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气候形成原因分析
高中地理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附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高中地理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附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对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因而气候知识一直作为重点考查内容。
而一些特殊的气候类型更是使不少同学百思不解,现就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加以归纳,总结如下: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10个纬度范围内,但在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①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西印度群岛;②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狭长地带;③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④太平洋夏威夷群岛;⑤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沿岸。
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现出了热带雨林气候。
这五处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稍低,且年较差稍大,其降水与赤道热带雨林气候比,夏季降水稍多,与热带草原气候比,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它们的分布规律有以下特征:①分布在南北纬1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②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流过;③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二、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大约在南北纬5°~10°之间,2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处赤道附近却非热带雨林气候。
其主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这种气候类型形成主要是该地区的地形、气团性质和大气环流特点所致。
成因一般只要答出地势高,气温低,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少形不成热带雨林气候即可。
三、南亚的印度热带沙漠气候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虽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降水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75~150毫米),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具体原因是:①位于西南季风气流途经末端带来的水汽少,其中由孟加湾来的一股在恒河三角洲受山地阻挡降下大量水分后,折向西行,水汽大为减少,由阿拉伯海来的另一股是经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而来,秉性干燥,所经洋面狭窄,水汽极少;②高低压迭置,本处夏季为热低压,但垂直发展水平浅,受伊朗高原东侧来的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难以成云致雨;③受地形影响,本区北侧、西侧为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气团南侵,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又因为印度河平原地表平坦,难以形成局部地形雨,因此降水稀少。
高中地理知识点:《气候》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一、影响气候的因素(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主要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重要的影响;空气运动过程中温度降低(上升气流或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水汽易凝结,降水多;从海洋吹来的气流因为水汽含量丰富,降水多。
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3)下垫面(地面状况):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下垫面(地面状况)则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
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沿海与内陆、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与西岸、高原山地与平原、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裸地、植被覆盖地与水面等。
①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差异。
大陆性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大,降水比较少,且比较集中;②地形地势:山地比附近平原年均温度低,温度变化小;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垂直差异。
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
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C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
③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④反射率:新雪>冰面>裸露地面>植被覆盖地面>海洋(4)人类活动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放出大量人为热(如热岛效应)。
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小气候)。
良性的: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3.地形(高度、地势、坡向):(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4)背风坡处,有焚风出现,气温高4.海陆位置:(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湖泊、湿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2)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内陆高,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内陆地区与之相反。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的因素:1.纬度:低纬地区>高纬地区(原因:太阳高度高纬低、日变化小)2.季节:中纬度夏季>冬季3.地形地势:凹地(如盆地、山谷)>凸地(如小丘、山顶);高原大于海拔低的平原。
4.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沙土>粘土、深色土>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密;旱地>水田。
5.天气状况:晴天>阴天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影响太阳辐射(光照)的因素:1.纬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充足);白昼时长长,光照充足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大气透明度)影响降水的因素:1.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1)气压带、风带: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多,高气压带降水少;西风湿,信风干,而大陆东岸因信风来自海洋上,带来水汽,降水较多;(2)夏季风影响地区,暖湿多雨;冬季风影响地区,干燥少雨。
高中地理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气候判别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气候判别知识点总结一、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1.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同一地区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同一个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变化也主要是由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少、夏季获得太阳辐射多的缘故。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气候的形成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三圈环流不断地把纬度较低地区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地区,调节和平衡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的热量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量的影响很大。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对中纬大陆西岸气候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气候特点。
季风环流是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一种大气环流,同时季风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季风气候。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的陆风比较干燥,降水较少。
3.地面状况: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比热容主要影响到气温变化的大小、海陆风和季风的形成;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地形因素影响水热分布;地面反射率影响着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
4.洋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增强作用;秘鲁西岸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在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另外,暖流对马达加斯岛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5.人类活动: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高中地理教案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高中地理教案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地理教案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来探讨这一问题的核心要点。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1. 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发展和能源利用的不可持续模式,导致了大量温室气体排放。
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增加,加强了地球的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
2. 乡村土地利用变化全球范围内的农业和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土地利用,也对气候产生了影响。
农业活动和城市扩张导致了大量森林砍伐和湿地退化,这减少了吸收二氧化碳和调节水循环的能力,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
3. 工业化和能源消耗工业化进程和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产生了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大规模工厂和机动车辆的废气排放,以及燃烧化石燃料所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天然灾害频发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也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地震和海洋循环的变化等,都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自然因素可能会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从而扰乱气候平衡。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 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
热浪、暴雨、洪涝和干旱等天气现象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给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灾害和经济损失。
2. 海平面上升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快,海洋温度上升,导致海平面持续上升的趋势。
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居民、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同时也增加了风暴潮和洪涝的风险。
3. 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气候的变化迫使许多物种迁移到适应更合适的环境,这可能导致某些物种的灭绝。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会打破生态平衡,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4. 粮食安全威胁全球气候变化也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威胁。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问题讲解稿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问题讲解稿1. 引言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讲解稿将高中地理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解析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2. 气候变化的原因2.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的自然周期,如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动、火山喷发等,都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2.2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
此外,土地利用变化、森林砍伐等也会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
3. 气候变化的影响3.1 生态环境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
3.2 社会经济影响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人类健康等领域产生严重影响,加剧全球贫富差距,影响可持续发展。
4.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4.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有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4.2 增加碳汇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手段可以增加碳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4.3 适应气候变化加强气候变化适应性基础设施建设,如防洪抗旱设施,提高农业、水资源等领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5. 结论气候变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适应气候变化等措施,我们可以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地球家园。
希望这份讲解稿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问题,激发大家关注环保、爱护地球的责任感。
高中地理知识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高中地理知识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随着科技和工业的进步,全球气候变化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环境领域,还涉及到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本文将从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1. 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主要原因之一,它们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等。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于能源生产、工业活动、交通运输、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加强,使得地球温度上升。
2.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和改变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过度的城市化、农业扩张以及森林砍伐等行为导致了土地覆盖和使用的改变,进而影响了地球的能量平衡,使气候发生变化。
3. 太阳辐射变化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气候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太阳辐射的强度随着太阳活动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尽管太阳辐射的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然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策略之一。
各国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推广低碳交通方式等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推动工业和农业的低碳转型,减少森林砍伐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
2. 加强适应能力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加强适应能力是另一个重要的策略。
各国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抗灾能力、建立灾害预警系统等来减轻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
此外,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韧性和适应性,对于降低气候变化的影响也具有重要意义。
3.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国际合作和政策的制定。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行动。
高中地理课件-7.气候的影响因素
洋流
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 人类改变下垫Βιβλιοθήκη ,如:植树造林、修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地形地势
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 的分布特点
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 温高的分布特点
纬度位置
纬度位置影响着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多少,主要影响气温
,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形 成了从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总体特征
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
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比海洋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 海陆位置 同纬度海洋冬季气温比陆地高,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
A.F和K B.E和G C.D和F D.K和H
2.图中I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海陆热力差异
B.洋流因素
C.季风的影响 D.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
AD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 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 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 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读同纬度局部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各区域中具有相同气候类型的是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气候特点及成因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气候特点及成因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其他区域的地理气候特点与成因。
1.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的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且地势低,地形的屏障作用强,气流下沉增温所致。
2.漠河冬季全国最冷的地区的原因?地处53oN我国的最北端,冬季昼最短夜最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且处于西伯利亚西北季风寒冷气团的首当其冲位置,故成为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
3.中国南方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原因?中国南方正好处在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吹强大的东南季风,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东南季风把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吹到陆地,带来丰富的降水,故使我国南方地区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4.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
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
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
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5.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6.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暖、湿且短;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地理高考气候
地理高考气候气候是地球上一个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
它是由大气环流、气候要素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在地理高考中,气候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同时掌握与气候相关的地理知识。
本文将以地理高考气候为题,从气候因素、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全球气候格局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气候因素气候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主要包括纬度、地形、海洋、季风、气候变化等。
首先是纬度的影响。
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弱,影响到温度。
因此,赤道地区气候较热,极地地区气候较冷。
接下来是地形的影响。
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特征会影响气流的形成和温度的分布。
海洋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海陆空气的交换、水平和垂直热量传输等方面。
季风是指在一年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不同地区产生季节性的气候变动。
最后是气候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改变地球的气候系统,导致气候类型的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
二、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根据气候类型和特征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柯本气候分类法、经典经线气候分类法等。
柯本气候分类法是根据温度和降水的特征将地球划分为若干气候类型的分类方法。
其中,常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主要特点是温暖潮湿,降水充沛。
热带草原气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边缘地带,特点是干季和雨季明显,温暖干燥。
地中海气候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特点是冬季温暖潮湿,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中纬度地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气候类型外,还有其他气候类型如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理解气候变化和气候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三、全球气候格局全球气候格局主要由纬度和地形等因素决定。
赤道地区位于热带,气候较热,常年高温多雨。
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气候也逐渐变冷。
高中地理知识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高中地理知识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应对策略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并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从地理的角度出发,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
在地理学中,我们主要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点:1.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工业活动、能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等过程中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
其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它的排放主要来自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等过程。
2.砍伐森林:森林是地球的“肺脏”,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控制全球气候的重要作用。
然而,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了陆地上森林面积的减少,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此外,森林的破坏也使生物多样性遭受损失,进一步破坏了地球生态平衡。
3.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变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田和森林被转变为建筑用地和人类活动用地。
这种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变化不仅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还减少了植被的覆盖面积,进而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4.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全球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资源开采,从而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和环境污染物。
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后果,人类社会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保护地球环境和维护可持续发展。
1.减排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关键。
国际社会应加强环境保护合作,推动各国共同减排。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减少工业和交通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是重中之重。
而发展中国家则要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
2.森林保护和恢复: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是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各国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推动生态恢复工程,并加强森林管理与保护,以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知识点及背诵记忆口诀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知识点及背诵记忆口诀一、地理因素1. 经纬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 海陆格局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 地形因素:中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4. 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5. 洋流因素:中国近海以黑潮暖流为主体,对过境气团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
6. 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
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
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东西长30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跨15个纬度。
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
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1)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千米)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形成南北两支气流。
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脊,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
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
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
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成因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成因/分布/特点归纳一、热带雨林气候1. 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2000mm)2. 位置:纬度位置(分布规律):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A.“两个低地,一片群岛”: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
B.五个非地带性分布:几内亚湾沿岸,巴西东南沿海地带,中美洲东侧,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区。
3. 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 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6. 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著名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 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二、热带草原气候(萨瓦纳气候)1. 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750—1000mm)2. 位置: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海陆位置:非洲撒哈拉以南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呈环状分布,南美的巴西高原,马达加斯加岛西侧,中美洲西侧。
3. 气候特点(特征):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季,湿季多雨。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特点笔记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特点笔记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
特点: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成因: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
特点: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
特点: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
特点: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成因: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
特点: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特点: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
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高中地理教案:气候与气候变化的原因
高中地理教案:气候与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与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是地球上一定时期内平均天气状况的统计。
它是由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形成的。
掌握气候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讨论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一、大气循环与气候变化1. 大洋环流大洋环流是指全球海水在太阳能的驱使下形成的规律海流。
它起到调节全球气温、湿度和降水分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增强,大洋环流受到干扰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区域性和全球性的气候异常。
例如,厄尔尼诺现象会引起太平洋暖池升温,进而影响到太平洋沿岸地区的降雨量。
2. 季风季风是指夏季海陆温差引起的交换热量差异,在一定经度范围内形成的周期性风系统。
常见的季风有亚洲季风和非洲季风。
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温度分布不均,影响了季风的强度和时效。
例如,南亚夏季季风在过去几十年中逐渐减弱,造成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
3. 平均环流平均环流指的是地球上大尺度气候系统中的全周环流模式,如赤道高压带、副高带、副低带等。
这些环流模式会受到复杂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例如,在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进一步改变了平均环流格局,并加速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二、地表变异与气候变化1. 地形地形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山脉、高原通常引起降水潜能差异。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降水丰沛,而南坡则相对较少降水。
这种地形差异分布形成的温湿度差异与风的流向密切相关,从而影响了气候变化。
2. 地表覆盖地表覆盖类型包括森林、湿地、沙漠等。
它们对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
例如热带雨林具有稳定的降水量,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维持大气中水分循环。
然而,由于过度砍伐和森林破坏,全球森林面积减少,导致碳循环紊乱、降水模式改变等问题。
3.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包括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等。
它们会引起海陆分布的变化,从而影响大尺度环流系统。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世界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及分布
地中海 南北纬30— 受副热带高
气候 40度的大陆 压和西风带
西岸
的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 燥冬季温暖 多雨
气候 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三)
类型 分布
温带海 南北纬40-
洋性气 60度的大
候
陆西岸
温带大 温带大陆 陆性气 的中部 候
成因
常年受 西风影 响
常年受大 陆气团的 影响
特点
终年温暖 多雨
冬冷夏热,气 温变化大,终 年降水很少
六、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
1根据 最冷 月气 温值 判断 温度 带(以 温定 带)
最低温>15℃→热带型(雨林、季风、草原、沙漠) >0℃ → 亚热带型(季风、地中海)和温海洋 <0℃ → 温带型(季风、大陆)和寒带型
2根据降水季节判断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夏雨型:热带草原、三种季风 冬雨型:地中海 年雨型:热雨林、温海洋 少雨型:热沙漠、温大陆、极地
• 征、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世界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成因及特点
一、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
二、各种气候类型的典型地区气温降水图示
三、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一)
类型
分布
成因
特点
热带雨 林气候
热带草 原气候
热带沙 漠气候 热带季 风气候
赤道两 侧
受赤道低压 终年高温
带控制
多雨
热带雨林 气候两侧
南北回归线附 近的大陆中部 和西部
亚洲的南部 和东南部
受赤道低压带 和信风带的交 替控制
常年受副热 带高压控制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有明显的干 季和雨季
终年高温 少雨
有明显的干 季和雨季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
高中地理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亚洲1. 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
2. 热带沙漠气候:成因: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少雨。
3. 热带季风气候:成因:(1)西南季风成因: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
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向右的地砖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风。
由于经过印度洋空气湿润,带来大量降水。
(2)东北季风的成因: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冷高压。
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故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来自亚欧大陆较干燥,形成干季。
4. 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成因: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
海洋上气温相对较高,气压相对较低,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注意:我国季风气候和日本季风气候比较大陆性较强,日本海洋性较强。
(海洋性表现:温差较小小,降水较为均匀)5.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成因: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同,都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6. (偏南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亚欧大陆面积广阔,加上高山高原的对水汽的阻挡,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较少。
受大陆气团控制故而温差较大。
(如我国的吐鲁番围着火炉吃西瓜)7. (偏北的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成因:受大陆影响同时也受附近海洋影响。
8.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成因:风带和气压带季节性移动,导致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9. 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成因:终年受极低高压控制。
10.高山高原气候成因:亚欧大陆高山高原集中于中部,随着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变化引起气候变化1. 纬度低2.相对高度大总结:1.亚洲气候复杂,但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因为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而亚洲西部是陆地,没有西岸。
二.非洲(因为赤道横穿中部,气候南北对称,没有温带和寒带气候)1.热带雨林气候:成因:(1)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全年气温高;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
高中地理教案: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影响
高中地理教案: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制定适应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方面。
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自然界的各种自然现象和环境变化对全球气候产生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其能量和辐射强度的变化会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
太阳黑子活动、太阳辐射量的波动以及太阳辐射的地理分布等因素都会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
除了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喷发等也会对全球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导致季节变化,进而影响气候。
而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气体和尘埃能够遮蔽太阳辐射,引起地球气温下降。
2.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工业化和能源利用方式的改变。
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二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它们对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进行吸收和再辐射,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
这种温室效应是人类活动导致的。
人类活动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化石燃料被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
此外,森林砍伐和土地改造也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破坏碳汇的功能。
甲烷是温室气体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主要来自畜牧业和农田灌溉等人类活动。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其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1. 生态系统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气候变暖加剧了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导致了极地生态系统和沿海生态系统的退化。
高中地理了解气候与天气变化的原因
高中地理了解气候与天气变化的原因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天气、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物和动物等的科学,而气候和天气变化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原因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变化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中地理中了解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原因。
一、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产生气候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太阳能不仅提供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而且也是导致气象现象发生的根源。
太阳辐射在进入地球大气层后,被大气中的水汽、气体和粉尘等物质吸收和散射,产生了热量和能量,从而导致了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二、地球自转和倾斜地球自转和倾斜也是导致气候和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使我们看到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从而形成了昼夜的周期。
地球的倾斜是指地轴相对于地球公转平面的倾斜角度,它使得太阳的辐射在地球各个地区分布不均匀,导致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变化。
三、经度和纬度差异地理上的经度和纬度差异也是导致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
经度是地理上用来度量东西方位置的单位,纬度是度量南北位置的单位。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纬度和经度的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量和角度不同,从而导致了气候和天气的差异。
四、地形和海洋地形和海洋也起到了影响气候和天气变化的作用。
地形的高低和起伏,以及山脉和河流等地形变化,会导致空气的上升和下沉,从而产生不同的气压和气流,进而影响天气。
海洋在调节气候和天气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存热量的地方,其吸收和释放热量的速度和方式使得海洋成为气候调节的重要因素。
五、人类活动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也对气候和天气变化产生了影响。
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生产等活动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加。
因此,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气候和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结了解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原因对于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和预测天气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成因分析目录1.亚洲气候特点和原因?2.非洲气候特点和原因?3.欧洲气候特点和原因?4.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5.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6.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和原因?7.南极洲气候特点和原因?8.为什么亚洲季风气候最显著?表现?9.为什么亚洲有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其他洲没有?10.世界各地的季风气候风向如何变化?11.塔尔沙漠的成因?12.撒哈拉沙漠横贯非洲东西,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原因?13.撒哈拉沙漠的成因?14.纳米布沙漠的成因?15.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16.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17.纳米布沙漠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18.红海两岸成为热带沙漠气候的原因?19.加利福尼亚沙漠的成因?20.澳大利亚中西部成为沙漠气候的原因?21.刚果盆地雨林气候的成因和没有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22.亚马逊平原形成世界最大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成因?23.马达加斯加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成因?24.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25.巴西高原东南部雨林气候的成因?26.与同纬度的印度半岛相比,为什么阿拉伯半岛多沙漠,而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27.东部非洲赤道地区不是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28.非洲几内亚湾北部成为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29.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而在其他洲分布面积狭小的原因?30.日本气温南北差异大,降水西北—东南差异大的原因?31.朝鲜半岛南北气候差异大的原因?32.爪哇岛冬夏季风向的差异和原因?33.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欧亚大陆分布最广的原因?34.蒙古和哈萨克形成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表现?35.北美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延伸到东海岸的原因?36.伊朗沿海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37.伊比利亚半岛内部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原因?38.沿北纬60度从北欧——东西伯利亚气温变化的原因?39.中国南方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原因?40.奥伊米亚康—维尔霍扬斯克地区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原因?41.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分布最广的原因?42.南、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狭长的原因?43.南、北美洲气候受地形影响大的原因?44.摩尔曼斯克港冬季成为不冻港的原因?45.英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原因和对农业的影响?46.德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和原因?47.法国西北—东南气候差异和原因?48.欧洲气候总是温和湿润的原因?49.冰岛气候南北差异的原因?50.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北延伸到挪威北极圈内的原因?51.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52.澳大利亚东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53.澳大利亚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54.澳大利亚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55.澳大利亚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56.澳大利亚西南部地中海气候的成因?57.澳大利亚南回归线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原因?58.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纬度西高东低的原因?59.古巴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60.墨西哥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61.墨西哥南部形成热带雨林的原因?62.南美洲北部形成热带草原的原因?63.南美洲西岸赤道以北是热带雨林,以南是热带草原的原因?64.南美洲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南北方不同成因)65.为什么南半球没有亚寒带针叶林?66.南极洲比北冰洋冷的原因?67.为什么世界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上而在北纬20—30度的撒哈拉沙漠?68.印度乞拉朋齐降水量大的原因?69.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70.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71.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72.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73.台风的成因?74.西南地区西南季风的成因?75.江淮准静止锋、华南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76.海南岛气候东西差异的原因?77.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成为湿润区的原因?78.天山北坡、阿尔泰山南坡成半干旱区?79.西藏东南部降水多的原因?80.台湾火烧寮降水多的原因?81.青藏高原气候特点、成因?82.东部季风区雨带移动的时间和影响的地区?83.西北地区成为干旱区的原因?84.四川盆地冬暖夏凉、冬季比同纬度地区高温的原因?85.三大火炉的成因?86.海南夏季不是全国最热的地区的原因?87.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的原因?88.漠河冬季全国最冷的地区的原因?89.青藏高原夏季最冷的原因?1.亚洲气候特点和原因?特点:(1)地带性完整,类型多样(10种)。
缺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2)季风气候典型,范围广。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3)大陆性显著,干旱范围广。
成因:(1)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1o17ˊN~77o43ˊNB.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侧向着海洋,西侧为欧洲陆地,南侧为印度洋,北侧为北冰洋。
(2)大陆轮廓,面积:轮廓完整,面积庞大(4400万平方千米),使沿海与内陆间的地面状况,海陆位置的差异呈经向地带性分布,中部(土兰平原)常年受大陆性气团的控制,气候寒冷、干燥。
(3)地形:A.帕米尔—青藏高原为中心,山脉向三面延伸(山脉起屏障作用)西亚:东西向山地,阻挡南部气流深入内陆。
东亚:南北走向,阻挡东部气流深入内陆。
B.青藏高原——使西风带分支(南、北)在青藏高原东侧汇合,汇合点以西为“死水区”,死水区以东风力强。
(4)洋流:黑潮暖流(大陆东部海洋)、亲潮寒流(在日本群岛北部)、印度洋上季风漂流(给中南半岛带来丰沛的雨量)。
(5)大气环流:影响亚洲的气压活动中心:冬季:蒙古高压(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夏季: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影响亚洲的气团有:Pc(极地大陆性气团)、Pm(极地海洋气团)、Tc(热带大陆性气团)、Tm(热带海洋气团)、Ac(冰洋大陆性气团)、Am(冰洋海洋气团)、E(赤道气团)。
2.非洲气候特点和原因?特点:(1)气温高,有热带大陆之称;(2)有广大面积的干旱少雨区;(3)气候类型南北对称。
成因:(1)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37o21ˊN~34o51ˊSB.海陆位置:西侧——大西洋,北侧——地中海,东侧——大部分地区为印度洋,南侧——隔海与南极洲相望,东北部与亚洲相连。
(2)地形:大陆内部为高原台地,起伏平缓,对气流不起阻碍作用,地形没有破坏气候的纬度变化,所以气候类呈南北对称分布。
(3)洋流:索马里洋流,实为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为离岸流,呈寒流性质。
(4)大气环流: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欧洲气候特点和原因?特点:(1)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2)海洋性显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成因:(1)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36oN ~71oN,包括亚热带、温带、亚寒带。
B.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面临大西洋,使其与行星风带相配合,使其可面迎西风环流。
(2)大陆面积和轮廓:1000万平方千米。
1/3是岛屿半岛。
A.面积不大,各地距海洋不远;B.南宽北窄,温带区域较大,寒带狭小;C.海岸线曲折,大陆较破碎,有较多海湾深入大陆。
(3)地形:以平原为主,高原、山地分布少。
向西开口的槽状地形(东——乌拉尔山,北——斯堪的纳维亚山,南——阿尔卑斯山系),有利于西风进入内陆,使其深受海洋性气流影响。
(4)洋流:北大西洋暖流(5)大气环流:三个气压系统:A.亚速尔高压(处在热带海洋上)B、冰岛低压C、蒙古高压4.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特点:(1)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
气温:冬寒夏热,年较差大。
降水:量较适中,集中于夏季。
(2)类型多样,但不典型(共有11种)。
缺热带雨林气候。
(3)气候类型分布的结构性独特(中部气候类型按经向变化,西部沿海按纬度变化)。
成因:(1)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7oN~72oN。
北回归线经过其南部,北极圈经过其北部,赤道不经过北美洲,无热带雨林候。
B.海陆位置:处在三大洋之间,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北冰洋。
(2)大陆面积和轮廓:2422.8万平方千米。
北宽南窄(尤其在30oN以南更加窄,收缩为地峡带)(3)地形:A.西为科迪勒拉山系,使北美气候形成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个不同气压系统。
太平洋沿岸:北为夏威夷高压,南为阿留申低压大西洋沿岸:北为冰岛低压,南为亚速尔高压B.中部平原:南北纵向,利于南北气团的流动,使气候多变性明显。
锋面上的气旋活动频繁,尤其在冬季,天气变化非常大,使美国灾害天气多。
美国中西部,因地形平坦,北部寒冷气流向南侵,与南部的暖湿流相汇,易形成龙卷风。
(4)洋流:A.太平洋沿岸:加利福尼亚寒流(40°N以南),阿拉斯加暖流(40°N以北)B.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暖流(35°N以南),拉布拉多寒流(40°N以北)C.西格陵兰暖流(向北流),东格陵兰寒流(向南流)(5)大气环流:副高受地形分割国东西两部分,分为太平洋沿岸和大西洋沿岸两个活动中心系统。
A.太平洋沿岸:气候带按纬向地带性变化分布,风带的南北移动,使风向有冬、夏季的变化。
B.落基山以东:活动中心:冰岛低压(冬季强,夏季弱,位置偏南)亚速尔高压(冬季弱,夏季强,位置偏北)落基山东侧冬季易受焚风影响。
C.西印度群岛和中美地峡:受地形影响较大,常年盛行东北风。
5.南美洲气候特点和原因?特点:(1)温暖湿润的大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3)气候类型结构具有独特性(东西分异明显,与北美相似)成因:(1)位置:A.纬度位置:56°S~12°N。
B.海陆位置:西为太平洋,东为大西洋,北为加勒比海,西北与中美地峡相连。
(2)大陆轮廓:A.北宽南窄,在40°S以南收缩为半岛,热带区域所占经重较大,大部分在10°N~30°S范围内。
B.海岸线平直(比非洲曲折),沿海缺少海湾,半岛很少,深入大陆的海湾只有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湾。
(3)地形:A.安弟斯山脉分布在南美西部贯穿南北,阻挡东西气流(包括东北、东南信风),起到屏障的作用。
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差异。
B.高原和平原分布在东部,地势低,使气流可直入大陆。
(4)大气环流:A.大陆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半永久性的副热带高压中心。
B.北部: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
C.南部常年受西风环流影响。
(5)洋流:东为巴西暖流,西为秘鲁寒流。
6.澳大利亚气候特点和原因?特点:(1)气候的分布呈开口向西的半环形分布。
(2)干旱面积大(3)降水量呈半环状分布(4)普遍暖热成因:(1)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A.大陆轮廓:南北窄,东西宽。
B.海陆位置:西为印度洋,东为太平洋。
(2)地形:山地在东部沿海,中、西部缺少高大山地,使其不受大地形的屏障作用影响,气候带呈纬向分布。
东部的在分水岭对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有屏障作用,使气流不能向西深入内陆,同时使山地的东坡降水较多。
(3)洋流: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部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减温减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