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传播史——“二战”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同盟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检查局
美国对日宣战不久,就成立了新闻检查局, 美联社执行主编拜伦· 普赖斯任局长。该局强 制检查国际邮件、电报和无线电通信 为了严格战时新闻管理,政府于1942年1月 15日颁布《美国报刊战时行为准则》:所有 印刷品不得刊登有关军队、飞机、舰船、武 器、军事设施和天气的不适当的信息,此类 规定也下达到广播电台
新闻处甚至要求在称国家元首时,切忌使用“老” 字,即使在名字前面加上“卓越的”或“勇敢的” 之类赞誉之辞,也不能犯这个忌讳。要突出表现元 帅所具有的那种健壮的体魄,生就的仁慈之心,清 醒的头脑,以及对各方面问题的浓厚兴趣。
但是,对于元帅具有的这些优秀品质,无需执意描 绘、大肆渲染,而是应该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将 其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第四章 “二战”期间的 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节 同盟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线索梳理
英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法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美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二战期间,各国在新闻传播领域也展开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场 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形成一个“杀声 震天”的空间战场(宣传战、心理战),希 特勒歇斯底里的咆哮、丘吉尔英勇不屈的演 说、戴高乐大义凛然的号召、斯大林沉着坚 定的讲话……无不通过无线电波传遍天涯海 角。
1938年9月,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 协定》签署后,该报竟于9月7日发表社论说: “捷克割让这一个日耳曼居民区对捷克有利, 因为可以使捷克成为更为纯粹的国家。” 在欧洲临近战争之际,该报军事记者强调: “在任何情况下,英国都决不能重新陷入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可怕境地。”
该报为纳粹张目的荒谬言论遭到有识之士的 严厉指责,抗议道森的言行是“鼓吹豺狼袭 击羔羊” 该报出版200年特刊时,特别承认1938年9月 7日的社论是它历史上的重大污点
新闻处向各个报刊发号施令,并提出所谓的 指导性意见,强迫报纸刊登某些指定稿件, 甚至连第一版的版样都加以具体规定,而且 每天都要对一些综述性稿件提出自己的“建 议”。 1941年初,维希政府新闻处就贝当到外地出 巡一事发布宣传指令,对新闻报道加以一系 列限制,这种做法堪称官方宣传的典范
在元帅的言谈中,应该毫无顾忌地把那些 能够激发起法国民众爱国热情的词句强调出 来。如“对未来满怀着信心”、“物质精神 方面的复苏”、“法兰西的复兴”等等 要在行文中表现出—不应该过分强调— 德国占领当局对法国国家元首的尊敬,反映 出贝当元帅在言谈中的性格特点、法德双方 会谈的“气氛”,特别是要指出元帅在奉行 法德合作政策方面的可贵之处
在9个月的时间内,政府3次更换宣传大臣 后来宣布各报社、通讯社记者可以直接向政 府及海陆空军事当局采访信息,但须接受检 查。新闻自由让位于国家安全。
取缔报刊:
勒令共产党报刊《工人日报》停刊(因 其揭露法西斯侵略和英国政府的绥靖政策) 北岩创办的《每日镜报》因抨击丘吉尔 险遭停刊
三、美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在“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名义下,美国政府 采取了“大棒加胡萝卜”的两手新闻政策, 把新闻界控制在手中 对新闻实行严格有效的新闻检查,同时充分 利用媒介,开展对敌宣传,争取舆论,鼓舞 士气
美国战时的新闻检查是通过两个层面实现的: 一是国内一般的新闻检查,此种检查系由美 国新闻检查局进行 二是前线各战区司令部对前线记者采写新闻 所进行的检查。此种检查比新闻检查局要严 格的多 通过这两方面的检查,美国的新闻媒介基本 上被纳入了战争轨道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英国政府对信息渠道 的控制十分严格。 军方不但常常向记者封锁关于战事的消息, 一些消息即便为记者们所获得,也必须经过 严格的新闻检查,将一些敏感的内容删除, 以免出现泄密情况
二、法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早在德国进军法国之前,希特勒就开始了对 法国的宣传攻势,主要手段是收买报纸。 1933年至1938年德国用于法国的宣传费为 600万马克,1938年以后,每年增至2400万 马克。仅仅是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 协定》的报道,就贿赂了1000万法郎 墨索里尼用于贿赂法国报业及津贴法西斯团 体的金额竟达1.35亿法郎
1895年,到西班牙任军官,为《每日写真 报》写特稿 1897年,到印度任驻白沙瓦野战部队军官, 兼《每日电讯报》军事记者 1898年,改任《晨邮报》驻白沙瓦兼职记 者,同年调往苏丹 不久英国发动对苏丹的战争,他将自己参加 的几次战役情况写成连续报道,在《晨邮报》 发表
1899年,英布战争中,丘吉尔被派往南非作 战,仍兼《晨邮报》记者,报社每月付给他 250英镑。 战斗开始十多天,他受伤被俘,后来从俘虏 营逃出,到了莫桑比克首府洛伦索马贵斯, 将亲身经历写成文章,连载在《晨邮报》上, 一举闻名全国,年仅25岁
战时新闻局还负责对海外的宣传工作,配合 军队进行心理战术。如出版《时事周报》、 《降落伞新闻》、《马里亚纳时报》等日文 报纸,用飞机把它们撒向日军阵地 此外还设立了美国之音电台,主要进行对外 广播
新闻检查局与战时新闻局的成立,一方面保 证了有害信息的及时剔除,同时也使美国的 战时言论与政府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1900年丘吉尔当选为议员,结束了记者生涯, 历任殖民大臣、贸易大臣、内政大臣、海军 大臣和军需大臣 1933年提出联苏制德的主张,反对绥靖政策 和慕尼黑协定 1940年5月出任战时联合内阁首相,领导英 国人民对德作战
英国政府控制新闻传播的措施,一方面源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历史传统,同时也与 首相丘吉尔对新闻传播的认识有关 丘吉尔认为,战时的新闻传播,实际是敌我 双方都想施展权谋、获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战 场,所以绝不能任凭新闻界随心所欲的行事 在国家安全利益与新闻自由之间,无疑使国 家利益优先。新闻报道自由应当服从战时的 政治经济需要,新闻传播必须置于政府与军 事当局的控制之下
1939年9月,法国正式对德宣战。 1940年5月以后,法国政府加强了对新闻界 的控制 5月24日,政府建立了出版许可证制,并对 各个报社实行统一的物资管理,新闻界进入 战时新闻轨道
维希政府控制下的报刊
1940年6月,法国战 败求和,贝当元帅建 立维希政府,“法兰 西国家”宣告成立。 维希政府设立了新闻 处,对所有新闻报道 进行检查,对报刊实 行严格的控制
战时新闻局
战时新闻局设立于1942年6月,局长埃尔默· 戴维斯由罗斯福亲自选定 负责新闻发布和政府宣传活动,针对当时一 些报纸的泄密行为而设立(为使信息发布方 面的工作集中有序的进行,同美国政府的总 体作战目标相一致)
下设新闻处,主要代表国家发布战争新闻, 凡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消息,或涉及不止一个 政府部门的活动的消息,必须经由该处发布 有关战争的新闻稿件(包括消息、特写、图 片、漫画、文摘等)和背景材料,由新闻处 发送到国内各地的新闻媒体和海外新闻处, 然后再通过海外新闻处向世界各地发送新闻
1936年10月,勃鲁姆总理注意到法国报业接 受外国政府贿赂的陋习,要求国会立法,敦 促报业彻底改革 其中规定:所有报纸期刊每年发行30次以上 者,均需公布所有人姓名及所以经济收入的 来源。报纸若故意传播错误消息,蔑视法庭, 要承担责任;为保障公职人员,加强报纸诽 谤法的刑罚 该法案虽被国会通过,但随着勃鲁姆1937年 的辞职而未能实行
以英国为中心的西方国家是当时法西斯国家 争夺的主要力量。但是这些国家从20世纪30 年代起就开始采取绥靖主义政策,同法西斯 国家妥协 二战爆发后,英、法等国对德宣战,反法西 斯国家普遍进行了新闻政策上的调整,加强 了新闻的控制与检查
一、英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加强新闻控制与检查——“粗暴而严厉” 设立宣传部,统一管理战时新闻宣传,发表 官方新闻,并对邮电和新闻实行检查 这种检查,开始阶段颇为严厉,因而受到议 会的强烈批判
丘吉尔与新闻宣传
贵族出身,保守党领袖,政治家、 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 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 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 曾于1940-1945年及1951- 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 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 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胜利。
战争中的宣传
纵容绥靖政策的《泰晤士报》: 主编道森一度主张对德妥协,并且为希特勒 的侵略进行辩护。 道森给该报驻柏林记者的一封信中说:“我 一夜又一夜地尽力避免在报纸上出现任何可 能伤害他们(指德国)感情的东西”
在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区后,该 报为止辩解:“一些要求本来应该在德国孱 弱的时候就给予满足的,难道只是因为它不 再孱弱了就必须反对这些要求吗?德国受到 凡尔赛合约的不公平待遇,它的不满是应当 消除的。”
由此,维希政府对报刊管理的严格可见一斑
南部报刊
撤离到南部的报刊困难重重 原因:路途遥远,技术落后,发行困难,报 纸很难到达读者手中 此外,当局的高压政策,使得报刊与政府的 关系常常紧张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德军入侵南部后,许多大报纷纷倒闭:《费加罗报 》、《时报》、《巴黎晚报》《新闻报》、《小日 报》、《十字架报》先后倒闭 南部地方报同样惨淡经营,《里昂进步报》等都随 之消亡 由于德国人在巴黎建立了“法兰西新闻社”,哈瓦 斯通讯社被肢解拆散,各分社均被维希政府控制, 隶属于“法兰西新闻局” 1942年底,德军侵入法国南部,维希政府对报刊的 控制更为严格。许多报纸停刊,保存下来的报纸也 失去了最后的自由,成为傀儡政府掩盖投降真相的 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