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艺术手法分析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影视鉴赏 罗拉快跑

影视鉴赏 罗拉快跑

影视鉴赏姓名:学号:学院:班级:记得上第一节课时,老师问我们电影是什么?我当时的回答是电影是给人的眼睛吃的冰激凌。

既然要用眼睛来“品尝”,那么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冰激凌”方称得上真正的美味。

短短几周的影视鉴赏课,我们看了五部电影,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罗拉快跑》确实是一部“色香味”俱全的电影。

下面就对它的三大亮点——拍摄手法,色彩的运用及极具动感的背景音乐,做逐一的分析。

一,拍摄手法。

对于拍摄手法,我有较多的话要说,因为这是眼睛最直观的感受,任何一个略有敏锐眼光的观影者都会被《罗拉快跑》中的多种镜头所刺激。

而老师讲的快闪镜头及蒙太奇手法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1.快闪镜头的运用。

快闪镜头指的是多个时间少于一秒的镜头的组合。

该组合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描述一个情节并不完整,但是能让观众的了解其传达要领。

在《罗拉快跑》整部影片中,快闪镜头贯穿始终。

最早使用快闪镜头的地方是罗拉接到男友的电话之后,镜头以罗拉为中心开始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不断的显示出罗拉脑海中闪过的可以向其求助的人选。

在这里,快闪镜头给出的是每个人人物肖像的图片,虽然导演并没有安排出每个人背景资料的一个介绍,但是从每个人的表情着装中我们可以看到影片女主角罗拉与他们的关系以及他们是否能够真正的帮助罗拉。

最后镜头定格在罗拉的父亲上,罗拉下定了主意便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奔跑。

之后的快闪镜头主要运用在罗拉碰到的每个路人之上。

罗拉碰见的妇人,骑自行车的人,乞丐,老人。

这些快闪镜头分别表现出每个人在遇见罗拉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

表现出这些人正是在街头这样偶遇罗拉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所发生的人生的变化。

快闪镜头的运用在影片的思想表达的方式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快闪镜头巧妙的运用了其“快”的思想,表现出这些事情发生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在罗拉的生命中,这些人也像这些快闪镜头一样,都是一闪而过的。

其次,这些快闪镜头给整部影片增加了一种动感,使得整部影片都在快速的闪过中进行。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罗拉快跑》是一部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创作的电影,于1998年上映。

影片以非线性结构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罗拉挣扎于拯救她男友的故事。

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紧张刺激的剧情和富有创意的摄影手法而享有盛誉。

以下是对影片的一些主要方面的拉片分析。

首先,影片的非线性结构是《罗拉快跑》的一大特色。

整个故事基于三个不同的重启场景,罗拉通过不断重新经历相同的一段时间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每次故事的重启都展示了她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以及她面临的各种困难。

这种叙事手法让观众对角色的命运充满了好奇心和紧张感,同时也增强了电影的可观赏性。

其次,电影的剧情紧凑而富有张力。

罗拉在20分钟内为了拯救男友的生命而奋斗,这给了影片以迅猛的节奏和高度的紧张感。

观众被带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连续动作,电影从一开始就飞驰而过,没有任何停顿时间。

这种连贯的紧凑剧情使观众无法转移目光,充满了惊喜和紧张。

另外,影片在摄影和视觉效果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

摄影师弗兰克·冯特拉格通过使用手持摄像机和运动镜头来强调影片的紧张感和动态元素。

他还使用鸟瞰镜头和追踪镜头来展示罗拉在城市中疾驰的场景。

这样的摄影手法增强了观众与角色的亲近感,并使观众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

此外,影片还采用了各种特效手法,如平面动画、黑白对比和慢动作等,以进一步增加影片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性。

影片也通过音乐来增强其情绪和张力。

由汤姆·提克威和他的乐队“Trinity”创作的原声音乐成为了这部电影的另一大亮点。

电影中的快节奏、摇滚和电子音乐与影片紧凑的剧情相得益彰,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音乐和画面之间的结合不仅提升了电影的视听效果,也进一步强化了电影的情感共鸣。

最后,影片的主题思想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

《罗拉快跑》通过罗拉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的过程,探讨了命运和选择的关系。

影片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需要通过勇气、创造力和毅力来克服困难的观点。

《罗拉快跑》中的影视技巧运用

《罗拉快跑》中的影视技巧运用

浅析《罗拉快跑》中的影视技巧运用【摘要】《罗拉快跑》是一部很有趣的电影,整个电影看下来就像是玩了一场疯狂的游戏,充满了刺激和挑战。

它就像一扇大门,让我们打开了探索人生、探索时空、探索电影的新世界。

为了更好的展示这个理念,导演tom tykwer运用了很多的视听手段来力求完美地阐释,这些可以通过对电影的镜头分析清楚地看到。

【关键词】视听语言;镜头;电影主题一、电影的视听语言特色这部电影的视听语言很有特色。

它运用了很多的技术元素,如动画的引入、电脑技术的合成,还有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都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尚的气息。

影片的开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影片的开始镜头推向时钟,然后从时钟进入时空隧道。

1.如何进入时空隧道(1)钟表的道具。

钟表是一个时间的标志。

其次,制作者把钟表做成一个尖牙利齿的小怪兽。

不仅表现岁月无情,表现时间对人生命的吞噬,更反映出制作者追求视觉刺激、“好玩”的“游戏心态”。

(2)镜头的前推和升起。

镜头逐渐推近钟表的挂摆,最后是钟表挂摆的大特写。

然后,镜头沿着钟表表挂的金属杆上升,先升至钟表的表盘。

此时,钟表表针在非正常速度地快速旋转。

表针的快速旋转,表现本片时间的非客观性和影片的非纪实性。

镜头从钟表表盘再继续上升,最后升至表盘上方的小怪兽。

小怪首张嘴,露出尖牙利齿。

镜头从小怪兽的嘴推入,影像全黑而进入时空隧道。

2.如何表现时空隧道内的景象(1)十字路口。

地点选择在十字路口,之所以选择这里我想是因为这有着很强的隐喻。

(2)大群的人。

镜头内,黑压压的众多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3)快镜头。

降格造成众多人如木偶般地机械涌动。

人们步履匆匆,恍如世间匆匆过客,人们面无表情,“行尸走肉”般的生活。

而这里的时空隧道,表现出制作者眼中的世界的混乱,人类的无目的性,以及整个人生的可笑荒诞。

十字路口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中,影片中的几个次要人物相继出现:女职员、推车妇人、偷车男孩、梅耶叔叔……思辨性的旁白:“‘我们是谁?我们何往?人是什么?……”镜头速度逐渐正常,镜头最后停止在银行警卫身上。

论电影艺术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从《罗拉快跑》谈起

论电影艺术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从《罗拉快跑》谈起

艺术论坛论电影艺市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从《罗拉快跑》谈起山西师范大学/罗碧瑶摘要:千百年来,学界关于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孰重孰轻的争论从未偃旗息鼓。

在电影艺术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更是关系到一个导演风格的形成。

本文从内容与形式融合的成功之作《罗拉快跑》出发、结合电影艺术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思考,并不断寻找二者的契合点。

关键词:内容形式电影艺术一、《罗拉快跑》: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汤姆•提克威的〈〈罗拉快跑》是一部小成本的佳作,曾在世界各地斩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影片讲述了一个极为‘‘陈旧”的故事:罗拉为了救她的男朋友要在10分钟内筹到10万马克,于是罗拉为爱而开始奔跑。

然而这却是一部崭新的电影,无论在视听语言上还是结构上都具有先锋色彩。

导演能够在1998年拍摄出这样一部具有超前性与极强形式感的电影着实让人欣喜和诧异。

这部影片无论在其内形式"还是其外形式#上都可圈可点。

影片开头第一个镜头是一个高度概念化的钟表,预示着时间消逝与命运的未知性。

接着是将近2分钟的一个降格镜头,人潮快速涌动中将影片中即将出现的主要人物二次曝光在人群前,同时这个镜头中的色彩也经过特殊处理而呈现一种朦胧的淡黄色,只有即将出场人物的色彩异常鲜明。

接下来导演将镜头一转,变成一个动画场景,一名红衣女子在一个螺旋形状的背景中不断奔跑,好似在游戏中闯过一道道关卡。

影片角度在全知的上帝视点和罗拉的主观视点之间来回切换。

影片开头处罗拉在脑海中搜索可以求助的对象时所使用的定格照片快速切换手法无疑是罗拉的主观视点,观众可以感同身受的体验到罗拉心中的焦躁不安的情绪。

罗拉开始奔跑后的场景大部分为上帝视角,导演屡次将罗拉置于大全景中去,表现了罗拉的渺小与无助。

这与游戏中游戏玩家看着游戏中的人物的设定也相符合,同时主观视点又能将观众带入游戏,增强观众的参与性。

这样一系列的游戏化场景是导演对电影可能性的一种探索,也是一种对生命可能性、世界可能性的探索。

以电影《罗拉快跑》为例

以电影《罗拉快跑》为例

以电影《罗拉快跑》为例一、举例理解长镜头和蒙太奇的特征长镜头:是由法国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出来。

基本上等同于实际时空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单个镜头的时长多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

它排除切换,是一个不经剪辑的画面独立的片断,在一个较长的镜头里往往包含一个完整的段落。

喜欢的例子:1黑泽明在《罗生门》中用各种运动的长镜头形成的不同节奏来强调叙事的主观;2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较完整地运用景深镜头和移动摄影,实现了镜头内的场面调度。

这部影片不仅启示了人们考虑到大景深能为场面调度提供空间,更激起了电影界对长镜头理论的关注;3《火车进站》用的就是一个长镜头。

当时由于摄影技术落后,只能采取固定摄影的拍摄方法。

这个是最初的长镜头的出现,所以被冠名为“原始长镜头”。

蒙太奇: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谈及: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按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通过顺序本身而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

不同类型的蒙太奇举例:平行蒙太奇——根据台湾绘本作家几米的名著改编的电影《想左走,向右走》使用平行蒙太奇讲述了心灵交汇的一对情人的美丽故事;交叉蒙太奇——《生死速递》第一段落实从电梯中营救乘客,一方面表现电梯即将下落的危急,另一方面表现警察营救乘客的紧张状态,两者快速交替,产出惊心动魄的效果;对比蒙太奇:《我的父亲母亲》中,运用了黑白与彩色的对比,影片的主体即过去的回忆是彩色,现代反而是黑色,目的是为了突现父亲母亲纯美的爱情和青春。

二、二者在叙事和表现上的异同(1)叙事方法的异同蒙太奇叙事方法的主要特色是时空的跳跃性。

长镜头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描述同时同地的故事,而不能象蒙太奇镜头那样实现时空的跳跃。

但是,正因为它的镜头没有中断,则使观众不得不相信镜头所描绘的事物的真实性,这种手法一般在纪录片里经常使用。

有时蒙太奇所表现出的优势是长镜头永远无法企及的,比如交叉蒙太奇,这是永远无法用“同时同地”的长镜头表达的。

《罗拉快跑》拍摄手法分析

《罗拉快跑》拍摄手法分析

《罗拉快跑》拍摄手法分‎析《罗拉快跑》是一部探索‎电影,在影片的开‎头便有下面‎的字幕:“After‎the game is befor‎e the game.”游戏之后也‎就是游戏之‎前。

从这段字幕‎中我们就可‎以大致看出‎,导演汤姆提‎克威是按照‎电脑游戏的‎进行方式拍‎摄该电影的‎,罗拉的三次‎奔跑,分别代表着‎三次游戏的‎进行,但因为游戏‎过程中各种‎事件的触发‎,从而导致游‎戏的结局都‎不尽相同,这种特性恰‎好符合了游‎戏的随机性‎和互异性。

在另一方面‎,与同时期其‎他德国或好‎莱坞电影不‎同的是,《罗拉快跑》的影片节奏‎非常快,根本没给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任何放‎松神经的机‎会。

《罗拉快跑》中还运用了‎崭新的艺术‎形式,大量全新电‎影手法的运‎用,让人目不暇‎接,影片新颖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让观众感到‎异常的新鲜‎和兴奋。

下面,让我们从上‎面三点深入‎了解《罗拉快跑》的拍摄手法‎。

一.影片的快节‎奏《罗拉快跑》有着三段式‎的剧情结构‎,前两段剧情‎,罗拉执行任‎务均告失败‎,在第三段剧‎情中,罗拉终于完‎成了任务。

三段剧情,罗拉的三次‎奔跑被紧密‎充实的压缩‎在全片有限‎的时间内,其中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在加上全片‎是以跑为核‎心主题,因此,全片71分‎钟的运动镜‎头就像是开‎足马力的发‎动机一样一‎直推动着剧‎情向前发展‎,在整个观影‎过程中,观众不会有‎丝毫打哈欠‎的机会。

罗拉的每一‎次奔跑必定‎包含以下几‎个导致剧情‎发展变化的‎关键转折点‎:用动画表现‎的罗拉下楼‎式和流氓及‎其宠物狗对‎视的场景,在大街和推‎着婴儿车夫‎人的擦肩的‎场景,和银行门口‎的修女队伍‎及开出车库‎的车和在银‎行里发生的‎事件。

导致每次奔‎跑的结果不‎同的原因都‎是因为罗拉‎到这些事件‎点并触发的‎时间不同,三次奔跑中‎,这些事件点‎都悉数登场‎,一个不落,但都有那么‎一点的不同‎,各种由此带‎来的蝴蝶效‎应也成为支‎持观众继续‎观影的重要‎动力之一。

共同坚持到游戏的最后胜利——电影《罗拉快跑》的镜头语言和主题内涵分析(一)

共同坚持到游戏的最后胜利——电影《罗拉快跑》的镜头语言和主题内涵分析(一)

共同坚持到游戏的最后胜利——电影《罗拉快跑》的镜头语言和主题内涵分析(一)【摘要题】环球视域【正文】影片《罗拉快跑》讲述了罗拉为救男友曼尼而不停奔波的故事,是一部借鉴电脑游戏运行方式和操作规则且具有娱乐色彩与叙事智慧的德国电影。

在镜头和段落剪辑上,它也具有电脑游戏的节奏感、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交叉,以及多种电影手法的新尝试。

在主题表现上,表面上消解时间和空间的意义,否定爱情和死亡的价值,而在深层次上却歌颂人的奋力拼搏、永不放弃和“有所作为”。

是一部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都具有创新和深度,并将二者完美结合的影片。

一、镜头与段落1.镜头: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融合在电脑游戏中,玩家同时具备两种身份:首先,是游戏发展方向的选择者。

玩家可以在游戏告一段落时,从若干选项中决定游戏未来的情节,从而模拟角色遭遇不同的情景。

同时,玩家可以俯瞰角色所处的地理位置、敌友状态和出入路线等——这时的玩家自然如同“全知的上帝”控制着整场游戏。

其次,是参与游戏并发展情节的“主人公”。

玩家在游戏中处于角色模拟状态,行走跑跳、砍杀围歼都由玩家“身临其境”来完成。

甚至玩家在某些规定性情节里会和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体验情感波澜和生死存亡的命运。

玩家和角色合二为一,从而“进入”游戏,具有面对、经历、体验与思索的主观感受和主观视点。

同样,在《罗拉快跑》中也存在着全知视点和主观视点的融合。

片头处,罗拉紧张而力求冷静地在脑海里搜索可以求助的对象。

镜头围绕着罗拉进行360度旋拍和俯拍。

同时快速切入她或迫使自己冷静、或几近崩溃、或沮丧绝望的若干表情的近景,既满足了观众对罗拉全方位的观察兴趣,又烘托出紧张得令人晕眩的气氛。

有“全面报道”又有“焦点访问”,使得节奏有缓有急,生动、活泼、丰富。

接下来是罗拉的面部特写与她脑海中所想到的亲朋好友的近景互切。

在此处存在着三个层面的节奏感。

首先,罗拉与亲朋好友之间:罗拉处于固定镜头前,每隔四秒左右会出现在画面上,而亲朋好友的近景如流水般在画面上快速切换一次性闪过,呈现出罗拉意识的运动感。

罗拉快跑蒙太奇手法分析

罗拉快跑蒙太奇手法分析

罗拉快跑蒙太奇手法分析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罗拉快跑》蒙太奇手法分析不知大家是否记得罗拉的“第一次大叫”:她的大叫喊声震天,屋内的玻璃器皿爆碎,声音和影像的极大夸张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罗拉大叫后,镜头无声,继而又切换到一个乌龟在缓缓爬行。

强烈的对比反差是否在你心里留下深深的震撼呢这就是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产生的强烈的视觉效果,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部影片中蒙太奇手法的使用。

1、隐喻蒙太奇罗拉大叫,喊声震天,器皿爆碎,乌龟慢慢爬行······导演很巧妙地用无声和缓慢来衬托前面她大叫的剧烈,制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刺激观众的视听感官。

隐喻蒙太奇的手法将这两个场景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的表达出作者的这一用意。

2、重复蒙太奇这是贯穿全文的一大亮点。

影片重复了罗拉的三次奔跑,一样的路途,一样的街车行人,却因她奔跑途中发生的小小抉择变化而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她和曼尼抢超市,结果罗拉被警方击毙。

被狙杀于街头的罗拉还没瞑目,原本是平淡的一天,怎么会以这样的结果结束自己的生命此时一幅想象的画面出现了:如果能够重来,蔚蓝的天空下,红色电话重新响起,罗拉再度开跑;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枪到钱但曼尼却惨遭横死。

曼尼一时无法瞑目,透过他的瞳孔穿进电话线路,罗拉正挂上话筒开始奔跑;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运用了重复蒙太奇的手法,强调了影片的中三次奔跑的场景,体现了罗拉为了营救自己的爱人,不顾一切地奔跑的爱情之伟大。

深更加深层次的表达了影片的主题:世界的不可知性和人类对世界的无奈与绝望。

3、对比蒙太奇罗拉在第二次奔跑时,虽然叫住了曼尼,但是最终曼尼却被红色的救护车撞死了,镜头由定格在罗拉脸上的欢笑切换到曼尼倒地和七窍出血的画面,这两组镜头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出曼尼的死给罗拉带来了巨大的悲怆。

《罗拉,快跑》蒙太奇镜头分析

《罗拉,快跑》蒙太奇镜头分析

《罗拉,快跑》蒙太奇镜头分析电影《罗拉,快跑》是蒂姆·伯顿导演的一部黑色幽默电影,它的镜头运用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

蒙太奇手法的使用使得电影形象生动、曲折多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电影《罗拉,快跑》中蒙太奇手法的使用进行分析,并探讨这种摄影技巧的特点及效果。

首先,影片中的镜头运用非常多样化,通过抓住角度、距离、速度和切换等变化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传达出不同情感和氛围。

在多个镜头中,导演采用了极为熟练的快速剪辑和时间流动掌控技巧,为片中强烈的压迫感和急迫感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和张力。

在犯罪事件中的追逐段落中,导演巧妙地使用往返闪回和交错镜头等手法,让观众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了混乱的印象感,从而使人感受到超越旁观的亲身体验。

然后,导演的镜头运用了丰富的图像符号,富有情感表达和寓意。

导演采用了丰富的暗示手法,通过在电影中植入各类符号画面,达到视觉上的距离和对故事情节关键的提示作用。

例如,在拉斯维加斯大道上的那段“罪恶之旅”中,导演使用路标和广告牌等道具构成的大量图形符号,暗示罗拉和男友任意行动所造成的混乱、浪费和破坏等因果联系,更是深刻揭示现代社会人性的扭曲与丑恶。

最后,在影片的音乐和音效方面,导演的创新也非常值得一提。

音乐和音效对电影的氛围和情感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音乐和音效时,导演充分借助了兴奋和紧张的元素,通过音乐和音效来制造出紧张、焦虑的情绪,充分突显故事情节的急迫感和戏剧性。

另外,在配乐和声音等方面,导演充分考虑了音源与频率,在合成器和合板等处理中充分运用了音乐清晰度和节奏的变化以及静音,给观众带来的是强烈的感性刺激。

总的来说,电影《罗拉,快跑》中的蒙太奇手法运用得非常自如,丰富多彩。

导演通过巧妙的构图方式和图像符号的使用,以及音乐、音效的处理,让观众在视觉和听觉方面都能够得到深刻的刺激,强烈地感受到电影的氛围和情感。

这种电影语言的创新和表达也成为了蒂姆·伯顿导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他在影视界拥有不可替代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影视经典赏析系列之结构分析———《罗拉快跑》

影视经典赏析系列之结构分析———《罗拉快跑》

“三分屏幕”
视听语言(视觉效果)

动画影像(片头、片中)

为什么会多次出现动画影像? 动画影像的出现对整个电影有什么 影像?
视听语言(音响声效)

具有节奏感的摇滚音乐 对话的紧凑,暗含冲突
四、视听语言
影片多次运用了动画、蒙太奇、大量的快速切换镜头,贯穿始终 的喧闹的摇滚乐,罗拉的红头发以及奔跑晃动的画面营造出紧张急促 的气氛足以让人窒息,观众在观看影片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从她为 什么奔跑的故事性而转移到她的奔跑状态本身。是电影表现形式对内 容的一次超越。
从表面上看,罗拉为了营救 自己的爱人,不顾一切地奔跑。 罗拉与曼尼之间的爱情看似是 整部电影的故事驱动内核,这 是一个女人拯救一个男人的故 事。
2 、深层主题:世界的不可知,和 人类对世界的无奈与绝望。
从深层来说,爱情被弱化处 理,在爱情的外衣下,整部电 影从无法预知的意外开始,用 低概率事件的发生揭示偶然与 必然的关系,表达了面对命运 的无常和不可控性人类的渺小。
“三段式结构”
段落结构: 三条平行线索,三种故事,三个结果

第一次:罗拉没借到钱,赶到地点时曼尼已经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 毙。 第二次:罗拉在银行抢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结构创新
《罗拉快跑》结构创新性分析: 一、“重写式的板块结构”: 不同于任何一种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模式,而是采用了三段式格局, 每一次叙事就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视听语言(视觉效果)

垂直摄影(24`28``)

运动镜头
80分钟电影时长、约有1581个镜头、 71分钟的运动镜头,平均起来每个 镜头长达2.7秒。

《罗拉快跑》艺术解析

《罗拉快跑》艺术解析

《罗拉快跑》艺术解析一、摘要:电影一开始‎的快节奏,曼尼丢了钱‎,罗拉接电话‎,飞奔着去解‎决问题,一切都在运‎动着,身体、思想,它要我们这‎些青年去行‎动,做一些事情‎,即使现在毫‎无头绪,但毕竟年轻‎,有着无限的‎可能,这也是电影‎有三种不同‎的结果的原‎因吧。

罗拉带给我‎们的正是我‎们这时代的‎印记,青年要行动‎起来,不要荒废的‎青春,我们要什么‎,我们的自己‎争取,没人会替自‎己勇敢。

有人说过,就算不成功‎,也不至于空‎白,这是罗拉想‎要传递出来‎的。

二、关键词:罗拉奔跑时间生命青春罗拉给我的‎印象是敢作‎敢为的女强‎人,她一直在奔‎跑,一直在搜索‎答案,而她确实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或被父亲抛‎弃,和男朋友抢‎银行被警察‎打死的无奈‎,或抢到钱,曼尼被车撞‎死的悲剧,或曼尼找回‎钱,自己在赌场‎发迹,过上幸福生‎活。

《罗拉快跑》用三种可能‎表现了同一‎事件,我个人觉得‎这是在讲述‎人的命运的‎多种可能,这是个人和‎命运的抗争‎——罗拉的奔跑‎是她抗争的‎方式。

于是到现在‎我觉得这是‎在讲生命的‎状态。

三、主题诠释世事难料,一切都没有‎固定的方程‎解;不可预测的‎未来,吉凶难料。

《罗拉快跑》的故事,正是基于这‎样的事实。

电影《罗拉快跑》就像是一个‎让人眼花潦‎乱、异常精彩漂‎亮的牌局。

你可以在尘‎埃落定以后‎转过头来拆‎解,拆解的过程‎当然会兴致‎勃勃,但是,这次牌局已‎经终了,即使是知道‎了不同选择‎的结果,却已盖棺论‎定。

我们的一生‎就是罗拉的‎其中一次奔‎跑,不同的是,当我们站在‎人生中每一‎个十字路口‎上的时候,永远都没有‎机会做第二‎次选择。

电影中关注‎到的不仅是‎罗拉和曼尼‎,还有其他的‎人。

导演用快剪‎的方式将于‎奔跑中的罗‎拉擦身而过‎的人之后的‎生命历程也‎表现了出来‎,并且在三次‎讲述中因为‎罗拉的不同‎行动,与之相关的‎人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

这更像是一‎种蝴蝶效应‎。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

《罗拉快跑》介绍《罗拉快跑》在我看来是‎一部奉行了‎"简约主义"的电影--因为虽然看‎起来眼睛会‎很疲劳,但却不用动‎太多的脑子‎。

聪明的电影‎人和深刻的‎电影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善于制‎造感官刺激‎和貌似庄严‎实际却简约‎明了的涵义‎,而后者则在‎被诟病为"冗长"的情景延宕‎中暧昧地书‎写着隐晦的‎命题。

《罗拉快跑》只能是前者‎而绝不会是‎后者。

一如《罗拉快跑》带给人们的‎想象性节奏‎,影片的影像‎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

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凝‎滞的镜头(除却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观众‎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

镜头不再忠‎实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从镜像的‎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影像的纷繁‎使得观众从‎没有机会成‎为这部影片‎的"再创作者",而只能成为‎被动的看客‎,而急于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从一个影像‎到另一个,不知道思考‎和满足。

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

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影像的一个‎作用在于集‎中观众的视‎觉注意力,这一点上《罗拉快跑》做的不错。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尽管影像的‎速度让我们‎的视觉兴奋‎得望尘莫及‎,但即便在一‎个相当短的‎瞬间内,呈现给人们‎的,仍然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虽短暂却完‎整的影像结‎构。

比如在路上‎每一个匆匆‎的瞬间和噱‎头,尽管如浮光‎掠影般地,但却干净、简约,不会使人们‎的视觉分散‎到其他的地‎方,从而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

现代主意电影美学角度简析罗拉快跑 (2)

现代主意电影美学角度简析罗拉快跑 (2)

现代主意电影美学角度简析罗拉快跑剪辑的风格:快节奏,不仅压缩了时间也符合了“视听的一代”追求刺激的视听享受。

它让人感到刺激、紧张、恐惧、欣喜……整部影片的影像以动态镜头为主,他运用跟移镜头,表现、喧染罗拉的奔跑过程。

声音:快节奏的音乐,渲染了气氛,同时又加快了节奏。

女生抒情的歌声。

罗拉得到钱奔跑时,影片采用的是一个女声抒情的歌声。

歌声不仅表现了罗拉此时此刻的喜悦的心情,同时,歌声还有力烘托了后面罗拉身亡的巨大悲哀色彩:影片中突出使用了三种色彩:红色,黑色,白色。

除了罗拉其他人都是黑白色,乏味。

而红色是刺目的颜色,是爱情的颜色,是浪漫的颜色,同时也表现出了不安与危机因为紧凑的剧情和前所未有的思路,还有影片的配乐也十分恰到好处。

每到一个段落结束的时候,男女主角进入仿佛是冥界的状态开始轻声细语的探讨爱情,影片突然在紧张的节奏中慢下来,而后又进入下一个章节,刚刚失望透顶的观众很高兴一切都可以重新再来,于是我们随着那个红色电话落下,随着罗拉一阵风似的跑掉,开始新一轮的提心吊胆。

直到最后皆大欢喜的结局,罗拉第一次露出微笑,相信那时候所有观众也都会会心的微微一笑的。

在《罗拉快跑》的世界中,不倾向唯神的教条,也不服从唯物的秩序,它亲近的是混沌中的人的随机选择,严格说起来,还是有些唯物论的气息,但重点在于罗拉的每个临时抉择,并不一定直接缘由自有迹可循的环境影响,她的叁次奔途,各自有细微的差异处,忽而贴墙而奔,再一次就忽而稍稍绕开,引发千万种可能的连锁反应,她这毫无来由的举动也可能有千万种因素,即使用超级电脑运算,也可能梳理不出萝拉每个细小决定的充份理由,这点导演在电影开头就表达了他的意见,人,是最神秘难解的动物。

同时,它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片子。

罗拉在20分钟内拿到10万马克,并把钱送到的可能是3亿分之一。

面对这个3亿分之一,罗拉的选择是“奔跑”,是把自己的头发染得像燃烧的红色火焰,她在钢铁水泥的城市中奔跑,拼命地奔跑。

《罗拉快跑》——蒙太奇手法分析

《罗拉快跑》——蒙太奇手法分析

《罗拉快跑》——蒙太奇手法分析《罗拉快跑》蒙太奇手法分析不知大家是否记得罗拉的“第一次大叫”:她的大叫喊声震天,屋内的玻璃器皿爆碎,声音和影像的极大夸张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

罗拉大叫后,镜头无声,继而又切换到一个乌龟在缓缓爬行。

强烈的对比反差是否在你心里留下深深的震撼呢?这就是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产生的强烈的视觉效果,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部影片中蒙太奇手法的使用。

1、隐喻蒙太奇罗拉大叫,喊声震天,器皿爆碎,乌龟慢慢爬行······导演很巧妙地用无声和缓慢来衬托前面她大叫的剧烈,制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刺激观众的视听感官。

隐喻蒙太奇的手法将这两个场景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的表达出作者的这一用意。

2、重复蒙太奇这是贯穿全文的一大亮点。

影片重复了罗拉的三次奔跑,一样的路途,一样的街车行人,却因她奔跑途中发生的小小抉择变化而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她和曼尼抢超市,结果罗拉被警方击毙。

被狙杀于街头的罗拉还没瞑目,原本是平淡的一天,怎么会以这样的结果结束自己的生命?此时一幅想象的画面出现了:如果能够重来,蔚蓝的天空下,红色电话重新响起,罗拉再度开跑;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枪到钱但曼尼却惨遭横死。

曼尼一时无法瞑目,透过他的瞳孔穿进电话线路,罗拉正挂上话筒开始奔跑;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运用了重复蒙太奇的手法,强调了影片的中三次奔跑的场景,体现了罗拉为了营救自己的爱人,不顾一切地奔跑的爱情之伟大。

深更加深层次的表达了影片的主题:世界的不可知性和人类对世界的无奈与绝望。

3、对比蒙太奇罗拉在第二次奔跑时,虽然叫住了曼尼,但是最终曼尼却被红色的救护车撞死了,镜头由定格在罗拉脸上的欢笑切换到曼尼倒地和七窍出血的画面,这两组镜头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出曼尼的死给罗拉带来了巨大的悲怆。

4、抒情蒙太奇在十字路口的镜头当中,是黑压压的众多的人,表现人口的膨胀和人的无目的性。

解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转场技巧

解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转场技巧

解析德国电影《罗拉快跑》转场技巧在介绍影片的拍摄技巧之前,我们先简略的了解下它的内容。

电影《罗拉快跑》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影片采用了三段式的格局。

罗拉快跑经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在汤姆-提克威这里全不奏效。

提克威把最后的镜头放慢,影片大约有1581个镜头转换,71分钟的运动镜头,平均起来每个镜头长达2.7秒。

在德国电影低迷的岁月中,表现创新传统消失殆尽。

而本片的假定性——命运的不可预知的结局让人不断关照自身。

蝴蝶效应的真意隐晦的表达,混同电子音乐和罗拉狂奔的脚步,让人有一种释怀和爽快。

自西门町一眼望去,处处见到萝拉一头染红的短发,像火一样点燃人间火花,虽然行人之中谁也不理会谁,但就算是一个擦肩而过,一瞬拘谨的互相注目,埋藏着无限多可能性的旋风,正穿过每个人之间。

「人类……地球上最神秘难解的动物……」片头中行人杂沓匆促,没有谁特别理会谁,甚至没有谁目光交会谁,直到这个陌生人穿越过层叠的人影,直视进入镜头,开口说话。

铃响震天,来自一具火红色的电话,萝拉终於奔进房间,执起话筒,电话线路以光速联通她与男友曼尼,一段气急败坏的对话中,观众也有如同时搭上了光速飞船,冲进时空急遽压缩的黑洞。

痞子男友曼尼今天出门贩毒兼收帐,萝拉则出门购物,她的机车适巧遭窃,所以无法依约前去接载曼尼,曼尼只好坐电车,在电车中又因躲避警察,大意遗落了贩毒钱款,目前六神无主,除非在二十分钟内筹得失款,否则必遭黑帮灭杀,他决定抢劫商场,萝拉认为还另有筹钱之道,所以,挂上电话,她开始了影片全场的狂奔。

一个发生在德国下层社会的简单事件,一段锁定在二十分钟之内的单纯任务,透过一具红色电话,牵引出洪流一般复杂的随机因缘,先前是几桩无法预知的小小意外,此后是一连串效应无穷扩大的选择。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

《罗拉快跑》拉片分析(给学生)

《罗拉快跑》介绍《罗拉快跑》在我看来是一部奉行了"简约主义"的电影--因为虽然看起来眼睛会很疲劳,但却不用动太多的脑子。

聪明的电影人和深刻的电影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善于制造感官刺激和貌似庄严实际却简约明了的涵义,而后者则在被诟病为"冗长"的情景延宕中暧昧地书写着隐晦的命题。

《罗拉快跑》只能是前者而绝不会是后者。

一如《罗拉快跑》带给人们的想象性节奏,影片的影像呈现出一种高速率的镜头运动方式。

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凝滞的镜头(除却几段慢镜头的特写),从而使观众的眼球开始疲于奔命般地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镜头的变迁和调动。

镜头不再忠实于被它所纪录的每一个事物:那些街上奔走和间或与罗拉发生关联的人们仿佛从镜像的纪录中逃脱的幸存者,只是与情节发生了一点若即若离的关系便匆匆地与故事告别--一切都是那么地迅速和不确定,影像的纷繁使得观众从没有机会成为这部影片的"再创作者",而只能成为被动的看客,而急于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从一个影像到另一个,不知道思考和满足。

影片在影像上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它的色调--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

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影像的一个作用在于集中观众的视觉注意力,这一点上《罗拉快跑》做的不错。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尽管影像的速度让我们的视觉兴奋得望尘莫及,但即便在一个相当短的瞬间内,呈现给人们的,仍然是一个浑然一体的,虽短暂却完整的影像结构。

比如在路上每一个匆匆的瞬间和噱头,尽管如浮光掠影般地,但却干净、简约,不会使人们的视觉分散到其他的地方,从而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

在镜头与镜头的切换上,显着的特点在于"闪动"手法的成功运用。

罗拉快跑中所体现的蒙太奇手法

罗拉快跑中所体现的蒙太奇手法

影片《罗拉快跑》是一部德国电影,在这之前其实我对于德国电影并不是很熟悉,但在看完这部之后让我对德国的电影充满了兴趣。

德国一直是世界上极为重要的电影大国之一。

最重要的一部表现主义电影作品,是由梅育,C.和H.雅诺维茨编剧、维内,R.导演的《卡里加里博士》。

二战之后就以1966年的《奥伯豪森宣言》尤为著名,《罗拉快跑》则是90年代后的代表作。

在看完《罗拉快跑》之后一阵觉得影片很好看,后来又到网上去搜索想要再重温一遍,在搜索时意外发现有一位网友说他在德国的一个朋友曾在德国居住的那段时间里将这部影片看了整整60遍,是怎么样的一部影片能让人回味这么多遍依旧说很好看呢。

《罗拉快跑》是一部以游戏为开头的影片,他将罗拉和她男朋友的命运分成了3个不同的结果,在罗拉不断的奔跑的情况下,让所有观众也好像跟着她奔跑一样,经历了3段不一样的命运。

影片中运用比较多,也是比较明显的手法就是蒙太奇手法。

首先比较明显的蒙太奇手法是重复蒙太奇,影片将罗拉和她男朋友的故事分成3个不同的命运,3次重复,却由于不同的结局;然后是对比蒙太奇手法,很明显,第一次罗拉没有拿到钱,被警察打死了,第二次罗拉拿到了钱,而曼尼却被车子撞死了,第三次罗拉在赌场赢了钱,而曼尼也把钱拿来还给了老大,是3个中最完满的结局,这3个结局的不同就是对比蒙太奇;接着是闪电式蒙太奇,这个也是我觉得这部影片很特别的地方,在罗拉不断奔跑的过程中,她遇见了很多人,而导演并没有用很大的篇幅去介绍他们,而是运用闪电式蒙太奇,在罗拉与他们擦肩而过时运用一些闪电式的片段,简单但却让我们对这些人有了了解;然后是转换蒙太奇,其实影片中转换蒙太奇运用的非常多,想刚开始罗拉接到曼尼打来的电话,刚听完罗拉就把电话一扔,接着就是电话听筒的特写一下子转换到了曼尼,这样的情景转换就是转换蒙太奇。

蒙太奇的手法有很多,而《罗拉快跑》正好又是一部蒙太奇手法的代表作,影片除了运用了上面的几种之外还有像交叉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平行蒙太奇,连接蒙太奇。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

《罗拉快跑》镜头分析

《罗拉快跑》镜头运用故事的开始,有节奏的加速移动的镜头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气氛,镜头移动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紧迫,从一开始就把观众直接的带入到了影片紧张的故事情节当中.并且推镜头从城市的大远景推进到罗拉家的电话,暗示罗拉只是茫茫大众中的普通分子,具有普遍性,罗拉的经历可能会是每个人的经历,包括观众。

罗拉接起电话,先出现曼尼的背影,之后罗拉的一句话“怎么了?你在哪?"然后又是一个快速移动的推镜头,推动到在电话亭里无助的向罗拉倾诉的曼尼,两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并且无形中告诉观众罗拉和曼尼是会引出一个快速发展,紧张的故事的。

在罗拉叙述为什么迟到没去接曼尼以及曼尼在回答为什么把钱弄丢的时候,导演在设置镜头上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展现罗拉回忆叙述的故事情节运用了加速镜头,不仅与影片的快节奏相呼应,与故事的紧张发展相一致,并且在这部三段式叙事结构的电影中很好的节省了时间。

在罗拉与曼尼打电话的时候,虽然是曼尼遇到麻烦,但两个人的特写镜头中,导演把罗拉的面部特写设置的明显大于曼尼的面部特写,隐喻了罗拉是决定两个人命运的主要人物,曼尼的发展是依赖罗拉的,并且被罗拉左右。

第一段中:罗拉的快速奔跑大多都运用了跟镜头,将观众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罗拉的身上,直到罗拉在奔跑的过程中遇到了推着儿童车的妇女,镜头顺势从罗拉身上转移到妇女身上,从而告诉观众,罗拉的命运会引起妇女命运的改变,或者说罗拉和妇女的相撞会令妇女有变化。

接下来展现推儿童车妇女的命运的时候,不是运用摄像机拍摄,而是使用照片的方式简洁明了的展现出来,既不会喧宾夺主,又能在短时间内把妇女的命运交代清楚,之后在展示买自行车的人以及银行职员的后来命运发展同样如此。

在展现完妇女的命运后,镜头又从大全景回到罗拉的身上,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回来。

在罗拉去找她爸爸的途中,展现他爸爸和情人的近景,特写等镜头都是晃动的,暗示了两人关系的不稳定性,说明是情人关系,并且是被隐藏的。

而罗拉去找爸爸后,罗拉和爸爸的镜头同样是晃动的,两人的关系同样是不稳定的,而此时情人的镜头是固定的,暗示其地位发生转变.展现罗拉的镜头都是快速移动的跟镜头,以及其他推拉镜头,而表现曼尼时都是固定镜头或是缓慢移动的镜头,在导演设置镜头时,很巧妙的告诉观众在影片中罗拉的地位是明显高于曼尼的,在罗拉与曼尼的关系中罗拉处于主动地位,对事件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曼尼处于被动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拉快跑》艺术手法分析
《罗拉快跑》由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编导及配乐,被誉为德国有史以来最棒的电影。

影片以明亮鲜活的叙事结构,制造出不断的曲折与惊喜。

片中包含着动作、悬疑、惊竦等电影元素,加之意想不到的情节,节奏强劲有力的电影语言,共同构造出一部表现手法新颖,原创性十足的浪漫惊悚剧。

导演于此片中注入强劲的视觉力量、教人窒息的速度感,和震撼的电子音乐。

它既是一部融合了动画、涂鸦、电子乐、MV 等多种元素的形式电影;又是一部在表现手法、剪辑手法、拍摄风格上都流露着一股浓浓的实验意味的技术电影。

影片主题是写爱情, 罗拉为了营救爱人不顾一切拼命奔跑, 三个奔跑过程, 三种不同结果。

在德国柏林,混黑社会的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曼尼告诉罗拉: 自己丢10万马克。

二十分钟后, 如果不归还10万马克, 他将被黑社会老大杀掉。

为了得到10万马克来营救曼尼, 罗拉必须在二十分钟之内拼命地奔跑。

电影表现了罗拉奔跑、罗拉找钱、营救曼尼的三个过程和三种结果: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 罗拉和曼尼抢超市, 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 罗拉在银行抢到钱, 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 罗拉在赌场赢到钱, 曼尼找回丢失的钱, 罗拉和曼尼最终留下了10万马克,故事圆满结束。

影片在许多方面有着独特艺术手法的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剪辑方面:
1.剪辑的快节奏:影片的剪辑风格,总体上呈快节奏倾向。

影片中许多段落的剪辑,如时空隧道等,甚至采用叫人几乎无法分辨拍摄对象的电视广告和MTV的剪辑风格。

剪辑的快节奏表现了今天世界的快节奏、世界的动感和混乱感。

这种快节奏的剪辑风格,符合观众追求刺激的视听享受的观片要求。

剪辑的快节奏也是为了要压缩电影表现的时间,使罗拉的每次奔跑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

2.剪辑的多技巧性:《罗拉快跑》的剪辑技巧纷繁复杂,花样翻新。

剪辑的多技巧表现了今天的消费的世界的丰富感。

剪辑的缤纷多彩,表现了世界的缤纷多彩。

同时,剪辑的多技巧,大大增强了影片的“刺激”程度。

使影片更加新奇、好看。

3.剪辑打乱正常的轴线关系:影片有时候在剪辑上打乱了正常的轴线关系。

这一方面表现了世界的荒谬感和影片的主题。

同时,这种轴线关系的打乱,体现了作品的主观性和非纪实风格。

制作者在影片中不是“再现”生活中的具体的人和事,而是“表现”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

二.镜头方面:
整部影片的影像以动态镜头为主。

1.镜头运动:用跟移镜头,表现、喧染罗拉的奔跑过程。

制作者多次安排罗拉在桥洞下,隧道中奔跑。

镜头前景是水泥柱子,景深是罗拉。

表现有生命的罗拉在无生命的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奔跑。

2.镜头不稳:影片中的众多镜头,采用非支架拍摄。

有意造成影像的不稳和晃动。

这主要是为了体现罗拉奔跑之后的生理视觉感
受。

3.镜头的非常规运动:影片中,一些镜头的运动采用非常规拍摄。

用来表现罗拉的特异功能,和她的穿越时空的能力。

当然,影片中镜头运动和镜头不稳,不仅表现罗拉的奔跑和罗拉的感受,同时,它表现了世界的动态和影片的主题。

4.镜头的角度变化:影片开头的电话通话片段就用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快速剪辑交代主人公罗拉和曼尼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罗拉的画面处于仰角镜头,表现影片的绝对主角罗拉,也从另一方面表达女权主义,因为整部影片都在讲述罗拉如何通过各种办法试图解救自己处于困境中的男朋友曼尼,而曼尼的画面则大多是平角镜头和稍俯角拍摄,可以看出曼尼一直是被动等待罗拉的帮助,突显罗拉和曼尼的关系。

,在电话通话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出罗拉和曼尼所处的地位的不同,罗拉明显处于强势一方,曼尼处于被动的一方,他甚至在打电话向罗拉求助时哭泣
三.板块式的结构:
《罗拉快跑》是明显的版块式结构,符合美学的规律。

三大块故事的叙事各自独立没有叙述的关联,使三大块连为整体的是整个影片的立意和作品的主题。

这样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在往常的电影里是很少见的。

这种结构是电影剧作结构中的现代剧作结构, 与通常电影的常规剧作结构不同。

影片的这种结构方式不是在讲述一件事情,而是在探索怎样进行艺表达的问题, 在75分钟内导演用三种可能性来表达罗拉营救曼尼的多种可能性,他重点想让人明白艺术的表达有多
种可能。

还应注意的是影片的时间处理,罗拉三次奔跑,每次奔跑的电影长度与现实中的实际时间的长度基本一致,都是20分钟,这种罕见的处理方法让观众对时间历程有一个真实的感受。

正是这看似相同的三个组成部分,打破了时间的线性发展的固定模式,好似一种游戏电玩来重复的讲述一个故事,由于每次的选择不同所以导致的结果也完全不同,最终以一个完美的结局结束。

影片一方面表现了世界的荒谬感和影片的主题,另一方面体现了作品的主观性和非纪实风格。

制作者在影片中不是再现生活中的具体的人和事,而是表现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

四.音效方面:
从影片的音效角度来说,我们不能否认《罗拉快跑》的音乐很有金属的味道,象征着罗拉奔跑时的急促喘息和心跳声。

《罗拉快跑》用的几乎全是摇滚,有节奏的鼓点和金属乐器的电子音乐。

与其说它们的作用是来烘托“跑”这一贯穿动作的紧张气氛,倒不如说是追求一种从整体而言的,对叙事本身的破坏和干扰。

这是因为本来很零碎的、追求片断效果的场景已经透露了影片本身对叙事的不信任和虚拟性观念,而这样的声音布景则使这样的一种观念变得更加完美和可靠。

但却有一处的音乐跳出了这个风格,那就是在第一个故事结尾,罗拉和男友在抢劫超市成功后拿着钱袋跑出时,摇滚风格的音乐戛然而止,而出现了悠扬、懒散、甜美风格的音乐,这种音效和画面里两人快速奔跑的感觉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

还不止如
此,当罗拉中枪的时候,音乐戛然而止,画面转为无声,镜头继续降格,摄影机从不同的角度表现罗拉的倒地场面,虽然不甚新鲜,但仍然具有冲击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接着就是一段庄严的弦乐,宛若天堂。

总之,通过《罗拉快跑》这一部经典影片,我感觉自己开始接触到电影艺术圣殿的大门,对于近代以来兴起的电影艺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罗拉快跑》这一部充斥着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影片留给我们的绝不仅仅如此,无论对于生命的热情,对于未知的探索,还是对于未来的预测与感悟,都值得我们深深的去思考、去找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