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齐泰山移

合集下载

人心齐泰山移的意思三年级

人心齐泰山移的意思三年级

《人心齐,泰山移》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

你们知道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算是像泰山那么大、那么重的东西,也能移动。

比如说,有一次学校组织拔河比赛。

我们班的小朋友一开始都很紧张,觉得对手看起来很强壮。

但是老师告诉我们,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赢。

比赛开始了,我们紧紧抓住绳子,脚挨着脚,一起喊着“一二,一二”的口号。

每个人都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小脸憋得通红。

最后,我们真的赢啦!这就是因为大家心齐,力量就变大了。

还有一次,我们要布置教室。

有的同学画画,有的同学剪纸,有的同学挂彩带。

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很累,但是谁也没有抱怨。

最后,我们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就像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这也是因为大家心齐,才能把事情做好。

小朋友们,你们说是不是呀?《人心齐,泰山移》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人心齐,泰山移”。

你们想想,如果在一个下雨天,路上有很多积水。

大家一起拿着扫帚和铲子,把积水清理掉,这样路过的人就不会弄湿鞋子了。

这就是因为大家心齐,一起为了让道路变得干净而努力。

比如说,有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很大的面包屑,它自己搬不动。

于是它叫来了好多小伙伴,大家一起用力,就把面包屑搬回了家。

小蚂蚁们也是心齐,才能把那么大的面包屑搬回去。

还有在森林里,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风吹倒了。

小动物们听到这个消息,都赶来帮忙。

小熊搬木头,小鸟递钉子,小猴子爬上爬下钉木板。

很快,小兔子就有了一个新的房子。

这也是因为大家心齐,才能这么快帮小兔子修好房子。

小朋友们,明白了吗?《人心齐,泰山移》小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讲讲“人心齐,泰山移”。

比如说,在运动会上,参加接力赛的同学们互相加油鼓劲。

跑第一棒的同学跑得很快,把棒子稳稳地交给了第二棒的同学。

第二棒、第三棒的同学也都很努力。

最后一棒的同学像飞一样冲过了终点线。

我们赢得了比赛,大家高兴得又蹦又跳。

这就是因为大家心齐,都想着为班级争光。

有一次,社区组织清理垃圾的活动。

人心齐,泰山移 文案

人心齐,泰山移 文案

人心齐,泰山移文案
“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意指众人齐
心协力,就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

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是,当人们的心灵和意志达成一致,他们就能够创造奇迹,就像泰山那
样伟大和坚固的山峰也能被移动一样。

这句话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是
团结一致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任何目标。

从个人层面来看,“人心齐,泰山移”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内
心的坚定和意志力的力量。

当一个人心怀坚定的信念,齐心致力于
实现自己的目标时,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也能够克服一切,取得成功。

因此,这句话也鼓舞着每个人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
不畏困难,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团队合作和社会发展方面,“人心齐,泰山移”更是强调了
团队合作和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只有当一个团队的成员们心心相印,齐心协力,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社会发展中,这句话也告诫
着人们要齐心协力,共同为社会的发展繁荣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人心齐,泰山移”这句文案所蕴含的意义是深远
而丰富的。

它鼓舞着人们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强调了团队合作和集体力量的重要性;激励着人们共同为社会的发展繁荣而努力奋斗。

这句话在不同的层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句富有哲理和感染力的文案。

人心齐,泰山移.

人心齐,泰山移.

人心齐,泰山移的意思是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

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团结,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这是一句民间俗语,读音为rén xīn qí,tài shān yí,为复句式结构,通常在句子中作谓语、状语、定语: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是无比强大,含褒义感情色彩。

造句参考: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起努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的。

语出清代周希陶《古今贤文合作篇》原句是: 人心齐,泰山移。

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水涨船高,柴多火旺。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都是说明团结的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下三句

人心齐泰山移下三句

人心齐泰山移下三句
“人心齐泰山移“后面为:“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水涨船高,柴多火旺。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其含义为:只要人们心向一处,共同努力,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甚至连泰山都能移动;而如果人们心没有向一处,人心涣散,就连搬些米,都会很困难。

古今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

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

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

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古今贤文》的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方面是谈人及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是谈命运,还有是谈如何处世,还有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

在《古今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

【五年级】人心齐,泰山移

【五年级】人心齐,泰山移

【五年级】人心齐,泰山移人人都知道一个古老的名言:“人心齐,泰山移。

”它的意思是只要人们的心齐了,就能够移动泰山一样的大山。

这句话虽然只有十个字,但它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人生道理。

首先,这句话告诉我们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

当人们齐心协力地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时,他们所能发挥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像一群蚂蚁可以合力抬起一根大棒子一样。

只要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就可以克服困难和挑战,实现我们的目标。

其次,这句话告诉我们信任和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如果我们相信彼此,相互协作,我们就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例如,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课堂作业,你会发现你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了;你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比赛,你们的胜利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再次,这句话告诉我们坚持和毅力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当面对一些困难和障碍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突破极限,取得成功。

就像打篮球一样,只要你不放弃,练习得越多,你的技巧也会越来越好。

此外,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要有信心和勇气。

当我们自信而勇敢地面对挑战时,我们就能够化解困境,更好地解决问题。

正如支撑泰山的根基一样,只有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并敢于挑战自我,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像面对泰山一样,勇敢地面对,不要轻言放弃。

相信自己,相信他人,坚持到底,我们就会成功。

总的来说,“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团结、信任合作、坚持不懈、充满信心和勇气。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人心齐,泰山移

人心齐,泰山移

人心齐,泰山移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意思是只要人们心向一处,共同努力,就能发挥出移动高山的巨大力量,克服任何困难。

目前公司上下全部在为创建示范公司而努力,无论是领导还是每一个员工都顶着莫大的压力。

虽然杨总说创建示范公司本身就是改革创新,就是试验,允许失败,但在心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接受失败的结果,失败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是不允许的。

面对着巨大的压力,面对着创建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如何攻坚克难,如何在示范公司这条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顺,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毫无疑问单靠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来做是肯定无法实现的,这必须要求我们公司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勤沟通,多协调,互帮助。

借用亮剑中李云龙讲的一段话“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

英雄或是优秀军人的出现,往往是由集体形式出现,而不是由个体形式出现”,说的是只有当我们公司完全建成示范公司,真正取得成效时,每个人的努力付出才是值得的,才是有意义的。

如果在这一个工程建设中,每一个人都闭门造车,付出再大的努力最终也是无法建成。

一箭易折,十箭难断,人心齐,泰山移,在公司建设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需要靠我们的是团队合作的精神。

公司的发展最终靠的是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每个人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团队才有个人,公司发展了,个人才会从中受益。

惟有大家同心协力地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让大家一同
向前迈进,个人也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五年级】人心齐,泰山移

【五年级】人心齐,泰山移

【五年级】人心齐,泰山移人心齐,泰山移,这句成语大家都听过,但真正了解它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的可能并不多。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这句成语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秦始皇时期。

据说当时,泰山因为坍塌了一部分,无法继续供奉天地皇祖,天下震动。

为此,秦始皇下旨,派遣了岳父赵高和大将军蒙恬前往泰山督工,并且派遣了数万人前来帮助修复山体。

赵高和蒙恬到了泰山,却发现众人工作态度不积极,互相推责任,迟迟没有开始修复工作。

他们感到十分焦急,只好呼吁大家:“人心齐,泰山移啊!”但是,这句话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众人依旧没什么动力。

赵高和蒙恬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们把所有人分为十个小组,由每个小组负责修复山体的一个小区域。

为了激励大家,还特意设立了竞赛,每个小组修复得最好的,可额外获得一些奖励。

这样一来,众人就变得有动力了。

他们为了竞赛奖励,工作更加认真努力,小组之间互相协作,互相学习,甚至还发挥出了创新精神,想出了一些更加高效的技巧和方法。

最终,所有人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泰山得以大修,且修复质量非常高。

这也让赵高和蒙恬以及秦始皇非常满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团队或者一个集体,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首先要有一个齐心协力的精神,目标明确,任务分工明确,大家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奋斗。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领导在带领团队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要想方设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变得有价值,才能最终取得理想的效果。

最后,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话虽然很短,却蕴含了很深的道理,它告诉我们,一个集体的团结和协作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心齐,泰山移

人心齐,泰山移

思想理论版2020·02感受平易近人的理论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
“人心齐,泰山移”这句古语,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引用过,如在2014年10月24日亚洲基础
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签署仪式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8年4月26日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都有所提及。

【出 处】
出自《古今贤文》
【释 义】
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

【启 示】
“人心齐,泰山移”这句古语,讲的是团结的伟力。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特别是近代以
后,在外来侵略寇急祸重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各族人民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浴血奋战,
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抵御外侮
的壮丽史诗。

中华民族之所以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之所以比历史上任
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所以能够在数不尽的艰险、苦难、
挫折、考验中巍然屹立、愈战愈强,靠的就是万众一心的团结伟力,靠的就是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
力量。

责任编辑:高旭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心齐泰山移
中国有句俗话:“人心齐,泰山移。

”就是说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

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庭都是这样,更何况一个公司,更是这样。

但现实是什么样呢?互相不信任,工作扯皮,每个人都意志消沉、怨声载道......是什么愿意造成这种局面呢?是机制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呢?
公司机制:恒基公司目前是什么机制,所有权不明;一方面管理权不明确、另一方面权利又得不到有效监督。

为什么不实行现代的公司治理结构呢,解决了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也就真正解决了“为谁干”的问题。

什么是
二是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

这包括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激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

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处理企业各集团的利益
关系,又可以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也是股东求的回报,管理层独立行使管理权发展公司,不受不利因素干扰,如“乱当家”、“老板亲戚帮”等;同时又不至于使管理层权利不受监督而损害股东利益这么一种治理结构。

实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公司如三一集团、新希望集团、联想控股等等飞速发展,而不实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公司又有几家能做大做强的呢?请诸君列举几家,几乎没有一家。

让我们看看三一集团是怎么做的。

1994年11月,长沙潇湘城宾馆内,湖南省三一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不失时机而又恰到好处地召开了一次由全体8位董事参加的重要董事会会议,他们分别是梁稳根、唐修国、向文波、毛中吾、袁金华、周福贵、翟登科、王佐春。

根据董事会纪要,湖南省三一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将分立成湖南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南三一(集团)材料工业有限公司。

两家公司均具有法人资格,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责权利相对独立。

分立的两家企业关系也有明确的规定:即二者都是从属于集团旗下的平等而又紧密型的企业。

由于企业自1986年创建以来,从来就没有明确过股权结构,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就在于“分家产”。

会议确定了公司财产在董事会成员间进行分配的原则,而且明确了两个公司的产权分配方案。

材料厂的股权,梁稳根和唐修国各占21%,毛中吾和袁金华各拥20%,翟登科占11%,王佐春分到5%,向文波和周福贵各1%。

要提及的是,涟源这边的股权当时是真金白银,而长沙这边却还只是负资产。

此次“分家产”是公司产业转型后“先做人,后做事”精神原则的一种体现,也是“亲兄弟,明算账,产权人格化,财散人心聚”这些高级商业规则在三一重工的具体又良好的表现。

长沙这边,湖南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权分配方案是:梁稳根的占资产总额的56%;唐修国的占9%;向文波、毛中吾、袁金华的各占8%;周福贵的4占%;翟登科、王佐春的各占1%;预留5%机动,暂划归梁稳根名下,由梁稳根暂行使其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由于是负资产,梁稳根的占比虽大,但同时也把最大的风险留给了自己。

1994年11月22日,湖南三一重工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次年1月,湖南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更名为三一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谈到这样的股权结构时,创始人之一的袁金华曾讲过,三一重工材料的股权分配4位创始人基本上是持平的,但是由于除梁外,他们3个基本没有参与三一重工的创业,所以梁才占了大部分股份。

没想到后来重工比材料发展得更好,所以在准备上市时才通过置换把三一材料的股份置换成上市股份,于是梁在公司中占绝大多数股份的局面才得以形成。

写到这里,笔者想到了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

其实,过去晋商之所以基业长青二百年,并不仅仅是一个诚信所能解决的,更重要的是以“大盛魁”为代表的晋商所拥有的“财股身股结合,身股为大”的商业制度。

在这里,东家是投资人,他们通过投资占有的股份为“财股”,可以继承转让分红,可以决定掌柜聘用和解职,可以决定给掌柜分多少红。

而掌柜们呢?他们因能力而持有“身股”,虽然有分红权,却没有继承权。

在四年一度的分红中,一般是财四身六。

掌柜的分红比东家还多,干得好,自然得的多;东家虽然分红少,但蛋糕越做越大,而且基业长青。

因此,从长期来看,东家不仅没有吃亏,反而是基业做大了。

退一步讲,即使东家吃了点眼前亏,也是亏在明处,赢在长远这个暗处。

在钱面前,争是人的本能,但不争是最高境界。

晋商的东家们在这点上不仅做到了,而且是智慧地做到了。

或许梁稳根并没有研究过老晋商们的这套合理的商业制度,但他的做法也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意无意间,也许梁稳根把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儒生式的狂放流露出来,把自己内心那种儒生式思想表达出来了:不仅仅是为了让跟随自己创业的兄弟们有利益,有好日子过,而且更是对追随自己的一个个曾经多少有点失意的知识分子挽回面子的本能反应。

毕竟,在早年4伙伴递交辞职报告时,全厂哗然,纯朴憨厚做了一辈子农民的梁父曾一怒之下,拿着扁担追着梁稳根要把他撵回工厂去;3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和他本人一样,不但丢了“国家干部身份”,甚至连城市户口也没了,金凤凰跑回到了原来的草窝窝。

在外人眼里,他们成了一群年幼无知并且被人看不起的“个体户”。

或许得益于梁稳根这位体改办副主任的经验与智慧,或许自1993年底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公司法》,或许更智慧的是,梁稳根把财股与身股结合于他们整个创业团队,他们既是东家,也是掌柜。

这样带来的积极成果就是既符合现代商业规则,又高于西方商业常规,既符合中国式的兄弟情谊,暖心留心,又为公
司日后的大发展,树人留人。

还有一点需特别介绍的是,在公司股权量化分配上,梁稳根并没有大秤分金银,整套穿衣裳,而是敢于打破股权平均式的大锅饭和兄弟情义上的大锅饭,从而很好地规避了民营企业江湖式和家族式的生存险滩。

虽然梁稳根一股独大,但他却没有做家长而是选择了当船长,而且还通过预留5%的这部分股权吸引了后来像易小刚这样的优秀船员加盟,就当时来看不能不说是一项高明的举措。

在三一重工大举进军工程机械行业的同时,公司产权的人格化,明确了“为谁干”这个涉及公司未来发展的大问题。

同时,这也为日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良好的治理结构埋下了伏笔。

“算账”与分红:古语云:“亲兄弟明算账”。

这是股东投入资金求的回报最朴素的要求,也是股东敢于投入资金承担风险的目的所在,更是保证公司长治久安、蓬勃发展、规避各种风险较重要的一环。

关于为什么要算账、要分红的道理和因为不算账、不分红导致股东生疑、不满最后导致企业分裂甚至清算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在次不再赘述。

其实公司治理结构也好,算账分红也罢,说到底就是集聚人心啊!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冯小刚的一部电影《天下无贼》中的葛优说的一句话“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什么最可怕不是没钱、不是没管理,而是人心啊!“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说的的都是这个道理,要是反过来呢?怎么样才能保证人心齐呢?怎样才能保证公司实现“创造百年企业”的目标呢?靠什么呢......诸位当权的、不当权的好好的琢磨琢磨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