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森林狂想曲

苏少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二单元 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教学目标:1.能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曲式结构。

2.通过合作、探讨等方式,了解乐曲中的演奏乐器,能熟悉并哼唱出乐曲主题A、B、C的旋律,能用打击乐器模仿乐曲“音效”部分。

3.通过对乐曲的欣赏、体验,培养学生音乐创造与实践的能力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信念。

教学重点:能熟悉并哼唱出乐曲A、B、C主题的旋律教学难点:能分辨出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那神奇而又美妙的世界吧。

师:欣赏乐曲(教师播放音响《森林狂想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你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声音?你能模仿出来吗?生:青蛙、乌鸦、风声师:很逼真,你们学的太棒了!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生: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大森林。

师:同学们,请你们给这首乐曲起个名字吧生:《美丽的大森林》、《大森林的早晨》师:刚才同学们给乐曲起的名字都很美,音乐家也给这首乐曲起了个名字叫做《森林狂想曲》(出示课题)二、新授1、师:出示课件,了解乐曲背景。

师:为了表现森林中的许多声音,乐曲中出现了很多蛙声、鸟声、风声、流水声等,这些都是实地录制的声音,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2、复听乐曲《森林狂想曲》,提问:你听到了哪些主奏乐器?生:竹笛、小提琴、吉他师:乐器可以分为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两种。

竹笛、小提琴和吉他它们都各属于哪一类乐器?学生回答:竹笛属于中国民族乐器,小提琴和吉他属于西洋乐器。

师:那么一中一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有没有给人一种特别不和谐的感觉?师:中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并没有给人不和谐的感觉,反而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分析A、B、C主题的旋律4、学唱A、B、C主题的旋律5、教师分别弹奏其中两个主题旋律,让学生听辩。

6、再次欣赏歌曲,填写乐曲主题旋律的演奏顺序:音效()()B()B C( )音效()B()B C ()音效三、拓展师:下面老师要请大家开展一个有趣的活动,叫做自己的森林音乐会。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瑶族舞曲》教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瑶族舞曲》教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瑶族舞曲》教案新人教版一、课程目标•了解瑶族文化,了解瑶族舞曲的特点;•能够感受瑶族舞曲的节奏和氛围;•掌握简单的舞姿和舞蹈动作;•学会合作,共同完成舞蹈创作。

二、课程重点1.了解瑶族舞曲的基本知识;2.感受瑶族舞曲的节奏和氛围;3.学习瑶族舞曲的基本舞蹈动作,掌握舞姿;4.合作完成一个瑶族舞曲的创作。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瑶族舞曲》的背景和基本知识–备好音乐设备–设计好瑶族舞曲的创作活动2.学生准备–了解瑶族文化,收集瑶族相关的资料–穿着舒适合适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四、教学流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蚂蚁和冬天的故事》易读版,并进行互动问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瑶族舞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瑶族舞曲的基本知识•简单介绍瑶族文化,使学生了解瑶族文化的基础;•播放《瑶族舞曲》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氛围;•引导学生找出与普通音乐不同的地方,让学生了解瑶族舞曲的特点。

3. 学习瑶族舞曲的基本舞蹈动作•给学生示范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同时让学生模仿;•教学生一些与瑶族舞曲相似的基本舞蹈动作,如手舞、步伐等;4. 掌握合作基础,共同完成创作•分成小组,让学生一起创作一个瑶族舞曲;•引导学生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制作舞蹈并进行表演。

5. 课程•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汇总学生的表演,并评价学生的表现;•展示课堂收获,并点评学生最有收获的内容。

五、课后作业•家长帮助学生了解瑶族文化历史,查阅相关资料;•学生结合所学,编写一篇关于《瑶族舞曲》的小短文。

•推广舞蹈,跳一段舞蹈进行拍照,并在家里分享和展示。

六、教学注意事项•课堂上可以结合音乐、舞蹈、歌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学习;•课堂上应注意安全,不要使用危险的舞蹈动作或者个体舞蹈动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合作,如何尊重团队其他成员,如何展示个人风采和团队精神;•教学完毕后,应及时给学生反馈,以便学生及时纠正问题,完善自身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新编)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新编)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新编)第一单元音乐中的和声1. 什么是音乐中的和声?答:和声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音同时发生时,它们所组成的音响效果。

2. 和声有哪些基本概念?答:基本概念包括音高、音长、节奏、音量、和声。

3. 什么是协和音?答:同时发声的不同音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听起来和谐悦耳的效果。

这种音叫做协和音。

第二单元合唱与1. 什么是合唱?答:合唱是指许多人同声演唱的一种音乐形式。

2. 合唱有哪些基本要素?答:基本要素包括声音的高低、强弱、有规律的节奏和正确的发声方法。

3. 什么是?答:是指将诗歌通过音乐形式进行演唱的一种艺术形式。

第三单元音乐与舞蹈1. 音乐与舞蹈有什么关系?答: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则是音乐的身体。

2. 各个时期的舞蹈有哪些特点?答: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舞蹈风格和表现手法,如古代舞蹈的庄重古朴,近代舞蹈的自由奔放,现代舞蹈的前卫新颖等。

第四单元乐器与演奏1. 什么是乐器?答:乐器是指能够发出声音的器具,通常包括弦、鼓、管、键四种。

2. 演奏的基本技巧有哪些?答:演奏乐器的基本技巧包括正确的姿势、准确的节奏、恰当的音质、感性的表达和协调的合奏。

3. 乐器有哪些分类?答:乐器的分类方式较多,如按原理分有弦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和电子乐器等;按演奏方式分有拨弦乐器、拉弦乐器、吹管乐器、击打乐器等;按音域分有高音乐器、低音乐器等。

第五单元音乐中的旋律1. 什么是旋律?答:旋律是指一段有组织、有层次、有情感表达的音符组合。

2. 旋律在音乐中扮演什么角色?答:旋律是音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能表达曲调和情感的部分。

第六单元音乐与戏剧艺术1. 音乐与戏剧艺术之间有什么关系?答:音乐和戏剧是密不可分、相互呼应的,在舞台上相互烘托、相互铺陈。

2. 如何对音乐与戏剧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识与评价?答:通过欣赏、品味和鉴赏音乐与戏剧艺术的精品,特别是注意剧情、节奏、音效、音乐与舞美等方面的协调,了解音乐与戏剧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作用和意义。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黎族舞曲》优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黎族舞曲》优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黎族舞曲》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黎族舞曲的起源和特点。

- 研究黎族舞曲的基本舞步。

- 能够配合音乐,表演简单的黎族舞曲。

二、教学内容1. 黎族舞曲的起源和特点- 黎族舞曲的起源:介绍黎族舞曲起源的背景和历史。

- 黎族舞曲的特点:解释黎族舞曲的特点,如舞蹈动作、舞曲节奏等。

2. 黎族舞曲的基本舞步- 黎族舞曲的基本舞步:分解和演示黎族舞曲的基本舞步,让学生模仿跳舞。

3. 表演黎族舞曲- 练配合音乐表演简单的黎族舞曲:通过练和指导,让学生能够配合音乐表演黎族舞曲的整套动作。

三、教学步骤1. 介绍黎族舞曲的起源和特点。

2. 分解和演示黎族舞曲的基本舞步。

3. 让学生模仿跳舞,练基本舞步。

4. 引导学生练配合音乐表演黎族舞曲。

5. 结束课堂,总结研究成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黎族舞曲的起源和特点。

- 黎族舞曲的基本舞步。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配合音乐表演黎族舞曲的整套动作。

五、教学准备- 黎族舞曲的音乐。

- 教学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六、教学评价及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基于学生在跳舞过程中的表现和对黎族舞曲的理解程度。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准确、是否能够配合音乐等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如果学生在跳舞过程中出现困难,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反思中,可以思考教学过程是否流畅、学生的兴趣是否被激发、学生的表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

根据反思的结果,可以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自行了解其他民族的舞曲,比较它们的特点和舞蹈动作的异同,进一步拓宽对多样文化的认知。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家中练习黎族舞曲,加强对舞蹈动作的熟练程度。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瑶族舞曲》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瑶族舞曲》是刘铁山和茅沉以瑶族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创编而成的管弦乐曲。

该作品生动地展现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和生活风貌。

全曲为复三部曲式,首部为C羽调式,第一主题优美抒情,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变密,音乐情绪更加热烈欢快,表现了小伙子们热情奔放的舞姿。

中部为C宫调式,其三拍子的优美旋律,表现了男女青年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再现部为C羽调式,是首部两个主题的再现,其主奏乐器的变换,打击乐的加人和速度的加快,使音乐的情绪达到高潮,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二.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乐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感受《瑶族舞曲》速度、力度特点、感受乐曲情绪,就成了本课的重点,而记忆乐曲的旋律,引领学生作出对节选部分的乐曲的正确分析便成了本课的难点。

课前我布置给学生作业收集相关的瑶族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三.教学目标1、感受并体验《瑶族舞曲》的情绪和情感,想象音乐所描绘的场景。

2、熟记《瑶族舞曲》主要段落的主题音乐,并辨别其主奏乐器的音色,模仿长鼓的音色和声势动作参与a段主题旋律的体验和表演活动。

3、了解瑶族的风土人情,用课堂乐器演奏a段主题旋律。

四.教学重难点1、熟悉本乐曲第一、二音乐主题。

2、说出乐曲的结构以及音乐要素的变化,自编声势动作随乐参与表现。

3、课堂乐器演奏a段主题旋律。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堂乐器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以合唱《瑶族长鼓舞歌》为背景的《长鼓歌舞》视频片段教师:你熟悉这首合唱曲吗?他们敲击的乐器叫什么名字?师:这首《瑶族长鼓舞歌》是作曲家刘铁山有感于瑶族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用当地的民间舞曲《长鼓歌舞》为素材创编而成的。

他们敲击的乐器是瑶族长鼓。

2、瑶族长鼓典型节奏体验在教师的稳定拍下,敲击课桌模仿瑶族长鼓的音色进行体验。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介绍本文档对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材进行分析,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材概述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材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音乐元素、音乐的节奏与形式、音符的读法与写法等。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目标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音乐元素,包括音高、音长和音色等,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不同音乐元素;2. 理解音乐的节奏与形式,能够辨别不同的节奏类型,并模仿演奏;3. 掌握音符的读法与写法,能够准确地演奏和书写简单的音符;4.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学会欣赏不同种类的音乐,并理解音乐表达的情感和意义;5. 培养音乐表演能力,通过合作与合唱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教学内容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1. 音乐元素的介绍,包括音高、音长和音色等;2. 音乐的节奏与形式,如二拍、四拍和变奏曲等;3. 音符的读法与写法,包括简单的音符记号和谱表;4. 音乐欣赏,包括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并理解其情感和意义;5. 音乐表演,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展示个人和集体的音乐才华。

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音乐元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准确识别和描述不同音乐元素;2. 针对节奏与形式的教学,注重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类型,并进行模仿演奏;3. 音符的读法与写法的教学要由浅入深,先从简单的音符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更复杂的音符;4. 在音乐欣赏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多样化的音乐素材,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5. 在音乐表演中,注重个人和集体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潜力。

教学建议为了更好地教授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的教材,以下是一些建议:1. 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营造积极的音乐研究环境;2.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将教材内容分解为适当的单元,有序进行教学;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讲解、示范、练和互动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4. 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音乐资源和音乐软件,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音乐欣赏和表演中展示自己的特长与想法。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音乐:音乐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音乐:音乐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音乐:音乐第二单元知
识点总结
一、乐符和乐谱的基本知识
- 乐符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用来表示不同音高和时值的音符。

- 乐谱是用来记录音乐的符号系统,包括五线谱和简谱。

二、节奏的基本概念
-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是音乐中时间的组织方式。

- 音符的时值决定了节奏的快慢,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三、音高的基本概念
- 音高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用来表示音符的高低。

- 五线谱上的音符位置决定了其音高,高音区域、中音区域和低音区域分别表示不同音高的音符。

四、常见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 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等,通过拉弦发声。

- 管乐器:如长笛、萨克斯等,通过吹气发声。

- 打击乐器:如钢琴、鼓等,通过敲击发声。

- 电子乐器:如电子琴、电子吉他等,通过电子信号发声。

- 特点:不同乐器有着不同的发声方式和音色。

五、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长短
- 高低:通过音高的不同来区别声音的高低。

- 强弱:通过音量的大小来区别声音的强弱。

- 长短:通过音符的时值来区别声音的长短。

六、音乐元素的表达手法
- 音乐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 表达手法包括速度、力度、韵律、演奏技法等。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学习音乐的同学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1至4单元知识要点

部编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1至4单元知识要点

部编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1至4单元知识要点本文旨在总结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课程1至4单元的知识要点,以供教师备课参考。

第一单元 - 我和音乐有个约会1. 什么是音乐音乐是人们用声音和各种乐器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表现情感、传递信息等方面有着丰富多彩的功能。

2. 音乐的元素音乐由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是音乐的基本构成部分。

3. 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由它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使用声音的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唱歌、吹奏、弹奏等方式来使用声音,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第二单元 - 我能发现身边的乐器1. 什么是乐器乐器是人们用来创造音乐的器具,包括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2. 乐器的分类乐器可以按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比如按照使用方式分类,可以分为拉、吹、击、弹四类。

3. 常见的乐器小学生应当掌握一些常见乐器的名称、外形、演奏方式等,例如钢琴、小提琴、单簧管、萨克斯等。

第三单元 - 我会分辨不同的音高1. 什么是音高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程度,高音与低音有着明显的区别。

2. 分辨音高的方法小学生可以通过听、唱、说、打的方式来分辨不同的音高,逐渐提高对音高的敏感度。

3. 音乐作品中的音高音乐作品中的音高很多,例如有高音、中音、低音等,通过训练可以逐渐分辨。

第四单元 - 我会说唱跳1. 什么是说唱跳说唱跳是指一种有节奏、有旋律、有舞蹈的音乐活动,通常在小学的音乐课程和校园文艺活动中广泛开展。

2. 说唱跳的表现形式说唱跳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合唱、口头韵律、广场舞等。

3. 研究说唱跳的意义研究说唱跳有助于小学生提高个人素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以上就是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课程1至4单元的知识要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和三单一课教案5.听赏《牧歌》教学目标一、通过聆听乐曲《牧歌》,感受蒙古长调音乐悠扬宽广的特色,加倍酷爱民族音乐。

二、初步了解蒙古风土人情。

重点一、通过聆听乐曲《牧歌》,感受蒙古长调音乐悠扬宽广的特色,加倍酷爱民族音乐。

二、初步了解蒙古风土人情。

难点通过音乐感受蒙古长调音乐悠扬宽广的特色教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进程一、温习歌曲《白帆》、《同在蓝天下》《天地之间》二、导入一、组织学生听着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音乐进教室。

(《赛马》)二、教师:咱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明白那些民族呢?今天教师率领你们去参观漂亮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风土人情。

出示以《牧歌》为背景的多媒体课件,战展现蒙古大草原风光及蒙古族衣饰等。

你都看到了那些画面?3、那你明白蒙前人有何性格特点?(蒙前人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从来待人热情、性格豪爽,这一特点也自但是然反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4、教师简单介绍蒙古族特色音乐——长调。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点的独特演唱形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风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述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和湖泊。

长调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声多词少、气息绵长,旋律极富装饰性(如前倚音、后倚音、滑音、回音等),尤以“诺古拉”(蒙古语音译,曲折音或装饰音)演唱方式所形成的华彩唱法最具特色。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列榜中”五、教师:小提琴独奏曲《牧歌》是依照流传于内蒙古昭乌达盟一带的同名民歌改变的4/4拍,大调式色彩,是我国脍炙人口的小提琴曲之一。

说到小提琴谁明白它按乐器分类属于民族仍是西洋乐器?民族乐器些有哪那位同窗说一下?让咱们一路走进乐曲感受其优美、悠扬的的音调特色。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继续向学生介绍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音乐和文化,让学生认识到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只有尊重和理解彼此的文化才能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了解很多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从少数民族的歌舞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本单元包括唱歌《吹起羌笛跳锅庄》《阿喽喽》欣赏《瑶族舞曲》《木鼓歌》《锦鸡出山》演奏《瑶族舞曲》,通过唱歌、欣赏和演奏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认识,尤其是对羌族、瑶族、土家族音乐类型与特点的认识。

同时,在音乐实践中锻炼学生对民间音乐的演唱和演奏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演奏及参与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够做到人人参与、大胆参与。

2.学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能够做到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了解歌曲的音乐创作方法,并尝试参与表演。

3.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熟记音乐不同段落主题并划分段落,能用课堂乐器对音乐进行伴奏。

4.欣赏《锦鸡出山》,了解土家族民间音乐形式,能够击打出不同段落的节奏,并能与录音合奏。

5.学唱歌曲《阿喽喽》,能够掌握歌曲幽默风趣的情绪特点,并通过声音进行表现,准确把握歌曲中的变换节拍,唱准不同的节奏。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歌曲与舞蹈韵律的关系。

2.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3.能够积极主动随音乐参与表现。

4.了解土家族打击乐器合奏的形式与特点。

5.感受音乐作品三个段落的不同速度、情绪,并说出自己联想到的画面场景。

(二)教学难点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够注意歌曲中不同节拍的变换,并唱准时值2.能为歌曲实际演唱形式并进行分组表演。

3.认真聆听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和歌曲表现的场景,并能随音乐进行哼唱。

4.能够用打击乐器、声势等方式参与表现。

5.用课堂乐器演奏作品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描述+图表)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等)。

【2024高效备课】湘艺版音乐五下第二单元整体备课简案

【2024高效备课】湘艺版音乐五下第二单元整体备课简案

小学音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单元备课学校名称:xx小学单元名称:第2单元(整课)适用年级:五年级下设计者:一、单元(整课)主要概念贯彻党的党的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

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本学期教材还加强了欣赏课,器乐课。

歌舞唱游课的学习力度,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

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二、目标确定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从教育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往的教材,往往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无论从教材内容的构件、教学方法的思路等等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

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学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

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教材组成员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要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问题,所以不仅是以学生为本,还要强调其发展,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唱歌、欣赏、器乐、律动、创编等。

要求如下:唱歌: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歌,咬字吐字清晰,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演唱方法,能够很好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欣赏:欣赏优秀的歌曲、乐曲、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

了解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常见的乐器和演奏形式,了解中外杰出音乐家。

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

器乐:认识各种打击乐器,并学会正确的演奏方法。

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律动:要求学生配合音乐,跟老师示范,在技能训练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3.学情分析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欣赏锦鸡出山|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欣赏锦鸡出山|人教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锦鸡出山》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景的歌曲。它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元素表现了锦鸡的活泼形象。了解这些音乐元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表达音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聆听《锦鸡出山》,分析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和音色。这首歌曲展示了这些音乐元素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感受音乐的魅力。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缺乏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我可以在设计活动时增加一些趣味性和互动性,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于音乐情感表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采用更多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视频观看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背后的情感。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欣赏锦鸡出山|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单元欣赏锦鸡出山|人教版
1.熟悉《锦鸡出山》的旋律,了解其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学习音乐中的节奏、音高、音色等基本元素,并能够辨别和模仿。
3.通过欣赏《锦鸡出山》,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场景和情感。
4.了解和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附点音符等音乐记谱知识。
举例解释:
-在学习《锦鸡出山》的旋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规律性,通过演奏、跟唱等方式强化记忆。
-对于节奏的掌握,教师可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在音乐中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在音乐表达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演唱方式,如变化音色、调整力通过分析歌曲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锦鸡出山》,激发学生表达音乐情感,提高音乐表现技巧。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彝族舞曲》优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彝族舞曲》优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彝族舞曲》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彝族舞曲》的起源和特点;- 研究彝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 掌握《彝族舞曲》的基本节奏和编排;-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音乐播放设备;- 彝族舞曲音乐录音。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 创设情境,介绍彝族舞曲的起源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播放彝族舞曲音乐,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步骤二:研究彝族舞蹈基本动作1. 教师示范基本动作,如手臂的摆、腿部的跳等。

2. 学生跟随示范,逐步研究基本动作。

步骤三:研究《彝族舞曲》的节奏和编排1. 教师播放《彝族舞曲》音乐,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编排。

2. 学生分组进行编排表演。

步骤四:展示和评价1. 各小组依次表演编排好的舞蹈。

2. 教师和同学们进行评价和讨论,提供肯定和建议。

四、教学效果评估- 观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对学生的舞蹈编排进行评估,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教学拓展- 邀请彝族舞蹈专家或民间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示范;- 组织学生参观彝族舞蹈演出。

六、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彝族舞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训练和表演;- 各小组的舞蹈编排有创意,表演效果较好;- 在评估中,对学生的舞蹈编排给予了鼓励和建议,提高了他们的研究动力。

以上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二单元《彝族舞曲》优质教案》的大致内容。

详细的教案可根据具体班级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锦鸡出山PPT课件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锦鸡出山PPT课件
看一看·找一找
二钹
二钹是器乐合奏中的 低音乐器,多在弱拍击奏。 它常与头钹在节奏上交 错配合,造成节奏多变、 音响丰富的效果。
这四种打击乐器(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也是土家族人民非常喜欢的民 间音乐形式“打溜子”中的常用乐器。演奏家们用不同的敲击方式发出不同声 响,通过默契的配合与合奏演奏出了这样生动有趣的音乐。
锦鸡出山
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变的演奏技 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并借此表现了土家族人民热爱 生活的乐观情趣。
锦鸡出山
山间春色
01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队出山
溪间游戏
03
04
众御顽敌
荣归
05
(一)山间春色
请同学们观察乐谱,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呢?
台 台 台 台 台台 台台 台台台台 台 七七 卜 七七 卜 七七 卜 卜 卜 卜 卜 卜 卜 卜 卜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乐曲 有什么样的特点?
突出节奏,由四种敲 击体鸣乐器相互交错配 合而成的乐曲,乐器之 间配合精妙,表演生动 有趣。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表演形式吗?
“打溜子”是土家族地区流传 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 奏,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 它将溜子锣、头钹、二钹、马 锣的技巧融于一体,并充分发 挥每件乐器的演奏技艺。
锦鸡出山
看一看 想一想
01.乐曲属于哪个民族?它有什么 民俗文化?
02.它们分别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03.乐曲有什么特点?
04.你知道这样的演奏形式是什么吗?
乐曲属于哪个民族?它有什么民俗文化?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 久的民族,在中国的56 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排名 第七位,主要居住在云 贵高原东部,绝大多数 人通汉语,只有为数不 多人还保留着土家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欢乐的村寨教学内容:1、聆听:管旋乐《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2、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3、编创与表演教学目标: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材分析.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我们祖国的心脏。

在那里发出的重要信息都会传遍全国各地。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产生激荡和回响。

《北京喜讯到边寨》就是表现了重大喜讯传到祖国边陲时,山寨人们欣喜若狂、纵情欢庆的情景。

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舞曲,结构紧凑,表现手法简朴,音乐形象鲜明。

其主题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全曲由引子、五个具有舞曲特征的主题(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以及第一个主题反复再现所构成。

最后,表现人们喜庆狂欢、激情洋溢的群舞场面的音乐在乐队的全奏下再次出现。

欢快的速度、宏伟的音响,使乐声辉煌灿烂,营造了万民欢腾的热烈气氛,全曲在此宣告结束。

2.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佤族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的西盟、沧源等地。

那里群山叠峰,森林茂密,气候温和,物产富饶,人们以农业和狩猎为主。

佤族原来没有文字,解放后产生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佤文。

佤族的音乐原始、古朴,与其生活、劳动、风俗密切相关,也是抒情和娱乐的主要手段。

佤族民间音乐以民歌为主,曲调简练,风格粗犷,调式多为羽调式和徵调式。

节拍多用较规整的三拍子,“在高音区拉宽节奏,并引出最后的5小节乐句,高亢明亮,抒发了佤族同胞展望美好明天,无限欢乐和激动的心情。

3.歌曲《巴塘连北京》《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

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4.歌曲《迷人的火塘》《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

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前乐段的两个乐句旋律平稳,缓缓下行,4个小节最后都是切分音,最后以舒展的尾声“啊”使侗家的欢乐歌声飘向夜空,久久回荡。

教学重点难点:和声教学、切分节奏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用具准备:录音机、琴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管旋乐《北京喜讯到边寨》2、表演《巴塘连北京》教学目标: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和声教学、切分节奏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用具准备:录音机、琴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二、复习歌曲:〈春雨蒙蒙的下〉、〈小鸟小鸟〉三、导入新课:1.猜谜导入:(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谜语:考考你的小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3、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

设问:(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 (2)“边寨”是什么地方?3.熟悉各主题音调。

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

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

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

5.师生讨论。

设问: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

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

(从引子开始一段一段地议论,边议边再听各段音乐的片段)。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

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根据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独舞、男青年舞、男女对舞等)。

(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

7.小结: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

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

四、学习歌曲:《巴塘连北京》1.地理地貌知识导入: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

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

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

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

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2.范唱:有条件的最好结合影视片。

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

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视,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

(4)完整地唱好全曲。

注意强弱节拍感。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在流畅完整地唱好曲调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

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

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饰、哈达等)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教后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表演《迷人的火塘》教学目标: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和声教学、切分节奏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用具准备:录音机、琴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二、复习歌曲:〈春雨蒙蒙的下〉、〈小鸟小鸟〉三、巩固歌曲:〈巴塘连北京〉四、学习歌曲:《迷人的火塘》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

这是侗家的风格。

设问: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重点:切分节奏。

(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

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

设问:“”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与学过的“”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师生讨论,复习“”节奏。

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它是与“”属特殊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

“”是“”的缩短,而“”与“”是同一种形式,而“”是“”的变化,所以是同出于“”的切分音的形式。

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

6.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

教师分别巡视指导。

7.两个声部分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8.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9.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10.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

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

确定合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

(2)作情景表演。

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边唱边转动歌舞。

11.小结:欢乐的侗家村寨。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2、编创与活动教学目标: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教学重点难点:和声教学、切分节奏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用具准备:录音机、琴教学过程:一、发声练习二、复习巩固歌曲:〈巴塘连北京〉三、.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1.导入新课:从地理知识上导入: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

在云南西盟,沦源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格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设问:歌曲表达的情绪给你什么感受?(热情、欢快)3.板书前奏6小节曲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6小节曲调。

设问: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板书最后一小节的衬词及曲调:并在教师指导下学唱。

这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

4.再次复听《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尾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啰”。

5.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如果能随音乐哼唱更好。

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投入地以欢乐的情绪表达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四、编创与活动:(一)各族儿童联唱表演1.在本活动的前一课,要求学生回家收集本地区及本民族的歌与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