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刻舟求剑翻译赏析
刻舟求剑的意思和道理
1刻舟求剑故事原文及翻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
2刻舟求剑告诉我们的寓意和启示
《刻舟求剑》故事启示: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成语寓意: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揭示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的翻译和道理
刻舟求剑的翻译和道理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刻舟求剑》文言文解析
《刻舟求剑》文言文解析《刻舟求剑》文言文解析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开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下面为大家了《刻舟求剑》文言文解析,希望能帮到大家!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假设此,不亦惑乎!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
坠:落下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假设: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
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刻舟求剑》文言文解析
《刻舟求剑》文言文解析《刻舟求剑》文言文解析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
坠:落下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辨析“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
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翻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一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入水中。
他立刻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下来,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但这时船已经继续前行,而剑并没有跟着移动,像这样寻找剑,难道不是一种糊涂的做法吗?
原文分析:
此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楚国人的故事,用以讽刺那些不懂变通、墨守成规的人。
故事中的楚国人在剑掉入水中后,没有采取合理的措施去寻找,而是刻舟求剑,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
翻译详解:
1. 楚人有涉江者:楚国有一个渡江的人。
2.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入水中。
3. 遽契其舟:立刻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4.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5.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停了下来,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6.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船已经继续前行,而剑并没有跟着移动。
7.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寻找剑,难道不是一种糊涂的做法吗?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在面对问题时,应该灵活变通,不能死守教条,否则只会导致失败。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才能取得成功。
古诗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翻译赏析
古诗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翻译赏析“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出自文言文《刻舟求剑》,其含义如下: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orG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好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刻舟求剑》的意思及文言文翻译
《刻舟求剑》的意思及文言文翻译《刻舟求剑》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儿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
”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人。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1、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其:他的,代词。
4、自:从。
5、坠:掉,落。
6、于:在,到。
7、遽:立刻,急忙,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词,这儿。
10、吾:我的。
11、之: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词。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剑,代词。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这样。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寓言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刻舟求剑》翻译与寓意
《刻舟求剑》翻译与寓意《刻舟求剑》翻译与寓意《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
坠:落下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成语寓意主要批评刻舟求剑是由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解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舟止,从其所处,持剑取之。
人曰:“剑已入水,岂有而不没者乎?此剑之所以不没者,以舟所以停也。
若其舟行,剑必没矣。
”涉江者曰:“不然。
吾剑所以从舟中坠,以吾持之不牢也。
剑固与舟同也,舟所以停,剑所以没,岂有异乎?”客曰:“舟已行,剑未没,其理固然。
然剑固入水矣,舟未行,剑岂能独没乎?”译文: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江水里。
船停了下来,他就从掉剑的地方下水去取剑。
有人对他说:“剑已经掉进水里了,难道还会不沉没吗?这把剑之所以没有沉没,是因为船停在那里。
如果船继续前行,剑必然会沉没。
”渡江的人说:“不是这样的。
我的剑之所以从船上掉下来,是因为我握剑不牢固。
剑本来就和船是一样的,船之所以停,剑之所以沉没,难道有什么不同吗?”那人说:“船已经行驶,剑还没有沉没,这个道理本来就是这样。
但是剑已经掉进水里了,船没有继续行驶,剑怎么能单独沉没呢?”解释:《刻舟求剑》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楚国人面对剑掉入江中时,错误地认为剑会随着船的停止而停止沉没的故事。
这个故事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讽刺了那些拘泥于形式、不知变通的人。
在故事中,楚国人刻舟求剑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的错误。
他认为剑的沉没与否取决于船的停止与否,而没有考虑到剑已经脱离了船,其沉没与否应该与船的运动状态无关。
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就是所谓的“刻舟求剑”。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固守成规、不知变通、盲目行动的人。
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灵活变通,不能死板教条,否则就会像那个楚国人一样,陷入尴尬的境地。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变化时,往往会忽视事物本身的变化规律,而只看到表面的现象。
剑掉入水中,其沉没与否是由水的浮力和重力决定的,与船是否停止无关。
而楚国人却错误地将剑的沉没与船的停止联系起来,这正是他陷入困境的原因。
总之,《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揭示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可能出现的思维误区,提醒我们要学会灵活思考,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避免陷入“刻舟求剑”的尴尬境地。
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及道理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道理:
这则成语包含着两层道理。
一层是,人的思想认识如果不符合客观实际,就不会把事情做成功。
另一层是,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把陈规旧章当成解决新问题的法宝,也要闹笑话。
作者这种思想是朴素的唯物思想,辫证思想。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品简介《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
”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意。
作品原文刻舟求剑(战国)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词语注释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2、行:<动词>运行。
《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3、之:指“剑”。
14、坠:落。
15、求:寻找。
16、于:到。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17.舟止,止:停止原文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刻舟求剑,比喻人的眼光未必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寓言原文刻舟求剑(战国)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原文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词语注释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2、行:<动词>运行。
《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3、之:指“剑”。
14、坠:落。
15、求:寻找。
16、于:到。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17.舟止,止:停止。
作者简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刻舟求剑》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刻舟求剑》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楚①人有涉②江③者,其剑自④舟中坠于⑤水,遽⑥契⑦其⑧舟,曰:“是⑨吾剑之⑩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11)。
舟已行矣,而(12)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3)?[注释]①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②涉:蹚水过河,也泛指渡水。
③江:古代专指长江。
④自:从。
⑤于:到。
⑥遽(jù):立即。
⑦契(qiè):通“锲”,刻。
⑧其:那。
⑨是:代词,这。
⑩之:的。
(11)之:它,指楚人的剑。
(12)而:可是。
(13)不亦惑乎:“不亦……乎”,古代常用的表示反问的句式,相当于“岂不是……吗”,不能译为“不也……吗”。
惑,糊涂。
[译文]有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佩剑从船上掉到了水里,(他)赶紧在那船帮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靠岸后,那人便从他刻有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一段路程),可是剑却不能(跟着)走,这样找剑,岂不是胡涂吗?[鉴赏] 这个小故事记述了楚人渡江坠剑、求剑的经过,文字很简洁,道理却很深刻。
它本来是在《察今》中作为一个例子来批判不与时俱进、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的。
在议论文中运用例证,一要文字精练,二要切中要害。
这段文字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者及作品简介]这则寓言是《吕氏春秋•察今》中的一个小故事。
《吕氏春秋》也叫《吕览》,是战国时秦国的相国吕不韦(?—前235)让门客集诸子百家的学说编写的一部杂家的著作。
全书分为26卷(八览、六论、十二纪),共160篇,20余万言。
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涉及名、法、墨、农、阴阳诸家言论。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论性散文专集。
成书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
《刻舟求剑》原文、译文及赏析
《刻舟求剑》原文、译文及赏析“刻舟求剑”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
“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刻舟求剑》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刻舟求剑 / 楚人涉江先秦:佚名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
坠:落下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刻舟求剑明文言文翻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今世之论者,皆曰:“吾知之矣,是吾所以求剑之故也。
”不知舟已行矣,剑不行也,而犹求之舟中,不亦惑乎?世之论者,皆曰:“吾知之矣,是吾所以求剑之故也。
”不知舟已行矣,剑不行也,而犹求之舟中,不亦惑乎?《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一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在船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继续前进了,而剑并没有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现在那些评论的人都说:“我知道了,这就是我寻找剑的原因。
”但他们不知道船已经继续前进了,剑并没有前进,却还在船中寻找,这不是很糊涂吗?世上的评论者都说:“我知道了,这就是我寻找剑的原因。
”但他们不知道船已经继续前进了,剑并没有前进,却还在船中寻找,这不是很糊涂吗?《刻舟求剑》文言文翻译:楚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堕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堕。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今之论者,皆曰:“吾知之矣,是吾所以求剑之故也。
”不知舟已行矣,剑不行也,而犹求之舟中,不亦惑乎?世之论者,皆曰:“吾知之矣,是吾所以求剑之故也。
”不知舟已行矣,剑不行也,而犹求之舟中,不亦惑乎?楚人涉江,剑从舟中坠水。
急刻舟记其坠处,曰:“此吾剑坠之地。
”舟停,从所刻处入水求剑。
舟已行,剑未行,如此求剑,岂非惑乎?今之人议论,皆曰:“吾知之矣,是吾求剑之由也。
”不知舟已行,剑未行,而犹求之舟中,岂非惑乎?世之议论者,皆曰:“吾知之矣,是吾求剑之由也。
”不知舟已行,剑未行,而犹求之舟中,岂非惑乎?楚人渡江,剑自舟中堕水。
急刻舟记其坠处,曰:“此吾剑堕之地。
”舟停,从所刻处入水求剑。
舟已行,剑未行,如此求剑,岂非惑乎?今之人议论,皆曰:“吾知之矣,是吾求剑之由也。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刻舟求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品简介《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
”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意。
作品原文刻舟求剑(战国)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⑤。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⑥,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⑧,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词语注释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之,助词,不译,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使谓词成分“从坠”体词化,提取“从坠”的处所.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2、行:<动词>运行。
《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13、之:指“剑”。
14、坠:落。
15、求:寻找。
16、于:到。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17.舟止,止:停止原文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刻舟求剑》原文及译文
《刻舟求剑》原文及译文《刻舟求剑》原文及译文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该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刻舟求剑》原文及译文,一起来看看吧。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
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拓展】成语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
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2]?”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成语寓意剑落水中只会沉底,这是普通常识。
船走远了,还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剑,真是愚蠢可笑。
文言文《刻舟求剑》原文赏析
文言文《刻舟求剑》原文赏析《刻舟求剑》朝代:先秦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释涉:过,渡。
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他的,代词。
自:从。
坠:落。
于:在,到。
遽:急忙,立刻。
契:用刀雕刻,刻。
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这样。
吾:我的。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
坠:落下其:他,代词。
求:找,寻找。
之:剑,代词。
矣:了。
而:然而,表转折。
若:像。
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
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
捞了半天,不见宝剑的影子。
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不就是在这里掉下去吗?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其实,剑掉落在江中后,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
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辨析“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变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
但“刻舟求剑”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注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不能相应地采取适当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强调主观上不努力;仅想坐守等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刻舟求剑翻译赏析
文言文《刻舟求剑》选自小学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前言】
刻舟求剑,比喻事物已发生变化而仍静止地看待问题。
是《吕氏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曰:“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墨守成规,不会灵活变通之意。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1、涉:过,渡。
2、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遽(ù):急忙,立刻。
4、契(qì):用刀刻(记号)
5、是:这是。
6、吾剑:我的剑。
7、之所从坠:掉下去的地方
8、矣:了。
9、若:像。
10、此:这样。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2、行:运行。
《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13、之:指“剑”。
【翻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好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赏析】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
它用短小有趣、言简意赅的故事ORg,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从记号处寻找落水的剑。
比喻缺乏生活常识。
[1] 故事启示,情况在不断变化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只凭主观做事情。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