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第四纪地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第四系

第一节中国第四系的划分

中国第四系的划分目前还有争议,本教材采用的划分方案以2.48Ma为第四纪下限,

即2.48Ma、0.73Ma、0.13 Ma、0.01 Ma方案

一、中国第四系的划分依据

1、据法国对维拉弗朗阶(Villafranchian)的研究可分为三层:

6a。10 K-Ar 上维拉弗朗阶的法年龄为1.3×

6a。10 法年龄为1.8~2.6×中维拉弗朗阶的K-Ar6a。3.4K-Ar法年龄为×10 下维拉弗朗阶的维拉弗朗阶的中、上部哺乳动物群属于更新统,而下维拉阶则属下上新统。中国泥河湾组分可为上、下两部份,上部泥河湾动物群与维拉朗动物群中上部相当,下部泥河湾动物群与维拉弗朗下部相当。

2、在第18次国际地质会议(IGC)上曾提出以“示冷性”Hyalinea lalihica动物群的出现作为第四纪的开始。在北京东郊顺义钻孔深436米处海相层中出现Hyalinea ba lthica 动物群,约2.30Ma (Li 1979,Wang & He 1982、Lin 1983)。

3、中国黄土开始沉积于2.50Ma BP (Friedrich Heller & Liu 1982, Liu & Ding 1982, yue 1982)。

4、中国喜马拉雅山冰川地区测得第四纪下限,贡巴砾岩中部为松山/高斯极性时的界面,约2.40Ma

B.P. (Wang & Li1982)。

二、中国第四系的划分方案

下更新统:

1、中国黄土L8~黄土底界(约2. 48~0.73Ma B.P.)

午城黄土(L15~黄土底界;2.45~1.15M a),早更新世早、中期黄土地层。

午城黄土的标准命名地点在山西隰县午城柳树沟,位于一砾石层之上,未见午城黄土直接与上新世三趾马红土层接触。命名地点在山西隰县午城剖面的午城黄土并不完整,仅包括黄土-古土壤序列L15-L30。黄土颜色较红,结构致密而坚实、块状、质地均匀、大孔隙少,粘粒含量较高、含具块状致密结构的石灰质块状或板状结核,其间夹有红棕色褐色埋藏土壤层。

() SinensisProboscidpparion)Hipparion 在午城黄土中曾发现中国长鼻三趾马(、三趾马一新种(Hipparion SP. nov)、中国貉(Nyctereutes sinensis)、短脚野兔(Hyppolagus

、)Quercus)等动物化石。同时还出现了较多的杉(Suslydekkeri、李氏野猪()brachypus 胡桃(Jugiaus)、松(Piuus)等木本植物花粉。

下离石黄土下部(L8~L15;0.73~1.15Ma),早更新世晚期黄土地层。

离石黄土以山西离石县陈家崖为典型分布地区。离石黄土分布面积很广,厚度也大,它构成黄土高原的主要基础,为塬、梁、峁黄土地形骨架。在午城柳树沟可见离石黄土直接覆盖在早更新统午城黄土之上,呈不整合接触;它的顶部被晚更新世的马兰黄土所覆盖或直接裸露在地表。离石

黄土一般厚约100米左右。其特点是自上而下普遍含有棕红色的埋藏古土壤层。根据离石黄土中存在一显著的不整合面,可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

下离石黄土下部色较红,土质较硬,包括黄土-古土壤序列L8~L15,其中含S8、S9、S10、S11、S12、S13、S14七层古土壤层和钙质结核,古土壤层的厚度均较薄,间距小,地形上常呈缓坡,所含钙质结核排列很密,上部的具同心圆结构,下部渐变为致密块状。其中发现含有丁氏鼢鼠(Myospalax tingi)、赵氏鼢鼠(Myospalax chaoya seui)、裴氏转角羊(Sprrocerus Peii)、午城马(Bquus wuchemgensis)、肿骨大角鹿(Megaloceros pachyosteus)等化石。

2、上泥河湾组(约2.48~0.73Ma B.P.)

上泥河湾组命名地点在河北阳原县泥河湾村(114°46′E,40°15′N)。地表露头以红崖村南沟剖面为代表,总厚118.1米,分为53层。

第42层至51层为磁性地层布容正向世,系黄绿色亚粘、亚砂及灰白色砂砾层。

第25~41层为河湖相灰白色砂砾层与黄绿色粘土类沉积,称为泥河湾组,含有相当于欧洲上维拉弗朗动物群的上泥河湾动物群,可与三门动物群及元谋动物群(3~4段)相当(李炎贤,1981)。这套地层相当与第四系下更新统,年龄约2.48~0.73Ma BP。

第1~24层位于古地磁高斯正向时内,其底部4.6米厚,称为红崖冰碛层,此冰碛层之上以不整合接触沉积了沼泽淤泥层,含有寒冷气候环境的孢粉组合,称之为“南沟冷期”,出现在凯纳极生事件之前,约大于距今3.10Ma,这套地层均划归入上新统内。

3、鄱阳冰碛层(1.50~1.00Ma B..P)

命名地点在江西庐山鄱阳湖畔的姑塘镇(116°07′E,29°38′N)。是在疏松的大姑冰期红色泥砾剖面中,夹有一部分过湿热变化很深的绛红色古老冰碛物,胶结坚固似“砾岩”状,冰碛中充满铝土质白条白斑,风化剥落后成蜂窝状孔洞,本期冰水相砾石层出露在九江南湖宾馆甘棠湖畔。本层传统作为中国下更新统冰碛层的代表。

中更新统

1、下离石黄土上部与上离石黄土(L8~S1;0.73~0.13Ma)

包括黄土-古土壤序列L8~L2,含有L7、S6、L6、S5、L5、S4、L4、S3、L3、S2五层古土壤层与黄土层。各层均较厚,间距较大,古土壤底部含钙质结核层。所含化石以方氏鼢鼠(Myocpalax foutauie ri)为多,S5中含肿骨大角鹿(Megaloceros pachyosteus)等化石。

2、周口店组(约0.73~0.20 Ma BP):

命名地点在北京西山周口店,以周口店动物群为代表,周口店北京人的年龄测定结果为

0.23~0.70Ma BP。周口店间冰期的另一标志为在南方发育了网纹红土,按一般网纹层的℃。25~18发育最适宜气候为年平均气温.

3、大姑冰碛(0.90~0.73Ma BP):

命名地点在鄱阳湖畔的大姑山。大姑冰期的冰流由庐山王家坡冰川谷向东北方向流注,终碛垅的最远处终止于大姑山,共形成5条环带状冰退终碛垅。岩性主要是红土泥砾或赭红色粘土包裹砾石的混杂堆积,后期湿热化的冰碛物呈黄白色。本期的冰川遗迹在国内各地保存较好,分布较普遍。

上更新统

1、晚更新世黄土(0.13~0.01 Ma BP)

包括S1与L1即马兰黄土,马兰黄土为灰黄色粉砂质黄土,含鸵鸟蛋等化石,厚数米至数十米。

2、丁村组(约0.10~0.07Ma BP)

命名地点在山西襄汾丁村,(约35°55N′及111°28′E)的汾河二级阶地,为灰黄色、灰绿色粘砂、砂砾层,厚约14米,古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及禾草草原,混生Artemisia

, Compositae等,反映温湿和干凉气候,年龄约10Ma BP。所含丁sp.,Chenopodiacea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