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灾害地图集(张兰生)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章末整合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章末整合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材P25试探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总特点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归纳:1.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散布比较稀疏。

要紧缘故是由于:(1)由受灾体地域分异操纵,我国东南部是人口浓密、农业、城市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

(2)受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制约,东南部季风显著,受海洋阻碍大,而且多山,各类自然灾害频发。

2.自然灾害种类存在明显的区域性。

教材P28试探我国灾情地域不同显著,以人口分界限(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受灾体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自然灾害的阻碍,灾情严峻。

由于这些地域人口密度大,而且是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域,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确实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

西北部人口稀少,且以畜牧业为主,受雪灾、旱灾、虫灾的阻碍,灾情要紧表现为牲畜灾情。

教材P29试探我国沿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域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峻;西北地域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较东部来讲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照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

教材P33试探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域主若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彼此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专门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域。

而东部地域除沿海和华北地域外,大部份地域相对稳固,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

尽管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域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峻。

教材P36试探我国西南地域水源充沛,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地域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中图版选修5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中图版选修5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2)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 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是什么?
如何确定?
地震烈度: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 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 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测定的,而 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 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 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的。
【思考】
①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几个 烈度?
阅读课本12页正文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表示地震大小的指标是什么?如 何确定?
(2)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 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 定?
(1)表示地震大小的指标是什 么?如何确定?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 度指标是震级。震级与地震释 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可以根 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
泥石流——
成因: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分布:全球除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都有 泥石流发生。中国、日本、印度、哈萨克 斯坦、俄罗斯、意大利、法国、奥地利、 瑞士、美国、秘鲁、智利等国的泥石流活 动较为频繁。 主要危害:阻塞河道,冲毁农田、房屋, 更重要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的毁灭性 冲淤。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一、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地震
(1)地震的成因
(2)震级
(3)烈度 A、概念 B、影响烈度的 因素 (4)地震带
(一)地震
震中 震源
(一)地震
震中
震源深度
震源
(一)地震
震中
震源深度
震源
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分为: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 ﹤70km 70~300km ﹥300km
【探究活动】
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哪些板块的 交界地带?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20组思维导图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八、东半球的其余的地域和国家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九、西半球的国家
标准文案适用文档标文案适用文档十、极地地域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十一、从世界看中国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十二、中国自然环境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十三、中国的自然资源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十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十五、中国的地理差别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十六、北方地域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十七、南方地域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适用文档
一、地球和地图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二、陆地和大海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三、天气与天气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四、居民与聚落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五、发展与合作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六、亚洲
标准文案
适用文档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部分 2.2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环境ppt课件新人教版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部分 2.2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环境ppt课件新人教版
第(2)题,从“坡度与滑坡次数的关系”图中可以读 出,坡度在20°~35°时,滑坡次数最多;坡度较 小和较大时,滑坡次数较少。为防止滑坡的发生, 在坡度较大地区要避免大规模的开发;在已开发地 区要做好防治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考点3】 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 【3—1】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2届高三联考)
第(4)题,对地震灾害的防治,可以从灾前、灾中、 灾后三个方面进行。本题强调的是向日本借鉴的经 验,强调日本在面对地震时的成功措施,据材料二 分条作答即可。
【2—2】(江西宜春2012届高三模拟)读某地区滑坡 灾害危险性因素分析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回 答下列问题。
某地区位于川东三峡库区的腹心地段,属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褶皱山地,地下常有软硬相 间的岩层。
第五部分 选考内容
第2课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环境
【锦囊】 我国灾害多发的原因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 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
以下分地区进行图解: 1.华北地区
2.长江流域
3.西南地区
4.东南沿海地区
【考点1】 主要气象灾害 【1—1】 (2012·山东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 图回答问题。
答案:发展科技,加强对地震的预测、预报,建 立预警系统;制订应急预案及防震措施;健全防灾、 减灾法规;对民众进行地震自救与互救演练,提高 公民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自救能力;完善地震保险制 度。
【解析】
第(3)题,考查地震发生的原因,较为简单。一般在 板块的交界处多发地震,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 洋板块的碰撞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诱发地震, 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1)指出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的自然、人类活动致 灾因素。
答案:自然因素:坡度;人为因素:土地利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3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2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3章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 第2节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6.风暴潮的避防 (1)要关注 天气 和海浪预报信息,特别是有关警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 (2) 低洼 地区、海边的人员要及时安全撤离。 (3)及时关闭海滨旅游项目。 (4)船舶要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将船只驶入 避风 港。 【拓展延伸】 避防风暴潮的工程措施
①修建、加固沿海塘坝;②建设、恢复海防林;③保护沿海堡礁等。
思维导图
任务一 了解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救援与救助
必备知识•落实
1.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
不能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
(1)灾害监测
①意义: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提供 数据 和 信息 ,进行
预警和预报。
②措施:许多国家建立了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进行灾前 预警 、灾时跟
踪、灾后评估,并提出减灾决策建议。
目录索引
任务一 了解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救援与救助 任务二 掌握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了解政府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懂得个人如何防避自然灾害。 (地理实践力)
素养目标 2.运用视频、图像,认识自然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常识,说明自救 与互救的重要性。(综合思维) 3.通过图文资料,学会各种自然灾害的避防措施。(地理实践力)
必备知识•落实
1.地震灾害的避防
(1)我国防治地震灾害的基本方针:“ 预防为主 ”。 (2)地震多发地区的家庭准备:一个 应急包 ;一张应急卡片。
(3)避震:
自救措施
①在门口或平房的窗口附近,应充分利用10多秒的时间,跑到室外的__空__旷__
区。如果来不及,在室内应选择蹲坐在较结实、能掩体的家具旁边。
(2)灾害防御
修建水库可防御洪涝灾害、干旱灾害等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六章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六章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世界受气候因素影响,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受地形因素影响,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受洪涝威胁大中国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洪水侵袭3.洪涝灾害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1)(2)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二、干旱灾害1.概念: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3.我国旱灾的分布及自然原因4.危害①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②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③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④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5.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自然原因总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人口密集、城镇众多,工农业规模大,生产、生活用水多(2)解决措施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改良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等)。

④海水淡化;人工降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等。

三、台风灾害1.概念: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易发海域: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我国多发区: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大致有三条路径的台风影响我国,即西移路径、西北路径和转向路径。

4.危害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二章第四节24《自然灾害》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二章第四节24《自然灾害》
3.灾害救援
我国建设了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以 保证自然灾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 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 、分布广、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
❖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 应对工作,不断加强应急体制、机制。
气象灾害 台风、寒潮 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
泥石流
其他灾害
特点
种类多,分布广 危害大
频次多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成因
气象灾害的分布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受季风的影响:
地质灾害分布地区
中国地形的分布
世界板块分布图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自然灾害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常常 在某一时间或地区相对集中出现,形成灾害群。 灾害群反映了灾害的空间联系性。
分类
自然灾害
干旱、洪涝、
气象灾害 台风、寒潮 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
泥石流
其他灾害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气象灾害和地质 灾害,也是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的主要灾害。
看图分析,讨论 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然灾害 的特点
自然灾害 的特点
自然界的 异常变动
资源破坏 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
分类
自然灾害
干旱、洪涝、
自然灾害具有并发性,当某种自然灾害发生 后,往往会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这些自然灾害 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自然界中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之 间存在着关联性,它们之间构成了一个灾害链, 如大灾之后有大疫;气象灾害常常诱发滑坡、泥 石流及塌陷,造成更大危害。
台风引发的次生灾害
搜 索 近 期 台 风 灾 害 报 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