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饮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25
(一)五味调和
“五味调和”最早是指做羹,古代的“羹”比 现在的“羹”要浓稠一些,它是自古到隋唐期 间最重要的菜肴。《说文》中把“羹”解释为 “五味盉(后通作“和”)羹”。这意味着人 们懂得使用五味调料后,首先把它使用在制作 羹汤之中,后世称做羹为“调羹”也就是这个 道理。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20
四、中国人的饮食方式
(一)“食不时不食”
先秦时人们一般吃两顿饭,早餐是10时至11 时,叫作“饔”;晚饭是下午3时至5时,叫作 “飧”或“哺”。战国时期农家主张“贤者与 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实际上统治者那两 餐与老百姓的两餐是天差地别的。汉代皇宫与 上层社会里大多是吃三餐或四餐,平民百姓一 般还是两餐,劳动紧张时,早上加上一顿早点, 称之为“寒具”。
(一)“民以食为天”, 唯食忘 忧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 为天” ——《汉书•郦食其传》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礼记·礼运》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11
二、中国人的饮食观念: (二)诸子百家的饮食观念
“食者,国之宝也。”又说: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 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 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 ——《墨子》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21
日常饮食:
朝食(饔yōng ,专指早餐 ) 餔食(飧sūn,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 滕文公》。 注:“饔飧,熟食也,朝曰饔,夕曰飧。” 昼食(午饭)
宴请饮食:
钟鸣鼎食:餐饮器具带有政治化的特征,饮具成为 一种政治的手段和工具。《礼记· 礼器》:“天子 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8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 污尊而抔饮。” —— 《礼记· 礼运篇》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9
“黄帝作灶,死为灶神”,“黄帝作釜 甑”,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10
二、中国人的饮食观念: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42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 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43
镬:镬是古代煮牲肉的大型烹饪铜器之一。古时指无足的鼎。
今南方称锅子叫镬。有三个足架空,可以燃火,两耳用铉(铜钩) 和扃(横杠)抬举。
34
汉画像石酿酒图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35
汉代的宴饮与席间娱乐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36
粮食加工机械——舂碓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37
宋代的茶具
斗茶图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38
1、炊具

2013-8-4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14
三、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人类早年就有一个像其他灵长目动物一 样以采集果实为食的阶段。这个时期是以素 食为主的。后来随着冰河时期的到来,气候 变冷,要生存就要向杂食方向转变。用火的 发明透露出人类文明曙光,它也使杂食得以 巩固和发展。“粒食”只要能对五谷之类的 草本植物的种子稍作粗加工就可以了,而 “粉食”则有待于石磨和筛子的发明。能够 吃到本地不出产的食物是交通和贸易发展的 结果。中国人的饮食主要包括: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39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 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 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 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12
二、中国人的饮食观念: (二)诸子百家的饮食观念
1.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 焉。” —— 《礼记·礼运》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13
二、中国人的饮食观念: (二)诸子百家的饮食观念 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饮食有节,过犹不及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活动方式。饮食 文化是指食物、饮料、饮食器具在生产、制做 和食用过程中,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俗习惯、 食用风格、礼仪常规、和消费观念总和。它是 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 鲜明标志。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4
主要内容: 概述 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 关键词: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17
副食:
调料最初只有盐(咸)、梅(酸)二味,春 秋时期五味之说已很盛行。“五味”有咸 (用盐或酱)、酸(用梅或醯)、辛(用姜 或葱、桂、花椒、蓼等)、苦(用酒或豆 豉)、甜(用饴或蜜)。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18
点心和小吃: 点心和小吃都是小食品。 它们包括面广,种类繁多, 为平民百姓所喜爱。这类 食品虽然是在饮食商业繁 荣以后发展起来的,但它 却始于先秦。《周礼》中 提到“糗饵粉粢”,这是 中原一带的点心和小吃。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5
一、从茹毛饮血说起: “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 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礼记•礼运》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6
“上古之时,民食果蓏 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 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 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 氏’。” ——《韩非子· 五蠹》
2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 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 三餐,解渴充饥,它还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 理解事物的哲理。 一个人出生时要吃,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 吃,结婚是要吃,六十华诞时更要吃。吃的文 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 意义。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3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28
(二)色、形、味、触相统一 中国菜肴烹制的理论核心是调味,但也兼及菜 肴的“色”、“形”、“触”,一个成功的菜 肴可以说是这四者的统一。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29
(三)食具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 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 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丽人行》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24
五、中国人对饮食的艺术追求
人们食有余裕时,在饮食生活中追求精神满足甚至胜过了物质上 的需求。这时吃饭不仅要填饱肚子,而且讲求饮食的味道、形状、 色彩和入口时所给食者的感觉;不仅对食物本身提出要求,而且 还对餐具、进餐次序、进餐环境、进餐伙伴等等许多与吃饱肚子 并没有多大关系的事情提出了要求,但这些大多属于追求精神满 足的层次。
40
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 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延续两 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一 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 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41
鬲(lì):古代煮饭用的炊器。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
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 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30
西周的火锅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31
战国的烤炉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32
西汉的烤炉和煎炉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33
豪强大族家的厨房
和陶灶模型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7
“神农氏始教民播种九谷”,“神农耕而 作陶”。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 牺氏’;养牺牲以充庖厨,故曰‘庖厨氏’”。 以前,人类只是利用自然界现成的食品,自神 农氏发明原始农业,伏羲(牺)氏发明畜牧业后, 人们认识了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利用这一规律 把它再生产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神农氏、 伏羲氏分别是中国植物食品和肉类食品的开创 者。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26
(一)五味调和 善于调味的大厨 烹饪祖师──彭祖; 宰相名厨──伊尹; 调味专家──易牙;
Biblioteka Baidu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27
(一)五味调和 花样繁多的炒菜 作为一种烹饪法,“炒”加工的范围极广,蔬菜中的 果类、叶类、块茎、块根、茎类都可以用“炒”的办 法烹制,其他如山珍海味、家畜家禽、面筋豆腐,乃 至粥饭糕饼无不可炒。炒菜营养丰富,不仅因为它是 由多种原料配合而成,也由于它加工时间短,各种营 养成分流失少。炒菜可荤可素,也可以荤素合炒,少 量的肉与较多的蔬菜就可以炒出一个菜,这是水煮、 火烤、油炸、汽蒸等烹饪法做不到的。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15
主食: 《黄帝内经》对于夏商周三代 至秦汉的食物原料作了很好的 概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谷物 是人们的主食,其他皆可划入 副食范畴。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16
副食:
副食包括菜、果、肉及调料四项。先秦时期 的人已经懂得栽种蔬菜和水果,脱离了采集阶 段,园圃业已经产生。中国原产和自夏商周三 代以来就食用的菜类和果类包括葵、韭、薤、 葱、瓠、葑、笋、芹、苦菜、姜、桃、李、梨、 杏、梅、木瓜、郁(山葡萄)、桔、柚、枣、 栗、榛、瓜(甜瓜)等等。肉类则有牛、羊、 猪、狗、鸡、鸭、鱼、鳖等。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22
(二)分餐制与合餐制: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23
(三)筷子的使用:
筷子古名“箸”,“箸者,助也”,也就是帮 助吃饭的工具。后流行到南方水乡,水乡驶船 忌讳顶风船住,“箸”与“住”音同,便改作 “快”,加上形旁就成了“筷”。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45
甑(zèng):甑就是底面有孔的深腹盆,是
用来蒸饭的器皿,它的镂孔底面相当于一面 箅子。甑只有和鬲、鼎、釜等炊具组合起来 才能使用,相当于现在的蒸锅。自新石器时 代晚期产生后,甑便绵延不绝,今天的厨房 中仍能见到它的遗风。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引言
民以食为天,吃饭之事从来就至关重要,伴 随着历史的发展,它逐渐积淀出一种重要的 文化现象——饮食文化。追根溯源,古人到 底吃什么?他们怎么吃?古代餐具与烹饪方 式遵循着怎样的演变规律?本老师讲在这一 讲里引领你品评中国古代饮食文化。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46
甗(yǎn),古代蒸煮用的炊 具,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体称甑, 用以盛粮,下体为鬲,用于煮水,即 现代的蒸锅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47
鬶(guī)将鬲的上部加长并做出流,一侧再安装 上把手就成了鬶,这是中国古代炊具中个性最为鲜明独 特的一种,只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和山 东龙山文化,其他地域罕有发现,同鬲一样,鬶也是利 用空袋足盛装流质食物而烹煮的,但它因有可以外泄的 流和鋬而显得功能更齐全。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19
外来食品: 外来食品传入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两汉,这 个时期以张骞通西域为开端,促进了中西交流。传入 的食物与调料有豌豆、芝麻、核桃、黄瓜、葡萄、大 蒜、石榴、芫荽等。二是唐宋时期,这时传入的有高 粱、菠菜、胡萝卜、西瓜、洋葱等,另外用甘蔗制糖 法也从印度传入。三是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 原产于南北美洲的各种农作物,如玉米、番薯(即白 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菜豆、西红柿、花菜、 辣椒、甘蓝、菠萝等相继传入中国。
2013-8-4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人文教研室
44
传世的大镬有高达三尺的。西汉以后,灶的使用日益广泛,炊具逐渐 变成无足的釜了。烧肉用镬,食用时还配套有鼎、刀、匕等。镬内的熟肉、 鱼肉与羞鼎的美味肉羹调和后,用匕(长柄汤匙)取出放在俎“zu”(长方 形木案,两端有足支撑)上用刀割着出吃。
2013-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