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的性质与规模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第一部分:有关城市一城市的属性:城市:·城市社会·实质载体城市既是事又是物城市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实质载体:·资源·生态·实体建设空间·居住生活建设·经济产业建设·交通工程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二城市的起源和发展1 起源:群居――原始群落――――固定居民点(雏形)以上进程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劳动分工的日益扩大而不断进行下去的到了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当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之后,出现了专业的交换场所,“市”就这样,城市的雏形不断形成了.2 发展(1) 城市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其历史进程如下:原始聚落――城市雏形――小城镇――中型城市――大城市――现代城市――国际化城市――经济生活中心――信息生活中心(2)社会思想的发燕尾服与城市的发展“图腾崇拜”:人们处于比较蒙昧的阶段,对自然现象认识不清,所以将精神寄托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对某种物的崇拜,这时的人们无力抵抗大自然,他们只能通过群居的方式,使种族延续下去. “英雄崇拜”:人们已经能够在一定限度内控制自然界,先前对自然界的迷茫与恐惧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某个有威力的英雄人物的崇拜,在这个时期常常会形成雄伟、威慑的建筑群和庞大繁华的城市空间。
“自我崇拜":人们已经很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实力,对改造自然界充满信心,掌握了较先进的科学技术,越来越科学地建设城市,城市向着个性、科学的方向发展下去.3 从时代发展言城市发展农业时代:生产力更低,自然经济,因此,多采用天然材料构筑城市实体,抵御自然的能力较差。
城市大都选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
工业时代:生产力的提高,大机器工业的发展使建筑材料有了很大改善,城市实体更加坚固,抵御自然的能力增强,同时产生了更多提供人类新的需求的场所,但这时城市的生态环境已遭破坏,自然资源质量下降。
城市性质与规模与城市用地的选择
城市规模
city size
• (2)比例法
•
根据某一类关键人口总数乘系数得出人口总数。常用的有劳动平 衡法和带眷系数法。主要是分析城市劳动力,包括劳动力的需要量, 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以及劳动力的再生产。其中,对城 市规模有决定作用的是劳动力需要量;而劳动力需要量就要受“按 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这个客观规律所支配。社会经济发展的速 度和规模,就为计算人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劳动平衡法是我国城市规划中较多采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建 立在“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以及相互平衡的原则基础上,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和 劳动构成比例的平衡关系来确定的。
城市规模
city size
• 由于抚养人口的比重,可用分析居民年龄构成的方法来决定;服务人 口的比重,可按照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城市的规模、作用和特点来 确定;因而,在掌握城市基本部门工作职工的绝对数值后,就可按照 下列公式计算 •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基本人口/(1-基本人口的%) =基本人口/1-(服务人口的%+被抚养人口的%)
城市性质与用地规模确定 和城市用地选择
T
he nature and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land used for cities and
urban land use choice
C
城市性质与规模
ITY DESIGNATED FUNCTION AND SIZE
C
1.城市性质 2.城市规模
■ 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 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城市人口: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和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城市景观规划: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
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理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地.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的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城市规划原理之城市的性质与规模
类型 单身职工 带眷职工 带眷系数 非生产性职工
占职工总数比重 40~60% 40~60% 3~4 10~20%
30
3)综合平衡法
规划期城镇总人口数=城镇现状总人口数×(1+ 年自然增长率)规划年限+新增职工人数×居民系数
+机械增长人口数
31
例:某市1997年底人口为86108人,每年人口规 划的自然增长率为6‰。按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2005年前本市新建项目增加生产性职工28000 人。据典型调查,非生产性职工为生产性职 工的1/3。规划时,建设单位建议,单身职工 和带眷职工各占50%,同地双职工占带眷职 工总数的40%,每户带眷系数3.5;根据历年 情况,预计今后每年干部调动,参军和复转 荣退军人,考虑人口进出平衡。
城市性质就是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基本因 素的特点所决定的,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 的主要职能所体现。
7
二、城市性质拟定的方法 避免两种倾向: ●以城市的“共性”作为城市的性质; ●不区分城市基本因素的主次。
8
确定城市性质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结合的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
● 定性分析 说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和
16
1、城市人口结构 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庭、 职业、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 1)年龄构成 以年龄的基本特征划分的各年龄 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影响年龄构成的因素:城市不同发展阶段;
城市的性质与规模。
17
2)性别构成 反映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和比例 关系。
3)家庭构成 反映城市的家庭的人口数量、 性别和辈份组合等情况。
18
4)劳动构成 按其参加工作与否,分为劳动人口(基本人 口和服务人口)和非劳动人口(被服务人口) 指劳动人口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例。 基本人口 指在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不属 于地方性的行政、财经、文教等单位中工作的 人员。 服务人口 指在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 文化、商业服务机构中工作的人员。 被抚养人口 指未成年的、没有劳动力的以及 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
城市性质
5、城市经济
三产结构变动:10多年来,即墨第二产业比
重不断增大 ,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保持 稳定,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经济增幅列五市之首
行业构成集中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皮 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 造业”、“橡胶制造业”等五大行业在整个工业结构中所占 比例超过了50%,特别是服装业(包括制鞋业,橡胶制造业 也是主要生产橡胶鞋)在即墨工业中处于优势地位。
与青岛关系的百年变迁
1898年后,青岛从即墨版图上划走,到1978年
前两者分分合合;
1994之前,作为青岛的卫星城,即墨发展相 对独立、平缓 ; 1994年后,即墨发展迅速,和青岛的关系拉 近:
青岛市紧密型卫星城——《即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 青岛都市圈北翼——《即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大青岛都市新区——2004年7月 大青岛“重要一极” ——2004年12月青岛市委第59次常委(扩大)会 议
中国革命圣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面向全国的 “三大教育基地,陕北现代化中心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评析
实例一 我国西南部某滨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城 市北部是一个自然环境保护区,西北有一 个山区水库,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地,南部 被一条河流环抱,城市主要对外出入口在 东北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存 在的主要问题。
如中国的铜都,现代工业、旅游城市。
二、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
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 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 为确定城市合理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工作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2.城市职能:城市职能(urban function)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3.用地性质: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工业用地M、物流仓储用地W、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与广场用地G。
4.土地使用兼容性:定义:用地使用兼容是确定地块主导用地属性,在其中规定可以兼容、有条件兼容、不允许兼容的设施类型。
一般通过用地与建筑兼容表实施控制。
目前普遍缺少关于兼容设施的规模与容量标准的控制。
用地使用兼容不得改变地块的主导用地性质,并应给出兼容强度的指导性指标。
5.容积率:容积率(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V olume Fraction)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6.建筑密度:建筑密度(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ratio),[1] 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是指建筑物的覆盖率,具体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是指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
2.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4.城市化水平,又称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形体及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包括使用功能、工程技术及空间环境的艺术处理。
6.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
它们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
7.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8.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9.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0.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11.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12.风玫瑰是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
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
13.容积率是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1.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了一个城市规划大纲,该大纲后来被称为雅典宪章。
2.城市性质: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3.城市规划: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4.城市人口: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
5.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6.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7.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8.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9.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决定城市集聚效益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决定城市各构成要素关系的合理性和运营的有效性。
10.三类用地:不适于修建的用地和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以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11.城市景观规划: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
12.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13.对外交通用地:指铁路、公路、管理运输、港口和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施等的用地。
14.城市公共中心:居民集中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的地方,是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1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标准(36 课时+思政)2023
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专业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的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市规划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也是整个城市规划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以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原理为重点,把规划原则和布局方法作为基础,并以城市各组成要素的规划布局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它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理论课,内容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全方位知识,在整个城市规划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专业教学的核心成分;它在课程结构纵向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深并综合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它在专业学习导向上还具有引导学生入门、深造学习的重要作用。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城市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美学、城市地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般掌握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知识;掌握城市空间演化及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原理;强调基本功的培养,掌握各层次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路径、方法,初步具备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的文本与图件编绘的技能。
了解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理解城市规划的实施与运行机制。
二、课时总课时36 ,(理论课时30、实践课时6 )三、学分2学分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城市规划研究方法与发展战略。
(2)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3)能够初步掌握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全面正确的城市观念,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能力。
(2)能够独立思索城市规划所考虑的各种因素。
(3)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创新的能力。
(5)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享、评价的学习能力。
(三)职业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职业精神;(2)培养学生诚恳、虚心、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公共道德、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遵纪守法和社会责任感;(4)培养学生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标准和规范意识以满足专业岗位的要求;(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创新的能力。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性质、规模和用地
24
表2-2:规划人均用地的调整幅度
现状人均建设用 地水平
(㎡/人) ≤60.0
60.1~75.0
75.1~90.0
90.1~105.0
105.1~120.0
>120.0
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
指标级别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人)
Ⅰ
60.1~75.0
Ⅰ
60.1~75.0
Ⅱ
75.1~90.0
Ⅱ
75.1~90.0
21
劳动平衡法: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基本人口的百分比 =基本人口的规划数/1-(服务人口的百分比+被抚养
人口的百分比) 带眷系数法: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
身职工或规划总人口数=职工总数×居民系数 居民系数=带眷比×(1-同地双职工人数百分比/2)
城市流动人口是指短期从市外进入城市办 理公务、商务、探亲访友和旅游度假的人 口。
暂住人口就是指在公安系统登记了的人口; 流动人口是指暂住人口(已登记)和过往人
口(未登记)之和。
17
城镇人口是指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由三部 分组成,即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 农业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城市的宏观综合影响范围; 城市的主导产业结构; 城市的其他主要职能;
10
确定城市性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既要避免把现状城市职能照搬到城市性质上, 又要避免脱离现状职能,完全理想化地确定城 市性质;
城市性质的确定一定要跳出就城市论城市的狭 隘观念,进入从区域宏观范畴论城市的科学境 界;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家统计局将已在本 乡居住半年以上、常住户口在本乡以外的人, 以及在本乡居住不到半年,但已离开常住户口 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作为本地常住人口登记, 故在实际工作中可将居住在城镇半年以上的暂 住人口计入城镇人口规模中
城市规划原理_城市的性质与规模
六、人口构成
自然构成:年龄构成 性别构成 社会构成:家庭构成 劳动构成 产业与职业构成 文化构成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第三节 城市性质与规模
1、自然构成: 年龄构成 指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一般将年龄分成六组: 托儿组(0—3岁) 幼儿组(4~6岁) 小学组(7~11岁) 中学组(12一17岁)、 成年组(男:18或19…60岁,女:18~55岁) 老年组(男:61岁以上,女:56岁以上)。 意义:比较成年组人口数与就业人数—就业情况 掌握学龄前儿童数量、趋向、制定公共设施规划指标 掌握老年组的人口数量及比重
全国性中心城市 区域性中心城市
首都及直辖市 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
地方性中心城市 县城及县级市
地级市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综 合 中 心 城 市 北 京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一、城市的性质和类型
4、我国城市性质的分类 以某种经济职能为主的城市
以工(矿)业为主的城市 一种工业 包钢、鞍山 多种工业 上海、唐山 以交通运输为主的城市 铁路枢纽 郑州、鹰潭 港口城市 大连、青岛 以森林工业为主的城市 伊春 以渔业为主的城市 北海
2、城市性质的概念:
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 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狭义:反映一定时期内城市的主要职能。 广义:包括城市的主要职能与其发展方向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02
一、城市的性质和类型
3、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联系: 联系性: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 区别性: 城市职能是现状职能,城市性质表示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城市职能具有客观性,城市性质具有主观性 城市职能有多个且不同,城市性质是最本质的职能 4、我国城市性质的分类 综合性中心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第3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安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豫北地区中心城市。
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大连:大连是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港 口、旅游城市。
城市规模
• 2. 城市规模的研究
city s
• 城市规模包括了两部分的内容,即人口规
模和用地规模。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在
[ 家庭人口众多是中国传统家庭的特色。解 放前平均家庭规模超过5人,1911年5.17人,
按照建设部规定,城镇人口指城镇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 由三部分构成,即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户籍农业 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五普以后考虑到统计口径的一致性, 大多采用半年)的暂住人口之和。
城市规模
2.1.2 城市人口的构成 ● 年龄构成(人口百岁图) ● 性别构成 ● 家庭构成 ● 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 ● 产业与职业构成 ● 文化构成
位与担负的任务不同,因而所具有的职能也有所不同。 城市的职能,也就是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
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它的主导职能,就是城市 性质。
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的特 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科学地确定城市性质是充分发挥城 市作用的重要前提,因为这样才能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明确 的方向,合理选择建设项目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城市 总体布局,组织城市用地和安排各项设施。
城市性质
designated function of c
• 1.1 城市类型 我国城市按性质分,大体有以下几类: ● 工业城市:多种工业(株洲、常州等)、
单一工业(攀枝花、茂名等) ● 交通港口城市:铁路枢纽城市(徐州、鹰
城市规划原理
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组成的三要素:人口、产业、行政。
3.城市化的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4.城市化的含义:1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2农业生产转化为非农业生产;3农村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3城市变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5.田园城市的概念(霍华德):1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产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2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3四周要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4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委托管理。
6.田园城市的评价(霍华德):1是现在城市规划的开端,是城市形体规划的第一个里程碑;2第一次把一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3田园与花园有本质的区别;7.卫星城(恩温)定义: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物。
8.现在城市规划的主要思想:1提供一个300万人口的规划图,由中心向外围高度密度逐渐降低;2平面是严格的几何图形,矩形和对角线道路交织在一起;3强调了大城市地铁、机场等交通运输的重要性;4规划的中心思想是提高中心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
9.《雅典宪章》规划的是静态城市;《马丘比丘宪章》城市规划是动态的连续的过程10.城市规划的定义: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11.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城市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和镇规划非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12.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13.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社会、经济、法律属性。
14.风向玫瑰图、风向频率。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大全)
狮子山男孩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考研备考之用)1.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城市人口规模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
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历史地段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6.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文物保护单位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9.中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 城市绿地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 城市景观规划狮子山男孩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2.绿地指标(三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1、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
一方面,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另一方面,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的特点去认识,明确其职能和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条文说明: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等社会因素引起人口增减变化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本年城市迁入人口数-本年城市迁出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1000(‰)3、城市功能分区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住宅、工厂、公共设施、道路、绿地等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条文说明:城市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各功能区既保持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
60年代以来,城市功能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发展,如英国1970年开始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新城,不设置过分集中的工业区,而形成包括工厂、行政、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等布置在居住地段附近的综合居住区,力求做到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
1977年在秘鲁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强调要努力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主张不要过分追求严格的功能分区。
5、竖向规划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6、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条文说明:我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7、城市化(书)一般简单的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的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汇编)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又称城镇化,其实质是农民从农业劳动转为从事工业,商业及其非农业劳动。
城规原理04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2013-9-10
32
二、城市规模
城市的流动人口 城市流动人口:短期从市外进入城市办理公务、商 务、探亲访友和旅游度假的人口。 常住流动人口:无本市户籍,但实际已经长期居住 在城市里的常住非户籍人口。 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考虑流动人口的影响。
2013-9-10
33
城市人口年龄构成
年龄构成是城市人口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比例 年龄构成的意义: 不同年龄组的人对城市发展的要求 不同年龄组的人对城市发展的贡献 人口变化趋势 影响年龄构成的因素 人口政策 城市性质 2013-9-10 34 城市发展阶段
2013-9-10 27
二、城市规模
现在一般将通过行政确认的城镇地区的常年 居住的人口作为城镇人口 城市按照人口密度、经济联系、管理条件等 因素,一般可划分为市区、近郊区、市辖县 (远郊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指市区 与近郊的非农业人口,市辖县的人口则分别 计入各市辖县镇中去 城市人口调查、分析与预测是城市总体规划 的目标,也是制定相应具体技术指标与布局 的依据
28
2013-9-10
二、城市规模
国外城市规模的分类 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划分标准。单从人口规模上划分, 被称为城市或城镇的标准有 美国为2500人; 英国为3500人; 法国为5000人; 印度为5000人; 俄罗斯为1000~2000人。 国际统计学会建议,2000人以上的居民点算作城 市居民区。
23
2013-9-10
一、城市的性质和类型
如何确定城市性质? 从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与城市形成与发展 的基本因素两个方面来考虑,认识城市发展的 主导因素。 综合分析确定城市的主导因素及其特点,明确 它的主要职能,指出它的发展方向,从城市的 现有优势、潜在分工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战 略等方面来考虑。避免共性或不分主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人居二”及其他 1996 伊斯坦布尔 联合国第二次人类住区会 议《人居环境议程:目标和原则、承诺和全球 行动计划》
人居环境科学 五大原则 五大要素 五大层次
人居环境是由独立和群体存在的人以及自 然和人工的物质环境所组成的。
11
“人居环境” 1965年 世界人类聚居学会 1972年 人类环境会议 1976年 第一次人类住区会议 1982年 纪念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 1987年 《我们共同的未来》 1992年 “环境与发展”全球首脑会议 1996年 第二次人类住区会议
❖ 现阶段: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 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 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城市规划编制办
法)
16
城市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的经济、社会、科
技、环境的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全面、统筹兼 顾的制定城市内有关产业的发展规划,根据生产 要素确定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间的网 络联系等。
5 1937 法国 巴黎
建筑美学 精神与物质环境的创造
7 1949 意大利 贝加莫 区域、建筑容积、美学等研究
8 1951 英国 霍德斯顿 城市的中心
9 1953 法国 埃克斯-昂- 人类聚居地 普罗旺斯
10 1956 南斯拉夫 杜布 城市环境与社会、心理研究
4
2、《马丘比丘宪章》(1977) 1977年在秘鲁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所签署的文件。
(1)城市与区域 (2)城市增长 人口增长,生活质量下降 (3)分区概念 (4)城市运输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规划 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 (5)环境污染 (6)文物保护 (7)城市与建筑 建成环境的连续性
5
《马丘比丘宪章》
城市布局规划:对各类建设用地进行综合
安排和配置。
城市工程规划:规划主要管线工程和构筑
物的选线与配置。
17
二、城市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作用 1、总体目标 促进社会进步,保障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2、城市规划的作用
认为《雅典宪章》的一些指导思想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变化,要进行 修正。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 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 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规划的选择 理论”和“倡导性规划”。
❖ 市场经济初期:城市规划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 很强的工作,是国家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和建设、 管理城市的重要手段(国发[1992]3号)
❖ 新世纪: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 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一项全局性、综 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温家宝,2001.7 )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12
(二)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趋向
1、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环境保护趋向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 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1991)
九项原则 生态城市、健康城市、卫生城市、山水城 市、和谐城市
13
2、文脉-----城市规划文化研究的趋向 让城市成为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和谐载体 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目标之一。 3、交往-----城市规划社会学研究的趋向 促进人们“面对面”直接交往是未来城市 规划研究的一个主要倾向。
14
第一章 城市规划总论
第一节 关于城市规划 一、城市规划的含义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 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 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15
城市规划内涵的演变
❖ 计划经济时期:城市规划是国民经济的继续和深 化,是国民经济计划在空间上的落实。
条件的基本权利; (2)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发展与保护 (4)研究与教育 (5)国际合作
9
5、《建筑师华沙宣言》(1981)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14届世界大会,会议 主题“建筑—人—环境” (1)人的基本权利 改进所有人的生活质量 (2)当代世界的挑战 贫富悬殊、能源危机、 环境污染 (3)对发展的控制 (4)职业责任
罗夫尼克
2
(2)《雅典宪章》(1933) 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上 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
基本活动。 强调城市发展必须保持与生产、科学技
术发展的一致性; 以先进的科学、工程技术发展和改造大
城市。
3
《雅典宪章》(1933年)
核心内容是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 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 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 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 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 。
C、《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 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7
3、《威尼斯宪章》(1964) 《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 保护文物建筑,务必要使它传之永久,一 点不走样地把它们的全部信息传下去。
8
4、《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1972) 共同原则: (1)人权 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
三、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趋向
(一)共同的关注 1、CIAM与雅典宪章 (1)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
1928 瑞士 拉·萨拉兹
1
时间
地点
会议主要内容
1 1928 瑞士 拉·萨拉兹 ⑴确定共同目标,会议宗旨。 ⑵发表宣言,讨论下次会议。
2 1929 德国 法兰克福 最低居住标准的探讨
3 1930 比利时 布鲁赛尔 理想的居住环境 4 1933 马赛—雅典游艇 功能城市
6
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
A、《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 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 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B、《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 《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 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 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