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班公湖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西藏东巧蛇绿岩中辉长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e t
图
1
东巧 及邻 区 蛇绿岩分 布略 图 (据 叶培盛 等
.
,
2004 )
1
.
;1
984
;
王
。
希斌 等
,
1987)
,
尚缺 乏 精 确 同位 素定 年
,
F ig
1
Ske
t c
n
h
m
a
p
o
a n
f d is d it
is h e
s
t
r
ib u t io
n
o
f
o
p h io l it
e s
in
数据来制 约
,
通常由 l
~
3
个单元组 成 东巧东 山
,
、
、
一
带蛇绿 岩主要
一
镜 状 狭 长 带 状 楔 状 展 布 其 北 侧 紧邻 羌 塘 地 块 南
、
,
由 方 辉 橄 榄 岩 辉 长 岩 玄 武 岩 等 组 成 ;东 风 矿 区
、
侧和 江 错 蓬错 纳木措等蛇绿 岩残 片
、 、
一
起 衔 接拉 萨
、
带 蛇 绿 岩 主 要 由变 质 的 方 辉 橄 榄 岩 纯 橄 岩 等 组 成
,
1993 )
。
,
被 下 白垩 统 不 整 合 覆 盖 ( 王 希 斌 等
,
1987 )
注 :本 文 为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 编 号
40 534 0 19
}
) 资助 的成 果
。
。
收 稿 日期
:
20 0 7 10 15
班公湖——怒江洋盆构造演化
班公湖——怒江洋盆构造演化∗张玉修1,2,3+,张开均1,唐显春1,2,黎兵1,2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51064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E-mail:zhangyuxiu2001@摘要:简要评述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及其形成构造环境、班公湖-怒江洋盆性质及其演化阶段、洋盆的闭合等主要问题。
综合研究认为早二叠世(~280 Ma)携带Dupal物质组分的地幔柱可能是导致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和古、中、新特提斯洋形成的源动力。
班公湖-怒江洋盆的裂开、MOR型洋盆阶段、SSZ型洋盆阶段和洋壳俯冲及洋盆闭合均存在东早西晚的穿时现象,并以聂荣-嘉玉桥变质微陆块为轴作剪刀状的开裂和闭合,班公湖-怒江洋盆主体部分发育从早二叠世到晚侏罗世(~130 Ma),可能只是发育到MOR型大洋阶段的中型大洋。
由于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的低角度俯冲,班公湖-怒江洋盆于中-晚侏罗世之交从向北的洋-陆俯冲到快速闭合,并造成了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面状分布,有些蛇绿岩片可能经历了多次构造侵位。
关键词: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蛇绿岩;构造; 俯冲带之上1.引言一般认为,青藏高原是东特提斯中不同地体造山拼贴的产物(如Sengör, 1990; Yin and Harrison, 2000)。
在青藏高原主体部分,东西走向的缝合带分隔的地体从北向南依次为:柴达木-昆仑地体、松潘-甘孜地体、北羌塘地体、南羌塘地体和拉萨地体,以及构造上属于印度板块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如Allègre et al., 1984; Chang et al., 1986; Pearce and Deng, 1988; Pearce and Mei, 1988;Dewey et al., 1988; 刘增乾等, 1990; 青海省地质矿产局, 1991; 刘训等, 1992;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1993; Burchfiel and Royden, 1991; Sengör, 1990; Yin and Harrison, 2000; Zhang et al., 2002, 2006; Zhang, 2004a, b) (图1)。
西藏班公湖-丁青蛇绿岩带东段侏罗纪盖层沉积的地层划分
西藏班公湖-丁青蛇绿岩带东段侏罗纪盖层沉积的地层划分王建平;刘彦明;李秋生;岳国利;裴放【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02(021)007【摘要】根据对西藏班公湖一丁青缝合带东段丁青蛇绿岩及其盖层沉积研究,确定丁青蛇绿岩时代为晚三叠世,盖层沉积地层时代为中晚侏罗世,进一步划分为德极国组、德吉弄组和机末组,并建立了3个生物地层组合.据此首次提出班公湖-丁青缝合带东段于三叠纪打开,晚三叠世发育成为较成熟洋盆,并最终于早侏罗世末关闭.通过对班公湖-丁青缝合带东、西部地质特征的对比,指出该缝合带关闭时间从东部的早侏罗世末到西部的晚侏罗世末,从而为特提斯洋演化进程提供了新证据.【总页数】6页(P405-410)【作者】王建平;刘彦明;李秋生;岳国利;裴放【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2【相关文献】1.西藏班公湖-怒江西段舍马拉沟蛇绿岩中辉长岩年龄测定--兼论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形成时代 [J], 杨巍然2.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蛇绿岩中的铬铁矿:产出特征与类型 [J], 李观龙;杨经绥;薄容众;芮会超;熊发挥;郭腾飞;张承杰3.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侏罗纪高镁安山质岩石对中特提斯洋演化的制约 [J], 唐跃; 翟庆国; 胡培远; 肖序常; 王海涛; 王伟; 朱志才; 吴昊4.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地幔橄榄岩成因:来自钻孔ZK02地幔橄榄岩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约束 [J], 徐向珍;熊发挥;张承杰;陈建;张然;闫金禹;杨经绥5.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北缘多龙地区侏罗纪增生杂岩的特征 [J], 张海潮;刘朝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地区蛇绿岩岩石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西藏地区蛇绿岩岩石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研究
史同强;段文勇
【期刊名称】《城市地理》
【年(卷),期】2016(000)012
【摘要】就当前的现状来看,西藏地区在蛇绿岩地带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对其形成时间或机制不清楚的问题,继而基于当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求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注重鼓励相关学者从沉积学、地球化学、岩石学等角度出发,对蛇绿岩岩石特征进行分析,即深入了解西藏地区蛇绿岩形成状况,并剖析历史因素,完整记录西藏地区地质信息。
本文从西藏地区蛇绿岩岩石特征分析入手。
【总页数】1页(P89-89)
【作者】史同强;段文勇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00;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5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J], 翟庆国;李才;程立人;张以春
2.西藏普兰地区拉昂错蛇绿岩中辉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李建峰;夏斌;刘立文;徐力峰;何观生;王洪;张玉泉;杨之青
3.西藏羌塘角木日地区二叠纪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J], 翟庆国;李才;程立人;
张以春
4.西藏班公湖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J], 冯晔;廖六根;徐平
5.西藏丁青蛇绿岩特征、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J], 王玉净;王建平;刘彦明;李秋生;裴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西部班公湖蛇绿混杂岩带的基本特征与构造演化
第3 0卷
第 2期
东
华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Vo. No 2 130 .
20 0 7年 6月
J OURN OF E T CHI I AL AS NA NSTI TUTE OF TECHNOL OGY
Jn 0 7 u .2 0
俯 冲方 向不 同 。西段蛇 绿 岩 以班公 湖 、 果错 及 洞 拉
南亚 带 为原班 公 湖蛇绿 混杂 带 的 主体 部 分 , 呈
错 为代 表 , 岩体 群 构 造 侵 位 于木 嘎 岗 日群 中 , 被 并 早 白垩世 郎 山组 灰 岩 不 整合 覆 盖 。蛇绿 岩 可 能形
成 于 中 、 侏 罗世 之 前 , 历 了早 中侏 罗世 与 晚 白 晚 经 垩世 二 次构造 侵位 作用 。本 文 在西 藏项 目 1 2 : 5万
过程
蛇绿 岩层 序 以西藏 日土 县嘎公 拉 钦娃 剖 面 ( 图
2 出露 较 全 , 过对不 同类 型 的蛇绿 混 杂 岩片 按正 ) 通
常蛇 绿岩层 序 重新组 合排 列 , 复 的蛇绿 岩 层序 综 恢
收稿 日期:0 7 )—1 20 4 1 4
基 金 项 目 : 国地 质 调 查 局 “ : 5万 日土 县 幅 、 纳 幅 ( 内 部 分 ) 域 中 12 喀 国 区
题 调研 的重 点 区段 。
邦 多 区幅 、 麦 区幅 、 纳 幅 、 措 喀 日土 县 幅 、 多 幅 填 羌
图成 果 ( 国刚 ,0 4; 谢 2 0 曹圣 华 ,0 4) 2 0 的基 础 上 , 分 析 了班 公湖 蛇绿 混杂 岩带 的 时空 结构 特 征 , 并探 讨 了班公湖 一怒 江结 合 带 西 段 的 中特 提 斯 构 造 演 化
西藏丁青宗白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洋中脊叠加洋岛的成因
蛇绿 岩是 一种 可 以与现代 大 洋岩石 圈对 比的镁 铁一 超镁 铁 质 岩石 组 合 , 是 古 大洋 岩 石 圈在 造 山带
中的残 留 , 因为它可 以 为古板块 构造 格局 恢 复 、 造山 带演 化 和变形 作用 过程 的重建 以及 深源 成矿作 用 等 方面 的研究 提供 重 要信 息 , 所 以一 直 受 到地 质 学 界 的重 视 ( 白文 吉 等 , 2 0 0 4 ; 史仁灯 , 2 0 0 5 ; 钟立 峰等 , 2 0 0 6 ) , 并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全 球 板 块 构 造 系统 的 研 究
4 ) 西 藏 自治 区地质 调查 院 ,拉 萨 , 8 5 0 0 0 0
内容 提 要 : 宗 白蛇 绿 混 杂 岩 地 区 , 是 丁 青 蛇 绿 岩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为 确 定 该
蛇绿混杂岩的构造属性 , 探讨其成 因, 对 其 进 行 了 岩 石 学 和 全 岩 地 球 化 学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宗 白蛇 绿 混 杂 岩 存 在 两 套 成 因 不 同 的 岩 石 。混 杂 岩 中 的 玄 武 岩 和 辉 长 岩 具 有 与 洋 岛 玄 武 岩 ( OI B ) 相 似 的地 球 化 学 特 征 , 其成 因可能与来 自 地 幔深部的“ 热点” 作 用 有 关 。 而混 杂 岩 中 的 辉绿 岩 的地 球 化学 特征 与 MO R B相 似 , 形 成于洋中脊( 洋 内弧 后 盆 地 扩 张中心) 环境 , 并 有受 “ 热点” 作 用影 响 的 印记 ; 具 有 强 烈 亏 损 的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的方 辉 橄 榄 岩 则 代 表 了 洋 内 岛 弧 的基 底 残片, 是 已 经 亏 损 的 地 幔 再 次 熔 融 产 生 玄 武 质 岩 浆 后 的 残 留物 。 这 两 套 不 同 成 因 的 岩 石 在 板 块 汇 聚 过 程 中 一 起 构 造 侵 位 于班 公 湖 一 怒 江 缝 合 带 中 。
班公湖MOR型蛇绿岩Re-Os同位素特征对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裂解时间的制约
3 .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 地球与空间科 学学 院, 合肥 摘
要: 西藏北部班公湖 MOR型蛇绿岩 主要 由角砾 状的地幔橄榄岩和玄武岩组成 ,其中地幔橄榄岩主要是低 C # r
尖 晶石相含单斜辉 石( p ) C x 方辉橄榄岩 和少 量不含 C x的方辉橄榄岩 , p 玄武 岩具有 MOR B地球化 学特点 。岩 石地
(o 2 )~ 1 8 3 .8 (d , s1 Os 化 范 围相 对 较 小 , 于 0 1 11 ±0 0 0 4 .2 3 .0 6( d之 .3 ±0 13 2 )墙 O /8 变 8 介 .2辉橄榄 岩的 R - s p eO 参考 等时线年龄为 2 4 8Ma 5 ±2 。由于不 同比例熔体 的加人造成 橄榄岩具 有不 同的 ReO 比值 ,因而不 同含 C x /s p 方辉橄榄 岩样 品具有不 同竭 O A8O s 8 s比值 。样 品的 R 含量 与烧失量 中的 H O没有相 e 2
Re- s t p c e i nc fM OR ・y ph o ie f o heBa o o - Osio o i vde eo - pe o i lt r m t ng ngCo f r t
t eo e igo a g n - ja gT ty ca h p nn fB n o gNuin eh sO e n
关性 , 明蛇纹石化对样 品 R - s 系的影 响可 以忽 略 , - 同位素体 系在低 温地质作 用下能 够保持相 对封 闭。 说 eO 体 Re Os 参考等 时线 年龄可能代表亏损方辉橄榄岩 与玄 武质 熔体发生 反应 的时间 ,即含 C x方 辉橄榄 岩 的形成 年龄 ,它表 p 明在该 时期 特提斯洋经历 了一次构造热事件 。这一 构造岩浆热事件的时间与早期定义 的班公湖一 怒江特提斯洋 的裂 解 时间晚二 叠世至早三叠世较为一致 , 推测本文 MO R型蛇绿岩地 幔橄 榄岩 的 R - 同位 素年龄 可能代表班公 湖一 e Os
19715083_西藏班公湖
1000 0569/2019/035(10) 3097 14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10 09西藏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中段侏罗纪高镁安山质岩石对中特提斯洋演化的制约唐跃 翟庆国 胡培远 肖序常 王海涛 王伟 朱志才 吴昊TANGYue,ZHAIQingGuo ,HUPeiYuan,XIAOXuChang,WANGHaiTao,WANGWei,ZHUZhiCaiandWUHao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MNRKeyLaboratoryofDeep EarthDynamics,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019 04 11收稿,2019 08 06改回TangY,ZhaiQG,HuPY,XiaoXC,WangHT,WangW,ZhuZCandWuH 2019 Jurassichigh MgandesiticrocksinthemiddlepartoftheBangong Nujiangsuturezone,Tibet:NewconstraintsforthetectonicevolutionoftheMeso TethysOcean ActaPetrologicaSinica,35(10):3097-3114,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10 09Abstract Threeophiolitesub beltsoccurinthemiddlepartoftheBangong Nujiangsuturezone,north centralTibet TheseophiolitesrecordedacomplicatedevolutionprocessoftheMeso TethysOceanintheTibetanPlateau However,detailedsubductionandclosureprocessesofthisoceanremainindispute Inthisstudy,wepresentnewdataabouthigh MgandesiteanddioriteinthemiddlepartoftheBangong Nujiangsuturezone Weperformeddetailedfield,petrologicalandgeochemicalinvestigations,andzirconU Pbdatingontheserocks AndesitecommonlyunconformableoverliesontheTriassicsedimentaryrocksorisinfaultcontactwithJurassicsubduction accretionarycomplexandperidotite Dioriteoccursasdykesintrudedintoperidotite ZirconU PbdatingindicatesthattheserockswereemplacedintheMiddle LateJurassic(165~161Ma).AndesiteanddioritehavesimilargeochemicalfeatureswithhighMgOcontentsandhighMg#values,indicatingahigh Mgandesiticrockaffinity REEandtraceelementalcompositionsshowthattheserockshavetypicalarcmagmaticsignatures,withstrongenrichmentinLREE,Rb,Th,UandPb,anddepletioninBa,Nb,TaandTi TheyalsohavelowBa/Thandhigh(La/Sm)Nratios,negativezirconεHf(t)values,andancientzirconHfmodelages Thesefeaturessuggestthattheserockswerederivedfrominteractionbetweenpartialmeltingofsubductedsedimentsandoverlyingmantleperidotite Finally,wesuggestthattheserockswereprobablyformedinacontinentalmarginneartrenchwiththeinitialsubductionoftheMeso TethysOcean Thissubductionprocessmaybeinducedby“subductionzonetransference”withthecollisionbetweentheAmdoandSouthQiangtangterranesKeywords Bangong Nujiangsuturezone;Meso TethysOcean;High Mgandesite;Initialsubduction;Subductiontransference摘 要 班公湖 怒江缝合带中段地区南北向分布了三条分支蛇绿岩亚带,它们记录了该地区中特提斯洋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
西藏班公湖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SiO2 TiO2 A l2O3 Fe2O3 FeO M nO MgO CaO Na2O 46. 35 0. 83 12. 61 1. 35 9. 8 0. 23 6. 02 10. 24 4. 39 49. 74 1. 5 13. 06 3. 09 7. 9 0. 17 7. 35 9. 73 3. 13 47. 81 2. 13 13. 71 1. 5 12. 75 0. 25 7. 9 3. 68 1. 98 49. 78 1. 45 13. 74 4. 83 3. 07 0. 13 3. 7 11. 07 3. 68 53. 65 0. 58 15. 67 0. 92 5. 23 0. 1 5. 47 6. 03 4. 81 49. 81 0. 82 14. 24 0. 64 10. 57 0. 15 7. 28 9. 7 4. 05 49. 2 1. 58 13. 52 1. 13 11. 27 0. 2 6. 53 9. 78 3. 7 48. 73 0. 8 14. 76 0. 54 8. 36 0. 15 8. 25 11. 29 3. 38 53. 91 0. 86 15. 23 1. 67 5. 63 0. 13 5. 55 7. 71 2. 9 48. 30 0. 68 13. 17 2. 53 6. 09 0. 25 6. 44 8. 32 2. 39 39. 75 0. 02 0. 49 6. 11 1. 5 0. 09 39. 23 0. 16 0. 01 40. 46 0. 02 0. 61 5. 69 1. 55 0. 06 38. 74 0. 2 0. 01 39. 47 0. 05 0. 47 7 1. 27 0. 1 38. 75 0. 37 0. 01 39. 62 0. 02 0. 94 5. 13 1. 75 0. 08 37. 56 0. 1 0. 26 39. 66 0. 02 1. 06 3. 12 4. 1 0. 11 37. 52 1. 33 0. 17
西藏洞错蛇绿岩的构造环境_岩石学_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制约_鲍佩声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2007年 第37卷 第3期: 298~307收稿日期: 2006-09-19; 接受日期: 2006-12-04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项目(批准号: 200313000059)与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和科教司研究项目(批准号: 20001010205)资助 * 联系人, E-mail: xxchng@1)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改则幅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87 2) 夏斌, 王国庆, 钟付太, 等. 西藏自治区蛇绿岩分布图说明书. 1989《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IN CHINA PRESS西藏洞错蛇绿岩的构造环境: 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制约鲍佩声①肖序常①* 苏 犁②王 军①(①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37; 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实验中心, 北京 100083)摘要 洞错蛇绿岩出露于班公-怒江缝合带西段, 可恢复的洋壳总厚度大于 5 km, 自下而上依次由地幔橄榄岩、堆晶杂岩、基性岩床(墙)杂岩和基性熔岩组成, 呈构造岩片侵位于侏罗系(木嘎岗日群J 2mg)地层中. 洞错蛇绿岩的堆晶岩杂岩具有纯橄岩-橄长岩-橄榄辉长岩的岩石组合, 反映其属DTG 系列镁铁-超镁铁堆晶岩; 基性熔岩富碱(Na 2O+K 2O), TiO 2, P 2O 5, 且具有LREE 显著富集的右倾REE 配分型式((La/Yb)N =6.94~16.6)和Th, Nb, Ta, Zr, Hf 略具正异常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 属典型的洋岛玄武岩(OIB), 与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板块汇聚环境下的岛弧玄武岩(IAB)存在明显差异. 基性熔岩所具有的87Sr/86Sr 比值(0.704363~0.705007)高、143Nd/144Nd 比值(0.512708~0.512887)低, 以及ε Nd (t )值介于2.7~5.8等, 反映其来源于亏损地幔(DM)与富集地幔(EM )Ⅰ二组分混合的地幔源区. 综合分析表明洞错蛇绿岩形成于有大量富集地幔物质上侵的洋岛(OIB)环境, 与“岛弧型”蛇绿岩和“洋中脊型”蛇绿岩存在明显差异. 新获得的堆晶橄长岩中锆石SHRIMP U-Pb 年龄为(132±3) Ma, 玄武岩的全岩39Ar/40Ar 年龄为(137.4±2.7)和(140.9±2.8) Ma, 一致地反映洞错蛇绿岩形成于早白垩世, 揭示班公-怒江缝合带西段在早白垩世尚处于洋盆形成和发展阶段.关键词 洞错蛇绿岩 元素地球化学 SHRIMP 锆石U-Pb 年龄 班公-怒江缝合带 洞错蛇绿岩是班公-怒江缝合带中出露规模较大、岩石组合较齐全的蛇绿岩块体之一, 以往研究认为洞错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早白垩纪以前, 主要依据为: (1)白垩世去申拉组(K 1q)不整合覆盖于洞错地幔橄榄岩之上, 该组玄武质凝灰岩的全岩Rb-Sr 年龄为111 Ma 1), K-Ar 年龄为141 Ma 2); (2)日阿色一带蛇绿岩组合中火山岩的K-Ar 同位素年龄为167.5 Ma [1]; (3)东巧蛇绿岩被含早白垩世标准化石的地层不整合覆盖, 且蛇绿岩基底变质角闪岩中角闪石的K-Ar 年龄为179 Ma [2]. 另外, 班公-怒江缝合带的一些蛇绿岩中普遍发现有侏罗纪放射虫, 如丁青、去申拉和直若错一带的蛇绿岩3). 本文系统讨论了洞错蛇绿岩组合中堆晶橄长岩的SHRIMP 锆石U-Pb 年龄和基性熔岩的全岩39Ar/40Ar 年龄信息, 以及岩石组合、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Nd, Sr 同位素组成特征. 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了洞错蛇绿岩的成因类型、地幔源区性质以第3期鲍佩声等: 西藏洞错蛇绿岩的构造环境299及形成构造环境和时代, 对深入讨论班公-怒江缝合带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1地质背景班公-怒江缝合带是南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体与北部唐古拉地体之间的中特提斯缝合带, 从洞错向西至日土, 向东经直若错、赞宗错至东巧、丁青均有蛇绿岩出露, 构成著名的班公错-怒江蛇绿岩带. 洞错蛇绿岩是该岩带中出露规模较大的蛇绿岩岩块之一, 地表形态为楔状体, 东西延长约50 km, 西段最宽处约5~6 km, 侵位于侏罗系地层中(图1(a)).洞错蛇绿岩总厚度大于5 km, 由底部至顶部依次由地幔橄榄岩、镁铁-超镁铁质堆晶杂岩、基性岩床(墙)和基性熔岩四部分组成, 但因构造肢解通常仅见包含1~2个岩石单元的蛇绿岩剖面. 地幔橄榄岩主要在去申拉一带出露, 宽度约2 km, 并与厚度大于1 km的枕状熔岩呈断层接触; 堆晶杂岩分布范围广, 在舍拉玛沟也见呈独立产出的堆晶岩块体, 厚约4 km; 基性岩床(墙)未构成独立的单元, 在均质辉长岩和层状辉长岩中呈夹层产出, 单个岩床(墙)宽通常为2~4 m(图1(b)).2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洞错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包括高辉方辉橄榄岩(Opx=15%~25%)、低辉方辉橄榄岩(Opx=5%~15%)及极少量纯橄岩, 未见二辉橄榄岩. 岩石普遍具有不一致熔融相转变结构和后成合晶结构(图2(a))等熔融残余成因岩石的标型结构, 主要造岩矿物橄榄石(镁橄榄石)、斜方辉石(顽火辉石)和铬尖晶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1)显示从高辉方辉橄榄岩至低辉方辉橄榄岩再至纯橄岩, 随着Opx的含量的降低, 矿物成分更富镁或富铬, 与地幔岩随部分熔融程度依次增高矿物成分的逐渐变化一致[2].图1(a)洞错蛇绿岩区地质略图[1]; (b)蛇绿岩套岩石综合柱状图. F表示断层300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第37卷图2 洞错蛇绿岩显微照片(a)方辉橄榄岩的熔蚀残余结构, 粗晶斜方辉石(En)不一致熔融转变为橄榄石(Ol), 正交偏光×25; (b)含长单辉橄榄岩的嵌晶包含结构, 粗晶透辉石(Di)包含橄榄石(Ol), 斜长石(Pl)双晶发育, 正交偏光×16; (c)暗色橄长岩的填间结构, 蚀变斜长石(Pl)定向充填于蛇纹岩化橄榄石(Ol)之间, 正交偏光×16; (d)辉石玄武岩的粒玄结构, 透辉石(Di)集合体充填于新鲜斜长石(Pl)之间, 正交偏光×16表1 洞错蛇绿岩造岩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结果a)Sp Cpx 岩类岩石名称Ol(Fo) Opx(En)Cr’Mg’ En Wo FsPl(An) (含辉)纯橄岩92.7~92.9 92.7~93.30.72~0.730.60方辉橄榄岩(Opx<15%) 91.2~91.6 91.6~92.20.65~0.690.47~0.61地幔岩方辉橄榄岩(Opx>15%) 91.1~91.5 91.4~91.80.61~0.620.59~0.60层状橄榄辉长岩87.0~88.2 52.1 52.1 42.0~42.7 5.8~5.987.8~88.8橄长岩84.4~84.5 45.6~46.746.6~47.0 6.3~6.588.7~90.4堆晶岩暗色橄长岩84.8~86.3 46.7~53.039.4~47.0 6.3~8.189.4~100.0基性熔岩玄武岩41.8~46.639.5~44.411.1~16.00.3~4.9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地质研究所电子探针室测定堆晶杂岩下部主要由暗色橄长岩、橄长岩、层状橄榄辉长岩组成, 含少量均质辉长岩; 上部主要为均质辉长岩, 其次为层状橄榄辉长岩. 堆晶岩单元以整体显示层状构造发育为特征, 且暗色橄长岩中斜长石的填间结构(图2(b))、橄长岩的中堆积结构及单斜辉石的嵌晶包含结构(图2(c))等, 显示出熔浆堆晶作用产物的典型特征. 堆晶杂岩造岩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1)反映, 橄榄石均为贵橄榄石, 单斜辉石为透辉石和顽-透辉石, 斜长石为培长石和培-钙长石, 各类岩石间未见明显的分异演化趋势. 由洞错蛇绿岩中橄长岩等含斜长石超镁铁岩的稳定产出表明其属典型的纯橄岩(D)-橄长岩(T)-橄榄辉长岩(G)组合堆晶岩(属DTG系列[3]或称斜长石型[4]), 这类镁铁-超镁铁质堆晶岩系通常是洋中脊环境下低压、“干”岩浆房中玄武质熔浆堆晶作用的产物, 除多见于MORB 型蛇绿岩[5], 也见于洋岛蛇绿岩, 而明显不同于具纯橄岩(D)-橄榄辉石岩(P)-辉长岩(G)堆晶岩组合(即DPG型堆晶岩)和具IAT特征的形成于俯冲带的岛弧型(SSZ型)蛇绿岩. DPG型堆晶岩是玄武质熔浆在俯冲带较高压和“湿”岩浆房中经堆积作用形成的.第3期鲍佩声等: 西藏洞错蛇绿岩的构造环境301基性岩床(墙)由辉绿岩、石英辉绿岩和粒玄岩组成, 频繁地穿入橄长岩和层状辉长岩中. 基性熔岩由枕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及少量角粒状玄武岩、气孔玄武岩和杏仁玄武岩组成, 并见有辉绿岩、粒玄岩岩墙穿入. 枕状玄武岩以发育枕状构造和斑状结构为特征, 块状玄武岩通常具有粒玄结构(图2(d)). 枕状玄武岩中以小岩枕居多(5 cm×10 cm×20 cm), 大者(40 cm×60 cm)较少见, 在基性熔岩顶部见有长轴达140 cm的大岩枕. 岩枕通常具冷凝边, 多数岩枕具球颗结构以及因气孔规律排列而呈现的同心带状构造. 枕状玄武岩的斑状结构, 由斑晶单斜辉石(多为普通辉石, 其次为顽透辉石, 常呈聚晶状产出)及基质(多为钠长石)组成.3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洞错蛇绿岩中10个弱蚀变基性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见表2.表2 洞错蛇绿岩基性熔岩的主元素(wt%)和微量元素(µg/g)含量分析结果a)样品号D-12 D-18 D-19 D-21 D-22 D-24 D-25 D-26 D-27 D-28 SiO249.68 45.07 47.69 45.37 45.55 46.19 52.39 46.24 45.66 49.90 TiO2 2.70 2.75 3.06 3.19 2.88 3.45 1.68 3.29 3.10 2.81Al2O311.99 12.11 12.47 13.27 12.19 15.04 13.59 13.61 16.81 13.48 Fe2O3 2.73 2.10 3.61 3.50 2.03 4.95 3.70 4.37 4.19 3.45 FeO 6.91 7.71 7.88 8.59 9.29 7.22 4.45 8.77 7.63 5.95 MnO 0.14 0.14 0.17 0.15 0.16 0.20 0.16 0.18 0.24 0.14 MgO 7.82 6.09 5.64 7.13 6.84 4.71 5.66 7.22 4.17 5.77 CaO 9.64 9.65 9.67 9.58 9.09 6.62 10.12 7.89 7.17 9.79 Na2O 4.23 3.16 4.72 1.34 3.35 2.66 4.30 3.86 3.97 4.87K2O 0.37 1.36 0.20 3.66 0.18 4.18 1.29 0.69 2.41 0.23P2O5 0.32 0.32 0.36 0.38 0.35 0.82 0.38 0.36 1.23 0.35总量96.53 90.46 95.47 96.16 91.86 96.13 97.72 96.49 96.58 96.74 Mg# 0.60 0.53 0.47 0.52 0.52 0.42 0.56 0.50 0.40 0.53 Sr 161 351 297 90 329 173 189 153 991 281 Rb 5.3 23.0 0.4 64.0 2.0 2.0 66.5 15.2 13.6 38.2 Ba 124 161 133 169 90 673 292 229 1224 108.3 Th 2.3 3.1 3.7 3.6 4.8 9.1 2.9 4.1 11.1 2.0 Ta 1.7 2.2 1.8 2.2 1.8 6.2 1.6 2.6 7.1 2.0 Nb 31 32 38 40 38 97 23 38 110 30 Zr 154 168 197 194 186 462 168 275 533 238 Hf 2.6 3.6 5.9 4.1 4.4 9.0 4.3 6.7 10.0 6.9 Sm 6.71 6.63 7.95 8.32 7.35 11.50 5.20 7.88 14.20 7.55 Y 25.9 22.3 29.4 28.2 27.6 35.2 18.9 30.3 41.0 19.43 Yb 1.95 1.62 2.29 2.11 2.11 2.78 1.35 2.44 3.38 1.34 Sc 35.4 26.2 38.9 30.6 35.1 18.9 20.1 42.8 12.9 8.55 La 26.3 24.0 27.6 37.2 27.0 64.4 20.0 25.1 80.8 32.98 Ce 57.8 55.0 66.7 80.1 60.6 129.0 42.5 56.9 158.0 58.1 Pr 6.82 6.99 8.20 9.65 7.69 15.30 5.49 7.66 19.10 7.39 Nd 30.9 30.3 36.4 41.1 33.0 59.0 23.6 33.5 74.7 33.6 Sm 6.71 6.63 7.95 8.32 7.35 11.50 5.20 7.88 14.20 7.55 Eu 1.81 1.81 2.12 2.32 1.99 3.49 1.82 2.57 4.24 2.32 Gd 6.44 6.37 7.99 7.88 6.09 8.73 4.59 7.07 10.70 6.60 Tb 0.99 1.14 1.39 1.17 1.23 1.42 0.71 1.16 1.68 0.97 Dy 6.04 5.54 6.88 6.84 6.44 7.42 3.90 6.49 8.73 4.69 Ho 0.98 0.94 1.19 1.18 1.13 1.35 0.70 1.21 1.62 0.93 Er 2.65 2.36 3.01 3.04 2.82 3.60 1.88 3.25 4.26 2.09 Tm 0.25 0.34 0.50 0.42 0.40 0.45 0.22 0.42 0.55 0.25 Yb 1.95 1.62 2.79 2.11 2.11 2.78 1.35 2.44 3.38 1.34 Lu 0.22 0.19 0.42 0.18 0.27 0.41 0.19 0.35 0.50 0.15a)由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分析, wt%为质量百分比302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第37卷3.1主元素成分特征该区基性熔岩的SiO2含量介于45.07%~52.39%, Mg#值介于0.40~0.60, Na2O, K2O含量变化范围较宽, Na2O: 1.34%~4.87%, K2O: 0.18%~4.18%, 总体以富碱(Na2O+K2O变化于 3.53%~6.84%之间)、钛(TiO2: 1.68%~3.54%)、磷(P2O5: 0.32%~1.23%)为特征. 在SiO2-(Na2O+K2O)岩浆系列判别图[6](图3(a))上大多数点落在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夏威夷岩)区; 在TiO2-MnO-P2O5×10判别图[7](图3(b))上也均落在洋岛碱性玄武岩(OIA)区, 与岛弧火山岩(IAT)和洋中脊(MORB)存在显著差异.3.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洞错基性熔岩的轻稀土总量(ΣLREE)高,介于98.61~351.04 µg/g, ΣHREE介于13.54~31.42 µg/g, LREE/HREE介于 5.97~11.24; (La/Yb)N: 6.94~16.6; (La/Sm)N: 2~3.58, 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近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对球粒陨石[9]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图4(a))呈现轻稀土明显富集的右倾型式, 与OIB的REE配分型式基本一致, 明显不同于N-MORB和E-MORB的稀土配分型式.3.3痕量元素地球化学洞错玄武岩中特征元素丰度Nb: 23.3~110 µg/g, Zr: 154~533 µg/g; Ba: 90~1224 µg/g, 均明显高于洋脊玄武岩(Nb: 1~5 µg/g; Zr: 15~150 µg/g; Ba: ≤50 µg/g)[10], 与OIB可对比. 洋壳形成时Nb和Ta为高度不相容元素, 故在蛛网图上表现出明显的高丰值[11]. 微量元素对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蛛网图(图4(b))显示, 洞错玄武岩也具有与OIB基本一致的微量蛛网图, 不同于N-MORB和E-MORB的微量元素丰度特征. 洞错基性熔岩无Ta, Nb, Zr, Hf, Ti的亏损, 故也显著区别于岛弧火山岩(IAB). 综合特征分析, 洞错玄武岩具有与洋岛玄武岩[10]非常相近的痕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4蛇绿岩的同位素年代学4.1 SHRIMP锆石U-Pb年龄鉴于洞错蛇绿岩的岩石组合特征, 选择堆晶杂岩中橄长岩(DG-1)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该橄长岩具中堆积结构和层状构造(图2(c)), 采用重选加磁选方法在约10 kg样品中分离出近100粒锆石, 将具代表性的锆石颗粒和标准锆石一起粘贴在环氧树脂表面, 抛光后将待测锆石做透射光、反射光显微照相和阴极发光(CL)图像. 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利用北京大学电子系FEI PHILIPS XL型扫描电镜上的阴极荧光仪完成, 锆石的U-Pb年龄测定在北京离子探测中心SHRIMPⅡ型离子探针质谱仪上完成, 分析流程和原理同Composton等[12]和Williams等[13]的阐述,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SHRIMPⅡ的工作条件和分析方法详见文献[14]. U, Th, Pb含量由标准锆石SL13(572 Ma)[15]标定, 普通Pb校正采用实测204Pb校正, 所有数据在U-Pb年龄谐和图5中的图3 洞错蛇绿岩基性火山岩判别图(a) SiO2-(Na2O+K2O)判别图[6]; (b) MnO-TiO2-P2O5×10判别图[7]. △: 洞错蛇绿岩基性熔岩(数据见表2), ★: 夏威夷拉斑质玄武岩平均成分, : 洋岛拉斑质系列和洋岛碱质系列分界[8], MORB: 洋中脊玄武岩, IAT: 岛弧拉斑玄武岩, CAB: 钙碱性玄武岩, OIT: 洋岛拉斑玄武岩, OIA: 洋岛碱性玄武岩第3期鲍佩声等: 西藏洞错蛇绿岩的构造环境303图4(a) 洞错基性熔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9]标准化模式图; (b) 痕量元素对原始地幔[9]蛛网图. 数据见表2误差为1σ, 年龄数据处理使用Isoplot方法[16], 加权平均值置信度为95%.橄长岩样品中分选出的锆石颗粒多呈短柱状, 长宽比通常为2:1, 阴极荧光图像揭示锆石内部普遍具有较清晰的结晶振荡环结构, 为典型的基性熔浆结晶锆石(图5). 13颗锆石的U-Pb同位素分析结果见表3, 一个锆石颗粒的206Pb/238U年龄为(172±8) Ma, 为继承锆石, 其余12个颗粒的测试结果相近, 加权平均年龄(2σ )为(132±3) Ma, 代表了橄长岩的结晶年龄(图5), 反映洞错蛇绿岩形成时代应为早白垩世. 图5 洞错堆晶橄长岩(DG-1)中锆石的阴极荧光图像(a)和SHRIMP U-Pb年龄谐和图(b)表3 洞错蛇绿岩堆晶橄长岩(DG-1)中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分析数据a) 测点U/µg·g-1 Th/µg·g−1Th/U206Pb*/µg·g-1f206/%206Pb*/238U 207Pb*/235U 206Pb/238U年龄/Ma DG1-1.1 787 7651.0015.0 1.660.0218±0.00050.16±0.014 139.0±3.1DG1-2.1 390 1540.41 6.9 1.750.0202±0.00050.12±0.013 128.9±3.0DG1-3.1 274 2070.78 4.9 4.880.0199±0.00050.19±0.032 126.9±3.3DG1-4.1 366 1820.51 6.4 2.190.0199±0.00090.12±0.021 127.2±5.6DG1-57.1 747 376 0.5213.7 1.020.0212±0.00090.15±0.011 135.1±6.0DG1-6.1 490 2470.5211.5 1.240.0271±0.00120.20±0.020 172.2±7.6DG1-7.1 345 1510.45 6.6 3.620.0214±0.00100.14±0.033 136.6±6.3DG1-8.1 333 1540.48 5.9 3.110.0200±0.00090.10±0.028 127.8±5.8DG1-9.1 1066 555 0.5419.3 1.240.0208±0.00090.14±0.011 132.8±5.8DG1-10.1 147 153 1.07 3.0 4.620.0223±0.00110.12±0.050 141.9±6.9DG1-115.1 821 396 0.5015.1 1.460.0210±0.00090.13±0.010 134.3±5.8DG1-12.1 375 210 0.58 6.9 2.530.0209±0.00090.13±0.029 133.2±6.0DG1-13.1 1271 591 0.4823.1 0.020.0211±0.00090.15±0.008 134.8±5.8a) Pb*为放射成因Pb. 206Pb c(%)为普通206Pb在整体206Pb中的比例. 普通铅用204Pb校正. 分析误差均为2σ. 样品测试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完成304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第37卷4.2 40Ar/39Ar同位素测年挑选前述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样品中两个弱蚀变基性熔岩(D-25, D-26)进行全岩40Ar/39Ar年龄测定, 分析参数及方法见文献[17].测试结果显示, D-25和D-26两个玄武岩样品的全岩40Ar/39Ar主坪年龄分别为(140.9±2.8)和(137.4±2.7) Ma, 与SHRIMP锆石U-Pb年龄结果基本一致, 均指示洞错蛇绿岩的确切形成年龄应为早白垩世. 表4和图6是样品D-25的14个升温阶段、样品D-26的15个升温阶段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试结果及坪年龄谱图.表4 洞错熔岩D-25和D-26的全岩39Ar/40Ar年龄测定数据a)样品温度/℃40Ar/39Ar 36Ar/39Ar 37Ar/39Ar38Ar/39Ar39Ar/×10−14 mol 39Ar累计/% 40Ar/39Ar年龄(2σ )/Ma D-25 400 117.1605 0.3690 0.7405 0.1394 33.92 2.61 87.9±3.9 500 107.98830.3479 1.0658 0.0976 38.31 5.56 57.1±5.2 580 45.5361 0.1257 0.9544 0.0434 98.59 13.15 90.9±4.2 740 28.2152 0.0608 0.8022 0.0323 65.36 18.18 110.1±3.2 800 21.6598 0.0323 1.2213 0.0240 163.86 28.71 129.9±1.6 850 19.1271 0.0211 1.5396 0.0213 145.71 39.92 13802±1.5900 18.3458 0.0170 0.6790 0.0203 131.79 50.06 141.8±1.5 950 17.2212 0.0125 0.6195 0.0174 209.45 66.18 144.0±1.6 1000 17.0820 0.0113 0.3949 0.0168 231.09 83.97 145.8±1.6 1150 23.0654 0.0409 1.9266 0.0271 56.51 88.32 118.7±1.3 1100 26.6082 0.0673 4.4860 0.0373 34.90 91.0 76.2±2.4 1180 23.3684 0.0632 5.0545 0.0343 34.64 93.67 55.0±1.5 1280 20.3160 0.0516 17.3892 0.0316 63.89 98.58 69.06±0.991380 45.0077 0.1388 57.4960 0.0562 18.40 100.00 91.0±2.6 D-26 400 313.0009 1.0464 1.0712 0.3403 3.60 0.5 42.0±8.6 500 71.9621 0.2181 1.1245 0.0826 26.33 4.17 82.0±4.6 580 23.0081 0.0628 1.7715 0.0663 101.33 18.28 49.6±3.0 660 30.5867 0.0805 1.1317 0.0753 53.18 25.69 74.1±3.6 740 32.8500 0.0807 0.7862 0.0660 40.39 31.32 97.0±2.1 820 28.8347 0.0571 0.5153 0.0414 52.90 38.68 127.6±1.8 900 27.7925 0.0505 0.4921 0.0336 66.08 47.89 136.7±1.7 950 26.1661 0.0438 0.3828 0.0259 84.69 59.68 140.4±1.7 1000 28.5617 0.0510 0.2786 0.0271 79.18 70.71 142.9±1.7 1050 34.9929 0.0756 0.5211 0.0351 48.90 77.52 134.6±1.6 1100 32.5655 0.0753 1.4909 0.0354 45.52 83.86 111.4±1.6 1150 42.4205 0.1103 3.1989 0.0517 29.90 88.03 107.8±3.6 1230 29.9572 0.0696 15.1544 0.0362 26.02 91.65 113.1±5.4 1330 24.4687 0.0551 45.3414 0.0305 44.87 97.9 125.6±2.3 1440 43.6613 0.1201 28.5142 0.0524 15.07 100.0 111.2±2.4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同位素室测定图6 洞错基性熔岩全岩40Ar/39Ar坪年龄谱图(a) D-25样品; (b) D-26样品第3期鲍佩声等: 西藏洞错蛇绿岩的构造环境 3055 讨论5.1 地幔源区性质利用单矿物(Opx)地质温压计对洞错地幔橄榄岩的平衡温、压条件计算得知, 其平衡压力为39.92× 108~51.51×108 Pa, 平衡温度为1158~1252℃, 大致相当于以石榴二辉橄榄岩为主的地幔岩稳定环境[18].利用玄武岩的CaO/TiO 2-Al 2O 3/TiO 2相关图、Cr-Y相关图以及橄榄石均衡融化曲线与液体Yb 含量关 系[19]也可以确定, 洞错基性熔岩是地幔二辉橄榄岩经10%~20%部分熔融形成的拉斑玄武质熔体结晶的产物[18]. 研究表明, HREE, Yb 和Sc 的显著亏损指示这些元素被分离, 进入残余相石榴石和斜方辉石 中[20~22]; 在低度部分熔融熔浆中, HREE 和Yb 可作为相容元素随单斜辉石的熔融带入熔体中[23]. 洞错基性熔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 HREE, Yb, Sc 显著亏损, La/Sm, La/Yb 和Th/Yb 比值较高(见表2), CaO/Al 2O 3比值与Th 含量大致呈正相关, 都指示其母岩浆与石榴石处于平衡[24], 反映洞错蛇绿岩中玄武质熔浆可能源自于石榴二辉橄榄岩为主体的地幔源区.La/Ce 值具有判别源区性质的指征意义, 洞错基性熔岩的La/Ce 值介于0.41~0.57, 大于原始地幔岩的比值(0.387), 显示其应来自富集的地幔源区[10,25]. 据TiO 2-Zr×10−6判别图, 洞错基性熔岩主要落入板内玄武岩区[26,27]; 在Nb/Y-Zr/Y 判别图上[28], 主要样品投点介于OIB 平均成分和与地幔柱有关的冰岛熔岩分布区之间(图7(a)), 在Th/Yb-Ta/Yb 判别图上[29]也集中于富集幔源区(图7(b)), 都反映洞错基性熔岩源区有富集地幔组分的明显叠加.表5给出了洞错基性熔岩的Sr 和Nd 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 所有样品的143Nd/144Nd 比值较低且稳定,介于0.512708~0.512887之间, 而87Sr/86Sr (0.704363~ 0.705007)明显高于幔源玄武质熔浆的87Sr/86Sr 平均比值(0.7038±0.0001)[30]; 依据本次研究获得的成岩年龄约132 Ma(SHRIMP 锆石U-Pb 年龄), 计算可知洞错基性熔岩的εNd (t )均为正值, 2.7~5.8; εSr (t )均为负值,−7.0~−26.2, 反映洞错基性熔岩与大洋玄武岩(N-MORB)平均同位素组成(143Nd/144Nd=0.51310,87Sr/86Sr=0.702800)[31]相比, 具有明显的高87Sr/86Sr,低143Nd/144Nd 特征. 高87Sr/86Sr, 低143Nd/144Nd 的玄武岩通常被认为源自大洋岩石圈组分(HIUM)、亏损地幔组分(MORB)和富集地幔组分(EM Ⅰ)三端元的混合地幔区[32]. 在143Nd/144Nd-87Sr/86Sr 相关图上, 洞错基性熔岩的投点均远离MORB 区, 均落在OIB 区. 对OIB 的研究表明, 它们是同位素成分近均一的地幔柱源熔体与传导热引发的岩石圈地幔低度部分熔融所产生熔体相混合的产物[33,34]. 洋岛火山岩的高87Sr/86Sr 比值起因于岩石圈地幔富集了碱金属和放射性87Sr, 且富集作用与来自地幔深层位的流体有关.该流体含H 2O, CO 2和碱金属, 它们既可来自软流圈地幔柱的顶部, 也可来自俯冲洋壳, 岩石圈地幔受流体交代,形成了富集地幔, 从而可解释洋岛和海山的诸多地球化学特征[31,35,36]. 综上所述, 洞错基性熔岩的地幔源区存在富集地幔物质与亏损的岩石圈地幔间的混合作用.图7 洞错基性熔岩构造环境判别图(a) Nb/Y-Zr/Y 判别图[28], 平行线间: 与地幔柱有关的冰岛熔岩分布区, MORB: 洋中脊玄武岩平均成分, OIB: 洋岛玄武岩平均成分, PM: 原始地幔成分, LCC: 下地壳平均成分, UCC: 上地壳平均成分; (b) Th/Yb-Zr/Yb 判别图[29]. 图中∆代表洞错蛇绿岩基性熔岩成分点(数据见表2)306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第37卷表5 洞错蛇绿岩基性熔岩的Sr和Nd同位素成分a)样品号Sm/Nd 147Sm/144Nd 143Nd/144Nd 误差2σεNd(0) εNd(t)D-24 0.194915 0.117828271 0.512708 0.000009 1.37196049 2.700504 D-25 0.220339 0.133194915 0.512713 0.000009 1.46753556 2.537210 D-26 0.235224 0.142192836 0.512887 0.000009 4.85644427 5.774559 D-27 0.190094 0.114911647 0.512822 0.000009 3.58441924 4.962056 D-28 0.224970 0.135994487 0.512865 0.000010 4.43271363 5.455233 样品号Rb/Sr 87Rb/86Sr 87Sr/86Sr 误差2σεSr(0) εSr(t)D-25 0.0804233 0.2324233 0.704363 0.000013 −4.78250 −26.167392D-26 0.0888889 0.2568889 0.705007 0.000016 4.359596 −19.512417D-27 0.0428732 0.1239035 0.704934 0.000013 3.321646 −7.0203386D-28 0.0071276 0.0205987 0.704137 0.000013 −7.99070 −7.8247603a) 测试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完成, 分析仪器为Micromass Isoprobe MC-ICPMS, 分析方法同文献[37]和[38]5.2成岩构造环境野外地质和岩石学观察表明, 洞错地区出露了由残留地幔橄榄岩-镁铁-超镁铁质堆晶杂岩-基性岩墙(床)-基性熔岩构成的、岩石组合基本齐全的蛇绿岩(套), 是一套典型的古洋壳岩石残片. 其中堆晶杂岩单元主要由含长超镁铁岩(含长纯橄岩、暗色橄长岩、橄长岩和橄榄辉长岩)组成, 显示属典型的DTG系列镁铁-超镁铁质堆晶杂岩[3,39], 且斜长石优先于辉石而结晶. DTG系列堆晶杂岩形成于较低压、无水(“干”)岩浆房环境, 包含DTG系列堆晶岩的蛇绿岩片通常是洋中脊或大洋板块内部-洋岛等特定构造环境[5,40,41]的大洋岩石圈残片. 明显不同于含DPG系列堆晶杂岩(由纯橄岩(D)-橄榄辉石岩(P)-和辉长岩组成)、形成于俯冲带的岛弧蛇绿岩. DPG系列堆晶杂岩为玄武质熔浆(IAT)在较高压的“湿”岩浆房中结晶形成的, 且单斜辉石优先于斜长石而结晶.洞错玄武质熔岩所具有的LREE显著富集的稀土配分型式和Nb(23.3~110 µg/g), Zr(154~533 µg/g), Ba(90~1224 µg/g)含量高等地球化学特征, 反映其具有典型OIB的基本属性; 而高87Sr/86Sr(0.704363~ 0.705007)、低143Nd/144N(0.512708~0.512887)和Zr/Nb 值低(<10)(见表3)等特征, 揭示其地幔源区有深源、同位素非均一储库的影响, 具有多组分混合幔源的性质[34]. 明显不同于低87Sr/86Sr(0.7024~0.7030)和高Zr/Nb比值(>30)、源自软流圈亏损地幔的洋中脊玄武岩(MORB). OIB的同位素异常需要其源区已长时期(1~2 Ga)滞留于亏损地幔源区(MORB源区)之外[42].上述研究进展综合反映了洞错蛇绿岩形成于岩石圈上隆减压、大量富集地幔物质(地幔柱源熔浆)上涌的洋岛环境(OIB), 地幔柱活动的高热流值使得具有更多放射成因同位素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参与了造浆作用[43], 形成地幔橄榄岩、DTG系列镁铁-超镁铁堆晶岩与具有典型OIB成分特征的基性熔岩共生, 它们共同代表了一套大洋板块内部洋岛环境下形成的洋壳残体.6结论(1) 洞错蛇绿岩中发育了地幔橄榄岩、典型DTG 系列镁铁-超镁铁堆晶杂岩和具有OIB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属性的基性熔岩. 代表了班公错-怒江洋盆形成和发展阶段洋岛环境的大洋岩石圈残片.(2) 班公错-怒江缝合带南、北两侧石炭-早二叠系地层, 在生物面貌和构造特征上十分相似, 据此南、北两侧地体间的明显裂解应始于侏罗纪[44]. 另外, 该带蛇绿岩片中古生物化石及年代学信息显示, 班公-怒江洋盆张开时代由东段丁青地区至西段洞错地区有逐渐年轻的趋势[39]. 本研究获得的洞错蛇绿岩的形成年龄约为(132±3) Ma, 是班公-怒江缝合带上保留的成岩年龄较晚的古洋壳残体, 揭示班公错-怒江洋盆中西段的裂解时限应延续至早白垩世.致谢 感谢北京离子探针(SHRIMP)中心、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同位素研究室及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协助我们完成了相关的测试工作.参考文献1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 西藏地质志.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32 王希斌, 鲍佩声, 邓万明, 等. 西藏蛇绿岩.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873 郝梓国, 王希斌, 鲍佩声, 等.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两类蛇绿岩的第3期鲍佩声等: 西藏洞错蛇绿岩的构造环境307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89, (8): 299—310 4 Ishiwatari A. Igneous petrogenesis of the Yakuno ophiolite (Japan)in the context of the diversity of ophiolites. Contrib Mineral Petrol, 1985, 89: 155—1675 Pearce, J A, Lippard S J, Roberts S.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significance of supra-subduction zone ophiolites. In: Kokelaar B P, Howells M F, eds. Marginal Basin Geology. London: Geological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1984. 77—946 Cox K G, Bell J D, Pankhrst R J. The Interpretation of IgneousRocks. London: Allen and Unwin, 1979. 4507 Mullen E D. MnO-TiO2-P2O5: a minor element discriminant forbasaltic rocks of oceanic environment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etrogenesis. Earth Planet Sci Lett, 1983, 62: 53—628 Miyashiro A. Nature of alkalic volcanic rock series. Contrib Min-eral Petrol, 1978, 66: 91—1049 Sun S S, McDonough W F. Chemical and isotopic systematics of oce-anic basalts: implications for mantle composition and processes. In: Saunders A D, Norry M J, eds. Magmatism in the Ocean Basins. London: Geological Society Special Publication, 1989. 313—34510 Wilson M. Igneous Petrogenesis. London: Academic Division ofUnwin Hyman Ltd, 198911 Holfmann A W. Chemical defferentiation of the Ear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tle continental crust and oceanic crust. Earth Planet Sci Lett, 1988, 90: 297—31412 Composton W, Williams I S, Kirschvink J L, et al. Zircon U-Pbages of early Cambrian time-scale. J Geol Soc, 1992, 149: 171—18413 Williams I S, Claesson S. Isotope evidence for the Precambrianprovince and Caledonian metamorphism of high grade paragneiss from the Seve Nappes, Scandinavian Caledonides, Ⅱ. Ion micro-probe Zircon U-Th-Pb. Contrib Mineral Petrol, 1987, 97: 205—217 14 简平, 刘墩一, 孙晓猛. 滇西北白马雪山和鲁甸花岗岩基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地球学报, 2003, 24: 337—34215 Black L P, Kamo S L, Allen C M, et al. TEMORA 1: a new zirconstandard for Phanerozoic U-Pb geochronology. Chem Geol, 2003, 200: 155—17016 Ludwig K R. Isoplot: a plotting and regression program for radio-genic isotope data. US Geol Surv Open-File Rep, 1991. 91—144 17 陈文, 李曙光, 张彦, 等.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青龙山高压正片麻岩中白云母的39Ar-40Ar年代学研究. 地质论评, 2003, 49: 537—54318 鲍佩声, 肖序常, 王军. 西藏洞错蛇绿岩的地球化学及其生因.见: 张旗, 主编. 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究.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6. 190—19419 O’Nions P K, McKenzie D P. Melting and continent generation.Earth Planet Sci Lett, 1988, 90: 449—45620 Frey F A, Clague D A. Geochemistry of diverse basalt types fromLoihi Seamount, Hawaii Petrogenetic implication. Earth Planet Sci Lett, 1983, 66: 337—33521 Chen C Y, Frey F A, Garcia M O, et al. The tholeiitic basalt transi-tion at Haleakala Volcano, Maui, Hawaii. Contrib Mineral Petrol, 1990, 106: 183—20022 Späth A, Leroox A P, Dunca R A, et al. The geochemistry of lavasfrom the Comores Archipelogo, Western Indian ocean: petrogene-sis and mantle source region characteristics. J Petrol, 1996, 37(4): 961—99123 Blundy J D, Robinson J A C, Wood B J. Heavy REE compatible inclinopyroxene on the spinel lherzolite solidus. Earth Planet Sci Lett, 1998, 160: 493—50424 Frey F A, Clague D, Mahoney J J, et al. Volcanism at the Edge ofthe Hawaiian Plume petrogenesis of submarine alkalic lavas from the North Arch volcanic field. J Petrol, 2001, 41(5): 667—69125 Yang H J, Frey F A, Clague D A. Constraints on the source com-ponents of lavas forming the Hawaiian North Arch and Honolulu volcanics. J Petrol, 2003, 44 (4): 603—62726 Moore G M, Carmichael I S E, Morone C, et al. Basaltic volcan-ism and extension, near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Sierra Madre vol-canic province and Mexican volcanic belt. Geol Soc Am Bull, 1994, 106: 383—39427 Righter K. A comparison of basaltic volcanism in the Cascades andwestern Mexico: compositional diversity on continental arcs. Tec-tonophysics, 2000, 318: 99—11728 Fitton J G, Saunders A D, Norry M J, et al. Thermal and chemicalstructure of the Iceland plume. Earth Planet Sci Lett, 1998, 153(3-4): 197—20829 Pearce J A. The role of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e in magmagenesis at destrictive plate margins: in continental basalts and mantle xenoliths. In: Hawkeswirth C J, Norry M J, eds. Nantwich: Shiva, 1983. 230—24930 沈渭洲. 同位素地质学教程.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9731 Faure G. Origin of Igneous Rocks——the Isotope Evidence. NewYork: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132 Späth A, Le Roex A P, Akech N O, et al. Plume-mantle interactionand the origin of continental rift-related alkaline volcanism-the Chyulu Hills Volcanic Province, Southern Kenya. J Petrol, 2001, 42(4): 765—78733 Kay R W, Kay S M. Delamination and delamination magmatism.Tectonophysics, 1993, 219: 177—18934 Class C, Goldstein S. The processes of plume-lithosphere interac-tion in the ocean basins constraints from the source mineralogy.Earth Planet Sci Lett, 1997, 150: 245—26035 O’Reilly S Y, Griffin W L. Sr isotopic heterogeneity in primitivebasaltic rocks, southwest Australia: correlation with mantle me-tasomatism. Contrib Mineral Petrol, 1984, 87: 220—23036 Tainton K M, McKenzie D. The generation of kimberlites, lam-proites and their source rocks. J Petrol, 1994, 35: 787—81737 韦刚健, 梁细荣, 李献华, 等. (LP)MC-ICPMS方法测定液体和固体样品的Sr同位素组成. 地球化学, 2002, 31: 295—29938 Li X H, Liu D Y, Sun M, et al. Precise Sm-Nd and U-Pb isotopicdating of the super-gaint Shizhuyuan polymetallic deposit and its host granite, Southeast China. Geol Mag, 2004, 141: 225—23139 张旗, 周国庆. 中国蛇绿岩.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40 Niu Y L, O’Hara M J. Origin of ocean island basalts: A new pre-spective from petrology,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 physics con-siderations. J Geophys Res, 2003, 108: 2209—222741 鲍佩声, 王希斌, 郝梓国. 新疆西准噶尔豆荚状铬铁矿床形成环境的讨论. 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所刊, 1992, 23: 46—7342 McKenzie D. Some remarks on the movement of small melt frac-tions in the mantle. Earth Planet Sci Lett, 1989, 95: 53—7243 Niu Y, Batiza R. Trace element evidence from seamounts for recy-cled oceanic crust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mantle. Earth Planet Sci Lett, 1997, 148: 471—48444 李秋生, 王建平. 西藏东部丁青-怒江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见: 张旗, 主编. 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究.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6. 195—198。
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中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中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周涛;陈超;梁桑;陈桂凡;李华亮;李德威【摘要】班公湖地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蛇绿岩出露完整,火山岩类型多样,但一直缺少高精度年龄约束。
本文报道了西藏班公湖地区卜垄蛇绿混杂岩中火山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中锆石结构和Th/U比值都显示其为岩浆成因,锆石U-Pb年龄163.9±0.7 Ma (MSWD=1.06)代表火山岩形成时代。
岩石亏损轻稀土元素,暗示岩浆源于亏损地幔;同时显示富集 K、U、Th、Ba、Pb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亏损 Nb、Ta 等高场强元素的岛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之上伸展环境的岩浆岩类似。
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研究,认为火山岩形成于弧间盆地或弧前盆地,岩浆起源于亏损地幔,一定程度上受到板片俯冲脱水和陆壳的影响;蛇绿岩属于 SSZ 型蛇绿岩,是中晚侏罗世班公湖-怒江洋盆北向俯冲的产物。
%The Bangong Lake region is situ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Bangong-Nujiang Suture Zone. The Bangong Lake ophiolite outcrops a complete profile and contains various volcanic rock types, however, it lacks high-precision age constraint. This paper reports petrological,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for the volcanic rocks of ophiol ite mélange in Pulong, the Bangong region of Tibet. The zircons from the volcanic rock show structure and Th/U ratios of magmatic origin, and yield a zircon U-Pb age of 163.9±0.7 Ma(MSWD=1.06). The volcanic rocks hav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magmatic rocks occurring in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such as enriched in K、U、Th、Ba、Pb and other LILEelements, depleted in LREE and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derived from an enriched depleted mantle source.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tectonic setting, we suggest that the volcanic rocks were formed in the inter-arc basin or forearc basin originated from the depleted mantle that influenced by subduction dehydration and continental crust, while the ophiolite belongs to SSZ-type produced during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Bangong-Nujiang oceanic basin at the mature period in the Late Jurassic.【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11页(P157-167)【关键词】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弧间盆地或弧前盆地;蛇绿岩;班公湖【作者】周涛;陈超;梁桑;陈桂凡;李华亮;李德威【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青藏高原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P597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横贯青藏高原中部, 由西至东, 在西藏境内的班公湖、改则、东巧、丁青等地区断续出露蛇绿混杂岩, 是拉萨陆块和羌塘陆块的分界线(郭铁鹰等, 1991; 任纪舜和肖黎薇, 2004),其构造属性还一直存有争议。
浅析班公湖-怒江地层区
浅析班公湖-怒江地层区摘要:该地层区位于狮泉河蛇绿混杂岩群以北、测区东北角坦嘎一带,主要出露有侏罗纪—早白垩世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和侏罗纪木嘎岗日岩群复理石相沉积。
向东向北均延出图外,向西被乌木垄花岗岩侵入,分布面积约500 km2,多数地带被朗山组灰岩角度不整合覆盖。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地层区,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木嘎岗日岩群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空间上位于狮泉河蛇绿混杂岩群以北,南与狮泉河蛇绿混杂岩群在保昂扎附近以断层为界相汇合,向北延出图外,测区延伸约38km,出露宽度为10km 左右,北以断层为界和木嘎岗日群相接,南以断层为界与拉贡塘组相接。
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与狮泉河蛇绿混杂岩群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构造线方向为NNW 向,图2-40西藏日土县热帮错一带班怒带南缘路线剖面而有别于狮泉河蛇绿混杂岩群NWW—近EW向的构造线方向。
与狮泉河蛇绿混杂岩群形成一个较大的交角。
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由偏东的保昂扎和偏西的嘎布勒两个条带组成,中间被乌哥桑二卡花岗岩阻隔。
该蛇绿混杂岩群大部分地带由变质超基性岩组成基质,局部为砂板岩基质,枕状玄武岩、辉绿岩墙群、硅质岩、碳酸盐、浊积岩岩片等混杂其中,具典型的基质、岩片二元结构(图2-40)。
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变质变形,多以褶皱产出,板劈理发育,岩石总体较破碎,多字型构造,膝折等多见,层内的顺层揉皱发育。
岩片总体上呈与构造线方向一致的一系列透镜产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基质:班公湖蛇绿混杂岩群大部分地带由变质的辉橄岩、橄辉岩或蛇纹岩构成基质;局部由砂板岩构成基质。
基质和岩片一起构成褶皱,组成了一个变形相对较强的构造层次。
(1)变质超镁铁岩基质该类基质岩性由辉橄岩、橄辉岩、硅化、菱美矿化蛇纹岩组成,岩石色率较深,呈灰黑—墨绿色,蛇纹石化强烈,蛇纹石含量可高达70-80%,局部沿裂隙有纤维状蛇纹石生成。
受韧性剪切应力的作用,该类岩石碎裂程度高,局部由于强烈的碎裂和硅质脉体的穿插发生腿色现象。
西藏班公湖存在MOR型和SSZ型蛇绿岩_来自两种不同地幔橄榄岩的证据
第24卷 第5期2005年9月 岩 石 矿 物 学 杂 志ACTA PETROLO GICA ET MIN ERALO GICAVol.24,No.5 Sep.,2005西藏班公湖存在MOR型和SSZ型蛇绿岩———来自两种不同地幔橄榄岩的证据史仁灯1,2,杨经绥1,许志琴1,戚学祥1(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2.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3)摘 要:在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西端日土出露两种不同的地幔橄榄岩:①角砾状方辉橄榄岩,由80%橄榄石(Fo =90.76~91.84,平均91.09)、15%斜方辉石(Mg#=90.97~91.41,平均91.16)、2%单斜辉石(Mg#=93.24~94.60,平均93.96)、3%棕色尖晶石(Cr#=0.20~0.25,平均0.23<0.60)和磁铁矿组成,以低MgO(41.41%~42.02%)、高Al2O3(1.63%~1.94%)、CaO(1.34%~1.60%)和Ti(133.04~134.52μg/g)为特征,亏损REE,ΣREE为球粒陨石的17%~22%,估算其为原始地幔岩经过10%~15%部分熔融的残留物;②块状方辉橄榄岩,由85%橄榄石、13%斜方辉石、2%红褐色尖晶石(Cr#=0.69~0.74,平均0.71>0.60)和磁铁矿组成,不含单斜辉石,相对于角砾状方辉橄榄岩,高MgO(42.96%~44.69%),低Al2O3(0.23%~0.61%)、CaO(0.08%~0.11%)和Ti(68.55~68.82μg/g),强烈亏损REE,ΣREE仅为球粒陨石的3%~5%,估算其为原始地幔橄榄岩经过30%~40%部分熔融的残留物。
初步研究认为角砾状方辉橄榄岩是古大洋岩石圈在板块汇聚过程中构造侵位于缝合带中的残留物,是MOR型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块状方辉橄榄岩是古大洋岩石圈在俯冲消减过程中再度发生熔融的残留物,是SSZ 型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这与本区发育MOR型蛇绿岩熔岩洋中脊拉斑玄武岩(P-MORB)和SSZ型蛇绿岩熔岩玻安岩(Boninite)是一致的。
西藏蓬错蛇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西藏蓬错蛇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王喜臣;夏斌;刘维亮;钟云;胡西冲;关瑶;黄炜;殷征欣【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8(042)003【摘要】蓬错蛇绿岩具有较完整的蛇绿岩岩性单元组成,是研究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构造演化的良好载体.辉绿岩中获得一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59.0±2.1 Ma,表明蓬错蛇绿岩形成于晚侏罗世.辉绿岩及玄武岩样品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兼具岛弧与N-MORB端元地球化学特征.两件辉绿岩样品(87Sr/86Sr)i 值介于0.7055~0.7063之间,εNd(t)介于11.28~11.84之间.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表明,蓬错蛇绿岩形成于活动陆缘弧前构造环境,岩浆源区为类似N-MORB的亏损地幔,并主要叠加了俯冲流体的影响.结合区域蛇绿岩、岛弧岩浆岩分布及沉积记录,蓬错蛇绿岩的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拉萨地体之下俯冲作用有关,并与藏北湖区其他早侏罗世-早白垩世蛇绿岩一起构成区内多岛弧盆系统.【总页数】20页(P550-569)【作者】王喜臣;夏斌;刘维亮;钟云;胡西冲;关瑶;黄炜;殷征欣【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北京100037;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西藏拉萨850012;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广东广州5103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P581【相关文献】1.西藏日喀则地区白朗蛇绿岩中石榴辉石岩的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J], 赵佳楠;许志琴;梁凤华2.西藏北冈底斯巴木错安山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J], 陈越;朱弟成;赵志丹;张亮亮;刘敏;于枫;管琪;莫宣学3.西藏改则县拉果错蛇绿岩构造属性:来自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的制约 [J], 徐建鑫;李才;范建军;王明;解超明4.西藏改则洞错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J], 彭头平5.西藏拉昂错蛇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J], 夏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班公湖-怒江西段舍马拉沟蛇绿岩中辉长岩年龄测定--兼论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形成时代
西藏班公湖-怒江西段舍马拉沟蛇绿岩中辉长岩年龄测定--兼论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形成时代杨巍然【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04(31)3【摘要】对班公湖-怒江西段舍马拉沟蛇绿岩中层状辉长岩的Sm-Nd、K-Ar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为(191±22)Ma,K-Ar年龄为(140±4.07)Ma和(152.30±3.60)Ma,结合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前者代表了洋盆张开年龄为早侏罗世,后者代表受到洋壳俯冲影响的时间;根据中段、东段蛇绿岩带已有的资料,讨论了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洋盆张开时代、俯冲时间及闭合时代,认为班公湖-怒江洋盆可能在早侏罗世自东向西同时张开,中侏罗世开始极性向南的俯冲,洋盆最终在早侏罗世末封闭.【总页数】7页(P262-268)【作者】杨巍然【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华中构造力学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相关文献】1.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中特提斯洋盆的双向俯冲:来自岛弧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J], 杜德道;曲晓明;王根厚;辛洪波;刘治博2.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蛇绿岩中的铬铁矿:产出特征与类型 [J], 李观龙;杨经绥;薄容众;芮会超;熊发挥;郭腾飞;张承杰3.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蓬湖蛇绿岩中的洋脊型二辉橄榄岩 [J], 卢雨潇; 杨经绥; 董玉飞; 熊发挥; 陈晓坚; 李观龙; 薄容众4.藏北班公湖——怒江带舍玛拉沟蛇绿岩中辉长岩Sm-Nd定年和Sr、Nd同位素研究 [J], 邱瑞照;肖润;周肃;李胜荣;蔡志勇;张文秦5.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西段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J], 赵元艺;汪傲;卢伟;吕立娜;刘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北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摘要青藏高原是多地体北向造山拼贴的产物,发育有多条近东西向的蛇绿岩带。
蛇绿岩研究一直是青藏高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
本文结合藏北龙木错-双湖-澜沧江蛇绿混杂岩带、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及狮泉河-纳木错-波密蛇绿岩带中双湖、赞宗错以及果芒错蛇绿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研究了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及其源区性质,进而探讨各蛇绿岩带的形成演化历史。
双湖蛇绿岩带内蛇绿岩各组成单元均有出露,均被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呈混杂片岩产出。
其中产自双湖西江爱达日那-嘎错一带蛇绿混杂岩中的变质辉绿岩、辉长岩基性岩墙群,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来源于富集型地幔源区,其环境判别显示兼具洋中脊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特征,为准洋中脊环境,是地幔柱热点与洋中脊相互作用的结果。
赞宗错蛇绿混杂岩自下而上具有较完整的蛇绿岩层序组合,但受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层序被严重破坏。
岩性以地幔橄榄岩组分为主。
赞宗错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性质显示蛇绿岩具有陆缘弧后盆地及陆内裂谷两种不同性质的地球化学组成。
赞宗错第一组基性岩样品来源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不同程度的叠加了少量的俯冲流体、沉积物等物质的影响。
赞宗错第二组基性岩样品应源于软流圈上地幔,且叠加有少量的陆壳组分。
果芒错蛇绿岩是狮泉河-纳木错-波密蛇绿岩带上出露面积较大的一处蛇绿岩,各层序均有出露。
超铁镁质堆晶杂岩其中堆晶杂岩显示明显的堆晶韵律,显示了明显的分离结晶特征,并指示其源自一个被富集组分交代混染的地幔。
基性岩具有高Al 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具E-MORB 型配分模式。
基性岩地球化学环境判别显示果芒错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扩张的弧后盆地环境中,结合区域构造特征,认为狮泉河-纳木错-波密蛇绿岩带是班怒带南向俯冲形成的弧后小洋盆,蛇绿岩各单元块体是古洋壳俯冲消减、碰撞挤压和构造抬升而形成现今的构造岩片,并非是逆冲推覆异地搬运而来。
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蛇绿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结合前人蛇绿岩研究相关成果,构建了藏北蛇绿岩的形成演化历史:双湖蛇绿岩作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蛇绿混杂岩带的一部分伴随着古特提斯洋在晚二叠世的闭合侵位,经过随后多期的构造变质变形作用层序被打乱,呈变质混杂岩片分布;班-怒特提斯洋于二叠纪之前裂开,并随着逐渐的裂开,开始了在拉萨地块北缘和羌塘地块南缘的双向俯冲,并在晚三叠世诱发了狮泉河-纳木错-波密洋东段的裂开;之后,与俯冲相关的东巧蛇绿岩在早侏罗世构造侵位;而狮泉河-纳木错-波密洋盆持续西向裂开,形成了具有弧后盆地背景的果芒错蛇绿岩;伴随洋壳俯冲消减、洋壳闭合、蛇绿岩构造侵位,形成了班公-怒江缝合带和狮泉河-纳木错-波密缝合带。
西藏改则地区拉果错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西藏改则地区拉果错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王保弟;许继峰;曾庆高;康志强;陈建林;董彦辉【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07(023)006【摘要】拉果错蛇绿岩位于西藏改则县南侧,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蛇绿岩带中发育最完整的蛇绿岩之一,可能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堆晶岩、枕状熔岩、岩墙、斜长花岗岩及放射虫硅质岩等构造单元组成.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蛇绿岩中的中基性岩富集Sr、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岛弧型火山岩的特点,其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解中主要显示平坦型曲线,它们可能是由消减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源区的部分熔融形成.拉果错蛇绿岩可能形成于弧间盆地环境,代表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弧-弧碰撞的产物.【总页数】10页(P1521-1530)【作者】王保弟;许继峰;曾庆高;康志强;陈建林;董彦辉【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西藏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拉萨,8514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西藏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拉萨,85140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5;P594.1【相关文献】1.西藏改则县拉果错蛇绿岩构造属性:来自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的制约 [J], 徐建鑫;李才;范建军;王明;解超明2.西藏改则洞错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J], 彭头平3.西藏永珠--果芒错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叶培盛;吴珍汉;胡道功;江万;杨欣德4.西藏改则洞错才隆拉橄榄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董煜;朱利东;杨文光;黄辉5.西藏拉昂错蛇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J], 夏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康穷蛇纹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康穷蛇纹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许伟;李才;吴彦旺;徐梦婧;范建军;江庆源;彭虎【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15(000)008【摘要】康穷蛇纹岩出露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中西段,是康穷蛇绿混杂岩的超基性岩石端元。
依据全岩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可将康穷蛇纹岩划分为A组和B组2种。
两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Cs)和高场强元素(U、Nb)。
经估算,A组蛇纹岩原岩是原始地幔经过10%~17%部分熔融的地幔残留,B组蛇纹岩原岩经历过更高程度的部分熔融(17%~23%),表明康穷蛇纹岩原岩至少经历过两阶段的部分熔融。
初步研究认为,A组蛇纹岩原岩是洋内俯冲初始阶段上涌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的地幔残留,受类MOR型熔体交代作用而仍然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却富集U和Nb,属类MOR型地幔橄榄岩;B组蛇纹岩原岩是A组蛇纹岩原岩在洋内俯冲带环境再熔融的产物,受玻安质熔体交代作用而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属弧前地幔橄榄岩。
两者均发生蛇纹石化作用而转变成蛇纹岩,最终因大洋碰撞闭合而残存于缝合带内,是班公湖-怒江新特提斯洋洋内俯冲演化阶段的岩石记录。
%Kangqiong serpentinites, exposed in the central-western partof Bangong-Nujiang suture zone, constitute the ultrabasic end member of Kangqiong ophiolitic mélange. Serpentinites in group A have relativelyhigh Al 2O3 (4.23%) and CaO (3.48%) con⁃tents, relatively depleted LREEs, their trace element normalized partition curv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global abyssal peridotites, whereas serpentinites in group B have lowerAl2O3 (0.61%) and CaO (0.27%) values and slightly more enriched LREEs with negative Eu and Ce anomalies, and their trace element normalized partition curves resemble those of Izu-Bonin-Mariana forearc mantleperi⁃dotites, with both of them enriched in LILE (Rb, Cs) and HFSE (U, Nb). Estimation reveals that protoliths of group A were the man⁃tle residue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asthenospheric mantle, and protoliths of group B underwent higher-degree partial melting, indicat⁃ing that they at least have experienced two stages of partial melting. It is preliminarily held that protoliths of group A were the mantle residue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asthenospheric mantle in the forearc environment, characterized by depletion of LREE but enrichmentof U and Nb because of MOR-like melt-rock interaction, and that protoliths of group B resulted from partial re-melting of group A in the intra-ocean subduction zone and became more reluctant to melting and more enriched in LREE and HFSE (U, Nb) be⁃cause of boninitic melt-rock interaction, thus belonging to forearc mantle peridotites. Both protoliths of group A and group B trans⁃formed into serpentinites resulting from serpentinization, and eventually remained in the suture zone while the ancient ocean collided and closed. They are thus the rock records of intra-ocean subduction of the Bangong-Nujiang Neo-Tethys Ocean.【总页数】12页(P1401-1412)【作者】许伟;李才;吴彦旺;徐梦婧;范建军;江庆源;彭虎【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天津300384;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2+5;P595【相关文献】1.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洞错石榴石麻粒岩岩石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苑婷媛;刘焰;张惠民2.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早白垩世洋岛火山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J], 于云鹏;胡培远;李才;解超明;范建军;许伟;刘金恒3.藏北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康穷地区发现铬铁矿 [J], 李兴奎;李才;王明4.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野马去申拉组富Nb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指示意义 [J], 吴建亮;尹显科;刘文;雷传扬;王波;李威;裴亚伦;张伟5.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去申拉组泥质硅质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刘文;裴亚伦;尹显科;吴建亮;雷传扬;王波;尹滔;李威;袁华云;张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的蛇绿岩
西藏的蛇绿岩在西藏自治区,中生代地层分布最广,仅在昆仑山脉以南和黑阿公路北侧出露部分古生代地层,并沿喜马拉雅山脉出露前寒武纪至新生代的一整套沉积地层。
全区境内广泛分布着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的蛇绿岩不发育为稳定陆块内部所特有的暗色岩。
其主要构造断裂线的走向显然与印度次大陆的轮廓有关。
表现在:1.西藏西部主要发育东西向的大断裂带,而西藏东部以至滇西地区逐渐转为北北西以至近南北向的大断裂带。
2.藏南地区东边有两条北东走向的二级断裂带(达旺-林芝和羊八井-那曲断裂带),而西边有两条北西走向的二级断裂带(印度河-噶尔藏布断裂带和革吉县直隆东山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断裂带)。
这种对称情况能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冲撞之应力机制。
按照施泰因曼三连体伴生规律(Hyndman,1972)认为一个蛇绿岩带内细碧角斑岩建造、硅质岩建造和阿尔卑斯型橄榄岩建造应属同一造山期产物。
因而据地层时代可以推断:班公山蛇绿岩带、昂龙岗日蛇绿岩带、印度河-噶尔藏布蛇绿岩带,以及怒江蛇绿岩带皆属燕山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属燕山期末至喜马拉雅期,而藏北湖区的伦波拉-安多蛇绿岩带和果忙错-巴木错蛇绿岩带可能属印支期至燕山初期。
还有些蛇绿岩带尚未得到全面调查,或者它本来就发育不全,我们倾向于把阿尔卑斯型橄榄岩建造看作蛇绿岩系列(Ophiolite suite)的主要代表。
因而,沿木塔-澜沧江断裂带目前虽然仅知有为数不多的超基性岩体,亦可暂为唐古拉-澜沧江蛇绿岩带。
西藏地区的蛇绿岩带分布来看(见图),这些蛇绿岩带的延伸方向及尖灭情况皆受大断裂带控制。
整个青藏高原上密集分布的许多条蛇绿岩带可以概括成为一个蛇绿岩体系,而这种构造岩石体系或许能更好地反映大陆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
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一、地质概况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东起朗县金东至札达县玛那山口以南印度境内,全长约1400里。
按岩体分布情况。
可以很自然地分成三段描述:西段从玛那山口至仲巴县桑木张,中段从萨噶县帕萨珠至仁布县,东段从曲水至金东。
西藏班公湖蛇绿岩组合层序、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
西藏班公湖蛇绿岩组合层序、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曹圣华;廖六根;邓世权;肖业斌;徐平【期刊名称】《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年(卷),期】2005(025)003【摘要】班公湖蛇绿岩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蛇绿岩均遭受了强烈挤压构造变形而形成蛇绿混杂岩带.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蛇绿混杂岩片按正常蛇绿岩层序重新组合排列,恢复后的蛇绿岩层序综合剖面可与典型洋壳剖面对比,自下而上层序为:①变质橄榄岩,主要为强蛇纹石化斜辉橄榄岩和纯橄岩;②堆积岩,由层状辉长岩和层状橄榄岩组成;③辉长辉绿岩岩墙群;④镁铁质熔岩,可分为块状熔岩和枕状熔岩;⑤深海-半深海沉积,岩性为放射虫硅质岩、浊积岩、灰岩等.地质构造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综合分析表明,该区蛇绿岩主要形成于中特提斯洋中脊、洋岛环境,中特提斯洋可能为比较成熟的大洋盆地,而不是发育不完全的陆间小洋盆或边缘海盆地.【总页数】10页(P101-110)【作者】曹圣华;廖六根;邓世权;肖业斌;徐平【作者单位】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201;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201;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201;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201;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南昌,33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西藏班公湖-怒江西段舍马拉沟蛇绿岩中辉长岩年龄测定--兼论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形成时代 [J], 杨巍然2.西藏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的打开时间:镁铁质蛇绿岩地球化学与锆石U-Pb LAICPMS定年结果 [J], 曲晓明;辛洪波;赵元艺;王瑞江;樊兴涛3.西藏班公湖存在MOR型和SSZ型蛇绿岩--来自两种不同地幔橄榄岩的证据 [J], 史仁灯;杨经绥;许志琴;戚学祥4.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丁青蛇绿岩中的铬铁矿:产出特征与类型 [J], 李观龙;杨经绥;薄容众;芮会超;熊发挥;郭腾飞;张承杰5.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蓬湖蛇绿岩中的洋脊型二辉橄榄岩 [J], 卢雨潇; 杨经绥; 董玉飞; 熊发挥; 陈晓坚; 李观龙; 薄容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橄榄岩 变二辉橄榄岩等 。
维蛇纹 石 为 主 ( 20% ~ 89% ) 、叶 蛇 纹 石
( 25% ~60% ) 。
网状和纤状鳞片变晶结构 ,岩石蚀变变 形强烈 。
3 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3. 1 主量元素 从表 2可以看出 :变质橄榄岩的 SiO2 为 39. 47% ~40. 46% , TiO2 多数为 0. 02% , A l2 O3
表 2 西藏班公湖蛇绿岩不同岩石单元的地球化学组成 (ωB /10 - 2 ) Table 2 The geochem istry components of the different ophiolite rock units from Bangong Lake (ωB /10 - 2 )
岩性 玄武岩 玄武岩 玄武岩 细碧岩 玄武岩 角闪辉长岩 辉长岩 辉长岩 辉长辉绿岩 变余辉绿岩 纯橄榄岩 纯橄榄岩 辉橄岩 斜辉橄榄岩 斜辉橄榄岩
表 1 班公湖蛇绿岩不同岩石类型的岩石学特征
Table 1 The petrology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fferent ophiolite rock types from Bangong Lake , Tibet
蛇绿岩 层序
岩石类型
矿物组成
其它特征
枕状玄武岩 、杏仁玄 斑晶主 要 有 斜 长 石 ( 10% ±) 、辉 石 ( 5%
186
资 源 调 查 与 环 境 2005年
组成部分出露较齐全 ,外来岩块混入较少 。剖面北端蛇绿岩与沙木罗组呈断层接触 ,断面倾 向北 ;南端被竞柱山组不整合覆盖 (图 2) 。自北而南岩性分层如下 :
图 1 斑公湖地区蛇绿岩的分布及剖面位置图 Fig. 1 D istribution and cross2section location of ophiolites in the Bangong Lake area
89. 66 m
ηδ:浅灰绿色蚀变二长闪长岩 。
339. 59m
不整合
竟柱山组 ( K2 j) :砾岩 、含砾砂岩 ,砾石 、砂屑成分有钠长岩 、辉长岩 、细碧岩和硅化大理岩等 。呈角度不整合于蛇绿 岩之上 。
2 蛇绿岩的岩石学特征
前面已介绍班公湖蛇绿岩出露较为齐全 ,有变质橄榄岩 、超基性 —基性堆晶岩 、辉长岩 墙群 、玄武质熔岩 。各类岩石其岩石学特征见表 1。
图 2 西藏日土县嘎公拉钦娃蛇绿岩剖面图 Fig. 2 Cross2section of Gagonglaqingwa ophiolites in R itu county, Tibet 12砾岩 、砂岩 ; 22斜辉橄榄岩 ; 32辉长辉绿岩 ; 42角闪辉长辉绿岩 ; 52磁铁矿 、铬尖晶石 ; 62枕状玄武岩 ; 72硅质岩 、灰 岩岩块 ; 82剪切带及岩片边界 ; 92二长闪长岩
为 0. 47% ~1. 06% ; CaO 为 0. 10% ~1. 33% ; 具低 SiO2 、A l2 O3 、CaO 及 TiO2 为特征 。此外 M gO 为 37. 52% ~39. 27% ,M g#值 ( 0. 837 ~0. 855 )相对较高而类似亏损的地幔岩 。辉长
188
资 源 调 查 与 环 境 2005年
SiO2 TiO2 A l2O3 Fe2O3 FeO M nO MgO CaO Na2O 46. 35 0. 83 12. 61 1. 35 9. 8 0. 23 6. 02 10. 24 4. 39 49. 74 1. 5 13. 06 3. 09 7. 9 0. 17 7. 35 9. 73 3. 13 47. 81 2. 13 13. 71 1. 5 12. 75 0. 25 7. 9 3. 68 1. 98 49. 78 1. 45 13. 74 4. 83 3. 07 0. 13 3. 7 11. 07 3. 68 53. 65 0. 58 15. 67 0. 92 5. 23 0. 1 5. 47 6. 03 4. 81 49. 81 0. 82 14. 24 0. 64 10. 57 0. 15 7. 28 9. 7 4. 05 49. 2 1. 58 13. 52 1. 13 11. 27 0. 2 6. 53 9. 78 3. 7 48. 73 0. 8 14. 76 0. 54 8. 36 0. 15 8. 25 11. 29 3. 38 53. 91 0. 86 15. 23 1. 67 5. 63 0. 13 5. 55 7. 71 2. 9 48. 30 0. 68 13. 17 2. 53 6. 09 0. 25 6. 44 8. 32 2. 39 39. 75 0. 02 0. 49 6. 11 1. 5 0. 09 39. 23 0. 16 0. 01 40. 46 0. 02 0. 61 5. 69 1. 55 0. 06 38. 74 0. 2 0. 01 39. 47 0. 05 0. 47 7 1. 27 0. 1 38. 75 0. 37 0. 01 39. 62 0. 02 0. 94 5. 13 1. 75 0. 08 37. 56 0. 1 0. 26 39. 66 0. 02 1. 06 3. 12 4. 1 0. 11 37. 52 1. 33 0. 17
中图分类号 : 588. 14 文献标识码 : A
班公湖 —怒江蛇绿岩带在中国境内长达 2 400 km ,东延进入缅甸 ,西延至克什米尔 ,是 国内外长期关注的特提斯期演化的重要地段 [1 ] 。班公湖蛇绿岩位于班公湖 —怒江蛇绿岩 结合带的西段 ,前人对东段 、中段研究程度较高 [ 2 - 6 ] ,西段的研究较薄弱 ,对班公湖蛇绿岩的 岩石组成 、地球化学特征 、形成时代等的研究成果较少 。
残余斑状结构 ,杏仁构成和枕状构成。 蚀变有葡萄石化 、绢云母化 、碳酸盐化 等 。呈大小不等的断块产出 。
辉 长 岩 、辉 长 辉 绿 辉长岩
岩 、角闪辉 长 岩 、橄 墙群
榄辉长岩等 。
斜长石 (55% ±) 、普通辉石 ( 20% ~40% ) 、
(残余 )半自行粒状结构 、辉长结构 ,块 状构成 。次生蚀变矿物有葡萄石 、阳起
韧性剪切带
蛇绿岩岩片 (ορJ2 K1 ) : 2. 深灰绿色强蛇纹石化橄榄岩与浅灰绿色辉长岩组成层状堆积岩 ,含磁铁矿 ,层面产状 230°∠20°。
29. 89 m
3. 深灰绿色蛇纹质混杂岩 :由强蛇纹石化橄榄岩混杂大小不等的 (角闪 )辉长岩质初糜棱岩 、灰岩块体等组成 。
79. 29 m
第 26卷 第 3期 冯晔等 :西藏班公湖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石 (30% ±) 。
(残余 )半自行粒状结构 、辉长结构 ,层 状构成 、块状构 成 。岩 石 蚀 变 变 形 强 烈。
变纯橄榄岩 、变橄榄 橄榄 石 ( 50% ~93% ) 、斜 方 辉 石 ( 15% ~
变质 岩 、变 斜 辉 橄 榄 岩 、 35% ) 、铬尖石 ( 2% ~3% ) 、蚀变矿物以纤
纹岩块体 ,发育枕状构造 ,枕状体产状 10°∠30°。
487. 04 m
断 层
7. 浅灰绿色绿泥石化葡萄石化角闪辉长岩 ,岩墙状葡萄石化角闪辉长辉绿岩 ,岩石普遍强蚀变 。
540. 9 m
8. 深灰绿色强蛇纹石化橄榄岩夹浅灰绿色蚀变辉长岩岩块 ,含铬尖晶石矿 。
93. 77 m
9. 浅灰绿色强蚀变辉长岩 。
1 蛇绿岩的地质特征
班公湖蛇绿岩呈 NWW - SEE向带状分布于 1∶25万喀纳幅 、日土县幅中部 。北以龙泉 山 —扎普断裂为界 ,南以斯潘古尔 —日土 —热帮错断裂为界 (图 1) 。单个蛇绿岩体的出露 规模大小不一 ,大者宽 1~5 km ,长几十千米 ;小者宽 20~60 m ,长 100~200 m。蛇绿岩分布 区构造十分发育 ,各岩石单元多被构造肢解 ,从下而上完整的层序没有发现 ,通常由两个以 上不同的岩石单元组成 。如龙泉山剖面和斯潘古尔剖面由变质橄榄岩单元和堆晶岩单元组 成 ;柴朱日剖面由变质橄榄岩单元 、席状岩墙单元和喷出岩单元组成 ;在嘎公拉钦娃剖面和 巴尔穷剖面虽然四个单元都有出露 ,但被肢解不连续 。蛇绿岩多被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沙 木罗组不整合覆盖 ,局部地段被晚白垩世竞柱山组不整合覆盖 。以嘎公拉钦娃剖面为例 。
沙木罗组下段 ( J3 K1 s1 ) :浅灰色 、灰黄色薄 —中层状微细粒岩屑砂岩 断 层
基性火山岩岩片 (βJ) :
1. 灰绿色碎裂细碧岩 ,云母石英片岩 ,混杂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生物铁质硅质岩 、辉长辉绿岩 、辉长岩 、角闪石岩 、石英
钠长岩质细糜棱岩块体 。云母石英片岩中获白云母 K - A r法同位素年龄值 159. 5 Ma,代表其韧性剪切变形年龄 。 平距 8. 73% ~53. 91% ,明显偏高 ; TiO2 为 0. 68% ~1. 58% ,偏低 ; A l2 O3 为 13. 17% ~15. 23% ,较为接近 ; M gO 为 5. 55% ~7. 28% ,略高 。玄武岩的 SiO2 为 46. 35% ~ 53. 65% ; TiO2 为 0. 58% ~2. 13% ,位于洋脊拉班玄武岩的 TiO2 ( 0. 6% ~2. 3% )之间 ; 在 FeO 3 - M gO - A l2O3 三角图上 (图 3) ,绝大多数样品落在洋中脊区 ;在 Nb / Y vs Zr/ TiO2 图 上 (图 4) ,样品落在拉斑玄武岩区 。
187
4. 灰绿色碎裂细碧岩 ,混杂大小不等的紫红色含生物泥质硅质岩 、微晶灰质白云岩 、辉长辉绿岩 、辉长岩 、蛇纹岩块
体。
358. 61 m
5. 深灰绿色蛇纹质混杂岩 。
89. 95 m
6. 灰绿色细碧岩 ,局部见玄武岩质构造角砾岩 ,混杂大小不等的紫红色含生物泥质硅质岩 、微晶灰质白云岩块体 、蛇
普通角闪石 (1~50% ) 、钾长石 ( 1% ±) 、钛 石 、绿帘 石 、纤闪石 、黄 铁矿 、泥 质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