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医学辨证优秀课件
9.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里证
里寒证 里热证
里虚证 里实证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寒证
表寒证 里寒证
虚寒证 实寒证
热证
表热证 里热证
虚热证 实热证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虚证
表虚证 里虚证
虚寒证 虚热证
实证
表实证 里实证
实寒证 实热证
谢谢!
六、八纲辨证案例
• 例一:王某某,男,16岁,两天来自觉周身怕冷, 添加衣物多件仍感身冷,体温38℃,头痛,无汗, 轻咳,吐稀白痰,鼻塞,舌苔薄白,脉浮紧。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寒热错杂 ① 上、下寒热错杂 ② 表、里寒热错杂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2.寒热转化 ①寒证化热:寒入里化热 ②热证转寒:热极转寒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3.寒热真假 ①真寒假热:又称阴盛格阳。 ②真热假寒:又称阳盛格阴。
三、虚实辨证
虚实辨证,是用于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 盛衰的两个纲领。
【临床表现】表证临床表现+里证临床表现。
(四)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2.表里转化 ①由表入里(病势加重) ②由里出表(病势减轻)
(四)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3.半表半里证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 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等
二、寒热辨证
•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 阳虚生内寒,阴虚生内热。 • 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 • 辨寒和热,是辨疾病的性质,是治疗立法用药的
依据之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一)寒证
1.概念 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表现为机体机能活动
抑制或衰减的证候。 2.病因
中医诊断学 第六章 其他辩证(一六经辩证)
乌梅丸
二、六经病证的传变
(一)传经 1、循经传: 、循经传: 2、越经传: 、越经传: 3、表里传: 、表里传: 合病: (二)合病:二经以上同时出现 并病:一经未罢, (三)并病:一经未罢,另一经又现 直中:不从阳经, (四)直中:不从阳经,直中阴经
(五)少阴细, 主症:脉微细,但欲寐 (一)少阴寒化证 (二)少阴热化证
1、少阴寒化证 、
病机:心肾阳虚, 病机:心肾阳虚,阴寒内生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 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 下利清谷,呕不能食,小便清长,舌淡苔白, 下利清谷,呕不能食,小便清长,舌淡苔白, 脉微细 麻黄附子 细辛汤
大承气汤
(三)少阳病证
病机: 病机:邪在少阳半表半里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心烦喜呕,脉弦
小柴胡汤
(四)太阴病证
病机:脾阳虚衰, 病机:脾阳虚衰,寒湿内停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腹满而吐,食欲不振,腹泻, 腹满而吐,食欲不振,腹泻,时腹自 喜温喜按,口不渴, 痛,喜温喜按,口不渴,舌淡苔白滑或 白腻, 白腻,脉缓弱 附子理中汤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之为病
桂枝汤 1、太阳中风证:外感风寒,营卫失和 、太阳中风证:外感风寒,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自汗出,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自汗出,脉浮缓 2、太阳伤寒证:寒邪侵袭,卫阳被遏 、太阳伤寒证:寒邪侵袭,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体痛,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体痛, 无汗而喘,脉浮紧 无汗而喘, 麻黄汤
2、阳明腑证 、
病机:热传大肠, 病机:热传大肠,与肠中燥屎相结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胀疼痛, 日晡潮热,手足汗出,脐腹胀满胀疼痛, 痛而拒按,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 痛而拒按,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 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剌, 狂乱,不得眠,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剌, 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 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沉数 特点: 特点:痞 满 燥 实
中医诊断学第六章病性辨证
(4)病机不同
伤寒证者,卫阳被郁,肌肤失温;
中寒证者,阳气受损,气机被遏; 虚寒证者,阳虚失温所致。
2016/7/28 中医诊断学
寒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证候, 只有分清其类型以及各类之异同, 才能把握其不同的治法,再者, 应注意分清中寒与虚寒,因其性 质相同,然而其程度不同,前者 急而后者缓,前者宜“寒者热 之”,后者则“阴病治阳”。尤 其是阳虚之结果即是亡阳证。
2016/7/28 中医诊断学
2.寒淫证实寒之伤寒、中寒、虚寒的鉴别:
(1)概念不同
伤寒证——指寒邪外袭肌表,阻遏卫阳所表
现的实寒证。 中寒证——指寒邪直中脏腑、气血,损伤阳 气,阻遏气机所表现的里实寒证。 虚寒证(内)——指机体阳气不足,温煦无 力所表现的里虚寒证。
2016/7/28
2016/7/28 中医诊断学
湿邪所致的病证较多,且 病情复杂,部位广泛,缠绵 难愈。其重要病机是气机被 遏,阳气受损,其主要治法 是利其小便,所谓“治湿不 利小便,非其治也”。
2016/7/28
中医诊断学
五、燥淫证 (外燥证)
1、基本特点: 燥邪为秋令之气,发病多在秋 季,肺与秋令相应,且喜润恶燥, 故燥邪每多伤肺。 燥甚则干,临床多以津枯液少 为特征。
第六章
病性辨证
病性辨证,是在中医理论指 导下,对各种症状体征进行辨 识,并对所患病、证性质作出 概括判断的辨证方法。
2016/7/28 中医诊断学
病性是病理改变的性质,即 病变的本质属性;是导致疾病当 前证候本质性原因,因而有时也 称为“病因” ,即“审症求因” 和病性辨证;但和发病学的原 始因素的“病因” ,概念不同, 二者有区别,又有联系。
2016/7/28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八纲辨证概述
二、八纲辨证源流
❖ (2)王执中《伤寒正脉》有“治病八字,虚实阴 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
❖ (3)张三锡《医学大要》“仅得古人治病大法有八, 曰阴、曰阳、曰表、曰里、曰寒、曰热、曰虚、曰 实。”
❖ (4)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忠录》提出二纲六变。 ❖ 4、近人祝味菊《伤寒质疑》正式提出八纲之名。 ❖ “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
辨证的纲领。 ❖ 分为四对矛盾,八个方面。 ❖ 表里:病位深浅。 寒热:病情性质。 ❖ 虚实:邪正斗争关系。 阴阳:病证类别。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 2、八纲辨证
❖ 医生运用八纲对四诊所获得的所有病情资料, 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初步获得关纲为纲的辨证方法。(运用八纲,辨出八 证)
第六章 八纲辨证
复习
❖ 证?症?病?辨证? ❖ 针对人而不是病 ❖ 同样的病,一人一证——同病异证 ❖ 针对一个阶段而不是全过程 ❖ 一个人患一种病,一段时间一个证 ❖ 针对证而不是病 ❖ 不同的病可以辨出同一个证——异病同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 1、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
实是也。古昔医工观察各种疾病之证候,就其性能 不同,归纳于八种纲要,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 变。”
❖ 2、《伤寒杂病论》已具体运用八纲进行辨证,如 方隅《医林绳墨》说:“究其大法,无出乎表里虚 实阴阳寒热,八者而已。”此乃后人之评价,未正 式提出八纲之名。
❖ 3、明代正式提出八纲辨证的概念和内容,仍未确 定八纲的名称。
❖ (1)陶书庵《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有“审 得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真切”的提法。
❖ 3、重要意义
❖ 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适用于一切 疾病的辨证,运用八纲对病情进行辨别归类,可 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是辨证的准绳。
中医学PPT第六章第2节 脏腑辨证课件
姜某,女,36岁,家政服务员。就诊时间:×X××年7月5日。 主诉:情志抑郁,胸胁胀痛,月经不调近一年。 述因家庭、工作诸多因素,近年来情志抑郁。刻诊:善太 息,胸胁、少腹胀满疼痛,走窜不定。觉咽中如有物阻.吞 之不下吐之不出,伴经前乳房作胀疼痛,经色暗红有块,小 腹疼痛。症状轻重与情绪变化的关系较为密切。舌苔薄白, 脉弦。
近三年月经常有淋漓量多,曾大出血两次。近两月来因劳 累过度又见月经淋漓不止,量多色淡质稀。刻诊:面色淡白, 气短懒言,纳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证名:脾不统血证。
12:14:02
39
胡某,男,58岁,干部。就诊时间:X×××年5月6日。 主诉:胸胁胀痛,腹痛便溏三年。
近三年来常情志抑郁,每逢不随愿之事则急躁易怒。 到诊:胸胁胀满不适,太息之后则舒畅.腹痛溏泄反复 发作便溏,且腹痛腹泻加剧,泻后痛减,纳差,舌淡红, 苦白润,脉弦。
诊断为: ( ) 2.白带清稀量多,食少腹胀,形寒肢冷,舌淡胖。最宜诊断为:
() 3 脘腹胀闷,口腻纳呆,泛恶欲呕,肢体肿胀,舌苔白滑。最宜诊
断为: ( ) 4 腹胀,食少,便溏,伴头身困重,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
滑数,证属: ( )
(9—11) A.瘀阻心脉 B痰阻心脉 C气滞心脉 D.寒凝心脉 E 心火亢盛 9.心悸怔仲,胸闷心痛,遇寒痛剧,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
第六章 辨证
第二节 二节 脏 腑 辨 证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viscera
★脏腑辨证的含义: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 ,根据脏腑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 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疾病的证候进 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病位、病 性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中医学之辩证—中医精品课件
心气虚
(二)心血虚、心阴虚 心血虚证,是由于心血亏虚,心失濡养所出现的证 候。 临床诊断本证: 心血虚证:以心的常见症状,又兼见血虚证之见证。 心阴虚证:以心的常见症状,又兼见阴虚证之见证。
(三)心火炽盛 心火炽盛证,是指心火炽盛所表现出来的实热证候。 本证常因七情郁久化火,或六淫内郁化火所致。心 火炽盛,内扰心神,轻者为心胸烦热,失眠;重者见狂 躁,谵语。
(三)风寒束肺 风寒束肺证是指感受风寒,肺卫失宣所表现出来的 证候。 本证是由外感风寒,肺卫失宣所致。
(四)风热犯肺 风热犯肺证,是指风热之邪侵犯肺卫所表现出的 证候。 本证是由外感风热之邪犯肺,肺失清肃、宣降之 功所致。 (五)燥热犯肺 燥热犯肺证,是指燥邪侵犯肺卫所表现出来的证 候。 本证多因秋令燥邪犯肺,耗伤肺津,津亏液少, 肺失滋润,清肃失职所致。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鉴别表
证 候 相同点 不 同 点
心悸怔忡,面色淡白或日光白,舌淡苔白,脉虚 心阳虚 胸闷气短,畏寒肢冷,心痛,面色白或晦暗,舌淡胖苔白滑, 活动后加 脉微细 重,自汗 心阳暴脱 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 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舌质淡紫青滑,脉 微细欲绝)
(五)痰火扰心 痰火扰心证是指火热、痰浊之邪,侵扰心神所表现 出来的证候。 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机不舒,郁而化火,灼津成 痰,内扰心神所致。 外感热病是以高热、痰盛、神志不清为其辨证要点; 内伤杂病中,轻者见失眠心烦,重者以神志狂乱为 其辨证要点。 (六)痰迷心窍 痰迷心窍证,是指因情志不遂,气结痰凝,痰浊蒙 闭心神所致的证候。 本证多因外感热病或其它疾病恶化所致,或七情所 伤,肝气郁结,气郁生痰,痰浊阻闭于心神所致。
*虚实鉴别表 症状 病程 体质
中医辨证(精)ppt
现代中医的辨证理论
教材与专著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及各类中医专著为现代中医辨 证理论提供了依据。
现代名老中医经验
现代名老中医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辨证理论有着重要贡献。
辨证理论的实践意义
指导诊断与治疗
中医辨证理论是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础,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 制定提供了依据。
寒证定义
寒证是指体内阳气不足,阴寒内盛 ,机体失于温煦,出现以冷寒、凝 滞为主要特征的证候。
寒证分类
寒证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为寒邪 侵袭,虚证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 不足等引起的虚寒证。
热证定义
热证是指体内阳热过盛,阴液不足 ,机体失于滋润,出现以热性、干 燥为特征的证候。
热证分类
热证分为实热和虚热,实热为阳邪 侵袭,虚热为脏腑功能亢进、阴虚 火旺等引起的虚热证。
体质养生法
总结词
体质养生法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进行 保健的方法。
02
阴虚体质
注重滋阴降火、润燥生津的食物,如 银耳、梨、蜂蜜等,避免辛辣、煎炸 等刺激性食物。
01
血瘀体质
注重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的食物,如 黑木耳、山楂、柠檬等,避免过度饮 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05
03
阳虚体质
注重温阳补肾、益气健脾的食物,如 羊肉、鸡肉、韭菜等,避免生冷、寒 凉等食物。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的定义
脏腑辨证是一种中医临床辨证方法,它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判 断病变的脏腑,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脏腑辨证的内容
脏腑辨证分为心、肝、脾、肺、肾五脏和六腑两大类,其中五脏包括心、肝 、脾、肺、肾,六腑包括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和三焦。针对不同脏腑 的病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诊断学_八纲辨证(完结)演示教学
中医诊断学_八纲辨证(完结)第六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八纲辨证的概念: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第二节 八纲基本证候」、表里辨证: (一) 何谓表里:表一一皮毛、肌腠、经络》表里具有相对 里一一脏腑、骨髓、气血阴阳 表里具有相对(二) 何谓表里辨证:辨别病位内外深浅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1.辨别病位 广表证——病较轻浅(四)表证: 1.定义:六淫| 皮毛 ■正气 L侵入机 疫毒了 等邪气口鼻侵入机(卫抗邪于肤表浅层所表现出表证证候的概括,主要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2•临床表现:(1)主要表现:恶寒(恶风),发热(①体温升高,②体温虽无升高,但自 觉发热),八纲辨证: 运用八纲分析综合 四诊所获的病情 资料,以辨别「病位深浅一一表里 病理性质——寒热 邪正盛衰——虚实 病证类别一一阴阳各种辨证的总纲领, 最基本的辨证方法。
辨别归类 执简驭繁外内浅深 2.辨别病势的进退里证 ---- 病较深重病邪由表入里 病邪由里出表- -病渐深重,为势进; 病势减轻,为势退。
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2)伴有症状: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气喘。
3.病机要点:■卫气受遏,不得宣发一一恶寒卜卫气郁而化热外邪客于 *正气奋起抗邪发热皮毛肌騰J * 外邪束表,经气郁滞不畅,不用则痛一一头身疼痛\ *正邪相争于表,脉气鼓动于外一一脉浮> 卫气内通于肺一肺失宣发肺气失宣一咳嗽,气喘。
肺窍不利一鼻塞,喷嚏,咽痒痛。
病未入里——苔薄白,苔薄。
4.表证特点:(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2)症状共同特征为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病状不明显;(3)病位在表,主要侵及皮毛,肌腠、经络,但可累及相应脏腑;(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
如外邪不解,可内传而成半表半里证或里证;(5)表证是正气抗邪于外的表现,故表证出现相对浅层的病理反应,不能理解为发生在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如疔疮疖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脏腑辨证
概念: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结合脏腑生理功 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 理论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 究其病机、病位、病性及正邪盛衰状况的 一种辨证方法。
八纲是辨证的总纲 脏腑辨证是辨证的基础
第二节 脏腑辨证
心气虚 [临床症状] 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自汗面白
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因病机] 久病体虚,年高体弱,禀赋不足,
第二节 脏腑辨证
肝胆湿热 [临床症状]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或见身
目发黄,发热,或阴囊湿疹搔痒,妇女带下黄 而有味,外阴搔痒。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病因病机]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酿生湿热, 湿热蕴结肝胆所致。 [治疗原则]清利肝胆湿热 [方 剂]龙胆泻肝汤
第一节 八纲辨证
虚实转化: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 条件下,又于正邪相争,虚证与实证可以相互 转化。 原因:①实证失治、误治,或邪气亢盛损伤正 气,可导致实证转化为虚证;
② 虚证病人,由于正气虚弱,外邪已侵 犯机体,可导致虚证转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
第一节 八纲辨证
阴阳
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是八纲的总纲。
第一节 八纲辨证
表里转化:“由表入里”和“由里出表”。 原因:主要取决于正邪相争的状况。 ① 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邪气过盛, 或失治误治等,可导致表证转化为里证; ② 机体的抵抗力恢复,或治疗得当, 可导致里证转化为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寒证与热证
病因
寒 感受热 证邪
阳虚阴 盛
热 感受寒 证邪
表证、热证、实证 里证、寒证、虚证
阳证 阴证
阴证: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病变和证候, 临床以代谢低下为特点。
阳证:邪热壅盛,或阳阴证、亡阳证 •亡阴证: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 证候特点—阴液衰竭的症状,即汗出而粘, 身热,口干喜冷饮,舌红而干,脉细数。 •亡阳证:阳气严重耗损 证候特点—阳气虚脱的症状,即大汗淋漓, 畏寒,手足厥逆,舌淡,脉微欲绝。
第二节 脏腑辨证
心气虚 [临床症状]喘咳无力,动则气短,面色晄白,体
倦无力,语音低微,痰清稀,自汗,畏风, 易感冒,舌淡,脉虚弱。 [病因病机]多见于久病久咳,禀赋不足或他脏影 响及肺。肺气不足,肺主气的功能衰弱,宣 降无力。 [治疗原则]补益肺气 [方 剂] 补肺汤 玉屏风散
第二节 脏腑辨证
第六章中医学辨证
第六章 辨 证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中医 学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辩证过程
病因
内脏 经络 组织 病变 等 器官
临床 望闻 收集 判定 症状 问切 临床资料
病位 病性
正邪盛衰
第一节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纲领 病位——表证、里证 病性——寒证、热证 邪正胜衰——实证、虚证 类别——阳证、阴证
舌苔 脉象
虚 正气 久 虚 精神萎靡 隐痛 大便稀溏 舌淡少苔 证 不足 病 弱 神倦乏力 喜按 小便清长 脉细弱
气短懒言
实 邪气 新 壮 声高气粗 疼痛 大便秘结 苔厚腻
证 过盛 病 实
拒按 小便短赤 脉实
第一节 八纲辨证
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虚实夹杂:在一个病人身上,虚证和 寒证同时出现。临床上或以实证为主兼 有虚证;或虚证为主挟有实证;或虚实 并重者。
痰热壅肺 [临床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咯痰黄粘稠量多或
咯脓血痰,有腥臭味,胸痛,口渴喜饮,尿 黄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因病机]外感温热之邪。热邪夹痰内壅于肺, 宣降失常。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止咳 [方 剂]清金化痰汤
第二节 脏腑辨证
脾气虚 [临床症状]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口淡无味,大
胃失和降所致。 [治疗原则]养阴和胃 [方 剂]益胃汤
第二节 脏腑辨证
肝气郁结 [临床症状]情志抑郁,烦躁易怒,善太息,胁肋
胀痛,或咽部有梗塞感,妇女可见乳房胀痛, 月经不调,痛经,舌质淡苔白,脉弦。 [病因病机]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致。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 剂]柴胡疏肝散 半夏厚朴汤
病机 机体功能 活动抑制 衰减
机体功能 活动亢进
临床症状 恶寒喜暖、面色苍白、口淡 不渴,舌淡苔白滑,脉迟或 紧
发热喜良、面红目赤、口渴 饮冷,舌红苔黄燥,脉数
第一节 八纲辨证
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寒热错杂:在一个病人身上,寒证和热证同 时并存。临床上表现为上热下寒、表寒里热、 表热里寒等。 寒热转化:临床上表现为由寒转热、由热转 寒等,是病情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汗下,失血过度。导致心气虚弱,心脏鼓动 乏力,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 [治疗原则] 补益心气 [方 剂] 生脉散
第二节 脏腑辨证
心血瘀阻 [临床症状]心悸怔忡,心胸憋闷,胸痛痛引肩
背,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 重者见暴痛欲绝,口唇青紫,肢厥神昏, 脉 微欲绝。 [病因病机]情绪激动,劳累,受寒凉或过食肥 甘。瘀血,痰浊,阻滞心脉,血液运行不利。 [治疗原则] 活血祛瘀,温通心阳 [方 剂] 血府逐瘀汤
第一节 八纲辨证
表证与里证
病因
病位 病程 病情 临床特点
表 外感六淫 浅表 短 证
轻 发热恶寒同见
里 表证入里 脏腑 较长 较重 发热恶寒分见 证 情志饮食所 气血
伤
第一节 八纲辨证
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表里同病: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出现表证 和里证。
原因:① 表证未解,邪已入里; ② 病邪同时侵犯表里; ③ 久病未愈,复感外邪。
便溏泄,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倦怠无力, 舌淡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病因病机]饮食不节或失调,或他病影响。损伤 脾气,脾失健运所致。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 [方 剂]香砂六君子汤
第二节 脏腑辨证
胃阴虚 [临床症状]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
干呕呃逆,形瘦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因病机]胃病日久,胃阴亏损,虚热内生,
第一节 八纲辨证
寒热真假: ① 真热假寒: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郁 而不能外达四肢而表现一些假寒现象。
临床表现:里热炽盛+肢冷、脉沉等。 ② 真寒假热:阴寒内盛,阳不制阴,虚阳浮越 于外,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
临床表现:里寒极重+身热、面红等热象。
第一节 八纲辨证
虚证与实证
病因 病 体 形态 疼痛 二便 病机 程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