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的社会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被称为过渡性社会,是因为它处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具有过渡的性质和特征。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原因:
1.社会经济结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尽管封建主义和殖民主
义得到了根本性的消灭,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仍然存在。
社会经济结构中既有私有制的存在,也有公有制的发展。
这种混合的经济结构,使得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形式的并存特征。
2.阶级矛盾和斗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
的统治被推翻,但阶级矛盾和斗争仍然存在。
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思想仍然存在于社会中,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以及其他小资产阶级等阶级之间存在矛盾和斗争。
这些矛盾和斗争既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也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进行提供了土壤。
3.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力量逐
渐壮大并逐步取得了政权。
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农民和工人阶级等社会主义势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但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和生产关系尚未完全建立。
基于这些原因,新民主主义社会被看作是一个过渡性社会,代表了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阶段。
在这一阶段,社会主义力量和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逐渐发展并取得
优势,以实现最终的社会主义的胜利。
当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时,进一步转向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性的社会,具有过渡性质。
有以下特征:
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专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PPT课件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两重性:在国民经济 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 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 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 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 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环境。
12
•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 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 会。
• 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 • ▲怎样过渡?
13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 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 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 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3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 性的社会
1949-1952
1
集中力量恢复 国民经济、完 成民主革命遗 留问题(土地 改革)
1953-1956
2
开始社会主义 改造,(用1015年时间)完成 向社会主义过 渡
4
半殖民 地半封 建社会
新民主 主义社 会
社会主义 社会(初
级阶段)
1840
1949 1952 1956
1939年底至1940年初
——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1940年1月——使用“新民主主义社会”
14
1、如何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 主义社会转变?
初步设想(1949.3七届二中)”
阶段 1
阶段 2
用15-20年的新 民主主义建设, 实现工业化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但主要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与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以上两种矛盾集中表现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上,而解决这个矛盾就必然要使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
(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主义因素已在经济、政治上都已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比重还很大,所以,它还不完全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毛概3-1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讲课资料
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 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 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 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 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 作为可以接受共产党和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 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 促进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因素
思想因素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社
政治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会
历史因素
革命先烈的共同理想
主
义
经济因素
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
5、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必要性
首先,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 必要条件。
毛泽东在谈到我国工业的情况时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 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不改变这种落 后状况,我国就不能摆脱被动挨打的命运。
C.政治特征
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 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政治上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包括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 资产阶级的人民民主专政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 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
D.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 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文化上是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的,民 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工农干部学习科学文化
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两三年,由于需要完成民主革命的 遗留任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根本 的变化。仍然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 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完整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时期,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性质。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在内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并逐步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削弱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基础。
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
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在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社
会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属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专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刘少奇
国家副主席
朱德
张澜
宋庆龄
李济深
五种经济成分在1952年所占比 重:
类型
性质
所占比重
国营经济
社会主义
个体经济
小商品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 义集体经济过渡的 形式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向社会主义国营经
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 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 主要问题表现在: • ⑴个体经济——占国民经济的绝对优势,分散、脆 弱,在土改后,有过相当大的发展,受小农经济的局 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 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 大工业品市场。 • 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工业资本比重小,且缺乏重 工业的基础,依靠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 的发展。且与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与国营经济之 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劳资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大。
• ▲提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 “不到具备了政治经济上的一切应有的条件之时”, 不应该轻易谈转变,这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
• 1945年七大他提出了以下条件:“没有一个新民主 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 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 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民主主义文 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 发展,……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废墟上建立起 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
——(1060/毛选3)
经过49-52年土地改革完成民主革命遗 留问题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改变了设想
专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53.6正式提出——“一化三改”的建设与改 造“并举”的逐步过渡,花10~15年走完 1953.12——完整表述“一化三改”过渡时 期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 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专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转变
3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 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起止时间——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是我国从新民主 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 变时期,这一时期中 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 主主义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 性的社会
•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 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 会。
• 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 • ▲怎样过渡?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 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 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 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1956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其性质与特征?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 共和国的方案,所要建立的经济、政治、 文化构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政治上
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 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了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3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 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l)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就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就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3)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 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取最终的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与改造。
(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OR(1)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但主要就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与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与其她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以上两种矛盾集中表现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上,而解决这个矛盾就必然要使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 (4)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主义因素已在经济、政治上都已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比重还很大,所以,它还不完全属于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OR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与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就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就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就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与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其她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学导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懂得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道路及基本经验,深刻体会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具有双重性,即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也是资本主义的因素。
同时,又具有过渡性,是一个资本主义因素不断缩小,不断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演变的自然规律。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中间社会环节,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前提和社会基础。
也就是说,中国不可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
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和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
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
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可能作为一个稳定的社会形态一直存在下去,它一系列条件的规定下、推动下,它必然要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党对过渡时期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焦点问题:过渡的时间、转变的条件、过渡的步骤和方式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即提出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并要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
它是近代中国由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中介和桥梁。
这种具有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其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特征。
第一,经济方面,由于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的实施,封建地主阶
级的土地占有制度被彻底摧毁,官僚资本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没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新型的新民
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即国营经济及其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
济制度。
第二,政治方面,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文化方面,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文化。
总之,新民主主义社会既然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自然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这两种因素
不断地碰撞、冲突和较量,其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因素不断被削弱、被限制。
最终,在条件具备后,新民主主
义社会就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2023版《毛概》4
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取得玉米丰收
在改造过程中,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使农业合作化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和按劳付酬
通过这三个阶段,逐步实现了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相互关系问题,必须强调二者的紧密联系,而不可只强调前者,减弱后者。因为如果不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速度相适应,则社会主义工业化不可能孤立地完成,势必遇到极大的困难。 ——中共中央批转辽宁省委《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的报告》 (1955年8月25日)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为什么要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编:《伟大的十年》,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6页。
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
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整个社会阶级构成
对应的社会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
对应的社会阶级力量 农民阶级和 其他小资产阶级
对应的社会阶级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
1953年,国营本溪钢铁公司生产质地优良的不锈钢、高速工具钢等特殊钢材,供应各地制造电机和其他机械之用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3)》 注:各项指标用当年价格计算。
(单位:亿元)
1949—1952年经济的增长情况
(单位:个)
“156项重点工程”行业分布情况
·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理论依据
只有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改变为使用各类机器直至最先进的机器去工作的情况,借以达到大规模地出产各种工业和农业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着的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确有把握地增强国防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最后地巩固人民政权,防止反革命复辟这些目的。 ——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12月)
谈谈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一、谈谈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特点: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
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这个社会将不断地向着社会主义方向转化。
1、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2、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
(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①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②个体经济(资本主义性质)③合作社经济(个体私有、集体合办;半社会主义性质)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⑤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公私合营;带有社会主义性质)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主要矛盾:(1)1949-1953: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2)1953-1956: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两重性):(1)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2)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二、谈谈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始末?如何评价?始末: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改造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过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并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
列宁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事情。
第四章【毛概】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 时并举 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 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出现的失误和 偏差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 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 立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已经建立起来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 会主义政治制度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能够先于发达国家实 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最伟大的变革 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特征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两重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背景、原因、必要性 和可能性 “一化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是不断突破苏联模 式的束缚,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不断 认识中国国情和特殊规律的过程;又是不断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 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 改造道路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必要性、可能性 合作化是使个体农业和小手工业达到集体化从 而进入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和平赎买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2023版《概论》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⑴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所以,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⑵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⑶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复兴之路——中国新生》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
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实 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由农业基础到工 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
资本家王康年向志愿军出售伪劣药品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社会的过渡性的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 的富强。”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然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 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20%
——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953年7月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高 级 形 式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所有 国家经营 定股定息 国家入股 共同管理 四马分肥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 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 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 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 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新中国的建立为民族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1949年1956年今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质的社会。
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经济上国营经济领导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经济上国营经济领导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领导地位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领导地位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个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主要成分主要成分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种社会主义经济国营经济国营经济、个体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 特殊的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存在的时间很短暂,但它确 实一个不可忽略的存在,对于早期恢复和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起了很大 的作用,它最终将走向社会主义。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要表现 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1953年:“一化三改”政策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仅仅只存在了七年 时间,这就是我们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时期。
这个时期从一开始就因其必然走上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道路的最终趋向 而只留给自己一个短促的发展时限。但是,它的存在却是历史的必然, 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一个必经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辟出的一条 独具中国特色的过渡道路。
• 文化方面 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文化。
所谓民族的,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独立的、 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文化。
所谓科学的,就是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 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一致。
所谓大众的文化,即是民主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联系: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因素占主导地位,都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区别: 第一,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已占绝对优势,公有 制成为我国经济基础。 第二,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剥削阶级作为一个整体被消灭,阶级矛 盾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 第三,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发生根本变化。国内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变为 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中心任务由 阶级斗争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力以解决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 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 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 民民主政权。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 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存在着斗争,但 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起着决定作用,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的优越性 和领导地位,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 政治方面
工人阶级--社会主义经济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个体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 政。
工人阶级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 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属于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返回
• 1949年______ 1956年 ______至今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 新民主主义社会 是 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 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它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 社会形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 经济方面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 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 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由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必须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 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而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 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处于领导地位, 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1949-----1956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早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描绘过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经过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这五种形态中的任何一种,其存在也是具有偶然 性,是我国实际情况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相互适应的一种偶然, 是特殊条件下的偶然。
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既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因此,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在性质上 是社会主义的文化。
返回Biblioteka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从新中国建立到1952年,
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努力争取国 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 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状况
三大 经济 特点
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占领导地位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恢复和发展 占很大比重的个体经济还很落后
新民主主义社会要想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 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 成我国的经济基础。
返回
政治特征:
构阶 成级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 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 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这一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新型的人民民 主专政制度在中国建立,社会经济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 在中国确立。
从建国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 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一化”就是逐 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既逐步实现国家对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