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指要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复习指导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复习指导


5.文本解读本文是一篇论述生物社会 行为的 文章。 作者选 取了独 特的视 角,将 一些群 居性生 物的行 为与人 类进行 比较, 描述了 它们在 集体行 动中所 表现出 的高度 组织性 、协调 性.

6.以及作为群体出现时所表现的巨大 力量和 智慧, 从而得 出这样 的结论 :人类 的社会 行为与 生物的 社会行 为有极 大的共 性,并 非水火 不容, 而是可 以互为 比照的 。
③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 用。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 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 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 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 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 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小说里 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 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 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第四,注意作者 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题分析:
虽然是主观题,表述上有 很大的主观灵活性,但作答上 具有很强的客观限制性,主要 体现在:
一、答题“点” 的客观性。 二、 评分“点”的客观性。
• 一个题目有三重功能:指令、限制和提示。 • 能看出三重功能的,是解题的高手; • 看出指令和限制的,是解题的熟手; • 只看到指令,其他看不见的,是菜鸟。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 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 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常见题型:
①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 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复习指导原版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复习指导原版
小说阅读复习指导
考纲规定:
▪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 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 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 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 神
高考小说阅读考查的目标与内容:
祝福中的我: 具有反封建倾向;憎恶鲁四;同情祥林嫂但对改变祥林嫂命
运软弱无力甚至推卸责任的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 作用: A 线索;展示祥林嫂悲剧命运 B 增强文章的亲切感 真切感 C 便于抒情议论;更能打动读者 D 可自由运用倒叙手法
高度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
开端:作品中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发展:情节开端后;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达到高潮 前的这段过程 高潮: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尖锐 紧张阶段;将决定矛 盾双方命运 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的关键一环 在高潮中;作 品的主题思想 主要人物的性格都获得最集中 最充分的表现 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 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 裁
人物:
肖像描写
侧细
小 说 三
依 正 语言描写
托 于 情
面 描 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面节 烘描 托写

素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情节 :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读什么小说考查范围
表现: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做工
不懈;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勤快耐劳
变化: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

2022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小说模块复习教案

2022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小说模块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要求一、背笔记:课前十分钟默写二、做题:圈点标划不允许空题三、讲题:分析做题思路、学生组织答案、分析参考答案四、做题要求:作业本、语文答题卡1.分条作答2.抄题目(审题)3.分析考点及知识点:A对象、人物、环境、手法、作用B范围:某段或全文C解题思路角度(翻看笔记)4.修改答案(六分以下的同学)五、定得分目标:年级均分、班级均分、文科均分六、宗旨:扎实基础、明确知识、活学活用第一部分小说阅读概述:一、认识小说的文体特征1.内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3.考点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标题、语言。

二、掌握小说的做题方法1.阅读简答题的题干,审清问题(包括对象和范围)2.带着问题读文章,边读边画出问题的要点(答题思路)3.整理答案,分条作答。

考点一:小说中的人物题型一: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一、设问方式1.小说中的XX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分析。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括XX 的性格特点。

3.小说的某一情节表现了XX 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二、人物形象的内涵 1.性格特点 2.精神品质3.外部特征(包括身份、地位、职业、长相、身体状况)(如林黛玉,体弱多病)小说阅读考点一人物答题格式:特点+分析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题型二: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题型三:分析形象的作用考点二环境答题格式:手法/作用+分析题型:一概括环境的特点题型二: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题型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考点三情节答题格式:手法+分析+效果题型一:概括情节题型二:分析情节的作用题型三:分析情节的手法考点四品味小说的语言题型一:品味语言艺术题型二: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考点五小说的标题题型一:标题的含义题型二:标题的作用题型三:赏析标题三、解题思路1.从小说中交待的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分析2.从事件中分析(事件=主要事件+次要事件)3.从塑造人物的方法(对人物的直接描写分析)a.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b.侧面描写:环境+次要人物烘托4.从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介绍当中分析注意: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立足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主要形象。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推荐阅读)

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推荐阅读)第一篇:高考语文小说复习教案小说阅读指导一、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二、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三、小说阅读的整体感知从线索、人物、情节、社会背景、主旨等角度整体感知。

四、小说的几个重要测试点及相关知识(一)人物形象分析相关知识:描写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侧面描写(正衬、反衬)方法指导: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抓住对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通过外在揣测内心;关注人物的身份,影响人物的言行,决定人物的性格;结合人物活动的背景,理解人物。

(二)情节的作用相关知识:短篇小说的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头部分情节作用: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2、提供情节发展的环境;3、渲染气氛,奠定文章情感基调;4、初步展示人物性格。

5、引发阅读兴趣。

中间部分情节作用:1、承上启下;2、插叙,对文章内容作适当补充,使结构更紧凑。

结尾部分情节作用:1、呼应前文(包括题目);2、丰富人物形象;3、深化作品主旨;4、出乎意料,令人回味(欧亨利式结尾)。

注意以以下几种结尾的作用:a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项链》b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如《孔乙己》c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

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如《聂小倩》d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指要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指要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指要学习目标:1、了解高考中小说的命题角度,探究解题规律。

2、熟练掌握小说阅读的三步骤,学会品读小说。

典例分析:2017年全国卷Ⅰ【第一步:读懂文,思要素】•人物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分析人物形象)•以“他”为代表的试验队员,蒙古族同胞•情节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感知情节)•科考队员在戈壁滩遭遇狂风肆虐时,因缺水而陷入绝境,想要援救他人时,竟被送西瓜的蒙古族同胞神奇救活的故事。

•环境: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茫茫戈壁,狂风暴虐,飞沙走石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析考查小说哪个考点•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气“恐怖气氛。

”环境• B.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情节•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进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人物•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主题【第二步:审清题,找考点】•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情节。

(感知情节)•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分析人物形象)• 3.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品味赏析语言(风格技巧)• 5.运用哪些艺术手法,呈现什么艺术效果。

(艺术特色)• 6. 表现了什么主题。

(把握作品主题)【第三步:答对题,明规律】小说: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主题)•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5分)——审清考查哪个考点,思考答题规律•解析:本题考查情节之线索安排的技巧。

高三语文总复习小说阅读教案

高三语文总复习小说阅读教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场景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2.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
(1)暗示主题;
(2)渲染气氛;
(3)奠定作品基调;
(4)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三、小说阅读策略
在各式文学作品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要算是小说,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乃是小说。同样,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有出现的趋势,以它为命题材料,用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既然大家如此关注它,那么我们该如何解答小说类阅读分析题呢?
(1)从描写的内容分:
①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②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③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④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课件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情、追求、爱好。 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 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 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 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 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 薄。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 氛围。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 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 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 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小说主题
• 1.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 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 2.常见题型: ⑴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 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⑵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何启发?谈谈你的体会);
⑶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 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 “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 出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如借项链时主人 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 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6、小说语言特色
请写出语言表达艺术类考查题的答题模式。
一、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
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 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重视审美 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会内涵,分 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应的社会生活和 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 精神。
二、高考小说的考点
⑵小说的结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 出波涛,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 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五)语言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主要从哪三个层面入手?请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复习(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复习(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复习(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2.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1.小说三要素、小说的分类。

2.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设计思想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

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教学设计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指导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指导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指导一、明确考点: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有:1把握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 概括主题内容;4. 注意环境描写;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7、概括小说的标题。

二、把握故事情节1、情节的作用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⑷照应前文;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⑹刻画人物性格;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等。

三、分析人物形象⒈表现人物的手法: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①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②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③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2、分析人物形象的切入点: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注意环境描写⒈环境分类及作用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小说阅读复习指2

小说阅读复习指2

位置不同,作用亦不同
实战演练

这是题目概括的信 息,主要起提示性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 题。 作用。

《捡烂纸的老头》
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 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通过审题可知,这 里考查的是情节的 作用。
关键是这部分:要指出作 用有哪些方面的,又要调 动自身感受加以佐证
试题解析:小说脉络的梳理,主要考虑的是情节的脉络,即事件 发展的脉络。小说的标题已经告诉我们小说内容是在一个下午所 发生的故事,主要内容就是巴尔塔萨做好了鸟笼、拒卖鸟笼、送 鸟笼及尾声(醉酒)。也可以从主人公的心理发展角度来概括。 容易犯的毛病是将这两个角度混在一起了。 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答题示例

第二步:审清题,找考点 —分析考查小说哪个考点
“围绕主人公贝尔蒂”, 可以理解为要求归纳“ 任务是“梳理文 贝尔蒂做了些什么” 章的基本情节”。
16.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1.先审题。
2.先把情节发展的阶段性弄清楚,再找出写贝 尔蒂言行的段落,并加以归纳,主语自然都是贝 ①②段:贝尔蒂俘虏霍夫曼 尔蒂。
巩固练习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示例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 夫,送鸟笼给庞贝,台球房醉酒。(事 件发展脉络) 示例二: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庞贝的约定 ,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 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里变化脉络)
小说阅读:

赏析故事情节 对小说情节的考查,既可能考查某一情节、 某一细节的作用,也可能考查某种情节安 排的技巧、某种线索的作用。 [题型1]概述故事情节
小说阅读复习指要(2)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中小说的命题角度,探究解题规律。 2、熟练掌握小说阅读的三步骤,学会品读小说。 3、赏析故事情节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知识点复习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知识点复习

高考小说文本阅读知识点复习一、高考小说的命题指向有五个关键词: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探究。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7.阅读探究题。

二、把握故事情节1、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2、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照应前文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⑥刻画人物性格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3、情节的特点A.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作用是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4、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5、解题思路①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②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③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④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三、揣摩人物形象1、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高考小说复习教案

高考小说复习教案

高考小说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小说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小说,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帮助学生熟悉高考考试中与小说相关的题型,并提供有效的解题策略。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选取经典小说作为复习材料,如《红楼梦》、《围城》、《茶馆》等。

2. 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重要要素。

3. 探讨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4. 研究小说与历史、社会背景的关系。

5. 解析高考中常见的与小说相关的题型,如阅读理解、写作、翻译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介绍高考小说复习的重要性和目标。

第二步:复习小说基础知识(15分钟)1. 学生回顾小说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如情节、人物、主题等。

2. 教师提供一些经典小说的简要介绍,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第三步:小组讨论与分享(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部经典小说进行深入讨论。

2. 学生讨论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并记录下重要观点。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第四步: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分析(20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如比喻、象征、对比等。

2. 学生分析小说中使用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并讨论其效果和意义。

第五步:小说与历史、社会背景的关系(15分钟)1. 学生了解小说创作时的历史、社会背景,并分析其对小说的影响。

2. 学生讨论小说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和思想观点。

第六步:解析与小说相关的高考题型(20分钟)1. 教师解析高考中常见的与小说相关的题型,如阅读理解、写作、翻译等。

2. 提供解题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有效应对这些题型。

第七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并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记录和分享的质量和深度。

2. 学生对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的分析和理解程度。

高中语文考试分析与反思:小说阅读命题规律与备考指要

高中语文考试分析与反思:小说阅读命题规律与备考指要

高中语文考试分析与反思:小说阅读命题规律与备考指要从2019年的《理水(节选)》《小步舞》到2021年的《秦琼卖马》《石门阵》,近年来,小说阅读的考查在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文本特点看,小说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更具可读性与易读性;从题目设置来说,小说阅读题的命制更具灵活性。

一、分析选文,明确特点紧扣课程标准要求,以“立德树人”为主要选文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立德树人"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要求高中语文阅读选文侧重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增强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地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小说的选文内容与《课程标准》保持了方向上的一致性,牢牢扣住了时代精神,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自然地融人考题之中,让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充分感悟中国文化、中国精神。

2021年的《秦琼卖马》《石门阵》,2020年的《书匠(节选)》等就是其中的典型。

2.选文主题相对集中,突出“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由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组成。

高考小说阅读选文相对集中的主题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如2019年的《小步舞》、2021年的《石门阵》《麦子》。

这些小说不仅引导我们去读懂故事、品味语言,更让我们感受其中的文化与审美价值。

3.文本特色鲜明。

阅读难度适中,使考生既能读得懂又能有深人的思考高考小说选文都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并且为了达到“为国选材"的目的,小说文本的阅读难度一般并不大,所以“读懂"不是问题,“读透"才是难点。

如2019年的《理水(节选)》,对于高中生来说,大禹治水的故事一定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在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中,小说对历史和现实进行观照,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大禹身上展现出的新时代品质,因此,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精编高考语文总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精编高考语文总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总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一、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读。

二、小说阅读考查要点——围绕着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命题1、环境“一景三考”,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

有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深刻寓意。

2.情节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作用。

3.人物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

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主题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究情感取向。

5.构思:分析小说构思的特色6.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考查角度】:梳理概括小说情节【解题规律】:①划分情节(找线索、找事件)②概括归纳(围绕中心事件或线索,运用叠加法与合并法;主人公为主语)③语言表形式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考查角度】: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解题规律】:1、掌握微型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①设置悬念;②情节曲折;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分析伏笔与照应);④错位法;⑤巧设误会)2、答题时,要扣情节特点,运用术语,结合文本中特点的具体体现,举例分析。

【考查角度】:探究某一情节的作用【解题规律】:①答这个情节跟前后情节有何关联。

(指向情节本身)②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轨迹。

(指向人物)③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

(指向主题)④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暗示了社会环境。

(指向环境)(有时需要)⑤答这个情节安排是否合乎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要领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要领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要领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类题型有内容概括题、特色作用题、性格形象题、正反探究题;分值分别为5分、6分、6分、8分,共计25分。

1.内容概括题。

主要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技巧的能力。

解答要领:内容形式最正确,特色作用为次选。

一分正误各对半,错项表达最明显。

程度范围看褒贬,主旨特色加情感。

内容侧重情理点,形式好处要点全。

考题回放:(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1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

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

”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

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

答案提示:答D(双对)给3分,答B(细节形式)给2分,答A(对半)给1分;答C(内容错)、E(表现形式错),不给分。

错项解析:这道5选2的试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概括。

概括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的侧面描写。

E项“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是通过马裤先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和做法体现出来的,和“我”的言行关系不大。

C项马裤先生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

意在表现其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其实他并不是一个爱讲卫生的人。

2.特色作用题。

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艺术特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要领(从结构、内容上着眼):题目首尾过渡句,描写点睛照应语。

突出人物和主题,情节结构线索随。

描写好处重作用,环景肖语心动细。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完美版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教案完美版

小说阅读复习教案张加沂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小说特点,复习小说的相关知识;2、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3、明确小说阅读题的命题特点,揣摩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小说阅读题的命题特点。

教学难点: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程序:第一教时教学内容:考情解读—知识回顾教学步骤:一、考情解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在高考大阅读试题中更多是考查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包括人生体验类散文、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文化哲理类散文四大类。

多年来,全国各省市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主要是以散文作为文本,其复习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我们今天课堂要复习的专题是小说。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的要求与对散文的要求是一致的。

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限制,以前较少在高考中考到。

但随着形势变化,高考必然会涉及到多样化的文学作品阅读试题。

而小说,是散文之外最容易考到的一大文体。

近六年各地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小说的情况是(幻灯演示):整体格局看,考小说呈是递增趋势。

今年考外国文学名著长篇小说节选《安娜之死》可以说,小说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关注对象。

二、回顾中学阶段读过的小说篇目及关于小说的文体知识【学生谈,教师补充】《必修二》:《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苏联肖洛霍夫《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必修三》:《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巴黎圣母院》节选)法雨果初中教材小说较多,如《社戏》、《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三、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

(一)人物形象1、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高考小说复习 教案

高考小说复习 教案

高考小说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小说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小说,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中的关键知识点,为高考阅读理解和写作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高考复习的经典小说,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

2. 分析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要素。

3. 理解小说的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

4.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关键细节。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相关的引言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所选小说的了解程度,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分析小说要素(20分钟)1. 分析小说的主题,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2. 分析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和高潮部分。

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对故事的影响。

第三步:解读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20分钟)1. 阐述小说中的文学语言,如比喻、夸张、对比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2. 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反问等,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四步:重点情节和关键细节(20分钟)1. 强调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如转折点、冲突和高潮部分,帮助学生把握故事的关键节点。

2. 分析小说中的关键细节,如描写、对话和象征意义的细节,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

第五步:小组讨论和总结(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分享对所选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2. 汇总小组讨论的结果,总结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辅助手段:1. 小说文本和相关解读资料。

2. 图片、视频和音频素材。

3. 互动讨论和合作学习。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和总结。

3. 课堂结束时进行小测验,考察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1. 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继续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指要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指要张彦君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就是小说的主题。

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构成了小说的文体特征。

因此,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方面来进行的。

下表给出了2014~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情况,显然,小说阅读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本文通过分析小说阅读的考点,分析各种题型特点,并指出注意的问题。

一、鉴赏概括小说的情节小说情节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命题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其中把握故事情节包括以下三种题型: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而鉴赏故事情节也有两种题型: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此外还有情节安排评价,如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其作用是制造悬念。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戏痴李老三书名城不大,如一大铗锅平放地上,锅沿四周是高高的山,锅底略略平缓的地方便是城。

城里人戏称为锅城。

锅城人好戏,由来已久。

城志载曰:“梨园婆婆,无日无之……举国喧阗,昼夜无间。

”早年,大凡城里庙会、祭祀或富人家红白喜事,无不搭台唱戏,热热闹闹。

当年的锅城,戏是无日不演,看戏呢,则是通宵达旦。

可自锅城人热衷于办企业挣大钱,锅城演戏几近销声匿迹。

城南李老三却是热衷依旧,不仅爱听,更爱唱。

李老三,原名李阿山,独喜潮剧《柴房会》,因钦敬戏里正直、善良、诙谐、幽默的李老三而改名。

《柴房会》是一出经典潮剧,讲的是小商人李老三夜宿客栈柴房,半夜遇鬼魂莫二娘,正直善良的李老三同情莫二娘的悲惨遭遇,毅然助其复仇的故事。

戏里李老三唱《柴房会》身兼二角,一会是声音宏亮朴实、字正腔圆的男声念白,一会又是悲戚戚、哭啼啼的女声唱。

台下的李老三早年听遍了四邻八乡《柴房会》,每每听完看完,回家又学又评,十足一个戏痴。

戏痴李老三足足等了30年,找了一个同样是戏痴的女人。

女人喜听喜看却不会唱。

闲暇时,李老三一字一句教女人学念学唱。

低矮的泥砖房里,常常传出《柴房会》精彩片段。

清汤寡水的日子里,女人和李老三夫唱妇随,常引来邻居伫足听戏。

夫妻俩纵然艰辛,生活却因戏而精彩。

日子就在这一唱一和中悄悄流逝。

一日,农闲在家的李老三夫妇又在家拉开架势。

女声:不怕,奴自藏于大哥伞下,便能去得。

男声:天地不公,世道崎岖,恶人自在,屈死无事,我老三越思越想,就是身无盘缠,一路上我求爹爹拜奶奶,忍饥受饿当化子,哪怕是剥破脸皮风霜苦,定教冤魂吐气把贼诛。

女声:大哥仗义恩德难忘,等候来生做马报还。

夫妻二人边走边唱。

走着,唱着,女人忽然软绵绵地靠在了李老三的肩臂上。

女人走了。

李老三右手持着一把红伞,一直为女人撑着。

送走了女人,李老三收藏了红伞和黑戏包。

伞是女人先前买的道具,戏包是李老三和女人手牵手逛街时一起看中买的。

李老三相信,女人自藏于伞下。

李老三自此只听戏不唱戏。

在锅城,李老三靠着录音机,一个人孤零零地听了几年戏后,经不住儿子劝说进城了。

那是一个锅城根本无法比拟的真正的城。

在城里,李老三先是靠录音机听《柴房会》。

录音带换成了光盘,李老三不仅有得听,还有得看。

莫二娘:(入室,见室中有异,又闻蚊帐内鼾声,揭帐探视)啊!是何方狂汉,酣睡在帐中?(莫用手一拂,老三翻身下床)。

李老三:哎呀!怎么静静跌落眠床下?(老三坐地搔首狐疑)看着电视里李老三初遇鬼魂莫二娘,在二丈高的竹梯上蹿下跳,欲逃无路,惊恐万状,李老三目不斜视,想唱又不张口,一动不动,呆呆坐上半天,恍若隔世。

一日,李老三在报上看到城里大戏院请了一著名潮剧团,连演三天,戏目有《柴房会》。

看到《柴房会》三个字时,李老三的眼直了。

《柴房会》开演那晚,李老三收拾齐整,带着收藏多年的红伞和黑戏包,一人持两票早早到大戏院。

“还有一位呢?”李老三进场时,服务员问。

李老三看了看年轻的服务员,笑笑没吭声,径直入场。

偌大的戏院,李老三第一个进场。

走到8排正中1、2号位置,李老三在1号位坐下,把红伞和黑戏包小心翼翼地放在2号位置。

红伞和黑包在空无一人的大戏院里格外显眼。

戏开演了。

“为生计,走四方……”,戏里李老三朗朗上口的开場白震慑了满满一戏院的“潮粉”。

李老三在座位上身体微微前倾,聚精会神,竖耳聆听,右手却不忘抚着2号座位的红伞黑包。

莫二娘:尊一声,我的我的……大恩人!李老三:叫一句,我的我的……冤鬼魂。

台上,李老三和莫二娘边走边唱。

台下,李老三听着看着身子忽然一软,斜靠在了2号位上。

戏痴李老三走了。

他是伴着带来的红伞和黑包里自己画的一张工笔老妇人像,安详地走了。

戏还在唱……(节选自2017年2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小说中三处戏文的呈现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设置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人物、情节、主题、情节本身的手法、效果等角度回答。

本题“小说中三处戏文的呈现有哪些作用”,对人物和主题的作用,李老三夫妻因戏结缘,婚后夫唱妇随,写戏文表现夫妻志同道合、情感深厚;对情节的作用,李老三进城后仍然痴迷于听戏看戏,引出下文去城里大戏院看戏,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三处戏文本身的作用是增强文化韵味。

题干中有“赏析”关键词,意谓是以表达技巧为重点的综合性赏析活动。

这里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描写艺术,重点是写人艺术。

做这种题型,关键有二:一是细读所给语句,抓住关键词,把握内容;同时注意把它放在上下文中解读。

小说中的语句赏析一般首先切入的是人物描写的方法,即一般要判定它属于哪种描写技巧。

当然,在人物描写角度已明晰的情况下从修辞角度切入是首选。

而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方法,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

一般从景物、人物大类上判定。

判定好后,如是人物描写,则需进一步判定它属于哪一小类,如肖像描写或语言描写等。

细节描写是常考的重点。

侧面描写较特殊,须结合主体材料来判定。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寂寞尼玛路叶广芩窗外景色单调而无聊,我在颠簸的车里铺开地图,寻找下车地点。

我不想随着这一车人到拉萨去,那样太没有意思。

我的目光向人迹稀疏处流动,终于停在一个我认为很美丽的点上,那里叫尼玛。

在阿多下车的只有我一个,几个来旅游的大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内心充满着怜悯。

我背后夕阳里那些零乱苍茫的远山,那扬起的硕大风尘,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悲壮的气氛。

他们朝我热烈地挥手,我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去走我的路。

不远处有小饭铺,只卖拉条子。

我问有没有到尼玛的车,有谁说老王的车今天好像要去吉瓦乡,说他要赶过去给丈母娘祝寿,临时加跑一趟。

我立即提起包去赶。

老王的车是个体大客,比我来时坐的车还破烂。

朝外看,太阳已经向西滑落。

天还很亮,街上不见一个行人,几只脏兮兮的狗在风里迈着蹒跚的步子。

我把头抵在玻璃上,茫然地看着那陌生的街道发呆……过了许久,车停了,我无精打采地睁开眼睛。

外面天已黑透,头顶繁星闪烁。

凉意从窗缝里沁入。

老王没像我上车时那样跟上车的要票,门开了,门关了,老王像没看见这个人。

来人在黑暗里摸索,皮袍子发出很大声响,沉重的身体砸在我旁边的座位上。

我将身体尽量缩小,向窗口靠拢。

隔壁在哼,继而发出鼾声,蓬乱的脑袋朝我的肩上歪过来。

我粗暴地用身子扛他,他全不在乎。

对面有车开过,借助车灯的瞬息闪烁,我看见了那张俗不可耐的脏脸。

这是我千遍万遍看过的、时刻在逃避的脸,这样的脸已经领教得太多太多……天渐渐发亮,可以看清草梢上满是白霜。

这时,皮袍子突然醒来了,站起身使劲抠玻璃。

她向我叽里咕噜说了什么,我才听出这是个女人,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女人。

我帮她把窗户打开了。

一股冷风呼地灌了进来,让我打了个冷战。

皮袍子不怕风,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那黝黑的满是皱纹的脸如同锋利的刀,将扑上来的风划破。

老女人探出半个身子,挥手尖叫。

声音细而尖,活泼欢快得像个小姑娘。

东边的天际出现了淡粉。

车上的人们都醒了,加入到她的呼叫之中。

一车的人都挤在一边,兴奋地朝外面望,还有人吹口哨。

很快,我发现那茫茫的原野上,有个人正骑马向着汽车奔驰而来。

我看清了,那是一匹枣红色的马,那马在东方朝霞的照耀下正如一束霞光,奔腾跳跃,好像从天而降的天神,驾驭着风轻轻掠过地面。

司机老王把车停下,眯着眼看越来越近的“一骑红尘”,嘴里喃喃地嘟囔着:四兔,简直就是一只野兔子……被叫做四兔的骑马人越来越近,越近越真切。

不少人已经跑下车,手舞足蹈。

车上的老女人仍在挥手尖叫,精神十分饱满。

那边的四兔也在向人们打招呼。

吆吆喝喝的喊声在空旷的原野向四面八方扩散。

我没见过这样热烈的相见方式,不过是一次简单的路遇,彼此竟显露出如此真挚的欢愉。

我想,我为什么不是四兔,我为什么不是车里的任何一个人,我应该真诚地欢迎和被欢迎,这该是不难。

四免骑着马来了,四兔是个军人。

人们围着四兔说话,有汉语有藏语,四兔一律撇着河南腔回答,也没有谁说听不懂。

四兔交给老王三封信,让他在吉瓦乡给发了。

老王指着我说,让她在尼玛发吧,何必多转乡里那一道手。

四兔说也好,就把信给了我。

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

四兔好像也再没什么要紧的事情。

他是昨晚十一点从哨所出发往这里赶的,从十一点到现在,整整跑了七个小时。

七个小时是多少公里,我算不来。

我很想和四兔说说话,可四兔有点忙不过来。

老王催大伙上车,说再晚了他就赶不上丈母娘的酒宴了。

四兔跑到我邻座的窗下,老女人俯下身去,将四兔要的东西递了出去,把脏脸在四兔脸上挨了换,四兔在老女人的耳边叽叽咕咕说了许多。

老女人开心地笑了……我说,四兔,你怎么叫四兔呢?四兔说,俺姓司徒,在这儿就被叫成了四兔,四兔就四兔,大家的理解就是四兔,其实叫啥都一样,顺嘴就中。

四兔骑上马要回去了。

汽车继续向西开,四兔打着马往北走,很快就看不见了。

东面脚下的太阳已经喷薄而出,那是大地与苍穹的美丽衔接,万道霞光衬托出高原清晨独有的辉煌,一下变得很美好。

我转过脸去看那老女人,不知什么时候她又进入了梦乡,窗外吹进的风,替她梳理着那头蓬乱的发。

一時,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

如何理解小说结尾“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这句话的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作品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从表层义和深层义着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