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五首 赤壁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赤壁》诗的背景:了解诗人杜牧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2.诗词内容解读:详细分析《赤壁》诗的每一句,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手法。
4.提升文化自信: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5.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引导学生课后查找赤壁之战相关资料,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6.增强语文实践能力:通过诗词背诵、默写和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词内容解读:《赤壁》诗中历史背景、人物形象、景色描绘等方面的理解,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展现的壮阔场景。
-艺术特色分析:诗中的韵律、对仗、用词等艺术手法,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对仗工整和深刻含义。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历史感慨和英雄情怀。
-背诵与默写:培养学生熟练背诵《赤壁》诗,并能准确默写。
2.教学难点
-历史背景的理解: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可能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辅助材料来加深理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赤壁》这首诗的背景和基本概念。它是唐代诗人杜牧在游览赤壁古战场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英雄人物的感慨。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深远影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每一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如何通过对仗、用词等手法来描绘赤壁之战的壮阔场景和英雄气概。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 (共23张PPT)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 (共23张PPT)

一读:解诗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词义解释:
折戟:指残破的兵器。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销:锈蚀。 将: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东风:春风。 周郎:吴国的将领周瑜。 铜雀:即铜雀台。 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作家名片: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
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 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 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 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 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 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 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 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 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
激趣导入:
这是一首咏史诗,是诗人杜牧在黄州(治所 黄冈)任刺史,游览黄冈赤壁后有感而作。诗 人通过一支断戟,写三国时孙刘二家联合抗曹 的赤壁之战。并且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 可谓别出心裁。
而真正的赤壁古战场是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 南赤矶山。不管战场在什么地方,这首诗借一 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是必然 无疑的。所以它仍然不失为怀古咏史之千古名 作。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
”这就表明了三曹操要十像当四年周岁公那样的维护孙国家吴统一。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 号风云人物。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杜牧所咏之黄冈赤鼻矶
而真正的赤壁古战场是在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
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 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杜牧这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负的脸上写满了抑郁不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赤壁》《渔家傲》(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4《诗词五首》-《赤壁》《渔家傲》(课件)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 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XXX》《一剪梅·红 藕香残玉簟秋》等。
折戟( jǐ ) 殷勤( yīn ) 嗟( jiē )
铁未销( xiāo ) 谩( màn )
诗歌诵读
自由朗读、齐声朗读。
要求: 读正确、读整齐、读连贯。 读得层次分明、有急有缓。
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 画难词难句。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诗歌译读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在水底还没有销蚀掉,拿起来 磨光洗净,认出来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诗歌译读
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 二是社会骚乱,文章无用。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积极的,有现实意义。对生活的执着以及对自由与光明 的向往和追求。
合作探究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但为何能写出 如此豪放的词?
课堂小结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诗歌语言这扇窗 户,我们当然可以读到作者的内心状况生活处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 梭逐浪飘。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徒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整体感知
初读感知,提出你的疑问。
诗歌赏析
读诗读人,赏诗赏人 两首诗中哪句诗能读出作者的感情及内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
境、生命感悟等等,读一首诗亦如读一个 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和激愤之情, 相信自己会有所作为的豪爽胸襟。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0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咏史诗是借历史故 事讽刺今朝现象 。
咏史诗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表达了对晚唐 统治者醉生梦死、不顾国家危难,只顾自己享乐的批判,表现了对 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咏史诗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许顗(yǐ)在《彦周诗话》 知大乔孙策妇,小乔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亡可知也。 此诗人不欲质言(即直言),变其词耳。
——纪晓岚《四库全书》
大乔小乔的命运象征了什么?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曹操藏娇之意,写出了战争 的残酷,表现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息息相关。
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存人非的感慨。 认前朝: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这两句叙事,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什么情况下大乔小乔会被锁近曹操的铜雀台呢?
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 二乔。可见措大(读书人,秀才)不识好恶。
唐代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人们常把唐诗分为四个时期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初唐格律诗逐渐走向成 熟, 唐玄宗开元、 天宝年 间 直至“ 安史之乱”爆发之前, 唐诗 到了全盛时期。安 之乱使唐王朝 迅速由盛转衰,盛唐时的激情到了中唐也受到了抑 制。从中唐到晚唐, 诗 文一度有些冷落,但到了文宗开成年间、杜 牧、李 商 隐 等一 代优秀 诗 人崛 起,再度开创了唐诗新局面。
作者借赤壁之战的历史,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周瑜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诗歌启示
1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的成功都是有 其必然性与偶然性,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 的。 2 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 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 握机遇,争取成功。 3 想要成功,必须执着,坚韧,百折不挠, 包羞忍辱是丈夫。
课堂检测
1.理解性默写: ⑴杜牧的《赤壁》中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暗含岁月流逝而物 是人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杜牧的《赤壁》中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胸中抑 郁之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介绍2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 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 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 、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 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 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诗文理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大乔和小 乔就会被深锁在铜雀台。
诗句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对 历史兴亡的感慨。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 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 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 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 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 好的铺垫。
作者介绍1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杜 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 清丽生动。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 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6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赤壁》这首咏史诗写的是三国时期 的赤壁之战,作者借对赤壁之战的评 述,对历史兴亡成败的问题发表了自 己独特的见解,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 望于侥幸,同时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 地的抑郁不平,暗含了诗人对周瑜的 一丝不屑和嘲讽。
评小结:

1.借古讽今,抒发感慨
2.反面落笔,间接含蓄
3.以小见大,形象风致
“东风”一语,除了实指之外,也可以 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 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
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 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后两句诗发议论感慨,作 者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和后果,而 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 的影响。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 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以小见大, 深刻警策。“国破家亡在此朝”意思自然 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所以不好。
古人写咏史怀古这类题材,往往不止于就事论事,而 是有着明确的现实指向,或托古讽今,或怀古伤己。
杜 牧
前7-8分钟的时间,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听读诗歌 2、小声跟读,注意字音与节奏 3、自读并背诵诗歌 4、结合注释,口头疏通诗歌大意。
议 要求:组长组织,按顺序发言,记录好本
组有价值的疑惑
对议:互背诗歌(1分钟) 组议:
1、作者认为周瑜等英雄成功靠的是什么? (1分钟) 2、你从作者对赤壁之战的评价中读出了怎样 的情感?(2分钟) 3、讨论疑惑。(3分钟)
激情展示我最棒 展
(声音洪亮,面向大家)
我提问、我质疑、我补充、我纠乔”换成“ 国破家亡在今朝”好不好。
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表现了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抑郁之情。 (感情)
译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锈蚀, 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以方便,大乔和小 乔就要再春意浓郁之时被关进铜雀台了。
1、这句诗用了__________的写法(如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细节描写、虚实结
合、丰富想像、富含哲理等),
2、写了________(内容:翻译句子),
3、表达了______(感情、哲理或其 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以小见大,以大小乔的命运来代表 东吴命运(写法),
写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胜的 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要重写了(翻译),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 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认为周瑜的成功在于东风之便。 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暗含自己怀才不遇、无处借“东风”的不 平。
思想感情: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
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抑郁不平之气。
记叙 议论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晚唐咏史诗:
杜牧的咏史诗,是晚唐咏史诗的高峰。晚 唐诗人和他们的前辈不同,他们已经失去了 中兴的锐气,怀着一种矛盾心理,感慨衰败 不可避免的到来,感慨生不逢时,不得一展 襟抱。怀古伤今,就成了此时诗歌创作的一 个重要主题。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都有大 量怀古伤今之作。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朝京兆万 年人。他生活在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 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朝天宝 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 穷奢极欲、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 据和少数贵族集团的侵扰,认为唐王 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患,加强统一, 收复失地,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 才能减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5张PPT)

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4、“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 不写山 河破碎, 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
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 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名句赏析
重点词语
⑥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 ⑦磨洗:磨光洗净。 ⑧周郎:周瑜,吴军统率。 ⑨ 二乔:吴国二美女,大乔嫁给吴国国 君;小乔嫁给周瑜。
翻译诗句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分析诗句 前两句:兴感之由。 后两句:感慨咏叹。
感情: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 要有侥幸心理。
阅读理解
折戟沉沙铁未销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
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
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
3.你还看到了谁? 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 治军事,他自负知兵,常以武略自诩,诗中对周瑜侥 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上自负之情的流露,大有 阮籍“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慨。
教师:当所有风流人物都淡出历史的画卷时,杜牧这 位风流才俊在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自负的脸 上写满了抑郁不平。
小结
朗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赤壁》中的意象与历史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探讨历史背景与诗人情感的联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5课诗词五首《赤壁》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赤壁》这首诗展开教学。教学内容包括:
1.了解《赤壁》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分析《赤壁》的诗歌结构,掌握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
3.品味《赤壁》中的生动意象,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赤壁》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结构。起承转合是古典诗词的一种常见写作手法,它能够帮助诗人表达情感、展现意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赤壁》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起承转合在诗歌创作中的巧妙运用,以及如何通过意象描绘壮阔的历史场景。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赤壁》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以及生动意象的运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赤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诗词学习和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赤壁》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赤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诗歌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能够把握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对新知识有较好的吸收能力。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9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9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赤壁之战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 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征 三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
建安十三年元月,曹操回到邺郡,训练水军,准备 南征,统一天下。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率大军十余万南征刘表, 八月,刘表病死,九月,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荆州。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了诗人怎样 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 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 客观条件的制约。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有利条件, 离不开机遇的。
2、本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那么抒发的 作者什么样的”怀“呢?
从曹操南征到引军败走近半年的时间,而赤壁之战持续 则一个多月,这次战役周瑜以三万精锐大败曹操十余万大军 ,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赤壁
怀古诗(咏史诗)
[唐]杜 牧

xiāo
折戟沉沙铁未销,
jiānɡ
自将磨


前c朝háo。
biàn
东风不与周郎便,
【解析】“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曹魏命运”表述有误, 诗人以“二乔”命运折射的是东吴命运。
东风不与周郎便,
议论
虚写 感慨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主旨: 对雄周无瑜用的武不 之屑 地嘲 的讽 抑, 郁不诗平人之生气不逢。时之叹,表现英
典型考题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赤壁》中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的诗句 是:_折__戟__沉__沙__铁__未__销__,_自__将__磨__洗__认__前__朝__。 (2)(咸宁中考)杜牧《赤壁》中诗人慨叹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同时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东__风_____ _不__与__周_郎__便___,__铜__雀__春__深__锁__二__乔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之《赤壁》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之《赤壁》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赤壁》的背景及杜牧的创作特点。《赤壁》描绘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场景,反映了杜牧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它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和韵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赤壁》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表现手法等,了解它如何体现英雄气概和历史哲理。
(2)诗词表现手法的识别与应用。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识别并运用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创作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
(3)诗词创意表达的实践。
难点解析:学生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创意不足、表达不畅等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借鉴《赤壁》的表现手法,进行创意表达,并给予适当指导。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熟悉。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次课堂中提前给出讨论主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准备。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算不错,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决定在课后设立答疑时间,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困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之《赤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之《赤壁》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赤壁》的创作背景,掌握杜牧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诗词朗读与鉴赏:学习《赤壁》的朗读技巧,感受其韵律美;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借鉴《赤壁》的表现手法,进行创意表达,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赤壁古诗八年级上册

赤壁古诗八年级上册

赤壁古诗八年级上册《赤壁》诗题:《赤壁》作者:杜牧(唐)诗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诗题:《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宋)诗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歌送别》诗题:《赤壁歌送别》作者:李白(唐)诗文: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满江红·赤壁怀古》诗题:《满江红·赤壁怀古》作者:戴复古(宋)诗文: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诗题:《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辛弃疾(宋)诗文: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 ◦ ◦ ◦2. ◦ ◦ ◦3. ◦ ◦ ◦4. ◦ ◦ ◦5. ◦ ◦ ◦6. ◦作者:辛弃疾(宋)诗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宋)诗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唐代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人们常把唐诗分为四个时期初唐、 盛 唐、 中唐、 晚唐 。初唐格律诗逐渐走向成 熟, 唐玄宗开元、 天宝年间 直至“ 安史之乱”爆发之前, 唐诗 到了全盛时期。安 之乱使唐王朝迅速 由盛转衰,盛唐时的激情到了中唐也受到了抑 制。从中唐到晚唐,诗 文 一度有些冷落,但到了文宗开成年间、杜 牧、李 商 隐 等一 代优秀诗 人 崛 起,再度开创了唐诗新局面。
铜( què ) 雀
折戟( jǐ )
销( xiāo )
理解诗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曹操建造的一座楼台,楼 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 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理解诗意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从黄沙中取出折断 的戟铁还没有销掉,拿 起来磨洗一番仍可辨认 出这是东吴破曹操时的 遗物。
战胜的原因,而是反说其事,提出假设,以“二乔”的
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说明历史上英雄的成
功都有某种机缘或只要有机遇,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
抑郁不平愤懑之情。同时也表达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
己也会有所作为。
课文品读
诗人为什么要从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这是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这支戟与古代战争有 联系,先写它能很自然地引起后面对历史的咏叹,由此 点出此地曾有过的历史风云,为后两句论史抒怀作铺垫 。
背景介绍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 古籍出版社1978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 北赤壁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 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 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 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6诗词五首《赤壁》课件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 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 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 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 中的抑郁不平。
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了诗人怎样 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不直接表明战 争的胜负,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 子命运来表达假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 大,别出心裁。一般议论较抽象,但诗人在议论中用 具体形象来点缀,使得表达既委婉含蓄,又生动形象, 富有情致。
无东风 无机遇
赢得了赤 壁之战的 伟大胜利
无法赢得 像赤壁之 战这样的 伟大胜利
思想感情:
一层意思: 现实情况是我具有周瑜一样的才华,却没有周瑜那 么好的客观条件,没有良好的机遇
表现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 平之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还有一层意思: 假如我有像周瑜那样的机遇,我也可以取得像周瑜 一样的成功,建立丰功伟绩。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 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客观条件的制 约。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
4、本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那么抒发的作者什 么样的”怀“呢?
周瑜:雄姿英发 杜牧:英姿勃发
东风
机遇 客观条件好
缘何出名
曹操:赤壁之战? 苏轼:《赤壁赋》? 杜牧:《赤壁》? 或许都有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观点3:诗人在评判赤壁之战时,有意把孙、刘联军的胜利简 单地归结为偶然的东风的帮助,实际上是强调了环境、机遇的作 用,说明周瑜的英名只是时势促成的而已。由此可见,诗人真正 感叹的是自己生不逢时,得不到朝廷赏识,怀才不遇的遭际。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借物兴感,以小见大。这首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 议论感慨。诗人由一根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了 历史事件,想到了汉末分裂骚乱的年代,想到了具有重大意义 的战役,想到了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可谓想象丰富,含蓄而 别致。而“铜雀春深锁二乔”尤其精妙,诗人没有直言假使 “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东吴的破灭,而是以“二乔”的命运 来暗示战争的结局, 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
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应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 形势的重大影响。而且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 胜者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也表明作者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 功都有某种机遇。第二问运用诗人情感“六看”法。这两句曲折地 反应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败的机 遇,影射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却不得施展。它好像还有 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有所作为。
赤壁市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此处,而
是黄州的赤鼻矶。
赤壁
杜牧

折折戟戟/沉沉沙沙/铁未销,自将磨/磨洗洗认/前认朝前。朝。
东东风风/不不与与/周郎便,铜雀春/春深深锁/二锁乔二。乔。
诗歌大意
• 折断的戟沉到泥沙中,(历经岁月)铁还没有完全销 蚀,我把它拿起来又磨又洗,认出是前朝遗物。
• (赤壁之战时)假如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结局恐 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诗歌主旨
本诗借古讽今,借一件古物兴起前朝人物 和事件的慨叹,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命运的深刻 感悟,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mèn)之情以 及警告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点出此地有过历史风云。
“将”“磨”“洗”“认” 一系列动词生动表现出诗人 对前朝古物的兴趣和对历史 的思索。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

从折戟写起,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后两
析 句发议论、抒感慨做铺垫。
诗词品析 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杜牧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感慨,理解他借古讽 今、抒发个人情感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 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诗歌,掌握关键词汇和典故。
难点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目壹 贰 叁 肆

录知 背














新知背景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赤壁》中,诗 人杜牧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比喻来形容赤壁之战的 胜负。你们想知道这个比喻是什么吗?想知道诗人 杜牧是如何看待这场战役的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世界,寻找答案吧!
了解诗人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 “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 商隐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传世。代表作有诗歌《泊秦淮》《山 行》,散文《阿居宫赋》等。
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形 式。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跟律诗一 样,讲究平仄,押韵严格。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 言绝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全诗;理解诗的含义;
2.能力目标: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提高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杜牧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全诗;理解诗的含义;
2.教学难点:赏析诗歌反面落笔、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讲授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导入。

询问同学们看到今天的课题后,头脑中最先想到的是什么事情?请同学们来完成自主预习单第一项,简介“赤壁之战”。

教师明确: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在唐朝,有一位人,路过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这个人就是杜牧,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学习他的《赤壁》。

2.作者及作品简介
请同学们完成自主学习单第二项——作者简介
教师明确: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

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杜牧其人俊朗飘逸,个性张扬,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但杜牧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政治腐败,杜牧怀才不遇,杜牧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写景抒情的七绝。

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

有《樊川文集》
这首诗是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即今湖北黄冈)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3.诵读诗歌
聆听音频,听清字音和朗读节奏;教师范读;同学自由读书;同学个体展示;学生齐读。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含义。

4.解释诗词大意
同学们个体展示预习成果,完成自主学习单第三项。

教师明确;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锈蚀,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

5.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①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东西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②“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③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学生讨论探究,组内发言,组外评价。

教师明确答案。


6.本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那么抒发的作者什么样的”怀
“呢?(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表现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7.诗人在《赤壁》一诗中说周瑜的胜利只是因为偶然借助的东风,对此你有何看法?(同学们自主分析,畅谈观点)
8.总结全诗,浅谈启示。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

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

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争取成功。

9.背诵诗歌
10.作业:
1.背诵《赤壁》
2.将知识点整理到积累本上。

11.板书设计
赤壁
杜牧兴感之由:折戟赤壁之战(以小见大)议论感慨:东风不与便,铜雀锁二乔
表现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周瑜:雄姿英发
东风
机遇
客观条件好
赢得了赤壁之战的伟大胜利杜牧:英姿勃发
无东风无机遇
无法赢得像赤壁之战这样的伟大胜利
六、教学反思
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理解得较为透彻,但自主探究时,有少部分同学未参与进来。

同学们对“赤壁之战”的见解颇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有一部分同学忽略了历史史料,在畅谈“对此次战争的结果评析”时分析得不够透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