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越往南气温越高。(等温线密集)

1月0℃等温线:通过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线。冬季最低温在漠河。

成因:

①纬度位置的影响: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获得太阳光热少。

②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南北普遍高温。(等温线稀疏)

成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则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②受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夏季最低、最高温处】

原因:地势高。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

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②沙漠广布,吸热快;

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3)温度带划分依据: ≥10℃积温。自北向南分别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附: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10℃的持续期是生长期,大多数农作物在日均温升到10℃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秦岭一淮河线以南,主要是我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以及台湾南部属热带,其余均属于亚热带。

·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及辽宁省的南部属于暖温带。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寒温带。在暖湿带和寒温带之间,是东西延伸、面积广阔的中温带地区,包括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等。

·青藏高原则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高原气候区。

[热量界线]:1月0°C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降水地区差异大: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800mm通过秦岭一淮河一线,400mm通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降水最多地:台湾火烧寮(雨极);最小地:吐鲁番的托克逊。(注:各地区差别很大,大致是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山地中暖湿空气的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成因:因为中国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洋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小,降水越来越少。

【中国的干湿地区】划分依据——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

·湿润地区:东北山地、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800mm,森林。水田耕作业。·半湿润区:东北、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400mm,森林、草原。旱地耕作业。

·半干旱区:内蒙古、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400mm,草原。牧业。

·干旱地区: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200mm,多荒漠。绿洲农业。[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c.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⑴中国锋面雨带的进退规律: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北春旱);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7月中旬一华北、东北进入雨季;9月—雨带南撤至长江以南;10月—雨季结束。

⑵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a.使中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b.使中国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5月-9月),东北华北7、8月。冬春季雨水少些。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相反。成因:锋面雨带的进退规律决定。

·年际变化大:即降水年与年之间的变化大。年际变化各地大小不等,南方较小,北方较大。成因: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所造成。夏季风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附注——副热带高压与锋面雨带的位置】夏半年,冷暖气流在副高北侧交汇形成锋面雨带。一般:春末4、5月——副高在15°~20°N——玉带一道华南;

夏初6月——副高西伸北进到20°左右——玉带北移到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

7-8月——副高北进到25~30°N——雨带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9月,副高南退,雨带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季风区的划分: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东南季风:影响东部地区。西南季风:影响西南等地区。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大阴贺巴冈)。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域最为辽阔。 (∵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在季风区: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暖热多雨;冬季劲吹来自亚洲大陆的偏北风,寒冷干燥。

·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深入亚洲内陆,∴气候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表现为:与世界同纬度比我国冬季最冷,夏季除沙漠外我国最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

(2)雨热同期:

评价:夏季高温多雨,水热配合得当,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我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同纬其他区高得多。长江以南“鱼米之乡”受惠于季风气候。

(3)气候复杂多样:

·表现在: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加上地形的复杂,地势高低悬殊,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多样的气候类型有:东半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青藏高原区——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有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评价:

①有利于多种生物繁殖生长,使我国动植物资源较丰富;

②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

③有利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使我国地域文化发展各具特色。

(4)多特殊灾害性天气。我国特殊天气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①寒潮:冬半年(秋末、冬季和初春)的主要气象灾害。指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具体指标:48小时气温下降10℃以上,最低温4℃以下,陆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我国大部分受影响,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影响较小。

·危害:带来急剧降温、大风、霜冻,有时伴随雨雪等恶劣天气(秋季、春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强寒潮南侵,使长江以南农作物受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暴风雪覆盖草场,断绝饲料,使体弱的牲畜受冻致死。在干燥区,寒潮引起“沙暴”,刮走土壤表面细土,损耗土壤肥力,还可湮埋田园。

②梅雨:夏初,江淮地区阴雨连绵的天气。天气特征:长时间连续降雨,相对湿度大,日照时间短,地面风力小,阴云笼罩,出现绵绵阴雨或阵性降雨。梅雨如果来得过早,雨期过长,雨量过大,会出现洪涝和低温灾害,影响夏、秋农业收成;如果来得太晚或雨期过短,甚至“空梅”,会出现干旱,影响夏种和春播作物生长。

③台风: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称台风。我国每年夏秋季节,5—10月,尤以7—8月为多。出现狂风暴雨(日降水可达100~200,甚至500~600mm),台风在我国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及沿海其他省。其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可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损害庄稼,颠覆船只,破坏港口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