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管理工具之诺兰的阶段模型》
诺兰阶段模型.ppt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
三项表述都有错误。 答案:A
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 响
(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
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 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 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
8
演 示
9
基于诺兰的思想,我们也可以 把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从初 级到成熟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10
第一阶段:初级阶段
指企业刚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简单的单项信 息处理的阶段。 此阶段,企业初步认识到了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上 的作用,企业内只有少数人具备了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企业计算机的应用局限在文字处理、财务与人事管理等单 一的基本信息处理方面。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其 应用水平较低,人们对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认知度和参与 程度也较低。
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 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 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诺兰模型 及米诺模型
诺兰模型美国哈佛商学院诺兰(Nolan)教授在1980年提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即著名的诺兰模型。
提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经过起步、扩展、控制、集成、信息管理和成熟六个阶段。
图2-1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诺兰模型诺兰将管理信息系统分为六个阶段,他认为一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可能直接逾越到成熟阶段。
起步阶段:应用计算机完成一些报表处理、计算,使用尚处于低级阶段。
扩展阶段:使用一些单机软件代替以前的手工劳动。
控制阶段:一些职能系统内部实现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系统之间存在分隔,无法共享。
集成阶段:采用统一的数据技术、统一的处理标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高层集成共享,但集成各类软件所花费的成本更高、时间更长,系统也不稳定。
信息管理阶段: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作用,高标准、大力度地加强管理信息化工作。
企业不仅制定了整体解决的信息化方案和步骤,而且选定了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从而真正地做到了对整个机构的数据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应用。
如ERP。
成熟阶段:企业真正地把计算机同整个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地整合、利用,如应用了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BI(商业智能)、PLM(产品生命周期)、Portal (企业门户)等扩大企业资源的外延,并以更加丰富详实的信息辅助高层决策,从而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
·米歇模型在诺兰模型的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米歇模型更能够反映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特征。
米歇模型认为,从总的情况看,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连续发展经过了起步、增长、成熟和更新四个阶段。
图2-2 米歇模型。
诺兰模型的主要内容
诺兰模型的主要内容
诺兰模型,又称为诺兰变革矩阵,是由美国学者詹姆斯·诺兰(James M. Nolan)于1979年提出的一种变革管理模型。
该模型主要用于评估和指导组织变革的过程,帮助组织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绩效。
诺兰模型包含四个阶段,探索、适应、整合和创新。
下面将对这四个阶段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探索阶段是变革的起点,组织在这个阶段需要明确变革的目标和方向,进行调研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准备好迎接变革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在探索阶段,领导者需要与员工沟通,建立共识,准备好迎接变革的挑战。
适应阶段是变革的过渡期,组织在这个阶段需要逐步调整和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和流程,以适应新的变革目标。
适应阶段需要领导者和员工共同努力,消除变革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确保变革的顺利进行。
整合阶段是变革的落地阶段,组织在这个阶段需要将变革的成果整合到日常工作中,确保变革的持续效果。
整合阶段需要领导者和员工共同努力,建立和完善变革后的工作流程和制度,确保变革
的成果能够持续产生价值。
创新阶段是变革的高级阶段,组织在这个阶段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持续提升绩效和竞争力。
创新阶段需要领导者和员工共同努力,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总的来说,诺兰模型强调了变革管理的全过程,强调了领导者和员工共同努力的重要性,强调了持续改进和创新的重要性。
诺兰模型为组织变革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指导框架,帮助组织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绩效。
希望通过对诺兰模型的主要内容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变革管理模型,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自考分类模拟16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自考分类模拟16(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信息主管的核心工作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事务处理B 客户服务C 信息系统规划D 人力资源管理分值: 2答案:C[解析] 信息系统的规划是企业信息主管(CIO)的核心工作。
答案为C。
2.曾用“预备、开火、瞄准”来描述那些不做规划就去开发信息系统的行为的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拉里·朗B 约翰·亨德森C 理查德·诺兰D 迈克尔·波特分值: 2答案:A[解析] 拉里·朗曾用“预备、开火、瞄准”来描述那些不做规划就去开发信息系统的行为。
答案为A。
3.以下属于从规划范围来对企业信息系统规划进行分类的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战略性规划B 部门级规划C 针对多个项目的综合发展规划D 针对单一项目的开发规划分值: 2答案:A[解析] 对于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类别,从规划范围上看可以分为战略性规划和执行性规划。
答案为A。
4.提出战略一致性模型的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拉里·朗B 约翰·亨德森C 查德·诺兰D 威廉·扎尼分值: 2答案:B[解析] 波士顿商学院的约翰·亨德森教授提出了战略一致性模型。
答案为B。
5.确定信息系统要支持的主要领域,业务覆盖面等内容属于信息系统规划的哪个方面?______SSS_SINGLE_SELA 企业需要哪些信息系统B 如何获得需要的信息系统C 现有系统和管理环境的变化D 系统应急计划分值: 2答案:A[解析] 企业需要哪些信息系统主要是指需要确定信息系统要支持的主要领域,业务覆盖面,能够支持企业实现哪些目标,企业期望达到的状态,系统应用的条件及满足企业需求的程度等。
答案为A。
6.分析企业的业务、组织、人员和资源状况属于信息系统规划的哪个方面?______ SSS_SINGLE_SELA 企业需要哪些信息系统B 如何获得需要的信息系统C 现有系统和管理环境的变化D 系统应急计划分值: 2答案:B[解析] 如何获得需要的信息系统主要是指需要分析企业的业务、组织、人员和资源状况,确定获得系统服务的时间和方式,系统或系统服务的质量如何评价等。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装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诺兰模型与信息化建设阶段分析
诺兰模型与信息化建设阶段分析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查理.诺兰提出过著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阶段划分理论,通常称为“诺兰模型”,将企业信息化建设分为六个发展阶段:第一是起步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用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第二是扩展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第三是控制阶段: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
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第四是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和单点发展到成体系。
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
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更不稳定。
第五是数据管理阶段: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及其特点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及其特点
诺兰模型(Nolan's Stages)是指IT的采用和应用在组织中的六个典型阶段,各个阶段在信息技术的采用方式、组织文化、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些阶段包括:
1. 原始阶段(Antiquity Stage)- 此阶段公司没有明确IT战略,只有少量的分散IT应用。
管理不结构化,IT系统不兼容。
大企业和小企业在此阶段存在相似的IT采用情况。
2. 惊奇阶段(Go-Live Stage)- 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去实施全面的IT 系统。
此阶段IT系统的行业标准确定,企业逐渐拉近与供应商之间的距离。
3. 控制阶段(Mature Stage)- 公司拥有了稳定的IT系统,IT系统的一些特殊功能能够支持企业的特殊流程,此阶段的IT系统能够支持企业的基本能力。
4. 整合阶段(Integration Stage)- 消除各个部门之间IT系统不协调的问题,内部系统集成,整合数据。
此阶段IT系统采用开放性的标准,同样的标准可以在各种应用程序之间通讯,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的整合。
5. 优化阶段(Alignment Stage)- 公司对IT系统进行优化,包括优化IT服务、IT质量和IT管理等等。
此阶段IT系统不再是企业的工具,而是企业的竞争力工具。
6. 官能阶段(Potential Stage)- IT系统成为企业核心现有业务的关键部分,企业将IT发展为一个完整的组织方式,利用IT整合其在绝大多数领域的业务优势,甚至创建新的业务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参考资料1、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
(P3)信息量的⼤⼩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则发出的信息量⼤;消除的不确定程度⼩,则发出的信息量⼩。
如果事先就确定地知道消息的内容,那么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等于零。
利⽤概率来度量信息。
信息量的单位叫⽐特。
⼀⽐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均等概率状态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
其定义公式为: H(x)= ﹣∑P(X i ) · ㏒2 P(X i ) i=1,2,3…,n (P5)2、信息系统是⼀个⼈造系统,它由⼈、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流、事务流和信息流的运动。
(“物流”是实物的流动过程;“资⾦流”指的是伴随物流⽽发⽣的资⾦的流动过程;“事务流”是各项管理活动的⼯作流程;“信息流”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流动。
) (P8)3、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的信息进⾏全⾯管理的⼈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
它综合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法和⼿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员进⾏管理和决策。
(P9)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P26) ①⾯向管理决策服务;②对组织乃⾄整个供需链进⾏全⾯管理的综合系统;③⼈机结合的系统;④与现代管理⽅法和⼿段相结合的系统;⑤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科学4、决策问题的类型:结构化决策;②⾮结构化决策;③半结构化决策 (P19)5、管理信息系统的⾦字塔结构 (P29)管理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安东尼⾦字塔模型(P30)化6、不同管理层次的决策问题:在运⾏控制层上的决策⼤多属结构化的问题;⽽在战略管理层上的决策⼤多属于飞结构化问题;管理控制层所作决策问题的性质,介于结构化和⾮结构化之间(P28)7、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管理思想:即根据产品的需求情况和产品结构,确定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数量及订货时间,在满⾜⽣产需要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库存。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全带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全带答案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上报给公司的月计划完成情况月报属于(B )A.战略级信息B.战术级信息C.作业级信息D.公司级信息2.指挥和控制物质流动的是(C )A.工作流B.业务流C.信息流D.资金流3.数据物理组织的基本形式是(A )A.顺序组织和索引组织B.顺序组织和随机组织C.索引组织和直接组织D.顺序组织和直接组织4.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归纳为六个阶段,其中数据处理发展最快的阶段是(B )A.初装阶段B.蔓延阶段C.集成阶段D.数据管理阶段5.在生命周期法中,完成新系统逻辑设计工作的阶段是(A )A.系统分析阶段B.系统设计阶段C.系统实施阶段D.系统运行阶段6.可行性分析中,属于系统基本情况调查范围的是(A )A.组织机构B.工作效率C.管理目标D.人力资源C矩阵的主要作用是(D )A.划分子系统B.描述系统功能C.描述系统业务之间的关系D.描述系统功能、数据之间的关系8.对数据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来说,只有业务流程图含有的内容为(D )A.数据流向B.系统外部实体C.数据处理D.系统中的人员9.系统分析的首要任务是(B )A.可行性分析B.进行系统调查C.明确用户需求D.确定开发方法10.将一般数据模型转换成所选用的DBMS能支持的数据模型的设计,称为数据库的(A )A.概念结构设计B.系统结构设计C.逻辑结构设计D.物理结构设计11.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暂时存放数据的文件称为(B )A.处理文件B.工作文件C.周转文件D.后备文件12.在系统流程图中符号▽表示(C )A.人工操作B.脱机操作C.脱机存储D.手工输入13.表达信息系统各功能之间数据传送关系的流程图称为(B )A.功能结构图B.信息系统流程图C.模块结构图D.数据流程图14.程序不仅应在正常情况下正确地工作,而且在意外情况下也便于处理,这是程序的(B )A.可维护性B.可靠性C.可理解性D.效率15.在新旧系统转换时,难度最大的转换是(D )A.数据的转换B.机器的转换C.程序的转换D.人工的转换16.战略信息系统的主要目标是(D )A.计算经营成本B.最大压缩库存C.支持管理控制D.扩展业务领域17.信息系统流程图反映了数据之间( A )关系.A.输入数据、中间数据、输出信息B. 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信息C.输入数据、结果数据、输出信息D. 输入数据、关系数据、输出信息18.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依据不包含系统的( B )A.吞吐量B.数据类型C.可靠性D.处理方式19.选择应用软件是应考虑软件是否( D ).A.满足用户的需求B.具有足够的灵活性C.能够获得长期和稳定的技术支持D.以上都应考虑20.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核心是(A)Ⅱ21.管理的基本职能是(D )P13A.统筹职能,协调职能,服务职能,决策职能B.规划职能,控制职能,决策职能,监督职能C.控制职能,计划职能,协调职能,领导职能D.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22.属于结构化系统分析工具的图形工具是( D)A.数据关系图B.数据字典C.决策树D.实体联系图23.数据流程图的组成是( C)A.数据实体,数据存储B.实体,数据流,处理C.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存储D.实体,存储,流向24.下面哪个不是数据字典的内容(A )A.程序B.处理逻辑C.数据结构D.外部实体25.下列工作哪个不属于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阶段的内容( B)A.模块划分,程序设计,人员培训B.选择计算机设备,输出设计,程序调试C.可行性分析,系统评价,系统转换D.程序设计,设备购买,数据准备与录入26.系统分析的具体工作应该包括( A)A.详细调查B.数据结构设计C.数据结构及算法D.用户程序设计27.下面哪个属于数据分析的内容(B )A.数据的输入、输出结果分析B.数据查询要求分析C.数据视图分析D.数据源分析28.信息报告系统的特点是( B)A、能提供决策时所需要的一切数据资料B、按事先规定的要求提供管理报告C、按随机输入的要求进行策略分析D、在决策过程中提供最佳选择方案29.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 C)A、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操作人员B、数据集中统一,应用人工智能,有预测和决策,面向高层管理人员C、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管理和决策D、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决策能力,应用人工智能,面向管理人员30.某公司把库存物资出入库和出入库财务记账处理综合成一个应用子系统,这种子系统是将(B )A、供销职能和生产职能关联在一起B、供销职能和财务职能关联在一起C、财务职能和生产职能关联在一起D、供销职能和市场职能关联在一起31.信息资源包括( C)A、信息、物资、货币B、信息、信息生产者、设备C、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D、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货币3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主要组成为(B )A、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B、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D、管理信息系统、执行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33.使用光符号识别方法输入数据的方式是( D)A、电子数据交换B、传统的数据输入方式C、交互式输入方式D、源数据自动化输入方式34.绘制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 A)A、数据关系图B、数据流程图C、数据结构图D、功能结构图35.系统分析报告的主要作用是(C )A、系统规划的依据B、系统实施的依据C、系统设计的依据D、系统评价的依据解决的是(A )A.半结构化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B.结构化问题和半结构化问题C.非结构化问题D.结构化问题37. 在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是(B ).A.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方法性B.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C.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实用性D.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专用性38.下面的系统中,哪一个是实时系统(B )A.办公室自动化系统B.航空订票系统C.商场POS系统D.计算机激光排版系统39.对一个企业供、销、存管理信息系统而言,以下各部门哪一个是外部实体(B )A.仓库B.计划科C.供应科D.销售科40.最适合应用原型法开发的系统是(A ).A.用户需求较难定义的、规模较小的系统B.用户需求较明确、规模较大的系统C.数据关系较复杂、数据量大的系统D.运算关系复杂、运算工作量大的系统41.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下述正确的说法是(C )A.气温变化属于生物信息B.遗传密码属于自然信息C.财务报表属于管理信息D.生产报表属于科技信息42.关于信息和知识的特征,正确的说法是( D )A.关于客观事实的知识是可以全部得到的B.信息不可能转换为物质C.信息的价值与时间无关D.信息也有等级可分43.以下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是( B )A.数据存储的一致性B.数据处理的正确性C.数据的独立性D.数据的安全性44.在商店销售商品的数据模型中,商店与商品这两个记录型间的联系是(B )A. 1∶1B. 1∶nC. n∶1D. m∶n45.为了使收集的信息能够便于计算机处理,必须将数据( C )A.格式化B.规范化C.代码化D.标准化46.下列关于DSS支持管理决策的描述,正确的是()A.只支持管理的高层决策B.只支持战略层和战术层的管理决策C.只支持战术管理层的决策D.能够支持所有管理层的决策47.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的三要素是()A.工程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B.工程的观点、系统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C.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D.系统的观点、工程的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48.建设MIS的必要性取决于( C )A.领导的迫切性B.技术人员的需求C.管理需求的迫切性D.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49.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顺序为( C )A.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可行性分析B.系统化分析→详细调查→可行性分析C.详细调查→可行性分析→系统化分析D.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40.在管理模型中,投入产出模型属于( C )A.库存管理模型B.作业计划模型C.生产计划模型D.统计分析模型41.下列关于信息系统环境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环境是对系统产生影响因素的集合B.环境包括在系统之中C.环境就是管理系统D.系统的输入来自环境42.信息不具有以下哪个特性( C )A.事实性B.时效性C.完全性D.等级性43.系统的特征不包括( D )A.整体性B.目的性C.相关性D.隐蔽性44.以下哪些不是企业流程设计考虑的原则( C )A.取消不必要的信息处理环节B.取消不增值的管理环节C.取消事前监督D.减少不必要的审计等活动45.信息系统的处理流程图是( B )A.数据流程图的概括和细化B.系统流程图的展开和具体化C.业务流程图的抽象和细化D.功能结构图的展开和具体化46.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发展过程归纳为六个阶段,其中数据处理发展最快的阶段是( B)A.初装阶段B.蔓延阶段C.集成阶段D.数据管理阶段47.在系统转换时,最困难的转换是(D )A.数据的转换B.程序的转换C.硬件的转换D.人工的转换48.不属于MIS应用系统维护的是( B )A.程序的维护B.操作系统的维护C.数据文件的维护D.代码的维护的核心是( A )A.物料需求计划B.客户关系管理C.制造资源计划D.计算机集成制造50.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结构上比原来的决策支持系统增加了( D )A.知识库和方法库B.方法库和推理机C.推理机和模型库D.知识库和推理机51.管理活动的高、中、基3个层次分别对应着3种类型的决策过程,即( A )A.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结构化决策B.非结构化决策、结构化决策和半结构化决策C.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一般性决策D.非结构化决策、过程性决策和结构化决策52.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按顺序分别是( A)A.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B.汇编语言、机器语言、高级语言C.机器语言、高级语言、汇编语言D.机器语言、汇编语言、VB语言53.一个合理的模块划分应该是内部联系(C )A. 弱B. 强C. 独立D. 简单54.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是()A. 系统说明书B. 评审报告C. 开发合同D. 可行性报告55.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是(C )的决策A. 结构化B. 管理C. 半结构化D. 经济56. DSS是指(C )A. 专家系统B. 地理信息系统C. 决策支持系统D. 经理信息系统57. MRP-Ⅱ是在什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 )A. 企业资源计划B. 办公自动化C. MPSD. 物料需求计划58. C/S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计算机模式,其含义是:( A )A. 客户/服务器模式B. 文件/服务器模式C. 分时/共享模式D. 济览器/服务器模式59.总体规划阶段的最终结果是( B )A. 系统分析报告B.系统设计说明书C. 可行性报告D. 用户操作手册60. 下面哪句话最准确地概括了结构化方法的核心思想(D )A. 由分解到抽象B. 自顶向下,由细到粗,逐步抽象C. 自下而,由抽象到具体D. 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61.系统设计的内容不包括(B)A 代码设计 B程序设计 C输入设计 D数据库设计62.管理信息按信息作用分不包括()A 决策信息 B作业信息 C控制信息 D内部信息63.不属于偌兰阶段模型(C)A初装 B蔓延 C 更新 D控制64.信息系统能为管理的(D )主要职能提供支持.A 计划 B组织 C 控制 D以上全部65.数据字典的建立是在(B )A系统实施阶段 B系统分析阶段 C系统评价阶段 D系统设计阶段66.属于内部信息()A计划指令信息 B法律信息 C 资源供应信息 D潜在市场信息67.属于控制信息()A考核评价作业岗位信息 B动态统计数据 C基层报表 D人力要素信息68.管理信息的概念结构中四大部件不包括()A信息源 B信息用户 C信息传递器 D信息处理器69.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之一是(A).A系统开发周期长 B缺乏标准、规范C用户参与程度低 D主要工作集中在实施阶段70.系统实施工作包括(B)A代码设计 B程序设计 C业务流程分析 D系统分析二、填空题1.在信息系统中应注意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因为人在信息处理中能够根据___掌握的情况经验___和大量的___知识___进行模糊推理并善于处理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为了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把数据按照便于计算机处理的形式组织起来,这项工作被定义为___数据的转换___.3.将记录按层次关系建立起来的数据组织形式是___层次模型___组织.4.建立和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必须重视计算机和___人___的关系.5.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管理信息系统的___总体结构___.6.在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中,直接与用户发生关联的是__人机对话____子系统.7.可行性分析包括的内容是经济可行性、_管理__上的可行性和___技术___上的可行性8.不包括在本系统中,但对本系统产生影响较大的因素的集合,称为系统的_外部实体环境.9.数据流程图的特性是__抽象____性和__概括___性.10.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_符号_,设计代码前首先要对处理对象进行_识别__.11.助忆码是用_文字___、__数字____或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描述的一种可以通过联想帮助记忆的代码.1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将___人工智能_技术引入决策支持系统而形成的一种智能型___DSS___系统.13.系统分析结束时,应当提供____系统分析报告____交上级审查.14.数据流程图是描述__信息系统逻辑模型___的主要工具.15.选择计算机设备是系统__物理配置方案___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16.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控制功能包括保证数据的__安全性___、完整性和并发性三个内容.17.两台相同或相类使计算机组合起来做同样的工作,称为____并行____系统.18.数据存储分析主要包括存储数据的内容和____格式____的关系.19.数据处理的方式可分为成批处理和___联机实时____处理方式两种.20.为了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与质量,在___编写程序__时应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21.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 ___辅助决策___ .22.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__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__ ,其理论体系尚处于___发展__和__完善__的过程中.23.数据结构分为数据的____逻辑结构_______和____物理结构____.24.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模型分为____概念模型____和____数据模型____.25.详细调查主要针对现行系统的___手工系统_____和___管理信息系统_____进行的.26.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矩阵,纵向概括了基于管理_____任务的系统层次______结构;横向概括了基于管理_____职能系统______结构.27.逻辑方案反映了系统分析的_____任务____和对新系统的____设计____.28.数据流程是系统中的信息处理的____方法____和____过程_____的统一.29.企业流程是指为完成___企业目标____或__任务___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在___逻辑上__相关的业务活动.30.系统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系统现场实际测试数据和日常___运行___记录.三、名词解释1.信息 :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2.数据 :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3.数据字典 :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作出详细的说明4.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绕过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5.信息资源的三个基本要素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生产者6.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数据的存储结构及结构上的运算或操作.7.数据流 :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或数据结构组成8.外部实体 :是指本系统之外的人或单位,它们和本系统有信息传递关系.9.数据存储 :指通过数据文件、文件或账本等存储数据10.程序效率:是指程序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程序效率是程序运行快慢和使用内存空间的大小的占有率/是程序运行好坏的重要标志.11.管理信息是什么系统:由人和计算机网络集成,能提供企业管理所需信息以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决策的人机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经营管理、资产管理、生产管理、行政管理和系统维护等.12.管理上的可行性指管理人员对开发应用项目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13.数据处理的目的把数据转换为便于观察分析、传递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部分数据,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利用计算机科学地保存和管理经过处理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14.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点表现在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15.模块化设计简单地说就是程序的编写不是开始就逐条录入计算机语句和指令,而是首先用主程序、子程序、子过程等框架把的主要结构和流程描述出来,并定义和调试好各个框架之间的输入、输出链接关系,逐步求精的结果是得到一系列以功能块为单位的算法描述,以功能块为单位进行程序设计,实现其求解算法的方法称为模块化.16.数据流程是系统中的信息处理的方法和管理的统一17.数据处理的目的把数据转换为便于观察分析、传递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部分数据,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利用计算机科学地保存和管理经过处理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18.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19.系统实施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切换和评价20.CIO的汉字含义或21.企业流程重组企业流程(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22.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法)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依据企业目标制订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23.类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内部状况和外部行为相似的对象,由这些对象构成的集合就是类.24.原型法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原型,原始的类型或形体构型,其他类型或形体构型由它演化而来.25.封装性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中,程序和数据是封装在一起的,对象作为一个实体,其操作隐藏在方法中,其状态由对象的属性来描述,并只通过对象中的方法来改变,从外界无法得知.26.功能过程分解将系统过程按照功能的层属关系分解,将复杂过程简单化.27.模块化设计思想是为系统集成商或系统设备制造商提供简化的功能模块,节约他们的生产付出时间从而创造效益.28.模块化程序设计应注意模块的独立性;模块的大小划分要适当;模块的功能要简单;共享的功能要简单29.管理信息管理信息是指那些以文字、数据、图表、音像等形式描述的,能够反映组织各种业务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和时间上的变化程度,并能给组织的管理决策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情报资料.30.系统评价的主要依据依据日常运行记录和现场实际测试数据四、简答题1.系统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项目管理,人员培训,数据准备和录入,系统转换和评价2.在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之前应做好的基础工作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为确保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更有效,在系统开发前应充分做好准确工作,主要包括:(1)借鉴同类系统的开发经验;(2)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开发方式;(3)确定系统目标、开发策略和投资金额;(4)收集和整理基础数据.3.简述系统分析报告中新系统逻辑模型部分的主要内容.新系统的业务流程、新系统的数据流程、新系统的逻辑结构、新系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4.简述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设备配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5.简述实施MIS项目管理的重要性.项目管理技术可以使管理人员事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预测,在问题发生之前进行控制和调整,从而使项目管理工作由被动的事后解决变为主动的事前控制,使项目开发工作少出错,少走弯路,使管理工作不再被动.6.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哪些主要的信息系统销售与市场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物资供应子系统财务与会计子系统人事子系统高层管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7.写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四个特点分别是什么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应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想结合的信息系统8.数据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数据集中控制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性减少数据冗余数据结构化统一的数据保护功能9.数据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数据流程分析,数据属性分析,数据存储分析,数据查询分析,10.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类指标分别是什么1、系统性能指标,2、直接经济效益指标,3、间接经济效益指标11.简述系统分析有哪些步骤、最后完成的是什么设计、形成什么报告步骤,1问题识别,2可行性分析3详细调查4系统化分析完成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形成系统分析报告12.简述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有哪些、在设计中应遵循哪些原则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1总体设计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4数据存储设计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遵循哪些原则,1系统性2灵活性3可靠性4经济性13.简述在制定MIS战略规划时使用BSP法主要解决什么问题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2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14.在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包括什么 P1731物理系统的实施,2程序设计,3系统调试及系统的切换,4运行和维护, 5系统的评价.15.简述程序和系统调试的目的是什么 P178目的是发现程序和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16.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主要成果分别是什么P198 P200找出并规定了一组根据系统的各项要求而行动和相互作用的问题领域的对象,并建立了问题域模型,,把分析阶段确定出来的对象和类配置起来实现呢系统功能,并建立了系统体系结构17.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设计,一般用到哪几种模型主要步骤是什么 P200模型:类图,对象图,用例图,状态图,时序图,活动图,协作图,组件图与配置图步骤:1,识别接口对象和控制对象2,系统结构设计。
诺兰模型六个阶段的内容
诺兰模型六个阶段的内容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第一个阶段初始阶段
组织引入了像管理应收账款和工资这样的数据处理系统,各个职能部门(如财务)的专家致力于发展他们自己的系统。
人们对数据处理费用缺乏控制,信息系统的建立往往不讲究经济效益。
用户对信息系统也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第二阶段普及阶段
信息技术应用开始扩散,数据处理专家开始在组织内部鼓吹自动化的作用。
这时,组织管理者开始关注信息系统方面投资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质的控制还不存在。
第三阶段控制阶段
出于控制数据处理费用的需要,管理者开始召集来自不同部门的用户组成委员会,以共同规划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一个正式部门,以控制其内部活动,启动了项目管理计划和系统发展方法。
目前的应用开始走向正规,并为将来的信息系统发展打下基础。
第四阶段集成阶段
这时,组织从管理计算机转向管理信息资源,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通常产生了很多独立的实体。
在第四阶段,组织开始使用数据库和远程通信技术,努力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阶段
信息系统开始从支持单项应用发展到在逻辑数据库支持下的综合应用。
组织开始全面考察和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的各种成本和效益,全面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投资中各个领域的平衡与协调问题。
第六阶段成熟阶段
中上层和高层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不可缺少的基础,正式的信息资源计划和控制系统投入使用,以确保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业务计划。
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用充分体现出来。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装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业2020.5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业_A 一、单选题1.(5分)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 A. 设计新系统的目标• B. 将系统逻辑方案换成物理方案• C. 代码设计• D. 程序设计纠错得分:5知识点:第六章收起解析答案B解析第六章第一节系统设计目标2.(5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三大基础是()• A. 现代管理技术、现代生产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 B. 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系统工程• C. 现代生产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计算方法• D. 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纠错知识点:第二章收起解析答案B解析第二章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概述3.(5分)在MIS中为了获得有用的管理信息,首先要求()• A. 应用程序正确• B. 输入数据真实可靠• C. 数据库规范化• D. 打印报表清晰纠错得分:5知识点:第六章收起解析答案B解析第六章第五节输入设计4.(5分)关键成功因素法是要识别联系于系统目标的主要数据及其关系,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常用的工具是• A. 龙骨图• B. 散点图• C. 鱼骨图• D. 二叉树得分:5知识点:第四章收起解析答案C解析第4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5.(5分)系统评价可以从()角度来进行。
• A. 分散和集中式• B. 整体和局部• C. 技术、运行和经济• D. 总体功能、性能和经济纠错得分:0知识点:第七章收起解析答案D解析第七章第四节系统评价6.(5分)作为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的重要工具,为系统设计阶段进行数据库设计提供依据的是• A. 数据字典• B. 数据表• C. 数据库• D. 甘特图纠错得分:5知识点:第五章收起解析答案A解析第5章系统分析7.(5分)逻辑模型设计工作的完成阶段是• A. 系统分析阶段• B. 系统设计阶段• C. 系统实施阶段• D. 运行和维护阶段纠错得分:5知识点:第五章收起解析答案A解析第五章第一节系统分析概述8.(5分)对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有影响的、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是()。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装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诺兰阶段模型名词解释
诺兰阶段模型名词解释
你知道啥是“诺兰阶段模型”不?听我给你讲讲哈。
有一回啊,我在一家公司上班。
公司要搞信息化建设,大家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这时候,领导请来了一个专家,专家就提到了诺兰阶段模型。
诺兰阶段模型呢,就是把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成了几个阶段。
比如说,刚开始的时候是初始阶段,大家对信息化不太了解,可能就只有一些简单的电脑和软件。
然后慢慢发展到蔓延阶段,大家开始到处用电脑,但是可能有点乱。
接着是控制阶段,要把这些乱的地方管起来。
再往后是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我记得专家给我们讲的时候,还举了很多例子。
就像一个小孩学走路一样,一开始摇摇晃晃,然后慢慢走得稳了,最后能跑能跳。
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这样,要一步一步来。
在生活中啊,我们也可以用诺兰阶段模型的思路来做事情。
比如说,你要学一门新的技能,一开始可能不太会,但是慢慢练习,就会越来越好。
所以啊,诺兰阶段模型就是一个帮助企业和个人做好事情的方
法。
管理信息系统试卷
《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试题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10分)1.用质数法确定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时,校验位的取值是质数法中的( D )。
A.权B. 模C. 除得的商D. 除得的余数2.从信息处理的工作量来看,信息处理所需资源的数量随管理任务的层次而变化,层次越高,所需信息量( B )。
A. 越大B. 越小C. 不大不小D.不一定3.不属于作业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B )A.业务处理系统B.决策支持系统C.过程控制系统D.办公自动化系统4.开发MIS的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A )A.完成新系统的逻辑设计B.完成新系统的功能分析C.完成新系统的物理设计D.完成新系统的数据分析5.信息系统的总体水平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 D )A.信息系统的规模与先进性.系统功能的范围与层次B.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与深度.系统的质量C.系统的安全与保密性.系统文档的完备性D.以上均是6.下面对系统调试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系统调试是保证系统质量与可靠性的最后关口B.系统调试的对象是软件C.系统调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的错误D.系统调试是要说明程序无错7.政府内部的公文流转、审核、处理系统,政府内部的各类专项业务管理系统,例如:各类计划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人事管理等,政府内部的各类事物管理系统,例如:日程赶排、会议管理、机关事务管理等,政府内部的面向不同管理层的统计.分析系统理等,涉及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为( A )。
A. G to G和G to EB. G to B 和G to CC. G to E和G to CD. G to C 和G to G8.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应当存放在( D )A.处理文件中B. 随机文件中C. 主文件中工团D. 周转文件中9.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在开发策略上强调什么?(A)A.自上而下B. 自下而上C.系统调查D. 系统设计10.下面关于文件存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在一个存储器上可以有几个文件,反之,一个文件也可占用几个存储器。
关于诺兰曲线
关于诺兰曲线在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至1995年,企业信息化建设累计浪费1万多亿美元。
对此情形,管理学家诺兰(Nolan)用其如下六阶段加以描述。
1、初始阶段: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企业将其使用在会计、统计部门,代替了原先的手工劳动,感觉非常好。
2、蔓延阶段:企业内各业务部门由其自身的业务需求,争相开发各自的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缺乏综合的开发规划,出现信息冗余、代码不一致、信息难以共享等混乱局面。
3、控制阶段:由于蔓延阶段开发的多个系统达不到理想的运行效果,有的甚至用不上,企业的开发热情减弱,开始控制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
4、集成阶段:由于发现分散开发的各个业务信息系统不能互通,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一些企业试图通过从全局出发,完成系统集成,但费用很高,效果不佳。
5、数据阶段:系统的运行,缺少数据支持,企业从领导的角度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强调数据的支持准备。
6、成熟阶段: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制定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和信息系统开发总体规划,分步骤、按计划地开发建设各业务管理需求的子系统。
理查德·诺兰:修正信息化航海图要顺利完成一次海上航行,船长最应该首先掌握的,是一张详细、准确的航海图,以及自己身处何方。
而在企业信息化领域,有一个人,已经花了40多年的时间,来绘制一幅信息化航海图。
他就是着名信息化建设“阶段理论”(Stages Theory),又称为“诺兰模型”的创始人、《创造性破坏:改造组织的六阶段进程》、《组织重整》等书的作者——理查德·诺兰(Richard L. Nolan)。
1974年,诺兰首次提出了4阶段发展模式理论。
1979年,随着美国企业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诺兰模型”进一步被发展为6阶段发展模式理论。
时至今日,“阶段理论”仍然被广泛应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自我审视当中。
然而,在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阶段理论”是否也得到了发展?对中国企业的信息化,这位“阶段理论”的创始人有什么样的认识?他对中国CIO又有什么建议?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诺兰博士,以下是编辑过的对话。
诺兰的阶段模型
诺兰的阶段模型诺兰的阶段模型的含义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编辑]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始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扩展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诺兰模型资料
诺兰模型作为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诺兰模型经常被用来指导组织优化运营和提高绩效。
这一模型基于美国管理学家埃里克·诺兰(Eric Nolen)的研究成果,他在20世纪初提出并逐渐完善了这一模型,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诺兰模型的基本理念诺兰模型的核心理念在于将管理工作划分为四个层次: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它认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当具备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并能够适时、合理地在这些领域展开工作。
下面将对诺兰模型的每一个层次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规划规划作为诺兰模型的第一个层次,是管理者制订企业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关键步骤。
通过规划,管理者可以明确企业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指导方针。
有效的规划需要管理者对市场发展趋势和内外部环境有深刻的了解,以便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组织组织是诺兰模型中的第二个层次,它强调了管理者在组织架构、部门设置、人员分工等方面的能力。
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协作效果,使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管理者需要具备合理安排资源、明确职责分工的能力,以确保整个组织能够高效运转。
领导领导作为诺兰模型中的第三个层次,强调管理者在激发团队潜力、塑造企业文化、制定战略方向等方面的能力。
一个好的领导者应当具备激励员工、明确目标、指导下属的能力,以及处理团队内部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领导者的作用不仅仅是指挥管理,更应当是为团队树立榜样,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控制控制是诺兰模型中的第四个层次,它强调管理者对企业绩效和运营状况的监控和控制。
通过控制,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调整,确保企业运营在预设的轨道上。
控制不仅仅是指业绩管理,还包括绩效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是管理者保持企业发展稳定的关键环节。
结语诺兰模型作为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管理思维模式。
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个层次,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应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提高管理绩效,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诺兰模型名词解释
诺兰模型名词解释诺兰模型是一种经济学模型,也被称为斯坦福计划模型或再生资源管理模型。
该模型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诺兰在1977年提出的,用于研究可再生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诺兰模型是一种动态优化模型,用于分析和决策某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
该模型假设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是通过一个阶段性的决策过程来实现的,每个阶段的决策会受到之前决策的影响,并且会影响到后续决策。
模型通过计算不同决策方案在不同阶段的效益来评估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诺兰模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包括资源存量、资源回收率、利润率和资源价格等。
资源存量指的是某一时刻资源的总量,资源回收率指的是每一阶段中能够回收或利用的资源的比例,利润率指的是每一阶段中从资源利用中获得的收益与资源成本之间的比例。
资源价格是根据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来确定的,它会影响决策者对资源利用方式的选择。
诺兰模型还考虑了一些约束条件,例如技术限制和政府政策等。
这些约束条件会对决策结果产生影响,使得模型更加符合现实情况。
模型的决策过程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解决,例如动态规划等方法。
诺兰模型的优点是能够综合考虑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目标,以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它能够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策略,达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同时,该模型还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的政策措施对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政府制定合适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然而,诺兰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模型的结果受到输入参数的影响,对参数的估计和选择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另一方面,模型假设了决策者是理性且信息完全的,但实际情况中,决策者的行为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利益、偏见和限制等。
总之,诺兰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模型,用于研究可再生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它通过动态优化的方式综合考虑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资源管理策略和政策措施。
但模型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以提高其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诺兰模型的启示
诺兰模型的启示诺兰模型的启示目前国内大型企业进入诺兰模型第四阶段晚期或第五阶段早期;中小企业有1%~2%进入第四阶段,约40%进入第三阶段,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处在第一或第二阶段。
诺兰模型说明,信息资源整合是信息化建设必经途径,是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
诺兰六阶段模型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的概念,我们普遍称为知识经济,其根本特征是知识成为关键性的战略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又称信息时代,其典型特征是谁能获取信息技术的优势,谁就能在全球性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需求。
从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看,无论政府还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存在着数据分散、数据源不惟一、核心系统难以对接、数据的分析不共享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
目前,由国内大型企业和政府开展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一阶段各应用系统不协调,未取得预期的效益。
在这一阶段后期出现技术转型,由部门级应用转为企业级应用,由以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为主的技术转为以信息资源整合为主的技术转型。
第四阶段是整合阶段。
人们开始使用信息系统工程的思想进行全面规划、建设与改造信息系统。
基于主题数据库的应用增加,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纳入信息化建设的日程。
第五阶段是数据管理阶段。
在系统集成和整合基本完成的条件下,信息管理提高到以计算机为技术手段的水平上。
这时,计算机作为日常信息处理工具的作用开始发挥出来,投资开始见效。
信息资源进入整合利用和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信息资源整合开始逐步发挥作用,但后续的基础投入放缓。
第六阶段是成熟阶段。
在日常数据已经进入计算机的条件下,人们通过数据处理和充分应用,使系统决策水平得到提高,计算机的作用大大地发挥出来。
数据处理和整合与需求相匹配,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诺兰模型在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兰的阶段模型诺兰的阶段模型的含义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始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扩展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扩展阶段特点:1、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2、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3、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控制阶段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
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控制阶段特点1、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2、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3、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
统一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和单点发展到成体系。
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
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更不稳定。
统一阶段特点:1、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应的IS;2、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
数据管理阶段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中,企业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各部门、各系统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IT 系统的规划及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成熟阶段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效管理的决策。
企业真正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诺兰阶段模型的作用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其基本思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
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组织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诺兰阶段模型案例分析案例一:诺兰阶段模型对当代高校信息化的适用分析[1]高校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水平、改善生活环境。
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渗透,正在并将继续引发高校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实现高校的信息化,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高校信息化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资金、技术、人才等多个方面,其中信息化阶段划分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目前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涉及。
本文将以高校信息化的阶段划分为探讨的中心,借鉴企业信息化理论研究中的诺兰阶段模型。
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绩显著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标准研制与推广、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以及信息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个以教育信息化为切人口、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正被各个高校重视和实施。
但是,目前中国的高校中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大量的问题,诸如盲目投资、哄而上,没有规划,各个部门之间不能系统化,耗资卜大、收益低下等等。
这些问题综合起来思考的话,我们不难发现。
这与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专门的研究是针对高校信息化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路径向前发展的现状不无关系。
如果路径清楚r,相信将能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更为清晰的方向。
诺兰阶段模型在2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和提出的,总结的是发达国家组织信息化的经验。
作为社会组织的一员,可以认为高校也是适用该模型来规划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应该经历的几个必然阶段。
但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诺兰阶段模型提出的时间尚处于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前期阶段,在过去的3年中,整个社会的信息技术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日算机系统功能之强大,使用之方便,网络之快捷,用户群之庞大,还有f言几白技术设备价格之低廉都是诺兰所在时代所无法预见的。
所以诺兰阶段模型最好的用法是要与时代相结合,而且从该模型的描述中,也可以发现诺兰进行的阶段划分过于细致。
综合上述考虑,本文将在借鉴模型基础上,给出4个更适合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高校信息化阶段划分模型,并对各个阶段的作用、做法和可能出现问题做相应的构想。
案例二:诺兰阶段理论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2]一、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全球化,中国的企业该如何面对环境的迅速变化?如何促使本企业的信息技术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因此,了解企业进行IT管理的关键性因素,对企业管理人员把握企业仃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IT潜力是非常重要的。
诺兰阶段理论是分析企业信息化历程的重要工具。
二、诺兰阶段理论为企业的IT定位及发展策略提供了一个模式,回顾我国企业IT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我国企业IT的发展历程与诺兰的阶段理论有着较好的吻合。
如图2所示,中国企业的IT发展始于微机时代,并经历了五个阶段。
微机时代的各个阶段逐一地为中国企业所经历,并进而展开了网络时代的前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企业处于一种试验性引人新设备的思路下,谨慎而有节制地投资ITIT的支出处于缓慢增长阶段。
第二阶段是一段较为稳定的上升时期,反映在管理层次上实际上是对新技术的加深认识和消化的阶段,也是第三阶段扩张前期准备。
第三阶段以IT支出的猛烈上升为显著特征,信息技术在企业内的扩张短时间内就得到实现。
然而,IT开支的突变导致系统不稳定,在系统内聚力的作用于下出现负反馈式的猛然降速或停滞。
随后的第四阶段,由于信息系统应用的调整,企业IT支出处于一种在一定振幅内的徘徊状态。
经过一定时间后,系统调整收到成效的企业的IT支出重新上扬,进人第五阶段。
应当指出,这次上升是一种趋于稳健的行为完全不同于第三阶段的急剧态势。
从诺兰阶段模型看,这是企业IT向网络时代发展的一种过渡行为。
1.阶段1:引入(20世纪80年代初至中后期)20世纪80年代,企业微机应用的领域大致有两类,一类主要用于生产控制上,另一类则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主要是财务处理,用于代替手工劳动。
比较来说,生产的压力导致前一种类型的r发展在长期看来是比较平稳的。
而管理领域的IT应用是基于改善生产和管理环境、提高效率的见望及维护企业形象产生的,管理者初期对IT发展的支持是荃慎的、试验性的。
计算机应用通常是由几个人的小组来进行管理的。
小组成员负责从购置、安装、调试到应用中的维护、升级全过程,成员一般均为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员。
2.阶段2:传播(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IT应用的逐渐推广,最初只在生产控制上使用IT的企业开始所注意力转向管理领域,而原先用于管理领域的IT则向其它领域扩展,例如开始使用电子数据表格、档案管理及生产设计(CAD)等。
由于多个部门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硬件开始分布于组织的各个机构,这种微机的分散式管理已是从数据处理时代开始以来,计算机硬件管理的最大变革。
进一步,企业IT小组的规模扩大了,地位上升到科室的层次。
但是,企业具体的IT应用仍单纯地强调技术含义,而不是从提高企业运作和管理效益的角度出发。
3.阶段3:扩展(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时,IT在企业内继续渗透,企业内各部门基本都开始使用计算机,如人事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电算化及物料管理等。
对多数企业的IT发展来说,这个时期是计算机应用急速膨胀的阶段,许多企业正是利用这个契机使本企业的IT上了一个台阶。
但实际上,多数企业职能部门对IT应用的管理仍是各自为政,各个应用系统之间仍缺乏交流,企业范围内对IT发展的全局引导和控制,只是任其在企业内部“蔓延”。
在整个企业IT成长的过程中,阶段3是发展剧烈又相对短暂的时段。
4.阶段4:调整(20世纪90年代初至90中末期)客观分析,阶段3的企业IT 投资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很多投资属于“赶时髦、走形式”,投资不少,却鲜有成效,导致了阶段4的IT紧缩。
企业领导也在IT管理趋势于失控的情况下,开始加紧对IT项目的控制。
阶段4有两个重要转变,一是IT在管理上的应用从替代企业低层的手工操作和基本数据管理向中高层的管理控制转变。
二是企业对IT 的管理从硬件向信息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