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提高专项课题指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020年度项目指南(广东省部分)
2020年度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指南(第二批)——广东省一、生物与农业领域该领域本年度以重点支持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
围绕广东及周边地区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相关基础研究。
重点支持项目研究方向:1.多认知任务神经环路的整合和协调机制(申请代码1选择C09的下属代码)利用动物模型,研究前额叶在注意、分类和工作记忆等多种认知任务条件下的神经细胞反应,理解前额叶协调多种认知功能的环路机制,建立参考神经数据的类脑多任务神经网络。
2.RNA甲基化(m6A)修饰参与调控神经系统发育、功能及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C09的下属代码)研究RNA m6A修饰及其识别蛋白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及不同脑功能与脑疾病中的调控机制;探索神经系统的m6A修饰在应激、成瘾等生理病理条件下的变化与响应机制,为相关疾病的干预提供新的靶点。
3.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高抗抗源的挖掘及抗性分子遗传解析(申请代码1选择C13或C14的下属代码)针对水稻毁灭性病害南方黑条矮缩病高抗抗源缺乏和抗病分子遗传机制不清等问题,通过对2000余份国际稻种的系统评价,筛选鉴定高抗抗源,借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多组学分析大规模鉴定抗性相关基因,为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抗性分子育种提供高抗抗源和基因资源。
4.粤港澳大湾区昆虫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C03或C04的下属代码)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脆弱生态系统昆虫多样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机制,以及高强度害虫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等,建立大湾区生物大数据平台及生态安全的生物指示性评价体系,为大湾区外来入侵生物的风险评估及预警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大湾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5.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挖掘及利用(申请代码1选择C13或C14的下属代码)围绕水稻白叶枯病获取新的抗性基因资源,深入挖掘新抗病基因,系统解析其抗性分子机制并择优用于水稻分子育种。
6.南海海洋微生物中新型药用活性物质研究(申请代码1选择C01的下属代码)开展南海海域特色新型药用活性物质研究,着力从周边地区生物来源的微生物中寻找有药用价值的新结构化合物;分离鉴定系列高活性新结构化合物;深入探讨其药效活性和动物体内活性,鉴定化合物作用靶点并解析作用机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针对人类重大疾病的系列新型先导化合物。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8.01•【字号】深科技创新规〔2020〕4号•【施行日期】2020.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支持深圳市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与香港、澳门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促进科研资金便利流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融合,根据国家鼓励港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内地相关科技计划的原则性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是深圳市科技计划的组成部分,是深圳与香港、澳门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载体,每年在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中安排资金用于支持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
第三条申请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在深圳市依法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以下简称“深圳申请单位”)。
(二)香港公营科研机构或者创新及科技基金下成立的研发中心(以下简称“香港申请单位”)。
(三)澳门高校与科研机构(以下简称“澳门申请单位”)。
前款第(二)项所称香港公营科研机构,是指在香港受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院校、根据香港法例《专上学院条例》(第320章)注册的自资本地学位颁授院校、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职业训练局、制衣业训练局以及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等机构。
第四条深港澳科技计划项目重点面向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成果产业化,包括以下三类:(一)A类为深港、深澳联合资助项目。
深圳与香港、深圳与澳门通过政府间合作协议设立的深港澳联合资助项目,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香港创新科技署以及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征集、联合评审、联合资助。
深港、深澳两地申请单位就同一合作项目分别向本地科技部门递交申请,通过两地联合评审立项后,由两地科技部门分别给予资助。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更需要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技术工人与技术管理人才。
在这样的发展方向下,职业教育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展开研究,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路径指引。
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香港、澳门及广东省九个城市组成,涵盖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珠江三角洲的九个市。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先行先试的重要区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示范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对内改革的重要试验田。
其发展战略旨在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科技创新示范区、内地与香港澳门深度融合示范区、优先发展经济合作联系区,形成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大湾区。
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职业教育既是培养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有效手段。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的需求,提升劳动力素质,培养大量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职业教育也可以帮助提升居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从而促进区域的经济繁荣。
1. 促进跨境合作,建立职业教育共享机制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应充分优化和整合资源,促进跨境合作,建立职业教育共享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技术人才,可以通过建立共享机制,促进跨境合作,充分利用各地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跨境合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各地的人才流动和交流。
粤港澳联合培养专项计划
粤港澳联合培养专项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为了促进各地的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粤港澳三地决定联合开展粤港澳联合培养专项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共同资源整合和跨界合作,为粤港澳三地的优秀青年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平台。
二、计划目标1.加强粤港澳三地的人才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大湾区的经济发展;2.鼓励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3.推动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和互动发展;4.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优秀青年人才。
三、计划内容1. 联合培养项目通过联合培养项目,粤港澳三地的高校将共同开展学生的交流与培养,为学生提供跨境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学生可以在不同地区的高校进行学习,体验不同的文化和教育环境,拓宽自己的眼界和视野。
2. 跨界创新研究粤港澳三地的高校将联合开展跨界创新研究项目,通过共同研究和合作,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研究人员可以参与不同地区的研究项目,共同攻关解决科技难题,推动科技创新的跨界发展。
3. 资金支持和奖励政策为了吸引和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计划,粤港澳三地将提供资金支持和奖励政策。
通过设立奖学金、科研项目资助等方式,为参与计划的优秀人才提供经济支持和激励,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
4. 交流交流和交流平台粤港澳三地将建立交流机制和交流平台,为参与计划的人才搭建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通过举办学术论坛、创新大赛、项目孵化等形式,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
四、计划效益1.增进粤港澳三地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促进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2.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潜力;3.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动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4.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五、总结粤港澳联合培养专项计划是粤港澳三地共同推动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联合培养项目、跨界创新研究、资金支持和奖励政策以及交流平台的建设,计划将引领大湾区的创新发展,促进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复杂逻辑与路径选择
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二二年 第四期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一、问题提出: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合作发展何去何从(一)勇担时代使命:赋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建设教育发展问题是国家强根固本的战略性大事。
近年来,教育部连续印发了系列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并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的重大决策,全面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确定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湾区的国家战略地位,明确提出“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
为此,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合作发展理应精准对接国家“高质量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双重国家战略,走出困境冲破重重障碍凝聚发展合力,勇担新时代使命——以“高质量合作发展”赋能“高质量湾区建设”。
(二)正视现实困境:目标隔离且殖民影响深厚诚然,时代使命与现实困境并存,只有正视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复杂逻辑与路径选择安冬平 傅渝稀摘 要: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合作发展势在必行,如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湾区教育高质量合作发展?对其做出学术研究上的逻辑安排意义重大。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合作发展的时代使命与复杂困境的追问,遵循“复杂问题理当寻求复杂方法”研究原则,明智转向复杂科学视域引入复杂科学逻辑,既能从学理上刻画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合作发展复杂系统的生成逻辑;且能从理论上解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合作发展复杂系统的进化逻辑;终能从实践上推导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合作发展的应然路径。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合作发展;复杂逻辑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06(2022)04-0103-06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专项课题“精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教育交流合作创新机制与系统路径研究”(2020WQYB070)阶段性成果。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对策研究作者:滕丽滕小硕来源:《时代金融》2020年第23期摘要:开放的制度环境、合理的产业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卓越的创新能力以及高素质的人才储备是湾区经济的重要特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迭代的背景下,借力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和持久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最终将成为创新的湾区、人才的湾区、青年的湾区,而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正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一流湾区的关键推动力。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及空间布局等作出了全面规划,指明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到2035年全面建成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同时,《纲要》具体阐述了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的设想,明确提出了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推动教育合作,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的要求。
为此,粤港澳大湾区应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远的战略眼光、更广的国际视野和更实的行动举措,推动高等教育朝着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一、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正当其时纵观历史,大湾区建设与文明大变革的有机融合一直蕴含着无限生机。
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三大世界湾区通过高度开放、区域融合、创新驅动和产业协同的战略推进方式,不断拓展周边腹地,利用“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的叠加效应,为各类经济业态创造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近年来,三大湾区均将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多元化巨型大学和全球性大学作为主要发展目标,通过构建一个既坚持政府导向又注重市场需求、类型多样、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为三大湾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之逐渐成为国际高等教育中心和全球精英人才集散地。
全面考察三大湾区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湾区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相应规模的超级体量、强大的产业集群带和一定的世界影响力,更加需要具有整体科研实力的高等教育机构和创新型国际化领军人才队伍。
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概念界定、战略需求与行动路径
现代大学教育 2024年第1期改革纵论基金项目: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学科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项目编号:BIA230162;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大学建设路径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20GXJK089;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理论意蕴、历史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GXJK346。
收稿日期:2023-08-07作者简介:姚宇华(1984—),男,湖南武冈人,管理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特聘副研究员,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东莞,523808。
黄明东(1964—),男,安徽舒城人,教育学博士,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武汉,430072。
Email:275058297@qq com。
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概念界定、战略需求与行动路径姚宇华 黄明东摘 要:布局和推进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政策议题。
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遵循外部设计逻辑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拥有新办学使命、新办学体制、新师资队伍、新学科结构、新组织架构、新治理体系、新科创模式以及新评价机制,具有创新程度高、应用能力强、跨界范围广、迭代速度快以及办学质量高等特征。
服务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探索构建大学发展新范式和推动高等工程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提出迫切需求。
加快推进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应采取以下举措: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战略谋划的前瞻性;强化交叉融合,布局建设理工科集聚度高的新型学科集群;坚持应用逻辑,构建基于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以改革创新为导向,提升大学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以评价改革为牵引,健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高质量发展;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绩效导向;应用逻辑;评价改革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24)01-0100-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美国顶尖理工科大学,率先探索创建创业型大学等新型大学模式。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0年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强师工程)(第二批)的通知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0年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强师工程)(第二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0.04.17•【字号】粤财科教〔2020〕83号•【施行日期】2020.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20年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强师工程)(第二批)的通知粤财科教〔2020〕83号省直有关单位,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根据省教育厅提供方案,现由省财政一次性安排2020年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强师工程)(第二批)共27,381万元(具体金额、科目详见附件1,具体项目详见附件2),同步下达绩效目标(附件3)。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次安排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教师队伍建设。
各地、各单位应抓紧将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切实加快预算执行,并加强资金监管,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确保专款专用。
各用款单位应以适当方式公示具体项目安排计划,并于资金下达30日内送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备案。
二、请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要求,完善绩效目标管理。
请会同本地区主管部门确定本地区以及明细项目的绩效目标,其中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管理的资金要与省下达的任务清单做好衔接,并根据预算管理权责分别报省审核或备案。
同时请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自评,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
三、相关部门、单位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做到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办可不办的培训坚决不办。
预算执行中,对不具备实施条件、项目进展缓慢以及预计难以支出的项目,要及时上缴财政统筹用于重点支出。
附件:1.2020年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强师工程)(第二批)资金安排汇总表2.资金安排明细表(共6张子表)3.绩效目标表(强师工程)广东省财政厅2020年4月17日。
教育政策研究2018年度课题指南
附件1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和广州教育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教育政策研究2018年度课题指南一、研究领域及选题参考(一)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类别编码:ZCYJ001)1.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关系研究2.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战略合作规划研究3.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领域合作的法律与政策障碍及对策研究4.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5.世界四大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规律与趋势研究6.粤港澳大湾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和优化整合研究7.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智库比较与合作研究8.粤港澳大湾区课程开发和学科教学交流与合作研究9.粤港澳大湾区国民教育合作与交流研究10.粤港澳大湾区教师专业发展合作研究11.粤港澳大湾区学校管理体制比较与合作研究12.粤港澳大湾区校长教师交流交换研究13.粤港澳大湾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交流与合作研究(二)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课题类别编码:ZCYJ002)14.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研究15.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与需求研究16.普通高中优质资源供给与需求研究17.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18.民办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课题类别编码:ZCYJ003)19.区域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20.学校治理体系构建研究21.民办教育分类管理体系研究22.教育中介组织培育研究(四)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研究(课题类别编码:ZCYJ004)23.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24.来穗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研究25.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研究26.中小学校学区化管理研究27.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研究28.区域教育资源均等化研究(五)区域教育现代化研究(课题类别编码:ZCYJ005) 29.区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研究30.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31.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与监测研究32.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33.区域教育智库建设研究34.区域教育现代化体制机制研究(六)学校发展研究(课题类别编码:ZCYJ006)35.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发展研究36.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教育体制创新研究37.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38.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研究39.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七)教育质量提升与评价研究(课题类别编码:ZCYJ007)40.中小学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4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42.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研究43.高中走班制管理研究44.学术性高中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45.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改革研究(八)职业教育研究(课题类别编码:ZCYJ008)46.广州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职业教育布局研究47.广州市属职业院校产学研一体化研究48.广州市属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研究49.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体系融通研究50.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51.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研究(九)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类别编码:ZCYJ009)52.“双一流”大学建设研究53.广州市属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研究54.广州市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研究55.广州市属高校科技成果转移研究56.广州市属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研究57.广州市属高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58.广州市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59.广州地区高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6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体系创新研究二、课题选题说明(一)课题选题应参考指南所列课题课题选题尽可能参考本指南所列出的研究领域,申报人可以根据自身工作实际情况和条件自主确定选题。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学术交流粤港澳大湾区高等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张宇(广州理工学院,广东广州510540)摘要:教育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教育合作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音乐教育建设的基本路向,也是处理粤港澳三地音乐教育关系的基本依据。
本文拟探讨粤港澳三地高等音乐教育目前遭遇的困境,试图以提高个人音乐修养、推进“区域+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融合创新之路、整合三地高等教育力量、加强开放力度、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范围为切入点,寻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音乐教育的协同发展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音乐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1-0264-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1.132一、前言粤港澳大湾区地域广阔,大湾区内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且高等教育类型和功能互补性强,他们学科门类齐全,学科基础扎实。
就音乐专业本身来看,湾区内仅有一所专业音乐院校———星海音乐学院。
但是很多综合型大学都开设了音乐专业,并各具特色:既有注重一专多能,为广东省中小学基础教育大量输送人才的华南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也有以培养表演型人才见长的星海音乐学院、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此外,还有为广东省内大量的琴行、培训机构培养人才的高等职业学校,诸如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等。
笔者认为,每所学校的音乐专业的办学定位不尽相同,那么,落实到实践层面上,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之时,也要强调差异化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体量优势,但是,如何解决粤港澳三地高校自身发展的困境以及目前三地高校深入交流与合作一度停滞的问题则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高等音乐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思想文化差异增加了融合发展的难度从文化渊源看,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根、同源,它们同属于岭南文化圈。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新高地——珠海市教育局局长习恩民谈区域教育发展
做好学位扩容的“加法”,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珠 海经济特区成立40多年来,教育规模实现巨大量变、教育普及 水平大幅提高,建成覆盖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 教育、特殊教育、专门教育等在内的完善的教育体系。
做好质量提升的“乘法”,教育综合实力节节攀升。始终坚持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打出教育提质组合 拳,教育 事业 实现 从“有”到“优”的跃 升蝶 变。一 是教育发 展 形成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聚焦“区区有名校、校际 有竞争、校内强动力”目标,优化教育工作格局,联合北师大开 展基础教育人能力提升工程,通过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 源覆盖面,我市香洲区、金湾区入选广东省首批基础教育高质 量发展示范区。扩大头部高中增量,涌现出珠海一中、珠海二 中等 一批 品牌 名校。深 化高中自主招生 改革,促 进 普 通高中多 样 化、特 色化 发 展。稳 慎推 进教 师 管 理 新体制,在华中师大 珠 海附中创新实行教师员额制管理体制,在新建高中实行绩效量 化考核管理体制,学校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二是教师队伍建 设 形成 人尽 其才、活力迸 发 的生 动局 面。坚 持引育结 合,推 进 名师倍增。以内部培育为主,大力实施“新强师工程”“名师工 程”,依托北师大珠海校区高水平建设全国教师南方培训中心, 实施“香山园丁”计划,举办“香山教育讲堂”,邀请国内知名 教育大家授课,构建教师成长专业平台;以外部引育为辅,通过 引进 拔 尖 人 才 激 发“鲶 鱼 效 应”,激 活现有教 师 队伍 的“一池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合作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合作研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合作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南部的重要经济引擎,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人才资源。
随着湾区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出发,探讨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合作发展的建议。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提出的国家战略之一,旨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促进经济协同发展和人文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千万。
这一地区集聚了丰富的经济资源和人才资源,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和发展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纷纷推出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湾区内的经济合作、人才流动和城市交通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际机构和企业纷纷参与到湾区的建设中来。
在这一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合作作为提升湾区整体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备受重视。
二、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合作在湾区内部以及国际间得到了积极发展。
在湾区内部,各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了合作交流,共同研究解决湾区面临的共性问题,如环境污染、产业升级等。
湾区内部高校间的学生互换和教师交流也在不断增加,促进了湾区内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在国际间,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与国外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国外高校纷纷来湾区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项目,吸引了大量国际学生来湾区求学。
湾区的高校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了湾区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尽管高等教育合作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但在实际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湾区内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有的地区教育资源过剩,有的地区则资源匮乏,造成了人才流动的不均衡。
国际间的合作也存在一些障碍,如文化差异、课程认证等问题,影响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构建教育集群发展共同体,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创新发展
作者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 党委书记 研究员 责任编辑 魏家坚
广东教育职教 *+,- 年第 - 期 ,
!"#$! %&$! '(#& )"
构建教育集群发展共同体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创新发展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汤贞敏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描绘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改革发展蓝图 推动粤 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创新发展 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 可以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是构建湾区国民素质教育体系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纽带 提升湾区学生爱国 主义教育水平 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进教材 进校园 进课堂 引导湾区学生自觉把个 人成长与祖国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 加强湾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 设计与实施 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理解教育主题活动 引导学生踊跃参加有利于加强多元文化交流 和对话的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富有民族情怀 爱国爱乡 好学乐群 守望相助 面向 全球的高素质公民 积极参加国际学生评价项目 着力提升湾区教育信息技术水平和 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三是构建湾区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 深入推进国家 双一流 广东高水平大 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努力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群和优势学科群 着力提高高校 集群协同创新能力 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和开放共享 在重大 尖端 基础研 究领域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水平 鼓励国内外一流 高校在湾区合作办学 举办校区 研究生院 科研创新机构 开展基础研究 应用基 础研究领域国际合作 助推湾区一流研究型大学 优势学科建设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培养 建立健全开放融通的湾区高校管理团队 教学团队 科研团队交流合作政策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前瞻谋划布局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度课题指南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23年度课题指南
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重点围绕国家、省、市统筹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方向、重要领域、重要课题,坚持全域成都全生命周期教育理念,结合课题指南方向,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研究城市、乡村以及城乡间教育改革发展问题,鼓励以成都教育实践作为研究蓝本。
以下所列选题为方向性建议,申报者可根据自身研究领域,自行确定题目进行申报。
一、重点课题
1.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教育优质均衡机制创新研究
2.“教育强市”战略路径及实践策略研究
3.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实践案例研究
4.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及实践方式研究
5.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比较研究
6.基础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评价体系研究
二、一般课题
1.新时代城乡教育一体化实践创新研究
2.新时代教师地位提升路径研究
3・学校内部治理现代化研究
4.校地共建附属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实践研究
5.新时代中小学美育/劳动教育实践案例研究
6.“新优质学校”发展成效与问题研究
7.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跨越式发展研究
8.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研究
9.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10.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机制研究
11.新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12.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学科融合实践研究
13.基于有效开发的校本课程实践追踪与反思研究
14.“名师工作室”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15.家庭教育与社会阶层再生产研究
16.新时代民办教育分层分类发展路径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教材
粤港澳大湾区教材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教育领域亦得到了重要的关注和支持,为适应大湾区一体化的需求,制作一本《粤港澳大湾区教材》是当务之急。
本教材旨在为大湾区地区的学生提供一套统一、准确、全面的教育资源,以促进跨区域的交流和合作。
以下是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方向。
第一章:大湾区的地理和历史1.1 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边界1.2 大湾区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过程1.3 大湾区的资源和特色产业第二章:大湾区的经济发展2.1 大湾区的经济地位和发展趋势2.2 大湾区的产业结构和创新创业环境2.3 大湾区的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政策第三章:大湾区的文化和教育3.1 大湾区的多元文化和文化交流3.2 大湾区的教育体制和学校网络3.3 大湾区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培养第四章:大湾区的社会发展与治理4.1 大湾区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4.2 大湾区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网络4.3 大湾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与未来展望5.1 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力量和科研成果5.2 大湾区的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发展5.3 大湾区的未来展望和发展战略每个章节将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概述对应主题的重要内容,配以精美的插图和图表,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并且,每个章节会引入相关案例和实际应用,以加深学生对大湾区概念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
此外,本教材还将提供习题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实践。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巩固对大湾区的了解,并拓展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后,附录部分将提供大湾区相关的辅助资料、参考书目和学习资源,以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这本《粤港澳大湾区教材》将成为大湾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促进粤港澳三地教育合作和交流的重要纽带。
通过全面、准确地传达大湾区的发展情况,本教材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认知和理解,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和展望。
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指南【模板】
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指南一、2020年重大招标课题指南申报重大招标课题的,需严格按照“2020年重大招标课题申报指南”选择题目申报;重大招标课题申报指南共22个课题供选报;申报课题的名称原则上要与指南题目保持一致,不宜自行更改;研究结论要为教育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拟择优立项10个重大招标课题,资助额每个10万。
1.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的实施路径研究2.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3.智能时代智能素质要素结构及其培养研究4.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深圳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研究5.如何实现标准化教育与个性化教育融合的研究6.如何实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与发展研究7.深圳义务教育入学门槛政策研究8深圳家庭教育法立法的研究9.深圳高等教育条例立法研究10.深圳“学校条例”立法研究11.深圳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研制研究12.深圳教育未来学校建设标准研究13.深圳教师优待办法研制研究14.深圳教育名师等级标准研制研究15.智能教育背景下教师转型发展研究16.深圳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完善研究17.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研究18.深圳建设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研究19.率先建成全球先进的智慧教育城市研究20.建设教育开放和国际教育的示范区研究21.老龄社会背景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研究22.教育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研究二、2020年重点课题指南申报重点课题原则上参照“2020年重点课题指南”,共40个课题供申报,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围绕重点领域内容自行拟题申报。
拟题原则是有利于深圳教育先行示范区建设,有利于深圳教育突出立德树人,有利于深圳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拟立项重点资助课题40个,每个资助额5万元。
1.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研究2.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机制研究3.大中小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4.深圳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化研究5.深圳市幼儿园招生管理办法研究研究6.深圳建设南方留学教育中心的研究7.以深圳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提升学生(大中小幼)政治思想教育效果的研究8如何优化在线教学成果提升深圳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研究9.深圳建设“美育之城”方案研制研究10.深圳综合高中建设方案研制研究11.深圳中小学“课堂革命”实施方案研制研究12.深圳高校办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13.深圳高等教育科教融合实施办法研制研究14.深化中小学体育改革研究15.深化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研究16.中小学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研究17.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18.加快实现幼有善育的学前教育发展研究19.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研究20.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战略研究21.构建类型化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22.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23.创新发展世界一流高等教育研究24.优化终身学习服务方式研究25.推动学习方式深度转型研究26.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研究27.探索建立弹性学制研究28.中小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29.中小学治理水平提升研究30.健全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制度研究31.构建现代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研究32.高标准高效益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供给机制构建研究33.公共财政差异化扶持教育的研究34.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35.建立健全校长园长专业化成长的制度研究36.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培养体系研究37.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机制研究38.全面优化教师管理研究39.建设一流的智慧教育城市基础设施研究40.建设无边界的城市学习空间研究4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机制研究42.规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研究43.智能教学新方式研究44.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研究45.增强深圳教育国际吸引力研究46.扩大深圳教育国际影响力研究47.城市先进文化育人机制建设研究48.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研究49.破解“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问题的研究50.加强中小学学术规范建设研究51.中小学党建(团建、队建)工作制度建设研究52.中外合作办学形式下学校党建政策研究53.中小学校党建机制下的校长负责制研究54.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三、2020年度教师发展课题指南年度教师发展课题指南包含十五类选题,指南提出了选题研究目的和选题提示。
教师教育课题指南
教育学会教师继续教育专委会课题指南为了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管理研究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建设服务的要求,教育学会教师继续教育专委会拟编制课题指南,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相关单位和学校教育工作者关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深化日常研究和专题研究,促进教育科研工作发展和教师成长。
课题指南强调全局性、前瞻性、综合性、对策性和实证性研究,通过培育相关课题研究,形成推动教师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意、经验、理论、制度、模式和标准,强化继续教育科研为教师培训决策、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功能。
课题指南只是为申报者提供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围,仅供申报立项时参考。
申报者可结合实际,在此方向范围内进一步细化、重新命题,也可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和优势自拟研究课题。
一、教师继续教育与管理的理论研究1.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继续教育发展战略与制度创新研究2.继续教育在中小学教师发展中的作用研究3.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模式研究4.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及方法改革研究5.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6.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区管校聘”实施方案与策略研究7.新时代我省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对策研究8.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建设与保障机制研究9.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10.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管理研究11.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与继续教育关系研究12.教师专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研究13.双循环背景下教师继续教育应对的政策与策略研究14.双减政策指导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研究15.国内外先进教育评介与促进地区教育发展的功能和作用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1.继续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2.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与建设研究3.学分制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供给与重构研究4.继续教育课程实施模式与策略研究5.STEAM理念下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研究6.继续教育高端培训项目设计与研究7.教师远程教育培训模式下学习资源建设研究8.教师培训机构转型发展的实践研究9.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支持服务体系的实践与研究10.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11.网络课程功能开发和创新实践研究12.微能力在网络课程实践中的作用解析和实际效果研究三、教师继续教育绩效评估1.中小学教师素质结构与评估研究2.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估研究3.继续教育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研究4.区域、学校、教师教育发展评估5.教师教育评价体系分类标准6.教师培训项目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7.在线教师培训/远程教学培训的质量评价标准研究8.继续教育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及培养策略研究10.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实效性研究四、综合研究1.义务教育新课标指导下的学科教学研究2.基于游学、研学的教师继续教育实践活动设计与效果研究3.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教师教育成长研究4.面向继续教育教师培训的基地建设方案、协同发展与资源共享机制研究5.数字教材与微能力结合的学科、学校或区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状况研究6.整校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课堂变革研究7.融合微能力和知识点的生成性教师发展资源建设研究8.微能力认证促进教师发展的行动研究9.人工智能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10.基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课堂观察研究11.面向科技长廊多功能实践活动、STEAM课程教育实践活动、财商教育(财经素养)活动、阅读与表达学习活动、人工智能教育活动等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设计12.项目式学习活动和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研究13.主题资源开发与提高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训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专项课题指南
2020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专项课题分为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种类型。
具体如下:
一、重点项目选题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研究
二、一般项目参考选题
1、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研究
2、国际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指数评估研究
3、粤港澳高校学分互认、累计与转换体系研究
4、粤港澳高校科研成果分享转化机制研究
5、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学院建设研究
6、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课程开放共享研究
7、粤港澳大湾区大学集群发展研究
8、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研究
9、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提升国家身份认同的路径与机制
10、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规模、布局与类型优化研究
11、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12、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资历框架研究
13、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14、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研究
15、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学徒制研究
16、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研究
17、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路径机制研究
18、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研究
19、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质量标准比较研究
20、粤港澳大湾区学前教育优化发展研究
21、粤港澳大湾区儿童体质与健康促进研究
22、粤港澳大湾区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研究
23、广东省港澳子弟学校布局优化及管理机制研究
24、粤港澳大湾区教师资质互认研究
25、粤港澳大湾区家校共育研究
26、随迁子女在粤港澳大湾区平等接受高中教育和参加高考政策研究
27、粤港澳大湾区民办教育发展政策与机制研究
28、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合作模式研究
29、粤港澳大湾区智慧课堂改革与应用研究
30、粤港澳大湾区中外合作办学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