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杀年猪完整版
土家族春节习俗打粑粑杀年猪(您Get了吗)
土家族春节习俗打粑粑杀年猪(您Get了吗)又是一年新春到,无论是在外求学的学子,还是在他乡拼搏的奋斗者,都期待坐上高铁,回到家乡,吃上满满家乡味的年夜饭,与亲朋好友一起贴上新春对联,在守岁时看上一整晚的春晚。
可是疫情尚未止歇,多地倡导就地过年,漂泊在外的游子们,能不能在湘西村落中,找到一份熟悉的年味?在岁末年假之时,体会湘西特有的民俗风情?来尝尝这些美食,来到这些村落吧,让游子的乡愁,落在湘西人家的碗筷之间、山水之间。
乘坐张吉怀高铁远道而来的朋友们,也请做好疫情防控,走过冬天便是春,平平安安过大年。
乡愁是妈妈准备的年夜饭杀年猪、熏腊肉湘西人的年味,最为浓烈的,是家家户户悬在火炕上的腊味。
冬至后,到了腊月,湘西人杀掉年猪,开始制作腊肉。
鲜猪肉抹上食盐,配以花椒、大茴、桂皮、丁香等香料,腌上五七天,再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吊在家里火炕上。
用山林里的木屑草木,茶枝果皮烧火熏烤。
前后熏上四十多天,至色泽鲜艳,黄里透红,便是熏好了。
湘西腊肉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满嘴生津,风味独特。
不仅仅是年夜饭桌上的美食,更是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礼物。
湘西人在外,吃上一片腊肉,便可感受湘西大山的味道,乡愁似腊肉醇香,长长久久,回荡心间。
推豆腐除了腊肉,腊月另一件重要的事,便是在廿十五推豆腐。
这一天,泡好黄豆,洗净石磨,便开始准备新年的豆腐。
浸泡、推磨、煮浆、点浆、压石,几道程序下来,块形完整、软硬适度、质地细嫩的湘西石磨豆腐便完成了。
湘西石磨豆腐纯正清香,质白略黄,富有弹性,口感极佳。
吃不完的新鲜豆腐,湘西人会把豆腐也放在火炕上熏成豆腐干,或者找来一个木桶,铺上稻草做成霉豆腐。
湘西豆腐蕴含着湘西人的勤劳和智慧,保存下来的,不仅仅是独特的湘西风味,更是湘西人对乡愁的一种美妙诠释。
打糍粑湘西人,无论老少,都爱吃糍粑。
以糯米为原料,再加上一点粘米,泡上一整晚,第二天起来放在蒸笼里蒸熟,蒸成糯米饭。
再将米饭倒进石槽,找来两个强壮的男人用粑粑锤一锤一锤地打至烂糊。
杀年猪的寓意和文化
杀年猪的寓意和文化
杀年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首先,杀年猪是中国农历新年的传统习俗之一,它象征着丰收和团圆。
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猪是重要的家畜之一,杀年猪意味着一年的劳作和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也代表了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会有丰盛的食物和美好的生活。
这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其次,杀年猪也在文化上具有团聚的意义。
在中国农村,杀年猪往往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家人们会一起参与杀猪、制作腊肉和香肠等过程,加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也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和社区团结的价值观念。
此外,杀年猪还有象征吉祥的文化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猪是象征着富贵和吉祥的动物,因为“猪”和“福”谐音,所以在一些地方,人们杀年猪也被认为能够带来好运和财富,为新的一年祈福祈求吉祥。
总的来说,杀年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代表着丰收和团圆,也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
庭团聚和吉祥如意的祈愿。
这一传统习俗在中国农村和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并且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
大寒小寒杀猪过年 民俗故事
在中国的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小寒大寒杀猪过年”的民俗。
这个习俗通常在小寒和大寒期间进行,而杀猪的目的是为了准备年货,比如制作腊肉或腊肠等。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民俗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庄,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杀猪。
有一天,一个外地人路过村庄,看到当地人杀猪的场景,感到很奇怪。
他问当地人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杀猪?当地人告诉他,因为小寒和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杀了猪可以更好地保存猪肉,而且这个时候杀了猪也能为过年准备足够的年货。
这个外地人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他也决定在过年之前杀猪。
可是,他并不知道如何处理猪肉,就把猪肉放在锅里煮。
煮好之后,他发现猪肉的味道非常鲜美,于是就把这种猪肉称为“年肉”。
从此以后,当地人就开始在过年之前杀猪,并且把猪肉做成各种美食。
这个习俗也慢慢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些农村地区的传统习俗。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可能的版本,不同地区可能还有其他的传说和故事。
无论如何,“小寒大寒杀猪过年”这个习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庆祝新年和团圆的一种方式。
春节习俗:杀年猪
春节习俗: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某地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
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
其实,真要论起来,俗称吃“猪血泡汤”的年猪饭远远要胜过大年夜饭。
虽然杀了猪,那下酒的菜却是猪骨头、猪血、猪下水之类。
待猪骨头炖好后,将放了坛子(酸菜)水煮好的猪血倒入,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猪血泡汤”大杂烩了,味道十分鲜美。
在座的除了本家的亲朋好友之外,还有几位“特别”的人物——寨里有威望的长寿老人是不可缺少的;平时大人、小孩免不了有些伤风感冒之类的大小事,自然要麻烦山寨里的草医,今日之席他也定是座上宾;平时跟别人闹了口角纠纷,想重归于好但又放不下脸面的,今天是最好的“借口”。
而作为被请者,哪怕积怨再深,见对方让了步,也就弃却前嫌,欣然前往。
再有就是小孩读书的学校老师。
瑶寨山民素有尊师的优良传统,那老师必是不可缺少的嘉宾。
年年岁岁“杀年猪”,岁岁年年求吉祥。
这一瑶乡民俗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至今。
杀猪禁忌知识点归纳总结
杀猪禁忌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杀猪是一个重要的仪式和节日活动。
然而,与此同时,杀猪也有很多的禁忌和传统。
这些禁忌和传统既有宗教信仰的背景,又有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关于杀猪禁忌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这一传统。
1. 吉日吉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杀猪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活动。
然而,传统上,人们只会选择在吉日吉时杀猪。
吉日是指农历的特定日期,通常是在农历的初一、十五或者某些特定的节日。
吉时是指在一天中的特定时辰,一般是在早晨或者下午。
这样做是为了尊重传统,同时也是为了给家人带来好运和幸福。
2. 准备仪式在杀猪的前一天,家庭成员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仪式。
首先,他们会找一只健康的猪,并为它准备好食物和水。
然后,他们会清洗猪圈,为猪准备好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
接着,他们会在猪圈附近准备好杀猪用的器具,比如刀、绳子、火等。
这些准备仪式既是为了尊重传统,又是为了确保杀猪过程的顺利进行。
3. 祭祀仪式在杀猪的当天,家庭成员会进行祭祀仪式,以祈求神灵的庇佑。
他们会在猪圈前摆放香烛、鲜花和水果,然后在祭坛上燃烧香炉,念诵祈祷文。
这些祭祀仪式既是为了追思和纪念祖先,又是为了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和大丰收。
这也是杀猪的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
4. 杀猪仪式在杀猪的过程中,家庭成员会严格按照传统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首先,他们会用绳子将猪的四蹄捆绑起来,以确保它不会乱跑。
然后,他们会用特制的刀具向猪的脖子部位划上一道深深的口子,让它迅速失血。
接着,他们会用火烧水烫去猪的毛,然后将猪的内脏和肉分别处理。
这些步骤既是为了确保猪在死亡后尽可能减少痛苦,又是为了确保猪肉的新鲜和美味。
5. 分肉仪式在杀猪之后,家庭成员会进行分肉仪式。
他们会将猪的肉分成不同的部位,比如猪肉、猪脑、猪肝、猪肠等等。
然后,他们会将这些肉分别加工制作成各种美味的菜肴,比如红烧肉、猪头肉、猪脚汤等等。
这些菜肴不仅是丰盛的家庭聚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村庄里款待客人的重要方式。
杀年猪的仪式流程
杀年猪的仪式流程
杀年猪的过程主要有:抓猪、杀猪、吹猪、烫猪毛、刮猪毛、卸猪头开膛、清理内脏等几部分。
抓猪是由几个壮汉将猪按倒,用绳子绑住猪脚,然后抬到杀猪点。
杀猪是将猪放到一块儿案板上,几个壮汉按住猪头和猪脚,杀猪手将屠刀捅向猪的咽喉放血,下面放一个盆,将猪血流入盆中,待猪不叫了即可。
吹猪是指将死去的猪从猪腿处豁一口子,用一根铁棍子(桯子)向里捅使其皮肉分离,然后由壮汉用嘴向里吹气,使其体内充满气体胀起来,以便好刮毛,这确实是一个练肺活量的力气活,后来多用打气筒向里充气,充气后猪象一个大圆球。
烫猪毛是指将充满气体的死猪放入一个盛有滚烫开水的大锅中来回翻动,这样一烫,猪毛就容易去掉了。
刮猪毛是指将烫好的猪放到案板上用带锯齿的刮子刮掉猪毛,去掉猪毛后就成了一个干净的白猪了。
卸猪头开膛是指将刮干净的白猪从猪腹中间一分为二开膛,取出内脏,然后卸掉猪头。
清理内脏主要是清洗小肠、大肠及猪肚,将里面的残渣和粪便取出,清洗干净。
四川的春节风俗
四川的春节风俗四川的春节风俗四川人对春节极为重视,所以很多的四川人都会想要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四川的春节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川的春节风俗一、过年前的准备及习俗人情味是中国人最浓重的年味,由于重亲情,重家庭,为了团团圆圆过大年,四川人早早地就开始了准备,比童谣里唱的“腊八”还要早。
1、杀猪过年过去的成都,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装香肠、腌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
成都学人郑光路的《成都旧事》中记载,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他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状,看热闹的人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这时他会低声嘀咕:“猪大爷,不是我要杀你哈,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
2、清洁大扫除:快过年了,要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
年前一周,打扫房子卫生,叫“打阳春”,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洗老狗。
就是要洗澡。
腊月二十四,是各家各户打扬尘的时间。
在这天,每家都会找一根长杆,在杆上绑一把扫帚或是一大把带竹叶的竹枝,用它来打扫房屋顶部的蜘蛛网、灰尘什么的。
经过这样一打整,整个屋子就清爽多了,就可以干干净净等过年了。
要是这天没有时间打扬尘的话,那就要等到腊月二十七了,由于腊月间打扬尘可不是在每天都行的,只有这两天才行,这是规矩。
这天晚上,还要焚香、点蜡、烧纸钱来请灶神来家过年的,感谢菩萨赐于的食物。
3、贴门神春联, 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
接着是贴门神春联。
传说门神乃唐太宗李世民驾前大将秦琼和尉迟敬德。
由于太宗被鬼邪侵之,病重,二将守宫门,鬼邪方不敢入,太宗遂将二人封为门神,后来,民间所贴之神渐不限于这两人,凡威武雄壮之武将,皆可贴于门上。
杀猪过年顺口溜大全农村杀猪顺口溜
杀猪过年顺口溜大全农村杀猪顺口溜展开全文导语:年末将至,回家的期盼越来越浓,想念儿时的情景,杀年猪,打糍粑,熏腊肉,等等习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杀猪过年顺口溜大全,农村杀猪顺口溜。
年末将至,回家的期盼越来越浓,想念儿时的情景,杀年猪,打糍粑,熏腊肉,等等习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杀猪过年顺口溜大全,农村杀猪顺口溜。
1、又快过年了,不知道家里还有没有杀猪,今年的猪肉价格这么高,是不是就吃不到家乡的味道了呢?2.没有你的新年一点都不快乐。
3、杀猪过大年咯。
4.春节的钟声响,新年的脚步迈,愿新年的钟声,敲响你心中快乐的音符,幸运与平安,如春天的脚步紧紧相随!春华秋实,我永远与你同在!3.别怕,也别怂,感情就是这样,没有失去你不会成熟。
生活也是这样,没有遇到点险恶,你不会长大。
你想要的,老天不一定会给你,你只有努力去争取,别辜负爱你的人,别辜负你自己。
5、年底了,对着镜子给自己鞠个躬吧,然后对自己说一句:老家伙,您辛苦了,过去的一年你真不容易啊,人又变老了… 没事快过年了,还剩下10天咱就翻篇了,不知不觉一年又快过去了。
6.祝这个世界继续热闹,祝我仍是我。
7、小时候较开心的,莫过于过年了,杀猪那香喷喷的肉香味,是童年较值得期待的事情之一。
8.希望2020的日子,三餐四季,温柔有趣。
9.新年千万别给我发什么节日祝福,一个红包就可以让我感受到你的诚意。
10、过年了,杀猪过年了,腊肉挂起来,饺子包起来,好日子火起来!11、杀年猪,年味的添加剂,又要欢欢喜喜过大年咯。
12.当新年的钟声悠然响起时,我衷心的祝福你,愿幸福永远萦绕在你的身边。
拜新年,愿我的思念化作真挚的祝福,祝愿你新年快乐!13、一点也不喜欢过年,感觉自己马上就老了然而,在我较美好的年纪我一无所有……14.万物更新,旧疾当愈,万物清零,爱恨随意。
15、有对象的的才叫跨年,你们较多算熬夜;有对象的才叫过年,你们是又老了一岁!!16、索然无味的春节,并没有即将过年该有的喜悦,只是觉得又老了一岁,抽根烟低头看看自己还是这个德行,并没什么变化… 。
春节习俗的童年回忆故事:杀猪过大年
春节习俗的童年回忆故事:杀猪过大年编者按:作者的家习俗要杀猪过大年,她还与我们一起回忆自己童年看杀猪的故事,下面我们来看看《杀猪过大年》的详细内容吧!小时候,有句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寒是大寒,杀猪宰羊退鸡,过大年”过了腊月二十,家家户户就开始杀猪了。
杀猪这天,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儿!小孩都嘴馋,刚进腊月就盼呀盼,掰着手指头数还差几天能杀猪吃炖肉。
小年这天不让杀猪,叫杀生,不吉利。
我家都是腊月24.25这两天杀猪,小年这天吃过晚饭,父亲就去大爷家排号定杀猪日子。
大爷和父亲投缘对脾气,每次都是答应24这些天给我们杀猪,很少把日子排到25之后,这个好日子他特意给我家留着。
腊月24早上,大人们很早就起来挑水.劈柴給杀猪的大爷做饭,还要烧一大锅开水留着退猪毛用。
吃完饭天也大亮了,大爷就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叔叔.大爷们把猪圈门打开,进猪圈抓猪。
猪很有灵气,见来了这么多人来抓它,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就吓得拼命地满猪圈跑想逃命!几个大人一起上,有揪住耳朵的.拽猪腿的.拽尾巴的,还有按猪身子的,不大功夫,猪就被按倒在地。
然后用捆柴火的绳子,把猪四条腿绑上,再用一个大杆子抬出猪圈,然后用大杆秤称一称猪有多少斤。
猪有了具体重量,就把它抬到杀猪用的桌子上。
抬猪的人不能离开,还得按着猪,别让住跑了,猪受到惊吓嗷嗷大叫,那种声音很可怕!把看热闹的小孩都吓得直哆嗦。
大爷喝一口白酒壮壮胆,然后轮起镐头照准猪脑袋就是一下,猪立刻就不叫了,有时力气小了猪还哼哼,大爷又轮起大镐头又是一下(轮镐头时,人不要站在猪眼睛前,老辈人说:谁站在那儿,它就会记在猪眼睛里,猪死后就去阎王爷那儿告他状,说它死的冤,阎王爷就会派小鬼来人间查案,替猪主持公道!这个人就会有血光之灾。
)所以这时候小孩都躲在大人身后,伸着小脑袋偷偷的看热闹。
大爷见猪断了气,就用杀猪刀子朝猪脖子气管出捅了一刀,血立刻流了出来,桌子下面放个瓷盆留接血的,里面放上一把盐,然后秫秸秆搅拌盆里的血,另外一个人,往盆里倒凉水,顿时盆里冒血泡,猪嗷嗷直叫,四条腿用力挣扎,等血流干了,猪也断了气。
杀猪过年顺口溜大全
关于杀猪过年的顺口溜大全以下是一些关于杀猪过年的顺口溜:
1.隆冬晨霜遍地白,宰杀年猪迎佳节。
大胆小童瞧热闹,年迈爷爷把水
热。
鞭炮声声夹猪嚎,屠夫宰猪手艺绝。
呼朋唤友美酒饮,同喜同乐五福接。
2.洗净铛,少著水,柴头炎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
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3.儿时盼过年,心中掐指算。
杀猪有肉吃,饱食撑坏腩。
今朝不缺肉,
天天如过年。
家乡杀年猪,样样纯天然。
喜刷朋友圈,莫名泪新颜。
4.杀猪过大年,家家户户庆团圆。
欢天喜地笑声高,新年福气满家园。
5.刀光闪闪映红光,年猪惨叫泪两行。
不是屠夫心太狠,只为年年庆丰
昌。
6.烟熏火燎杀猪忙,喜气洋洋迎新年。
丰盛佳肴摆上桌,亲朋好友共团
圆。
7.杀年猪,迎新年,家家户户庆丰年。
欢声笑语满村庄,幸福生活比蜜
甜。
8.杀年猪,祭祖先,祈求来年福满园。
家家户户庆团圆,欢天喜地过大
年。
9.年猪叫,新年到,家家户户杀猪忙。
喜气洋洋迎新春,欢聚一堂乐陶
陶。
10.刀起猪嚎新年到,家家户户乐陶陶。
丰盛佳肴摆上桌,欢聚一堂庆
团圆。
这些顺口溜都描绘了杀猪过年这一传统习俗的热闹和喜庆场景,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
这些顺口溜都体现了过年杀猪这一传统习俗的热闹和喜庆氛围,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十堰市过年习俗有什么
十堰市过年习俗有什么十堰过年习俗一、蒸年菜十堰民谚云:“腊月廿九,蒸肉熬骨头。
”旧时没超市,市场上无成品蒸菜,于是家家户户备蒸笼。
大户用大蒸笼,小户用小蒸笼。
平时蒸馍馍、蒸饭、蒸米酒,到了过年便蒸菜,叫做“笼沾荤”。
蒸菜分荤、素两种。
荤蒸菜有条子扣肉、粉蒸肉、蒸排骨等,鸡、鸭、牛、羊、鱼都可做蒸菜。
蒸菜用中型土陶碗,因为土陶碗出味。
十堰过年习俗二、过小年十堰地区过小年是农历腊月廿四,也有腊月廿三过的,俗称“军三民四霸王廿五”。
这天家家户户都把灶前灶后的墙壁清洗干净,然后换上新灶神像,烧灶马图,让司命爷骑上花马,吃着灶糖、灶饼上天。
新灶神像的两边贴对联,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下界保平安”。
吃过晚饭,在灶头上摆上香炉、蜡烛、黄裱纸及八个灶饼、一盘灶糖等供物,燃香、点烛、烧裱,全家祭拜。
祭完,全家吃灶饼、灶糖。
十堰过年习俗三、团年古时团年饭很讲究,比喜宴还丰盛。
有凉拌菜、炒熟菜、蒸扣菜、炖汤菜,还有花生、瓜子等。
凉菜有黄豆芽、猪肝、牛肉、香肠、腊鱼、鸡爪子(又名“抓钱手”)、腌鸡鸭蛋及小青菜等。
炒熟菜有鸡鸭肉块、猪肉块、猪腰花、糖醋溜鱼等,荤素搭配。
蒸菜即各种蒸肉、八宝饭、红薯丸子、蒸酥卷等。
汤菜以莲藕熬猪蹄、牛羊肉萝卜汤为主,汉江河边还有蒸盆鱼、翘嘴鱼汤、黄桑鱼汤。
竹溪县有腊肉、鲜肉混合的“竹溪蒸盆”等。
菜上齐了,点燃一大挂鞭炮,炸得门前火花乱飞。
全家拜完神,在祝福声和欢笑声中,馋了一年的团年饭才开吃。
十堰过年习俗四、赶嫁娶腊月廿四后,司命爷上天了,人间便无神管,全是“黄道吉日”,娶媳妇、嫁姑娘自然就不用再看日子,民俗叫“赶乱”。
于是从小年以后直到腊月廿九,不论城里乡村,也不论江南江北,娶媳妇、嫁姑娘的扎堆。
大街小巷,十里八村,四处都可听到锣鼓、喇叭、鞭炮响。
十堰过年习俗五、杀年猪杀年猪是十堰人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进九”开始。
十堰民歌《十二月》里唱道:“腊月廿十腊,家家把猪杀。
砍上肉一吊,拎到姐的家。
腊月冬季宰大猪典故
腊月冬季宰大猪典故农历腊月二十六,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六春节传统民俗“炖大肉”。
在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各地就有了“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之说。
关于腊月二十六,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
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
一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六,按老理讲“腊月二十六炖大肉”相信这天是所有孩子们的节日,终于可以吃到“年肉”了。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跟大家讲讲这个腊月二十六炖大肉的民俗。
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什么的。
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因此,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
同时,由于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吃“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因此,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多少人在腊月二十六这天期盼的。
即使是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但是在腊月二十六置办点大肉也是成为了许多人都没有忘记的老传统。
彝族过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_春节
彝族过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彝族是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习俗也非常多,如果碰巧您在春节期间到彝族部落旅游,或许能提前对当地民俗有点了解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彝族的春节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习俗杀年猪,吃杀猪饭彝族年猪无论准备多少头,必须有一头是白色或黑色的公阉猪。
在头年过年时就选定好,并念“这就是过年猪”,但求菩萨保佑年猪的健康成长。
彝族过年,杀年猪是非常郑重的。
杀年猪首先要确定自己家大约在腊月的哪段时间杀猪,再在这一段时间内具体确定某一天,杀年猪在彝族是很郑重的一个习俗,不能随意的。
杀猪是一定要请客的,俗称“吃杀猪饭”,少则两三桌,多则十几桌,请的客基本就是村里的长者、亲戚、好友。
杀年猪的前几天,主人家就要到家门族内、亲戚朋友家请客,说:“某日某时本家要杀年猪,届时全家老小要来拈一柱肝生”。
杀年猪时,要先喝“杀猪酒”,每个参加杀年猪的壮汉都得喝上一口。
然后用烧红了的石块、金丝竹、清水同放一木瓢或木钵中,以纯洁的蒸气进行净化,以除去年猪身上的所有邪气,这表示对祖先神灵的诚心敬奉。
吃杀猪饭,有两碗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老肥肉,没了这道菜,还叫什么杀猪饭啊?二是,肝生,把猪肝子用刀背敲细,抽出精道、用酒、花椒、辣椒、草果、八角等作料搅拌、再用腰零肉,煮熟、撕开,动细,然后用小锅慢慢的烤,直至香脆可口,然后倒入猪肝等所有作料全部搅拌均匀,放上葱、姜等配料,使之醇香味浓。
第二天早上再吃上一顿饭才算是杀猪饭结束。
注意事项必须备好一根6米长左右的新绳,用来套猪和抬猪。
备好干蕨鸡草一大把,用来烧猪。
彝族喜欢用高山上的干蕨草烧肉,因为蕨草为吉物,也易燃而且味香。
用蕨草将年猪的毛烧尽并烤黄猪皮后,再用炭灰和水涂抹刮净,这样的猪肉没有水气,鲜嫩而味美。
年猪肉不能用旧具盛装,年前用鲜竹篾编织好6-8张大小不同的新菠箕,用来盛装猪肉、内脏、豆腐等。
还必须用宽竹篾编织一张长2×1.5米的竹笆,用来剖猪,用时竹笆必须分清头尾、正反面,头朝上,正面向上,忌颠倒。
东北春节习俗一览
东北春节习俗一览过去的老东北过年讲究多,直到现在老一辈人仍然保留着过去的春节习俗,虽然不如现在过年那样自在随意,但仔细品品,还是过去的年味儿更真,更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北春节习俗一览,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东北春节习俗杀年猪“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这句童谣过去在东北农村广为流传。
过去杀猪在东北农家算是一件大事。
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
那时候,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则可供自给,多则出卖换钱,因此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扫棚进入腊月二十三之后,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
家庭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
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中国民间称之为“扫尘”、“掸尘”。
因为有民谚说:“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
”民俗专家表示,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
赶年集,办年货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
过年之前采购工作称为“办年货”。
年货一般包括鞭炮、对子(春联)、灯笼、冻梨、冻柿子等。
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给小孩买件新衣服,这是规矩。
在农村置办年货多选择赶集,年集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在大集上要把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佐料等买回家。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祭神祭祖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
满族人过年风俗
满族人过年风俗:
准备年货。
满族人在腊月就开始准备年货,包括各种食品和用品,如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以及各种年菜,如鲜美的血肠、煮白肉、酸菜氽白肉等。
杀年猪。
满族人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即在腊月十五后选择一天杀年猪,以祭祀祖先、恩公和本支祖宗。
年猪不得有白毛,杀前将酒浇进猪耳朵,如果耳朵动为“领牲”,如不动,需祷告,直到动了方可杀死。
祭祀祖先。
在除夕夜,满族人家会摆供、祭祖,供品包括煮熟的“猪肉方子”、过油鲤鱼、炸粉花、素菜大葱、豆腐方块等,祭祀之后由家人分吃。
贴窗花、对联和福字。
满族人在年节将近时会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吃饺子。
在除夕夜,满族人家会包饺子,有的饺子中会包上铜钱,以祈求好运。
燃放鞭炮和烟花。
在除夕夜和春节期间,满族人会燃放鞭炮和烟花,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跳马跳骆驼等比赛。
在春节期间,满族人还会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以增添节日氛围。
正月十五闹灯会。
在正月十五,满族人会举行闹灯会,包括制作冰灯、堆雪人等,以庆祝元宵节。
内蒙古包头的过年风俗
内蒙古包头的过年风俗前言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多风俗的地方。
包头是一座以钢铁、煤炭为主要产业的城市,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一年中人们最为欢聚的时刻。
接下来将介绍内蒙古包头地区的过年风俗。
传统习俗过年前的准备1.杀年猪在包头地区,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
杀猪时,长辈会带着家中的亲戚前去,一同参与宰杀、剥皮、肠衣腌制、炒肝花等各种活动。
2.贴春联在过年前,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
春联的内容多与祈求平安、合家欢乐、生活富足、学业有成等方面有关。
过年期间的活动1.拜年春节期间,长辈、亲戚、朋友之间要互相拜年。
一般来说,长辈让晚辈先拜年,再领红包,但长辈也会抢着让晚辈们给自己拜年。
2.过年菜在内蒙古,过年菜多以羊肉为主。
羊肉汤、牛肉卤面、香菇烤肉等都是内蒙古人家庭中经典的过年美食。
3.玩耍在包头地区,儿童们喜欢玩跳绳、踢毽子、放烟花等活动。
4.包头呼麦呼麦是一种具有浓厚内蒙古特色的文艺表演形式。
在过年期间,不少人喜欢聚在一起唱呼麦,以此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
现代新年习俗1.购物现代人在过年期间会购买各种节日用品,如花灯、糖果、礼品等。
2.红包现代人给红包的方式有所改变,不再只是压岁钱,还有其他金额不等的红包形式。
这也是包头地区过年风俗的一个新变化。
3.旅游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出门旅游,感受不同的年味。
总结内蒙古包头地区的过年风俗逐渐地与现代化融为一体,但传统习俗仍然占据着一定的地位。
新旧交替、相互融合的过程是自然不过的了。
无论是传统习俗还是现代新年习俗,内蒙古包头的过年都是欢声笑语、团拜聚会和闹龙舞的欢乐时光。
过年为什么要杀猪有什么习俗
过年为什么要杀猪有什么习俗过年为什么要杀猪呢?说到过年杀猪习俗,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实在农村,这种习俗被很好地流传下来。
本文是过年为什么要杀猪,过年杀猪的习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过年杀猪习俗杀年猪,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年俗。
在二三千年前,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原始部族,就已有了很发达的养猪业。
“杀年猪”风俗主要是在农村。
猪虽然很普通,但一般人家一年到头却难得吃几回猪肉。
原因是家里养的猪起码要长过一百二三十斤才能“出圈”(杀或卖),平时杀猪家里人一时半会吃不完,一般都是卖了换钱花。
惟独过年(春节)是个例外,进了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
杀年猪是为过年做准备,所以大部分肉是按血脖、里脊、硬肋、后秋等部分分解成块,和灌制的血肠、粉肠等一起,放进大缸里冷冻贮藏备用。
由于汉族民间有正月初一到初五不能动刀剪的习俗,一般在除夕前就把这几天要用的肉料按用途切好剁好,放在缸内的盆碗里,至用时拿出来“缓”(解冻融化)一下就可以加工了。
东北冬季寒冷,年猪肉从腊月存放到二月初也不会变质。
精打细算的人家就会把这些肉按“计划”使用,则汉族民间视为“过年”的整个正月里,都“不断肉吃”。
年猪代表了团圆,杀年猪的第一顿饭就是宴请相邻,年猪代表了邻里和睦。
年猪宰杀完毕后,对猪肉进行妥善的腌制存贮,也体现了最为传统的秋收冬藏的农耕思想。
俗话说:年猪叫,年快到。
可见,很多农家都会把杀年猪看做是年末最后要做的一件事,由于这一风俗的不断发展,渐渐在临安很多山区的村庄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例如在一些村庄在杀年猪之后的第一时间有祭拜灶君的习俗,期望来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在这些地方,年猪杀完后,会把猪头猪尾摆放在一起,寓意有头有尾,更多的是寄望生活衣食无忧。
彝族过年杀猪习俗彝族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宰杀过年猪,一般不兴杀其他的牲畜。
而过年猪的选择是有讲究的,如不带任何残疾和缺陷,不用老母猪,不要尾巴短小,总之要形象完美无缺,没有其他异兆。
杀过年猪的方法与技巧
杀过年猪的方法与技巧
杀过年猪是一种传统的农村习俗,通常在农历腊月进行。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
1.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选择在农历腊月,这时候天气寒冷,适合腌制猪肉。
2.准备工具:杀猪刀、钩子、绳子、盆、桶等。
3.绑猪:用绳子将猪的四肢绑起来,防止猪乱动。
4.准备开水:烧开一锅水,用于烫猪毛。
5.烫猪毛:将猪放入开水中,翻滚猪身,使猪毛烫掉。
要注意避免烫伤猪皮。
6.冷却:将烫好的猪捞出,放入凉水中冷却。
7.刮毛:用刮刀将猪身上的毛刮干净。
8.开膛破肚:用杀猪刀从猪脖子处切割,打开猪的腹腔,取出内脏。
9.清洗内脏:将内脏清洗干净,特别要注意胃、肠、肺等部位。
10.清洗猪身:用清水将猪身内外洗净,避免血水和污垢残留。
11.腌制:将猪身涂抹上盐,放入大缸中腌制。
腌制时间根据气温和盐的用量而定,一般为10-20天。
12.取出腌制好的猪肉:将腌制好的猪肉捞出,挂在通风处晾晒。
13.熏制:将晾晒后的猪肉放入熏炉中,用柴火熏制。
熏制时间约为10小时左右,直至猪肉呈金黄色。
14.成品:熏制好的猪肉即为熏猪肉,可以切片、炖汤、烧烤等多种方式食用。
杀过年猪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每个环节,确保卫生和安全。
在腌制和熏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时间和火候,以保证猪肉的口感和品质。
黔东南侗族春节习俗
黔东南侗族春节习俗侗族侗族的春节,叫“过年”。
靠城镇附近的村寨,隆重热闹,年前,忙打年粑酿酒杀猪,备办年货,打扫门庭,张贴春联,互送礼品。
除夕天,备香纸供品,燃香点烛,敬祭先祖。
有的用“年饭”喂狗喂牛,以此答谢,夜间,炉火长燃,灯明不熄,喜迎新春。
深夜酌茶放炮,迎新祭祖。
初一早上,有的手持香纸到井边河旁,敬祭水神,涉水回家,以为吉利。
有的出行郊外,或挑肥下田,拾柴火回家,意为招财进宝。
少者结伴游戏,长者互相走访,宴请亲朋,同饮春酒。
有的玩龙押狮,或“请七姑娘”、“唱桃源洞”,庆贺新春。
黎平、榕江、从江等县交界侗寨,祭祀“萨岁”,结队“多耶”,集于鼓楼或公共场所对唱大歌,或吹芦笙,演侗戏,或带歌队和戏班出村“月也”。
农历三十过大年,除夕晚上,送旧迎新,灯火通宵,高高兴兴吃“年更饭”。
这晚村村寨寨的青年男女在本村寨互相串门、吃“年茶”。
吃“年茶”是很有趣的,那是各家的姑娘(或妇女),挑水桶到井旁,等老人家敬并以后(意思是吃水不忘掘井人),姑娘们便一起拿勺子舀水,舀到井里有白泡沫为最吉祥。
姑娘们用这一担水给客人和家里的人煮上香喷喷的油茶,这就叫做吃“年茶”。
新年初一凌晨,要抢"头水"当全寨响起一片迎春接福的鞭炮声时,后生们就飞快地挑起水桶,手举火把,冲向井台,打上一担水飞速地挑回家。
因这是新年的第一担水,所以叫"头水"。
侗族人把抢来的"头水"奉为吉祥圣洁之物,家家户户都遵守古老的习俗只抢一担水。
挑回来的"头水",要专门贮放,不能用来洗东西。
只能做饭、炒菜,姑娘、媳妇们把"头水"煮沸,冲上糯米酿制的糟酒加荷包蛋,泡上芳香的侗家油茶,款待贵客。
据传:吃了头水煮的饭、炒的菜、泡的油茶,能消病去灾。
如果误用了"头水"洗了东西,不能把水泼出去,只能洒在灶膛里,以示将吉祥留在家里。
后生们抢完的头水,各家主妇就用竹篮提着煮好的米饭、猪肉,斟上米酒、来到井边祭水,她们将酒慢慢地注入井中,表达侗家人的心愿,愿井水四季不断,让全村百姓在新的一年里喝上更加清澈甘甜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习俗:杀年猪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春节习俗: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某地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
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
其实,真要论起来,俗称吃“猪血泡汤”的年猪饭远远要胜过大年夜饭。
虽然杀了猪,那下酒的菜却是猪骨头、猪血、猪下水之类。
待猪骨头炖好后,将放了坛子(酸菜)水煮好的猪血倒入,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猪血泡汤”大杂烩了,味道十分鲜美。
在座的除了本家的亲朋好友之外,还有几位“特别”的人物——寨里有威望的长寿老人是不可缺少的;平时大人、小孩免不了有些伤风感冒之类的大小事,自然要麻烦山寨里的草医,今日之席他也定是座上宾;平时跟别人闹了口角纠纷,想重归于好但又放不下脸面的,今天是最好的“借口”。
而作为被请者,哪怕积怨再深,见对方让了步,也就弃却前嫌,欣然前往。
再有就是小孩读书的学校老师。
瑶寨山民素有尊师的优良传统,那老师必是不可缺少的嘉宾。
年年岁岁“杀年猪”,岁岁年年求吉祥。
这一瑶乡民俗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