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各论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3afcc0856a561252d36f43.png)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作物育种学试题与答案-完整版.doc
![作物育种学试题与答案-完整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4f4b1895a8102d277a22f49.png)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 。
A.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不起作用 B .起一定作用 C .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
A.系统育种 B .抗病育种 C .矮化育种 D .杂种优势利用 E. 辐射育种7. 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 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 .区域性 E .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 .研究育种方法 E .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 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 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
1.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 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作物育种学各论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试题库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65ad5c86561252d381eb6e34.png)
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试题库答案版(共6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垩白质:是松散的淀粉,易碎,外观差2、糊化温度:即在米饭蒸煮时,稻米淀粉粒加热吸水膨胀至不可逆时的温度。
此时淀粉粒在偏光显微镜下失去双折射现象,所以也称双折射终点温度。
3、糙米率:稻谷去除果皮后的%4、精米率:糙米去除种皮、胚后的%5、整精米率:去除碎米后的整米%14、短日高温生育性15、雄性不育系16、雄性不育保持系17、雄性不育恢复系18、孢子体不育19、配子体不育20、光敏核不育性二、填空题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小麦。
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但栽培面积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水稻总栽培面积的90 %以上。
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3、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
4、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北点在我国黑龙江省漠河,53°27’N 。
5、我国水稻育种史上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两大事件被誉为水稻的绿色革命。
6、50年代标志着我国水稻矮化育种新纪元的3个里程碑式的矮杆品种是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
7、我国水稻区划分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8、江苏属于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按照本省的水稻区划又可分太湖稻作区、镇宁扬丘陵稻作区、沿江稻作区、里下河稻作区、沿海稻作区、徐淮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9、根据江苏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适合本省种植的粳稻品种为、、、等4个熟期类型。
10、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有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1eb06cf7ec4afe04a1dfff.png)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作物育种学各论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试题库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3c735cb9d528ea80c77955.png)
作物育种学各论玉米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玉米自交系:单株玉米经过多代连续自交和选择,最后育成的基因型相对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群体。
2、一环系:从异质杂合的群体品种或综合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3、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4、顶交种:选用一个品种和一个自交系或单交种杂交而成。
5、三交种:选用一个自交系与一个单交种杂交而成。
6、双交种:先选用四个自交系分别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杂交而成双交种。
7、 S 型雄性不育系:育性不稳定、配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3 表现显性、抗玉米小斑病8、 T 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1 和 Rf2 表现显性互补、高感玉米小斑病9、C 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稳定、孢子体不育、恢复基因Rf4 和 Rf5 表现重叠作用、抗玉米小斑病10、孢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的基因型所控制,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1、配子体雄性不育系:指不育系的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所决定。
12、测验种:在测定配合力时,用来与被测系杂交的品种、杂交种、自交系、不育系、恢复系等称为测验种。
13、测交种:测交所产生的杂种。
14、轮回选择:轮回选择是反复鉴定、选择、重组的过程,每完成一次鉴定、选择、重组过程便称为一个周期或一个轮回。
15、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
16、普通甜玉米:以su1 为基础。
在乳熟期,纯合su 的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增加,尤其是水溶性多糖( water soluble polysaccharide )增多,使支链淀粉变为水溶多糖。
17、超甜玉米:以 sh2 和以 bt1 ,bt2 为基础, sh2 突变体子粒的含糖量是普通玉米的10 倍,其作用是在胚乳发育过程中阻止蔗糖向合成淀粉底物的转化,故使胚乳中蔗糖含量增加,淀粉减小。
能较长期地保持高糖分水平。
18、杂种优势群:是指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具有较多有利基因、较高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38395d1be23482fb4da4ce3.png)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 )7.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试题库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88aec201f69e3142329447.png)
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垩白质:是松散的淀粉,易碎,外观差2、糊化温度:即在米饭蒸煮时,稻米淀粉粒加热吸水膨胀至不可逆时的温度。
此时淀粉粒在偏光显微镜下失去双折射现象,所以也称双折射终点温度。
3、糙米率:稻谷去除果皮后的%4、精米率:糙米去除种皮、胚后的%5、整精米率:去除碎米后的整米%14、短日高温生育性15、雄性不育系16、雄性不育保持系17、雄性不育恢复系18、孢子体不育19、配子体不育20、光敏核不育性二、填空题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小麦。
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但栽培面积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水稻总栽培面积的90 %以上。
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3、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
4、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北点在我国黑龙江省漠河,53°27’N 。
5、我国水稻育种史上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两大事件被誉为水稻的绿色革命。
6、50年代标志着我国水稻矮化育种新纪元的3个里程碑式的矮杆品种是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
7、我国水稻区划分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8、江苏属于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按照本省的水稻区划又可分太湖稻作区、镇宁扬丘陵稻作区、沿江稻作区、里下河稻作区、沿海稻作区、徐淮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9、根据江苏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适合本省种植的粳稻品种为、、、等4个熟期类型。
10、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有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11、生产上栽培的水稻品种千粒重一般为 18 至34 g。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a1a34759eef8c75ebfb31b.png)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A. 遗传B.变异C.选择D.漂变2. 作物育种的实质:()A.遗传B.作物的进化C.选择D.作物的人工进化3.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遗传学B.生物学C.植物学D.生物进化论4. 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A.不起作用B •起一定作用C •起主要作用D •起有利作用5.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地区型B.地理型C.地域型D.生态型6.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 •系统育种B •抗病育种C •矮化育种D •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 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 •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 •区域性E.时间性8. 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 .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 •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 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1.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2. 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 •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4 •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5 •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7. 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作物育种学各论试卷B参考答案
![作物育种学各论试卷B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1db23a10661ed9ad51f345.png)
2.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如何提高小麦育种效率?
答:①扩大有用的遗传变异,掌握合理的选择强度(可以通过合理亲本组配、增加杂种
后代的分离范围,例如亲缘关系较远的品种间杂交;还可以利用物理或化学等诱变技术增加突变,其它任何学生给出的合理增加变异的方法,选择强度要考虑不同性状的遗传特点,确定不同世代的选择标准)。
②缩短育种周期(可以通过温室、异地或异季加代的方法缩短育种周期,利用花药培养或单倍体胚培养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其它技术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或转基因技术也是可行的)。
③合理安排各个育种环节,亲本选配,分离世代选择→鉴定→繁殖→示范→推广,边选育、边鉴定、边繁殖、边示范、边推广;④其它合理的理论或方法。
4当前棉花胞质不育系的质不育基因来源于哈克尼西棉。
(1分)
(二)问答题
3、我国杂交大豆育种的主要进展为实现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配套。
三、问答题(10分)
1、简述大豆资源在大豆育种中的作用(3分)。
答:(1)新基因的发掘
(2)种质创新
(3)育种性状遗传潜势研究
2、简述抗胞囊线虫病特性的遗传方式。
提出改良该性状的育种策略(7分)。
答:抗胞囊线虫病特性受主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遗传
育种策略(1)利用回交或杂交技术进行抗病虫基因的转育
(2)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抗病虫基因的转移
(3)轮回选择技术提高抗病虫。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bb14bcdd88d0d233d46a7d.png)
10.在下列中,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的基因型为( )。
A.S(MsMs) B.S(msms) C.F(MsMs) D.F(msms)
11.作物繁殖方式有( )。
A.有性繁殖作物B.无性繁殖作物C.无融合生殖
D.异交繁殖E.种苗繁殖
5.群体品种包括下面四种:异花授粉作物的和;自花授粉作物的;。
6.作物品种三性是指:、和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共15题)
1.作物早熟性的程度应以充分利用当季的有利条件夺取高产,又有利于前后茬的收获播种实现全年增产增收为原则。()
2.小麦是异花授粉作物,其遗传基础复杂。在育种上需将其自交,获得自交系后再用优良自交系杂交。()
15.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相同,但个体内等位基因间是杂合的,这样的品种群体称为( )品种。
A.同质纯合型B.同质杂合型C.异质纯合型D.异质杂合型
二、填空:
1.下列作物属何种授粉方式作物?水稻棉花大豆甘薯
2.无性繁殖可分为、两类。
3.常异受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分别是之间和以上。
4.根据作物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和。
11.运用遗传试验来测定天然异交率时,母本应是具有显性标记性状的材料。( )
12.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组成相同,而个体内等位基因间组成不同的品种称为异质纯合型。( )
四、名词解释(共15题)
1.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2.杂交种品种;3.有性繁殖;4.无性繁殖;5.多系品种;6.综合品种;7.无性系品种;8.自花授粉9.异花授粉10.自花授粉作物11.异花授粉作物12.常异花授粉作物13.群体品种14.自由授粉品种15.杂交合成群体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c4ad60453610661fd9f430.png)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 )7.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3dc1b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3.png)
第一章绪论《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1分)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⑴无抱子生殖⑵二倍体抱子生殖⑶不定胚生殖⑷单性生殖3.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8.普通小麦x硬粒小麦杂交,是()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9.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⑴不同变异类型的形成⑵作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⑶轮回选择⑷)回交育种11.迄今为止,一切基因工程的载体都是由()来充任。
⑴细菌质粒或病毒⑵线状DNA ⑶细菌质粒⑷)病毒《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2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13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1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1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1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1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18普通小麦x硬粒小麦杂交,是()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19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2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作物育种学各论-题库
![作物育种学各论-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4fa58df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b.png)
作物育种学各论-题库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答案:①国民经济需要和生产发展前景②当地现有品种有待提高和改进的主要性状③育种目标的具体化和可行性④品种的合理搭配2、2.判断下列作物属于哪种繁殖方式?答案:自花授粉植物:小麦、水稻、大麦、大豆;异花授粉植物:玉米、甜菜、向日葵、黑麦;常异花授粉植物:高粱、棉花3、原生起源中心和次生起源中心的特点?答案:原生起源中心:有野生祖先、有原始特有类型、有明显遗传多样性、有量显性基因;次生起源中心:有新的特有类型、有大量变异、有大量的隐性基因4、试述重要生态因子、品种特性与引种的关系?答案:(1)温度: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
生长与发育对温度要求不同。
(2)光照:包括光周期、光照强度、时间。
对光周期反应不同作物分为长日性、短日性、中间性。
(3)作物的发育特征:根据植物对温度、光照的要求不同,可把一、二年生作物分成两大类低温长日性和高温短日性。
(4)纬度、作物的发育特性与引种的关系5、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回交育种的特点有哪些?答案:遗传变异易控制,目标性状选择易操作,基因重组频率易增加,所育品种易推广;只改进原品种的个别缺点,不能选育具有多种新性状的品种。
6、高光效育种答案:是指提高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速率的生理生理遗传改良或育种。
7、雌雄异株答案:雌、雄花在不同植株上。
8、原生起源中心答案:最初使的起源地。
9、生态因素:答案: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环境因素(图)10、聚合杂交答案:一系列杂交将若干个亲本品种的优良基因聚合在一次。
11、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答案:①产量性状:高产是植物育种的基本要求,具有丰产潜力的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
首先考虑结构性状的合理组合,不同品种产量结构性状不同,在不同自然、生产条件下,各个品种获得高产的群体结构和组成因素可以不同。
各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制约,常带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完整word版)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课稿.docx
![(完整word版)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课稿.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83ac66dce2f0066f53322e8.png)
第一章绪论《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 1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1 分 )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⑴无孢子生殖⑵二倍体孢子生殖⑶不定胚生殖⑷单性生殖3.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9.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⑴不同变异类型的形成⑵作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⑶轮回选择⑷)回交育种11.迄今为止,一切基因工程的载体都是由()来充任。
⑴细菌质粒或病毒⑵线状 DNA⑶细菌质粒⑷)病毒《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 2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2.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3.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4.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5.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6.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7.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8.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9.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2f82e376eeaeaad0f33007.png)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 分,共 10 分)DUS,选择育种,聚合杂交,杂种优势,体细胞杂交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主要有高产、⑴、⑵、适应性强;2.根据作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⑶、⑷、群体品种和⑸;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⑹、⑺、⑻;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⑼;5.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不一定就是配合力高,只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
试用格子方试验计算SCA和GCA填表(表格在最后)。
三、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1分)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⑴无孢子生殖⑵二倍体孢子生殖⑶不定胚生殖⑷单性生殖3.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9.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e4d0caa1c7aa00b52acba4.png)
3.异花授粉作物由于高度的自然异交率,群体的遗传基础较为相同,为同质纯合 体,后代能够稳定遗传。( ) 4.棉花由于花器较大、种子繁殖系数高,故在利用杂种优势时可采用人工去雄法。 () 5.自花授粉作物的育种应通过多代自交和选择培育自交系,再经过自交系间杂交 获得高度杂合的杂交种。( ) 6.优良品种在不同年份相对稳定地保持其丰产性能,决定于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 性。( ) 7.自花授粉作物群几乎是纯合型,但是由于 1-4%以下的天然杂交和自然突变的 可能,所以群中仍然存在着杂合型和突变类型。( ) 8.由无性繁殖作物的一个个体产生的后代群体称为无性系。无性系的个体间在 表型上是完全一致的,其基因型也是纯合的。( ) 9. 一般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 0。( ) 10. 在自花授粉作物(如水稻、小麦等),由于长期适应了自花授粉,因而一般也 有严重的自交衰退现象。( ) 11. 运用遗传试验来测定天然异交率时,母本应是具有显性标记性状的材料。( ) 12. 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组成相同,而个体内等位基因间组成不同的品种称为异质 纯合型。( )
A. 地区型 B. 地理型 C. 地域型 D. 生态型
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
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
4.品种资源贮藏保存的条件是必须
、
。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共
10 题)
1.地方品种对当地条件具有最大适应性,能保持比较稳定的产量和一定的生产水 平。可以从中评选出地方良种。也用作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 ( ) 2.实践表明,在育种过程中,能否准确地选择原始材料,决定于发掘和掌握品种 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育种工作能否有突破,则决定 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 ) 3.本地品种资源对本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对当地不良气候条 件和病虫害有较强的耐性和抗性。 ( ) 4.外地品种一般对本地区的适应性较差,必须经过试验,才能决定利用与否和如 何利用。 ( ) 5.品种资源收集的步骤是先收集本地区有关作物品种,再根据育种目标要求,有 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从外地转引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具育种目标性状的材料。 () 6.收集品种资源的方式有国内外考察收集、发信征集和单位之间彼此交换材料 等。 ( ) 7.不同的种质资源类型具有不同的遗传特点及利用价值。本地品种资源的主要特 点是具较突出的丰产性。( ) 8. 作物种质资源包括育种及遗传研究中可利用的一切基因资源,它是作物育种 的理论基础。( )
作物育种学各论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试题库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79992e551810a6f4248639.png)
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试题库答案版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产量潜力针对某一品种而言,即某一品种在适宜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潜在产量,有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
2、环境胁迫通常将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利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称为环境协迫或逆境灾害。
3、营养品质指小麦籽粒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
4、一次加工品质指磨粉品质,指小麦品种能否在磨粉过程中满足和保证出粉率高、能耗低和低成本的要求。
5、二次加工品质指面粉在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能否满足加工单位的需求。
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淀粉特性。
伯尔辛克值它主要指将加有酵母的全麦粉面团放入有水的杯中,保持水温30C,随着发酵产生C02,面团比重降低上升到水面,继续发酵,直到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那么从放入面团到面团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伯尔辛克值,以min表示。
7、洛类抗源指前苏联用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得到的易位系的衍生物。
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即将两亲本种属的两种来源和性质不同的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为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即亲本之一的部分染色体与另一亲本的全套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不等于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9、双二倍体将具有不同染色体组的两个物种经杂交得到的Fl杂种再经染色体加倍后产生的。
10、收获指数也叫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11、抗逆性育种(小麦)品种对逆境灾害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称抗逆性。
通过抗逆育种可以从遗传上改良和提高品种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从而提高产量的稳定性。
12、T型不育系,我国从1965年起就对小麦提莫菲维(T.timopheevi)雄性不育,简称T型不育系,不育系分为质核互作型不育系和核不育系13、化学杀雄剂一种能阻滞植物花粉发育、抑制自花授粉、获得作物杂交种子的化学药品或药剂。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0c710c580216fc700afdc1.png)
2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BC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D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D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D )。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BCD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ABC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BC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变异、遗传、选择这几个主要因素。
变异是植物进化的基础,遗传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选择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作物育种学各论(棉花)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棉花)试题库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ac805850e2524de4187e31.png)
作物育种学各论棉花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引种2、系统育种法3、杂交育种法4、单交5、复交6、回交育种法:7、远缘杂交育种法:8、诱变育种法9、高新技术10、胚珠培养11、体细胞培养12、花药培养13、种质资源:14、棉花遗传15、芽黄16、等基因系17、衣分18、籽指19、衣指20、低酚棉21、棉花色素腺体延缓形成性状22、短季棉23、拟抗性(农作物的回避)二、填空题1、世界各主要产棉国都以培育新品种作为提高单产和改进品质的重要措施。
2、在20世纪初世界五大产棉国或地区——中国、美国、中亚、印度、巴基斯坦。
3、棉花品种、品系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天然杂交、基因突变、彷徨变异。
4、棉花的天然异交率一般可达,高的可达50%以上,天然异交率的高低常因品种、地点、年份及传粉媒介多少而异。
40%5、根据参与杂交的亲本类型,杂交育种可以分为和。
品种间杂交、种属间杂交6、杂交育种中常见的杂交方式有、、、。
单交、双交、测交、回交7、棉花杂交育种种中一般常用的杂种后代处理方法分为和。
系谱法混合种植法8、在棉花育种中,除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法外,也经常应用其他一些育种方法,如、、及等。
远缘杂交育种法诱变育种高新技术育种9、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目前正在应用和继续进行研究的制种方法有以下五种: 1.;2.;3.;4.;5.。
人工去雄杂交应用指示性状制种化学杀雄二系法三系法10、组织培养按所用的外植体不同可分为、、和。
胚珠培养体细胞培养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11、当前我国自育品种突出的缺点是、、。
纤维强力差细度偏粗不抗黄矮病12、在植物分类学上,所有野生和栽培的棉种都属于被子植物的锦葵目、锦葵科、棉属。
其中除4个栽培棉种外,其余均是野生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广大地区。
棉花是、作物(对光温的要求)。
锦葵锦葵棉喜温喜光13、棉属有四个栽培种中,二倍体棉种有、;四倍体棉种有、。
草棉亚种棉陆地棉海岛棉14、成熟的棉花种子表皮都有纤维和短绒两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产量潜力针对某一品种而言,即某一品种在适宜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潜在产量,有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
2、环境胁迫通常将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利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称为环境协迫或逆境灾害。
3、营养品质指小麦籽粒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
4、一次加工品质指磨粉品质,指小麦品种能否在磨粉过程中满足和保证出粉率高、能耗低和低成本的要求。
5、二次加工品质指面粉在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能否满足加工单位的需求。
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淀粉特性。
伯尔辛克值它主要指将加有酵母的全麦粉面团放入有水的杯中,保持水温30℃,随着发酵产生CO2,面团比重降低上升到水面,继续发酵,直到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那么从放入面团到面团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伯尔辛克值,以min表示。
7、洛类抗源指前苏联用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得到的易位系的衍生物。
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即将两亲本种属的两种来源和性质不同的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为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即亲本之一的部分染色体与另一亲本的全套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不等于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9、双二倍体将具有不同染色体组的两个物种经杂交得到的Fl杂种再经染色体加倍后产生的。
10、收获指数也叫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11、抗逆性育种(小麦)品种对逆境灾害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称抗逆性。
通过抗逆育种可以从遗传上改良和提高品种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从而提高产量的稳定性。
12、T型不育系,我国从1965年起就对小麦提莫菲维雄性不育,简称T型不育系,不育系分为质核互作型不育系和核不育系13、化学杀雄剂一种能阻滞植物花粉发育、抑制自花授粉、获得作物杂交种子的化学药品或药剂。
14、(小麦)避旱性(drought escape) 在干旱来临前,已完成其生育期。
15、(小麦)免旱性在受旱时,借强大的根系和输导系统或叶片结构特点以及叶片各种功能减少水分蒸发,以保持地上部分较高的水势,免受旱害。
16、(小麦)高光效育种以提高光合效率为主的遗传改良17、(小麦)冻害指零下低温所造成的伤害和死亡,主要发生在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也包括拔节前后的霜害18、(小麦)寒害冷害是0C以上,不能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要求的低温对小麦的危害。
19、(小麦)异附加系在小麦原有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一条或一对外来染色体的系称异附加系20、(小麦)异代换系异种的一条或一对染色体取代小麦中相应的染色体所得的家系称异代换系二、填空题1、我国小麦与国外小麦相比,具有如下比较突出的特点:早熟性、多花多粒性、特殊抗逆性。
2、在小麦矮秆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赤小麦和达摩小麦。
3、在小麦矮化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赤小麦,其具有矮秆基因 Rht8 、Rht9 ;另外一个是达摩小麦,其具有矮秆基因 Rht1 、Rht2,其引入美国后作为杂交亲本育成创世界高产记录的品种 Gaines 。
4、在生产上,所应用的小麦类型有三类,最广泛的是采用家系品种;在一些国家近年开始推广,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多系品种仅在少数国家种植。
5、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有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构成,所谓产量构成三要素。
6、根据小麦具体品种的穗部形态和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我国北方冬麦区一般将小麦划分为多穗型、大穗型、中间型。
7、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决定于其构成因素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协调发展。
8、.一般而言,我国冬麦区自北向南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逐渐减少 ,南方多为大穗型品种,北方多为多穗型品种。
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穗数的遗传力最低。
9、小麦每穗粒数是由每穗小穗数和每小穗粒数构成。
高产条件下,每穗粒数可以由较少的有效小穗数和较多的每小穗粒数构成,也可以由较多的有效小穗数和较少的每小穗粒数构成。
10、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增加每穗粒数是最重要而可靠的指标。
12、在育种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对小麦品质改良至关重要。
早代材料数目多、样品小,应多注意遗传力高且测试简单的性状,测定方法应简单易行,便于单株选择,结果准确。
13、在小麦抗锈病育种中,1923年碧玉麦从澳大利亚引进,1942年西北农学院用其为亲本,育成的碧蚂一号,到1959年推广面积600万h㎡,成为我国小麦育种史上面积最大的品种。
14、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我国小麦品种苏麦3号是共认的抗性最好也最为稳定的抗源。
15、意大利育种家将赤小麦作为早熟矮秆亲本育成一系列中秆的推广品种,不但成为意大利小麦育种的骨干材料,而且被许多国家引进利用。
16、小麦矮化育种中,日本用达摩小麦杂交育成农林10号。
在美国,用其为亲本与Brevor 杂交, 1961年育成创世界小麦高产纪录的冬性半矮秆品种 Gaines 。
17、小麦现代品种的收获指数已从古老品种的~提高到~,甚至更高。
不少学者认为已经达到极限,想进一步提高产量,必须注意与生物产量的协调提高。
18、小麦对干旱的抗性有避旱、免旱和耐旱三种类型。
19、小麦主要通过早熟和发育的适应性而表现为避旱性。
小麦的免旱性包括和两种机制。
20、一般白皮小麦比红皮小麦中皮薄,且提高出粉率不会影响面粉色泽,表现出较好的磨粉品质。
21、小麦品种出粉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胚乳占麦粒的比例,二是胚乳与其他非胚乳部分分离的难易程度。
22、1913年,Schulz将小麦属分为三个类群,(1)一粒系小麦(2)二粒系小麦(3)普通系小麦。
分析确定小麦属三个类群的染色体组成为 AA 、 AABB 、AABBDD 。
23、普通小麦的A组染色体来自小麦属,,D组染色体可能来源于山羊草属,B 组染色体可能来源于山羊草属。
25、我国先后三批引进意大利品种,在我国育种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1932年引入的南大2419 、矮立多、中农28等品种;二是1956年从阿尔巴利亚引进阿夫、阿勃等品种;三是1965年从罗马尼亚引进的郑引1号为代表的品种。
26、1951年,木原均首先报道,将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导入尾状山羊草的细胞质中,获得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
27、1962年,Wilson 和Ross指出,将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导入提莫菲维小麦细胞质中获得的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提莫菲维小麦本身具有其细胞质所致的雄性不育性的育性恢复基因。
28、小麦不育系的选育基本上决定于不育性的选择,优良的不育系应该不育性彻底而稳定;有较好的恢复的能力29、小麦恢复系的选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连续回交转育法、杂交选育法、恢复基因累加法、测交筛选法。
30、小麦T型细胞质存在两个较明显的副作用,一为恢复源太少,一为T型杂种的发芽率较低。
31、根据常胁恒一郎的研究,山羊草属中许多种的细胞质与普通小麦的细胞核作用,均能产生雄性不育,但大多数有不利的副作用,只有 D2 、 G 、 Mu 、 Sv 四类具有应用价值。
32、诱发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方法,主要有花药培养、孤雌诱导生殖、利用染色体有选择的消失等。
33、我国是小麦重要的次生起源中心,在我国先后发现了三个独特小麦亚种云南铁壳麦亚种、西藏半野生小麦亚种、新疆小麦亚种。
34、加速繁殖小麦种子有稀播高倍繁殖、异地繁殖两种技术途径。
36、六倍体小黑麦是圆锥小麦和黑麦的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37、黑麦是小麦近缘属种中最耐寒的物种之一,但其耐寒性在与小麦的杂交中容易受到抑制。
39、小麦种皮的颜色与品质无直接关系,红粒对白粒为显性。
40、我国小麦具有多花多粒性是育性强的表现,有的品种对T型不育系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
41、我国小麦具有多花多粒性是育性强的表现,有的品种对T型不育系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
42、小麦品种穗粒数的多少,受品种在穗分化时的每穗小穗数和每小穗花数支配,这与品种的光温特性密切相关。
在秋播情况下,春性品种穗分化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穗粒数一般比较多。
43、小麦的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面粉中蛋白质和面筋的质和量,衡量它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是沉淀值。
44、胡道芬研究表明,在普通小麦上,在花粉的愈伤组织进行花培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45、伯尔辛克值反映了面团在烘烤、蒸煮过程中对产生气体的抗性,沉淀值反映了小麦面筋的质和量。
46、根据Mackey分类,二粒系小麦包括圆锥小麦种和提莫菲维小麦种两个种。
47、我国特有的显性单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成为轮回改良的有利工具。
48、丁钟荣(1984)研究表明,电阻能反映小麦抗寒性的强弱,电阻大的品种抗寒性差。
49、1918年,首次报道了小麦正确的染色体数目,即一粒系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14 ,二粒系小麦、普通系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和 28 42 。
50、质核雄性不育主要通过小麦与异种属间核互换产生的。
其恢复基因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二是。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当代小麦收获指数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欲进一步提高产量,必须注意生物学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协调提高。
()2、最古老的一粒小麦种越冬性较弱,四倍体小麦越冬性显着增强。
()-3、根据Mackey的分类,六倍体小麦有普通小麦和圆锥小麦两个种。
()4、小麦T型不育系不育胞质来源是粘果山羊草。
()5、在大麦与球茎大麦的杂交中,来自球茎大麦的染色体在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逐渐消失,最后形成大麦的单倍体植株。
( )+6、由于我国北方冬麦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特征,因此本区的小麦产量结构类型以多穗型为主。
()-7、由于我国北方冬麦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特征,因此本区的小麦产量结构类型以大穗型为主。
()-8、八倍体小黑麦是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9、八倍体小黑麦是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10、1918年,报道提莫菲维小麦染色体组成为AAGG。
()-11、1918年,报道提莫菲维小麦染色体组成为AABB。
()-12、在小麦恢复系的选育中,杂交选育法是我国目前应用最有效的方法。
()-13、在小麦不育系的选育基本上决定于保持系的选择。
()+14、20世纪50年代以来,小麦总产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
()-15、目前在小麦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小麦类型是杂种品种。
()+16、小麦产量结构三要素中,粒重的遗传力最高,但与每穗粒数、穗数之间表现为负相关。
()+17、我国不论南方北方,旱地条件或肥力水平较低的地块都必须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
()+18、在我国发现三个独特小麦亚种:云南小麦亚种、西藏半野生小麦亚种、新疆小麦亚种,所以我国是小麦重要的起源中心。
()19、供体植株的基因型对单倍体的诱导频率起重要的作用,如胡道芬(1983)指出普通小麦杂种一代的出愈率显着高于纯合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