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野外实习心得
岩石认知实习报告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提升对岩石的认识和识别能力,我在2023年的夏季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岩石认知实习。
这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对岩石类型、结构、成因等方面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二、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了多个地质公园和矿山,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学习:1. 岩石类型识别:通过实地观察,学习了各类岩石的基本特征,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岩石的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岩石。
2. 岩石成因分析:了解了各类岩石的成因过程,包括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
通过对比不同成因岩石的典型特征,掌握了岩石成因分析的方法。
3. 岩石结构观察:学习了如何观察和描述岩石的结构,包括晶粒结构、孔隙结构、层理结构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了岩石内部微观结构特征。
4. 岩石力学性质测试:在实验室进行了岩石力学性质测试,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
通过实验,掌握了岩石力学性质测试的基本方法。
三、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2. 观察与思考: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和思考。
通过仔细观察岩石的特征,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岩石的类型和成因。
3. 团队合作: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团队合作。
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4. 增强自信心: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了更大的信心。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地质学知识,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岩石认知实习是我大学阶段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岩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岩石观察实践报告范文
岩石观察实践报告范文摘要:本次岩石观察实践目的在于了解不同岩石类型的特征及其形成背景,并通过实地考察和样品分析,对所观察到的岩石进行分类和解读。
通过实践的方式深化我们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本文通过对所观察到的岩石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总结了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并对实践活动的收获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介绍:岩石是地球表面最为常见的地质物质,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的特征,可以探寻地球深处的奥秘。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我们对地质学的理解,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实地考察了多个地点的岩石,并对所收集的岩石样品进行了室内分析。
实践过程与结果:1. 实地考察地点一:山脚下的河流我们选择了一条位于山脚下的河流作为观察地点。
在河床和周围的岩石堆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河道堆积岩。
这些岩石通常呈现出平滑的表面,颗粒较为粗大,暗灰色。
根据地质学理论,这些岩石形成于河流中沉积物的堆积作用,是由于河流冲刷力和沉积作用交替作用的结果。
2. 实地考察地点二:山坡上的岩石我们在山坡上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岩石,其外观呈现出多个颜色交替的条纹。
经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判断这是一种层状岩石。
层状岩石的形成是长时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结果,不同层次的岩石中含有不同的矿物质和化学成分。
这种岩石通常形成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折叠和变形过程。
3. 岩石样品的室内分析我们采集了多个样品,并将其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分析。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其中一种样品含有大量的晶体矿物质,呈现出光滑的表面和四方的结晶形态。
通过化学试剂的反应,我们确定这是一种火成岩。
火成岩形成于地壳深处的熔岩喷发过程中,经过冷却和凝固形成的。
结论: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对不同类型的岩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的特征,学会了将地质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我们了解到河道堆积岩形成于河流的冲刷和沉积作用,层状岩石是地壳运动和地层变形的结果,而火成岩则是由熔岩喷发经过冷却凝固形成的。
岩石学实习报告总结
岩石学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岩石学实习课程,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岩石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这个报告中,我将总结我在实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和体会。
首先,实习让我对岩石的分类和识别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通过观察岩石的样本,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岩石的颜色、质感和结构等特征来识别它们。
我还了解到不同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意义,这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其次,实习让我掌握了岩石鉴定的一些基本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显微镜和其他仪器来观察岩石薄片。
通过观察岩石薄片,我能够更详细地了解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岩石化学分析,这有助于确定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在实习中,我们还进行了岩石野外考察。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岩石样本,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野外考察中,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和测量工具来确定岩石的位置和产状。
这些实践经验对我今后从事地质工作非常有帮助。
此外,实习还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同学们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包括岩石鉴定、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分工、协调工作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向老师和同学汇报我们的工作成果,这有助于提高我的口头表达和演示能力。
最后,实习让我对岩石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习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进行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
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设计实验、处理数据和撰写报告。
这些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岩石学领域,还可以推广到其他科学领域。
总之,通过这次岩石学实习,我对岩石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新岩石野外实习心得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岩石野外实习可以让大家产生动力开拓自己,使自己在实习中有一个知识的升华。
下面搜集了岩石野外实习心得,欢迎阅览!一.实习区域概括(一)实习区位置及交通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
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
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
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二)实习区地形、气候、水文1、实习区地形:实习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
8-5米。
2、实习区气候: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
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
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
全年无霜期179天。
实习区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海滨海滨地带夏季凉爽宜人,古为避暑胜地。
3、实习区水文情况: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除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牛心山区以外,其他均源于抚宁县北部山区,各河均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变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6KM山口处,在燕山脚下,是一个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为7000万立方米。
(三)实习区土壤、植被及矿产柳江盆地为半干旱森林景观与干草原景观和半湿润夏绿林与森林草原景观的过渡带。
柳江地质岩石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柳江地质岩石实习一、前言为了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我们一行人在XX老师的带领下,于XX时间在柳江地区进行了为期XX天的地质岩石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矿物、岩石、水文、地貌等的野外鉴定测量和观察方法,以及地层层序、地层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旋回特征等地质知识。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内容(1)矿物岩石观察: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观察了大量的矿物和岩石样本,通过实地观察,对比课堂所学,加深了对矿物岩石特征的认识。
(2)地貌观察:我们对实习地区的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了地貌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
(3)地层观察:我们对实习地区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描述,掌握了地层的分布规律和岩性特征。
(4)古生物观察: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加深了对古生物特征的认识。
2. 实习收获(1)矿物岩石识别:通过实习,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矿物岩石的颜色、粒度、结构等特征来进行识别。
(2)地貌分析: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地貌的形态、分布、形成机制等来进行分析。
(3)地层描述: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测量和描述地层的产状、岩性、接触关系等来进行地层描述。
(4)古生物研究: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古生物化石的特征来进行古生物研究。
三、实习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地质学方面的知识,还锻炼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和乐趣,增强了我们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四、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矿物岩石、地貌、地层、古生物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地质学的重要性,激发了我们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贡献。
关于岩石的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关于岩石的地质实习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岩石的分类、特征及其在地质作用中的作用,提高我们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习,我们希望能够掌握岩石的基本知识,学会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并了解岩石在工程、环境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二、实习过程实习共分为两天,第一天在实验室进行岩石标本观察和学习,第二天前往野外实地观察岩石露头和地质现象。
第一天,我们在实验室中观察了多种岩石标本,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等。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岩石的颜色、颗粒大小、结构等特征来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体系。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野外,实地观察了岩石露头和地质现象。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并了解了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
同时,我们还观察了不同岩石类型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三、实习内容1. 岩石分类: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岩石的三大类——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压实和胶结形成的,如砂岩、页岩等;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如片麻岩、片岩等。
2. 岩石特征: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岩石的颜色、颗粒大小、形状、结构等特征,从而判断其类型。
例如,沉积岩通常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火成岩颗粒大小均匀,变质岩则具有片理构造。
3. 地质现象:在野外实习中,我们观察了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现象,并了解了它们在地质历史中的形成过程。
此外,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从而判断其倾向和倾角。
4. 岩石在工程、环境及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我们了解到岩石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如岩石的坚硬程度、抗压强度等指标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岩石也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
在科学研究中,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大量信息,对研究地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二篇)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在我大二暑假期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地质野外实习活动,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地质学实践,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野外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大量的地质知识,包括岩石分类、构造地质、矿物学等等。
但这些知识只停留在书本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和应用。
而在野外实习中,我们亲身体验了地质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比如,我们通过观察地层的颜色、结构和岩石的成分,来推测地质历史和地质构造。
这让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增强了我对课堂知识的兴趣。
其次,野外实习培养了我的实践能力。
在实习中,我们不仅进行地质调查和采样,还需要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数据。
这对我们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野外环境中,我们需要用仪器测量地层的倾角、含水量等参数,还要学会使用地质工具进行岩石采样。
通过实践,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仪器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观察力和判断能力。
此外,野外实习也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野外实习中,我们需要和同学们一起组织实践活动,分工合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完成任务。
例如,在野外地质调查中,我们需要分成小组,一起观察地质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只有互相协作,才能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分工合作,如何根据不同人的特长发挥各自的优势。
最后,在这次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在野外环境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同的天气和地形条件,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例如在山洞中迷路、在悬崖边上迷失方向等。
这些困难和挑战让我更加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
当遇到问题时,我会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办法,也会请教老师和其他专家的意见。
通过努力,我克服了困难和挑战,也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成果。
2024年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
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
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
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
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
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
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
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
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
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
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
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
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
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
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
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
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
莲花塔、莲花城等我们都一一游玩了个遍,欣赏到了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一睹了莲花山的风采。
自然地理岩石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岩石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自然地理岩石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岩石的分类、特征及其形成过程,提高我们对自然地理环境中岩石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实习,使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二、实习内容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岩石的分类、岩石的特征、岩石的形成过程等方面。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参观了多个地质公园和岩石剖面,观察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并了解了它们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三、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岩石的分类。
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组成,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和胶结形成的,其典型特征是层理结构和化石。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其特征是均匀的结晶结构和颜色。
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其特征是紧密的结晶结构和矿物组合。
接着,我们学习了岩石的特征。
岩石的特征主要包括颜色、纹理、硬度、密度等。
颜色是岩石的一种基本特征,可以反映岩石的成分和形成环境。
纹理是岩石内部结构的表现,可以分为层理、劈理、纤维结构等。
硬度是岩石抵抗划痕的能力,可以通过硬度计进行测量。
密度是岩石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反映岩石的紧密程度。
最后,我们学习了岩石的形成过程。
岩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沉积、岩浆活动、变质等环节。
沉积是岩石形成的第一步,沉积物来源于火山喷发、岩浆侵入、剥蚀作用等。
岩浆活动是岩石形成的重要过程,包括岩浆的上升、喷发和冷却凝固。
变质是岩石形成的关键过程,发生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使原有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岩石的分类、特征和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公园和岩石剖面,亲眼观察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环境对岩石形成的影响。
同时,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我们团队合作和观察力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的心得体会(5篇)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的心得体会(5篇)工程地质野外实习的心得体会篇1一、实习目的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
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
2、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3、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正确地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我们的这次地质实习从2__年10月8号开始到10月21号结束。
10月8号到10月19号为准备期,包括老师在教室给我们介绍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以及实习时应该注意事项,例如注意安全,带够足够食物和水,并概况性地介绍京娘湖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地质情况,让我们对本次实习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实习中留心观察;讲解完毕后我们搜索实习地点地质资料及图片以便更好完成实习。
10月20号为野外实习期,我们在古武当山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中实习。
10月21号为资料整理期,把自己记录内容整理成为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1)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本次实习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
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
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1.古武当山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
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
岩石野外实习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岩石野外实习心得篇一:野外地质实习报告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言(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
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
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
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
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
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
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
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
岩石实习报告总结
岩石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岩石实习项目,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岩石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实验和考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还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总结。
首先,实习让我对岩石的分类和识别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其进行分类,如何通过观察岩石的显微结构来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
此外,我还了解了各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意义,从而对地球的演化历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地质工具和仪器。
在实验室里,我熟练掌握了岩石样品制备、测试和分析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岩石样品的处理和测试工作。
在实地考察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水准仪、激光测距仪等仪器,提高了自己在现场观测和数据采集的能力。
此外,实习还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完成各项任务,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我们共同进步,取得了良好的实习成果。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导师、企业工程师和其他技术人员沟通,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
实习期间,我还深入了解了岩石工程的应用领域。
在实地考察中,我参观了岩土工程 project,了解了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如隧道开挖、基坑支护、岩体稳定性分析等。
这使我认识到岩石学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还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最后,实习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岩石学方面的不足,激发了我继续学习的动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上还有待提高,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这次岩石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我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在岩石学领域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矿物岩石实习报告
矿物岩石实习报告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矿物岩石实习课程。
这次实习让我深入了解了矿物和岩石的特性,提高了我对地质学的基本认识。
通过实习,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矿物和岩石的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对实际标本进行观察和分类。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常见矿物的特征。
我们观察了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包括粒状、片状和致密块状等。
我们还注意到了矿物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光泽和解理等。
为了更好地观察矿物,我们使用了放大镜和计算机等工具。
此外,我们还利用条痕板观察矿物的条痕,用指甲或小刀来估计硬度。
通过这些观察和比较,我们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分类矿物。
在实习中,我们还学习了岩石的分类。
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火山喷发或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它们的结构通常较为均匀。
沉积岩是由河流、湖泊或海洋中沉积物堆积并经过压缩形成的,它们的层理结构明显。
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它们的矿物成分和结构都会发生变化。
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我们能够对它们进行准确的分类。
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有机会亲自观察实际的矿物和岩石标本。
我们前往地质博物馆和岩石矿区,亲自观察和采集矿物和岩石标本。
通过亲手触摸和观察这些标本,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它们的特征和特性。
我们还与专业地质学家一起讨论和解答我们的疑问,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矿物岩石的认识。
通过这次矿物岩石实习,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矿物和岩石的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放大镜、计算机和条痕板等工具来观察和比较矿物。
我还学会了如何根据矿物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来准确地识别和分类矿物。
在实习中,我们也学习了如何观察和分类岩石,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通过亲自观察和采集标本,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矿物岩石的特征和特性。
总之,这次矿物岩石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经历。
通过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增强了对地质学的兴趣和热情。
看岩石实习报告心得体会
一、前言作为一名地质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岩石实习。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对岩石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锻炼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心得体会。
二、实习概况本次实习在XX地质调查队的指导下进行,实习地点位于我国XX地区。
实习时间为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共有来自不同年级的地质专业学生30余人参加。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剖面,学习了岩石的识别、采样、描述等基本技能。
三、实习内容1. 岩石识别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岩石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通过观察岩石的肉眼特征、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常见的岩石类型,如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等。
2. 岩石采样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岩石采样的方法。
通过了解不同岩石的采样技巧,我们学会了如何准确、规范地采集岩石样品,为后续的实验室分析提供可靠的样本。
3. 岩石描述岩石描述是岩石学的基本技能之一。
在实习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对岩石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层理特征等。
通过描述,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环境。
4. 地质剖面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剖面,了解了不同地质年代、不同地质构造的岩石特征。
通过对地质剖面的考察,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四、实习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这次实习让我明白了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2.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习过程中,我们分为多个小组进行考察和采样。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在地质工作中至关重要。
3. 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岩石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以便准确识别岩石类型。
野外地质实践心得体会
一、引言野外地质实践是地质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野外实践,我们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现象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本次野外地质实践,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实践过程本次野外地质实践为期一周,主要内容包括地质观测、岩石鉴定、地质构造解析等。
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我国某地质公园,开始了我们的野外之旅。
1. 地质观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对公园内的地质环境进行了观察。
我们注意到,这里的山脉起伏,沟壑纵横,地表岩石种类繁多。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不同岩石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与地球内部构造的关系。
2. 岩石鉴定为了更好地了解岩石,我们进行了岩石鉴定。
通过观察岩石的肉眼特征,如颜色、硬度、条痕等,我们学会了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岩石。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使用放大镜、手电筒等工具对岩石进行详细观察,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
3. 地质构造解析在了解了岩石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解析地质构造。
我们观察了断层、褶皱等地质现象,了解了它们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识到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以及地质构造与地球内部构造之间的关系。
三、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野外地质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些知识的价值。
野外实践让我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2. 观察力与思维能力野外地质实践锻炼了我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在观察岩石、地质构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锻炼使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加冷静、理性地思考。
3. 团队合作精神野外地质实践需要我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野外地质实践过程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山脉、河流、湖泊、岩石等自然景观让我们感受到了地球的壮丽与神秘。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总结
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总结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总结「篇一」通过此次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岩石的岩性、产状、结构构造,以及层理层面等等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加深。
在以前的课本理论学习中,老师讲岩层的产状时,拿出一个地质罗盘,告诉我们怎么测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
虽然听的时候知道怎么测,但到了实际的情况,看到实习地点里的很多岩石,拿着手里的罗盘,就变得手忙脚乱了。
最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慢慢地理解,终于成功测出了岩层的产状,并掌握了罗盘的使用。
同时,在这次实习中,我认识了石灰岩、泥岩、泥灰岩、石英砂岩、页岩等等许多的岩石,以及造岩矿物。
虽然无论是在课堂中,老师的讲解,还是实验中,我们观察了岩石的手标本,但是毕竟现实与实验还是有所差距,面对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山坡,突然感觉所学知识变得不适用了,分辨不出这是什么岩石,这是什么构造,还有出露地层的情况。
但在老师的耐心细致的讲解下,逐渐有了认识,并且得到了掌握,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在实习中,嘉陵江江面上横跨了几座大桥,无论是以前的,还是新修、在造的,可能对外行人来说只有看热闹,但对于学过工程地质的我们来说,就不能光是看热闹这么简单,还得看出里面的门道。
在老师的讲解中,我们学到由于实习地区的特殊地形地质条件,河床的岩石是质地坚硬,强度和稳定性高的石英砂岩,所以这些桥的桥基几本上是直接在上面浇筑混凝土。
为了降低成本,减小自重,位于甘硐子的钢架铁路桥把桥墩做成了中空的形状,在渝碚公路上就可以看见钢架铁路桥的桥墩中有明显的孔洞。
并且这些桥基本上都选择在了河道顺直,河谷较窄,桥梁的轴线与河流方向垂直,岸坡稳定,地基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
同时,公路、铁路的隧道、涵洞选址也是选在了实习地点褶皱构造的两翼,以及岩性均一,强度和稳定性较好的'石灰岩中。
在甘硐子,我们看到了由于山洪激流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巨大冲沟。
还有公路山坡上的崩塌,地下暗河从山体中流出,岩溶现象在岩石上形成的孔洞,巨大的滑坡体等等不良的地质现象。
观察岩石实验心得实用范文
观察岩石实验心得实用范文
在进行观察岩石实验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特征以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形成和变化。
通过使用放大镜和其他工具,我能够更仔细地观察岩石的纹理、颜色和形状,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组成和结构。
在实验中,我注意到不同种类的岩石有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火成岩通常呈现出坚硬的表面和颗粒状的结构,而沉积岩则往往有着层层叠叠的结构和较为平滑的表面。
这些特征帮助我区分不同类型的岩石,并更好地理解它们在地球历史中扮演的角色。
此外,我还观察到一些岩石中含有矿物和晶体。
这些微小的结构使岩石变得更加有趣,也让我对地质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通过这次实验,我意识到岩石是地球历史的记录者,它们封存了亿万年来地球的变迁和演化,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起源和生命的成长。
总的来说,观察岩石实验为我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地质学的机会,让我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我会进一步探索岩石和地球的奥秘,从而更好地认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美丽而神秘的星球。
抱歉,我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岩石认知实习报告
岩石认知实习报告一、前言岩石是地球表层最基本的物质组成,对于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深我对岩石的了解,提高我在野外识别岩石的能力,我校组织了一次岩石认知实习。
在这次实习中,我积极参与,认真观察,收获颇丰。
二、实习内容1. 理论培训:在实习开始前,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岩石的分类、形成过程以及野外识别岩石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理论培训,我对岩石的基本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
2. 野外实习:实习期间,我们来到了我校附近的岩石露头区,实地观察和研究不同类型的岩石。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岩石的颜色、粒度、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3. 实验室分析:实习结束后,我们还将采集到的岩石样本带回实验室,利用显微镜等设备对岩石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了解岩石的内部结构和组成。
三、实习收获1. 知识层面:通过实习,我对岩石的分类和识别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野外识别岩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同时,对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球内部的构造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岩石的外观特征,分析其内部结构。
在实验室分析环节,我熟练掌握了显微镜等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合作: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分享经验,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兴趣培养:通过实习,我对岩石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继续深入学习的动力。
四、实习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实习使我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
2. 学无止境: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地质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领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 尊重自然:实习使我更加尊重自然,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在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方面,我将积极参与,为地球家园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
五、总结通过这次岩石认知实习,我对岩石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看岩石实习报告心得体会
看岩石实习报告心得体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看岩石的实习项目。
这次实习让我对岩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实习让我对岩石的分类和特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和描述岩石的外观、结构和成分。
通过实地观察,我发现了岩石之间的细微差别,并且能够正确地将它们归类为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
此外,我还了解到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形成的过程和环境,从而加深了我对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演变的理解。
其次,实习让我对岩石的测试和分析方法有了实践经验。
在实习中,我参与了岩石样本的采集和处理工作。
通过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岩石的物理和化学分析。
例如,我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使用光谱仪分析岩石的成分,以及使用湿度计和压力计等设备测试岩石的物理性质。
这些实践经验不仅提高了我的实验技能,还让我对岩石的研究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实习还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合作完成各项任务,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同时,我还与导师和同事们积极交流,他们的指导和鼓励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些交流和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并且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最后,实习让我认识到了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的重要性。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我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岩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这种实践经验不仅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还让我更加坚定了将来从事地质工作的决心。
总之,这次看岩石实习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对岩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实习,我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还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023年野外实习心得体会15篇
2023年野外实习心得体会15篇野外实习心得体会1野外地质实习是我们学习基础地质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及实习报告的编写,使我们在外观,规模及深度上,都对自然界的真实风貌和地质现象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
学会了对三大类岩石和常见矿物的肉眼鉴定;观察地层剖面;识别古生物化石;判别褶皱类型及断层性质;了解内外力地质作用等。
将在学校所学的课本知识更好地与野外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地认识了常见岩石矿物的鉴定方法。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作为一名普通地质工作者应有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学习使用地质罗盘;观察并描述地质现象;绘制地质剖示意面图;采集岩石标本等等。
通过对这些新技能的学习,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学习地质科学的兴趣。
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建立在对实际事物的观察研究之上,地质学自然也属于这一范畴。
在野外实际观察学习中,有一些地质现象与老师的讲述存在一些细小的偏差,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带队的专业老师积极进行探讨交流,在互帮互教中学习知识。
在野外,面对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我们个人的力量显得是那么的渺小,这就需要我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努力攻关,完成课题研究。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六人一组,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你采标本,我测产状,认真、高效的完成了实习任务。
在实践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
总体说来,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看到了蔚为壮观的地质构造,听到了老师细致生动的讲解,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专业知识,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的艰辛和大自然的令人震撼的神奇力量!短短三天的野外地质实习已经结束,时间匆匆,带走了身心的疲惫,却留给我们值得珍藏的宝贵经验。
在这里,我也呼吁学校能适当延长实习时间,能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的感受一名地质工作者的魅力所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2为期3天的药植野外实习结束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第一天,3个字:游公园!……。
没错,就是游公园……。
我们来到华南植物园,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各种各样的植物,哪怕我开始对植物还没啥感觉,觉得它们都是静悄悄地呆在那里,最多在微风轻抚下微微摇动几下,没啥动感……不过这次不是来旅游,而是来学习!所以要紧跟老师步伐,听老师缘路的植物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岩石野外实习心得篇一:野外地质实习报告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言(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
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
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
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
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
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
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
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
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
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
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
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
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第三章:构造。
篇二: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
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
在课堂中,老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二、实习内容:岩石及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最大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
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
我们看到了由残积土形成的土质边坡,其下的坡积物颗粒大小悬殊,工程性能很复杂,需要压实的能量相当的大。
由于该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这里只采取了最简易的边坡防护方式——铺一层水泥砂浆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似乎还是让人有些担忧。
我们知道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结晶,以致其形成的岩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
该岩体结构是整体块状结构,强度较高,并且风化程度低,属于微风化程度,故此边坡稳定性相对较高,但由于该坡的结构面倾向和坡面倾向相同,且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导致该坡存在潜在滑动问题。
在这里我们测量了一组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65°,155°,35°。
在地质灾害危险点,我们看到了一个路堑式边坡,该坡的结构体为散体状、碎裂状,风化程度高,属于强风化,稳定性较差。
因此,该边坡防护采取就地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挡墙,坡面铺上一层水泥砂浆,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体的另一面则没有做任何防护,真为山下的居民担忧。
我们还看到了由岩石和土构成的坡,该坡的表层是沉积土。
由于该坡的地质构造产生的结构面倾角小而且与边坡平行,加上岩体属于全风化、强风化程度,导致该坡具有较严重的失稳问题,因此其采取路堑式边坡加固方式,用铆钉、抗滑桩和挡墙做防护,这也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见的防护方式。
在其公路的剖面上我们看到了具有一层一层堆积现象的层理层面构造的沉积岩,这也是本次实习唯一一处岩石类别为沉积岩的观察点,该岩为碎屑岩中的细砂岩、混砂岩,有明显的褶皱现象,较为完整,而且是倾斜背斜褶皱构造。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背斜褶皱现象,由此我感到相当的荣幸。
在这,我和同组组员对背斜两翼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进行了测量,左翼:73°,341°,34°,右翼:334°,240°,34°。
在公路旁我们看到路旁的花岗岩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岩体的表面长着一颗树,自上而下遭受着植物生长活动引发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这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的一首《竹石》诗,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
最后我们考察了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已存在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
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将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
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
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常形成一些新的构造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两类岩石的特有标志,是变质岩的作重要特征之一。
原岩变质后仍残留有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者叫变余构造。
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的构造叫变成构造:a)板状构造岩石具有平行、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于分裂成板体,原岩基本未重结晶,仅有少量绢云母或绿泥石。
b)千枚状结构岩石常呈薄板状,其中各组分基本已重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结晶程度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矿物,仅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系由绢云母、绿泥石小鳞片造成。
常具挠具和小皱纹。
才c)片状构在定向盈利的长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状、柱状矿物如云母、角闪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组分全部重结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矿物颗粒。
d)片麻状结构以石英、长石等矿物为主,期间夹以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并呈大致平行的断续带状分布而成,他们的结晶程度都比较高。
e)块状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分布均匀,结构均一,无定向排列,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构造。
鉴别变质岩时,可先从观察岩石的构造开始,根据构造,将变质岩区分为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两类。
然后可进一步根据片理特征和结构以及主要矿物成分,分析所属的亚类,确定岩石的名称。
三、实习感想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及要求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b.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c.地质构造d.水文地质条件e.物理地质作用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二|、实习的内容我们考察了岩浆岩。
岩浆岩又叫火成岩,占地壳总质量的95%,在三大类岩石中,岩浆岩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上升侵入围岩,在地壳深处结晶形成的岩石,称为深成岩(形成深度大于3km)。
在地面以下较浅处形成的岩石称为浅成岩(形成深度小雨3km)。
两者统称为侵入岩。
由喷出地面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岩石成为喷出岩,包括火山碎屑岩和熔岩。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岩浆岩主要由sio2、al2o3、fe2o3、mgo等氧化物组成。
其中sio2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反应岩浆性质和直接影响岩浆岩矿物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
常依sio2的含量,将岩浆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超基性岩(65%)。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岩浆岩由于形成的环境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形态、大小和结晶程度,以及颗粒之间的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空间排列及其填充的方式。
了解结构和构造可以了解岩浆岩的形成环境。
如喷出岩由于冷却快,来不及结晶,形成玻璃质,称为玻璃质结构。
其中一些气体尚未逸散,形成气孔构造。
岩浆一面流动一面凝固形成许多流纹,做流纹构造。
深成岩在地下缓慢结晶,它的颗粒在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形成块状构造;在深处,各种矿物结晶的大小相近,这样的结构叫做等粒结构。
而浅成岩中由于矿物结晶时间不同,造成先结晶的晶体粗大,后结晶的晶体细小,从而形成斑状结构。
岩浆岩的简易鉴定方法在野外进行鉴定时,首先观察岩体的产状等,将定是不是岩浆岩及何种产状类型。
然后观察岩石的颜色以初步判断岩石的类型。
含深色矿物多、颜色较深的,一般为基性或超基性岩;含深色矿物少、颜色较浅的,一般为算子那个或中性岩。
相同成分的岩石,隐晶质的教显晶质的颜色要深一些。
应注意岩石总体的颜色,并应在岩石的新鲜面上观察。
接着观察岩石中矿物的成分、组合及特征。
并估计每种矿物的含量,即可初步确定岩石属何大类。
进一步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区别是喷出岩还是浅成或深成岩。
最后综合分析,据《土木工程地质学》“岩浆岩分类表”确定岩石的名称。
最后我们考察了变质岩。
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已存在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
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将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
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
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常形成一些新的构造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两类岩石的特有标志,是变质岩的作重要特征之一。
原岩变质后仍残留有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者叫变余构造。
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的构造叫变成构造:a)板状构造岩石具有平行、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于分裂成板体,原岩基本未重结晶,仅有少量绢云母或绿泥石。
b)千枚状结构岩石常呈薄板状,其中各组分基本已重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结晶程度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矿物,仅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系由绢云母、绿泥石小鳞片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