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古堡式园林的类型以及风格特征

法国古堡式园林的类型以及风格特征
法国古堡式园林的类型以及风格特征

法国古堡式园林的类型以及风格特征

园林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由此可见法国古堡式园林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将从法国园林的发展背景,艺术特点和法国政府对其的保护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法国园林发展背景

要了解法国园林的发展历史,须首先了解法国整体的地形地貌。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国土总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为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从地势上来说法国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面呈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靠陆地,国土以平原为主,间有少量盆地、丘陵与高原。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北部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其余境内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因而农业十分发达,如巴黎盆地主要盛产甜菜、小麦、燕麦、蔬菜和葡萄。森林茂盛,约占国土面积的1/4。森林分布得天独厚,北部以栎、山毛榉林为主,中部以松、桦和杨树林为多,而南部则为地中海植被,如无

花果、油橄榄和柑橘等。面积广大的平原、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和生长茂密的森林构成法国秀丽的国土景色,正因为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才为法国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提供了重要条件。大约在公元500年,法国就已经有对供游乐的园子的简单描述。当时在王公贵族们的园子中,以实用为主,如栽种果树、蔬菜等植物,这样的形式可以看成是法国园林的萌芽时期。

但总体来说,在12世纪以前,由于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制约,法国园林的经营处于低级水平,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处于发展的萌芽时期。12世纪以后,法国领土扩大,王权增强,巴黎渐渐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贵族们逐渐追求更为豪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了造园艺术的发展。国王查理五世(1368-1380)的圣保罗花园将这个时期的造园内容表现得更加丰富。此后,法国经历了“十字军东征”、英法“百年大战”、“法意战争”和国内多次宗教战争,使法国本土元气大伤,但也受到世界文化艺术的影响,尤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大影响。法国的文艺复兴始于国王查理八世的那波里远征。1495年法国军队入侵意大利,查理八世及其贵族被意大利文化艺术,尤其是意大利别墅庄园华贵富丽、充满生活情趣的园林艺术深深吸引,心驰神往,难以忘怀(侯聿瑶著.法国文化产业)。法国虽然在军事上失利,但查理八世却从意大利带回大批的珍贵艺术品和造园工匠,促进了法国的文艺复兴。

从16世纪50年代开始,法国园林艺术家纷纷著书立说,深入实践,他们以欧洲中世纪园林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为借鉴,希冀开辟有自己特色的法国式园林。如埃蒂安?杜贝拉(ETIENNEDUPERAC,1935年---1604年)于1582年出版了《梯沃里花园的景观》,虽然热衷于意大利园林艺术,却提倡适应法国平原地区的规划布局方法。克洛德?莫莱(CLAUDE,MOLLET,1535年---1604年)开创了法国园林中的刺绣花坛。克洛德的儿子安德烈(ANDREMOLLET)在1651年出版了《游乐性花园》,完成了由其父提出的法国园林总体布局设想。雅克.布瓦索(JACQUES,BOYCEAU)在1638年出版了《依据自然和艺术的原则造园》(3卷),论述了造园法则和要素、林木及其栽培养护、花园的构图与装饰等,被誉为法国园林艺术的真正开拓者,为后来的古典主义园林艺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法国古堡式园林的类型以及风格特征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全面学习意大利台园造园艺术,并在借鉴中世纪园林某些积极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地形、植被等条件,促进了本国园林的发展。这一时期,法国古堡式园林主要有城堡花园、城堡庄园和府邸花园三种类型,分别以谢农索城堡花园(LEJARDINDUCHATEAUDECHENONCEAUX)维兰德庄园(LEJARDINDUCHATEAUVILLANDRY)以及卢森堡公园(LEJARDINDULUXEMBOURG)为代表。

(1)谢农索城堡花园:谢农索城堡是法国最美丽的城堡建筑之一,其主体建筑采用廊桥形式,跨越谢尔河(LECHER)两岸,风景美丽宜人。城堡最早是由伯耶(THOMASBOHIER)在弗朗索瓦一世时建造的,后几经转手由亨利二世的王太后卡特琳娜?美第奇(CATHERINEDEMEDICI)聘请建筑师德劳姆(PHILIBERTDEL‘ORME)建造了美丽的廊桥式城堡。谢农索城堡花园有着很浓的法国味,表现在水体所起的作用上。水渠包围着府邸前庭、花坛,跨河的廊桥,创造出一种令人亲近的环境气氛。近处的花园,周围的园林,流水产生的魅力,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尽管面积不大,视线也伸展不远,却非常亲切宁静。在城堡前的草坪上,现在布置有一组牧羊人及羊群的塑像,给花园带来欢快的田园情趣。园内还装饰有大量的电动铸铁动物塑像,起着点景或框景的作用,并为这座古老的园林增添了一些现代气息。

(2)维兰德里庄园:始建于1532年,园主为当时的财政部长勒布雷东(JEANLEBRETON),维兰德里庄园位于临近谢尔河合流处的山坡上。花园布置在城堡西、南两侧。设计师因地制宜,从南到北,整个花园按地势处理成三层地台,以石台阶联系。府邸是花园中的制高点、从楼上的窗户望去,视线开阔,整个花园尽收眼底。在府邸的西侧,一条南北向水渠贯穿全园、它北端连接着水壕沟,南端为上层地台中的水池。水池两边是简洁的草坪花坛,显得简朴、宁静。在台地的一角还设有迷园。中层地台呈拐角形,与府邸的基座等高,布置成装饰性

和游乐性花园,由西班牙园林师设计,包括药草园、游乐性花园和装饰性花园三个部分。游乐性花园是三块方形花坛、为16世纪文艺复兴样式.以黄杨篱做图案,其中镶嵌各色花卉。装饰性花园是称为“哥特式”的花坛.共有两组:离府邸较远的,采用菱形和三角形构图。中间是三组十字勋章图案。靠近府邸的称为爱情花坛。向北下15级台阶,进入底层地台中独持的观赏性菜园。菜园面积约1公顷.是完全按照16世纪杜?塞尔索绘制的版画而建的。菜圃以矮黄杨镶边。组成图案各异的九个方块。排列整齐的畦中种植了各种蔬菜、香料和调料植物,色彩艳丽.是实用与观赏相结合的佳例。井字形园路的四个交点处、有贴近地面的小水池,既是装饰,又便于浇灌。维兰德里庄园在整体布局、府邸与花园的结合方式,尤其是喷泉、建筑小品、花架和黄杨花坛中的花卉、香料植物等处理手法,受意大利园林的影响较大。

园林案例分析埃斯特庄园.doc

意大利埃斯特庄园 埃斯特庄园(Villa D'Este )作为意大利台地园的典范,与兰特庄园(Villa Lant )、法尔耐斯庄园(Villa Farnese)并列文艺复兴三大名园,上图为百泉路。变化多姿、长愈百米、清流跌宕的三层百孔雕塑喷泉,经过五个世纪悠长时间的手,涤尽冷涩的石感,青苔、蕨草 遍布,绿意葱茏,生趣盎然,至今 依然是世界园林的经典美景之一。 埃斯特庄园建造在罗马以东40 公里处的帝沃里小镇上,由红衣主 教埃斯特委托利戈里奥将他的府第 改建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意 大利政府没收。著名的音乐家李斯 特曾住在里面直到1886年去世。 园林环境 埃斯特庄园坐落在朝向西北的陡峭山坡上,全园面积4.5公顷,园地近似方形。全园分为6个台层,上下高差近50米。入口设在底层,被园路分割为八个 部分。两边的四块是阔叶树林从,中央四块布置为绿丛植坛,中央设有圆型喷泉。底层花园中还有著名的水风琴。第二层中心为椭圆形的龙泉池,第三层为著名的 百泉谷,并依山就势建造了水剧场。庄园的最高层在府第前约12米宽的台,可 俯瞰全园景观。

埃斯特庄园以其突出的中轴线,加强了全园的统一感。庄园因其丰富的水景和水声著称于世。园内没有鲜艳的色彩,全园笼罩在绿色植物中,也给各种水景和精美的雕塑创造了良好背景,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埃斯特庄园在中轴及其垂直平行路网的规整、均衡的控制下,将埃斯特家族的故事化为跌宕起伏的喷泉叙说传奇。园内反复出现的鹰雕是埃斯特家族族徽,而下图中的罗马喷泉则通过母狼、女神雕塑、方尖碑,在自然台地喷泉的烘托下,把家族的背景与荣耀表述的那么直白、生动而充满迷人的韵律。 这个庭院尽管有规则的几何图形,因地形的繁复却不能一眼望穿,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端点,都有令人惊叹的美景,而且常常需要走到眼前才能发现。埃斯特庭院不再类似过去欧洲庭院的实用性庭院(如果园、厨园、药草园)或迷园、结纹园、花坛园等绿色雕塑庭院,文艺复兴带来的开放的精神、丰富的物质基础与摩肩接踵而至的人才,将它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自此,欧洲庭院有了自己新的骄傲——意大利台地园,罗马郊外的Tivoli小镇也因之名扬四海。 第一台层:水风琴喷泉 以建筑为背景,占地面积大,气势雄伟,由下往上,宛如一座大自然的管风琴。这一构思新颖,技艺精湛,引人入胜。泉水涌下时,犹如琴声悦耳动听。

拉维莱特公园简析

“解构不是拆毁或破坏,我不知道解构是否是某种东西,但如果他是某种东西,那它也是对于存在的一种思考,是对于形而上学的一种思考。” ——德里达 “解构意味着对设计任务的根本思想进行挑战,也意味着对建筑旧俗习惯的否定。” ——伯纳德?屈米 欧洲一直是景观设计的试验场,众多一流的设计师都在那里留下了出色的作品。其中位于法国巴黎的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 因其独特的形象和设计理论而格外引人注目。它不仅是欧洲近现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作之一,更凭借所谓“解构主义”的设计思想和另类新奇的建筑设计成为国内一些设计师广为模仿的样板。 1解构主义 1.1何谓解构主义? 说起解构主义,就不得不提起结构主义和符号学,它们是20世纪50 年代后期到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哲学理念。结构主义坚信世界是由结构中的各种关系而不是由事物本身构成的。结构主义是建立在“形而上学”基础上的,它具有二元对立性、整体性、中心性及系统的封闭性[1]。随后,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解构主义”一词,标志着解构主义哲学的正式确立[2]。 解构主义认为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命题中森严的等级秩序是不合理的,它强调瓦解二元对立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采用分解、消减和移置的方法使二者势均力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解构主义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因而解构主义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便是对传统的审视与背叛、对社会的关注与批判[3]。 1.2解构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张力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解构主义哲学渗透到建筑界,极大地影响了建筑思想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理论评论,并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建筑思潮。 解构主义哲学在建筑领域的移植进一步也对景观设计产生影响,成为景观设计创新的生长点。解构主义哲学基于对传统的一元专制的反抗,反对个性的压制,反对科学与技术的极端迷信,进而对其进行颠覆、解体,探索建立新的城市景观形式。他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团体,也没有统一的景观形式和建构方法,他们基于对传统的批判,反对既定的价值观念,将意义与精神重新注入到场所空间中,使城市景观富于情感。景观重新成为精神情感的表现媒介,在景观形式上体现为对纯洁机械几何体与既存僵硬秩序的否定,于是冲突、断裂、碎片、复杂、不稳定的动态空间便成为他们共同的特征。从这层意义上说,解构主义景观并不是在创造一种新思想或新风格,而是反对传统文化中的一切形而上学的东西。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凡尔赛宫鉴赏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凡尔赛宫鉴赏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认识和创造美的过程。而高质量、高水平的园林工程建设,既是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建设投资环境的需要,又是人民高质量生存、生活、工作环境的基础。 16-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传入法国。法国多平原,有大片天然植被和大量的河流和湖泊。17世纪后半叶,从路易十三开始,国王战胜了封建诸侯而同一法兰西。路易十四时(1661-1715年),是法兰西的极盛时代。路易十四为了满足他的虚荣,代表他的至尊玉权威,建造了雄伟的凡尔赛宫苑,在西方的建园建园史上解开了光辉灿烂的崭新一页。这个宫苑是法国最杰出的建造大师勒诺特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这座园林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名园之一,也是法国绝对君权的象征。 艺术特征: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 法兰西式” 的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别具匠心,使人看后顿觉美不胜收。而建筑群周边园林亦是世界著名。它与中国古典和皇家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它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如果凡尔赛宫的外观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那么它的内部陈设及装潢就更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500 余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大理石院和镜厅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两处,除了上面讲到的室内装饰外,太阳也是常用的题目,因为太阳是路易十四的象征。有时候还和兵器、盔甲一起出现在墙面上。除了用人像装饰室内外,还用狮子、鹰、麒麟等动物形象来装饰室内。有的还用金属铸造成楼梯栏杆,有些金属配件还镀了金,配上各种色彩有大理石,显得十分灿烂。天花板除了象镜厅那样的半圆拱外,还有平的,也有半球形穹顶,顶上除了绘画也有浮雕。宫内随处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我国古代的精品瓷器。 著名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 ---------------------- 以无锡寄畅园为例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 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 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 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 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范畴——园林的自然美、 建筑美、 诗画美、 意 境美, 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

这与中 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 重直觉感知、 重综合推衍的思维 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 、自然美 寄畅园在无锡市惠山东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 明嘉 靖初年(约公元 1527 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 名“凤谷山庄”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 年) ,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秦梁卒,园 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 年) , 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无锡后, 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 疏浚池塘, 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风格布局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风格布局 17世纪后半叶,传统的西方几何式园林风格在法国获得进一步发展。这种风格被称为“法国古典主义”,它具有鲜明的特色,很快风靡了整个欧洲。“法国古典主义”风格是怎样被用来进行园林布局的?它的开创者又是谁?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是法国的造园家勒诺特开创的,勒诺特由于完成了沃勒维孔特城堡(也叫子爵城堡)花园的设计和建造,从而一举成名,该花园的建成也奠定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基本特征。勒诺特后来成为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造园家,其代表作凡尔赛宫可称得上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巅峰之作。 法国园林在高卢罗马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中世纪附属于修道院或寨堡的园林已经具有绿廊和修剪整齐的树木等。在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法国的园林主要受同时期的意大利园林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逐渐发展出一套成熟的传统几何式造园体系,这是一种台地式花园,多建于丘陵地带,有立体的堆积感,需要从高空视点俯瞰。至17世纪,它发展为巴洛克风格庭园,更加重视奇特、具曲线的人工修剪的树木。 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不再使用台地式花园的布局方式,而是在平

地上利用宽阔的园路形成贯通的透视线,并利用水渠等物形成恢弘的景观。这种园林景观的平面几何图案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形,而且是进行总体布局的重要手段。 凡尔赛宫园林位于巴黎西南郊外,原为国王狩猎的行宫。路易十四决定在凡尔赛建设自己的王宫,并由勒诺特负责大花园的设计,其由东向西分为花园、小林园和大林园三个部分,其中以大林园面积最大。主轴线从宫殿开始穿过花园,在小林园处穿过王家大道,大道两端各有一座喷水池,池中分别雕有阿波罗之母和阿波罗组合雕像。大林园中部有十字形的运河,一方面延续了园林的主轴线,另一方面也引出了与其垂直的一条辅助轴线。辅助轴线的南端为动物园,北端筑有大、小特里阿农庭园各一个。 在轴线的重要节点处向外放射出笔直而互相交叉的林荫路,林荫路两侧种有两排到三排修剪过的树木,它们常正对雕像或喷泉,因而形成了明显的节奏感。 园林中布有大面积的常绿黄杨花坛,花坛中的黄杨树被修成很多涡卷式图案,这些曲线形态自由但外部轮廓规整,既庄重大方又不失活泼。 如果说主轴线、林荫路和花坛构成视野开阔的景观效果,那么在

中国古典园林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之差异

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在西方,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伏尔泰说:“美往往是相对的。在日本是文雅的,罗马就不文雅;在巴黎是时髦的,在北京就不时髦。”其实,我们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但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各自的风格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人工美与自然美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提到造园,当然离不开自然环境,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则直接影响着园林所呈现的风貌。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强调自然美不是理想美,非经人工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所呈现的便是人工美。它不仅布局对称规矩,而且花草树木也按人的意志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充分强调了几何图案之美。它还以近6000公顷的总面积,在法国北部的森林众多、河道缓流、起伏平缓的地景上,雕塑出平面几何构图的视轴、星状放射的路径和林中的各种花园、喷泉、雕塑和倒影池等。园中宽90米、长达1.6公里的运河,与全园中央的开放视轴相交,加之从宫殿到运河间以连续平缓的坡度降低后再向天际线延伸的轴线,显现出超大的尺度以及人工改造自然的气势。相反,中国人更崇尚自然之美,推崇佛家与道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总结了这个时期文艺发展的丰富经验,将美学观点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后来园林造景的观念,庭园成为自然美景在有限空间里的艺术再现,尤其表现在南宋后江南兴建的多处私园。这时园林的造园特点是,多以山池泉石为中心,饰以花草,环以建筑,其造园手法从此日趋精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如苏州的网师园是典型的城中私园,其面积虽小但园景丰富,精巧的亭廊、扶疏的林木、自然的泉石都以园中的一池碧水为中心,共同在这一小园中组成了错落有致、均衡秩序的园林景观。中国园林的具体表现手法是挖池叠山,杂以园林建筑,用各种造景手段将自然山川美的精华浓缩于一园,这种集山水泉山于一园、模拟自然山水意境的形式是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色。二、形式与意境法国造园遵循的是形式美的法则。在西方,对形式美的追求由来已久。早在罗马时期,维特鲁威即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提到了比例、尺度、均衡等问题,提出了“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的协调,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协调。”形式美的法则,支配着建筑、艺术、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同时影响着音乐和诗歌。其园林的设计和建设自然而然地也在这一法则的指导下,并更加刻意追求形式上的美。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对称的轴线、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构图,都充分体现了对形式美的追求和推崇。[!--empirenews.page--] 中国造园则追求自然山水的美感,强调的是诗画的意境,这与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文人的追求和喜好左右着造园,因而中国的传统园林在实际意义上是文人园林,是与山水诗画相生相长、相辅相成的文化。中国绘画一贯讲究“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绘画的美不仅在于形式的美、结构的美,而且在于形式结构中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世界。反映到造园手法上,则以迂回曲折、曲径通幽的布局和情境,以对自然的模拟和刻画为目标,形成含义隽永、趣味盎然的人工自然环境。园内空间或畅通或阻隔,路径变化无常,常常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借助于园林游览者的视觉、听觉和环境时令变化引起的感官刺激,结合其心理感受而达到诗画的意境,从而可以调动游者更多的想象和情感。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与诗画同源的,自然山水的美感和神韵是造园者所神往的境界和最终的追求,因而“诗情画意”的景观是中国园林最根本的特色。三、唯理与缘情古典主义是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最主要潮流,它的哲学基础源于自然科学早期重大成就所形成的唯理论哲学观。唯理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认为,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合乎逻辑。而且,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理论认为,古罗马的建筑就包含着这种

园林经典案例分析复习

纽约中央公园(150年园林经典)城市公园设计、管理、发展 1、简介现代第一座现代城市公园曼哈顿岛中央近旁第五大道寸土寸金 纽约之肺1858-1873年建设 周围建筑: 公园内雕塑: 2、诞生的历史背景: 城市繁华——环境恶劣——建设公园 地质糟糕:沼泽、裸露的岩石 原始居民脏乱差,有原始住民 利益矛盾重重错乱 没有地产商敢投资 3、设计创意设计师奥姆斯特德(景观设计师)与卡尔迪特·沃克(建筑师) 方案亮点: 英国牧场与美国森林特点结合 改造零星积水,汇集成人工湖 修善岩石外缝,挖掉部分岩石,填补土层,以植被覆盖 下沉式干道,人车分流 无围墙,以高大的树木形成边界 梅园的主人 公园管理24人警察部队 启示:前瞻性设计、主题设计、弹性设计 麦克哈格,雷切尔·卡森,丹·格雷,劳伦斯·哈普林,彼得·沃克,科纳·瓦尔德海姆《自然的设计》、《花岗岩花园》、《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基本要义:生态性、弹性、参与性 1、历时过程和过程形态——弹性设计 流动性、自发反馈 水平性格网、叠层 基础设施 生态学科纳软系统 技术与操作方法 想象力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传播与推广 问题:对概念的泛化、模糊;泛化景观、生态、可持续 莱维特公园——景观都市主义的滥觞 ·屈米以“点——线——面”相叠加的系统覆盖整个场面、 点:红点景物120cmX120cm方格的交点 线:长廊、林荫道、弯曲小径

面:10个小型主题公园、和其他场地、草坪和树丛 丰富的文化载体 解构主义;结构主义 鹿特丹的剧场广场邵柏林广场参与性设计 剧场、音乐厅、表演厅所包围 1.5平方公里 抬高地面设计、广场保持了一个平的、空旷的空间,创造了“城市舞台”形象 有赋予特定的使用功能、交互性的公共空间 广场上引人注目的4座高度超过35m的水压式柱灯,高大的红色灯光探照桅杆 设施与游人的互动 地下停车场、三个通风塔高出地面15m 一侧多荧幕电影院的白色组合式荧幕上,放映广场上人们的情景。 多伦多当维斯公园 废弃的空军基地位于亨伯河与唐河之间 库哈斯的“树城” 牺牲与拯救——先种植后建筑 种植公园 人造自然 1000条路 指导与管理 目的地和疏散点 →低密度都市生活 基于生态修复的棕地景观设计 棕地:因为现实的或潜在的有害危险物的污染,而影响到它们的扩展、振兴和重新利用的不动产。欧洲宽泛的定义为“废弃之地”。 棕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再生资源使用 现有资源利用 废料减少 保留历史文胜 促进水资源 利用建 废弃工业建筑,工业设施的具体处理方法: 整体保留部分保留构件保留 棕地工业肥料的处理方法:直接利用无污染废料;有污染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可二次加工再利用的废料。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理查德·哈格1972~1975 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棕地生态修复案例)彼得·拉茨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图) 来源:《园林》作者:张莺、邢箴日期:[2006-4-11]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解析(图)

来源:《园林》作者:张莺、邢箴日期:[2006-4-11] 城市公园通常被作为城市居民的室外活动场,并旨在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笔者考察参观了欧洲的一些城市公园后,发觉公园也并非只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各国的旅行者也喜欢到这里来休憩、感受城市特色,与当地居民交谈,了解不同的民风。有特别魅力、特别知名的城市公园尤其吸引了旅游者的到来,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就是一例,无论是对园林景观有独到眼光的专业人士还是观光度假的游客都几乎无不来者。它的建造形式、景观早已被国人熟知,笔者在这里谈的是它不为人熟知的另一方面:为旅游者的考虑。拉维莱特公园不仅仅是一个有魅力的、吸引人的公园,而是一个场所:一个城市的客厅,城市居民用以展示自已特色、招待客人的场所。 公园的建造背景 拉维莱特公园建造于“解构主义”这一艺术流派逐渐被广大设计师认可的年代。1982年,举办了国际性的公园设计竞赛,最后,建筑师屈米(BernardTschumi)的方案中奖了。解构主义是当时非常新派的艺术思潮,将既定的设计规则加以颠倒,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认为设计可以不考虑周围的环境或文脉等,给人一种新奇、不安全的感觉。 拉维莱特公园是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巴黎建造的九大工程之一,1974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大市场,当时的牲畜及其它商品就是由横穿公园的乌尔克运河运送。公园位于巴黎的东北角,位置并不靠近市中心,但是有多条地铁和公交线路到达,公园的南北都有站点,当游客游览完南北有1000多米长度的公园后,能在公园的另一端坐到车,也确实是一个人性化的交通设计了。 公园在建造之初,它的目标就定为: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娱乐、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的绿地,并且,公园还要成为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建成后的拉维莱特公园向我们展示了法国的优雅、巴黎的现代、热情奔放,具体

园林风格之法国古典园林风格特点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特点 法国古典建筑的特点 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一些教堂已经出现肋架拱顶和飞扶壁的雏型,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环殿内有环廊, 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它不仅是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同时也以建筑艺术上高超的水平而饮誉欧洲。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装饰丰富多彩,采用细木护壁、石膏浮雕和壁画相结合的装饰艺术。

法国古典园林的表现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是庄重典稚的贵族气势,是完全人工化的园林。园林的规模与空间尺度上的最大特点是追求空间的无限性。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构成元素包含:广场、构造物、岩洞、摩纹花坛、草地、喷水池、林荫道、运河与茂密的树林。布局以主轴为中心线,两边规则对称,轴线虽然是笔直的,但它随地形的变化而起伏,轴线垂直于等高线布置,将原有地形稍加改造,形成直坡或台地,产生了极富变化的景观轴线。设有许多瓶饰,雕像,泉池等,却并不密集,没有堆砌的感觉,相反却具有简洁明快,庄重典雅的效果。最美的花坛,雕像,泉池等都集中布置在中轴上,横轴和一些次要轴对称布置在中轴两侧。 17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古典几何造园艺术得到极大的发展,对欧洲的造园影响很大。最有代表性的是勒诺特尔,设计的维贡府邸花园与凡尔赛花园成为古典主义的代表。园林构图以宫殿,府邸居中心地位,起着控制全园的作用,通常建在园林的制高点上。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特点。需要很大场地,并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在水景创作上,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在植物方面,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明显反映出四季变化。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景观柱,花钵等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路口。

法国园林

第四章法国园林 1.法国国土景观有哪些特点?对法国园林风格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答:(1)法国国土景观有气候温和湿润、平原开阔、河流众多、森林广布的特点。(2)在造园要素的运用方面,法国古典式园林再现了法国国土景观的特点:①在水景创作上,将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运河等形式引入园林,并形成以水镜面般的效果。②在植物方面,采用大量本土丰富的落叶阔叶乔木,集中种植在林园中,形成茂密的丛林。③由于法国园林中的地形比较平缓,因此布置在府邸前的刺绣花坛成为全园的构图中心。④法国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需要运用以鲜花为主的大型刺绣花坛,形成更加欢快的热烈的效果。⑤在园路景观的处理上,通常以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等装饰在路边或园路的交叉口,有着引人入胜的作用。 2.法国文艺复兴园林与意大利园林在造园手法上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答:从16世纪起,法国文艺复兴园林在意大利园林的影响下逐渐发展成熟的,初期是在单纯的模仿意大利园林的造园要素和布局形式。随后,法国园林不在满足于对意大利园林的模仿,在学习意大利造园手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求形成适合法国本土特点的造园样式,并且在造园要素的更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例如刺绣花坛作为园林构图中心的运用,采用整体平面布局的方式而不是意大利园林的台地式园林;丰富的花卉运用;以及运用水镜面的造园手法,均体现了法国园林与意大利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区别。 3.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与之前的园林有哪些联系? 答:(1)产生背景从16世纪下半叶起,在意大利园林的深入影响下,以及法国造园师的不懈努力下法国园林取得了长足进步,17世纪,古典主义成为御用思想与文化,促进古典主义理论的发展,法国进入古典主义造园时代。(2)联系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延续了法国文艺复兴园林的构图原则和造园要素,在此基础上将这种原则运用的更加彻底,将要素组织的更加协调,使构图显得更加完美,成为规则式园林发展的顶峰。在此基础上引入科学的透视法,寻求视线上景物之间的比例和谐,同时将丰富花园样式统一成一个整体。 4.为什么说沃勒维贡特庄园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走向成熟? 因为勒维贡特庄园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样式。诺特尔在总体布局、设计手法和造园要素方面,将均衡稳定和庄重典雅的古典主义风格发挥到极致,并通过造园,艺术性地再现了法国典型的国土风貌和地理景观。 独创性地运用水镜面、大水渠、花坛、丛林、雕像等要素,在宫殿前方开辟出直至地平线的深远透视线,

法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是怎样的

法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是怎样的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法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是怎样的》的内容,具体内容:法国的古典园林是利用建筑、道路、花圃、水池以及形状修剪得十分整齐的花草树木,如同刺绣一般编织出美丽的图案,形成极为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风格园林。那么它的历史是怎样的呢?法国... 法国的古典园林是利用建筑、道路、花圃、水池以及形状修剪得十分整齐的花草树木,如同刺绣一般编织出美丽的图案,形成极为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风格园林。那么它的历史是怎样的呢? 法国古典园林历史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国土总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为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平面呈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靠陆地,大部分为平原地区。由于它位于中纬度地区,故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呈明显的海洋性气候。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也为多种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为造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此外,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由于受法国文化、经济、思想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它的代表人物是昂德雷.勒诺特尔,代表作品有孚-勒-维宫和凡尔赛园林。但就法国整个古典园林而言,其本身也经历了一个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大约在公元500年,法国就已经有对供游乐的园子的简单描述。当时在

王公贵族们的园子中,以实用为主,如栽种果树、蔬菜等植物,这样的形式可以看成是园林的萌芽时期。这与我国的古典园林中最初的园林形式囿--所以域养禽兽也是有所区别的。不过,从它的使用者来说,都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要,这一点上又是相同的。此后,虽然在它的园林中增加了观赏植物的品种,并开始了观赏树木的修剪,但总体来说,在12世纪以前,由于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制约,园林的经营处于低级水平,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处于发展的萌芽时期。 12世纪以后,法国领土扩大,王权增强,巴黎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为法国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繁荣,随着经济的增长,贵族们逐渐追求更为豪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了造园艺术的发展。并出现了利用机械装置设计的类似喷泉的水戏内容和动物园等形式,而且在国王查理五世(1368-1380)的圣保罗的花园里根据记载有利用植物做成的迷宫。不管它当时代表的历史意义如何,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造园技艺有所提高,造园内容更加丰富。 1373年.英国向法国发动了战争。战争初期,法国受挫,加上疾病,致使法国人口减少,经济受挫,造园艺术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经过近百年战争,于1453年的法国胜利而告终,开始进入了经济复兴时期,国王路易十一 (1461-1483)基本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在此期间,王族安茹大公瑞内除了建造豪华的宫廷外,还建造了拉波麦特花园,此花园打破了法国的传统格局,采用了自然式的布局,而且还成功地应用了中国造园中借景的手法,这一点与中国古典园林相似,注重自然和野趣。 文艺复兴运动使法国造园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6世纪上半叶,继英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是欧洲园林的一种重要风格,并对欧洲各国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严谨的几何构图、明确的空间结构,将传统造园要素组织得更统一、更宏伟,具有宏伟壮丽、中轴突出、严谨对称的特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伟大风格”,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审美思想。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又被称为勒诺特式园林,是造园家勒诺特把古典主义完美地贯彻到了园林艺术中,创造出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辉煌壮丽的“伟大风格”,其“伟大风格”的形成已经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民族、时代、地域的烙印。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根源可以追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是意大利16 世纪中叶以后的园林,它继承了许多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园林的造园要素和手法。最明显的特点比如说,在构图原则上主张规则式造园、几何布局、中轴对称,造园要素包括水池、水渠、喷泉、雕塑、修剪植物和建筑等。特别是在规则式及几何布局上这两点表现显著,喷泉和雕塑在法国园林里甚至是整个欧洲园林里也是最为常见的造园要素。在社会背景的推动下,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而就是造园家勒诺特使其推上高潮。他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巴洛克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在古典主义美学思潮的影响下,发展了整体布局的原则,并通过严谨的几何构图、明确的空间结构,将传统要素组织得更协调、更统一、更均衡。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格局恢弘,气度高雅,豪华而又典丽,充分体现了其“伟大风格”之一:规模尺度。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大多是王室或贵族的园林,是代表王室和贵族的身份和地位,所以其园林的规模与尺度上,追求宏大壮丽的气派。大,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典型特征之一。例如,凡尔赛宫的园林,路易十四要求它能容纳7000人游乐,纵轴长达3千米。由于园林不但规模大,而且尺度也大,故道路、台阶、植坛、绣花图样都大,例如凡尔赛中轴上的台阶竟宽达50米。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大多地势较为平坦,基本为平面布局,相对于面积较小的意大利台地式园林而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复杂,但通过用开阔宏丽的轴线作为艺术中心,统率全局,秩序严谨、主次分明,实现了园林构图的空前完整与统一,仍然富于变化。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突出表现的是它的总体布局的丰富与和谐,避免堆砌各种造园要素,规模尺度虽大,但显得很有节制,有分寸感,洗练明快,典雅庄严。 “伟大风格”之二:空间布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创造了更为统一、均衡、壮观、主次分明的整体构图。其核心在于中轴的加强,使所有的要素均服从于中轴,按主次排列在

伊斯兰园林与中国园林在空间营造上的异同

HISTORY OF WESTERN GARDEN西方园林史 The Differences of Space Construction between Islamic garden and Chinese garden 伊斯兰园林与中国园林在空 间营造上的异同 作者:***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HISTORY OF WESTERN GARDEN西方园林史 The Differences of Space Construction between Islamic garden and Chinese garden 伊斯兰园林与中国园林在空间营造上的异同 摘要:本文对中国园林和伊斯兰园林的发展轨迹和造园风格进行了论述,运用历史比较和平行比较的研究方法,从地理环境,审美思想,设计思想等方面分析了两种园林风格的不同,并对两种风格下的造园要素如植物、建筑、理水、空间处理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对比分析,从而找寻出伊斯兰园林与中国园林在空间营造上的异同。 关键词:中国园林,伊斯兰园林,空间营造,比较 目录 1 伊斯兰园林概述 (3) 1.1 渊源 (3) 1.2风格与特点 (3) 2 中国园林概述 (4) 2.1 发展轨迹 (4) 2.2艺术特色 (4) 3 造园要素对比分析 (5) 3.1 植物 (5) 3.1.1 伊斯兰园林的植物运用 (5) 3.1.2 中国园林的植物运用 (6) 3.2 建筑 (6) 3.2.1 伊斯兰园林建筑 (6) 3.2.2 中国园林建筑 (7) 3.3 理水 (8) 3.3.1 伊斯兰园林中的理水 (8) 3.3.2 中国园林中的理水 (8) 3.4 空间处理 (9) 3.4.1伊斯兰园林的空间处理 (9) 3.4.2 中国园林的空间处理 (9)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 规划与生态学院 园林设计初步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 ――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 班级:12级园林一班 姓名:徐朕 学号:N3120830112 日期:2013年10月15日

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 ――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 摘要: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狮子林的山石、池水、长廊、植被、建筑等在造园技巧上的独到之处;初步探讨了其在建园营造上的艺术风格和规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追求意境,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关键词:园林,营造,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深受世界人民的青睐。 “狮子林”是一处精致有趣的园林建筑。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36年),原为寺庙园林,而非一般人认为的私家园林。当时苏州高僧天如禅师为了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兴建了菩提正宗寺,因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称菩提正宗寺为“狮林寺”。而“狮子林”则是该寺院的后花园。因其地原为宋代废园,有园林遗风,故建于此。园中多怪石竹林犹如狮子状,所以又被世人称为“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图) 狮子林的营造特点是以山石、水、廊、植物、建筑在园林中的营造来体现的。 1、山石 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堆山叠石向来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形兼备,而且具有传情的作用,可谓“片山有致,寸石生 情”。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手法运 用的得心应手。园中虽峰岩嶙峋, 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明,不 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有凌乱、局 促之感。如指柏轩前庭园,面积稍

小城镇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辅导

小城镇建设典型案例分析辅导 案例1 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典型 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看,遵循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模式或两者并存?自上而下就是东北模式和苏南模式,特点是由政府大规模兴办国有企业或引进外资企业推进工业化,通过征地将农民变为工人,农民没有城镇化主动权;粤、浙、闽则自下而上走农民自主建城,规划虽不太规范或基础设施配套短缺,但经济繁荣。两条城镇化道路结果不同。 中国乡镇之星———小榄 小榄地处广东珠江三角洲中部,属亚热带气候,四季怡人。小榄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距香港、深圳150kg,距澳门、珠海90公里,距广州60kg。到香港、深圳、广州、澳门、珠海五大国际机场仅需60~90分钟车程。建设和规划中的江中高速和广珠轻轨将贯穿小榄。 中山市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镇域总面积75.4平方公里,其中城区2。户籍人口 15.6 万人,另有长年在镇内生活、工作的外来人口面积13km15万人。小榄镇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北部著名的工业重镇,经济实力雄厚,而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小榄人自古酷爱菊花,菊艺盛名,尤其是60年一届的菊花会规模盛大,饮誉海内外,被誉为“菊城”小榄镇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部地区,22。户籍人口159.3 km万多人,还有流动人口总面积71 km10,其中城区面积多万人。设有3个社区、13个行政村。 小榄镇被国家定为村镇建设示范镇,首先按高起点科学制订全镇的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然后按高标准发展新城区和搞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城镇2,设施较完善,功能基本配套的新城 7 km管理水平。近年来,初步建起了占地区和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对老城区的马路、设施、面貌进行了全面改造;加大投入完善水利设施;在全镇城乡加强环境保护,广泛开展创建卫生镇、卫生村(区)和生态示范镇(村)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已有11个村被评为省卫生村、2个村被评为市卫生村;镇内有两家二级甲等医院。 在总体规划改建住宅区的过程中,实行住宅区与工业区分离,将原设在住宅区内的工厂逐步搬迁。 为搞好村的环境卫生,10多年来,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了辖区内的自来水和居民生活用电设施,其达标率为100%。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修建辖区内道路和下水道,实现全面畅通和硬底化。 同时,为美化、绿化环境,几年来植树达1500多棵,建花基2400多米。组建城监分队和清洁卫生队共90多人,健全了卫生制度。 实行“门前三包”和定时上门收集垃圾。为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140多人的治安队伍和工业小区治安队一批,并设有5个报警站,实行24小时。100%值勤巡查,安全文明小区覆盖率达 三大产业比例为1.2:65.1:33.7;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2万元,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1万元。 小榄轻工业产品门类较为齐全,区域经济特色明显。到2004年底,全镇有工业企业5801家,其中规模企业555家,五金制品、电子电器音响、食品饮料、服装制鞋、化工胶粘、印刷包装六大支柱产业全面发展。

法国古典园林

法国位于欧洲大陆的西部,国土总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为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平面呈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靠陆地,大部分为平原地区。由于它位于中纬度地区,故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呈明显的海洋性气候。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也为多种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为造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此外,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由于受法国文化、经济、思想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在世界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它的代表人物是昂德雷.勒诺特尔,代表作品有孚-勒-维宫和凡尔赛园林。但就法国整个古典园林而言,其本身也经历了一个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大约在公元500年,法国就已经有对供游乐的园子的简单描述。当时在王公贵族们的园子中,以实用为主,如栽种果树、蔬菜等植物,这样的形式可以看成是园林的萌芽时期。这与我国的古典园林中最初的园林形式囿--所以域养禽兽也是有所区别的。不过,从它的使用者来说,都是为了满足统治者的需要,这一点上又是相同的。此后,虽然在它的园林中增加了观赏植物的品种,并开始了观赏树木的修剪,但总体来说,在12世纪以前,由于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制约,园林的经营处于低级水平,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处于发展的萌芽时期。 12世纪以后,法国领土扩大,王权增强,巴黎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为法国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繁荣,随着经济的增长,贵族们逐渐追求更为豪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了造园艺术的发展。并出现了利用机械装置设计的类似喷泉的水戏内容和动物园等形式,而且在国王查理五世(1368-1380)的圣保罗的花园里根据记载有利用植物做成的迷宫。不管它当时代表的历史意义如何,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造园技艺有所提高,造园内容更加丰富。 1373年.英国向法国发动了战争。战争初期,法国受挫,加上疾病,致使法国人口减少,经济受挫,造园艺术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经过近百年战争,于1453年的法国胜利而告终,开始进入了经济复兴时期,国王路易十一(1461-1483)基本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在此期间,王族安茹大公瑞内除了建造豪华的宫廷外,还建造了拉波麦特花园,此花园打破了法国的传统格局,采用了自然式的布局,而且还成功地应用了中国造园中借景的手法,这一点与中国古典园林相似,注重自然和野趣。 文艺复兴运动使法国造园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6世纪上半叶,继英法战争之后,伐落瓦王朝的弗朗索瓦一世和亨利二世又发动了侵略意大利的战争,虽然他们的远征失败,但接触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文化,并受意大利文化影响深刻,对造园艺术有一定的影响。在花园里出现了雕塑、图案式花坛以及岩洞等造型,而且还出现了多层台地的格局,进一步丰富了园林的内容。比较有代表性的园子象东阿府邸的园子、迦伊翁的园子等

法国园林

1.法国文艺复习园林与意大利园林在造园手法上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法国文艺复兴园林在造园手法上有仿造意大利园林,采用多层台地式,但是由于两国地貌的差异,意大利园林的台地高差更明显,而法国园林台地高差效果不甚显著,更趋于平坦;两者都是中轴对称设计,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控制全园;植物上都有运用大量花坛,意大利园林主要是模纹花坛样式,法国文艺复兴园林也开始出现了绣花纹样的简单图案,偶尔用雕像点缀;水景的运用上,意大利园林更多的是动态水景多一些大量使用跌水、喷泉,法国文艺复兴园林因法国地形平坦,在园林理水技巧上多用平静的水池、水渠,很少用瀑布、落水。另外,引进了意大利园林中的岩洞。 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为法国早期的古典主义。在倡导人工美,提倡有序的造园理念影响下,造园布局便注重规则有序的几何构图,这一理念同时在植物要素的处理上也有表现,他们运用植物以绿墙、绿障、绿篱、绿色建筑等形式出现,而且技艺高超,充分反映了他们唯理主义思想。 2.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之前的园林有哪些联系? 答:法国园林萌芽于罗马高卢时期,那时主要以蔬果园形式为主。16世纪初,收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影响,诞生了法国文艺复兴园林。17世纪,法国的路易十四建立了古罗马帝国以后欧洲最强大的君权,绝对军权主义主张一切科学、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城市规划,园林建设都必须为君主政权服务以及当时出现的笛卡尔的唯理主义,这一时期,欧洲各国向法国学习一切,从文学、艺术,直至生活方式,强调人工美高于自然美。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到17世纪下半叶,法国园林艺术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园林的构图基本形式多为直线和方角,花园中种植大量精致的刺绣花坛,至此达到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鼎盛时期。 3.为什么说沃勒维贡特庄园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走向成熟? 答:在沃勒维贡特庄园中,勒诺特尔在他的花园里第一次加入了一些个性化的元素: 用黄杨木仿制的土耳其地毯,灌木林,岩洞,草坪,湖和泉水所构筑的种植园; 这个新构想反映了那个时代等级森严的贵族的制度。沃勒维贡特庄园的独到之处在于处处宽敞辽阔,却又并非巨大无垠,空间划分和各个花园的变化统一精确地当,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造园要素井然有序,刺绣花坛占比很大,点以富丽堂皇的喷泉在中轴线上具有主导作用。在地形方面处理十分精妙,形成不易察觉的地势起伏,水景贯穿全园,并在中轴线上依次展开,围绕花园的绿墙布置的美观大方。在当时,其秩序、均衡、对称及规则达到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 4.以凡尔赛宫苑为案例,分析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造园元素及手法?等时代特征达到不可逾越的高度。 答:①中轴线: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讲究布局的严谨和井然有序,讲究构图的统一性,凡尔赛宫有一条明显的东西向轴线,从建筑一直延伸到城市,轴线统率全园。 ②大运河和喷水池:园林中以平静大水面为主,但也有点缀一些动态水景,凡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