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二轮新优化第4部分专题二记叙文阅读真题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部分专题二记叙文阅读真题精选
(一)(2018·北部湾经济区)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山一样的屋顶
李宣华
①一场冰雹把山村老家的屋顶瓦片砸坏了不少。母亲心急火燎地打来电话:“快,制止
你爸,他又要上屋顶修漏了!”
②老家木屋是两层的木瓦房,屋顶的外形很普通,与别人家的并没有两样,中间高两头
低,远远看去就像一座山。在我的心里,老屋的屋顶永远都像壮年时的父亲那样结实。我清晰地记得,建屋的那年我只有九岁,屋顶木构落架,敏捷胆大的我,跟随矫健的父亲,从长长的木梯爬到屋顶帮工打下手。眨眼间,三十多个年头过去了,木屋如同过了保修期的车辆,需要更多的精心呵护。就在去年春,一根屋顶瓦梁凹陷,孱弱的父亲不顾母亲劝阻,爬上楼顶修补。父亲颤颤巍巍修补的那一个多小时,是母亲如今想起来依然后怕的度秒如年的煎熬期。
她站在一处可以清晰看见父亲修补的地方,一动不动,仰着头,屏着气息,瞪着双眼,
待父亲修补完屋顶下了梯子,一向自诩身体比父亲好的母亲,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父亲。
忽然间身体一软,昏厥了过去。
③电话里我就感觉到了母亲潮湿的眼泪在往心里滴。我要父亲接电话,执拗的父亲在屋
顶上不肯下来接电话。老家离城太远了,开快车也得两三个小时。村里的年轻人为生计都到外地打拼去了,在家的都是些“留守老人”,所幸我大多留有电话。于是,一个一个地耐心打电话,恨不得每个大叔大伯大婶都能立马放下手中的活儿往我家赶。虽然各自都有同样的雹灾遭遇,但他们还是如我所愿,热心地赶到我家,劝解我那急性子的父亲。直至,我和我
带的工人师傅赶回了村子里。
④对此,父亲根本不领情,还喋喋不休地嗔怪母亲给大家添乱。在他看来,屋顶是自己
家的,就该由他这个一家之主自己来修补。生性脾气好的母亲一边一个劲地给父亲赔笑,一边细声细气地还嘴:“还以为年轻,都不记得自己岁数,不记得自己生病才好了多长时间了。”我趁势劝慰两位老人,一起搬到城里居住。哪知,就这事,两个人又和先前一样,把心齐到了一起:“不成,木屋没人看管霉得快,我们不在家守着,以后你们回来都没个站脚
的地方。”
⑤我知道父亲对这栋木瓦房的感情。两次被奶奶送到异乡做他人儿子的父亲,一心回村,
白手起家,在住了几十年茅草房后,盖起这幢认为可以为一家人遮风挡雨的温暖木屋。随后几年,他又放眼长长远远,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房子周边盖了三个木谷仓,平整出三块晒谷坪。一切的一切皆因为他在考虑,日后我们三兄弟成家后分家,能有所依靠,不会再像
他当年和母亲结婚时那样,眼前空空,要什么没什么。
⑥欧洲有句谚语说,每对老父母都是我们潜在的屋顶;他们离去,我们就像被掀掉屋顶
坐在废墟中。说得多在理啊,爱在屋顶,爱如屋顶。父亲老了,但他的爱不会老,就像山一
样的屋顶,不会在父亲的面前动摇、崩塌。只是,岁月渐老,屋顶渐老,父亲对屋顶的爱,需要我们子女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去支撑,去呵护。唯此,才能让我们子女不那么早尝到
如坐废墟的苦楚。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02,有删改) 1.文章以修屋为线索展开叙述,理清文脉,在空白方格内依序填写相应的内容。
制止修屋→A回忆修屋→执拗修屋→B守着老屋→
回忆盖屋→C爱如屋顶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子。
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母亲看着父亲冒着生命危险修补屋顶时极度担忧的心理。
3.第⑤段文字能否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一:不能。本段运用了插叙的手法,交代了父亲盖木屋的经历,内容更丰富;说明木屋凝聚着父亲一生的心血,寄托着对家人全部的爱。(意对即可)
示例二:能。删去本段后不影响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内容上与第⑥段衔接更紧凑,由修补屋顶自然引出对屋顶的理解感悟;另外,删去后也不影响主旨表达。(意对即可) 4.本文的标题“山一样的屋顶”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屋顶中间高两头低,外形像山;屋顶牢固结实,可为家人遮风挡雨;屋顶喻指父亲高大的形象和深沉的父爱,子女在“屋顶”的荫庇下,要学会感恩父爱,支撑、呵护亲情,让亲情像屋顶一样牢固。(意对即可)
(二)(2018·百色)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生命真情
蒋育亮
①那年,爷爷病得不轻,喝水吃饭,都需送到床前。我当时正读初三,面临中考,周末
都在学校紧张复习,难得回家照看爷爷。
②我们几兄妹中,爷爷最疼爱的是我。他常抚摸着我的头说:“小新子,好好念书,将
来跳出农门,为爷爷争光!”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把奖状带回家,爷爷总小心翼翼地把奖状贴在堂屋那面凹凸不平的土墙上,爷爷非常珍惜它们,定期给那些奖状
大扫除。
③说起爷爷对我的爱,还有许多往事让我记忆犹新。
④当年家里很穷,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爷爷长年到几十里外的山里打柴挣钱。
⑤那是一个冬日,爷爷担着百十斤的生柴,赶到镇上卖。凛冽的寒风吹打在爷爷的脸上,
如刀割刺扎。或许是天气过冷,或许是柴过生,直到天黑,仍然无人问津。
⑥掌灯时分,爷爷担着柴,疲惫不堪地回到家。恰逢我感冒发烧,爷爷急忙丢下柴担,
赶到床前,轻抚着我的额头,气喘吁吁地说:“小新子,看爷爷给你带什么回来了?”我睁开无力的双眼,看见爷爷的掌心中,有两个皱巴巴的油豆腐。一阵淡淡的油香沁入心脾,我精神为之一振。晚上,爷爷用那两个油豆腐,加上一把葱,拌上几个酸辣椒,煮了一碗酸葱
拌豆腐,让我美滋滋地享受了一顿。说来也怪,那晚我的感冒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⑦第二天早上,爷爷担着柴出门时,奶奶叮嘱道:“把柴卖了,别忘了还给人家豆腐钱。”
听到这句话,我心一惊,忙问奶奶缘由。原来,爷爷昨天带回的两个油豆腐,是趁着天黑卖豆腐的商贩没注意时,夹在手心里头带回来的。我心里明白,那是因为爷爷没卖掉柴,身无
分文,但又惦记着我……
⑧记得一个周末,恰好重阳节。我从学校赶回家看望爷爷。久病的爷爷,身体很虚弱,
他拉着我的手说:“小新子,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去爬村后的状元山,好吗?”我心想:爷爷虚弱的身体,怎么能去爬山?爷爷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拍拍胸脯说:“爷爷能行,重阳
节登高,能祛邪避灾!”听了这话,我还能说什么呢?
⑨村后的状元山,虽不高,却很陡,少有人攀爬,山路长满了杂草,很难走。我用镰刀
砍断杂草,在前面开路。爷爷拄着拐杖,气喘呼吁地挪行,好几次滑倒在地,在我的搀扶下
艰难前行。⑩
鸟儿不时飞过,留下清脆的鸣声;葱郁的那天我们虽然劳累,却欣赏到山顶的美景:
灌木丛中,几朵不知名的野花绽放;远处,潺潺的溪水声,犹如动听的音乐,时高时低;偶有小松鼠,摇着尾巴,在好奇地看着我们。
爷爷说:
“
小新子,好风景在顶峰,继续走。
”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们终于爬到了顶峰。爷爷极为兴奋,满脸洋溢着喜悦。⑪“这叫什么山?”爷爷突然问我。“状元山。”我脱口而出。爷爷一把抓住我的双手,
高高地扬起,用嘶哑的声音,对着群山叫喊:“我的小新子登上状元山山顶啦!”瞧着爷爷
喜形于色的样子,我心里也感到十分高兴。⑫没想到几天后,爷爷便溘然长逝。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上了心仪的
大学,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直到如今,我也弄不明白,爷爷当时极为虚弱的身体,怎么就
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10段画线的句子。
1.从描写手法和表达效果来赏析文中第○
运用景物(环境)描写(视听结合、高低结合、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描写山顶优美的景物,烘托登山后愉快的心情(渲染喜悦的气氛)。(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中的“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
“爷爷”是一个疼爱“我”(善于教育鼓励“我”、对“我”寄予厚望)、关爱家人、勤劳(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人。文章多处写“爷爷”对“我”的疼爱(对“我”的教育鼓励);“爷爷”长年去打柴挣钱,体现他的勤劳(吃苦耐劳)和对家人的关爱;带“我”爬上状元山,体现他不怕困难及对“我”寄予厚望。
3.文章最后提出“爷爷当时极为虚弱的身体,怎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请结合文本解答这一疑问。
①重阳节登高,能祛邪避灾;②“我”用镰刀砍断杂草,在前面开路;③爷爷拄着拐杖挪行;④登上状元山,能为小新子祈福;⑤登状元山,是对“我”的教育鼓励。
4.第⑦段末的省略号处省略了部分内容,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在横线上补写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