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共24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空间设计理念

中国古建筑空间设计理念

中国古建筑空间设计理念中国古建筑空间设计理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认知与追求。

以下是中国古建筑空间设计的一些重要理念。

1. 与自然融为一体: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追求以自然元素为基础的设计。

比如,在园林设计中,注重营造四季变化的景观和采用自然景物的元素,如水、山、亭、树等,使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促进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2. 体现中庸之道:中国古建筑设计追求中庸之道,即遵循“不偏不倚”的原则。

建筑布局和形式力求简洁、稳定、谨慎,平衡各种矛盾因素,追求整体的和谐与均衡,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稳定与平衡的追求。

3. 尊重人的尺度和感官体验:中国古建筑强调人与建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注重人的尺度和感官体验。

比如,在宫殿和庙宇中,经常采用巧妙的透视和缩放手法,使建筑元素和空间在不同的视角和距离下产生变化,给人以意境和艺术上的享受。

4. 追求精神与心灵的抒发:中国古建筑注重精神和心灵的抒发,追求与宇宙和精神世界的连接。

比如,在寺庙或园林中,通常有着藏龙卧虎之势,或有着特定的地理和环境意义,以激发人们的内心情感和思考。

5. 尊重文化传统与历史文化:中国古建筑的设计中,注重尊重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的积淀。

建筑形式、结构和装饰元素通常反映了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传承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总之,中国古建筑空间设计理念注重与自然的融合、中庸之道的追求、人的尺度和感官体验、精神与心灵的抒发,以及对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的尊重。

这些理念不仅在古代建筑中有所体现,而且对于现代建筑设计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加和谐、舒适和有意义的空间。

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大人合一”的设计思想虽然天人合一”四字成语出现较晚,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却由来已久。

在影响建筑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根本性的。

天是一个历史范畴,起源丁远古人类对无法预测的苍茫太空的敬畏,夏商以后,“天”被认为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

对这种主宰的崇拜就构架起以天人关系为基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就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

中国古代的先哲以朴素的系统观念观察整个宇宙,《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是庄子“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

《乐记》提出“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

”即认为整个宇宙天地处丁“流而不息,含同而化”的状态之中。

意思是宇宙之气永远处丁整齐、和谐、有序的运化之中,这与庄子所谓“通天下之气”是一个意思。

《周易大传?文言传》有云“夫天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而奉天时。

”这种承天命、顺天意的心理更是被统治者利用,他们将作为统治人民的合法基础。

《周易》乂有云“仰则观象丁天,俯则观法丁地”的原则。

这些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

《老子章句》曰:“天道与人道间,天人相通,精气相贯”。

老子《道德经》乂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指明了人与自然的共同根源。

古代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就是说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生。

这也反映在古代的建筑中。

比如北京城的建设就是按照天上的星相来建造的,紫禁城正对这紫薇星,建筑与环境得到融合和渗透。

中国古建筑的点也是体现在它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上,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本文所探讨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也正是基丁这一基本涵义作为出发点。

“干阑文化”是古代中国南方建筑文化的主体,是南方干阑式建筑与源丁北方穴居的高台式建筑融合时期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代表。

它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概说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概说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概说古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与两种规划理念一般来说,大家都认为西方建筑是有理论有思想的,而中国建筑只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工匠们的一种世代传承的技艺,所以似乎没有什么思想。

特别是中国知识阶层,中国儒生不大关心建筑活动,关于这方面的著述也很少。

因此人们认为中国建筑是一些自然而然的产物,是工匠自发建构自我传承的结果。

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

就像梁思成先生说:中国建筑是没有书本传承的。

但是,如果我们稍微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文化与历史,就会发现这种看法还不十分准确。

仔细地考察一下中国古代的文献,我们可以发现,与西方建筑史一样,中国古代的城市和建筑,有自己一套特立独行的思想和理论。

如果不了解这些思想和理论,我们就没法理解历史上的中国建筑,也没有办法理解中国的城市、建筑的造型特征、建筑的空间组织特征。

所以我们在这里对中国古代城市与建筑的思想做一点浮光掠影式的介绍。

先看城市,因为城市是一个更大的建造环境。

中国古代城市的建造波澜壮阔。

从公元前2世纪的秦咸阳、西汉长安、公元6~8世纪的隋唐长安、洛阳,其中还有公元5世纪的北魏洛阳、公元10世纪的北宋汴梁、公元13世纪的元大都、14世纪的明南京,以及15世纪以后的明清北京城,这几乎都是同一时代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也正因如此,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十分丰富的城市规划思想。

汉长安城公元前200年已经非常宏伟了。

西汉长安平面图公元后2世纪、3世纪初的曹魏邺城,规模也已经很大,而且很规整,有很详细很完整的规划。

曹魏邺城平面图公元5世纪的北魏洛阳城,规模之大、规划之整齐、之完整、之体系化,在当时也是世界上罕见的。

北魏洛阳13世纪的元大都,当时的欧洲还在中世纪。

但是元大都已经是规模极其宏大的一个城市了。

这样复杂的城市建造体系,完整的规划,它难道没有思想吗?元大都平面图可以说,中国城市是由方整的宫殿、住宅,以及住宅组合而成的里坊组成的。

那么,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一种思想,这种思想从哪儿找到呢?从西汉时代的一个学者,他提出了一个“营邑立城、制里割宅”这样的规划思想。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概要总结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概要总结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概要总结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概要总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一、融合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深受儒家、道家和佛教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这一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设计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中国传统设计中,人们注重营造自然环境的氛围,追求与自然的融合。

设计师不仅注重外观的美感,更注重内在的灵气和能量。

二、注重整体性和平衡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强调整体性和平衡。

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善于利用空间、构思景观,力求形成整体的艺术效果。

设计师注重布局的合理性,追求空间的和谐与平衡。

这种设计思想还体现在建筑、家具、服装等方面,注重整体的协调与平衡,追求整体的美感。

三、重视意境和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注重意境和象征意义。

设计师追求在作品中体现出主题和情感内涵,通过形式和符号的运用,表达思想和意义。

例如,在文人画中,画家通过构图、色彩和笔墨的运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设计师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寓意深邃、意境悠长。

四、追求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中国古代设计思想追求精神和物质的统一。

中国古代设计师认为,一个作品不仅要具有艺术性,还应有实用价值。

他们注重在艺术作品中融入实用功能,追求实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

这一思想在家具、陶瓷、文房四宝等方面都有体现。

传统家具设计中,设计师注重家具的实用功能、材料的选择以及形式的美感,追求家具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五、追求时代精神的表达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注重时代精神的表达。

设计师在创作中注重反映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思潮,追求与时代的契合。

这种设计思想在建筑、绘画、服装等方面都有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中,建筑风格经历了多次转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追求。

绘画和服装设计中,也经历了不同的流派和时尚潮流,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概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在融合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注重整体性和平衡、重视意境和象征意义、追求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以及追求时代精神的表达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人文思想特色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人文思想特色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人文思想特色总结摘要:社会中各种人文因素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思想、设计的形成。

本文从"天人合一"的传统道家思想对整体建筑风格,以及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自然以及迁移等区域性社会因素对建筑风格的影响进行阐述,并且也对各地区建筑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地方性人文特色进行一定介绍。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人文思想;道家;社会因素古代世界的建筑因文化背景的不同,曾经有过大约七个独立体系,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独一无二地体现了"天人合一"这一道家思想。

并且讲究"风水","气"和"意境",也就是讲究居住场所与自然相适应,相融合,让居住者能够有最好的居住环境。

国外近年来对于中国的风水也开始逐渐接受,并且有了一定的研究。

对于我国古代建筑,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的《中国建筑精神》一书中有:中国建筑贯穿着一个精神,即"人不能离开自然。

"之说。

当今世界的现代建筑对于这种思想也逐渐从接受到吸收,一些有着超前概念设计的建筑已经开始体现这一现象,美国的流水别墅--现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其宗旨就是将自然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这一点,也是我们超前的想法。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是将一个地方的居民的抽象思维模式的实体化,是对自身理想环境的一种追求。

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等等情感,只有在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会构成一个真正的理想环境。

而且,除了"天人合一"这一建筑思想,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自然以及迁移也会在建筑上留下其独特的痕迹,这在下面将分别从北京民居,安徽徽州民居,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和岭南客家族民居分别讨论这方方面面将会给建筑带来的影响。

中国古建筑中的思想文化

中国古建筑中的思想文化

中国古建筑中的思想文化上古时期,人类以自然的洞穴、巢穴为居。

通过劳动,打造简陋的石器,依捕猎为生。

进入石器时期,可以加工比较精细的石器,砍制一些宜加工的树木,搭建简陋的茅蓬。

在长期的捕猎、耕种,以及搭建居所的劳动实践中逐渐适应自然,掌握了加工树木的简单方法或夯筑技术(用小木棍排成排夯土,最早发现在仰韶文化半坡遗址。

)。

从深穴居逐渐向浅穴居过度,再又浅穴居逐渐向土台建筑发展。

社会由群聚部落到氏族部落,及炎帝神农氏(开农耕文明)到尧帝禅让制社会。

这个时期建筑所表现的形式;自然的洞穴、巢穴——地穴——半地穴——地面茅屋,及茅茨土阶。

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各种哲学思想与思想学派众多。

多产生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

《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是太极之道的“道”的规律。

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规律。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宇宙、自然、的天地万物之“道”的规律。

“无”谓天地之始,与“有”谓万物之母。

和常无,欲以观其妙(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它的微妙之处),与常有,欲以观其徼(可以看到事物的运行的规律)。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的统一规律。

道家的思想核心,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根,人类之始,运动之理。

及道是天地人的运动规律。

儒家的思想,是教育,是以修心养性,齐家治国,中庸之道。

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的天地人和谐思想。

两汉时期,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创立。

佛家的思想,也是教育,常以慈悲之心,众生平等,行善、勿恶、忍耐、戒欲等的观念,纳我、纳他、纳世界。

以因果报应为辩证法,阐述世界,求得来世的福报。

道教的思想,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结合古代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谶纬之学(用阴阳五行思想解经)、黄老思想形成的宗教思想。

可分内丹和外丹派,共同追求人的长生不老方法。

三国两晋时期,玄学思想的产生。

主张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一致性,“儒道兼综”的观点。

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经过千年的思想文化融合,至宋代以后,儒、释、道已经基本融为一体;形成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思想观念。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思想

数千年来,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思想主要是建立在古人的哲学思想上,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是儒、道、释思想。

在古代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最为注重社会规范和具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孔子以“礼”的制度实现制定了严格的建筑修建的标准,比如建筑形制、建筑规模、建筑高低都必须对应不同的社会阶层,并以此来获得社会秩序和谐的实现。

与儒家思想相对立的思想是道家和佛家思想,追求的是出世思想,这是古人追求审美化的居住理念,以实现士大夫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的人生境界,这也成了古代文人雅士最高的人生追求了。

封建社会的礼乐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居住设计审美的整体和谐统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一贯推崇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人要顺应自然和天地万物。

在中国古代,城市住宅和古典园林也追求闹中取静的田园生活,不能归隐山林,就把大自然搬到自己家里来。

归田园居的生活模式总被认为是文人所追求的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

因此,在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中,首先强调的就是跟大自然的接触。

生活在自然山林中,虽只有陋室草庐,但也不失文人的淳朴高雅。

在田园生活中保持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高尚情操,获得心灵的平静和自在,这种生活方式奠定了文人理想的居住基调,几千年来,仍然是中国古人最具魅力的传统的生活方式。

对于自然居住环境的推崇,还和中国士文化中的隐逸思想有关。

文人士子是中国古代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既是社会道德标准的体现者,也是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士阶层信奉的信条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在仕途上顺利就会志得意满,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如果官场失意,奸臣当道,就会遁入山林,过悠然自得的隐逸生活,以山水田园风光慰藉心灵。

隐逸是避世的一种体现方式,其本质就是归田园居的生活。

中国古代在园林形成了一整套的园林设计美学思想和具体的造园方式,其中蕴含了文人士大夫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居住文化。

园林的设计宗旨就是要把自然山水模拟并浓缩于一园之中,如果不能栖身于村郭,则在城市中实现自然隐居的理想,大隐隐于市,使得园林成了避世的世外桃源。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四)古建筑装饰的寓意
螭吻chi wen 仙人走兽 四灵 四方之神
石人石马 吉祥寓意图案
• 螭吻:起源汉代,装饰于屋顶正脊两端的吻兽。 呈龙形,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
•仙人走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 斗牛、行什。
作用:1.从迷信思想来说,灭火压邪 ;
2.从封建等级观念来说,标志了建筑物的等级; 3. 从建筑结构上来说,它起到了固定屋脊上脊瓦的作用。
7、数字
皇帝 皇家 专用数字是“九”
8、碑;碣
帝王陵寝、孔庙、中岳庙:功德碑(赑屃) 趺高9尺 隋代后 五品以上官员才能立 五品以下七品以上只能 立圭首方跌的碣, 趺高 4尺
9、坟墓的高度
唐代对坟丘的高度有明确规定: 一品—1.8丈 二品—1.6丈 三品—1.4丈 四品—1.2丈 五品—1丈 六品以下—8尺
2、石狮
石狮头上的卷毛个数: 一品13个; 二品12个; 三品11个; … …(以此类推) 七品以下不允许门前放石狮。
3、面阔间数
皇帝的宫殿 九间 清代皇帝的宫殿 十一间 唐代 三品以下官员 不超过五间 庶人 不超过三间
4、门钉
皇宫宫门的门钉是纵 横各九; 亲王的大门的门钉是 纵横各七; 三品以下官员大门的 门钉只能是纵横各五。
(三)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等级制度
殿式
宫殿样式。中国古建筑中最高级、最豪华的一 种类型。如: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秦始皇的 阿房宫、汉武帝的末央宫、孔庙的大成殿等等。 官吏和富商的宅第样式。如:恭王府、绮园等。
大式
小式
普通百姓的住宅样式。
1、桥
不同等级层次的人通行不同的桥拱。 例:天安门前的五座桥 中间的“御路桥”,刻龙纹图案,皇帝通行; 两旁的“王公桥”,刻莲花图案,亲王通行; 再两旁“品级桥”,三品以上官员通行。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概说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概说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概说古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与两种规划理念一般来说,大家都认为西方建筑是有理论有思想的,而中国建筑只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工匠们的一种世代传承的技艺,所以似乎没有什么思想。

特别是中国知识阶层,中国儒生不大关心建筑活动,关于这方面的著述也很少。

因此人们认为中国建筑是一些自然而然的产物,是工匠自发建构自我传承的结果。

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

就像梁思成先生说:中国建筑是没有书本传承的。

但是,如果我们稍微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文化与历史,就会发现这种看法还不十分准确。

仔细地考察一下中国古代的文献,我们可以发现,与西方建筑史一样,中国古代的城市和建筑,有自己一套特立独行的思想和理论。

如果不了解这些思想和理论,我们就没法理解历史上的中国建筑,也没有办法理解中国的城市、建筑的造型特征、建筑的空间组织特征。

所以我们在这里对中国古代城市与建筑的思想做一点浮光掠影式的介绍。

先看城市,因为城市是一个更大的建造环境。

中国古代城市的建造波澜壮阔。

从公元前2世纪的秦咸阳、西汉长安、公元6~8世纪的隋唐长安、洛阳,其中还有公元5世纪的北魏洛阳、公元10世纪的北宋汴梁、公元13世纪的元大都、14世纪的明南京,以及15世纪以后的明清北京城,这几乎都是同一时代世界上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也正因如此,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十分丰富的城市规划思想。

汉长安城公元前200年已经非常宏伟了。

西汉长安平面图公元后2世纪、3世纪初的曹魏邺城,规模也已经很大,而且很规整,有很详细很完整的规划。

曹魏邺城平面图公元5世纪的北魏洛阳城,规模之大、规划之整齐、之完整、之体系化,在当时也是世界上罕见的。

北魏洛阳13世纪的元大都,当时的欧洲还在中世纪。

但是元大都已经是规模极其宏大的一个城市了。

这样复杂的城市建造体系,完整的规划,它难道没有思想吗?元大都平面图可以说,中国城市是由方整的宫殿、住宅,以及住宅组合而成的里坊组成的。

那么,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一种思想,这种思想从哪儿找到呢?从西汉时代的一个学者,他提出了一个“营邑立城、制里割宅”这样的规划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之建筑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之建筑思想
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留下了贯穿史今的重笔,从原始社会的山顶洞,到“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秦阿房宫,从大汉四百年的长安未央宫,一直再到明清的紫禁城,还有今日看不到的抑或是史书上也找不到的那千万座宏伟建筑,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在千年的智慧的结晶与沉淀中,我国的传统建筑形成了特有的建筑思想。从建筑的文化本质而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他以自己独有的形式揭示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出世原则。既能够反映出时代特征又具有浓厚的民族烙印。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建筑是一种物质化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哲学,而我国的传统建筑思想以和谐思想来体现民族精神与哲学。
从这一系列的例子中,我们会看到中国传统建筑严格遵循着天人合一思想的思想,我国的传统建筑并不仅仅是我国华夏历史文明的见证,先祖勤劳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又如故宫在设计建造时,遵循了许多儒家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所谓前朝,是指宫殿的前面是百官议政的朝堂;所谓后市,是指皇宫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交易市场,以满足宫廷生活的需要;左祖,指的是皇宫的左面,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右社,指皇宫的右面,是皇帝祭祀土地神、谷物神的社稷坛。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的规则,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而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更以故宫为重心,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体现着皇帝的至尊。午门是故宫的正门,红墙黄瓦,朱漆大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平面呈“凹”字形,以聚生气,中间洞开三门。在午门高大砖石墩台上建有崇楼五座,正楼九开间。这些都是传统思想“九五至尊”的象征。过了太和门就是三大殿。三大殿坐落在一个“土”形的三台上,这个三台一方面抬高了三大殿的高度,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文化阴阳五行中"土"居中,所以故宫的设计者将故宫最重要的部分用汉白玉砌成了“土”形三台。坤宁宫与乾清宫的名字和功用都是对应的。故宫的后门为神武门,位于中轴线之北。神武门原称玄武门,为了避康熙玄烨之讳将玄武门改为神武门。故宫中有一条称为金水河的小河,横贯东西,将广场分为南北两半。在中国人的环境观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种理想的模式,甚至以风水的形式被固定下来。金水河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宫中,并流经几座重要的建筑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环境。按五行相生,金生水,故名金水河。故宫的规划与建筑布局运用了五行学说的观念。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古人认为世上万物皆分阴阳,男性为阳,女性为阴;方位的前为阳,后为阴;数字中的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等等。在故宫,属于阳性的帝王执政的朝廷放在前面,将皇帝、皇后生活的寝宫放在后方,这不仅适应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符合阴阳之说。前朝安排了三座大殿,后宫部分只有两座宫,符合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之说。

(完整版)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

(完整版)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

中国古代建筑“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虽然天人合一”四字成语出现较晚,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却由来已久。

在影响建筑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是根本性的。

天是一个历史范畴,起源于远古人类对无法预测的苍茫太空的敬畏,夏商以后,“天”被认为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

对这种主宰的崇拜就构架起以天人关系为基础的宇宙观。

“天人合一”就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一种观点。

中国古代的先哲以朴素的系统观念观察整个宇宙, 《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是庄子“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

《乐记》提出“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

”即认为整个宇宙天地处于“流而不息,含同而化”的状态之中。

意思是宇宙之气永远处于整齐、和谐、有序的运化之中,这与庄子所谓“通天下之气”是一个意思。

《周易大传?文言传》有云“夫天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为,后天而而奉天时。

”这种承天命、顺天意的心理更是被统治者利用,他们将作为统治人民的合法基础。

《周易》又有云“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原则。

这些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发展。

《老子章句》曰:“天道与人道间,天人相通,精气相贯”。

老子《道德经》又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指明了人与自然的共同根源。

古代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就是说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生。

这也反映在古代的建筑中。

比如北京城的建设就是按照天上的星相来建造的,紫禁城正对这紫薇星,建筑与环境得到融合和渗透。

中国古建筑的点也是体现在它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上,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本文所探讨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也正是基于这一基本涵义作为出发点。

“干阑文化”是古代中国南方建筑文化的主体,是南方干阑式建筑与源于北方穴居的高台式建筑融合时期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代表。

它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1)庑殿顶 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 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斜脊)。重檐庑 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 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kuang殿、曲阜孔 庙大成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 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皇乾 殿及斋宫、华严寺大熊宝殿等。
山西芮城永乐宫
浙江武义延福寺


(四)明、清建筑 特点:明清建筑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除小型 建筑外,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减柱法” 代表: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
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
三、如何观赏古建筑
(一)古建筑群的一般分布规律: 1、特别讲究中轴线,常把重要的建筑物布于 中轴线上 2、中轴线两侧的建筑都是次要建筑 (二)判断主体建筑的三个标志: 1、屋顶 2、开间 3、台基
二、唐宋元明清古建筑风格及代表建筑
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是唐代建筑 (一)唐代建筑 特点: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 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代表: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

直棂ling窗:中国古代木建筑外窗的一种,窗格以竖向直棂
为主,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窗式。
佛光寺



(二)宋代建筑 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唐代深远,重要 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代表: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 北定隆兴寺和浙江宁波保国寺等
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宋)
浙江宁波保国寺
菱花隔扇


(二)元代建筑 特点:使用辽代所创的“减柱法”已成为大小建筑 的共同特点,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大构 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 代表: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浙江武义延 福寺等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PPT文档共24页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PPT文档共24页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Hale Waihona Puke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2时19分 28秒上 午2时19分02: 19:2820.12.23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2320.12.2302: 1902:19:2802: 19:28Dec-20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年12月23日星 期三2时 19分28秒W ednesday, December 23, 2020
3、总体分类 (1)官式建筑;(2)民式建筑
一、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
天坛的祈年殿是我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
一、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
•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天坛的评价:
• 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 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 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 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 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 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 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 (一)屋顶形制
• 1、庑殿式。俗称四面坡式。屋 顶由位于顶端的正脊和四个角的斜 脊构成。有正面前后两个大坡面和 侧面左右两个小坡面。庑殿式建筑 ,在中国封建等级制度中,是最高 级别的建筑,只有皇帝才能拥有和 居住。
庑殿式---太和殿
2、歇山式。在正脊左右两端各建一道与之
相垂直的墙面,其下部再接一个略有弧度的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2.2320.12.2302: 19:2802:19:28December 23,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2月23日上午2时19分 20.12.2320.12.23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2月23日星期 三上午2时19分 28秒02:19:2820.12.23

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

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

中国是世界⽂明的发源地之⼀,有5000年悠久的⽂化历史。

⼤量的考古研究⼏千年的中国古代建筑史是⼀部丰富多采的⽂化史,充满着社会⽣活、历史⽂化、宗教信仰的积淀,建筑本⾝随着各个时代的不同⽽互异;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建筑⼜是⼀个连续完整相对独⽴的发展体系.⾼台、⽊构架、⼤屋顶的外观形式以及庭院组合模式⼀肋相承,未曾间断。

这就表明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种持续的普通的观点或经验的核⼼,决定着建筑的发展.也就是说存在着⼀种相对稳定的建筑发展观,这种发展观体现了古代⼈对理想⽣活的追求,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以及现实社会条件下,⽐如⽣活⽅式、⽣产⼒⽔平、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建筑发展的价值取向。

1从“聚落”到“城”的建筑思想发展所反映的“国家”的出现!要谈中国的建筑思想,则必须对中国的建筑历史有所了解,建筑是⼈类活动的产物,⽽⼈类有意识的活动,⼤概要从史前⽂化说起了。

中国史前⽂化⼤概分为有巢⽒、燧⼈⽒、伏牺⽒、神农⽒、黄帝五个阶段。

⽽真正意义上建筑是从黄帝开始的,如《新语》说:天下⼈民野居⽳处,未有室屋,则与鸟兽同域,于是黄帝伐⽊构材,筑做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

在这⼀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以聚落为单位的居民点。

聚落中以居民的居室建筑为主,还有居民公共活动的⼤房⼦,⼴场等建筑设施,这些设施是服务于全体居民的,因此它们都是开放型的,也就是说,在这⼀时期⼈们是没有等级差别的。

为了⽒族成员活动⽅便,⼤房⼦,⼴场⼤多修建于聚落中间位置。

⽽后的史前⽂化末期,出现的⼀些⼤房⼦,他们成为了部落⾸领办公或居住地。

如⽢肃⼤地湾F901就是这种⼤房⼦,他也就成为了中国宫殿建筑的最早雏形,具有了后期宫殿建筑的必备功能。

但是这些房⼦周围却没有修筑墙,所我认为这时的聚落还不是城。

这时为了居民安全,在聚落周围挖掘了壕沟,⾥⾯撒了⽩灰,但这并不是为了管理者服务的,更多的它是为了防⽌猛兽的和其他部落袭击⽽做的!⼤概在公元前21年,⼈类进⼊了⽂明时代(奴⾪社会),最早的国家以城的建筑形式诞⽣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中国古代建筑思想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Hale Waihona Puke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