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曾先于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清明节”的发源地在韩国,并把“清明节”定为该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至国内,先是众多网民自发声讨,后由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报告,陈述清明节发源地在中国,清明节当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9年起定为全国法定假日。
探究四:立足《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7、13段,谈谈你对材料中“中韩围绕清明节的争执和如何对待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见解。
学习重点
比较:结合生活体验,简要文字记录对传统文化、文化传统概念的理解;在研读文本后,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读文本前的理解作比较。
学习难点
结合所给例文,立足本文中关键词句,谈谈对例文中相关现象的见解。
学习过程
学习重点与难点
活动安排
设计意图
一、自主学习
1.〖课前自学〗:简要写出你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初步见解,然后交流。
如果学生有修改判断的,请其讲明原因。
2.〖学中讨论〗:朗读文本第3、4、8、9四段,然后讨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指导:讨论为4人一小组,小组中有一位小组长,负责记录同学们的讨论精要之处,并作好发言交流的准备。
【师读3、4段,生齐读8、9段】
发言提纲:
3.〖学后检测〗: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然后与同伴交流。
①传统文化具备有形的实体,文化传统不具备有形的实体。
②文化传统是母体,传统文化是产物。
③文化传统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包含文化传统。
④文化传统强调传统的实践过程,传统文化强调传统的积累结果。
学生自我修正答案。
小组合作:组内分工、角色定位、明确要求。
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学生合作才有实效。
当堂训练:通过4道判断题进一步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
寒食节在唐朝传至朝鲜半岛,半岛的人非常推崇孝心,长时间把寒食节作为重要的节日,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中国的晋文公和介子推。
如今,韩国把秋夕、端午、春节、寒食并称四大传统节日,秋夕的祭祖一般在长子的家中进行,然后去墓地扫墓,整个过程类似于中国的清明节。
探究三:立足《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6段,谈谈你对材料中“寒食节、清明节的演变过程”的见解。
在集体中加强自我反馈能力。
教师必须参与到小组讨论,学生借助于外力监控来达成目标。
判断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思辩过程。
4.〖拓展探究〗:本文是学者论文,中学生读来显得吃力,不妨借用本文中有关论述,谈谈你对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见解。
阅读下面材料,立足《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中关键词句,谈谈你对材料中所涉及的现象的见解。
不仅如此,第二年的寒食节,晋文公非常思念介子推,素服来到那棵大柳树下祭奠介子推,那棵大柳树居然活了,并没有被烧死。所以,晋文公就下令,把这棵大柳树封为清明柳,后来又有了清明节。
〖以上材料摘自钱文忠著《解读<三字经>》〗
探究二:立足《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11、12段,谈谈你对材料中“介子推的忠孝观念”的见解。
交流要点:
2.〖课前检测〗“国画”属于传统文化还是属于文化传统?
追问: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文人借“竹子”表示对“高风亮节”的向往。请问:文人对高风亮节的向往是属于传统文化还是属于文化传统。
国画属于________,文人的向往属于__________
统计:全班____人;国画属于传统文化______人,属于文化传统_____人;
与
技能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学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2.借助对文本的理解,正确评述社会现象。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问题探讨,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内涵及之间的关系。
2.学会立足本文中关键词句,谈谈对当今社会现象的见解。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增强自主学习时把握文章要点的习惯。
2.增强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相互质疑争辩的意识。
寒食节和清明节
晋文公重耳在外逃亡时断粮,手下随从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一块肉煮成一碗肉汤献给重耳,骗说是麻雀汤。重耳吃后发现介子推一瘸一拐走路,得知介子推忠义后大受感动,承诺自己当国君重赏。后来重耳成晋文公后,逃难的人都得以封赏,独忘介子推。而介子推是一位君子,带着老母亲躲进山里。许多人鸣不平,写诗传唱晋文公忘恩负义。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必修五)学案及课堂实录
案例背景
教材
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存在着模糊认识,以致出现了许多现实问题,有人还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为此作者写作本文一是提醒国人要正视传统文化,二是要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能做好文化的薪火相传。本文三个标题,内在逻辑清晰,在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社会现象作出自我判断。
文人向往属于传统文化_____人,属于文化传统___人。
学生个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完成前置性检测,以备课内交流。
课内第一环节要统计学生的检测结果,通过此环节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
二、文本研讨
1.〖学中巩固〗:小声读出作者对两个概念的具体解释,然后重新审视你对“国画”和“文人向往”的判断。
指导:小声读要读出声音,并在文中用笔标注出。国画属于________,文人的向往属于__________
学情
分析
有关社会现象同学们都有直观感知,但是上升到文化范畴,学生却知之甚少。同时,许多同学对社会现象的判断只是一种主观印象,并不能够产生思想的深度,加之本文在语言、逻辑上与学生阅读口味有些距离,所以学生的感性认知、理性判断并不够强烈。学案设计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可以从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来引导学生学习。
学习目标
知识
晋文公闻知诗传唱的内容,十分内疚,亲自带领大臣,到介子推藏身的绵山去迎请。但是介子推心灰意冷,拒绝出山,认为“君王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
晋文公手下众多大夫、臣子,有人非常嫉妒,看见君主如此尊重介子推,就出了一个很阴险的主意,说:“介子推不是不愿意出山吗?他是个孝子,我们放火烧山,他为了保护母亲一定会下山,放火时三面纵火,留出一面不放火,烧不坏他,他就肯定逃出来下山了。”
探究一:立足《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10段,谈谈你对材料中“许多人鸣不平写诗传唱”与“有人非常嫉妒出了阴险的主意”的现象的见解。
晋文公觉得是好主意。哪知放火时四面放火,没有预留出口。晋文公带领大臣到山上时,发现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柳树已被活活烧死。晋文公非常悲痛,下令那一天不许点火、不许煮饭,只能吃寒冷的食物,所以叫寒食节。
探究四:立足《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7、13段,谈谈你对材料中“中韩围绕清明节的争执和如何对待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见解。
学习重点
比较:结合生活体验,简要文字记录对传统文化、文化传统概念的理解;在研读文本后,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与读文本前的理解作比较。
学习难点
结合所给例文,立足本文中关键词句,谈谈对例文中相关现象的见解。
学习过程
学习重点与难点
活动安排
设计意图
一、自主学习
1.〖课前自学〗:简要写出你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初步见解,然后交流。
如果学生有修改判断的,请其讲明原因。
2.〖学中讨论〗:朗读文本第3、4、8、9四段,然后讨论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
指导:讨论为4人一小组,小组中有一位小组长,负责记录同学们的讨论精要之处,并作好发言交流的准备。
【师读3、4段,生齐读8、9段】
发言提纲:
3.〖学后检测〗: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然后与同伴交流。
①传统文化具备有形的实体,文化传统不具备有形的实体。
②文化传统是母体,传统文化是产物。
③文化传统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包含文化传统。
④文化传统强调传统的实践过程,传统文化强调传统的积累结果。
学生自我修正答案。
小组合作:组内分工、角色定位、明确要求。
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学生合作才有实效。
当堂训练:通过4道判断题进一步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
寒食节在唐朝传至朝鲜半岛,半岛的人非常推崇孝心,长时间把寒食节作为重要的节日,其实他们并不知道中国的晋文公和介子推。
如今,韩国把秋夕、端午、春节、寒食并称四大传统节日,秋夕的祭祖一般在长子的家中进行,然后去墓地扫墓,整个过程类似于中国的清明节。
探究三:立足《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6段,谈谈你对材料中“寒食节、清明节的演变过程”的见解。
在集体中加强自我反馈能力。
教师必须参与到小组讨论,学生借助于外力监控来达成目标。
判断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思辩过程。
4.〖拓展探究〗:本文是学者论文,中学生读来显得吃力,不妨借用本文中有关论述,谈谈你对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见解。
阅读下面材料,立足《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中关键词句,谈谈你对材料中所涉及的现象的见解。
不仅如此,第二年的寒食节,晋文公非常思念介子推,素服来到那棵大柳树下祭奠介子推,那棵大柳树居然活了,并没有被烧死。所以,晋文公就下令,把这棵大柳树封为清明柳,后来又有了清明节。
〖以上材料摘自钱文忠著《解读<三字经>》〗
探究二:立足《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11、12段,谈谈你对材料中“介子推的忠孝观念”的见解。
交流要点:
2.〖课前检测〗“国画”属于传统文化还是属于文化传统?
追问: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文人借“竹子”表示对“高风亮节”的向往。请问:文人对高风亮节的向往是属于传统文化还是属于文化传统。
国画属于________,文人的向往属于__________
统计:全班____人;国画属于传统文化______人,属于文化传统_____人;
与
技能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已学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2.借助对文本的理解,正确评述社会现象。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问题探讨,了解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的内涵及之间的关系。
2.学会立足本文中关键词句,谈谈对当今社会现象的见解。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增强自主学习时把握文章要点的习惯。
2.增强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相互质疑争辩的意识。
寒食节和清明节
晋文公重耳在外逃亡时断粮,手下随从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一块肉煮成一碗肉汤献给重耳,骗说是麻雀汤。重耳吃后发现介子推一瘸一拐走路,得知介子推忠义后大受感动,承诺自己当国君重赏。后来重耳成晋文公后,逃难的人都得以封赏,独忘介子推。而介子推是一位君子,带着老母亲躲进山里。许多人鸣不平,写诗传唱晋文公忘恩负义。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苏教版必修五)学案及课堂实录
案例背景
教材
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存在着模糊认识,以致出现了许多现实问题,有人还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为此作者写作本文一是提醒国人要正视传统文化,二是要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能做好文化的薪火相传。本文三个标题,内在逻辑清晰,在了解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社会现象作出自我判断。
文人向往属于传统文化_____人,属于文化传统___人。
学生个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完成前置性检测,以备课内交流。
课内第一环节要统计学生的检测结果,通过此环节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
二、文本研讨
1.〖学中巩固〗:小声读出作者对两个概念的具体解释,然后重新审视你对“国画”和“文人向往”的判断。
指导:小声读要读出声音,并在文中用笔标注出。国画属于________,文人的向往属于__________
学情
分析
有关社会现象同学们都有直观感知,但是上升到文化范畴,学生却知之甚少。同时,许多同学对社会现象的判断只是一种主观印象,并不能够产生思想的深度,加之本文在语言、逻辑上与学生阅读口味有些距离,所以学生的感性认知、理性判断并不够强烈。学案设计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可以从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来引导学生学习。
学习目标
知识
晋文公闻知诗传唱的内容,十分内疚,亲自带领大臣,到介子推藏身的绵山去迎请。但是介子推心灰意冷,拒绝出山,认为“君王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
晋文公手下众多大夫、臣子,有人非常嫉妒,看见君主如此尊重介子推,就出了一个很阴险的主意,说:“介子推不是不愿意出山吗?他是个孝子,我们放火烧山,他为了保护母亲一定会下山,放火时三面纵火,留出一面不放火,烧不坏他,他就肯定逃出来下山了。”
探究一:立足《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10段,谈谈你对材料中“许多人鸣不平写诗传唱”与“有人非常嫉妒出了阴险的主意”的现象的见解。
晋文公觉得是好主意。哪知放火时四面放火,没有预留出口。晋文公带领大臣到山上时,发现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抱着一棵大柳树已被活活烧死。晋文公非常悲痛,下令那一天不许点火、不许煮饭,只能吃寒冷的食物,所以叫寒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