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案(附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一框内容,主要阐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理。
(二)学情分析:一方面,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哲学知识积累,思维能力与思考能力都在逐渐加强。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不会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阅读与归纳能力需提升。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理解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性及其方法论要求。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用多媒体等手段收集处理信息。
通过区块链发展案例使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关注国家科技发展,树立文化自信心、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二)教学难点: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原理与方法论意义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五、教学工具希沃白板、抢答牌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播放视频一. 导入——区块链发展大会视频师:2019年,区块链技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直霸屏。
我们观看视频了解。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如此火热?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学习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新课讲授观看视频播放视频(一)学习目标展示(二)预习效果反馈(三)新课探究——科技改变生活区块颠覆未来师:区块链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观看视频了解。
1.联系的含义师:区块链能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原因是什么呢?生:···技术强大,连接世界。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认识到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2.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提高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联系的普遍性: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3. 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
4.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 联系的作用:联系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联系的多样性和客观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联系的普遍性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事例,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对联系普遍性的思考。
2. 讲解联系的定义和普遍性原理:讲解联系的概念,阐述联系的普遍性,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3. 分析联系的多样性:引导学生了解联系的不同形式,认识联系的多样性。
4. 讲解联系的客观性:讲解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5. 联系的作用:讲解联系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6.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从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3.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2. 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 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
难点: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联系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主题。
2. 讲解联系的定义,让学生明白联系的本质。
3. 讲解联系的普遍性,让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联系。
4. 讲解联系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联系的不同形式。
5. 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6.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联系的认识和体会。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一个问题,如“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0. 课后评价: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改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联系的定义、普遍性和多样性。
2. 学生能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对联系概念的理解。
3. 学生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例,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2 教学内容联系的概念: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普遍联系的例子: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社会的人际关系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系的概念和普遍联系的例子。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联系的见解和经验。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联系例子,如天气对穿着的影响,引发学生对联系的思考。
1.4.2 讲解联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
1.4.3 举例说明普遍联系的存在,如自然界的生态系统、社会的国际关系等。
1.4.4 学生分享自己对联系的认识和经验,进行互动交流。
1.4.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联系的重要性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第二章:自然界的联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平衡: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平衡状态。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现其中的联系。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自然界的联系例子,如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发学生对自然界联系的思考。
2.4.2 讲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2.4.3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发现其中的联系,如植物与动物的相互依赖。
2.4.4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界联系的认识和经验,进行互动交流。
2.4.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自然界联系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
第三章:社会联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中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社会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社会网络:社会中个体之间的联系和信息传递。
讲授法:讲解社会联系和社会网络的概念。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一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联系的概念;2. 理解世界的普遍联系;3. 理解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1.3 教学内容1. 联系的概念;2. 世界的普遍联系;3.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联系的概念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联系的定义;2. 了解联系的种类;3. 理解联系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2. 联系的种类;3. 联系的特点。
第三章:世界的普遍联系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2. 了解世界的普遍联系的表现;3. 理解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1. 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概念;2. 世界的普遍联系的表现;3. 世界的普遍联系的意义。
第四章:联系与发展的关系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联系与发展的关系;2. 了解联系与发展在实际中的应用;3. 理解联系与发展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1.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2. 联系与发展在实际中的应用;3. 联系与发展的重要性。
第五章: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分析案例中的联系;2. 分析案例中的发展;3. 理解联系与发展在案例中的作用。
5.2 教学内容1. 案例选取;2. 案例分析;3. 联系与发展在案例中的作用。
第六章:生活中的普遍联系6.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识别生活中的普遍联系现象;2. 分析生活中联系的实例;3. 理解联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6.2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普遍联系现象;2. 联系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3. 实例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联系。
第七章:社会现象的联系性7.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分析社会现象中的联系;2. 理解社会现象联系的社会意义;3. 探讨社会现象联系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1.联系的概念与特征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2.联系的表现形式
-直接与间接联系
-内在与外在联系
-必然与偶然联系
-因果与非因果联系
3.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7课第1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材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际,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联系的概念、特点及表现形式,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品质。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学生素质方面的差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
4.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5.针对学生对政治学科的误解,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强调政治学科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联系的基本概念。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联系原理在分析社会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本章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1.2 教学内容联系的概念联系的类型联系的实际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联系现象,如天气、人际关系等。
1.4.2 讲解联系的概念,解释联系的定义和特点。
1.4.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联系,如因果联系、并列联系等。
1.4.4 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5 总结:强调联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联系的观点。
第二章:自然界的联系2.1 课程目标本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2.2 教学内容自然界中的因果联系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生态系统中的联系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户外观察法等。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联系,如季节变化、动植物共生等。
2.4.2 讲解自然界中的因果联系,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大气氧气的关系。
2.4.3 分析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联系,如鸟类依赖树木生存。
2.4.4 户外观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联系。
2.4.5 总结:强调自然界中联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第三章:人类社会的联系3.1 课程目标本章节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中的普遍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社会现象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社会制度与发展的联系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社会中的联系,如科技进步、文化传承等。
3.4.2 讲解社会现象的联系,如经济发展与教育水平的关系。
3.4.3 分析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
3.4.4 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社会制度与发展的联系。
3.4.5 总结:强调人类社会中联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1.3 教学内容1.3.1 联系的概念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
1.3.2 世界的普遍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二章:自然界的普遍联系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联系。
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发现其中的联系。
2.3 教学内容2.3.1 生物与非生物的联系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3.2 生态系统中的联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影响,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第三章:人类社会的普遍联系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中也普遍存在着联系。
3.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社会现象,发现其中的联系。
3.3 教学内容3.3.1 人与社会的联系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3.2 社会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社会各要素(如经济、政治、文化等)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复杂的社会系统。
第四章:科技发展的联系与影响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世界普遍联系的影响。
4.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科技发展对世界联系的影响。
4.3 教学内容4.3.1 科技发展的内在联系科技发展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
4.3.2 科技发展对世界联系的影响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加剧了世界的联系。
第五章:全球化与联系的多样性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联系的多样性。
5.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全球化现象,理解世界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定义和普遍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观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教学难点:联系与客观性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和条件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分享心得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相关案例材料、讨论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
2. 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 讲解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表现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方面。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分享心得体会。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联系的客观性,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七、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2.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分享心得体会。
八、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相关案例材料、讨论问题。
九、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
2. 讲解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意志所转移。
3. 讲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不同的事物之间有不同的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2 教学内容联系的定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世界的普遍联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联系,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认为的联系是什么。
讲解联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联系的内涵。
通过多媒体展示世界的普遍联系的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章: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引导学生学会识别事物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2.2 教学内容直接联系:事物之间直接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间接联系:事物之间通过其他事物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3 教学活动讲解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
举例说明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识别。
第三章:联系的多样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联系。
3.2 教学内容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有直接联系也有间接联系,有表面联系也有本质联系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联系的多样性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举例说明联系的多样性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
第四章:联系与发展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与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4.2 教学内容联系与发展的关系: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基础,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联系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4.3 教学活动讲解联系与发展的关系的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关系。
举例说明联系与发展的关系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认识。
第五章:联系的方法论意义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方法论意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2 教学内容联系的方法论意义:认识和处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以达到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推动事物发展的目的。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普遍联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重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观察和思考周围世界的能力。
普遍联系的重要性。
1.3 教学难点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深层含义。
将普遍联系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普遍联系例子。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普遍联系的重要性。
1.5 教学准备教案、PPT、案例材料。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第二章:世界的普遍联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相互关联。
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2.2 教学重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
2.3 教学难点理解一切事物都相互关联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
2.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普遍联系例子。
观察练习法:让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2.5 教学准备教案、PPT、案例材料。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第三章: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观察和思考周围世界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重点观察和思考能力。
普遍联系的观念应用。
3.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普遍联系的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解决方案。
3.5 教学准备教案、PPT、案例材料。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第四章:普遍联系的重要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普遍联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运用普遍联系观念,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4.2 教学重点普遍联系的重要性。
普遍联系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应用。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2. 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3.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1. 联系的含义;2.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教学难点:1. 联系的多样性;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2. PPT;3. 教学视频或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联系?2. 学生分享对联系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 阐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举例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的联系。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呈现一个具体的案例,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联系;3. 学生分享分析结果。
四、联系的多样性(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2. 举例说明联系的多样性:如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等。
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0分钟)1. 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练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如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含义,认识到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并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六、联系的客观性(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 举例说明联系的客观性:如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3. 学生分享对联系客观性的理解。
七、联系的规律性(10分钟)1. 讲解联系的规律性:联系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2. 举例说明联系的规律性:如季节变化的规律;3. 学生分享对联系规律性的理解。
八、改造世界与建立新的联系(10分钟)1. 讲解人类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建立新的联系;2. 举例说明人类如何建立新的联系:如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3. 学生分享对改造世界与建立新联系的理解。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1.2 教学内容定义普遍联系解释普遍联系的概念探讨普遍联系在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普遍联系的定义和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展示普遍联系的应用第二章:普遍联系的理论基础2.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普遍联系的理论基础,包括辩证法和系统论。
2.2 教学内容辩证法:介绍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系统论:介绍系统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辩证法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例,运用辩证法和系统论进行分析第三章:普遍联系在自然界的应用3.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普遍联系在自然界中的应用,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3.2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介绍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气候变化: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实例实验法:进行简单的生态实验,观察和体验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第四章:普遍联系在人类社会的应用4.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普遍联系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认识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4.2 教学内容社会关系:介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经济全球化:探讨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社会和个人的影响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社会关系和经济全球化的实例调查研究法: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和分析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第五章:普遍联系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5.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普遍联系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个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5.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介绍心理健康与身体、情感、社交等方面的联系生活习惯:探讨生活习惯对个人健康和生活的影响5.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健康和生活习惯的实例自我反思法: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个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第六章:普遍联系与可持续发展6.1 课程目标本章旨在让学生理解普遍联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2 教学内容:联系的概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的普遍联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联系,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系的概念和世界的普遍联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第二章:联系的种类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的种类。
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种类的联系。
2.2 教学内容: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直接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直接相互作用的关系,间接联系是指事物之间通过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关系。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内部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外部联系是指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
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本质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的根本关系,现象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的表面关系。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的定义和区别。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中的联系种类。
第三章:联系的特性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的特性。
让学生学会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特性。
3.2 教学内容:客观性: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
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事物之间有着不同的联系。
动态性:联系是动态变化的,随着事物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会发生变化。
条件性:联系的存在和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条件就无法形成联系或者维持联系。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动态性和条件性。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中的联系特性。
第四章:联系的作用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的作用。
让学生学会分析联系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促进事物发展:联系可以使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制约事物发展:联系也可以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事物的发展需要在一定的联系中进行。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概念、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以及条件性。
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分析人和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全面的联系的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教学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教学难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举例法、图示法等。
【设计思路】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置场景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课前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思考有关联系的相关成语和诗句!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收集有关的素材,做好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通过联系概念的学习,体会哲学概念的形成和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收集、分析、筛选、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分析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的方法,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在与生生、师生合作探究过程中,获得合作、交往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哲学观点去分析和解决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在情感上相信,在行动上愿用、会用。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难点: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中的事物都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探讨世界中的各种联系形式,如因果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介绍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利用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具体理解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参与情况,作为评估的依据。
第二章:因果联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因果联系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因果关系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因果联系的概念和种类。
探讨因果联系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让学生理解因果联系的具体例子。
引导学生运用因果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因果联系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参与情况,作为评估的依据。
第三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概念。
培养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概念和种类。
探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自然界、社会关系和经济发展。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和讨论法,让学生理解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例子。
引导学生运用相互影响的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参与情况,作为评估的依据。
第四章:联系的形式和类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联系和类型。
培养学生识别和理解不同类型的联系。
4.2 教学内容介绍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不同形式的联系。
探讨联系的类型,如线性联系、非线性联系和复杂联系。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法,让学生理解不同形式和类型的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通用四篇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通用四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通用四篇《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篇1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①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含义、联系的多样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初步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引导学生认识到联系存在于世界的各个方面。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
探讨联系的种类和表现形式。
1.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联系的种类和实例。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学生提交关于联系种类和实例的简报。
第二章:自然界的联系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联系。
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联系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探讨自然界中的联系,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
分析自然界联系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现象中的联系。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界联系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
学生提交关于自然界联系重要性的报告。
第三章:人类社会的联系3.1 课程目标: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联系。
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联系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探讨人类社会中的联系,如家庭、社会组织、经济体系等。
分析社会联系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社会联系的实例和影响。
角色扮演法:学生模拟社会联系的场景。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情况。
学生提交关于社会联系对个人和集体影响的报告。
第四章:全球联系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联系。
引导学生认识到全球联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探讨全球联系,如国际贸易、环境问题、文化交流等。
分析全球联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全球联系的实例和影响。
项目研究法:学生进行关于全球联系的项目研究。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的情况。
学生提交关于全球联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重要性的报告。
第五章:联系与和谐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联系与和谐的关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联系的基本形式。
2.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和特点2. 联系的基本形式3. 世界的普遍联系4.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5. 实践与联系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和特点,联系的基本形式,世界的普遍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教学难点: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形式,阐述世界的普遍联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4. 实践操作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联系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引发学生对联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联系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联系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形式,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本质。
3. 阐述世界的普遍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举例说明联系在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中的体现。
4.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 讨论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6. 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联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联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联系的定义、特点、基本形式以及世界普遍联系的理解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联系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其运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三思想政治上册《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掌握联系的形式和方法,能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难点:将联系原理与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具体问题。
2.重点:结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避免片面性和形而上学思维。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展示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联系原理的要点和实际应用方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联系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际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等。
4.强调联系的方法,如矛盾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联系原理进行分析。
2.小组内部展开讨论,每位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
(3)课堂实践:让学生运用联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联系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要尊重事实、遵循规律,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运用:(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从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教学重点
联系的三个特性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案例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5分钟
在前一段时间,我们结束了第二单元的学习,讲新课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这个单元进行简单的回顾【播放幻灯片1】第二单元的4—5课,对世界是什么,也就是唯物论部分有了系统的学习,这部分中我们知道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第六课认识论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世界能否被认识、怎样被认识的知识。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进入一个新单元,共同探讨一个新内容:世界是怎样的?也就是辩证法。
我们所学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的辩证法被叫做唯物辩证法。
整个唯物辩证法单元的结构体系是这样的,大家把教材
第52页,快速的浏览一下,【播放幻灯片2】好,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三大块内容,包括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实质与核心以及根本要求。
下面我们就开始第一部分的学习——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第一部分:联系的概念(3分钟)
导入:以鸟—虫—粮食的漫画引出
提问:这幅漫画是否体现出事物的什么呢?那么联系到底指什么呢?大家看教材第54页,找到联系的概念。
【幻灯片联系的概念图】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出联系是发生在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那么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内部联系还是外部联系的?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是?
好,知道了什么事联系,那么联系又有什么特征呢?
第二部分:联系的普遍性(8分钟)
导入:[幻灯片联系普遍性图]
1、任何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内部联系)
即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举例)。
2、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外部联系)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举例)。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自然界、人类社会(客观世界);人的思维(主观世界)都是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
提问:
我们刚刚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注意: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但是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缺乏一定的条件,任何两个事物也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例:只有具备了氧气、水、适当的温度等必要条件,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存在和发展起来;撒哈拉沙漠的石头和南极的企鹅;你和奥巴马
第三部分:联系的客观性(12分钟)
导入:
(1)含义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按实践的类型联系可分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人类实践的产物,呈现着“人化”的特点。
提问:
人为事物的联系为什么也是客观的?
过程: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人的实践—客观物质活动的产物。
结果: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形成就独立于意识之外。
(3)提问: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但在生活中我们却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存在
脑筋急转弯:
米的妈妈是谁?花,因为花生米;米的爸爸是谁:蝶,因为蝶恋花;米的外婆是谁?妙笔,因为妙笔生花。
8-发,发大财,4-死,不吉利
人的命运由指纹手像决定
左眼跳喜,右眼跳灾
提问:考考你——你认为生活中有这样的联系吗?
师:这种所谓的“联系”有着共同的特点
A 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B 是人幻想虚构的联系,是主观臆造的
C 是虚假的,根本不存在的联系
(四)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
认识到联系是客观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请大家看教材第55页最下面师: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既不能忽视或消灭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客观上不存在的联系。
(图片展示――三峡工程、嫦娥奔月、青藏铁路、杭州湾大桥)
提问: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
师:联系具有客观性,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是无法改变的。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好,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联系的第三个特征:联系的多样性
第四部分:联系的多样性(8分钟)
(1)原因:
师:事物的多样性
(2)形式:
师: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因果联系,整体部分联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些判断,请你判断这属于何种联系?
判断: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间接联系
唇亡齿寒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时势造英雄。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无风不起浪。
因果联系
虚心使人进步。
因果联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因果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3)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
师:联系具有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和它的条件性是密不可分的.雨下下来,会和大地上的一切事物产生多种多样的联系,那下雨好不好?
思考:下雨好不好?
答:如果是久旱逢甘霖,是件好事,如果是连续不断的洪水,是件坏事。
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也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第五部分:总结回顾(3分钟)
联系: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
第六部分:课堂练习(5分钟)
四道单选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