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八布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合集下载

两类蛇绿岩剖面及其成因的探讨

两类蛇绿岩剖面及其成因的探讨

两类蛇绿岩剖面及其成因的探讨
张旗;陈雨;钱青
【期刊名称】《自然科学进展》
【年(卷),期】1998(000)003
【摘要】研究表明,蛇绿岩剖面是多种多样的,至少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特罗
多斯为代表,为具有序性的,厚度较大的洋壳,特征是有席状岩墙群和较厚的堆晶岩单元,第二类以及双沟为代表,仅出现镁铁质的喷出岩和侵入岩,洋壳厚度较小,缺少席状岩墙群和堆晶超镁铁岩或堆晶岩不发育,不同的蛇绿岩剖面反映了洋脊之下不同的动力学过程。

【总页数】1页(P326)
【作者】张旗;陈雨;钱青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
【相关文献】
1.北天山巴音沟蛇绿岩斜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蛇绿岩成因研究 [J], 徐学义;夏林圻;马中平;王彦斌;夏祖春;李向民;王立社
2.青藏高原蛇绿岩体系和西藏西部的蛇绿岩成因 [J], 梅厚钧
3.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两类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J], 郝梓国;王希斌
4.西藏东巧蛇绿岩中玄武质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探讨 [J], 陈晓坚; 杨经绥; 董玉飞; 熊发挥; 卢雨潇; 李观龙; 薄容众
5.新疆东准地区卡拉麦里蛇绿岩带中两类金矿床的可能成因 [J], 聂晓勇;宋谢炎;章文忠;吴德华;刘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蛇绿岩研究新进展及其定义和分类的再讨论_周国庆

蛇绿岩研究新进展及其定义和分类的再讨论_周国庆

第44卷第1期2008年1月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JOURNAL OF NANJING U NIVERSITY(NAT URA L SCIENCES)Vo l.44,No.1Jan.w2008蛇绿岩研究新进展及其定义和分类的再讨论*周国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摘要:蛇绿岩保存于大陆造山带中,在地质历史上产于洋)))陆过渡区多种构造背景(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弧前、弧后、弧内、弧间、板块三联点、转换断层、大陆裂谷或它们的复合背景等)的洋盆扩张脊.蛇绿岩以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为主,是一套彼此具有成因演化亲缘关系的、古洋壳+大洋地幔岩石的有机组合.我们把蛇绿岩概括为产于洋盆扩张脊的洋壳+大洋地幔岩石组合.蛇绿岩按构造背景有红海萌芽型洋壳和大洋中脊型洋壳两个端元,可三分为近陆的活动大陆边缘型)))科迪勒拉型、东地中海型(新特提型)过渡型、西地中海型)))大洋中脊古特提斯型.科迪勒拉型和东地中海型均属俯冲带(SSZ)上叠型,更近陆靠俯冲带;环太平洋型和被动大陆边缘型属特提斯型.关键词:蛇绿岩,岩石组合,构造背景,定义,分类中图分类号:P581Ophiolite:S ome key aspects regarding its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Zhou Guo-Qing(Depar tment of Earth Sciences,Nanjing U niver sity,N anjing,210093,China)Abstract:O phio lit e is a suite of mafic-ult ramafic and r elev ant ro cks with close affinity.It compr ises the ancient oceanic cr ust+sub-ocean mant le assemblag e and occurr ed in ocean ridges of various tecto nic sett ing s(activ e co nt inent mar g in,passive co ntinent mar gin,fo re-arc,back-ar c,intr a-arc,inter-ar c,t riple junct ion,translation fault,int ra-continenta l rift o r their co mpo site)during the geo log ical histo ry.O phio lites may be classified as the Co rdilleran-activ e continental marg in type,the Neo tet hy an-easter n M editer ranean(transition)t ype,and the Paleo tethyan)the w estern M editerr anean(m id-o cean r idg e)ty pe betw een the Red Sea ty pe(embryo geny type)and the mid-ocean r idg e t ype.T he Co rdilleran and easter n M editer ranean ty pes wer e closely relat ed to the suprasubduction zo ne t ype,closer to the continent and the subduct ion zone.T he circumo-P acific o phio lit es and passive co ntinental mar g in-t ype ophiolites are in clo se affinity w ith the T ethyan ty pes.Key words:ophiolite,tecto nic setting,definitio n,classificatio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672102)收稿日期:2007-03-20E-mail:zh gq1203@从19世纪初地质学界含混地使用Ophis描述带绿色的蛇纹质岩石,经Steinmann[1,2]提出三位一体的蛇绿岩,到1972年美国Penro se会议[3],才逐渐明确了蛇绿岩的概念[4].会议强调,使用蛇绿岩术语时应不受其假定成因的限制[3].1992年,张旗等[5]曾把蛇绿岩理解为/一套包括洋壳和上地幔单元的岩石组合,通常与深海沉积物和(或)板块的俯冲、拚合及碰撞作用产生的一套岩石组合(高压变质带和蛇绿混杂岩)伴生,产在古板块缝合带或其附近,代表古洋盆消亡的残迹0.1996年,在我国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上,蛇绿岩概念是讨论的主题之一,但没有取得一致,尤其是对蛇绿岩是否包含沉积岩,争论激烈.一致之处被张旗和周国庆[6]概括为蛇绿岩为产于扩张脊的洋壳+上地幔;同时,作者提出了蛇绿岩与非蛇绿岩判别的7条标准[6].但野外产状不清和混杂现象强烈时,如何判别蛇绿岩仍是问题.1998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M arshall再次举行了关于蛇绿岩的Penr ose会议,并出版有关专集[7~10].然而,对于蛇绿岩定义、成因和分类仍存在很多分歧.而解决这个问题对深刻认识造山带和岩石圈的演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此进行深入讨论.1蛇绿岩剖面和层序问题1972年Penr ose会议[3]给蛇绿岩下了一个象T roodos那样由一特定岩石单元构成的剖面式的定义(以下简称/定义0),以致相当长的时间里导致不少人按剖面去确定是否为蛇绿岩.然而在造山带,除Tro odo s,Semail,Bay o f Island,希腊,巴布亚-新几内亚、古巴、日喀则等少数蛇绿岩剖面较为完整外,多数蛇绿岩没有完整的层序.于是出现了两种极端,一是把被构造肢解了的蛇绿岩人为地分割为不同的火成岩地质体.如赣东北蛇绿岩,其中的一部分火山岩就曾经被划归前震旦系,而一些基性、超基性岩则被划归为燕山期侵入体[11].另一种情况则相反,把不属于一个蛇绿岩的一些岩石单元归属于一个蛇绿岩.如所谓的苏格兰Ballantrae蛇绿岩就是岛弧)弧间边缘海)洋岛多成因岩石单元的构造拚结物[12].前者不成层序剖面,后者则可能/凑0出了一个/剖面0.从/定义0出发也出现了把不同构造单元的不同剖面建造都归之为蛇绿岩并划分出不少剖面类型[13],其中的洋岛型和大陆褶皱带型这两种蛇绿岩剖面划分显然和现在流行的蛇绿岩观念是不一致的,绝大多数人不认为洋岛、海山和轴外洋壳是蛇绿岩.许多蛇绿岩及现代大洋壳钻探都证明,有的蛇绿岩原始剖面或缺乏岩枕,或缺失岩墙或岩墙群,或无堆晶岩,或无地幔岩.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构造背景的蛇绿岩剖面的岩石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不一样,各单层厚度或总厚度更是各不相同./定义0也妨碍了蛇绿岩新类型的发现和确定.如大西洋中脊,有的地方地幔岩直接出露,有的地段则出露蛇纹石化上地幔橄榄岩和辉长岩,有的地段蛇纹石化橄榄岩和辉长岩直接被玄武岩覆盖.又如云南双沟蛇绿岩变质橄榄岩之上是辉绿)辉长岩、玄武岩,洋壳薄,仅约1km厚[14,15]./定义0也曾指出,蛇绿岩可以剖面不完整、被肢解或被变质,并相应地称为不完整的蛇绿岩、被肢解了的蛇绿岩或被变质了的蛇绿岩,但其前提是首先已假定它是一个蛇绿岩了,实际上首要问题恰恰是它是不是一个蛇绿岩.M iy ashir o[16]抨击被肢解蛇绿岩之说,因为并非所有无层序的蛇绿岩都是被肢解的.张旗[17]总结出几种情况可能洋壳发育不全:(1)某些弧后盆地,从那里仰冲上来的洋壳可能没有完整的层序;(2)与转换断层破裂带有关的蛇绿岩无一定的层序;(3)象慢速扩张的大西洋中脊,岩浆有限,洋壳薄,地幔物质沿正断层上涌则不显Troodos层序.总之,/层序0不是定义蛇绿岩的必要和充分条件.2蛇绿岩和大洋壳剖面对比问题T roodos蛇绿岩剖面和通过地球物理探测、打捞、深海钻探与潜水观察的对比使人们相信蛇绿岩是可以和现代大洋壳剖面对比的.但格洛玛#查林杰号在哥斯达黎加裂谷南侧仅钻#2#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第44卷到枕状和块状熔岩及岩墙,而且这些岩石单元间为突变关系;其南侧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洋隆东侧则打捞到了几乎所有组成蛇绿岩的岩石,且见到了粒玄岩岩墙,在894钻位钻到辉长岩,在895钻位有蛇石化橄榄岩直接出露.在印度洋,阿特兰提斯Ò号破碎带东壁钻到了辉长岩,但钻探能力还未钻过大洋壳的岩墙进入辉长岩层,也没有一个钻孔发现象T roo dos那样完整的剖面[17].因此这种对比仍然是以该/定义0的剖面相当于现代大洋壳剖面的假定为前提,把上述样品凑成了一个剖面而已.再说,大陆超深钻已证明地球物理数据是多解的,有些解释甚至可能是错误的.Co lem an[18]批评道,如按地球物理建立洋壳剖面,就必须承认贯穿整个显生宙所有洋壳是由均匀一致的火成作用在扩张中心形成的.张旗[17,19]怀疑蛇绿岩是否可以无条件地与现代大洋底进行对比,原因在于: (1)绝大多数(约99198%)的大洋岩石圈已被消减掉了,能够仰冲上来的必然是其异常的部分;(2)象T roodos、Om an蛇绿岩形成在增生板块边缘,就不能用大西洋脊或太平洋中隆这样的大洋扩张轴的过程来解释;(3)直到最近,在缓慢扩张的大西洋中脊,地球物理还未揭示出有岩浆房存在的证据.Coleman[20]和Mo ores[21]先后指出,蛇绿岩和大洋壳剖面也有不同:(1)蛇绿岩的镁铁质岩剖面总厚度普遍比已认定的洋壳剖面薄得多,岛弧及边缘海尤其如此;(2)洋壳熔岩总是含橄榄石+斜长石斑晶的多,而蛇绿岩熔岩则是含斜方辉石+斜长石斑晶的多;(3)蛇绿岩杂岩普遍含较高的SiO2,常见奥长花岗岩或斜长花岗岩;熔岩也如此高SiO2,呈钙碱性趋势;(4)最大的问题是蛇绿岩和现代大洋扩张中心巨大的时间差,而扩张中心模式都是从大西洋中脊推导出来的,可没有一个出露在陆地的蛇绿岩剖面象大西洋壳剖面.Beccaluva和Passerini[22]指出:蛇绿岩顶部广布放射虫硅质岩-灰岩,唯一合理的产出地是边缘海盆.现代洋盆中无放射虫硅质岩.蛇绿岩地幔岩主要是方辉橄榄岩,而现代大洋地幔以二辉橄榄岩为主.显生宙大部分蛇绿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演化趋势、液体相和结晶次序等最符合于产在耗损板块边缘的岩浆体系而不是离散板块边缘的岩浆体系.Alastai and Robertson[9]认为,根据现代大洋知识,特别是深海钻探计划、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和大洋钻探计划所得知识来解释蛇绿岩和其他大洋岩浆单元的形成背景这种方法也有问题:(1)保留在大陆上的洋壳非常有限,某些造山带蛇绿岩非常少(如Franciscan Complex),典型洋中脊型洋壳是被俯冲而不是侵位,而与海山、大洋高原、转换断层、弧前和裂谷相关的单元保留机会更多;(2)常常只有蛇绿岩中深成岩部分保留在造山带,如方辉橄榄岩逆冲岩片,但是,在现代大洋很少证明保留了大洋岩石圈的更深部分(如堆积岩)和上地幔;(3)关于SSZ(supersubduction zone)形成时水化熔融的地球化学证据还没有一致意见,许多大的蛇绿岩可能形成在与俯冲有关的构造格局之说,以今天的构造地质格局看是最有争议的.3蛇绿岩岩石组合问题无疑,蛇绿岩是一套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石组合,但一套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组合不一定是蛇绿岩.镁铁和超镁铁质岩可能为多成因、多类型、多时代产物,因而不能轻易地将其归属一个蛇绿岩,尤其是在造山带中出现构造混杂作用的情况下,即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组合是蛇绿岩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肯定条件[5,14,17,23,24]. 311.地幔岩地幔有/洋下地幔0和/陆下地幔0之分.Co lem an[25]把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称作构造橄榄岩,或变质橄榄岩,主要是方辉橄榄岩,即/洋下地幔0,它有别于Co lem an引用Den T ex[26]的非蛇绿岩的造山/根带0二辉橄榄岩,即/陆下地幔0.Rampo ne et al.[8]把北亚平宁Ex ternal Liguride单元洋壳MORB(mid-ocean r idge basalt)下和元古代陆下富集地幔之间无熔体和残留物亲缘关系,用构造滑脱揭顶拉张环境来解释.Chalot-Prat et al.[27]证明,西A lps蛇纹石化地幔橄榄岩保留了被欧洲陆下地幔那样的富U、T h、轻稀土流体交代后的亏损特征.Ligurian蛇绿岩的辉长岩和M ORB#3#第1期周国庆:蛇绿岩研究新进展不可能是分离熔融关系,但是源自同一个洋下地幔残余.他们把Ex ternal Liguride单元看作是红海型或被动陆缘型(如Galicia)那样的/萌芽洋0蛇绿岩.因此,我们此前把蛇绿岩简单地概括为/洋壳+地幔序列岩石组合0应更正为/洋壳+洋下地幔序列岩石组合0.312铬铁矿岩豆荚状铬铁矿见于蛇绿岩变质橄榄岩,特别是纯橄岩中.有些蛇绿岩堆晶岩底部有分离结晶形成的铬铁矿岩.一些陆壳中堆晶镁铁、超镁铁质岩中更有分离结晶的大型铬铁矿床.Thayer[28]指出,豆荚状铬铁矿岩有高铬和高铝两组,层状堆晶岩中尖晶石贫铝. Dickey[29]认为高铬型代表洋壳早期低压堆积作用,而高铝型在高压二辉橄榄岩中更典型,代表深部地幔分凝物.Pear ce[30]还认为豆荚状铬铁矿是SSZ型蛇绿岩的标志之一.豆荚状是一种构造特征.因此,豆荚状铬铁矿岩可以作为蛇绿岩判定的一个参考标志,而不是肯定标志. 313堆晶岩和岩浆房倪志耀和王仁民[31]特别强调堆积岩,认为/蛇绿岩可以缺失某些端元组分,堆积杂岩绝对不可缺失,因此,鉴别蛇绿岩的关鉴问题是堆积杂岩.但是,如因构造肢解或被俯冲而缺失,则不能判断是否蛇绿岩0.然而,陆壳上可由陆下地幔熔融产生有具堆晶结构的/层状型岩体0,也形成基性、超基性岩组合.它们的产出状态和与周围地质体的关系、岩石组合和化学特征等方面与蛇绿岩质堆晶岩都有明显不同,因此不能仅仅据有堆晶岩认定蛇绿岩.如日喀则蛇绿岩辉长岩不发育,双沟蛇绿岩洋壳仅见玄武岩和辉长辉绿岩,无堆晶岩[14,15].张旗等[32]基本上否定了在扩张脊之下存在一个稳定的大的岩浆房的见解.因此,堆晶岩、岩浆房是判别蛇绿岩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必要前提.314中酸性岩相当多的蛇绿岩有中酸性岩,侵入的、喷出的都可以有,有的喷出岩还成枕状熔岩,特提斯型蛇绿岩中常见.李武显等[33]指出,蛇绿岩中的花岗质岩石可以存在于蛇绿岩形成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成因类型.如结晶分异型花岗岩,即传统意义上的大洋斜长花岗岩,由洋脊玄武岩直接结晶分异形成;剪切型花岗岩由洋壳运动过程中,内部发育的高温剪切带中的岩石部分熔融形成;俯冲型花岗岩由洋壳俯冲时本身和/或包括部分大洋或海沟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仰冲型花岗岩,当洋壳仰冲到大陆壳上时,其下部俯冲的边缘盆地沉积物部分熔融也可以形成花岗质岩石,它们上侵到其上的洋壳层位中,也可以成为蛇绿岩的一部分.不同成因的花岗质岩石,由于源区物质、形成机制以及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的不同,它们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的差异.Peters et al.[34]报道Semail蛇绿岩地幔层序最上部有钾质花岗岩岩墙和小岩株产出(相当于仰冲型花岗岩).钾质黑云母花岗岩化学特征与侵入进地幔层序和辉长岩中的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处在同一演化趋势线上.这些钾质花岗岩可能是后期侵入岩极端分离结晶的结果或从下伏变质基底逃逸的流体触发了蛇绿岩中更富长英质物质部分熔融产物.有些被定为闪长岩的蛇绿岩质岩石,包括一些具角闪石含长结构的脉状岩石(闪绿岩[35,36]),其中的角闪石实际上是辉石反应生成的,有的还残留有辉石,为变余(辉石含长)辉绿结构,成分属基性岩,不是中性岩.蛇绿岩质中酸性岩和非蛇绿岩质中酸性岩最大的不同是:¹蛇绿岩质中酸性岩的产出限于蛇绿岩带内并和蛇绿岩成员共生,不会侵入到蛇绿岩外的其它地质体中去;若是蛇绿岩质构造混杂岩,也只限于构造混杂岩带内,伴生的还有其它蛇绿岩岩块;º它们规模较小,多成小的分凝体、脉状体或岩枕、岩流,不像非蛇绿岩质中酸性岩体成较大岩体;»它们在蛇绿岩中所占比例较小,甚至没有.315席状岩墙/岩墙群许多蛇绿岩中缺少或没有以辉绿岩为主的岩墙或岩墙群,即岩墙或岩墙群不是确定蛇绿岩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有的蛇绿岩中的岩墙或岩墙群成分不是辉绿岩,因此,更不能以辉绿岩墙(群)作为确定蛇绿岩的必要条件.蛇绿岩中的岩墙或岩墙群只和蛇绿岩成员共生,即使在蛇绿岩质构造混杂岩中有非蛇绿岩岩块,也可能还有其它蛇绿岩质#4#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第44卷岩石碎块存在,如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中辉绿岩块和其它蛇绿岩岩块混杂在一起[35].不对称(单向)冷凝边是产于扩张脊岩墙群的重要标志,因此,被构造肢解蛇绿岩,可以以这样的岩墙/岩墙群来辅助确定蛇绿岩.当然,侵入在陆壳中的岩墙或岩墙群不是蛇绿岩成员,即使是辉绿岩也不是蛇绿岩成员.Stew artt et al.[37]还根据H ess Deep Rift出露的岩墙和熔岩,主张密度较低的熔浆有较低的M g、Fe,较高的Al、Ca,主要形成喷出熔岩;密度较大的熔浆主要形成岩墙.即岩浆密度大,扩张速度慢,岩墙较发育;相反,难发育岩墙.316熔岩枕状熔岩常见于蛇绿岩中,但岩枕可见于任何水体中的熔岩,因而枕状熔岩非蛇绿岩产出环境所独有,不是判定蛇绿岩的必要条件.只有当枕状熔岩和其它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作为一个组合时枕状熔岩才能作为蛇绿岩的特征岩石.钙碱性的玻安岩被认为是指示弧前环境的特征岩石.Pearce[30]则强调pre是指时间上的/先0,fore是指空间上的/前0,玻安岩是早于弧火山岩出现的熔岩,故为/先弧(pre-arc)0,不应该叫/前弧0.但是,当岛弧及岛弧火山岩形成后,这些玻安岩空间上就处于/弧前(fore-arc)0位置了,因而是蛇绿岩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熔岩.关于碱性熔岩.地槽学说中被钠化的细碧岩-角斑岩建造,在蛇绿岩熔岩中是常见的,它们不是原生的碱性岩.碱性玄武岩、洋岛拉斑玄武岩和岛弧钙碱性玄武岩一般不是蛇绿岩成员,但是,扩张脊叠加地幔柱作用,或岛弧被拉张时,它们也可能出现在蛇绿岩质岩石中. Co lem an[38]谈到/大洋化0时指出,红海地区见到代表拉张的犁状断裂有碱性橄榄玄武岩.这些碱性玄武岩是上升到陆壳中的深部地幔熔融物.当它们被圈闭在下地壳并熔化地壳物质时还可发现流纹岩.它们不是蛇绿岩成员,但当陆壳进一步拉张,产生新洋壳时,它们会和洋壳熔岩共存.H uot and Maury[39]把受碱性岩浆(高Zr/Y组熔岩)作用和岛弧岩浆作用(低Zr/Y 组熔岩)影响的中侏罗纪弧后盆地作为Coast Range蛇绿岩发育的第一阶段.晚侏罗纪岛弧和弧前区记录了Coast Range蛇绿岩发育的第二阶段.Ivan[40]认为,内喀尔巴阡山西部的三叠纪-侏罗纪Meliata大洋打开初期,类岛弧和弧后盆地玄武岩喷发在碳酸盐岩和泥质岩环境中,演化到N-M ORB形成时,伴有深海沉积.E-M ORB(enriched mid-ocean ridge)的形成可能是局部存在于扩张脊下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产物.Metzg er et al.[41]对比后认为, Ingalls杂岩与Josephine蛇绿岩最相似,包含了范围广泛的MORB、E-MORB、WPB(w ithin plate basalt)和IAB(island arc basalt)岩浆亲缘性熔岩,代表一个被大洋破碎带切割的弧后盆地,位于一同时代岛弧内侧,均属SSZ型.也就是说,他们把蛇绿岩发育看作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并在不同阶段发育不同的熔岩;或者,由于不同构造作用的叠加,或不均匀源区等多种原因,可以在蛇绿岩发育过程中发育有不同熔岩.317脊(轴)外熔岩下洋壳由产于扩张脊的岩石组合所组成,蛇绿岩代表下部洋壳[42].上洋壳由深海沉积物和轴外岩浆(包括与地幔柱有关的有大洋高原火山岩和洋岛玄武岩及与消减增生作用有关的洋内岛弧岩浆岩)组成,以沉积物为主,洋岛火山岩、洋底高原火山岩和岛弧火山岩分布局限.当洋盆闭合洋壳残片侵位到陆壳之上时,蛇绿混杂岩中的蛇绿岩部分代表原先的下洋壳,而上洋壳则组成蛇绿岩的上覆岩系.上洋壳和下洋壳都是已消失的洋盆的记录[42].这里的洋壳定义与文献中不同,主要强调的是,上洋壳的轴外火山岩和沉积岩不是蛇绿岩,只有下洋壳才是蛇绿岩,下洋壳=蛇绿岩.问题是,这里的上-下洋壳在岩浆作用-时间先后-和空间分布上,即成因演化上是相关的,至多轴外火山岩的一些部分离轴稍远而已.Fialko[43]考察东太平洋洋隆发现,板块边界是几十到几百米窄的新火山岩带,属上部洋壳,火山机构可以远离脊轴延续几公里远.轴外(o ff-ax is)火山作用显示出有一个宽的补充进入脊轴的岩浆熔体区;即使空间上脊轴是固定的和岩浆集中供应脊轴,空间上,洋壳和上地幔#5#第1期周国庆:蛇绿岩研究新进展中的岩浆源是移动的,轴外火山喷发可以是岩浆补充速率变化的自然结果,可以以岩床在水平方向侵位,在超过侵位深度后扩散蔓延至地表.Stew art et al.[44]探查H ess Deep Rift北壁辉绿岩和熔岩,研究区东西向近25km范围代表了东太平洋洋隆的近37万年的洋壳增生.在宽<4m,长25km范围内,主微量元素和比值都有大相当的变化,不同母岩浆成分的岩墙并列.来自不均匀地幔的多种岩浆供给了脊轴不同地段岩浆储库,从这些储库注入的岩墙,沿脊轴传输岩浆,导致具有不同演化史的交叉间隔岩墙和寄主熔岩.因此,岩墙有的可能从未喷发出熔岩,有的可以沿脊轴传输岩浆到相当远的距离,有的也可以远离它产生的脊轴岩浆房喷发出熔岩.Ichiy am a和Ishiw atari[45]干脆把日本的二叠纪Yakuno蛇绿岩中在厚层泥质岩上流动的变火山岩以及轴外橄长岩一起作为蛇绿岩成员,火山岩具有E-M ORB和T型稀土元素分布型式,橄长岩具亏损型式.因此,凡是与来自扩张脊下的岩浆供给有关的深成岩、浅成岩和熔岩,即便是空间上在轴外,它们相互间都有成因关系,都应该归属为一个蛇绿岩的成员.318沉积岩除文献[7,8,10]在蛇绿岩定义中强调了沉积岩外,Ichiy am a和Ishiw atari [45]把泥质岩、火山岩和轴外橄长岩都当作蛇绿岩.Dilek[46]也提到蛇绿岩包括沉积岩和某些变质岩,他认为,蛇绿岩显示出范围很宽的内部构造、假层序和主张多种多样生成的构造背景.一般说,它们以在古大洋的Wilson旋回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成的镁铁超镁铁质岩组合和伴生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单元为特征及随后通过碰撞和/或增生的造山事件而并入大陆边缘. Co lem an[25]早就指出,一个完整的蛇绿岩层序包括变质橄榄岩、堆晶岩、岩墙群和可与远洋沉积、金属沉积物成夹层的枕状熔岩,并认为已在许多地方证明了,争论没有意义.Alastai[9]批评1972年Penr ose会议关于蛇绿岩的定义时首先指出,该定义排除了沉积岩,而沉积岩是蛇绿岩形成构造背景最好的指示之一,如放射虫燧石,陆源沉积物;而且,三叠纪主要的火山-沉积单元包括从碱性到M ORB型喷出岩和放射虫硅质岩记录了新T ethys洋盆从裂开经过渡期到扩张期的历史.因此他的定义中包括一个远洋深海沉积盖层.此外,Sivell[47]报道新西兰早二叠纪敦山蛇绿岩带DMOB(Dun M ountain o phiolite belt)有4组化学沉积: (1)红色赤铁矿质燧石填在玄武岩岩枕间,反映玻璃质玄武岩受低温水热蚀变促使Si和金属贡献给了海水;(2)瘤状Fe-M n质沉积物,产出在枕状熔岩/沉积岩界面上,富集过渡金属和稀土元素,高Ce/Ce*、Ni/Fe和Cu/Fe,反映了水热组分对H的化学吸收作用;同时还高Ba和Sr.E Nd(t)U0,与计算的二叠纪海水值一致;(3)红色泥岩和(4)杂色桔黄色-黄色泥岩.其中(1)和(2)显然是蛇绿岩演化末期的热水作用的延续,是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Costa和Caby[48]报道Pied-mo nt-Ligurian大洋残体-西阿尔卑斯M ontg-enevre蛇绿岩时,指出其辉长岩类似于M OR (m id-ocean ridg e)辉长岩,没有遭受过陆壳混染的闪长岩是受高温剪切的辉长岩[5%部分熔融派生物.剪切辉长岩中的淡色岩脉的锆石年龄是156?3M a,而一个幔源岩石中的钠长岩的锆石年龄是148?2M a.这些年龄记录了蛇绿岩晚期岩浆作用年龄,并与最早的后蛇绿岩放射虫硅质岩年龄相符(160-140M a). Lom bardo et al.[49]用SH RIM P测定了M on-viso蛇绿岩Verne变斜长花岗岩锆石岩浆结晶环带部分平均年龄为152?2M a,切割岩浆环带的无环带部分有更年轻的A lpine变质年龄,表明西T ethy s的Piedmont-Liguria区深成岩浆活动在170~150Ma间持续约15到20M a,与放射虫化石地层年代学所证明的时间,及与Cottian阿尔卑斯的Ligurian型蛇绿岩玄武岩喷发时间和深海沉积时间接近于同一时间跨度.这两方面从时间角度证明,这些放射虫硅质岩是在整个蛇绿岩形成和演化的时期内的.可以认为,只有在扩张脊熔岩喷发作用区与其有成因演化关系的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碎#6#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第44卷。

蛇绿岩中的花岗质岩石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_李武显

蛇绿岩中的花岗质岩石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_李武显
第 18 卷第 3 期 2003 年 6 月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
Vol. 18 No. 3 Jun. ,2003
文章编号 :100128166 (2003) 0320392206
蛇绿岩中的花岗质岩石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Ξ
李武显 ,李献华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640)
变化大 变化大 大多数 < 50 大多数 > 1 LREE 富集型 变化大 变化大 与壳源岩石相似
与蛇绿岩中辉长岩和玄武质 形成于洋壳下部的高温 可以产出在蛇绿岩的各个层 绝大多数侵入于蛇绿岩的地幔橄
熔岩共生
剪切带中
玄武质岩浆低温条件下分离 角闪岩深熔作用

榄岩和堆晶辉长岩单元
俯冲的洋壳高压条件下部分 蛇绿岩推覆岩片之下的沉积岩深
20 世纪 80 年代末 ,Sorensen 等[14]报道了北美卡 塔利娜 ( Catalina) 蛇绿混杂岩中存在部分熔融的花 岗质伟晶岩 。该蛇绿混杂岩由俯冲的洋壳岩石经历 了 650~750 ℃,95~115 kPa 的变质作用[14~16 ] ,之后 被仰冲到大陆上 。这种岩石的发现 ,表明蛇绿 (混 杂) 岩中还可能存在大洋岩石圈俯冲时部分熔融形 成的岩石[17 , 18 ] 。这类由俯冲的大洋壳部分熔融形 成的岩石喷出或者侵入在地壳中 ,被称之为埃达克 岩 (adakite) 或埃达克质侵入岩[19~21] 。最近 ,Scarrow
蛇绿岩和文卡 (Leka) 地区加里东蛇绿杂岩以及洋脊 拖网样品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 ,存在中性岩石 (SiO2 = 50 %~60 %) 的间断 ,暗示至少有部分大洋 斜长花岗岩不是由大洋玄武质岩浆直接结晶分异而 来 。通过实验 ,他提出了晚阶段含水条件下酸性岩 浆和变化的富 Fe 玄武岩浆不混溶 (immiscribility) 成 因 。然而 ,天然的蛇绿岩和大洋拖网获得的大洋岩 石样品中缺乏这类变化的富 Fe 玄武质岩浆与大洋 斜长花岗岩共生 ,使得该成因模式没有得到广泛的 认同 。

西昆仑北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西昆仑北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西昆仑北带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刘石华;匡文龙;刘继顺;朱自强
【期刊名称】《世界地质》
【年(卷),期】2002(021)004
【摘要】在西昆仑造山带的北侧存在着一条西起盖孜,向东经奥依塔格、库地、苏巴什至祁曼塔格的蛇绿岩带.在详实的野外考察工作和充分总结已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该蛇绿岩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它对西昆仑造山带大地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反映了西昆仑造山带曾经历了由统一陆块在震旦纪时的破裂到喜马拉雅期的强烈推覆和走滑等过程,从而奠定了西昆仑现今的构造格架.
【总页数】8页(P332-339)
【作者】刘石华;匡文龙;刘继顺;朱自强
【作者单位】广东省地勘局722地质队,广东,汕头,513026;中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中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湖南,长
沙,410083;中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36
【相关文献】
1.西藏嘉黎断裂带凯蒙蛇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J], 和钟铧;杨德明;王天武
2.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邓万明
3.西昆仑柯岗蛇绿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J], 黄朝阳;王核;刘建平;胡军;慕生禄;丘增旺
4.北淮阳花岗岩-正长岩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周泰禧;陈江峰;张巽;李学明
5.西昆仑库地北构造带两侧地质特征对比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王元龙;李向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大陆俯冲带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大陆俯冲带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科研热词 高镁安山岩 阿尔泰造山带 铜矿床 矿床地质 有限元模拟 晚古生代 早古生代火山岩 斜峪关群 成矿动力学背景 弧岩浆岩 应变强度 年代学 岛弧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 商丹带 古秦岭洋 北秦岭 北疆 内蒙古牙克石 俯冲碰撞 俯冲带耦合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科研热词 黄骅盆地 第三纪 火山岩 渤海湾 板片窗 晚中生代 北秦岭 俯冲 高压麻粒岩 高压变质岩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锫石u-pb年龄 超临界流体 西藏冈底斯东部 西乌旗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 芝麻坊 红花铺侵入体 碰撞造山带 石英闪长岩 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 洋壳俯冲 榴辉岩相变沉积岩 榴辉岩 柴北缘 构造意义 构造剥蚀 晚石炭世 早古生代 察隅岩体 大陆俯冲带 大陆俯冲 大洋冷俯冲带 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 地幔楔对流 古亚洲洋 变质化学地球动力学 南阿尔金 北祁连山 北祁连 sr-nd-hf同位素 nb/ta分异 la-mc-icpms hf同位素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青藏高原 1 雁门关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1 锆石年代学 1 软流层静压推力 1 超高压(uhp)变质岩 1 物质源区 1 水流体 1 楔状挤出 1 林芝杂岩 1 构造集群 1 构造运动程式 1 构造迁移 1 构造结合区 1 构造热事件 1 构造格局 1 构造旋回 1 构造应力场 1 构造学 1 板缘 1 板内 1 板下 1 新生代变质作用 1 数值模拟 1 拉萨地体 1 折返过程 1 开合构造 1 岩石成因 1 大陆边缘弧 1 大别-苏鲁区 1 古元古代 1 变形和变质分解作用 1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 1 伸展薄化 1 亚洲 1 中国大陆 1 东亚及其大陆边缘 1 wsm2008 1

滇东南八布蛇绿混杂岩中的早二叠世放射虫化石

滇东南八布蛇绿混杂岩中的早二叠世放射虫化石

滇东南八布蛇绿混杂岩中的早二叠世放射虫化石
滇东南的八布蛇绿混杂岩是一种复杂的地质构造,包含多种不同的岩石类型。

在这些岩石中,发现存在着一些珍贵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远古时期的生态环境和地质变迁。

其中,早二叠世放射虫化石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化石类型。

放射虫是微小的海洋生物,其体形呈球形或扁圆形,由钙质壳构成,具有非常高的化石保存率。

放射虫化石常常作为地层年代学和古环境研究的重要指标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在八布蛇绿混杂岩中发现的早二叠世放射虫化石,其年代大约在2.9亿年前左右。

这个时期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是二叠纪伊始时期的代表。

二叠纪伊始时期是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不仅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也直接影响到了地球生命的演化进程。

通过对早二叠世放射虫化石进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海洋环境和古生物群落。

据研究发现,早二叠世时期,全球气候开始从冰期向温暖期转变,整个地球气候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同时,海平面上升,海洋环境逐渐变得湿润温暖,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早二叠世放射虫化石还可以为我们解析当时的地质变迁,了解地中海-喜马拉雅变造带的构造演化历史以及八布蛇地区的沉
积构造演变过程等等。

因此,早二叠世放射虫化石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对于加深我们对于地球演化过程和生态环境变
迁的认识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滇东南八布蛇绿混杂岩中的早二叠世放射虫化石是一份珍贵的科研材料,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海洋环境和地质变迁,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地球演化过程和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滇东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特征及成因

滇东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特征及成因

收稿日期:2002-12-31;修回日期:2003-06-30 . *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云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编号:19991040021073)资助. 作者简介:王宇(1960-),男,云南省个旧市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研究.E -m ail:wangyu@
摘 要:滇东地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石漠化明显,面积 28 320 km 2 ,严重地制约着地区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采用 三级标 准划分 石漠 化 等 级,景 观 差异 特 征 明 显,便 于 野 外 识 别,制 定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整 治 措 施。 滇东地 区石漠 化分布 具有集 中连片 、自北向 南逐渐 增多、程 度加重 的特 点。 石漠 化 的成 因:地 貌 的 演化 过程中 存在着 石漠化 的潜势 ,广泛分 布 的 岩溶 石 山是 形 成 石漠 化 的 物质 基 础,特定 的 自 然地 理 环 境是 导致石漠 化的 基本条件 ;人口 增长 过快 、不 合 理的 土 地 开发 、工 业 污 染是 形 成石 漠 化 的主 要 因素 , 但自 然因素 和人为 因素的 主次因 地而异 。 关 键 词 :石漠化 ;分布 特征;滇 东;岩 溶石山地 区 中图分类号:P642 .25 文献标识码:A
中度 区 轻度
重度 Ⅲ
中度 区 轻度
1 .7 5 1 .3 1 0 .9 9 4 .6 9 1 .7 1 1 .0 1
836 19 51 24 16 13 67 36 72 30 28
223 143 2 .0 9 21 .20
2.72
1 8 640 6 .9 9 47 .96
1 自然地理地质环境
云南省岩溶分布面积 110 875.7km 2 ,占全省面 积的 28.14%。岩溶区主要分布于 102°E 以东、元

滇东南八布蛇绿岩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滇东南八布蛇绿岩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系 统 三 叠 系 兰 木 组 浊 流 沉 积 之 上 。其 中 地 幔 橄榄 岩 以 方辉 橄 榄 岩 为 主 , 熔 岩 和 辉 绿 岩 为 低 钾 拉 斑 系列 。稀 土 元 素
和微量元素具有类似 N MOR B的特 征 , T i V 比值为 2 o ~5 0之 间 , Nb / Yb Th / Y b 比值 落 在 亏 损 地 幔 源 区 , 应 为 MOR型 蛇 绿 岩 。斜 长 角 闪 岩 S HR I MP锆 石 U — P b年 龄 为 2 7 2 ±8 Ma ( n 一1 1 , MS WD 一 0 . 5 4 ) , 表 明其 时 代 为 早 二 叠 世 晚 期 。综 合 扬 子 西 南 缘 晚 古 生 代 火 山 岩 分 布 和 沉 积 演 化 特 征 , 我 们 认 为 八 布 蛇 绿 岩 代 表 了二 叠 纪 早 期 右 江 洋 盆 剧 烈 扩 张 期 的残 留洋 壳 。 关键词 : 蛇绿岩 ; S HRI MP锆 石 u P b ; 古特提斯洋 ; 右江盆地 ; 滇 东 南
鹏等 ,1 9 9 9 ;张旗 等 ,1 9 9 9 ; 吴根 耀等 ,2 0 0 0 ; 胡 丽 沙等 , 2 0 1 2 ) , 因而越来 越 多 的学 者 把八 布 蛇绿 岩 带
较大 的争议 , 这 一 区域 是 扬 子 、 华夏 、 印支 地块 等几
个 大 的构 造 单 元 的结 合 部 位 ( 马文 璞 ,1 9 9 8 ;钟 大
前 为止 还缺 乏精确 的年 代学研 究工 作 。 越 北 一滇东南 一桂 西地 区近年 来发 现 了一批镁
铁 质 一超镁 铁质 岩石 , 这些 岩 石 被认 为是 与 洋 壳 有
直 以来 滇东南 一越 北地 区大地 构造 归属 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岩 ,而在炭山 —铜厂一带 ,玄武岩蚀变微弱或发 岩 ,由阳起石 、钠长石和少量石英组成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蛇绿岩 (Ophiolite) 是指产出在板块构造缝 合带中的一套镁铁 —超镁铁岩组合 ,其岩性单元 可以与现代大洋岩石圈的各个层圈相对应 , 因而 普遍认为其代表了大洋岩石圈的残留 。蛇绿岩赋 含了丰富的古大洋地幔动力学信息和大地构造学 意义 ,一直是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 126 ] 。近几十年 来 , 国外地质学家坚持不懈地通过典型地区蛇绿 岩和现代大洋地质的研究 , 利用实验岩石学 、地 质地球化学 、地球物理学等研究手段 , 建立和完 善了 MOR (M iddle Ocean R idge)型和 SSZ ( Sup ra2 Subduction Zone)型蛇绿岩的理论体系 , 把蛇绿岩 形成的构造环境与地幔动力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 较为合理地解释了蛇绿岩的多样性及其与大洋岩 石圈存在差异的原因 [ 728 ] 。尤其是 SSZ 型蛇绿岩 将消亡的大洋与新生的洋壳有机地联系起来 , 因 而赋予其形成机制和地幔动力学背景新的含义 , 可见 SSZ型蛇绿岩不仅对探讨大地构造演化 ,而 且对研究板块俯冲带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DL1348 53122 0186 11171 7179 0116 6127 11131 3108 0114 0109 4183 99146 5123
264 3118 114 7511 128 1218 5116 102 2114 6517 1167 1156 7110 1171 2415 3139 8174 1126 6179 2129 01777 2194 01514 3158 01779 2130 01300 2112 01329 1169 01101 5188 01068 01684 01252
YJ415 52182 1167 13101 13108 0118 5124 6152 2121 0113 0115 5104 100105 3146 5214 3511 4218 4718
109 1619 3112 120 4519 7513 3188 01307 1151 01240 2416 1019 1912 3160 1718 5102 1151 6157 1117 7143 1159 4181 01832 4148 01573 2131 01313 2165 01052 1182 01645
DL1350 45181 1193 13155 14151 0128 8109 10125 2161 0123 0116 2120 99162 8122
116 5310 6117 6713 134 2016 5164 130 4919 8514 1193 01246 1151 01320 6411 4181 1514 2149 1312 4178 1180 6162 1117 8128 1185 5130 01704 5116 01744 2152 01147 2120 01099 01337 01229
收稿日期 : 200720922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批准号 : 40302026) ;中国科学院重 要方向项目 ( KZCX32SW 2125) 3 通讯作者 , E2mail: yup ing71 liu@ sohu. com
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地质学家经过多年的努 力 , 基本查明了我国境内蛇绿岩的时空分布特 征 ,并对蛇绿岩的类型 、成因和产出环境等方面有 了较深入的认识 [ 3, 526, 9 ] 。
178
474 1913 3185 9712 4516 9114 1142 01695 1159 1103 111 3189 1310 2118 1215 4146 1146 5188 1112 7147 1167 5100 01664 4144 01655 2176 01093 2125
2 01130 01040
较完好 。三个单元之间均以断裂相接 。蛇纹岩强 烈糜棱岩化 ,镜下仅见细粒破碎的橄榄石残留矿
长岩及其中呈岩墙状产出的辉绿岩脉 ;上部单元 物及斜方辉石假象 。辉长岩仍保留辉长结构 ,由
由玄武岩组成 ,在龙林 —金竹湾一带 ,大部分玄武 辉石 (已变为角闪石 )和斜长石 (已变为钠长石 )
岩已变质为绿片岩相的绿帘阳起片岩和钠长阳起 组成 。辉长岩中的辉绿岩墙已全部变质为角闪片
我国西南哀牢山 —红河断裂以东 ,师宗 —弥 勒断裂以南的右江 —南盘江地域 ,处于特提 斯与 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接合 2转换部位 [ 10 ] ,其构 造属性在地学界长期存在争论 。大多数学者将其 纳入古特提斯的范畴来探讨 ,其中一些学者认为 , 该区广泛分布的 、巨厚的三叠纪浊积岩 ,是三江古 特提斯扩张和俯冲形成的弧后盆地或弧后裂谷型 地槽 [ 11 ] ;另一些学者通过对桂西晚古生代地层 、 沉积岩和火山岩等的研究 ,认为桂西存在晚古生 代连续的深海沉积 ,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属洋岛型 玄武岩 ,可能指示了扬子与印支地块之间存在一 个宽广的古特提斯分支 [ 12 ] 。特别是钟大赉等 [ 13 ] 在中越边境麻栗坡八布一带找到了较为完整的蛇 绿岩剖面 ,并从中识别出比较典型的 N 2MORB 型 镁铁质岩 ,指出扬子 、华夏和印支等三个地块之间 可能存在特提斯洋盆 。但是 ,右江 —南盘江晚古 生代 2早中生代盆地 ,以充填三叠系巨厚的陆源浊 积岩系为重要特征 ,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东南方的 “云开古陆 ”,其次为西南方的“越北古陆 ”[ 11 ] 。
研究区内主要出露一套泥盆 2三叠纪泥质 、 砂泥质夹少量硅质岩的浊积岩系列 ,也见少量晚 古生代碳酸盐岩构造岩片 ,两者均以逆冲 2推覆断 裂叠接 。初步野外调查认为 ,台地碳酸盐岩岩片 是异地推覆在浊积岩之上的飞来峰 ,所研究的蛇 绿岩片也是由南向北逆冲推覆在深水沉积之上 的 。从滇东南弧形逆冲 2推覆构造看 ,研究区内见 到的推覆构造岩片正位于弧形叠瓦逆冲系的核心 部位 。八布蛇绿岩片的南界为一近东西向逆冲推 覆构造 ,中部龙林为一近南北向逆冲走滑断裂 ,把 岩片分为东西两半 。调查表明 ,岩片东半部 (龙 林以东 )出露的蛇绿岩较为完整 (图 1) 。
第 28卷 第 1期 2 0 0 8年 3月
矿 物 学 报
ACTA M INERALOGICA SIN ICA
文章编号 : 100024734 (2008) 0120006209
Vol128, No11 Mar1, 2 0 0 8
滇东南八布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徐伟 1, 2 ,刘玉平 13 ,郭利果 1, 2 ,叶霖 1 ,皮道会 1, 2 ,廖震 1, 2
1 区域地质概况
八布蛇绿岩出露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国境线附 近的八布 —董定一带 , 呈构造岩片产出在北西向 文山 —麻栗坡和富宁走滑断裂之间的断块内 。该 岩片东西向长约 20 km ,南北宽约 4 ~8 km (图 1) ,即云南省地质矿产局 [ 15 ] 提到的八布镁铁 2超 镁铁岩区 。其向南的越南境内相当于越北 (V iet2 bac) 褶皱带 ,与以东毗邻的北部湾北部滨海区都 是我国华南造山带沿西南走向的延伸部分 。八布
8
矿 物 学 报
2008年
2 地球化学特征
211 样品分析方法 本研究样品采自龙林剖面 ,包括 7 件变质橄
榄岩和 6 件玄武岩 。主元素采用 XRF在中国科 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R IX22100 仪器上分 析 ,微 量 元 素 在 中 国 科 学 院 地 球 化 学 研 究 所 ELAN6100DRC等离子体质谱仪 ( ICP2MS)测定 。 所有元素精度优于 5% ,分析结果列于表 1。
Sr Y Zr Nb Mo Sn Cs Ba La Ce Pr Nd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Hf Ta Pb Bi Th U
玄武岩
DL1344 50116 1184 12181 14172 0129 6131 8126 2188 0112 0116 2107 99162 7158 6012 4917 4813
表 1 八布蛇绿岩主微量元素化学分析数据表
Table 11 M ajor element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basalts and ultrabasic rocks from the Babu area
样品
SiO2 TiO2 A l2O3 TFe2 O 3 M nO M gO CaO N a2 O K2 O P2 O 5 LO I TO TAL FeO Cr Co Ni Cu Zn Ga Rb
蛇绿岩所在的构造带在越南境内称献 河 ( Song Hein) 裂陷盆地 ,在 1991 年版的柬埔寨 、老挝 、越 南 1 ∶1000000地质图上 ,这个 NNW 向的早 2中三 叠世盆地的西翼分布着一系列标识为晚古生代到 早中生代的辉长岩 2橄榄岩和辉长岩 2花斑岩岩 体 ,其长轴方向与区域走向一致 [ 16 ] 。
(11 中国科学院 地球化学研究所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贵州 贵阳 550002; 21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 , 北京 100039)
摘要 :八布蛇绿岩出露在北西向文山 —麻栗坡和富宁走滑断裂之间的断块内 ,主要由蛇纹岩 、辉长岩 、玄武岩 三个单元组成 ,彼此间均以断裂相接 。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蛇纹岩 SiO2 、A l2 O3 、TiO2 、M gO 含量变化较大 ,依据 主 、微量元素组成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整体较为平坦 ,推测原岩为镁铁质 堆晶岩 ;另一类呈 U 型配分 ,推断原岩是方辉橄榄岩 。玄武岩属拉斑系列 ,主量元素具有富 M gO、TiO2 ,低 A l2 O3 、K2 O、P2 O5 ,并且 N a2 O K2 O 等特征 ,类似于 MORB 型玄武岩 ; REE配分模式也显示出 N 2MORB 型玄武 岩的特征 ;同时 ,微量元素普遍具有 L ILE、Th富集 , Nb、Ta、Zr、Hf等元素具明显亏损特征 ,又暗示源区曾遭受 不同程度的俯冲带流体交代作用 。综合分析认为 ,八布蛇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 ,其形成可能是古太平洋 从 SE至 NW 向华南大陆俯冲的产物 。 关键词 :八布蛇绿岩 ;地球化学 ;弧后盆地 ;滇东南 中图分类号 : P542; P58811; P595 文献标识码 : A 作者简介 :徐伟 ,男 , 1974年生 ,硕士 ,从事地球化学和构造地质学研究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