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纵湖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纵湖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致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建设旅游生态新城
——大纵湖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盐城大纵湖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地处盐城市西南边陲,位于盐城、泰州两市结合部,距盐城市区42公里,总面积430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99公顷,下辖4个村,2个居委会,人口16434人。
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因其境内的大纵湖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最大最深的湖泊而得名。大纵湖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一望无垠的湖荡水面和清澈淳厚的二级水质,湖水清新,透明见底,为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区;具有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有60多种鸟类品种;湖内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芦苇滩地较为独特。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不仅风光秀丽,环境怡人,而且有着隽永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其中“东晋城宗保子救母”和“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在当地流传着,有明末清初“八大书法家”之一的宋曹,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扬州八怪”之一的清朝书画家郑板桥的踪迹。大纵湖是沿海一块湿地旅游胜地。
规划引领,彰显水乡旅游产业
大纵湖的旅游开发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2004年后,由浙江宁波江南山水公司投资开发大纵湖,首期开发的核心区占地3.5平方公里。经过六年来的开发建设,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以大纵湖水面为核心、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厚重的苏北里下河文化为底蕴,重点发展特色旅游项目,进一步丰富人文内涵和湖荡景观。根据原有总体规划中“湖荡绿洲、渔家水寨、度假天堂、苏北明珠”的主题定位,基本建成了集镇旅游服务区、水上休闲观光区、湖滨度假娱乐区、湿地生态教育区等四大功能区和30多个景点及设施。在众多景点中,芦荡迷宫、水月观音等在游客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以规划引领发展,使名闻遐迩的大纵湖湿地旅游风景区创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并被市政府命名为全市首批现代化服务业聚集区。自2004年大纵湖旅游度假区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35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4亿元。
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盐城定位为江苏沿海特大工商业中心城市,这为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是,与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要求相比,大纵湖景区无论是规模层次、内涵挖掘还是服务设施,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大纵湖的合理开发被提上议事日程。
2010年6月,区成立了大纵湖风景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将大纵湖旅游开发上升到一个重要层面。指挥部下设招商部、规划建设部、财务部、旅游部和办公室等5个部室,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进度,以会战之势推进景区的开发建设。2010年9月,行政区划调后撤销原大纵湖镇后,以原大纵湖集镇及周边六个村居,成立了滨湖社区,同时挂牌“盐城大纵湖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确立“先策划、后规
划”的思路,决定修编《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先后赴深圳、浙江、西安等地考察调研,确定香港22东方智业集团南京尔目策划公司编制《大纵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与此同时,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大纵湖东晋古镇规划建设方案》。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坚持规划的高起点,保证了大纵湖的开发建设有一个较高的层次和水平。无论是在策划,还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与参与规划编制专家都有一个共识:始终遵循“加强保护、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景与发展共融”。
科学发展,建设新型生态集镇
去年,区委、区政府把大纵湖旅游经济区明确为“旅游生态新城”重点建设。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加快“旅游生态新城”建设步伐,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按照“四面环水、绿树拥抱、水绿交融、环境优美”的“镇在水中建、水在镇中流”的意境,使集镇建筑风格传承历史、依托文化、观念超前、体现现代,努力建设与旅游度假环境协调、富有区域乡土特色、满足休闲生活需要的个性化中高档民居群,全力打造旅游生态新城。
完善镇区规划。按照区委将社区建成旅游生态新城的要求,将镇区面积由现在的1.6平方公里扩大到3.4平方公里,为此,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对集镇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和完善,为以后镇区发展以及景观建设奠定基础。东晋古镇开发建设。对东晋城形成的历史和传说进行深度考证和挖掘,规划新建“一河、五区、九岛、十八街”能体现大纵湖水乡特色的东晋古镇。目前,该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完成,并得到市、区主要领导充分肯定,正在择址新建。加快镇区建设步伐。今年以来,实现集镇农贸市场整体搬迁,滨湖家园开工建设,进一步亮化了集镇主要街道和步湖路,改善了集镇面貌。加强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环境优美的要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全面整治集镇环境,新建一座垃圾中转站,落实街道、河流保洁长效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同时进一步亮化、美化集镇主要街道。实现绿化全覆盖。按照“生态走廊”建设要求,通过招引客商,在231省道两侧流转土地近700亩,栽植景观树10万株,步湖路、蟒蛇河、马踏沟等主要通道建成绿化新景观,从而使整个集镇形成“路况整洁、绿树成荫、河水清澈”的新环境,从而彰显灯红柳绿、田园秀美的旅游集镇形象,正一步一步朝着旅游生态新城目标迈进。
回归自然,实施湖泊保护工程
引江入湖工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围垦养殖,使大纵湖水面锐减,不但影响了湖区行水量,而且上游带来的泥沙在此沉积,致使行水通道逐步淤积,进一步加剧了通道的淤堵状况。大纵湖是盐城市区80万人口的饮用水源头,随着大纵湖河床的提高,水质逐渐恶化,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市区饮用水安全。为了切实改善这一状况,提升大纵湖的行洪能力和市区饮用水质量,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大力实施引江入湖工程,整个工程分三个部分,一是疏浚进口河道(南周河),充分利用现状河槽,以现状河口宽度不变为控制,河线布置沿原老河道中心线,引里下河引江骨干输水中线下官河水源入大纵湖,保持常态活水。二是新开湖区通道。从周范口到蟒蛇河新开一条湖区通道,提高湖内水体置换速度,净化沿湖岸的水体环境,保证蟒蛇河口门水源水质。三是滞涝圩平堤切滩。在蟒蛇河汇流口门处向湖区延伸段
平毁部分滞涝圩沿湖圩堤,圩内部分面积清除隔埂,切滩,与湖面形成整体,扩大蟒蛇河口门段自由水面,加大水体的稀释能力,增大水环境容量,保证水源水质。
退渔还湖工程。1980年以来,为了发展经济,大纵湖湖面对外进行承包养殖,鼓励居民发展养殖业,湖区出现了围湖养殖的局面,不但湖面被丝网划成众多方块,湖边近岸地带更是由人工筑坝进行围垦养殖。既破坏了大纵湖秀丽风光,而且影响了湖区水质。大纵湖水质变化引起高度重视,大纵湖旅游经济区一班人审时度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快推进大纵湖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强大纵湖生态环境建设,全面综合治理大纵湖,掷地有声提出:从退渔(圩)还湖开始,恢复大纵湖的原始面貌,还大纵湖蓝天碧水!编制了《大纵湖退渔(圩)专项规划》,把综合治理大纵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大纵湖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全面治理大纵湖的过程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鹏和市长李强,多次亲临大纵湖实地考察大纵湖综合开发建设工作,与地方干部群众一道商讨大纵湖退渔(圩)还湖的具体措施,鼓励大家力求通过几年努力,使大纵湖重现过去一望无垠、碧波荡漾的自然生态景观,促进大纵湖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大纵湖旅游经济区已与266户养殖户签订了退让协议,签订率达100%,今冬明春将全面实施围网和围垦拆除。
湿地修复工程。近几年来,随着沿湖及周边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围湖垦殖、污染排放显著增多,加上治理措施相对滞后,使大纵湖湿地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因此大幅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启动湿地修复工程项目。在项目区内主要建设浅滩湿地生态林、水生植物园、鸟类及动物保护区以及重点鸟类、珍稀兽类繁育放养中心和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库。根据湿地保护的需要,结合生态旅游开发,将现有的旅游度假区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努力将其建成滨湖森林公园,以发挥其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增加种群数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湿地保护工程建成后,将逐步恢复和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生物多样性,并显著提高湿地系统的水文调节能力,起到减灾护林的作用,同时,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有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推动湿地生态旅游快速发展。
扬优创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大力发展高效设施渔业。近年来,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按照大力发展高效设施渔业,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总体要求,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打破传统的渔业发展模式,推行微孔管增氧技术,全力实施高效设施渔业发展战略;通过依靠科技优化品种结构,调整养殖模式,高标准、高起点、快速度地发展具备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的高效设施渔业,鼓励农民从传统养殖向高效生态养殖转变,从“大养蟹”向“养大蟹”转型,做大、做强大纵湖大闸蟹品牌,提高产出率,以品牌优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传统养殖业向高效设施渔业转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致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大纵湖旅游度假经济区紧密配合国家4A级大纵湖风景区的开发建设,积极做好旅游观光农业文章,狠抓招商引资,在231省道和步湖路两侧及景区沿线一带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带,采取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方式,种植名优水果、观光花卉、中药材和香料等经济林木。同时,按照“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通过带领农民外出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