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考试试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1.简述发热的处理原则。

答:处理原则:(1)积极有效地防治病因(2)解热原则:①不急于解热的情况:当体温小于40度又不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不要轻易解热;尚未明查病因,也不急于解热。②下列情况应及时解热:A.体温大于40度病人出现明显不适如头昏.头痛.意识障碍.小儿高热惊厥,应立早处理。B.心脏病病人:发热时心跳加速,心脏负担加重,可诱发心衰,因此对心脏病病人及心肌受损的病人应及时散热。C.妊娠的妇女:应及时散热,否则有畸胎的危险,且可诱发心衰。D.年老体弱的病人:发热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及时散热。④选择适宜的解热措施:药物解热、物理降温:冰帽,冰袋冷敷;酒精、温水擦、中药退热、针刺退热。(3)加强对发热病人的护理。

2.请简要分析碱中毒为什么常引起血钾降低?

答:①碱中毒时细胞外液pH增高,氢离子从细胞内转向细胞外,缓解细胞外液碱中毒,同样为了维持体液的电荷平衡,细胞外钾离子进入细胞内,易引起血钾降低。②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Na+ - H+交换和Na+ - K+交换有竞争作用,碱中毒时则泌氢离子减少,泌钾离子增多,易引起血钾降低。

3.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

答:简述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在滤过膜通透性和肾血浆流量不变时,原尿的生成量主要由有效滤过压来决定。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①肾小球的滤过膜改变:A.滤过膜面积减少,肾小球滤过随之降低,导致原尿量减少。B.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使大分子蛋白质甚至红细胞滤过,出现蛋白尿和血尿。

②有效滤过压的改变: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有效滤过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出现少尿甚至无尿。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原尿增多。C.肾小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原尿量减少。

③肾小球血浆流量的改变: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原尿量减少。

4.严重肺气肿或肺心病患者为什么不能持续大量吸入纯氧。

答:原因:肺气肿,肺心病患者有换气功能障碍,有二氧化碳潴留,二氧化碳持续作用中枢化学感受器,使中枢对它敏感性降低。吸入纯氧可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兴奋呼吸中枢,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缺氧又维持呼吸。

5.请问‘O’型血是‘万能’输血血型吗?简述其原因。

答:根据交叉配血原则,O型血输给其它血型时,主侧反应不凝集而次侧反应凝集,即受血者的红细胞会被供血者的血清凝集,所以O型血并不是万能的,只有在没适合血型的才选择,而且输的量要小于300毫升,而且速度要慢,边输边观察有没有不良反应。

6.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原因有哪些,简述之。

答: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维持着动态平衡,一旦某种原因引起使动态平衡失调,将产生组织液减少(脱水)或组织液过多(水肿)的不良后果。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根据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机制: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其他因素不变,有效滤过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出现水肿。②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增大,组织液生成多,回流少而造成组织水肿。③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升高,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水肿。④如果淋巴液回流受阻,则且受阻部位远端组织发生水肿。

7.简述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并分析各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答:动脉血压的形成前提是有充足的血液,两个根本因素是心脏射血和小动脉,微动脉对血流的外周阻力,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起着缓冲作用。

①搏出量增加,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升高不明显。②搏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心率加快,收缩压升高不明显,舒张压升高明显。③外周阻力增加,收缩压升高不明显,舒张压升高明显。④大动脉管壁的弹性降低,收缩期升高,舒张压降低或变化不大。⑤循环血量减少,收缩压、舒张压都降低。

8.影响肺换气功能的因素有哪些。

答:⑴气体扩散率越快,肺换气量越多,反之亦然。⑵呼吸膜的厚度增加、呼吸膜的面积减少,均可影响肺换气量。⑶肺通气/血流比值:正常值为0.84.① V/Q比值增大,大于0.84,说明肺通气过度或肺血量不足,肺泡无效腔增大;② V/Q比值减少,小于0.84,说明肺通气不足,或肺血流量过多,导致动静脉短路。③无论是无效腔增大还是动静脉短路都不利于气体的交换。

9.请问分别饮用大量清水和生理盐水对尿量有何改变。

答:饮用大量清水时,循环血量增加,血液被稀释,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对下丘脑刺激减弱,ADH释放减少,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饮用大量生理盐水时,循环血量增加,因生理盐水是等渗溶液,所以对血浆胶体渗透压影响不大,尿量影响也不大。10.血钾浓度升高对心肌细胞生理特性有何影响。

答一:→①自律性:血K+浓度升高,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高,4期K+外流增多,4期自动去极化延缓,自律性下降。

②兴奋性:血K+升高时,细胞膜内外K+浓度变小,静息膜电位负值变少,与阈电位的差距减少,兴奋性升高。但静息电位减少到-55~-60mV时,快Na+ 通道失活,兴奋性反而下降,被称为“去极化阻滞”

②传导性:血K+浓度升高,由于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少,导致0期Na+内流减少,0期自动去极化速度降低,传导性下降。

③收缩性:细胞外液K+浓度升高干扰Ca+内流,Ga+ 内流延缓,使兴奋-收缩偶联受到一定影响,收缩性降低。

答案二:→⑴血钾浓度轻度升高时,膜内外钾离子浓度梯度减少,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减少,心肌细胞兴奋性升高。但血钾浓度显著升高时,膜内外钾离子浓度梯度减少更显著,静息电位绝对值可减少至-55mv,使Na+通道失活,心肌细胞兴奋性降低或丧失,心脏停跳于舒张期状态。

11.简述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答:生理性止血过程包括血管挛缩,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与维持三个时相。血小板参与生理性止血全过程。①当血小板损伤时,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血小板被迅速激活,出现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受局部血管收缩,血小板形成松软的止血栓,实现第一时期止血。②血小板血栓和血管损伤暴露的组织因子启动凝血过程,形成纤维蛋白网,纤维蛋白凝块即血凝块形成,完成第二期止血。③血小板释放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的形成,加固凝块;血小板内的收缩蛋白使凝块收缩,挤出其中的血清成为坚实的止血栓,牢固封住血管破口,巩固第二时期止血,进入永久性止血。

案例分析

1、病例摘要:某女,33岁,妊娠晚期因大叶性肺炎入院,曾有心肌炎病史。体温: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