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作者简介新人教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三首古诗三首内容如下:一、《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二、《惠崇春江晓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三、《三衢道中》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作者简介: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
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
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
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
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
《古诗三首》作者简介白居易
《古诗三首》作者简介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出生在河南洛阳,家境富裕。
在封建社会中,由于他的进士出身和家族背景,使他有机会担任高级官员和参与政治活动。
白居易被誉为诗仙,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风清新婉约,语言简练质朴,表达出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
他的诗作大多描绘了江南的风景,以及宫廷生活和社会时事。
他的诗歌充满情感,善于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其中,《琵琶行》是白居易最著名的诗歌之一。
这首诗以“萧萧”和“语默”两个形象,描绘了一个嫔妃在宫廷中受到冷落和被遗忘的悲惨境遇。
白居易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深情的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另外一首著名的作品是《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白居易的送别之作。
诗中通过描绘草原的美景和对友人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伤感和思乡之情。
白居易用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除了诗歌,白居易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作品有《钱塘湖春行》、《与乐天书》等,这些作品中充满了他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他描述了美丽的自然风景,描绘了人们的生活状况,寓意深远、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除了文学才华,白居易还担任过重要的政治职务。
他曾出任中书舍人、监察御史等职位,与当时的皇帝有很好的关系。
然而,由于他心直口快,善直言谏,多次因言官之职而失去官位。
但即使遭受打击,白居易依旧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以文学为出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白居易的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与散文风格独特,催生了后来的“乐府诗派”,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他的作品也被广泛地传诵和研究,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而言,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以深情、真挚的诗歌和散文才华,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关怀和思考。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必背知识点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古诗三首》包含了 《元日》、《清明》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经典古诗,每首诗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节日情感。
以下是必背知识点归纳:一、古诗及作者简介1. 《元日》作者:王安石 (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内容:描写农历正月初一除旧迎新的景象,通过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桃符等习俗,展现了节日的喜庆与人们对新生活的美好祝愿。
2. 《清明》作者:杜牧 (803~853),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内容:描绘清明时节的细雨蒙蒙与路上行人的愁苦心情,抒发了诗人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之情。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701?~761),唐代诗人、画家,世称 “王右丞”。
内容:诗人在重阳节独在异乡,思念远方的亲人,通过想象家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生字与词语生字:旧、符、欲、魂、借、酒、何、牧、兄、独、异、佳等。
词语:爆竹、屠苏、新桃、欲断魂、遥指、异乡、异客、佳节等。
三、诗意理解1. 《元日》诗意:在阵阵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迎接新年的到来。
2. 《清明》诗意: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行人心中充满愁苦,孤零零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倍感凄凉。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笑而不答,只是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
四、节日与文化背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习俗包括放爆竹、贴春联、饮屠苏酒等。
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4月4、5或6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作者简介新人教
《古诗三首》作者简介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世称王荆公。
谥文,又称王文公。
临川(现抚州)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著名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文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警辟精绝,风格或遒劲有力,或情韵深婉。
1069年任参知政事始,推出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深刻影响,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杜牧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清明》诗人:杜牧简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清明》诗人: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他的《清明》十分有名。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
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后人因称他才华横溢,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是写金陵春色的,基调开朗得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读罢这二十八字,闭目就能想见唐朝的金陵春色:黄莺于红花绿柳,酒旗飘在水村山郭,风景是极动人的则是许许多多的寺庙,它的缕台在烟雨中放光,这些寺庙是南朝留给金陵的宗教艺术财富。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课件
阴:树荫。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 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 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 走山路继续前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 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 黄鹂的欢鸣声,比 来时更增添 了些幽趣。
阅读思考
三、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泥融飞燕子: 这里指泥土湿软。
2.蒌蒿满地芦芽短: 芦苇的嫩芽。
3.小溪泛尽却山行: 再,又。
本课反思
1.请你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本课学习中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下 课
课后交流
你能参加这次教研活动,非常感 谢。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提出您 的不同看法。
⑤泛滥。
宽泛
秋夜泛舟江 上,清风明月,水 波不兴,令人神 爽情怡。
jiǎn 部首
减冫 结构
左右
笔画
11
字意:①从总体或 组词: 造句:
某个数量中去掉一 部分。 ②降低;衰退。
减少 减轻 衰减
他能读能 写,还能做不 错的减法。
削减
三衢:即浙江衢州,境内有三 衢山,所以又称“三衢”。
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 头。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苏轼,字子 瞻、和仲,号铁 冠道人、东坡居 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北宋著 名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
苏轼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 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 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 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
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 语言流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 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有抒 写爱国抗金之作。著有《茶山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知识点汇总
【导语】本篇⽂章为同学们整理了三年级语⽂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知识点汇总,包括:清明、元⽇、九⽉九⽇忆⼭东兄弟三篇,下⾯就⼀起来学习吧。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 原⽂: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纷纷,路上⾏⼈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 江南清明时节细⾬纷纷飘洒,路上羁旅⾏⼈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不答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四节⽓之⼀,在阳历四⽉五⽇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体分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如此节⽇,路上⾏⼈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门外。
受此诗影响,后⼈多⽤“杏花村”作酒店名。
赏析: 这⼀天正是清明节,诗⼈杜牧在路上⾏⾛,遇上了下⾬。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候容易发⽣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
远在梁代,就有⼈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节,往往有“疾风甚⾬”。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还有个专名叫作“泼⽕⾬”。
诗⼈遇上的,正是这样⼀个⽇⼦。
诗⼈⽤“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真是好极了。
“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雪。
但是⽤来写⾬,却是正相反,那种叫⼈感到“纷纷”的,绝不是⼤⾬,⽽是细⾬。
这种细⾬,也正就是春⾬的特⾊。
细⾬纷纷,是那种“天街⼩⾬润如酥”样的⾬,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绝不是⼀个味道。
这“⾬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然毫⽆疑问的是形容那春⾬的意境;可是它⼜不⽌是如此⽽已,它还有⼀层特殊的作⽤,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中⾏路者的⼼情。
部编版三下《古诗三首》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作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
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
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
活动指导
一、确定要了解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 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二、查找资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查找资料时,可以询问长辈, 到图书馆查阅,也可以参观民俗展览馆,收集或制作民俗物品等。
诗意:想到远方的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他们 插戴了茱萸,只少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从两个“异”字中我们读到了诗人内心的 孤独,体会到了诗人即使身处热闹、繁华 的长安,也仍因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而
感到孤独。
浓浓的思乡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倍”是“加倍、更加”的意思,诗人独自在外,举目无 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就常常思念亲人,到了重阳节思亲 之情就更加浓烈。“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不仅指 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还指在其他传统佳节思念亲人。这句 诗成了游子思念家乡亲人的名言。
语文要素
诗的前两句:“异乡”和“异客”两个词语凸显了诗人在他乡的孤 独感;一个“倍思亲”道出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对家乡的点点回忆。诗人一开始就直接表达了自己孤身一人在他乡对 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诗的后两句:诗人别出心裁,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家乡的兄弟们,却 以“遥知”二字落笔,通过想象,反过来说家乡的兄弟们在“遍插茱萸” 时思念自己。这种用登高望远、遍插茱萸的细节来表达自己对兄弟的思 念,正是“倍思亲”感情的深化。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 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清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欲断魂:形容伤感至极,好 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诗意: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那些扫墓人冒雨前
行,心里更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
借问:请问。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出现的诗人——杜牧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出现的诗人——杜牧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曾任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作品风格:杜牧的近体诗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杜牧的古诗往往别有境界,写得古朴纯厚,雄豪健朗,如《池州送孟迟先辈》。
晚唐诗风,气格卑弱,多是律诗、绝句,很少有人能作长篇古诗,杜牧的古诗在中晚唐诗坛上也是出类拔萃的,他的这一类诗作,和以“俊爽”见称的律、绝佳作,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三个主要方面。
杜牧的绝句数量与律诗相当,一向享有盛誉。
他的七言绝句成就最高。
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咏史绝句,立意出奇,史识高绝。
写景抒情绝句,意境幽美,韵味隽永,于盛唐七绝之外,别开妙境。
杜牧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绝句体小诗加以描写,含蓄精炼,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写出一个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图画,如《江南春绝句》。
杜牧的律诗,在《樊川文集》中约有一百余首,加上《樊川外集》与《别集》,约为一百六七十首。
他的律诗在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七律。
杜牧诗歌俊爽峭健、雄姿英发的风格在律诗中最为突出。
后代诗评家都曾指出,“拗峭”是杜牧律诗的特点。
拗峭,一方面是指用不依律体格律而加以变化的诗句所造成的陡直峻拔的气势;另一方面是指在律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与古体诗有某种相似的豪宕雄浑的意境。
杜牧在律体中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现出一种劲直峻峭、气力健举的气势,以力矫诗坛平弱圆熟之风。
杜牧的七律有较强的现实性。
主要作品:《阿房宫赋》《遣怀》《樊川文集》等主要成就:创造晚唐诗歌高峰,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新教材)部编版
我会认 我会写
xiōn
bèi
g兄 倍
兄独异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 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两个“异”字连用,更能表达 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为什么诗人要向牧童询问酒家呢?
因为作者独身在外,又被雨给淋湿了,无处 躲雨,心情愁闷,想找个酒家,一来可以歇 歇脚,避避雨,二来可饮点酒,驱驱寒,借 酒驱散心中的烦闷。
你觉得这句诗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
“遥”,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回答 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了远处,让人仿佛 看到了杏花林后面的小杜庄,让愁闷的诗 人有了企盼而变得振作起来。
我会认 我会写
t
sū
屠ú 苏
旧符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整 “爆竹”指的就是放鞭炮。“一岁 体 除”一年过去了。 感 知 在放鞭炮的声音中一年过去了。
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指屠苏酒,这是一种用屠苏草浸泡的药酒,在古 代,每到大年初一,全家都要暍屠苏酒,据说可以驱 鬼辟邪,让人一年都平安健康。人们喝下屠苏酒,就 叫“入屠苏”
是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抹鼻涕 管弦 舞蹈 享乐 附庸 拳头 胚胎 规律 祸患 惩罚 迷恋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济南大明湖的一副七言对联,语言精练,对仗工整。上下联巧用两组数词,仅用了“四面荷 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几个最具特色的景观,就极其生动逼真地概括了济南古城风貌的秀美景色。这不仅是对大明湖 绮丽风光的精彩描绘,也是对风景如画的济南城的由衷赞美。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登鹳雀楼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元日
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喝雄 黄酒、门上插艾蒿等。
农历七月初七 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女红。
农历八月十五 赏月、吃月饼等。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 饮菊花酒。
农历十二月初八 吃腊八粥、腊八蒜、腊八面。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吃团圆饭,祭祀,熬夜守岁。
再见!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 饰,春联的前身。
意思 千家万户被旭日的光辉普照着,每年 春节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思考:这首诗描写了古代人过春节的哪些习俗?
燃放 爆竹
饮屠 苏酒
换桃符
品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品味文字给你的感受。 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大家过新年感 受?
说一说,我们过年时的习俗:
放鞭炮 贴春联 吃团圆饭 拜年 守岁......
同学们,请大家认真朗读古诗:
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把古诗 读通顺,试着把节奏读出来。
2.思考:这首古诗写了古代人 过春节的那些习俗?
元日 (宋)王安石 bào 爆竹/声中/一岁除,门/万户/瞳瞳日,
的前景,乐观自信。
主旨归纳
《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 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思想 感情,充满欢快与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元日 (宋)王安石 bào 爆竹/声中/一岁除,
túsū 春风/送暖/入屠苏。
tóng 千门/万户/瞳瞳日,
fǔ 总把/新桃/换旧符。
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怎样的 节日情景?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古诗《元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出现的诗人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出现的诗人——王安石第三单元第九课为我们带来了三首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在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感,感受特有的节日文化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古诗的作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别称,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
生平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创作风格: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
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
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
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
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不失大家风范。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
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
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和阐释佛理两类,“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
其抒情词作,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三首
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三首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简练、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本中,有三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将进酒》。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和作者,以及对这些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是《登鹳雀楼》,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作。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的壮丽景象。
诗中用“众”、“高”、“百”等词表达了作者登高看远的视野和心境。
通过对高山大川的描绘,作者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以其宏伟的气势和壮美的景观,将读者带入了一幅意境宽广、气魄雄浑的壮丽画卷中,让人感受到了诗人豪迈的气节和深沉的情感。
接下来是《静夜思》,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身在异乡,思念故乡和亲人,落寞的情怀溢于言表。
通过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对自然物象的描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情感表达,无一不体现着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这首诗用简练、清新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沉眷念和怀念之情。
最后是《将进酒》,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又一代表作。
诗人以酒为媒,表达了自己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通过对“君不见”、“杯莫停”、“天子呼来不上船”等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境遇和个人命运的不满和愤慨。
诗人豪情壮志、不甘屈从的性格,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和不满,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这首诗的语言豪放洒脱,情感浓烈激昂,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以及他对自由、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综上所述,三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古诗《登鹳雀楼》、《静夜思》和《将进酒》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篇章。
这些古诗不仅在语言上富有韵律美和意境美,而且在情感上深沉、真挚。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古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风采,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使我们的情操得到升华和净化。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1.古诗三首(相关资料)
杜甫 - 中国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苏轼 - 宋代文学家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曾几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南宋诗人。
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古诗三首》人教部编
我会思
1.《绝句》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哪些事 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绝 句》这首诗描写了迟日、江山、 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这八 种春天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 2.如何体会第 2首诗中的画外之画?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苏洵、苏辙合称 “三苏”。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 现方面独具风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 头·丙辰中秋》等传诵甚广。
“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个大场景。以“丽” 字点染“江山”,以“香”字对应“花草”,描绘了春 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百花芳香、春草清
新的秀美景色。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冻土融化,土地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
来衔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依偎着一对鸳鸯。
赏析: 后两句诗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既有燕子翩 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刻画。燕 子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 透出春天的闲适,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古诗三首 》人教 部编
作者简介:
曾几(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 士。历任广西转运判官及江西、浙西提刑。其诗曾学江 西诗派,中年后诗风变化,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也有悲 愤时事之作,风格清峻。
róng
融 yàn 燕
字组词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字组词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原文:《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一、衍生注释:“迟日”指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指泥土湿润。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
前两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春景的美丽与芬芳。
后两句则聚焦于细微之处,通过燕子衔泥筑巢和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和谐。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把春天的美好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三、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作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运用片段:春天来了,公园里“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小朋友们在草地上欢快地奔跑着,大人们则坐在一旁聊天,这场景多么美好呀!原文:《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一、衍生注释:“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蒌蒿”是一种草名。
二、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
桃花初放、鸭子戏水、蒌蒿满地、芦芽短嫩,都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尤其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通过鸭子对水温的感知,巧妙地传达出春天的气息,富有情趣。
三、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四、运用片段:周末,我们一家人去郊外游玩,看到河边的景象,我不禁想起“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春天的美景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原文:《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一、衍生注释:“三衢”即浙江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二、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初夏时节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世称王荆公。
谥文,又称王文公。
临川(现抚州)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著名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文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警辟精绝,风格或遒劲有力,或情韵深婉。
1069年任参知政事始,推出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深刻影响,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
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