成为了中秋节庆祝活动的重要背景。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集锦15篇)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集锦15篇)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集锦15篇)中秋节的传说故事第1篇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

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

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

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

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

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

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

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

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

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

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

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

中秋节的传统故事和传说

中秋节的传统故事和传说

中秋节的传统故事和传说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传统故事和传说。

这些故事和传说给予中秋节特殊的含义和象征意义,让人们在这个节日里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

一、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中秋节最著名的传说之一。

故事讲述了古代中国的一个令人动容的神话。

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降临人间炙烤大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了拯救人类,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保护了人们的生活。

后羿射下太阳后,人们给予了他极高的崇拜和敬意。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灵丹妙药,她飞升到了月宫,成为了月亮上永远的神仙。

从此,人们每年的中秋节,便用月饼纪念这个美丽的传说。

二、吴刚砍桂吴刚砍桂的故事也是中秋节传统故事中的一大经典。

相传吴刚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神仙。

他听说,在月宫里有一棵桂树,吃了桂子之后就能长生不老,于是他每天都去找桂树。

然而,当他终于发现了那颗神奇的桂树时,树上却有一个老人告诉他,长生不老的桂子只有在中秋夜才会成熟。

吴刚便坚定地决定,每年中秋夜,他都要砍下桂树,以期能够长生不老。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便通过吃月饼和欣赏桂花纪念吴刚的勤奋和追求。

三、嫦娥下凡除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还有一个叫做嫦娥下凡的传说。

相传嫦娥每年的中秋夜会下凡一次,与人们一同欢庆。

在这个神奇的夜晚,人们会在户外摆放供品,共同赏月,祈求嫦娥能保佑自己和家人。

人们相信在中秋夜拜月可以祈福,因为嫦娥代表了吉祥、幸福和美好。

正因为这个传说,中秋节也被认为是一个团聚和祈福的节日。

四、牛郎织女“牛郎织女”也是中秋节传说中一个动人的故事。

传说牛郎是一个贫穷但勤奋善良的农民,织女是一位美丽伶俐的仙女。

两人相爱并结婚,但这种跨越神仙与凡人的爱情是不被允许的。

织女被迫回到了天上,与牛郎天人两隔。

然而,为了满足人们对这对恋人的渴望,天河中的鹊桥于每年的七月七夜搭建而成。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牛郎织女可以在鹊桥相会。

人们通过观赏这一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祈愿。

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大全

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大全

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大全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和团聚的时刻。

在中秋节这一天,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非常喜欢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敬祖和讲故事。

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非常丰富,许多故事被人们世代流传。

下面是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大全。

1. 嫦娥奔月(Cháng'é bēn yuè)许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十日,其中这第十日是帝王射日,射中华羽,引起了天下大乱,混乱持续数年,只有二十岁一缺月才会正常。

这时,仙女嫦娥自愿赴月宫,在月宫中度过余生,帮助安定天下。

从那以后,许多人在中秋节晚上便会赏月,来缅怀嫦娥。

2. 后羿射日(Hòu yì shè rì)后羿是一个有名的射箭手。

相传他有十个儿子,这十个儿子代表着十个太阳。

后羿为了平衡天下,便一箭射下九个太阳。

由于后羿的行为违抗了天帝的旨意,皇帝便降下了惩罚。

后羿随后逃到深山中,并且留下了妻子嫦娥。

后来,嫦娥便品尝了一颗仙丹,飞升到月宫。

3. 印度神话九头鸟(Yìn dù shén huà jiǔ tóu niǎo)根据印度神话,这个故事讲的是月亮上住着一只九头鸟。

这九头鸟是一个恶魔,引起了灾难和毁灭。

在一个夜晚,英雄甘地曼决定在中秋节这天,前去消灭九头鸟。

他调制了一杯特殊药剂,让九头鸟聚集在一起。

于是,甘地曼乘机发动了进攻,打败了九头鸟,轻松地把月亮夺回。

4. 岳飞的“背水一战”(Yuè fēi de “bèi shuǐ yī zhàn”)传说岳飞和他的部队在中秋节这天与敌军作战。

敌人强大,岳飞和他的部队被迫后退,但岳飞不放弃。

他激励士兵,奋力反击,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胜利被称为“背水一战”。

5. 打破天罡,桀骜不驯(Dǎ pò tiān gāng,jié ào bù xún)相传很久以前月宫依山傍水,气象万千。

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

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

中秋节传说10个小故事中秋节传说有很多,这里介绍10个有趣的中秋节小故事。

1、嫦娥奔月:讲述的是嫦娥爱上了牛郎,两人遭到叔叔的反对,牛郎离开之后,嫦娥一心想着一定要找到牛郎,于是偷偷拿起了仙草,骑上了月亮座上的鹊桥,一直往月宫里跑。

这是一个关于忠贞爱情的美好传说。

2、玉兔把月亮搬回来:传说玉兔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搬动大小东西,其中就包括月亮。

一次,玉兔把月亮从天空搬回来,使众多百姓见到了明亮温暖的月光,这也成为重要的中秋节仪式,从此中秋之夜月光普照,人们可以在一派欢乐的气氛中共享月饼,赏月。

3、龟鹤月宴:这是一个有关龟鹤变成仙人与嫦娥进行宴会的故事。

在座落在太行山脉上的灵谷洞里,天上的神仙和地上的人们欢乐相聚,兴高采烈,享乐无穷。

至此,中秋节的习俗也就诞生了。

4、月下老人:在中秋节的夜晚,人们会聚在一起赏月,有时也会遇到一位老人,他总是会叮嘱人们,乐享中秋的宁静。

据传,他就是女娲的兄弟,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月下老人。

5、桂树把月亮保存了起来:讲述的是月亮被一根桂树吞下,使得月光失去了月冷如水,人们无法赏月。

然而,桂树把月亮顺利保存了下来,从而恢复了中秋节的传统,人们再次可以在一起赏月,庆贺中秋节的到来。

6、嫦娥的礼物:传说嫦娥旅行到了月宫,在宴会上,她用一个神奇的礼物唤醒了沉睡的牛郎:一根金箍棒。

于是,牛郎和嫦娥一起走出月宫,这件礼物也成了中秋节的象征,提醒人们用心去感受美好的爱情,把爱传递下去。

7、蜡烛烧月:讲述的是一位信神的孩子去别人家去,他想让别人看见神仙举办的宴会,就拿起了他带来的蜡烛,把它们放在一起点燃,烧的正旺的时候,发现蜡烛正在烧着白亮的月亮,这就成为中秋节的一种习俗,体现了人们朝朝暮暮烧月的愿望。

8、月宫里的宴会:传说月宫里每年都有一次盛大的宴会,神仙和凡人都会受邀参加,他们联谊欢乐,饮食美味,那里是完美而梦幻的世界。

9、舞狮:舞狮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传说玉兔与嫦娥共舞狮子舞,以表示对月亮的敬仰和祝福,此后,舞狮就成了中秋节的独一无二的习俗。

中秋节的简短传说小故事

中秋节的简短传说小故事

中秋节的简短传说小故事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据传始于唐朝时期的盛唐时代,当时赏月的风俗格外盛行,有很多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小故事,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几个简短的中秋节传说小故事。

传说一:嫦娥奔月夸父烧山燃烧大地之气,将百姓炎炎,天地变成焦土,没了生机。

于是,华夏大地上发生了一场无边的洪水。

人们跑到了西山,皈依五庄,五庄神授予了他们脱险的方法:取得玉兔、蟾蜍、长寿草和达摩婆呢子。

当时嫦娥就是这个传说故事中的人物。

她和她的丈夫相爱,却被夸父跟踪发现。

夸父想要一起做一副很好的夫妻,所以在她丈夫离开之后,将嫦娥关进了青铜山。

她流泪不舍,常常站在月亮上发呆。

直到一天,她遇到了兔子,鹅和蛙都背着寿草,前往兔子家中。

嫦娥想要和这些路上的好友去寻找她丈夫,于是尝试着愿望成真,嫦娥化身为仙子,飞向了月亮。

传说二:后羿射日据《尚书》记载:在古代中国,天上有十个太阳,一日之力照耀不得。

后羿是一个年轻勇敢的猎人,他想要阻止太阳的过度劳累。

他乘着风筝来到高山的顶峰,等待太阳们出现。

当太阳落地时,后羿射中了其中九个的轮子。

另一个太阳为人间提供了阳光。

从那之后,后羿成为了天上的一个神,受到人们的尊敬。

传说三:吴刚伐桂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吴刚的农夫,他非常贪婪。

一天,他闯进了仙境并发现了月桂树果。

他开始采摘,直到天光满地。

最终,他被天神发现并且被逐出了仙境。

但是,他现在逐渐变成了兔子,并且每到中秋时节,吴刚重新出现在月亮上。

现在,许多人在中秋节这个时间会采摘月桂带来不祥的气氛。

中秋节相关的小故事

中秋节相关的小故事

中秋节相关的小故事一、嫦娥奔月故事讲述了后羿射下九个太阳拯救苍生后,获得了不死药,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服用,而是交给了妻子嫦娥保管。

不料,后羿的弟子蓬蒙企图抢夺不死药,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仙药飞升至月宫。

嫦娥奔月的故事不仅解释了月亮上模糊影子的来源,还奠定了中秋节拜月的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会摆设香案,供奉月饼和水果,向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二、吴刚伐桂吴刚是汉朝西河人,因学仙有过被贬谪到月宫砍伐桂树。

这棵桂树高五百丈,具有神奇的自愈能力,随砍随合,因此吴刚的劳作永无休止。

吴刚伐桂的传说为月亮增添了神秘色彩,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无尽努力和坚持的象征。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三、玉兔捣药玉兔捣药的故事描述了月亮中有一个浑身洁白如玉的兔子,拿着玉杵在药臼中捣制蛤蟆丸,这种药丸能使人长生不老。

这一传说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月宫的想象,还在民间流传开来许多相关的习俗,例如供奉“兔儿爷”或“兔奶奶”,以期求得健康和长寿。

— 1 —四、玄宗游月唐玄宗李隆基与道士申天师在中秋夜望月时,兴起游月宫的念头,通过法术漫游月宫并聆听到了仙乐,回到人间后创作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唐玄宗的浪漫情怀和艺术才华,也进一步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五、月饼起义元朝末年,朱元璋为传递起义消息,利用中秋节人们赠送月饼的习俗,将起义的字条藏在月饼中,成功发动了抗元起义。

从此,中秋节吃月饼成为表达思念和团圆的重要习俗,也象征反抗精神和胜利的喜悦。

从嫦娥奔月的忠诚与爱情,到吴刚伐桂的毅力与坚持,再到月饼起义的团结与抗争,这些故事都寄托着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祈盼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 2 —。

中秋节的传统故事和传奇传说

中秋节的传统故事和传奇传说

中秋节的传统故事和传奇传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包括聚餐、赏月、猜灯谜等。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中秋节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传统故事和传奇传说。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传统故事和传奇传说。

1.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中秋节最著名的传说之一。

相传在古代,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于是,神仙王母娘娘派遣英勇善良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们的生活。

为了感谢后羿的英勇行为,王母娘娘赐予他一瓶长生不老药。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喝下了长生不老药,她因此飞升到了月亮上。

每年的中秋节,人们都会仰望天空,思念嫦娥,并向她祈求幸福和美满的生活。

同时,人们也会吃月饼来纪念这个传说,因为月饼的形状和嫦娥在月亮上的形象有些相似。

2. 后羿射日除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后羿射日也是中秋节的传说之一。

相传,在古代,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后羿是一个英勇善良的射箭高手,他决定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人们的生活。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但他并没有射下最后一个太阳,而是将其留在了天空中,为人们提供了光明和温暖。

为了纪念后羿的英勇行为,人们在中秋节会举行射箭比赛,并且会在月饼上刻上后羿射日的图案。

3. 月宫仙子除了嫦娥奔月和后羿射日的故事外,中秋节还有一个与月宫仙子相关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美丽的仙子住在月亮上的月宫中,她每天都会在月亮上度过愉快的时光。

这个仙子非常善良和慈善,她会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们。

每年的中秋节,人们会向这位仙子祈求幸福和健康,并且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他们对仙子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总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与之相关的传统故事和传奇传说丰富多样。

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和月宫仙子等故事都是中秋节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故事和传说,人们不仅能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还能够感受到中秋节带来的浓厚的文化氛围。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大全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大全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大全1. 后羿射日: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炎热无比,烧焦了大地。

后羿是一个英勇的射手,他带着弓箭上天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民。

为了纪念他的英雄事迹,人们在中秋节会举行射箭比赛。

2. 嫦娥奔月: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后羿射下九个后,只剩下一个太阳。

这个太阳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于是女娲封印了这个太阳。

为了不让这个太阳恢复自由,女娲将它焚烧为灰尘,最终灰尘汇聚形成了月亮。

嫦娥为了不让这个太阳的灵魂重现,奋不顾身地奔向了月亮。

3. 前朝的宰相焚书坑儒:相传古代有一个独裁的皇帝,他非常仇视知识分子,尤其是儒家学者。

一天,皇帝发起了一场大屠杀,焚烧了所有的书籍,将儒家学者投入坑中。

这引起了人民的极大愤慨。

为了纪念这些逝去的知识分子,人们在中秋节供奉月亮,寄托着他们的思念和对知识的渴望。

4. 孔雀东南飞:相传古代有一个孔雀,它有着美丽多彩的羽毛。

因为嫉妒而被变成了人形,于是孔雀变成了青楼女子。

她为了寻找自己的丈夫,一直在东南方向飞翔。

人们在中秋节时,欣赏月亮的同时也希望孔雀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宿。

5. 后羿与仙女的爱情:相传古代有一个英勇的射手后羿,他保护了一个仙女,并与她相爱。

然而,他们的爱情却遭到了神仙的阻碍。

为了能够永远在一起,他们决定用一根红绳将月亮和他们的房屋连在一起。

于是,每到中秋之夜,人们观赏月亮的同时也向这对爱人祝福。

这些传说故事是中国中秋节的其中一部分,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传说故事。

这些故事通过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帮助人们传承了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中秋节的故事与风俗

中秋节的故事与风俗

中秋节的故事与风俗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和各地的独特习俗。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和风俗:1. 后羿射日:传说古代天空曾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给大地带来光明和温暖。

但有一天,这十个太阳突然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大地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和热浪。

天帝得知此事,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凡协助人类。

后羿带着天帝赐予的红色弓和白色箭,以及他的美丽妻子嫦娥来到人间。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一个太阳供人们生活所需。

从此,人们把射日的故事传颂千古。

2. 嫦娥奔月:后羿的妻子嫦娥,因误食了西王母赐予的不死之药,飞升月宫。

这个故事寓意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逢中秋节,人们会观赏明月、吃月饼、赏花灯,以此怀念嫦娥和她的奔月传说。

3. 祭月:古代帝王为了祭奠月亮,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亲自到京城外的坛庙祭祀月亮。

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民间习俗,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现在,许多地方仍有祭月仪式,人们通过祭月、赏月、拜月等方式,表达对月亮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4. 赏月:中秋节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机,人们在这一天会聚集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寓意家庭团圆和幸福。

5.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寓意着团圆和美好。

民间有“八月十五月儿圆,吃了月饼过好年”的谚语。

6. 赏花灯:中秋节期间,各地会举行盛大的花灯游行。

人们制作各种造型独特、色彩艳丽的花灯,寓意着生活的繁荣和光明。

7. 舞龙舞狮:在一些地区,中秋节期间还会举行舞龙舞狮的表演,以求来年好运和五谷丰登。

8. 挂灯笼:中秋节前后,各地会挂起象征团圆和喜庆的大红灯笼,烘托节日气氛。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一个寓意美好、团圆的节日,各地的风俗习惯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围绕着月亮、团圆和幸福展开。

在这一天,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家庭、朋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秋的故事关于中秋的故事关于中秋的故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齐,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明白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这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但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关于中秋的故事(二):玉兔捣药月亮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人们称为"玉兔";.据说玉兔跪地捣药,制成蛤蟆丸,常人若服用蛤蟆丸,便可长生不老。

关于玉兔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时候有3位神仙,化身为3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

狐狸及猴子都不愿意拿出自己的食物接济他们,但兔子没有食物,它却告诉老人说:"你们饿了,就来吃我吧。

";说完,纵身跳入烈火之中。

3位神仙深为感动,于是把兔子的魂灵送到了广寒宫,便成了玉兔。

之后,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为百姓捣制长生不老药。

还有一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得道成仙的兔子,它们有4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它踏着祥云飞到天宫。

当它进入南天门时,突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兵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

嫦娥无辜受罪,雄兔深表同情。

他想,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必须十分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她就好了,于是想到自己的4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雄兔回到家中,把嫦娥的不幸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女儿陪伴嫦娥。

雌兔舍不得宝贝女儿,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

雄兔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被孤独地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忍心她常年寂寞孤独吗?孩子们,我们可不能只想到自己呀!";女儿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

雄兔和雌兔商量,就让最小的女儿送去到月宫陪伴嫦娥去了!关于中秋的故事(三):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此刻《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

《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

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

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关于中秋的故事(四):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关于中秋的故事(五):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关于中秋的故事(六):中秋节的故事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

但关于中秋节的故事你又明白多少呢?我讲两个你不明白的故事给你听听。

以前元代时期是元兵统治中国,大家受不了元兵统治,于是朱元璋就集合各路人马进行反抗,但元兵看得很紧,怎样才能把消息传出去呢?朱元璋的军师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纸条放进月饼里带出城。

就这样,明兵左右夹击,把元兵给灭了。

远古时期,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一个名叫后羿的人射去了九个。

于是王母娘娘给了他一颗不死药让他吃了升天,他舍不得离开妻子,就把不死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有一天,后羿不在家。

有个心术不正的人要来抢,嫦娥只好吃下不死药升天,她的小兔子往她怀里一跳,也飞了起来。

但她十分想念后羿,于是到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

大家想念嫦娥,就在每年八月十五这天摆很多东西给嫦娥吃。

关于中秋的故事(七):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

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之后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

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

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

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

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此刻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

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

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

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之后改以芋头代替。

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部分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

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

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

之后,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

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

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

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

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

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

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

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扣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那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

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