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_人教新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克和千克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单元教学总述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单元内容简析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
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本单元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质量单位“克”及相应的测量工具——天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相应的常见测量工具;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测量(计量、度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手段和方法,而对物体质量的把握离不开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质量单位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质量观念的基础。
3.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轻、重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轻重,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还能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今后学习更大的质量单位做好知识储备。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做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能正确地使用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难点:1.建立“千克”的概念。在一定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物体的质量与它的大小无关,能准确地估计物体的大概质量。
2.初步学会用1千克物品来估计一些物品质量的方法。
单元编排结构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1课时
1课时
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教材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在超
市购物称重的情境,由此引出质量
单位克和千克。例1认识质量单位
“克”,例2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教材都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直观认识克和千克的作用。
承前启后对轻、重的感念有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克”、
“千克”→认识质量单
位“吨”
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帮助学生认识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做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质量
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称量和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重难点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
道1千克=1000克。
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
念,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化解措施直观演示、动手操作、
实物对比、合作交流等
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操作实践,探究新知→实践运用,巩固拓展→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天平、一枚2分的硬币、两袋500克、一袋1千克的盐等实物。
学生准备: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1.出示购物称重情境,引
导学生关注物品有轻重
之分。
2.质疑:怎样比较物品的
轻重?
1.先猜测,通过掂一掂活
动发现物品有轻重之分。
2.同桌交流、汇报:可以
掂一掂、看物品包装袋上
1.比一比,哪个重?
南瓜比皮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