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福师18年2月课程考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答案

福师18年2月课程考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A卷(开卷)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考试注意事项:独立完成,学习体会雷同成绩0分;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应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谈谈学习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的体会。

(50分)答:1、历史进程(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2、应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深刻程度。

3、体会:通过综合系统的学习,我充分发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

福师1103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二

福师1103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二

福师1103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二一、辩析题(40分)1、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1)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下逐步达到成熟的,但它并不因此而姓“资”,因为资本主义在搞市场经济的同时也有计划;计划经济虽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长期奉行,但它也不因此而姓“社”,因为社会主义在搞计划经济的同时,也在改革中引入了市场。

所以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它们在本质上是中性的,和社会制度没有本质联系,它们可以同时为不同的所有制服务。

市场经济中性论及其为不同所有制服务论,实际上打开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利用市场经济的大门。

2、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的基本走向是单极化的格局不可动摇。

(1)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的演变是战后世界历史运动的一种基本趋势,这种历史趋势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具体表现为三个并行发展的历史进程。

(2)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在多极化趋势出现后,两极格局并没有立即瓦解,但是,由于两大阵营的分化,两极对抗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美苏关系作为东西方冷战的主轴进一步凸现。

3、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1)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历史经验和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是实现我国现阶段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三者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结合点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福师1108《中国化的马克思》辨析题详解

福师1108《中国化的马克思》辨析题详解

一、辨析题1.公有制占主体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一方面这种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另一方面这种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有所下降,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占支配地位。

所以此观点是正确的。

2.辨析计划经济和市场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国家经济制度的范畴1)市场是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及时准确地促进生产和需求的相互协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代市场经济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也有缺陷,主要是它是“事后调节”,即市场经营者往往是在其产品生产后才收到市场信号,此时,往往容易造成损失。

市场经济这种缺陷,需要依靠计划来纠正或弥补。

(2)计划同市场一样也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事前调节”,能从许多方面弥补市场的缺陷,因而,计划对任何国家也是需要,计划的另一特点是“权威性,指导性,它由政府来执行更为合适。

”(3)从市场与计划的特点和国内外经济实践来看,市场主要管理资源配置,政府要管计划是合适的,但是,应该指出政府管计划也是在管资源配置,但是,它是间接地,通过宏观的计划来指导资源配置。

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1 / 1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真题
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简答题
1.实践在认识的地位和作用。

2.马克思关于历史发展总趋势的三形态思想。

3.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二、论述题
1.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的思想是什么,如何认识历史运动的合力与历史规律性的关系,认识这一关系对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2.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及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一、辩析题(40分)1.当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考核知识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参见P152—155所谓公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从范围上讲,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③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

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2.计划和市场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国家经济制度的范畴。

考核知识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参见P144—146在计划和市场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所处时代的状况,运用抽象方法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时,曾设想在资本主义以后的未来社会里,最终会走向单一的全社会公有制,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也将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计划经济。

但是,现实生活的发展,却在不断冲击着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概念。

一方面,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特别是国家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计划等宏观调控的方式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加强了,克服了市场经济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尽量避免严重破坏后果的经济危机的发生;另一方面,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把消灭商品市场经济的思想付诸实践以后,计划经济本身管得过死、难以调动基层和群众积极性的弊病日益暴露出来,而且还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难以解决物资匮乏和消费品不足等问题。

福师1103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1

福师1103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1

福师1103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一一、辩析题(28分)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问题”或“主题”本身就包含了有待解决的意涵;如果解决了,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二是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1)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有主体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3.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它是排斥宏观调控的。

(1)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关系的基点是实现并保障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

简言之,供求机制、价格机制与竞争机制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的充分作用,就是所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关系的关键是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目的在于解决市场机制调节的“ 失误”和“失灵”,以保障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而又健康运行。

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从性质上来看,二者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2)从内容上来看,二者都包含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是民主与民主专政的统一;(3)从历史使命来看,二者都是为了保卫无产阶级的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后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福师12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辅导课件知识点和例题整理

福师12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辅导课件知识点和例题整理

福师12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辅导课件知识点和例题整理第一讲1.知识点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形成与发展萌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因为此时的党还处于幼年时期,没有独立解决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能力,称其为萌芽。

)1928年---1930年毛泽东阐述了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和土地革命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初步提出了中国革命要以农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

提出了建党建军的正确原则,形成了一条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路线。

提出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基本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5遵义会议)。

成熟: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成熟表现:一是坚决打破叫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和1941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2篇著作,这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二是科学揭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规律,开始赢得了人民军队在战争中的主动权。

继续发展: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以后,即1946年解放战争到建国前后。

表现:一是指导中国革命大决战的胜利,实现了建立全国政权的伟大目标。

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实现了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

三是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国况的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

2、科学体系主要内容:核心和精髓:实事求是。

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包含内容(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毛泽东思想内容作了完整、准确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答案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答案

福师09秋学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考试复习题一一、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0分)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考核知识点: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参见P12-13错。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公有制经济是指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

考核知识点:公有制经济,参见P152错。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把公有制经济仅仅理解为单纯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把公有制为主体理解为国有经济为主体实际上是走入了误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来源的多元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由各种不同所有制共同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越来越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目前主要有:股份公司、跨国所有制所组成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

这些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其资本和收益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当然属于公有制经济,其中由国家和集体控股的,更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随着改革的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今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在整个公有制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

3.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关系。

考核知识点:改革,参见P129这种说法不科学。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福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概论)》在线作业

福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概论)》在线作业

一、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得分:201.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B.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 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 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E.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2.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是()。

B. 各种形式的开放C. 对所有国家开放E. 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开放3.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B. 马克思列宁主义D. 毛泽东思想E. 邓小平理论4. 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正确的理解有()。

B. 总体来说,和平与发展还是一种奋斗目标C.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

A. 我们党的思想路线B.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C.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D.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6. 以下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的有()。

A. 突出战略重点,优化产业结构B. 先富带动后富,地区协调发展C.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贯彻“台阶式“发展思想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E.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7. 我国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共同点是()。

A. 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E.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8.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A. 立党之本B. 执政之基C. 力量之源D. 指导思想9. 邓小平理论是()。

A.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C. 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D.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0. 新世纪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解决的两大课题是()。

A.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 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二、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得分:801.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A.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VIP专享】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VIP专享】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一、辩析题(40分)1.当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考核知识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参见P152—155所谓公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从范围上讲,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③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

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2.计划和市场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国家经济制度的范畴。

考核知识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参见P144—146在计划和市场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所处时代的状况,运用抽象方法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时,曾设想在资本主义以后的未来社会里,最终会走向单一的全社会公有制,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也将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计划经济。

但是,现实生活的发展,却在不断冲击着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概念。

一方面,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特别是国家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计划等宏观调控的方式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加强了,克服了市场经济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尽量避免严重破坏后果的经济危机的发生;另一方面,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把消灭商品市场经济的思想付诸实践以后,计划经济本身管得过死、难以调动基层和群众积极性的弊病日益暴露出来,而且还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难以解决物资匮乏和消费品不足等问题。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一、辩析题(40分)1.当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考核知识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参见P152—1552.计划和市场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国家经济制度的范畴。

考核知识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参见P144—1463.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考核知识点: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参见P11、P2484.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考核知识点:人民民主专政,参见P171二、论述题(60分)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重大意义。

谈谈学习体会。

考核知识点:马克思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意义,参见P4、P52.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我们强调的重点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考核知识点:个人收入分配坚持的原则,参见P165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二及参考答案一、辩析题(40分)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考核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见P148-1492.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考核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参见44-463.发展生产力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考核知识点:两极分化,参见P96-974.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个普遍规律,因此对东西部差距拉大问题无需特别关注。

考核知识点: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参见P140二、问答题(20分)1.简述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考核知识点: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参见P135—137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考核知识点:三大法宝,参见P72-74三、论述题(40分)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极其重大意义。

谈谈学习体会。

考核知识点:马克思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意义,参见P4、P5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考核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参见P198-199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三及参考答案一、辩析题(40分)1.“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试题和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试题和答案

模拟试题一、填空1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相结合的产物。

2 .毛泽东对()理论的完整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

3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4 .()的发表,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已经成熟。

5 .()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机构。

6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

7 .正式确立“三步走”战略是在党的()大上。

8 .“三步走”是战略目标是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9 .“台阶式发展”的关键是()。

10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和前提。

1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关系。

12 .在效益和公平中居于首位的是()。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1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最完整的概括是()。

15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

二、单项选择题1、克思主义在中国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是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毛泽东思想D 列宁主义2、誉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是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毛泽东思想D 列宁主义3、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A 八大B 七大C 一大D 十一届三中全会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评价是A 过大于功B 功过相当C 功大于过D 功不抵过5 、当今社会时代的主题是A 战争与革命B 和平与发展C 科技与人才D 合作与竞争6 、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的A 十一届三中全会B 十四大C 十五大D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7 、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A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8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社会主义革命C 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 新式的社会主义革命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A 资本主义B 社会主义C 共产主义D 封建社会10 、统一战线中最重要的联盟是A 工农联盟B 全体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联盟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盟D 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盟11 .共产党领导军队的最基本原则是A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 党指挥枪C 枪指挥党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2 .标志着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重大事件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三大改造顺利完成C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D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订13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社会主义工业化B 三大改造C 恢复国民经济D 建立共产主义文化体系14 、首次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是A 马克思B 列宁C 毛泽东D 邓小平15 、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列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在党的A 七大B 八大C 十一届三中全会D 十三大16、首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概念的是A 毛泽东B 叶剑英C 周恩来D 邓小平17 .提出“三个世界”理论的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江泽民18 、第一次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明确理论界定是在党的A 七大B 八大C 十一届三中全会D 十三大19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A 领导和团结人民B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D 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20、在速度、比例、效益三者中的核心是A 速度B 比例C 效益D 三者都不是21 .在 1995 年的科技大会上,首先正式提出科技兴国战略的是A 江泽民B 邓小平C 胡锦涛D 李鹏22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关键是A 提高工人阶级的待遇B 解决工人就业问题C 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主人翁地位D 加强对工人的培训23 。

福师19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概论)》在线作业一

福师19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概论)》在线作业一

福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概论)》在线作业一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1.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主要表现在()。

A.都有着一样的时代背景B.都坚持一样的政治立场C.都坚持一样的思想方法D.都坚持一样的基本原理E.都坚持一样的前进方向答案:BCDE2.邓小平理论是()A.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B.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D.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E.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答案:ABCDE3.发展对外贸易的具体作用是()。

A.活跃国内市场,改善人民生活B.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增强国家经济实力C.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国内就业机会D.协调再生产的比例关系,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E.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答案:ABCDE4.“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

A.表面文章B.立党之本C.指导思想D.执政之基E.力量之源答案:BCDE5.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思想体系,因为它们都()A.坚持一样的政治立场B.坚持一样的思想方法C.坚持一样的基本原理D.坚持一样的前进方向E.具有一样的时代背景答案:ABCD6.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C.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D.坚持共同富裕E.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答案:DE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

A.还没有成为占主体地位的分配方式B.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C.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D.所指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E.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答案:BCDE8.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核心是____A.经济问题B.和平问题C.发展问题D.南北问题E.东西问题答案:ACD9.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一、辩析题(40分)1.当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考核知识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参见P152—155所谓公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从范围上讲,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③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

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2.计划和市场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国家经济制度的范畴。

考核知识点: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参见P144—146在计划和市场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他们所处时代的状况,运用抽象方法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时,曾设想在资本主义以后的未来社会里,最终会走向单一的全社会公有制,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也将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计划经济。

但是,现实生活的发展,却在不断冲击着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概念。

一方面,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特别是国家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计划等宏观调控的方式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加强了,克服了市场经济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尽量避免严重破坏后果的经济危机的发生;另一方面,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把消灭商品市场经济的思想付诸实践以后,计划经济本身管得过死、难以调动基层和群众积极性的弊病日益暴露出来,而且还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难以解决物资匮乏和消费品不足等问题。

从列宁到斯大林、毛泽东到东欧一些国家的经济专家,都曾为此进行过探索,但都没有能够解决。

市场经济是由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主要原则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而社会经济制度反映的是社会经济关系,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坚持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坚持什么样的制度和原则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

因此,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它不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邓小平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牢牢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才高屋建瓴,势如破竹地从理论上根本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探索,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3.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考核知识点: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参见P11、P248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问题”或“主题”本身就包含了有待解决的意涵;如果解决了,就不成其为“问题”了。

二是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4.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考核知识点:人民民主专政,参见P1711)概念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表明国家本质的概念。

它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

它是我国的国体。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2)发展过程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和毛泽东在领导我国革命斗争过程中的一个创造,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担负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随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我国政权性质也由新民主主义的政权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二、论述题(60分)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重大意义。

谈谈学习体会。

考核知识点:马克思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意义,参见P4、P52.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我们强调的重点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考核知识点:个人收入分配坚持的原则,参见P165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多用于社会分配领域。

一般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公民应公平享受社会产品,公平分配劳动收益。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对社会生产的贡献率不同,也就是产生社会产品的效率不同,因此,在分配原则上应当首先按效率衡量,实行效率优先,也就是贡献大的分配多,贡献小的分配少,同时国家采取适当的政策调节,兼顾分配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

效率优先,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政策时,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在我国当前各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强调财政公平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各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也未见明显缩小;而我国的财政政策,依然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方针。

如果说在改革发展的初期,政策重点在于引导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财政上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在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确实已经先富起来之后,在调节收入差距和协调地区发展已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在财政分配上则应将公平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

尤其是在法观念上,更应与以效率为中心的财政学观念相区别,把公平这一法律的根本价值置于应有的突出地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十七大报告中对民生问题的细致关注,尤其是对涉及老百姓收入问题的详细论述,让许多人都为之振奋目前我国的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未明确国家、企业、居民三者的合理分配比例,劳动者报酬偏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其次,二次分配中未明确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等支出比例,公共服务支出低,导致居民不得不增加医疗、养老和教育储蓄,成为居民消费乏力的直接原因;再其次,分配调节和监管不力,贫富差距扩大,分配不公严重,近年来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过快,并迅速拉大与其他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成为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最后,三次分配规模较小,调节功能有限。

由于社会慈善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慈善法规、慈善机构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有待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度有待提高,慈善捐赠规模小,除重大灾害捐赠外,日常慈善捐赠短腿,导致三次分配调节功能有限。

由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矛盾,消费不振导致内需拉动乏力,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应更加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1.从经济基础来看,我国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整体和长远来说,公有制经济必须使绝大多数人公平地收益,否则就不能认为某种经济是真正的“公有制”经济。

所有制不是表现在生产资料名义上归谁所有,而是表现在这些生产资料的使用最终由谁受益。

生产成果的分配是生产资料分配的必然结果,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2.从政治上来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国家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我国财政的民主性质,也决定了我国的财政只能是公平地为了全体人民利益的财政。

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共同富裕当然不是所有人一样的富裕或平等的富裕,但却必然是所有人达到公平意义上的相当富裕水平。

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和财政的性质,还是执政党的政策,都要求我国的财政应当是对所有人公平的财政。

3.在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之中,已有多方面的规定指明了国家的这一政策目标在《预算法》等法律中,这方面的规定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具体化。

这些规定的精神,实质上也就是一般情况下的平等与特殊情况下不平等的有机结合,即公平的精神。

公平作为我国法律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应当是毫无问题的,这一价值目标在财政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财政公平原则。

4.在外国立法和财政实践中,也不乏实行财政公平原则或公平收入政策的实例尽管学者们对这一制度的认识和评价还有分歧,但对我们不乏启迪意义。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公平的收入再分配被认为是政府的恰当的政策目标,但对此又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

一种理论主张在经济增长中实现收入再分配,政府不但要实行累进课税政策,而且要在支出方面尽力帮助贫者,减少失业,从发展生产人手来改善他们的收入状况;另一种理论则主张改善收入分配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满足约占总人口40%的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需要。

无论哪一种主张,其实质都是要实现社会公平的政策目标。

由上述可见,借鉴外国经验,确立财政公平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对完备财政法治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财政制度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福师1108考试批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复习题二及参考答案一、辩析题(40分)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考核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见P148-14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是指社会如何把有限的经济资源配置到社会需要的众多领域、部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中去,产生最佳的效益,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

在现代的社会化生产中,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市场方式,另一种是计划方式。

我国过去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资源配置是计划方式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