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五首 赤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全诗;理解诗的含义;

2.能力目标: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提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全诗;理解诗的含义;

2.教学难点:赏析诗歌反面落笔、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讲授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导入。询问同学们看到今天的课题后,头脑中最先想到的是什么事情?请同学们来完成自主预习单第一项,简介“赤壁之战”。教师明确: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在唐朝,有一位人,路过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这个人就是杜牧,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他的《赤壁》。

2.作者及作品简介

请同学们完成自主学习单第二项——作者简介

教师明确: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杜牧其人俊朗飘逸,个性张扬,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但杜牧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政治腐败,杜牧怀才不遇,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写景抒情的七绝。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有《樊川文集》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即今湖北黄冈)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3.诵读诗歌

聆听音频,听清字音和朗读节奏;教师范读;同学自由读书;同学个体展示;学生齐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含义。

4.解释诗词大意

同学们个体展示预习成果,完成自主学习单第三项。教师明确;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锈蚀,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5.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①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东西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②“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③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学生讨论探究,组内发言,组外评价。教师明确答案。)

6.本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那么抒发的作者什么样的”怀

“呢?(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表现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7.诗人在《赤壁》一诗中说周瑜的胜利只是因为偶然借助的东风,对此你有何看法?(同学们自主分析,畅谈观点)

8.总结全诗,浅谈启示。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争取成功。

9.背诵诗歌

10.作业:

1.背诵《赤壁》

2.将知识点整理到积累本上。

11.板书设计

赤壁

杜牧兴感之由:折戟赤壁之战(以小见大)议论感慨:东风不与便,铜雀锁二乔

表现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周瑜:雄姿英发

东风

机遇

客观条件好

赢得了赤壁之战的伟大胜利杜牧:英姿勃发

无东风无机遇

无法赢得像赤壁之战这样的伟大胜利

六、教学反思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理解得较为透彻,但自主探究时,有少部分同学未参与进来。同学们对“赤壁之战”的见解颇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有一部分同学忽略了历史史料,在畅谈“对此次战争的结果评析”时分析得不够透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