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复习

合集下载

2023年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2023年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旳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旳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旳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步还包括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运用旳成果。

因此,它又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详细包括下列几方面旳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构成旳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种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旳复合界面。

3)土地旳性质和功能(如土地合适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旳综合作用旳成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多种要素以不一样形式,从不一样旳侧面,按不一样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旳综合特性。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旳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目前对土地旳多种运用和改造旳成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原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在永恒变化中旳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旳混合物。

从互相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旳一种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

不过应当注意旳是,当土壤一旦被运用,即作为基本旳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步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构成土地旳诸要素,这就是人们一般所说旳因地制宜运用土壤,这个时候旳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旳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性上看,土壤旳本质特性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旳能力;而土地旳本质特性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旳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旳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种国家管辖旳地球上旳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旳区域,广义包括一国旳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旳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旳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旳概念。

2、土地资源旳概念“所谓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间、地点旳条件下可以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目前和未来福利旳自然环境原因和条件”。

土地资源学超超极品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超超极品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5×4’)1.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2.土地资源——在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直接为人类所利用、用以创造财富产生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土地。

3.土地类型——土地类型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

它是地表各组成要素(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以及人类活动作用结果)遵循地域分异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性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即土地类型。

4.土地资源类型——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而划分的。

它是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5.土地分级——一个或几个地区的组合,它的地形、土壤出现重复的组合型(相当于地方)在这个土地系统中的地形、土壤、植被重复出现。

是对土地个体形态单元组织水平、即自然环境结构层次的确定。

6.土地分类——在同一级土地中划分出不同的土地单位。

是对各个土地个体形态单元土地属性或特征共性的归纳。

7.土地利用现状:指在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分布和利用的状况。

8.土地评价——是指数量形式对土地的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状况和土地投资进行综合评定。

土地评价是为实际应用目的服务的,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的。

是在一定的生产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根据其质量差异划分为若干土地等级,并且阐明不同等级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的过程。

9.土地资源核算——指对一定时间内的土地资源,在合理调查评估的基础上,从实物和价值两个方面统计和核算,确定其总量和结构变化及其平衡状况与投入产出效益的行为。

(课本)是对土地资源的实物量和价格量进行计量的过程及其结果。

10.土地价格——实质上并不是土地的购买价格,而是土地价格和预期收益的购买价格,即地租的资本化。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物质、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再燃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够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哥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hi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3.土地资源: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4.土地与土壤的区别:⑴从相互关系来看,土壤仅仅是一个土地的组成要素。

⑵从本质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⑶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分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表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

5.国土:是归入某一个归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6.土地的特征:⑴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⑵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7.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利益。

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8.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9.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六个方面):①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③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④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⑤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⑥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10.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①(土地)系统分析方法②现代技术应用方法(3s技术:GIS;RS;GPS)③景观生态分析方法④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一、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土地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和经济特性,将其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来阐述其资源特性和资产特性。

1、资源特性:(1)生产性是指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2)区域性,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规律性及地质地貌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其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3)动态性,不仅具有空间的差异性还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4)可更新性,土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和维持,并不会因为连续应用而降低;(5)多功能性,土地是社会各种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可被用于各种不同用途;(6)有限性,面积的有限;(7)不可替代性,其为不可替代资源。

2、资产特性:(1)商品的特性,可以进行商品的流通;(2)产权特性,具有明显的产权特性;(3)增值特性,其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4)不动产性,源于其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和永久使用性。

二、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三、土地资源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景:1)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2)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3)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研究4)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5)特殊土地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研究;6)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研究。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一、土地资源: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二、影响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分析:(1)光(太阳辐射),包括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2)温(热量),热量资源,包括温度,积温,无霜期;(3)水(降水),水资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三、土地资源的地貌地质要素分析:(1)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影响:海拔高度(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坡度(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及建筑工程投资),地貌类型(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2)土地资源的地质要素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地表的岩性和矿物组成以及风化母质的性状。

(完整word版)土地资源学复习精心整理

(完整word版)土地资源学复习精心整理

土地资源学复习整理一、名词解释土地:指大气对流层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气候、地貌、岩石、土壤和生物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区位: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以及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益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

土地类型:是由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要素,遵循各自的分异律,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共同组成。

土地资源类型:是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而划分的。

它是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资源调查: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为技术手段,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高低或土地生产力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自然适应性: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适宜程度。

比配(match):将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

土宜评价: 在土宜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土宜及其特殊性要求,并进一步评价特殊自然条件对土宜的形成产生什么影响的过程。

土地生产潜力:指在一定自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在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的标准,应用计量经济方法,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的过程。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对城镇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土地等级,通过划分揭示了城镇不同区位条件下土地价值的差异规律。

《土地资源学》复习(精华)

《土地资源学》复习(精华)

第一章绪论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国土: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

相互关系:土壤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

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属性: 1.资源属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有限、位置固定和区域差异、时间变化性、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2.资产属性:供给稀缺、位置固定、个体差异、使用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流通的特殊性。

3.生态属性:支撑功能、养育功能、净化功能4.工程属性5.社会属性6.权属属性:数量、质量、权籍土地资源研究类容:土地资源构成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影响、区域土地资源数量性质的调查、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质量性质的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资源的开发计划、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动态保护研究理论:结构——功能理论第二章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植被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1.涵养水分,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保护环境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能同时和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生活因素的能力自净功能:对物质和能量进行调节控制,并保持系统的稳定状态壤质土:通气、透水性好,蓄水、保持及供肥能力强,温度稳定,耕作能力好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构成土地资源价值:天然价值、人工价值、稀缺价值人类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土地垦殖、放牧、森林采伐、采矿问题:沙漠化、土壤侵蚀、城市无序扩张、次生盐碱化、三废第四章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土地类型地带性分布规律:1.纬向地带性2经向地带性. 3.垂直地带性质与量及关系定量分析:1.面积比2.频率比:土地类型在区域内出现的频率3.分异度:一个区域内土地类型的面积与所有的土地类型平均面积之间的偏差率4.多样性指数:一个区域内土地类型的多样性程度5.优适度:一个区域内一种或几种土地类型支配该区域的土地类型的程度6.平均面积:表示土地类型的大小7.形状指数:土地类型的图斑与真圆形的比较8.分割度:土地类型的形状的规则性9.分形维数:描述土地类型图斑边界形状的不规则程度10.伸张度:土地图斑的短轴与长轴之比土地类型的演替:土地类型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演替类别:1.时间演替与空间演替2.自然演替与人为演替3.正向演替与逆向演替第五章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绘制图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第一篇: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它的性质包括这一区域之上和其下组成生物圈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质、水文、动植物的特性以及人类过去和当前的活动结果,它的性质对土地当前和未来的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土地的认识:1、土地是综合体2、土地是自然和经济的产物3、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4、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5、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6、土地不同于土壤2、土壤的概念: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输送表层土壤于土地的区别: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2、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可以划分为A、B、C等发生层次。

而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二者在形态结构上相差甚远。

3、景观的概念:景观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地域单元所组成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4土地和国土的区别:所谓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他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5、土地的分层;分为三层;地下层,地表层,地上层6、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7、土地有哪几种属性: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8、土地的资源属性有哪些基本特征:1、整体性2、生产性3、面积的有限性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5、时间变化性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7、多用途性9、土地的资产属性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3、个体的异质性4、使用的永久性与增值性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6、流通的特殊性10、地产供给稀缺指的是什么;主要是指在某一地区、某种用途的地产供不应求,形成了稀缺的经济资源,造成供求上不同程度的矛盾11、土地的生态功能:1、支撑功能2、养育功能3、净化功能12、土地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的数量、质量、权籍13、土地的权籍属性包括什么?:地权和地籍14、地籍的概念:地籍即土地的“户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1、土地资源学的综合性技术方法2、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专门化技术1、土地资源组成的自然要素:土地资源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5个)、填空(2*8)、简答(5-6个)、辨析(1-2个)、论述(1-2个,主要是土地退化、可持续利用、粮食安全这三个方面)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2辨析(1)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2)土地和土壤土地和土壤不同,土壤是土地的构成部分中诸多自然因素的一种。

(3)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的总称:领土、领空、领海。

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

土地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国土是一个政治概念,二者是在不同层面上作出的不同定义。

(4)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

3土地的特性(填空)1)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有限性、不可代替性、多功能性2)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不动产特性、增值特性4、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资源学复习

土地资源学复习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土地科学——是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和供求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如何持续利用土地。

土地科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

研究内容:①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间的相互联系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②土地功能与作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用途转化的机理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③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法律、土地行政等方面的内容及其变化;④土地间的关系。

国内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上溯到约2500年前我国《周礼》一书对土地的记载与研究。

欧洲一些国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也开始有关研究。

特点:零星的、不系统的、以描述性为主的分析调查阶段。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二十世纪的30至40年代,对土地的研究以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制图为主第三阶段(发展形成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是土地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特征:把土地作为自然综合体对待,建立土地分类、分级、评价与规划利用、管理等理论体系。

土地科学研究展望1.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水土保持研究、荒漠化土地防治研究、盐碱化治理研究等方面。

2.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土地利用效果评价、土地使用制度评价、土地管理效益评价等。

3.加强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研究--土地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农村土地资源的资产化管理研究等。

4.土地利用规模研究--影响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因素,土地规模经营向适度经营转化的途径,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的相关政策等。

5.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完善土地资源的研究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GIS与RS土地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库和监测预报模型。

土地:是指大气对流层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3、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综合了气象学、土壤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其次,它也是一门基础学科。

4、土地分类——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的综合属性差异、空间分布规律等,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归并,从而划分出若干土地类型。

5、土地资源调查——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技术,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

6、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经济评价指从社会的和经济的角度,运用经济指标通过劳动与投入的耗费与提供产品或其它效益的对比关系,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和决定出土地的适宜性类型及其适宜性等级。

7、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将与土地利用有关的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因素联系起来,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分析,指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方法。

8、作物光温水土生产力——是既考虑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又考虑土地质量条件的生产潜力,亦可称之为土地生产力或气候——土壤生产力。

9、土地类型——是指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10、土地沙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了植被,地面失去覆盖,使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11、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指采取一定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重新组织,提高其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和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和答案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1.土地与土壤、国土、景观的区别与联系(1)土地与土壤.土壤只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①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地包含土壤②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土壤的本质特征是肥力③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地下水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体。

(2)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所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由一国主权所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陆地、河流、湖泊、内海和领海以及它们的下层和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国土是比土地更广泛的概念(3)土地与景观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表现。

①从属关系上.景观是土地的一部分②从内涵上.土地概念强调除自然属性外.更侧重于其经济社会属性;景观概念则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含义.更强调景观攻擂人欣赏的美学价值和景观作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

③景观具有异质性.与以均质型地块单元为基础的土地概念有本质区别。

2.土地资源的概念在当前或可预见将来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1)自然属性①生产性②整体性③面积有限性④位置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⑤时间变化性⑥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⑦多用途性(2)经济社会属性(3个)①土地的社会性②土地的资产性a供给的稀缺性b位置的固定性和个体的异质性c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d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e流通的特殊性③土地的权籍性a地权.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的总和b地籍.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地籍的核心是权属.是调处土地争执、恢复界址、确认地权的依据。

构成土地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的数量、质量和权籍4.土地功能(8个)①养育功能.土地的本质属性是具有生产力②支撑功能.人类一切活动都附着于土地③资源功能.土地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④资产功能.土地具有增值性.是重要的不动产投资对象⑤环境净化功能a.进入土地的污染物质在土体中通过扩散、分解等作用逐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毒性。

土地资源学万能复习资源加试题

土地资源学万能复习资源加试题

土地资源学资料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1.土地资源:在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直接为人类所利用、用以创造财富产生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土地。

2.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3.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2.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3.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研究4.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4.(土地资源学的发展方向与前景)我国土地资源学未来研究的重点: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 a.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b 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 c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 d 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a 拓展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b 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c 严谨对待学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重点探讨和规范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5.土地类型:指土地自然类型,是狭义的土地类型,是对土地这个客观实体的一种自然分类。

它以土地自然属性的差异性为主要依据,可以根据土地的某一自然属性或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研究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规律。

6.土地类型的演替: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代替的过程。

7.土地资源调查的含义:对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特性、空间变异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8.土地资源调查的分类: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权属调查9.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1.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 2. 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3.土地资源调查时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具体实施过程4.土地资源调查资料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1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1.查清各土地权属单位之间的土地权属界线和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3.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 4.编制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建立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 5.调查和分析土地权属争议,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和意见。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1.土地资源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3s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法2.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包括:土地所有者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依照国家法律作出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者根据法律、文件、合同的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国有或集体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及部分处分的权利。

3.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因素(1)一般因素:①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②城市化发展和人口密度状况。

③土地市场发育完善程度完善的土地市场,不仅包括一级市场(出让),还应考虑二级、三级(转让),市场体制健全完善。

(2)区域因素区域因素指土地资源所在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这些条件对土地资源价格水平有决定性影响。

(3)个别因素指地块本身的条件和特征,因而又称宗地因素。

个别因素是决定同一均质地域内地块差异性和地价差异的重要因素。

包括:土地使用条件,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土大小、形状4.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采用哪三级分类制(1)土地纲土地的光温水生产力 12(2)土地类大(中)地貌类型 105(3)土地型植被亚型或群系、土壤亚类等5.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类型分类系统采取哪五级分类制(1)土地纲:以影响土地地带性分异的水、热、气候因素组合特征为分类依据,具体指标为>10℃。

(2)土地类:在土地纲内具有相同地貌类型的一类土地,其分类以综合反映大中地形和岩性类别的地貌类型为依据(3)土地型: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土地分类单元,在土地类内具有相同小地貌、土壤类型(土类或亚类)、植物群落的一群土地,以小地貌类型、土类或亚类、植物群落或利用方向作为分类依据(4)土地相:具有相同景观(地形、岩类、土壤、水文、植被)相对一致的一组土地,根据土壤类型、植被群落或利用方式差异划分(5)土地面:土地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是具有相似生产潜力的一片土地,分类依据为土种、坡向、坡度。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土地资源的利用B. 土地资源的保护C.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D. 土地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答案:C2. 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土地所有权B. 了解土地利用现状C. 评估土地资源潜力D. 制定土地利用政策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A. 系统性原则B. 动态性原则C. 可持续性原则D. 随意性原则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 土地资源的数量B. 土地资源的质量C. 土地资源的分布D. 土地资源的利用答案:ABCD2. 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包括()。

A. 土地适宜性评价B.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C. 土地经济评价D. 土地环境评价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答案:正确2.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不破坏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的长期有效利用。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土地资源调查的步骤。

答案:土地资源调查的步骤包括:确定调查范围和目的、收集相关资料、实地考察、数据整理与分析、编制调查报告。

2. 描述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涉及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评价、经济属性评价、社会属性评价以及环境属性评价。

五、论述题1. 论述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

答案: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资源规划,可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自然要素(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和人类过去、现在及将来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广义是泛指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土地和行政上管辖的土地以及暂时没有经济价值的土地。

(狭义: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时间条件下,能直接为人类生产、生活、建设所利用并能创造明显经济效益的土地。

)3.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4.土地类型:指地球陆地表面有规律分布的,不论面积大小,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土地。

5. 土地资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是指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土地类型出现有规律地垂直方向更替的现象。

6.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地类型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经线方向南北更替的现象,它在地形平坦或均匀的大区域内表现比较明显。

7.土地经济区位: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人地关系和社会物化劳动投入的差异。

8.土地类型演替: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9.土地类型正向演替:在顺应自然发生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情况下,土地类型向维持生态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良性演化。

10. 土地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11.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者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12. 水土流失:指地表物质在外营力作用下分离、破碎和运移的现象。

13.土地沙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14.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也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渠、路、田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和其他相关概念的辩析:(1)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时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诸要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这也就是土壤与土地两个概念经常混淆的原因之一。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capability)。

对于城市用地,土地生产力(效益)主要取决于区位要素,而与土壤肥力几乎没有直接联系。

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可以划分A、B、C等发生层次。

(2)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3)土地与景观: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重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由此可见,从自然综合体的角度年看,景观与土地的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最大区别在于:景观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而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4)土地与不动产、房地产、地产:不动产:移动后会改变性质和功能的财产房地产:房产和地产的总称地产:能够带来财产的土地3、(1)土地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2)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包含土地资源4、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1)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

●太阳辐射:主要是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

●热量资源:指标主要有温度、积温和无霜期等●降水(2)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特征分析:主要是对研究区域内的地质、地貌规律的剖析,以及它们对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规律:有海拔高度、坡度、地貌类型等●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分析:岩性及矿物质组成(三大岩类)、不同风化壳母质类型的土地资源特点(3)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土壤的概念:土壤是陆地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在生物、气候、地形、母质、时间等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历史自然体。

●土壤剖面与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剖面、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可溶性岩类、土壤pH值、土壤石灰质(土壤石灰质含量量多少,一方面反映土壤的pH值,另一方面对土壤养分的有效度产生影响)、(4)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布规律: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地方性的地形、地貌、母质、水文或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而呈一定规律的分布,称为土壤地域分布规律●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指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纬度(南北)变化方向有规律地渐变现象。

不同纬度热量分布的差异是引起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异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自南向北,随着纬度度的变化,热量逐渐减少,依次分布为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漂灰土。

●土壤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指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经度(东西)变化方向有规律地渐变现象。

距海洋远近导致水热分布的差异是引起土壤经度地带性分异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温带地区暗棕壤——黑土——白浆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暖湿带地区,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棕壤——褐土——黑垆土——灰钙土——棕漠土等土壤类型●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指在垂直方向上,土壤类型随海拔上升(或降低)而变化的分布规律。

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随基带生物气候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垂直带谱。

●不同区域的土壤地域性分布规律:主要受地方性的地形、地貌、母质、水文或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

受地貌和母质的影响,花岗岩丘陵上的土壤可能呈自上而下的同心圆分布;河谷两岸及其阶地的土壤则可能呈大致平行而对称的条带分布;扇形地上的土壤可能自扇顶到扇缘呈扇形分布。

居民点周围的土壤,由于人为的活动随远离居民点而逐渐减弱,故其周围土壤的肥力也依次降低,从而形成了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以居民点为中心的同心圆分布规律。

(5)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生物要素是土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起着主导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绝对作用。

植被类型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形成景观多样性的直接原因,也是土地类型或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

●生物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内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经济价值:提供食物、工业原料、药物、建筑材料及日用品是一切农业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改良种植作物和家畜的“遗传资源”在生物技术尤其是微生物方面及遗传方面(转基因工程)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生态价值:是维持生物界进化过程所必需的条件在调节生物圈物理——化学过程的总平衡,特别是在碳氧的产生和循环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主导土壤与生物之间的养分循环,有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及土壤的保护,以及水圈的调节可以吸收和分解各种有机的和无机的污染物,如参与水的净化✧伦理价值:人类在道义上有义务不去消灭其他形式的生命根据代际公平的原则,人们有义务向下一代交接人们所接收到的东西自然生态系及其物种是认识进化过程的真正实验室生物多样性被赋予价值的准则:它是自然的、脆弱的,对人类和人类的永久延续是有益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农业活动的扩张,砍伐森林造成森林的萎缩大型水坝的建立和洪涝区的排水对水生区域造成了很大冲击,破坏了生物栖息地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实行集约农业而进行的土地合并,摧毁了分隔田块的树篱,减少了栖息地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举措:乡村的全面发展乡村景观保护土地利用控制(6)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土地使用制度: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土地利用中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两者关系: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土地使用制每一个社会形态都存在着与土地所有制相适应的土地使用制度及其具体形式同一种土地所有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使用制度及其形式●土地资源的区位特性:土地区位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除解释为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外,还强调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应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全部自然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经济生产潜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称为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5、土地类型及土地资源分类(1)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即土地类型。

(2)土地资源类型: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而划分的。

它是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3)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关系:●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同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自然属性;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依据——土地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

●土地类型强调自然属性,它与土地利用类型在概念上有区别,但划分土地类型时也要考虑土地利用类型。

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农业适宜性、土地保护和改造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措施。

(4)土地类型划分的原则与方法:●原则:自然发生学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实用性原则;指标的互斥性、明确性、针对性、层次性●土地类型划分方法:过程法(发生法)、景观法和参数法(5)土地类型的命名: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采用群众习惯的名称;用地名命名土地类型(6)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土地类型的地带性: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规律: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包括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是由其构成要素中的气候、土壤、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7)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非地带性):土地类型结构是指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包括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

●空间结构: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彼此间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

常见的有条带状、重复式组合、环状、扇形、树枝状结构等。

●数量结构:指某个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组成对比关系。

或土地类型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8)土地类型的演替:它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9)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特点如下:●其是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影响下,经过人类劳动干预而形成的产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但不一定连片,可以重复出现●在时间上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土地地利用方式及其特点也有明显的动态变化●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性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10)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6、土地资源调查:是运用测绘制图方法或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信息收集和处理技术,调查分析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动态变化状况,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现实依据(1)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对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分布及利用现状等的调查。

大体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权属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