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植物修复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植物修复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7272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7.png)
植物修复及其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分析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来修复环境污染的技术。
它是一种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植物的吸附、积累、代谢和降解能力,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从而恢复受污染的土壤、水体和空气的生态功能。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植物修复的原理及作用机制1. 植物吸附能力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根际现象和根分泌物吸附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农药、有机物等。
这些有害物质被植物吸附后,能够减缓它们对土壤和水体的进一步污染,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了条件。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积累在其体内,如重金属、放射性同位素等。
通过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可以选择适合修复的植物进行种植,从而实现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的转移和富集。
3. 植物代谢和降解能力植物根系分泌的物质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降解某些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烃、有机氯化合物等。
植物的根际微生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将有机污染物分解成较为无害的物质,实现环境的自我修复。
二、植物修复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1. 重金属污染由于工业生产、采矿、排放废水等活动,导致土壤中出现了重金属污染问题。
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选择具有重金属耐受性和富集能力的植物进行种植,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积累在植物体内,从而减少土壤重金属的含量,使土壤得到修复。
2. 石油化工污染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石油烃类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对土壤和水体产生严重的污染。
通过植物修复技术可以选择能够降解石油烃的植物进行种植,利用植物的代谢和降解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害的物质,实现土壤的修复。
1. 水体富营养化由于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因素的过度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可以选择适合水生环境的植物进行种植,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并将其转化为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从而减少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减缓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d0d70a7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ce.png)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一个严重的挑战。
重金属污染源广泛存在于工业排放、农药使用、废弃物处理等多个领域,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破坏,威胁到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然而,大自然中存在一种独特的修复机制,就是植物对重金属的生物修复能力。
本文将探讨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机制、适用植物种类及其应用前景。
一、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机制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是指植物通过吸收、转运、抑制和转化等方式,将土壤或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转移到其根系、地上部分或内部物质中,进而将其毒性降低或转化为可形态排除的形态。
主要的生物修复机制包括以下几点:1. 吸收:植物通过其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特别是根系毛细管的形成使得植物对水溶性重金属离子有更高的吸收能力。
2. 转运:吸收到的重金属元素会通过植物的血管系统从根部运输到地上部分,形成根-茎-叶的元素分布。
3. 抑制:植物通过增加细胞壁、分泌物质等方式抑制重金属元素进入细胞核,从而减少其在植物内的积累。
4. 转化:植物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将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转化为无害的形态,如转化为难溶于水的物质或结合到有机物质上。
二、适用植物种类针对不同的重金属元素,不同的植物种类表现出不同的修复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用植物种类及其对应的重金属修复能力:1. 矿产型植物:对于含有高浓度金属元素的土壤,如铜、铅、锌等,一些矿产型植物如铜钱草、柳叶菜等具有较好的修复能力。
2. 能源型植物:对于含有放射性元素铀或油田污染的土壤,能源型植物如悬铃木、榆叶梅等适用于生物修复。
3. 资源型植物:对于重金属元素浓度较低的土壤,一些资源型植物如小麦、玉米等对铬、镉、汞等重金属的修复效果较好。
三、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应用前景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环境友好等特点,凭借其显著的优势和潜力,已逐渐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以下是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应用前景:1. 植物修复技术可应用于土壤修复和水体净化工程,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植被覆盖和水体处理,能够降低污染物浓度并改善生态环境。
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735111659eef8c75fbfb365.png)
利用植物吸收和植物根际作用使土壤中污染物转化为相对无害 物质。 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并不减少 , 但由于降低了在土壤 中的有效态, 从而达到减轻污染的效果。
21 植物挥发 .. 3
( 2 )加强植物修复的实践性环节, 创建植物修复重金属的示 范基地 , 继续对超富集植物的机理和作用进行研 究。 ( 3 )基因工程的应用。目前, 基因技术应用于植物修复才刚刚 起步 , 已有的成果表明基因技术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 但
抗病能力强 。
21 植物稳定 .. 2
成本较低 , 具有良 好的社会、 生态、 综合效益。 易被公众所接受, 特别
适合在发展 中国家使用 。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大致有 以下几方面 : ( 1 )寻找 、 筛选和培 育超 富集植物 , 进行全 国超 富集植物 资源 调查 , 了解其分布并建立超富集植物的数 据库。
铅 量只有 2] / , 对照沙地 竟高达 70 ,m 。CL g 等 2 gmL而 z 4 p/ L .. I g Ru l 成功地把细菌的 H 还原酶基因导入拟南芥植株,使植株耐 H g 能力大大提高, 植株对 H 的耐受性提高到 10 m l , H 2 g 0 ̄ o L 且 g被 / + 转基因植物还原可以促进 H 从土壤中的挥发。 g 4 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 趋势 植物修复是一项处于迅速发展之中, 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 术 。植物修复以太阳能为驱动能源 , 适用于中一 低强度污染的治理 ,
有可能导致植物修复的革命性突破。其研究包括有价值基因的筛 选、 转基因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转基因植物遗传性能等 。 ( 4 )超富集植物体内重金属 的回收 再利用 。对 于收获物的处 理上 , 的人较少 , 研究 目前仅 对灰 分中重 金属含量 为 1 ̄ 0 的 0 ̄4% /
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少花龙葵1
![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少花龙葵1](https://img.taocdn.com/s3/m/3bd72623af45b307e87197c4.png)
• 参考文献:
• 1.杨肖娥,龙新宪,倪吾中,等。东南景天(Sedum alf redii H):一种新的锌超积累植物。科学通报,2002,47 (13):1003~1006 • 2.陈同斌,韦朝阳,黄泽春,等。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 其对砷的富集特征。科学通报,2002,47(3):207~201 • 3.苏德纯, 黄焕忠. 油菜作为超积累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 的潜 力[J ] .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 22 ( 1) :48~51.
谢谢!
中国重金属污染现状
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 超过200亿元,等于4000多万人一年的口粮。资料还显示 ,广东、广西、湖南等地矿区都存在大量废弃有毒重金属 ,导致矿区附近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几百倍 。 湖南全长856公里的湘江由于受到工业废水污染,河水 中的砷、镉、铅等剧毒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占全省排放总量 90%以上。另外,重金属不仅对农田、江河造成污染,近 年来我国发生多起血铅超标事件表明重金属污染正在对我 国居民健康造成损害,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处于高发态势 。
实验设计 2.污染区植物采样试验 • • 选择两个污染区,一个是广东韶关大宝 山矿区,采集矿区中Cd污染区内生长的龙 葵植株;第二个区域是沈阳张士灌污区, 采集在含Cd严重超标的污水灌溉条件下生 长的龙葵植株。
实验设计 3.样品处理与数据统计
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材料为植物根、茎、叶、籽实4部 分。并对其进行称重,清洗,干燥,粉碎,最后测定其中 的Cd含量(单位mg/kg)。同时测定实验结束时的盆栽土 壤Cd含量。过程中随时记录必要数据。 • 1、分析龙葵地上部分生物量随盆栽土壤Cd含量的变化曲 线,确定龙葵是否符合超级累植物耐受性的特征(在土壤 浓度小于25 mg/kg时生物量无明显变化)。 • 2、通过测定龙葵各部位的Cd含量确定在土壤Cd浓度大于 等于25 mg/kg时,龙葵植物体内的Cd含量是否大于100 mg/kg这一超富集植物Cd含量临界值。 • 3、分析龙葵的叶与茎是否为Cd积累的主要集中部位,超 富集植物的标准之一就是茎和叶为植物的超富集积累部位。 •
植物修复在治理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植物修复在治理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a256cf4910ef12d2af9e7b7.png)
关键词 : 区, 矿 重金 属 , 壤 , 物 修 复 土 植
中图分类号 : 7 5 X 0
文献标识码 m
许多关于香 根草 的研 究 证 明: 根草 ( z a id s为 高大 香 V.i no  ̄) z i 金属矿 山中的尾矿库是环境体 系 中重金 属污染 的重要来 源 , 尾矿是开采过程 中产生 的一种 固体 废物 , 这些废 物 中含有较 高浓 禾 草 , 高 和 根 系 都 可 达 1 5m~2m, 至更 高 生 长 , 以有 效 控 株 . 甚 可 度 的有毒重金属 , 矿区植 被恢复和土地 复垦是 目前 备受关 注的研 制和防止土壤侵蚀 和滑坡 , 这种植 物对土壤 盐度 、 、 钠 酸性 、 、 铝 锰
大 的危害。在 2 纪 9 0世 0年代 出现 的土壤 植 物修 复技术 能较 好 草和鹅观草对 C , b Z uP ,n及其 复合重 金属 的耐性做 了对 比研究 , 地解决这一难题 , 该技术 用一些特殊植物 吸收污染 土壤 中的高浓 得 出 的结 论 是 : 物 对 不 同金 属离 子 的 耐 受 性 是 有 区别 的 , 根 草 植 香
循环都产生 负面影响。为此 , 研究 人员把 目光 投 向豆科 植物茎瘤
通过对 豆科植 物长喙 田箐进行 双因素试 验研究得 矿区土地的植物修 复是利用绿色植 物及其相关 的微 生物 、 土 的相关 问题 上 , 出: 保留茎瘤使长 喙田箐全株植 物氮含量 和单 株植物氮 积累量分 壤添加剂和植 物种植 的方法来截 留、 去除土壤 中的污染 物或使 污 24 40 33 3 . %, 染 物无 害化 的 过 程 。 通 常 利 用 对 重 金 属 有 较 强 的 耐 受 性 、 集 性 别 比去 除茎瘤处 理提高 了 1 . %~3 . %和 4 . % ~1 1 4 富 而且 环境 愈恶劣 , 这种 作用 愈显著 。同时 , 留茎瘤 处理显 著抑 保 或超富集性 的植 物来 修复矿区重金属 污染土壤 , 植物稳 定和植 物 同样 表现 出环境 愈恶 劣 , 制作 用愈 抑 提 取是 其 主 要 的 两 种 方 式 , 物对 重 金 属 的耐 受 性 可 通 过 回避 或 制 了长喙 田箐根瘤 的生 长 , 植 显著 的趋势 。在重金 属污 染土地 上种 植金 属耐 受性植 物可 以降 忍 耐来 实 现 。
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植物种类
![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植物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d96681e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9.png)
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植物种类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有多种植物种类被广泛应用。
这些植物主要通过吸收、富集和转化重金属来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种类:1. 印度芥菜:这种植物能够吸收铅、镉、锌等重金属,并将其储存在叶片和根部。
印度芥菜生长迅速,生物量大,因此具有较高的修复效率。
2. 柳树:柳树对多种重金属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如铅、镉、铜等。
柳树生长迅速,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大量的重金属。
3. 杨树:杨树对铅、镉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可以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杨树生长迅速,生物量大,可以持续吸收和富集重金属。
4. 芦苇: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可以用于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湿地和水体。
芦苇对铅、镉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
5. 紫云英:紫云英是一种草本植物,对铅、锌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紫云英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提高土壤质量,降低重金属含量。
6. 狗牙根草:狗牙根草是一种常见的草坪草种,对铅、镉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
狗牙根草可以用于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7. 苎麻:苎麻对铅、锌等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可以用于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苎麻生长迅速,生物量大,可以持续吸收和富集重金属。
8. 狼尾草:狼尾草对多种重金属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可以用于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狼尾草生长迅速,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大量的重金属。
除了上述植物种类外,还有多种其他植物也被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如向日葵、油菜等。
这些植物种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进行修复。
植物在污染土壤的修复中的应用
![植物在污染土壤的修复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a223d771711cc7931b71647.png)
植物在污染土壤的修复中的应用植物修复是利用绿色植物来转移、容纳或转化污染物使其对环境无害。
植物修复的对象是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体。
研究表明,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因而植物修复是一种很有潜力、正在发展的清除环境污染的绿色技术。
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人类及众多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之一。
当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或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累积量超过了土壤基准值时,就会给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有机、无机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问题。
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有农药、重金属、石油等。
据粗略统计,我国现有耕地1亿hm²。
,其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达到2000万hm²,受农药、化学试剂污染的农田达到6000多万hm²,污染程度达到了世界之最。
植物修复作为生物修复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与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相比,具有低耗费、治理效果明显、不易产生副作用、资源可回收等特点。
植物修复污染土壤的机理重金属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包括植物自身的吸收、运输以及植物的根际行为两方面的机制。
①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包括植物根系的吸收、植物向地上部分运输及在植物体内贮存。
②植物的根际行为。
植物根系由于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活动,形成了一个不同于非根际的微生态系统,它是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场所,也是水分、养分和污染物进入植物体内的门户。
有机污染物有机化合物能否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发生转移,完全取决于有机化合物的亲水性、可溶性、极性和相对分子量。
植物主要通过3种机制降解有机污染物:①植物从土壤中直接吸收代谢有机污染物。
进入植物体内的一部分有机污染物会通过植物蒸腾作用挥发到大气中,但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在植物的生长代谢活动中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或降解,被转化成对植物无害的物质(不一定对人畜无害),储存在植物组织中,只有较少的一部分被完全降解、矿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修复中的运用
![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修复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c20b640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c9.png)
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修复中的运用摘要:目前,我国重金属污染耕地的程度越来越强,如果耕地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则必然会给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开始加大管理措施,应用植物修复技术,对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问题进行有效修复,这能够在一定层面上有效满足社会环保发展要求。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中的修复应用进行以下相关内容研究,从而为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奠定理论基础以及经验借鉴。
关键词:植物;污染;修复技术;重金属;耕地土壤前言:在生态环境发展过程当中,土壤是其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当前,工业、农业发展迅速,土壤污染问题逐渐突显,这对社会生态环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久而久之也对人们生活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
近年来,科学技术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尤其是在重金属污染方面的修复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并且在重金属土壤修复过程当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于植物修复技术,其能够在一定层面上节约资金成本,并且也具有高效果的优势。
总之,其应用价值意义非常重要。
一、植物修复技术概念植物修复技术,能够对重金属污染过后的耕地土壤问题进行有效修复。
在修复过程当中,可通过特定的植物,吸附耕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避免重金属元素进一步扩散到耕地土壤当中,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
总之,植物修复技术能够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以及修复生态系统等,从而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其中,对于植物修复技术,可包含以下几种技术形式:一是植物提取技术。
其能够在吸收以及运转的功能作用下,集中处理重金属污染元素等,确保重金属污染元素得到统一、有效的处理。
同时,将耕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不断降低。
另外,在技术应用下,所选用的植物要具备较强的抗病性,能够抵抗一些外在病菌的侵扰,从而有效在耕地土壤中提取更高浓度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物质。
二是植物稳定技术。
其中,所使用的植物可在光合作用原理下,对耕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元素进行转化,使其中重金属污染元素转变成无害物质。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41e0eb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2.png)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一、植物修复技术概述植物修复技术,又称为植物修复法或植物生物技术,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代谢和耐性特性,通过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或清除有害物质的技术手段。
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处理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各类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化合物、放射性物质等。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吸收、植物转移、植物代谢和植物分泌等过程。
通过植物的根系系统,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将其转移到植物体内,并通过植物的生物代谢途径降解或转化有害物质,最终将有害物质储存在植物体内或释放到环境中。
通过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有害物质得以治理和净化,实现环境的修复和恢复。
1. 土壤修复在土壤污染治理中,植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
针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土壤酸化等问题,科学家们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在受污染的土壤中进行植物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选择耐盐、耐干旱或耐寒的植物,将其种植在盐碱地、矿区或者高寒地区的土壤中,通过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降低土壤的盐碱度、重金属含量和酸碱度,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2. 水体修复植物修复技术也被应用于水体污染治理。
利用具有较强吸水性和富含硅质的植物,种植在富营养化湖泊和河流中,通过植物的吸水作用和根系活动,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防止水华的产生。
植物修复技术还可以利用植物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吸收和代谢特性,净化污染水体,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
3. 大气修复在大气污染治理中,植物修复技术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植物在空气中具有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的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净化空气。
植物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微小颗粒物的吸收能力也很强,可以缓解城市和工业区的大气污染问题。
1. 生态友好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生态友好的环境治理手段,与传统的土壤修复、生物降解等技术相比,植物修复技术更加符合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植物种类
![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植物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d3963432a6c30c2259019eb8.png)
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植物种类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是重金属污染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狭义上的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的功能去除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其主要其途径包括植物萃取(Phytoextraction)[1]、根际过滤(Rootfiltration)[2]、植物挥发环境的影响;二是去除土壤重金属,降低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到生态安全的水平;三是在实现上述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
在重金属尾矿库以及垃圾填埋场等废弃地治理中,通常按规定采用覆土、克土以及土壤改良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应用改善了植物生长介质的理化性质,降低了植物根际重金属毒性,从而扩大了植物种类选择的范围。
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近年来科学家在超积累植物、先锋植物和生态-经济型植物种类筛选应用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为发展植物修复技术提供基础信息。
1积累与超积累植物积累与超积累植物是指吸收积累重金属能力强的植物。
国内外对积累与超积累Baker、Zn达到茅和普通荞麦,但其转运系数分别为10.38和9,是文献报道中Pb元素转运系数最高的植物。
马蔺[14]的转移系数小于1,但其Pb的富集浓度约高于肾蕨,因此作为积累植物列在表1中。
(2)镉的超积累植物野外调查中发现壶瓶碎米荠[15]在镉重度污染区生长良好,其地上部分浓度峰值可达Cd超积累植物阈值的38倍,具有极强耐受Cd污染的能力。
其次是球果蔊菜[16],其Cd的富集浓度和转移系数两项指标均达到国际参考值标准。
金边吊兰[17]和蜀葵[18]体内Cd的浓度高,但吸收的Cd主要积累在根部,转移系数较小。
在盆栽试验中发现龙葵和羽叶鬼针草在高Cd浓度环境下生长时,地上部Cd含量可超过100mg/kg,转移系数也大于1[19-20]。
文献报道的还有一些体内Cd浓度达到和超过的浓度部Zn2~9。
较多[25],但达到超积累标准的种类较少。
表1中列出的富集浓度大于10000mg/kg、转运系数大于1的植物种类有,人参木、土荆芥[26]、杠板归[27]、短毛蓼[28]和福木[29]。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62e349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0.png)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了人类面临的头号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环境治理的方法,其中植物修复技术因其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植物修复技术(phytoremediation)是指利用植物来修复和净化受到污染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技术。
通过植物自身的生长代谢过程吸收、转移、转化或者分解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植物修复技术可以分为植物吸附、植物转运、植物挥发和植物降解几种形式,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等多种环境污染物质。
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下面将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几个方面来介绍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大气污染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问题,尤其是工业排放的废气以及机动车尾气导致的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植物修复技术能够通过植物吸附和植物挥发等机制来净化空气。
植物通过气孔吸收废气中的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然后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植物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质可以通过植物的气体交换过程,将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吸收并降解,从而起到净化大气的作用。
研究表明,城市中的绿化植物可以显著降低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改善城市空气品质,植物修复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水污染是目前环境治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特别是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污染情况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针对水污染问题,植物修复技术能够通过植物吸附和植物转运等机制来净化水体。
植物的根系系统可以吸附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然后将这些物质储存在植物的根茎和叶片中,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
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相比,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操作简便的特点,因此在治理水污染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17caf2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5.png)
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重金属物质对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都是一种强烈的毒性物质,直接影响着地下水和植物的生存。
而植物修复技术则被广泛应用于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
本文就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植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概念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及其代谢能力对土壤、地下水、废水及气体等环境因素进行治理的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将栽培植物或野生植物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通过他们的生长、代谢、吸收、积累、转运等生理生化过程,来修复、减轻土壤、地下水、废水及大气中的污染物质。
二、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植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吸附作用植物根系表面分泌的分泌物,具有吸附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能力。
例如,筛子芦、白皮松等植物能够通过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方式减轻土壤中的污染物。
2. 生物富集作用植物吸收土壤中重金属,是通过生物累积作用实现的。
植物通过根、茎、叶等部位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向上转运到植物体内,使其在体内得到积累。
例如,农杆菌、高粱、枸杞等植物表现出了强烈的富集效应。
3. 生物还原作用植物从根中排放出的一些物质,在土壤中与微生物共同作用,促进微生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还原。
例如,一些生长在湿地中的植物具有很强的生物还原能力,能够将土壤中的重金属还原为微生物可利用的价态。
4. 生物分解作用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与自身代谢产生的物质共同作用,能够分解有毒污染物。
例如,旋花、水稻、甜菜等植物具有分解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效果。
三、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植物修复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在于:1. 治理成本低:植物修复技术需要的成本相对其他治理手段较低。
2. 对环境友好: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无脏污、无物理损伤的修复方式,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 操作方便:植物修复技术的操作简单,对于一些难以人工访问的区域非常适合。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78f985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4.png)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的生长代谢机制和植物根系的作用来净化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一种技术。
它是一种以植物为主导的生物修复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植物的生物吸附、细菌降解、生物浓集等机制,通过植物的根系对土壤和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稀释、转化和包裹等处理,从而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绿色环保、经济实用、社会效益好等特点,因此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土壤污染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植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方面。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或让某些微生物经过根系作用,对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转化。
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如铅、镉、砷等重金属元素对植物的吸收和积累能力较强,因此植物修复技术被广泛用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
在有机污染治理中,一些具有吸附和降解能力的植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修复,如柳树、杨树、旱蒿等,它们在治理有机物污染土壤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水体污染也是环境污染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水体污染治理中,植物修复技术同样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比如在湖泊和水库中存在的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植物,如莲藕、菖蒲等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在河流和湿地等水体环境中,一些水生植物的种植也能够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这些植物通过根系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降解有机物质,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空气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其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在空气污染治理中,植物修复技术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同时通过叶片表面的微毛和气孔可以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气态有机物等有害物质。
植物修复技术被广泛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恢复工程中,通过引入一些抗污染植物,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93c842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3.png)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土壤污染是当代环境领域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其严重影响了农田的肥沃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农作物生长和水资源的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治理土壤污染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生物修复技术因其绿色、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及其优势和挑战。
一、生物修复技术概述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将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中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的一种技术手段。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土壤动物修复等形式。
植物修复是指利用植物的根系和茎叶来吸收、转移和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微生物来降解污染物,完成土壤污染的修复过程;土壤动物修复是指运用土壤中的动物资源来改良土壤环境,促进土壤污染的修复。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廉、可再生等优势,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1.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生物修复技术之一。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或者通过植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有害物质,从而使得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得以减少,从而实现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的主要代表作物包括太阳花、一串红、槐树、紫杉等,这些植物对于一些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达到治理土壤污染的目的。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代表性应用之一是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类物质,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石油污染的土壤治理中。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在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的土壤环境,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土壤动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土壤中的动物资源来改良土壤环境,促进土壤污染的修复。
土壤动物修复技术的代表性应用之一是蚯蚓修复技术。
蚯蚓可以通过持续的生物迁移和土壤通气等方式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养分循环,从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降解。
植物修复土壤中重金属的方法
![植物修复土壤中重金属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baf112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46.png)
植物修复土壤中重金属的方法一、引言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重金属对土壤和生物体的毒性效应具有长期性和积累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因此,寻找有效的修复方法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几种植物修复土壤中重金属的方法。
二、植物吸收修复法植物吸收修复法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将其转移到地上部分,然后通过剪除、收割等方式将重金属带走,从而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
常用的修复植物有耐重金属的植物(如拟南芥、铜锈树等)和富集重金属的植物(如剑麻、酸模等)。
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优点,但效果受到植物生长状况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三、菌根修复法菌根修复法是通过植物与菌根共生菌的相互作用来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
菌根能够增加植物的营养吸收能力和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同时菌根菌还能够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减少其毒性。
因此,通过引入菌根菌来促进植物生长和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表明,菌根菌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四、土壤改良修复法土壤改良修复法是通过改良土壤性质来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
常用的改良方法有添加有机物、石灰等。
有机物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通透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
石灰能够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提高土壤的pH值,减少重金属的毒性。
因此,通过改良土壤性质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法。
五、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是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植物能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而微生物能够降解重金属和促进植物生长,二者相互协同作用,达到修复土壤的效果。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法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六、生物炭修复法生物炭修复法是利用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作用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机制及其应用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机制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01153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c.png)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机制及其应用重金属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它们容易在自然环境中积累并进入食物链,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植物具有很强的重金属修复能力,可以通过吸收、转运和积累来清除环境中的重金属。
本文将探讨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机制及其应用。
1.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吸收和积累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的机理是通过根系吸收离子态污染物,再通过形成根瘤细胞、闭合细胞、压根壤膜等机制,将重金属排斥至根系、茎叶等其他器官。
植物对重金属有选择性地吸收,有些重金属对植物生长有利,例如铜、锌、铁等,但有些对生长有害,如铅、镉、汞等。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取决于根系对重金属的响应和选择,以及植物本身对重金属的耐受性。
2.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转运和分配植物对重金属的转运和分配是指吸收了重金属的植物将其转移到茎叶等器官,并分配到各个组织细胞中。
对于不同的植物物种,对重金属的分配方式各不相同。
某些植物物种在吸收重金属后会通过转运机制将其分配到叶片等以上部分,使其与根系分离;而对于一些含钙组织的植物物种,重金属将主要分配到根部或叶片等可以与重金属形成钙化合物的部分。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转运和分配可能发挥一定的解毒作用,但如果超出其调节能力,将会导致植物组织损伤和生长受限。
3.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积累和修复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修复能力是指植物將吸收的重金属在体内或体外比较稳定地蓄积、结合或转化为无毒化合物。
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修复机制主要包括沉积、结合以及配位等方式,通过抑制毒性物质的生物活性并固定在体内,以达到治理环境的目的。
某些植物物种对污染物质拥有明显的吸收、积累或螯合作用。
例如,马尾松、铜钱树、爵床等可以吸收铬、汞、铅等重金属,通过转移和分配等机制将其稳定在体内或体外,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
4.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应用植物在修复环境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新型、高效、可持续、低成本的治理技术。
重金属植物修复的作用机理
![重金属植物修复的作用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db49e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f.png)
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来减轻或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植物修复的作用机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蓄积作用:某些植物能够通过吸收和蓄积重金属离子,将其固定在根系和地上部分组织中,减少其在土壤中的可溶性和可迁移性。
这有助于稳定重金属的存在形态,防止其进入食物链和地下水。
2. 降解作用:一些植物具有超富集能力,能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将其转运到地上部分,从而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这些植物通常被称为超富集植物或超级吸收器。
通过采收这些植物,可将重金属从土壤中移除。
3. 转化作用:某些植物能够将吸收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较为稳定或低毒的形态,减少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危害性。
这包括重金属的还原、氧化、沉积和络合等转化过程。
4. 保护作用:植物的根系可以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增加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减少重金属的迁移和淋溶。
此外,植物的根系还能分泌物质,如有机酸和螯合剂,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5. 促进微生物活动:植物的根系分泌物可以提供碳源和能量,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这些微生物可以与植物共生,形成根际微生物群落,进一步参与土壤中重金属的转化和降解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植物修复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植物的种类选择、土壤性质、重金属浓度和形态、环境条件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物种和修复策略,并进行监测和管理。
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植物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植物修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19b5d5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5.png)
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以植物为主体,通过植物区吸附、转化、降解、固定或转移污染物质,进而达到净化或修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技术。
近年来,由于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植物修复技术因其低成本、高效率、环保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植物修复技术的原理、适用性、实施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通过生理、生化、酶学等作用将土壤中的污染物降解、转移、吸收、固定等过程,达到修复土壤生态系统的目的。
1. 吸附作用:植物根系表面具有吸附污染物的功能,吸附作用可以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2. 转化作用:植物通过生理作用可以将一些有害污染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3. 降解作用:植物与陆生微生物共同降解污染物,即采用植物根系、菌群和土壤微生物协同作用的方法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
4. 固定作用:植物对有害物质能够进行富集和固定,使其转变为难以被溶解或移除的形式,从而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二、植物修复技术的适用性植物修复技术适用于污染物质浓度低、土壤层次简单、植物无需耕作、修复效果可显著的区域。
而对于土壤污染严重的情况,植物修复技术单独使用效果不佳,需要采用其他污染修复技术进行结合使用。
植物修复技术在治理多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植物根系分泌的有机物质可以诱导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形成,促进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污染物。
植物对于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显著,如小麦、大豆等均具备一定的修复能力。
植物修复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分为种植和移植两种,种植是将适合修复污染地的植物进行种植和栽培,等待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进行开挖,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移植是将适合修复污染地的植物从其他地方移植到污染土壤上,通过植株生长吸收土壤中污染物质,实现修复效果。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1. 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根据其特点确定采用植物修复技术中的哪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修复。
2. 选择适合修复该污染物的植物,并根据土壤质量、耕作历史等因素进行植物的适应性调查和分析,确保选择的植物能够适应该污染地的生长环境和土壤环境。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a309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c.png)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的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土壤污染成为了当代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而生物修复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应用,从技术原理、应用范围、优势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生物体(微生物、植物)对受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转化或吸附,从而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生物降解、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等多种方式。
1. 生物降解:通过注入特定的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来分解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或较为安全的物质。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如石油、石油化工、染料厂和农药等。
2.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吸收、转运和富集能力来修复受污染土壤。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将其转运至植物体内并储存在各部位,从而减少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3. 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利用土壤中已有的或者通过添加外源微生物来修复受污染土壤。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有害物质,促进土壤营养循环,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抗逆性。
通过上述方式,生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恢复土壤的功能和生态平衡。
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上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废弃土壤的治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对周围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有害物质进行修复,如重金属、石油类、有机氯化合物等。
2. 矿区土壤修复:矿区土壤污染是矿山开采和冶炼活动所致,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和化学药品。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利用适生植物和微生物来修复矿区土壤,减少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3. 农田土壤修复:农田土壤中常常受到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影响,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
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植物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植物修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8c36f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4.png)
土壤污染治理中的植物修复技术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的某种或某些物质的浓度超出了自然环境下的水平,或者因为人类活动导致了土壤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物质,这些异常物质会对土壤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作用,对生物和环境造成危害。
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治理土壤污染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之一。
而在土壤污染治理的众多方法中,植物修复技术成为了一种低成本、有效的治理方法。
植物修复技术是通过合理选用植物、调节土壤环境,利用植物的生长性能和代谢特点来修复受污染土壤的一种治理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污染、矿区污染、工业废弃地和城市污染土壤的治理中。
通过植物修复技术,可以减缓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浓度,恢复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下面就介绍一些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常用的植物修复技术。
一、菜单植物修复技术菜单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部分植物在土壤中富集重金属元素的特性,以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
菜单植物修复技术利用植物的吸收、富集和转运重金属的能力来修复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技术中常用的植物包括烟草、蓖麻、枸杞等。
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能够在土壤中吸收和富集重金属元素。
通过定期栽种和收获这些植物,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二、树木修复技术树木修复技术是利用树木的吸收、固定和富集有害物质的能力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理。
树木根系深广、生长年限长、生物量大、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污染物富集能力,适宜用于土壤和地下水修复。
在树木修复技术中,通常选择一些对污染适应能力强、能快速生长的树种,例如柳树、杨树、白蜡树等。
这些树木的根系茂密,可以将有害物质与土壤紧密结合,并通过羧酸、萜类等物质将有害物质稳固于土壤中。
三、悬挂植物修复技术悬挂植物修复技术是指在受污染土壤表面悬挂生长多肉植物,利用多肉植物的循环生长和对有机物、重金属等的吸附能力,去除土壤中的有所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引言
由于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农药的广泛使用,大量的汞、镉、铅等重金属造成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全世界每年排放Hg约1.5万t,Cu40万t,Pb500万t,Mn1500万t,Ni100万t。
据我国农业部的调查,我国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总面积的64.8%,一些地方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重金属含量超标或接近临界值。
这些农产品中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或动物体中,危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同时导致大气、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种土壤修复技术陆续出现。
植物修复技术是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的绿色技术,较之传统的修复方法更符合可持续发展污染治理模式,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理大致有两种,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使其固定,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二是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
为了降低和消除重金属的危害,常用治理重金属的方法有物理法,即电化法、玻璃化技术和提取法等;化学法,即添加土壤改良剂、淋洗法等;农业生态工程法,即客土法、排土法和水洗法;植物修复法等。
本文主要对植物修复技术进行探讨。
2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是指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该种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如灰化处理)后即可将该重金属从土体中去除,达到治理污染与生态修复的目的。
2.1植物修复技术分类
2.1.1植物提取
利用重金属富集能力较强的植物,通过吸收和运转将重金属转移并储存在地上部分,最终通过收获地上部分集中处理来达到减少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目的。
植物提取的关键要求所用的植物能在体内积累高浓度的污染物;能同时积累多种重金属;生长快,生物量大,抗病能力强。
2.1.2植物稳定
利用植物吸收和植物根际作用使土壤中污染物转化为相对无害物质。
土壤重
金属的含量并不减少,但由于降低了在土壤中的有效态,从而达到减轻污染的效果。
2.1.3植物挥发
通过植物的吸收促进某些重金属转为可挥发态并将之挥发出土壤和植物表面。
目前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类金属汞和非金属元素硒、砷。
2.1.4根际过滤
利用植物庞大的根系和巨大的表面积过滤吸收、富集水体中重金属元素。
2.2修复机理
2.2.1植物固定作用
植物通过生化过程使污染基质中金属的流动性降低,生物可利用性下降,从而减轻有毒金属对植物的毒性。
S.D.Cunningham等在研究植物对土壤中Pb的固定时发现一些植物可以降低Pb的生物可利用性,缓解Pb对环境中生物的毒害作用。
2.2.2植物吸收和挥发
植物在吸收营养的过程中,由于某些重金属元素与营养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会被植物吸收到植物体内,如As与P相似。
进入植物体内的金属污染物到达表皮层后,或被植物代谢掉,或成为植物的成分之一,或通过气孔挥发到大气中。
2.2.3植物根系活动
植物根系活动能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提高其生物有效性。
有研究表明:Cd、Pb、Cu、Zn、As5种元素交互作用能促进Cd、pb、Cu的活化,增加植物对它们的吸收。
3植物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目前,利用植物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在国内外均有成功的应用。
汤叶寿等经过野外调查和营养液培养试验表明,圆锥南芥具有超量富集Pb/Zn/Cd的能力,是国内首次发现的Pb/Zn/Cd多金属超富集植物。
陆引罡等表明车前草对重金属Ni有忍耐作用,土壤中Ni含量达到近150mg/kg时,车前草仍然能正常生长,生物量并未显著下降。
印度芥菜是目前筛选出的一种生长快、生物量大的Cd、Zn、Pb忍耐一富集型植物。
栽种了印度芥菜的沙地含铅量只有22ug/mL,而对照沙地竟高达740Dg/mL。
C.LP,ugh等成功地把细菌的Hg2+还原酶基因导入拟南芥植株,使植株耐Hg能力大大提高,植株对Hg的耐受性提高到
1001zmol/L,且Hg2+被转基因植物还原可以促进Hg从土壤中的挥发。
4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植物修复是一项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植物修复以太阳能为驱动能源,适用于中一低强度污染的治理,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综合效益。
易被公众所接受,特别适合在发展中国家使用。
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寻找、筛选和培育超富集植物,进行全国超富集植物资源调查,了解其分布并建立超富集植物的数据库。
(2)加强植物修复的实践性环节,创建植物修复重金属的示范基地,继续对超富集植物的机理和作用进行研究。
(3)基因工程的应用。
目前,基因技术应用于植物修复才刚刚起步,但已有的成果表明基因技术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有可能导致植物修复的革命性突破。
其研究包括有价值基因的筛选、转基因植物对环境的影响、转基因植物遗传性能等。
(4)超富集植物体内重金属的回收再利用。
对于收获物的处理上,研究的人较少,目前仅对灰分中重金属含量为10%~40%的植物采用冶炼回收。
(5)植物修复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技术的研究。
电化学、土壤淋洗和植物提取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若能将这些方法综合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