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传播史——“二战”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同盟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合集下载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传播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传播



◎ 法国:
也于宣战不久,便利用飞机空投 传单。初期,法国在战略上处于 被动状态,德军势如破竹、长驱 直入,法国几乎没有报道胜利的 机会,故而尽搞些“瞎扯宣传”, 直到玛恩会战阻止了德军的进攻 后,法国的宣传才有了点生气。
但法国的对外宣传材料主要是来 自外国人的作品,法国人的宣传 炸弹,并非本国所生产,这是法 国战时宣传的一个重要特色。

二、 进行破坏德国形象的宣传。 英国宣传家们还利用各种媒介、各种场 合,尽一切可能去败坏德国的形象。在必 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就捏造事实,哪怕是 “一丝一毫新闻根据都没有、百分之百靠 虚构”,也煞有介事地宣传。如“尸体榨 油厂”的宣传。
▲ 其它国家的宣传战


◎ 德国:
其对敌宣传组织比英国、法国等国还要完善、系 统。但是由于德国军队传统意识特强,特别轻视 宣传工作,所以未能进行有效的对敌宣传。 战时德国人在主动的进攻的宣传战上花的心思太 少,其精力主要用于防御敌人的宣传,方法主要 有两个:一是向自己的士兵收购英国和法国在他 们头顶上投下来的传单;二是严密地封锁边界线, 防止一些反战的、攻击德国的宣传品进入德国本 土。
指示。在这里,我首先要奉劝已公开 声称为国家的报刊,先生们,你们将 会看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况:新闻界 被组织得那么好,以至于它在政府的 手里可以说是可随意演奏的一架钢琴, 是能为政府效劳的影响群众的极为重
要、极为有意义的工具。”

——1933年3月18日,戈培尔发表 的关于新闻界任务的讲话

其三,制订“编辑人法”,限制从业人员 资格。 规定编辑部成员必须经过戈培尔接见才 能任用,一般记者必须是雅利安人种的德国 公民,凡信奉马克思主义或有其他“政治上 有害行为者”不得从事新闻工作。将犹太人 远远排除在新闻活动之外,同时将所有的新 闻记者都变成了统治当局意志的执行者。

外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外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外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英国1、1586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出版法庭法令”即着名的“星法院法令”,1641年7月正式被取消,这是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自由.2、克伦威尔独裁时期,只允许出版的两种官方报纸:政治信使报和公众情报者.3、牛津公报创办于1665年11月16日,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张报纸,单页两面印刷.4、1702年,英国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由马利特在伦敦创办.他是英国报人中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的的人.5、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伟大的三位报人是派瑞、贝尔、斯图亚特.6、三大评论期刊:丹尼尔·笛福英国报业之父的评论、理查德·斯梯尔的闲谈者、阿狄生的旁观者.7、绅士杂志是英国第一份综合性月刊,1731年爱德华·凯夫创办于伦敦.以报道国会新闻为主,“合众为一”为信条.8、知识税包括印花税、广告税、纸张税.9、政府压制的措施:征收知识税、实行津贴制度、法律制裁叛国法和煽动诽谤法.10、政党报纸1特点:明显的政治倾向性、政府津贴补助、读者为政界人士和上层人士、内容侧重于时政新闻,大量篇幅用于政治争论.2原因:工商业不发达;资本主义及教育不发达,报业大众化不可能实现也不能满足大众需要;印刷术未改进,报价降低成为不可能.11、独立报业:1代表每日广告报大众广告报早晨纪事报晨邮报泰晤士报2泰晤士报1785年1月1日由约翰·沃尔特创办,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第一个希望用广告收入补贴发行损失,并实现经济独立.12、廉价报纸大众化报纸:1概念: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报刊,售价较低,读者均为平民大众,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以及;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2特点:注重软新闻,具有人情味;文字通俗易懂;版面、排版较活泼;经济上独立,实行商业经营,广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报纸;政治上标榜超党派而独立3发展过程:初创1855到19世纪末成功引进了美国的办报风格;英国特色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型大众化报刊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4对现代新闻业的影响:新闻本位思想得到确立;新闻业对受众的地位重视程度的提高被认可;给当代报刊留下了客观报道的理念;给当代报刊留下了新闻时效的观念5最成功的是每日电讯报由斯莱上校在1855年6月29日创办,劳森是该报的主要缔造者.该报是英国廉价报纸的先驱.13、北岩:1北岩勋爵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有“舰队街拿破仑”之称.21896年在伦敦创办每日邮报英国早期报纸的代表,这张报纸的成功标志着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开端.2成功的原因:认真分析研究了英国社会的需要与报纸的积弊;具有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制定了满足新时代读者的新闻原则:解释、简洁、清晰;聘请遗留记者常驻重要城市;健全的报业管理3接办泰晤士报后的改革:更新设备;改革报纸设计和版面编排;提高待遇;主张文章简短有力量,少些温文尔雅4北岩报团:英国最早的报团,新式新闻的集大成者.以北岩报团为起点英国掀起了报业的垄断.5比维布鲁克报团现仍为英国六大报团之一:有英国赫斯特之称,追求黄色刺激,每日快报和每日星期快报都是英国销量最大的大众化报纸和星期日报之一6罗瑟米尔报团:现仍为英国六大报团之一,一战后最大报团14、现代报业的主要特征是言论独立、企业经营、机器生产及报纸的大量销售.15、星期报是英国报业的一大特色,英国最早的星期日报是观察家报1791年伦敦创刊.星期报的优势在于本周新闻综述.16、两次大战之间报业垄断的影响:1积极: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规模化;提高自己在新闻市场的竞争力;实现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新闻在政治上的自主能力2消极:一城一报会影响观点言论和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会损害新闻自由和政治民主;损害消费者和广告主利益;报团老板会使得报业成为垄断资本的代言人17、地方报纸:1821年12月1日第一张报纸曼彻斯特卫报原名北方快报与兰克郡每日邮报在曼彻斯特发行.18、英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曼彻斯特卫报.19、二战中的新闻宣传:英国设立了新闻宣传处,发表官方新闻,并对邮电和新闻实行检查.20、主要报刊:1每日电讯报1855年创办于伦敦,是英国第一家廉价报纸.1976年该报驻北京记者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中国粉碎“四人帮”的消息.2金融时报1888年创,是一张全国性金融报纸,主要追求订户的“权威性”.3太阳报是英国销量最大的日报.4此外还有泰晤士报和曼彻斯特卫报5经济学家英国最有影响、最富权威的的大型综合周刊,1843年创于伦敦.21、通讯社:1路透社:1851年创于伦敦,世界上资格最老的通讯社之一;以“迅速、准确、客观、公正”为原则;最具赚钱的两大业务:递送经济新闻和声像新闻2报联社:全称报纸联合社,1868创于伦敦,专门收集英国本土的新闻3交换电讯社:1872年创于伦敦,私人通讯社.是唯一有权从伦敦证券交易所直接向外发报的通讯社.22、英国媒体的特点:媒体保持独立性、受跨国公司的兼并、报纸雅俗鲜明、广电实行双轨制.23、英国三大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路透社、泰晤士报.24、双轨制指公营台与私营台并行的体制.实行的初衷是引入竞争机制.25、实行双轨制的影响:1利:丰富节目;保护本国传统;有助于政治多元化,保护民主制度2弊:娱乐化倾向,受美剧的冲击;公营台处于下风.法国1、封建统治时期,法国新闻界的三大报纸是公报勒诺多,法国新闻之父、学者报、信使报.2、1777年1月1日,法国第一张日报巴黎新闻由雅克·布里索创办.3、大革命时期着名的报人和报刊:1马拉和人民之友2阿贝尔和杜歇老爹报“长裤汉”派机关报.4、大革命后政党报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原因:1法国革命后政局多变2法国政党林立,各个党派均拥有自己的政治报纸,为自己的利益鼓噪.5、塞尔新闻法是法国历史上制定的第一部新闻法,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6、巴黎公社时期无产阶级报刊:1最重要的报纸有法兰西共各国公报杜歇老爹报社会革命报人民觉醒报2启示:新闻政策宽松,没有有效管理;不少报刊卷入内部斗争之中,发表过替敌人张目的内容;为扞卫公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7、新闻自由体制的确立:1881年7月29日,法国议会通过“新闻出版自由法”,废除了特许制和保证金.8、最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6年创刊的新闻报和世纪报.9、19世纪下半叶法国廉价报纸中最有影响的是巴黎的四大日报:小日报小巴黎人报晨报新闻报.10、19世纪末,重要的政党报纸有费加罗报时报巴黎回声报震旦报等.11、现代新闻事业的特点:1政治性与商业性的畸形结合2法国新闻业受贿成风3报业集团规模小12、现代报业的开端:标志是商业报纸日趋兴旺,在报业中的影响日益扩大.13、两次大战之间新闻政策的调整:11919年10月12日废除新闻局,恢复新闻自由出版法21935年3月29日议会通过了职业记者法.14、报团:20世纪30年代形成,当时主要报团有普鲁沃斯特报团、科蒂报团、温德报团、帕特诺特报团.15、二战后新四大报:法兰西晚报费加罗报解放了的巴黎人报震旦报.16、二战后报业的垄断化进程:140年代后期50年代初,为日后形成报团准备了基础2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出现了区域性报团370年代以后,报业垄断进一步升级,报团间的联营兼并17、地方报崛起的原因:1战时全国实行分区配给制度,并规定一区一报,地方读者已习惯阅读地方报纸2战后交通困难,巴黎报纸到达地方城市过迟,或不能准时到达地方读者3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地能同时收到信息,致使巴黎报纸失去重要性4许多报业人员转至地方报纸服务,并对其革新极有贡献5地方报团的编辑、主笔,熟悉本地区读者的兴趣及其愿望18、目前法国的六大报团:埃尔桑报团、阿歇特报团、阿莫里报团、世界出版报团、巴亚德报团、菲力巴奇报团.19、主要报纸:1世界报法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精英报纸,是一份质报同人报纸.四大原则:国际事业、保持质量、维护独立核心、信守承诺.2法兰西晚报是法国量报的代表3费加罗报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也是质报.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包罗万象、版面合理,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法兰西“贵族风格”的报纸.4回声报是法国一家具有相当权威性的经济日报,能比较完整的提供法国财政经济方面的消息.20、质报:是指重视对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等所谓“严肃性新闻”的报道,以文章、资料和评论的“质量”赢得读者.21、通讯社:1哈瓦斯通讯社半官方: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1835年由夏尔·哈瓦斯在巴黎创办.供稿原则:迅速和优质.2法新社,全称法国新闻社,1944年9月成立.经费来源:政府补贴性订费、报刊传媒订费、私营机构和企业订费.经营方针是发展与多样化.22、广播电视事业:1922年法国邮电部在埃菲尔铁塔上架设发射天线,用长波定时播出节目,标志着法国广播事业的开始.1935年开始电视事业.1945年取消所有私人电台不再允许私人经营广播.1982年实行双轨制.23、法国新闻媒体的特点:1政府对报纸、广电实行二元政策2强烈的娱乐化倾向3法国的民众逐渐离开媒体24、新闻业经历的阶段:王权官报时期→政党报刊→大众传播的市场化.25、精英报纸:世界报费加罗报;大众化报纸:法兰西晚报国际先驱论坛报.美国1、美国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1690年由本杰明·哈里斯在波士顿创办.2、报纸发行人身份的变化:邮政局长→印刷商→独立资产者→垄断资本 .3、1704年4月,约翰·坎贝尔创办美国第一张连续发行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4、1741年,波士顿公报与新英格兰周报合并,这是美国新闻史上第一次报刊合并交易.5、1721年8月,詹姆士·富兰克林创办了新英格兰报.其最重要的贡献是使美洲报业摆脱了出版许可证发放者的羁绊,开创了美国报纸编辑史上的独立传统,被称为“叛逆者”.6、邮政局长所办报纸的共性:低费发行、内容乏味不关注受众需求、发行量少、多集中在波士顿.7、印刷商办报的改变:内容上注重读者兴趣和爱好,满足读者需求;报纸有较高的文学水平;独立的编辑权.8、着名报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杂志的创始人,创立了现代的广告系统,有美国广告之父的美誉.9、曾格案件:“曾格案件”——也称“曾格事件”,美国新闻史上关于争取新闻自由的着名案件,影响深远.美国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开始于此.北美本土派势力商人和地主的兴起后,要求对殖民地事务享有更大的控制权,但由于本地仅有的一份报纸是布雷德福所有的纽约公报,而且是由殖民当局所控制,所以本土派势力需要能有人出面替他们搞宣传,正好一位布雷德福过去的学徒约翰·彼得·曾格开办了印刷厂.于是1733年秋,商界在和曾格磋商后,,曾格的纽约新闻周报出版.风格犀利的新闻周报使得当局越发不满,总督威廉科·斯比爵士一方面指控曾格“对政府进行无耻中伤和恶毒谩骂,试图煽动反政府情绪”,另一方面命令其一手提拔的首席法官德兰西对曾格提出起诉.但大陪审团拒绝提出一项正式法案,议会也同样不愿提出起诉.最后,总督从咨询会议中挑选了一批人,同意对曾格采取法律行动.星期天下午,曾格以“煽动闹事”罪名被捕.后经过律师汉密尔顿的抗诉,被无罪释放.10、独立战争时期着名的报人:塞缪尔·亚当斯、托马斯·潘恩、艾赛亚·托马斯.11、政党报刊的<1>特点:1强烈的党派性,文风恶劣2经济上依赖政党、政府3内容上侧重于政治问题,大量篇幅用于政治争论4读者对象为政界、商界的中上层人士<2>报业基调:宣传证见、争取舆论、党同伐异、激烈争论.12、杰斐逊新闻思想:1率先提出并努力积极地为新闻自由立法2正确指出了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3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13、廉价报纸:1矛盾:事业性与商业性之间的矛盾.2廉价报纸的先驱——本杰明·戴的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1833年9月3日纽约创办.并引发了美国历史上着名的便士运动.3贝内特父子与先驱报:1835年5月6日在纽约创办,首次确立了报纸要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因为他使报纸闯入并干预了社会生活,被看作是美国第一个真正的记者.美国新闻史专家莫特对大小贝内特的评价是“一个是争取新闻的大师,一个是制造新闻的奇才”.4格里利和论坛报:1841年4月10日创办,有“伟大道德机关报”的雅号.5亨利·雷蒙德和纽约时报:1851年9月18日创办,主张“刊登应该刊登的消息”.14、大众化报纸的早期代表:太阳报、先驱报、论坛报.15、高级报纸的最早代表:纽约时报.16、大众化报纸对世界报业的影响:1新闻业真正成为大众的传播2结束了政党报刊时期而转入了商业报刊时期3报刊基本民营,成为一种文化产业4报纸开始成为工人必要的生活资料17、南北战争给报业带来的全新改革是新闻简报和导语.18、现代新闻事业:1三大报人:普利策、赫斯特、奥克斯.2普利策和世界报:<.1>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标志着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报刊主体<2>贡献:开创了新式新闻事业,并开启了世界报刊经营思路;重视评论,使媒体工作对新闻评论有了新的认识;对新闻教育做出了贡献,设立了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开创了新闻教育分门别类的学科;设立普利策新闻奖,鼓励新闻从业人员投身于事业的敬业精神.3赫斯特和纽约新闻报:黄色新闻:<1>定义:用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进而达到耸人听闻扩大报纸销量的目的.<2>评价:黄色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社会风气的败坏招致了黄色新闻的泛滥,而其泛滥又招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毒害人们的心智,引发社会犯罪活动,也是对新闻真实的践踏;黄色新闻转移了人民群众对当前切身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的注意力,削弱了他们的斗争意志;黄色新闻是打击政敌的有力手段;优点有在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和在版面业务上使用了许多实用方法4奥克斯和纽约时报有“档案记录报”之称:<1>庄重的新闻政策:刊载所有一切适于刊载的新闻.特色:记录性、新角度、事实与议论分开、掌握分寸实事求是<2>任用优秀人才:客观的、超党派的报道态度.5斯克里普斯报团:美国第一个报团,也是美国现代报团的开始.1900年美国报业垄断化的开始.19、一战时新闻政策:1成立公共新闻委员会2颁布新闻检查法20、两次大战之间报业的突出特征:报纸的合并和垄断的加剧.21、二战时的新闻政策:1新闻检查局→国内2战时新闻局→泄密新闻\新闻处:代表国家发布战争新闻3新闻界与政府处于高度一致的状态4广播最占优势22、二战后报业的的特点:垄断资本控制报纸,有个人新闻时代进入公司决策时代,由单一的新闻经营转向了多产业经营.23、报业的现状:1问题:信誉危机、经济危机、结构性危机2对策:重塑报业理想、建立合作经营协议、寻找失落的读者群3报业面临的三类竞争:对读者时间的竞争、报纸需求下降方面的竞争、其他媒体的竞争24、现在美国的三大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四大报再加上华尔街日报25、今日美国1982年9月15日由甘奈特报团在华盛顿创办的全国性综合日报.1获得众多读者的原因:大量的新闻满足了忙碌的人们对信息的渴望;对图片、照片等形象手段相当重视.26、黑人报刊:在美国现有领土上由美国黑人主办的内容面向黑人读者的报纸和杂志,其三个显着的特点是自发诞生,多半依靠自身力量成长壮大;关于黑人出路问题,两派不同意见斗争贯穿始终;商业性和政治性报刊交替在不同时期各领风骚.27、掏粪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场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着名的“掏粪运动”.这一名称源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埋头拿粪耙收集污物,不愿抬头看天主.在罗斯福看来,这些记者就是令人不屑的掏粪者.但新闻界却把这一称呼视作光荣的奖赏接受下来.“掏粪运动”是从麦克卢尔杂志1902年底发表的三组重要文章开始的.“掏粪运动”中的着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使这一运动中的经典之作.“掏粪运动”中尽管有些文章带有煽情主义倾向,但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正义与良知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展示新闻报道的真正力量,使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成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十年,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随着一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掏粪运动”逐渐衰落.28、现在美国三大新闻周刊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9、商业杂志:商业周刊财富福布斯.30、通讯社:1美联社:1848年港口新闻社→1856年纽约新闻联合社→1882年合众社→1892年美国联合通讯社.1870年1月17日“三边四社协定”即“联环同盟”协定2合众国际社:1907年成立3世界性的电视新闻社:美联社电视新闻社、路透社电视新闻社.31、广播电视事业:11920年11月2日是美国广播事业的开始.目前广播事业的最大特色是地方化与专业化.2对外广播——美国之音VOA1942年4月24日当时主要从事战争宣传,战后主要进行反共宣传,现在是多元化发展.3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4福克斯广播公司FBC5以四大网为代表的商业广播电视的内容主要是新闻、娱乐、广告.32、美国传媒业的特点:1新闻媒体基本上是私营的2高度的垄断3彻底的的商业化运作4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日本1、17世纪时,读卖瓦版被认为是日报报纸的雏形或萌芽状态.2、1868年是日本近代报纸的诞生年.3、日本的第一份官办报纸是太政官日志报,第一份非官方报纸是中外新闻.4、1869年初制定了报纸印行条例,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有关新闻的成文法规.5、1870年4月横滨每日新闻的创办,标志着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的诞生.6、19世纪末,日本的三大报纸: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7、日本近代杂志的先驱是西洋杂志.8、1918年8月25日在大阪召开了“关西记者大会”.9、白虹贯日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1918年1月,日本抢先派军舰闯入海参崴.同年8月,日本政府又抢先发表“出兵西伯利亚宣言”,不顾美、英等国限制,向西伯利亚出兵7万多. 这一时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已经建立.受到十月革命鼓舞的日本人民掀起了群众性的示威活动,要求日本政府“不干涉俄国”并“立即撤军”.再加上当时日本正爆发反对米价飞涨的饥民暴动,全国民众的反战运动如火如荼.在此期间,日本报界普遍表示:“日本出兵西伯利亚没有明确理由”.为此,总共有56家报纸先后被寺内正毅内阁勒令停刊.与此同时,日本内阁还禁止报纸报道有关“米骚动”的任何消息.寺内正毅的镇压措施,激起报界强烈不满.8月25日,日本全国84家报社的记者在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会议决议提出:要求寺内正毅内阁立即总辞职;要求言论自由;拥护确立宪政等.大阪朝日新闻在报道这次大会的情况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消息暗示革命”为由起诉该报.结果,登载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禁售;发行人兼编辑山口信雄和采写这条消息的记者大西利夫被判刑两个月;社长村山龙平被迫辞职;包括总编辑在内的许多编辑人员均被迫退出报社.10、五家全国性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产业经济新闻.11、全球经济类三大报纸: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日本经济新闻.12、通讯社:1日本最早的通讯社是1887年创办的东京急报社.2共同社:1945年11月1日成立,是让你最大的通讯社.3时事社:1945年成立,向世界传播日本声音的国际性通讯社.13、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日本广播协会NHK,1926年创办,半官方性质,唯一公营.14、日本三大广播网:日本调频广播网、全国广播网、日本广播网.15、日本传媒业特点:1高度的垄断和竞争2日本媒介与政党、政府关系密切3背靠大财团、大公司4日本媒介发展囿于国内.16、电波三法:1950年4月,日本国内根据盟军总部的意见通过了有关无线电管理的三个法案电波法广播法电波监理委员会设置法,共同确立了战后日本广播事业自主经营与广播自由的原则,也确立了公私并存的双轨制. 17、日本报纸发行量大的原因:1日本国民的同质化使得报业市场整齐单一2新闻领域的激烈竞争造就了报纸的高质量3定价适度不允许恶性竞争4报业的独特格局,兼具上层报纸和廉价报纸的特点5报社重视与读者的密切联系6专卖制的成熟启示:1自办发行的运营管理模式应当注重制度化建设2在目标市场建立的销售网点应均匀分布、突出重点3建立融入读者之间的销售终端,有助于销售数量的稳定4发行的竞争,价格战不能成为主角俄罗斯1、广播电视事业:1对内广播:全苏中央广播电台2对外广播:莫斯科电台、和平与进步电台.2、改革后的广播报道:1从中央到地方不再遵循“舆论一律”的宣传方针21990年新闻法允许私人办电台并为之提供了法律依据3“于电视与广播民主化的命令”使广播不再由中央政府垄断控制4新闻的公开性原则扩大了广播的批评报道面,宣传禁区逐步缩小5停止干扰西方电台,采取与西方合作的态度6在广播风格和形式方面趋向亲切、自然、活泼、多样7改变了以往联邦一级电台不播广告的传统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1、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新闻传播力量巨大差距、新闻流向单向等方面,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差距.表象:1传播力量的不平衡:传播媒介的分配不均、新传播技术导致不平衡加剧等平均信息获取能力的差距.2传播流向的不平衡:基本上是单向的,信息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3传播内容的不平衡:发达国家根据自身需要播报新闻,依据西方的政治观点、。

外国新闻传播史重点小结

外国新闻传播史重点小结

外国新闻传播史重点小结英国一、英国新闻传播业的特殊历史地位1、世界上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2、率先完成工业革命3、世界新闻史上有关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的最早论述出现在英国4、世界新闻传播史上内容管理和媒体经营分立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5、世界新闻自由理论的发源地6、英国创造了世界上典型的渐进式商业性新闻传播发展模式二、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每周新闻》※《每周新闻》:1621年8月13日,出版商尼古拉斯·伯恩和托马斯·艾克尔在国王的特许下,创办了英国第一家定期刊物。

其全称是《来自意大利、德国、匈牙利的每周新闻》,每期20页。

其内容按政府规定,不得报道国内政治新闻,仅限于国外新闻。

三、英国第一份报纸《牛津公报》※《牛津公报》:创办于1665年11月16日,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张报纸,官报。

它改变了过去新闻书的形式,为单页两面印刷,国务大臣派普对创刊号的印象是“非常美观,全是新闻,没有评论”。

每逢周一周四出版。

出至第二十四期,迁回伦敦,易名《伦敦公报》。

后又改为每周四出版,延续至今。

四、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思想内容1、强调人是理性的主体,人能够辨别真伪正误,因此,出版检查制度是对人的理性的扼杀。

2、首次提出言论出论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理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力。

限制言论出版自由,既是对理性的藐视,又是对人性的践踏。

3、认为真理具有自我修正的功能,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存在。

因此,应该允许各种言论发表,形成意见自由市场,以凸显真理的光芒。

五、洛克自由主义的内涵1、人的自然权利:生命、自由、财产、惩罚权。

自由是一切的基础。

2、任何人都有一种不可侵犯的自由权利,即任意使用各种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

3、理性是人认知和判断事物的唯一向导。

六、英国的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1702年由马利特在伦敦创办。

该报最初只有半张,单面印刷,每页两栏。

新闻无标题。

内容以翻译荷文、法文消息为主,类似于以前的新闻书。

马利特倡导“迅速、正确而公正地报道国外新闻,不加评论”,马利特是英国报人中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的人。

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重点

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重点

外国新闻史复习笔记重点一、选择题(10*2)二、填空题(5*2)三、名词解释(4*4)四、简答题(8*3)五、论述题(15*2)第一章外国新闻事业史1、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的需要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1、物质条件2、精神条件(社会、国家、民族精神、国民性格、社会教育水平)3、社会制度)2、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倾向一:夸大新闻传播的作用;倾向二:易于就事论事)(观点一:马列主义观点;观点二:实用主义观点:拉斯韦尔(美),新闻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1、环境监测2、关联性;3、精神传递)3、口头新闻时代(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表现形式: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流2、众人一起议论3、氏族公社、血缘家族和部落的各种行政会议4、说唱5、田边地头的传闻);(口头新闻的局限性:传播范围有限;信息失真);(补充手段:结绳记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实物表意、图画传播)4、手写新闻时代(官方公报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时期;私人新闻信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5、古代中国的手写新闻传播(汉朝盛世,出现了最早的邸报;北宋末年出现了民间小报)6、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抄新闻书(手抄新闻发源于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1)、意大利(1、商业性的民办手抄新闻;2、威尼斯政府与土耳其战争中,曾在1566年经常发布一种叫做《消息公告》的手抄新闻)(2)、英国(1、最早的手抄新闻出现于公元13世纪;公元16世纪初,英国初步建立了近代邮政制度,各邮局因掌握邮路,消息灵通,邮政局多兼售手抄新闻书)(3)、法国(公元15世纪出现手抄新闻业,随着邮政制度的建立,在1488年到1529年,巴黎出现了两种折叠而不装订的手抄新闻,《偶然》刊载官方信息,另一种《小报》,刊载新闻和论战文章)(4)、德国(公元15、16世纪之交,也出现了许多手抄新闻;纽伦堡大贵族施乌尔把新闻送给其他的朋友、贵族;杜来自己编写新闻,叫妻子上街叫卖;奥格斯堡大富商格尔家族,雇人抄写所得到的消息,编成《富格尔新闻》)第二章发达国家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1、近代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1、印刷术的发明及普及2、社会对于新闻信息的需要3、邮政事业的产生(15世纪,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诞生了肩带邮政业务))2、近代报业的诞生:通常认为,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业的诞生,也就是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发源地之一:德意志地区1609年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报道》,一般认为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1、三社四边协议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2、默多克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

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

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

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3、新记《大公报》1926年9月1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

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该报的“三驾马车”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

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

4、癸丑报灾袁世凯为维护统治,从1912年至1916年,查封报纸71家、捣毁报纸9家,传讯报纸49家,至少有24位报人被杀,60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2/3,从500多家减到130多家。

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1913(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

袁世凯制造“癸丑报灾”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

5、便士报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

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十一章第一节战败国家的新闻改革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十一章第一节战败国家的新闻改革
占领军总部特别参谋部民间情报教育局的职责。 其中新闻出版科、广播科、电影戏剧科的指导 任务 前期:驱逐战犯 后期:反共
外国新闻史
14
续上
4、广播改革,向公商并营体制转轨
NHK的垄断体制 电波三法的制订:电波法、广播法、无线电监理 委员会设置法 NHK与民放的和平共存
外国新闻史
15
三、意大利的新闻传播改革
第十一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新闻事业
外国新闻史
1
第十一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战败国家的新闻改革 第二节 新闻垄断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 新闻事业的结构调整 第四节 欧洲电视的私有化趋势
外国新闻史
2
第一节 战败国家的新闻改革
一、德国的新闻传播改革 二、日本的新闻传播改革 三、意大利的新闻传播改革
意大利独裁者默索里尼
外国新闻史
16
墨索里尼之死
外国新闻史
17
意大利占领军的新闻政策
1943年盟军登陆意大利 1944-1946年间,处于盟军的占领下 相对宽松的占领政策
战前战时报纸能够继续出版 鼓励合法政党办报 实行检查和控制新闻纸张的分配 1948年宪法,确保言论出版自由
外国新闻史18外Fra bibliotek新闻史8
续上
1949年新宪法的基本精神 确保新闻自由,限制政府的干预 鼓励政党办报,多党政治传统的形成 新闻传播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通讯社的恢复发展(三个占领区的通讯社合并为 德国新闻社) 广播电视由各州政府议会决定(公营) 报业向民间开放
外国新闻史
9
二、日本的新闻传播改革
1945 9 27
局片大留会
检,报念见
查但都。麦年
官 员
日 报

2010年同等学力员申请硕士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

2010年同等学力员申请硕士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

2010年同等学力员申请硕士新闻传播学考试大纲一、考试题型2010年新大纲样卷和之前考试真题对比,题型都没有变化,依旧保持以下几大题型。

1.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2.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3.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4.实务操作题,30分。

二、各章节具体变化第一编新闻传播理论第二编新闻传播历史(变化最大)通过上面的对比图,我们能直观的看到以下几点:首先,变化最为明显的是第二编新闻传播历史部分,无论是中国新闻史还是外国新闻史,整个章节结构与名称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以时间和重大历史事件为标识进行划分的章节结构改换成了新大纲中以新闻传播制度的历史发展为标志的划分手法。

由此也可以看出,新大纲更加注重新闻传播制度本身历史的发展,侧重于新闻传播专业史学的研究,依照以往大纲进行复习的考生对这一方面要进行特别的注意。

对于第一次接触考纲的考生来说,则需要适应由原来的纯粹历史学习转变到对新闻事业历史的学习当中来,对侧重点的把握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其次,变化较为明显的是第三编第四部分广播电视新闻部分。

这一部分的变化虽然没有像新闻传播历史那样明显,但是整个章节结构侧重点上还是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先,电视新闻比重在整个章节结构中比重下降,新大纲用四章内容来进行对电视新闻的讲解,比照旧大纲减少了一章,此外,叙述更成体系,严格按照综述,体裁形式,节目策划与编排的方式进行论述,对于考生来说更加有利,更有利于考生成系统的进行复习。

其次,将广播评论一章内容删除出了考试范围。

另外,在章节变化上来看,第四编第二部分公共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十章变为了十一章。

尽管多出一章,但是我认为对于考生来说是有利的,从详细内容上看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是整体论述结构却更加严密成系统。

因此建议曾使用旧大纲的考生对重新进行复习,以此来适应新大纲的体系。

最后,从其他细节变化来看。

新大纲在一些细节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动——如,删除了一些概念性的内容,将旧大纲中作为考点的一些概念删除出考纲,如在第三编第一部分中,将消息结构、新闻背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概念统统删除。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七章第四五节

中外新闻传播史第七章第四五节

外国新闻传播史
3
3、宣传配合战争
在德国吞并捷克之前,纳粹煽动捷克境内的日耳 曼人在布拉格、布鲁恩和伊格劳等城市寻衅闹事。 捷克警察奉命不得采取行动,以防事态扩大。德 国报刊却捏造捷克人迫害“可怜的日耳曼人”的 消息,并据此进行宣传。这些消息连标题都是由 戈培尔确定的,如“捷克野兽击倒怀孕的日耳曼 女人,”“捷克蛮人使赤手空拳的日耳曼人普遍 受到血浴。”这样,希特勒便成了德国同胞名正 言顺的保护人。
外国新闻传播史
2
2、与此同时,纳粹分子还利用无线电广播展开了针 对同盟国的宣传战。
纳粹政府还利用无线电广播展开了针对同盟国的 宣传战。1940年5月,德国进攻法国之前,首先 对法国进行了强大的谣言攻势。他们利用三个功 率强大的电台,开始播放一些捏造的法语新闻, 使听众感觉好像是法国官方的消息。据德国保安 总局国外政治情报处长沃特·舒伦堡的回忆,正是 这些假新闻成了法国人恐怖与混乱的根源。
第四节、战时轴心国的新闻宣传
一、纳粹德国的战争宣传 二、意大利法西斯的战争宣传 三、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宣传
外国新闻传播史
1
一、纳粹德国的战争宣传
1、把挑起战争的责任推到对手身上,从而 塑造正义和自卫的形象。 希特勒曾告诫纳粹宣传人员,“应该把 大战的责任完全加到敌人的身上去,即 使与事实不符合,也要把它当作真实的 情形看待。”
德国侵略波兰之前,纳粹党人又成功地制造了战 争理由。
外国新闻传播史
4
4、前线报道队伍军事化。
二战中的PK连( 德语Propaganda Kompanie的 缩写) 。其任务首先是鼓舞国内公众和所在部队 的士气,其次是对敌军和居民展开宣传。
外国新闻传播史
5
二、意大利法西斯的战争宣传

第四章 “二战”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四章 “二战”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德国
阿道夫· 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4.20—1945.4.30 ) 奥地利裔德国人,海关文职人 员家庭 1921年成为纳粹党党魁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发动 “啤酒店暴动”而入狱 1933年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
被群众崇拜的希特勒
(一)纳粹独裁与新闻管制
1 建立法西斯的国家垄断报业
1933.2.28,颁布“保护人民和国家法令”,宣布停止 执行魏玛宪法规定的出版自由条款 封闭共产党报纸和社会民主党人的报纸 强行低价收购犹太人控制的莫斯报团和乌尔斯泰因报 团,交给纳粹党的埃耶出版公司经营(首屈一指)
改造胡根贝格报团(雅利安人),纳粹党的御用工具
纳粹机关报《人民观察家报》成为全国头号大报
1、西方文明的摇篮 2、现代新闻事业的发祥地 1566年,系统的、定期的手抄新闻—— 世界上最早的新闻传播样式
(二)早期近代报纸
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1636年出版,无报名
1645年开始特许制
1646年路萨斯· 阿萨林诺在热那亚出版《诚实 报》,成为“意大利第一报人” 1714年在罗马创刊的《罗马新闻》是首份近代 报纸
1796年,拿破仑在米兰创办了《意大利军事邮 报》客观上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
(三)政党报纸的兴起
19世纪,奥地利当局在意大利主办官方报纸《米兰报》, 与之抗衡的革命党人报纸也随之出现 《意大利周报》,1820年,烧炭党机关报 《意大利青年报》,1831,马志尼,青年意大利机关报 《黎明报· 政治和文学性报纸》,1847,拉法林 《现代人报》,1846,民主派报刊 《协和报》,1848,复兴运动,1847,自由派报刊 《人民公报》,1860,意大利立宪党的机关报

外国新闻传播史——“二战”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法西斯轴心国的新闻管制

外国新闻传播史——“二战”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法西斯轴心国的新闻管制
过去社会版以采访和报道警察局新闻为主报道面窄分量也较轻战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人妇女官员等都成了社会版报道的对象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也被屡屡提及这使社会版的地位不断提高随着地方版的增设大报地方通讯网更趋完善通讯员遍布全国1920年大阪每日新闻首先从美国进口高速轮转印刷机使四页报纸的印刷速度达到每小时27000份而后各报也竞相从国外购入先进的印刷设备有的报社还装置了自动折叠机更新了照相版的印刷技术从20年代起日本已经能大批量的生产新闻用纸并开始使用自动铅字铸造机铸造各种型号的铅字各报为了争取读者扩大销售充分利用当时科学技术所能提供的一切快速传递手段1923年6月大阪朝日新闻大阪每日新闻时事新报经与邮政部交涉获准在大阪和东京之间架设专用电话线使得中央消息只用数分钟就可以传到地方从30年代起日本报业便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控制逐步被军国主义势力左右失去了原有的独立性1938年3月日本颁布了国家总动员法全面实行战时体制

主要作战国

轴心国
国 家 德 人物 希特勒 职务 政党
德意志第三帝 纳粹党 国元首兼德国 总理
意 日
墨索里尼 意大利王国首 意大利国家法西斯 相 党 裕仁 日本天皇 大本营· 日本皇室
同盟国
国家 人物 职务 政党


罗斯福 总统
丘吉尔 首相
民主党
保守党
中 苏
蒋介石 国民政府主席 斯大林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一、德国的新闻管制

1933年,希特勒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上 台,担任政府总理,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希特勒一贯重视舆论宣传,他在《我的奋斗》 一书中写道:“报纸的重要性在于能以一致而 坚定的重复方法施教。报纸上的言论应该趋于 一致的目的,不要被出版自由的谬误所惑。”

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法西斯轴心国的新闻管制

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法西斯轴心国的新闻管制
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新闻传播事业应该坚持客观、公 正、真实的原则,不受任何政治 或经济利益的影响,为人类社会
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对新闻自由的维护和保障
在法西斯轴心国的新闻管制下,新闻 自由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新闻自由是人类的普遍权利,应该得 到尊重和保护,任何形式的新闻管制 都会对人类的自由权利造成侵害。
1923年,希特勒在 德国掌权,建立纳 粹主义政权。
新闻传播事业在法西斯轴心国的发展历程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新闻传播 事业的全面控制。
德国纳粹主义政权对新闻传播 事业的严格监管。
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对新闻传播 事业的严格管控。
新闻传播事业在法西斯轴心国的地位和作用
为法西斯政权宣传和造势。 严格控制和审查新闻信息。
倡导国际合作,促进不同国家和地 区之间的新闻交流与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法西斯 轴心国的新闻管制
2023-10-31
目 录
• 引言 • 新闻传播事业在法西斯轴心国的历史背景 • 法西斯轴心国对新闻传播事业的管制措施 • 法西斯轴心国对新闻传播事业管制的影响 • 结论与启示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轴心国为了控制舆论和宣传战争,实行了严格的新 闻管制措施。
04
法西斯轴心国对新闻传播 事业管制的影响
对新闻自由和民主权利的剥夺
新闻自由被限制
法西斯轴心国通过审查制度、出版许可证制度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进行严格控制,限制了新闻自由和公众获取 信息的权利。
民主权利被剥夺
通过宣传和舆论控制,法西斯轴心国削弱了公众的民主意识,剥夺了公民的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等民主权利。

日本 一战二战时期 新闻传播史

日本 一战二战时期 新闻传播史

二战与报业——战前报业
☆经营方式的变化:
广告:
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报纸开始大量刊登广告。 广告的内容和范围有了明显的扩大。所占篇幅更多了, 形式也愈益多样化。广告费也不断增加。
销售店:
直属销售店,专属销售店,签订合同的特约综合销售店。
二战与报业——战前报业
竞争激烈
改良设备
降低售价
大阪的《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的 日发行量突破了百万份大关,一举确立 了日本全国性报纸的“双雄”地位。
2
压制言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言论自由
1918年8月25日,全国84家报社的新闻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了“关西记者大会” 会议形成决议:要求寺内正毅内阁立即辞职;要求言论自由;拥护立宪等。 《大阪朝日新闻》在报道这次记者会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 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起诉该报。 “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言论贾祸事件。它表明,俄国十月革命胜 利后,为了防止国内社会主义运动的滋生与发展,日本政府提高了警觉,加强了舆论。
《时事新报》财力有限,不能用电报同其他报社竞争。 其他大多数报社更无力派遣驻外记者,只能依靠路透社的电报。 《朝日新闻》同路透社、英国《伦敦泰晤士报》还有特别合同; 《大阪每日新闻》同合众社也有特别合同
一战与报业——战后报业
1
一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1918年11月11日德国政府与联军统帅共同
签订停战协定为标志而告结束。 人民要求“不干涉俄国”“立即撤军”,再加上“米骚动”,国民反战 运动如火如荼展开。在此期间,日本报界普遍表示“日本出兵西伯利亚 没有明确理由”。为此,先后有56家报纸被内阁勒令停刊。同时,内阁 还禁止报纸报纸报道有关”米骚动”的任何消息。

人大方汉奇《外国新闻传播史》复习纲要(DOC)

人大方汉奇《外国新闻传播史》复习纲要(DOC)

外国新闻传播史(一)单选1、(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

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

(也是名词解释)2、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

3、美国四大廉价报纸是指本杰明·戴的《太阳报》、贝内特父子的《先驱报》、霍勒斯·格里利的《论坛报》和亨利·雷蒙德的《纽约时报》。

4、英国(弥尔顿)写作的政论小册子是(《论出版自由》)。

5、《人民之友报》是由(法)国人(马拉)主持的。

6、四大国际通讯社:法国的哈瓦斯通讯社、德国的沃尔夫通讯社、英国的路透社、美国的美国联合通讯社(简称美联社)。

(二)填空1、《每日纪闻》是公告式的官方公报。

公元前59年,尤利乌斯·恺撒当选为罗马执政官后,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众的议事记录。

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

2、马克思主义的报纸:马克思、恩格斯的《新莱茵报》、列宁等创立的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火星报》、布尔什维克在彼得堡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报《真理报》(第一位主编是斯大林)3、《每日邮报》是由英国人北岩创办的。

4、世界著名通讯社及媒体:法国:哈瓦斯通讯社,后改组为法国新闻社,简称法新社。

德国:沃尔夫通讯社 1946年民主德国:德意志通讯社(AND,简称德通社)1949年联邦德国:德意志新闻社(DPA,简称德新社)英国:路透社美国:美国联合通讯社(简称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简称塔斯社)日本: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日本广播协会(简称NHK)日本通讯社:共同通讯社(简称共同社)和时事通讯社(简称时事社)意大利:全国报业联合社(ANSA,简称安莎社)8、英美著名的报纸报人:①英国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

马利特在创刊号上声明:“该报创办之目的,在迅速、正确而公正的报道国内外新闻,不加评论。

而且相信读者的智慧,对登载消息的确切含义,一定有正确的判断。

”马利特是英国报人中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的人。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传播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传播

闻检查的具体情形

随军记者向军事当局出示报道文稿,各报纸向新闻检查局呈送 一份校样,新闻检查机关根据通常的禁止及每日得到的特别指令, 在校样上标明禁止刊登的文章,这部分文章随即从排字版上抽掉, 在印张上留下空白。倘若报馆不遵从检查机关的指令,那么报纸马 上就会被勒令停刊,甚至受到法庭的起诉,严重者遭到查封。 随着战争的持久化,新闻检查越来越严格,涉及面越来越广, 能够顺利通过检查机关的报纸也越来越少。新闻检查开始变成了一 种政治攻击手段,各种各样的冲突层出不穷。英国北岩勋爵和比弗 布鲁克勋爵与新闻检查机关的争执,法国克列孟梭主办的报纸与新 闻检查机关的纠纷,给当时的政局以重大的影响。在德国,新闻检 查往往是政府与总参谋部意见相左的焦点。俄国的新闻检查,迫使 公开报纸变为地下报纸,使国内报纸成为流亡报纸。当时报纸上发 布的所有军事新闻,都要经过军方的严格检查,对于记者来说,报 道战争的真实情况是非常困难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好以总 司令部发布的那些 “真实”报道为满足。于是军方的意图在报纸上 得到了体现,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原则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这种伤害在此后历次战争中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


◎ 法国:
也于宣战不久,便利用飞机空投 传单。初期,法国在战略上处于 被动状态,德军势如破竹、长驱 直入,法国几乎没有报道胜利的 机会,故而尽搞些“瞎扯宣传”, 直到玛恩会战阻止了德军的进攻 后,法国的宣传才有了点生气。
但法国的对外宣传材料主要是来 自外国人的作品,法国人的宣传 炸弹,并非本国所生产,这是法 国战时宣传的一个重要特色。
虽然参战较迟,但是刚一宣战,就由公共新闻委员会制订了一套自动的 新闻检查制度,报纸的主编必须遵守这些规定,不登有利于敌人的消息。 美 1917年6月15日,美国颁布了惩治间谍法。 国 1917年10月,国会制定了通敌法案,授权对所有的海外通讯进行检查。 1918年,国会又通过了取缔煽动法,将前年的惩治间谍法加以修正和 扩大。这些控制措施,是美国建国以来给予新闻媒介最严厉的制约。

外国新闻传播史——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苏联、东欧国家新闻业的发展

外国新闻传播史——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苏联、东欧国家新闻业的发展

影响

在“公开性”原则的指导下,在新闻媒体的 积极推动下,苏联的新闻舆论完成了从统一 到分散、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变,为苏共解体、 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全苏新闻法》的颁布

戈尔巴乔夫上台不久,新闻界就发出呼吁, 把新闻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经过长时间的讨 论和酝酿,苏联第一部新闻法《全苏新闻法》 与1900年6月正式通过,同年8月开始实施

这一时期苏联领导集团打着社会主义、国际 主义的旗号,干着侵略、颠覆、干涉他国内 政的行径 苏联报刊在这些问题上一方面掩盖真相、封 锁消息,不让苏联人民了解世界舆论对苏联 侵略扩张行径的反对和谴责,另一方面为苏 联领导人的错误路线张目,鼓吹“有限主权 论”、“国际专政论”、“社会主义大家庭 论”等,给苏联的形象造成很坏的影响

改革中的苏联新闻界进行了如下宣传报道: 公开暴露生活中的阴暗面 大量触及时政、历史“敏感问题” 不同观点激烈交锋

公开暴露生活中的阴暗面
在戈尔巴乔夫“公开性”原则的鼓励下,新 闻界开始突破“禁区”,矛头直指党内不正 之风和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真理报》报道了阿塞拜疆石油部长、区委 书记因滥用职权被开除党籍,绳之以法的情 况 《共青团真理报》披露了招生考试中院长、 教授、招生人员接受贿赂、营私舞弊,最后 被送上法庭的消息

这种批判运动也通过报刊表现出来 1946年8月,联共(布)中央通过《关于 〈星〉和〈列宁格勒〉两杂志的决议》,谴 责两杂志刊登反对苏维埃的异己作品,并责 令停办《列宁格勒》杂志,撤换《星》杂志 主编,改组编辑部

1948年,联共(布)中央召开全国各主要杂 志编辑部会议,在会上,联共(布)中央严 厉批评《旗帜》杂志编辑部“没有完成所应 担负的任务,在工作中犯了一系列严重的错 误”,并责成《旗帜》杂志编委会和苏联作 家协会书记处纠正编辑部的错误 1949年,《文学报》发表题为《布尔什维克 党性的伟大原则》的社论,批判《旗帜》杂 志的“自由化错误”

外国新闻传播史——“二战”期间的舆论战

外国新闻传播史——“二战”期间的舆论战
①播送新闻的态度非常冷静 ②消除所谓的敌我感情,以中立的态度进行 报道 ③新闻和解说的内容丰富 ④经常采用“敌友我”报纸上的评论对时事 进行解说、或驳斥对方 ⑤保持出色的新闻报道水准,赢得读者信赖

⑥避免英国口音,以外国人为对象进行报道, 使用谁都能听懂的英语 ⑦用各种“短新闻”编辑成“广播新闻专辑” ⑧注重新闻来源和新闻背景 ⑨讲求英国风度,体面、客观、有分寸 如:‚海军部遗憾地宣布,今天下午在马来 半岛海面上,‘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 被日本轰炸机击沉
1、及时报道战争进程: 翔实报道了战争的战况 广泛使用通栏大标题,在报眼处刊登口号, 大量使用新闻图片 配合军事报道大量刊发诗歌、评论、战地特 写和前线来信

2、揭露法西斯的侵略本性和罪行: 批判法西斯的种族主义理论 指出德国入侵苏联是蓄谋已久的 报道德国的战争罪行

3、大力宣传英雄业迹,为苏联人民树立楷模 在报道卫国战争的主要战事的同时,报纸还 以大量笔墨介绍为国捐躯的苏联英雄事迹, 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爱德华.默罗(1908——1965)



1935年进CBS 1937年任驻欧洲新闻办首 席记者主任,主持《现在请 听》、《这里是伦敦》广播 节目,被誉为“现场报道的 鼻祖”。 50年代主持电视专栏《现 在请看》、《面对面》。 1960年任新闻属署长。
富兰克林· 罗斯福 (1882-1945)

(二)充实军事记者队伍,加强军事报道: 党报记者转到军报或走上前线从事军事报道 作家以军事记者身份奔赴前线

(三)全力进行抗击侵略、保卫祖国的宣传 鼓动 《真理报》 一面旗帜,“最先进的前线报刊” 每日不断号召人民投入战斗,打击敌人,介 绍和推广人民斗争的各种形式

外国新闻传播史——“二战”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同盟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外国新闻传播史——“二战”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同盟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在9个月的时间内,政府3次更换宣传大臣 后来宣布各报社、通讯社记者可以直接向政 府及海陆空军事当局采访信息,但须接受检 查。新闻自由让位于国家安全。
取缔报刊:
勒令共产党报刊《工人日报》停刊(因 其揭露法西斯侵略和英国政府的绥靖政策) 北岩创办的《每日镜报》因抨击丘吉尔 险遭停刊

1938年9月,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 协定》签署后,该报竟于9月7日发表社论说: “捷克割让这一个日耳曼居民区对捷克有利, 因为可以使捷克成为更为纯粹的国家。” 在欧洲临近战争之际,该报军事记者强调: “在任何情况下,英国都决不能重新陷入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可怕境地。”

该报为纳粹张目的荒谬言论遭到有识之士的 严厉指责,抗议道森的言行是“鼓吹豺狼袭 击羔羊” 该报出版200年特刊时,特别承认1938年9月 7日的社论是它历史上的重大污点

1900年丘吉尔当选为议员,结束了记者生涯, 历任殖民大臣、贸易大臣、内政大臣、海军 大臣和军需大臣 1933年提出联苏制德的主张,反对绥靖政策 和慕尼黑协定 1940年5月出任战时联合内阁首相,领导英 国人民对德作战

英国政府控制新闻传播的措施,一方面源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历史传统,同时也与 首相丘吉尔对新闻传播的认识有关 丘吉尔认为,战时的新闻传播,实际是敌我 双方都想施展权谋、获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战 场,所以绝不能任凭新闻界随心所欲的行事 在国家安全利益与新闻自由之间,无疑使国 家利益优先。新闻报道自由应当服从战时的 政治经济需要,新闻传播必须置于政府与军 事当局的控制之下

战时新闻局还负责对海外的宣传工作,配合 军队进行心理战术。如出版《时事周报》、 《降落伞新闻》、《马里亚纳时报》等日文 报纸,用飞机把它们撒向日军阵地 此外还设立了美国之音电台,主要进行对外 广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38年9月,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 协定》签署后,该报竟于9月7日发表社论说: “捷克割让这一个日耳曼居民区对捷克有利, 因为可以使捷克成为更为纯粹的国家。” 在欧洲临近战争之际,该报军事记者强调: “在任何情况下,英国都决不能重新陷入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可怕境地。”

该报为纳粹张目的荒谬言论遭到有识之士的 严厉指责,抗议道森的言行是“鼓吹豺狼袭 击羔羊” 该报出版200年特刊时,特别承认1938年9月 7日的社论是它历史上的重大污点


由此,维希政府对报刊管理的严格可见一斑
南部报刊
撤离到南部的报刊困难重重 原因:路途遥远,技术落后,发行困难,报 纸很难到达读者手中 此外,当局的高压政策,使得报刊与政府的 关系常常紧张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德军入侵南部后,许多大报纷纷倒闭:《费加罗报 》、《时报》、《巴黎晚报》《新闻报》、《小日 报》、《十字架报》先后倒闭 南部地方报同样惨淡经营,《里昂进步报》等都随 之消亡 由于德国人在巴黎建立了“法兰西新闻社”,哈瓦 斯通讯社被肢解拆散,各分社均被维希政府控制, 隶属于“法兰西新闻局” 1942年底,德军侵入法国南部,维希政府对报刊的 控制更为严格。许多报纸停刊,保存下来的报纸也 失去了最后的自由,成为傀儡政府掩盖投降真相的 工具

1900年丘吉尔当选为议员,结束了记者生涯, 历任殖民大臣、贸易大臣、内政大臣、海军 大臣和军需大臣 1933年提出联苏制德的主张,反对绥靖政策 和慕尼黑协定 1940年5月出任战时联合内阁首相,领导英 国人民对德作战

英国政府控制新闻传播的措施,一方面源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历史传统,同时也与 首相丘吉尔对新闻传播的认识有关 丘吉尔认为,战时的新闻传播,实际是敌我 双方都想施展权谋、获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战 场,所以绝不能任凭新闻界随心所欲的行事 在国家安全利益与新闻自由之间,无疑使国 家利益优先。新闻报道自由应当服从战时的 政治经济需要,新闻传播必须置于政府与军 事当局的控制之下
第四章 “二战”期间的 新闻传播事业
第二节 同盟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线索梳理
英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法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美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二战期间,各国在新闻传播领域也展开一场 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形成一个“杀声 震天”的空间战场(宣传战、心理战),希 特勒歇斯底里的咆哮、丘吉尔英勇不屈的演 说、戴高乐大义凛然的号召、斯大林沉着坚 定的讲话……无不通过无线电波传遍天涯海 角。
战争中的宣传
纵容绥靖政策的《泰晤士报》: 主编道森一度主张对德妥协,并且为希特勒 的侵略进行辩护。 道森给该报驻柏林记者的一封信中说:“我 一夜又一夜地尽力避免在报纸上出现任何可 能伤害他们(指德国)感情的东西”


在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区后,该 报为止辩解:“一些要求本来应该在德国孱 弱的时候就给予满足的,难道只是因为它不 再孱弱了就必须反对这些要求吗?德国受到 凡尔赛合约的不公平待遇,它的不满是应当 消除的。”

1939年9月,法国正式对德宣战。 1940年5月以后,法国政府加强了对新闻界 的控制 5月24日,政府建立了出版许可证制,并对 各个报社实行统一的物资管理,新闻界进入 战时新闻轨道

维希政府控制下的报刊
1940年6月,法国战 败求和,贝当元帅建 立维希政府,“法兰 西国家”宣告成立。 维希政府设立了新闻 处,对所有新闻报道 进行检查,对报刊实 行严格的控制

新闻处向各个报刊发号施令,并提出所谓的 指导性意见,强迫报纸刊登某些指定稿件, 甚至连第一版的版样都加以具体规定,而且 每天都要对一些综述性稿件提出自己的“建 议”。 1941年初,维希政府新闻处就贝当到外地出 巡一事发布宣传指令,对新闻报道加以一系 列限制,这种做法堪称官方宣传的典范

在元帅的言谈中,应该毫无顾忌地把那些 能够激发起法国民众爱国热情的词句强调出 来。如“对未来满怀着信心”、“物质精神 方面的复苏”、“法兰西的复兴”等等 要在行文中表现出—不应该过分强调— 德国占领当局对法国国家元首的尊敬,反映 出贝当元帅在言谈中的性格特点、法德双方 会谈的“气氛”,特别是要指出元帅在奉行 法德合作政策方面的可贵之处

新闻检查局
美国对日宣战不久,就成立了新闻检查局, 美联社执行主编拜伦· 普赖斯任局长。该局强 制检查国际邮件、电报和无线电通信 为了严格战时新闻管理,政府于1942年1月 15日颁布《美国报刊战时行为准则》:所有 印刷品不得刊登有关军队、飞机、舰船、武 器、军事设施和天气的不适当的信息,此类 规定也下达到广播电台


新闻处甚至要求在称国家元首时,切忌使用“老” 字,即使在名字前面加上“卓越的”或“勇敢的” 之类赞誉之辞,也不能犯这个忌讳。要突出表现元 帅所具有的那种健壮的体魄,生就的仁慈之心,清 醒的头脑,以及对各方面问题的浓厚兴趣。
但是,对于元帅具有的这些优秀品质,无需执意描 绘、大肆渲染,而是应该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将 其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1936年10月,勃鲁姆总理注意到法国报业接 受外国政府贿赂的陋习,要求国会立法,敦 促报业彻底改革 其中规定:所有报纸期刊每年发行30次以上 者,均需公布所有人姓名及所以经济收入的 来源。报纸若故意传播错误消息,蔑视法庭, 要承担责任;为保障公职人员,加强报纸诽 谤法的刑罚 该法案虽被国会通过,但随着勃鲁姆1937年 的辞职而未能实行

战时新闻局还负责对海外的宣传工作,配合 军队进行心理战术。如出版《时事周报》、 《降落伞新闻》、《马里亚纳时报》等日文 报纸,用飞机把它们撒向日军阵地 此外还设立了美国之音电台,主要进行对外 广播


新闻检查局与战时新闻局的成立,一方面保 证了有害信息的及时剔除,同时也使美国的 战时言论与政府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以英国为中心的西方国家是当时法西斯国家 争夺的主要力量。但是这些国家从20世纪30 年代起就开始采取绥靖主义政策,同法西斯 国家妥协 二战爆发后,英、法等国对德宣战,反法西 斯国家普遍进行了新闻政策上的调整,加强 了新闻的控制与检查

一、英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加强新闻控制与检查——“粗暴而严厉” 设立宣传部,统一管理战时新闻宣传,发表 官方新闻,并对邮电和新闻实行检查 这种检查,开始阶段颇为严厉,因而受到议 会的强烈批判

战时新闻局
战时新闻局设立于1942年6月,局长埃尔默· 戴维斯由罗斯福亲自选定 负责新闻发布和政府宣传活动,针对当时一 些报纸的泄密行为而设立(为使信息发布方 面的工作集中有序的进行,同美国政府的总 体作战目标相一致)

下设新闻处,主要代表国家发布战争新闻, 凡与战争密切相关的消息,或涉及不止一个 政府部门的活动的消息,必须经由该处发布 有关战争的新闻稿件(包括消息、特写、图 片、漫画、文摘等)和背景材料,由新闻处 发送到国内各地的新闻媒体和海外新闻处, 然后再通过海外新闻处向世界各地发送新闻

பைடு நூலகம்

在9个月的时间内,政府3次更换宣传大臣 后来宣布各报社、通讯社记者可以直接向政 府及海陆空军事当局采访信息,但须接受检 查。新闻自由让位于国家安全。
取缔报刊:
勒令共产党报刊《工人日报》停刊(因 其揭露法西斯侵略和英国政府的绥靖政策) 北岩创办的《每日镜报》因抨击丘吉尔 险遭停刊

三、美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在“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名义下,美国政府 采取了“大棒加胡萝卜”的两手新闻政策, 把新闻界控制在手中 对新闻实行严格有效的新闻检查,同时充分 利用媒介,开展对敌宣传,争取舆论,鼓舞 士气

美国战时的新闻检查是通过两个层面实现的: 一是国内一般的新闻检查,此种检查系由美 国新闻检查局进行 二是前线各战区司令部对前线记者采写新闻 所进行的检查。此种检查比新闻检查局要严 格的多 通过这两方面的检查,美国的新闻媒介基本 上被纳入了战争轨道

丘吉尔与新闻宣传



贵族出身,保守党领袖,政治家、 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 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 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 曾于1940-1945年及1951- 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 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 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胜利。
1895年,到西班牙任军官,为《每日写真 报》写特稿 1897年,到印度任驻白沙瓦野战部队军官, 兼《每日电讯报》军事记者 1898年,改任《晨邮报》驻白沙瓦兼职记 者,同年调往苏丹 不久英国发动对苏丹的战争,他将自己参加 的几次战役情况写成连续报道,在《晨邮报》 发表

1899年,英布战争中,丘吉尔被派往南非作 战,仍兼《晨邮报》记者,报社每月付给他 250英镑。 战斗开始十多天,他受伤被俘,后来从俘虏 营逃出,到了莫桑比克首府洛伦索马贵斯, 将亲身经历写成文章,连载在《晨邮报》上, 一举闻名全国,年仅25岁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英国政府对信息渠道 的控制十分严格。 军方不但常常向记者封锁关于战事的消息, 一些消息即便为记者们所获得,也必须经过 严格的新闻检查,将一些敏感的内容删除, 以免出现泄密情况

二、法国的战时新闻政策
早在德国进军法国之前,希特勒就开始了对 法国的宣传攻势,主要手段是收买报纸。 1933年至1938年德国用于法国的宣传费为 600万马克,1938年以后,每年增至2400万 马克。仅仅是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 协定》的报道,就贿赂了1000万法郎 墨索里尼用于贿赂法国报业及津贴法西斯团 体的金额竟达1.35亿法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