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高考一轮总复习复习:1.5《地球的运动——公转》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以四节气太阳直射点位置为参照,判断某时太阳 直射点位置与移动方向
①当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 DA 之间。
②地球公转由近日点到远日点期间,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情况是先向 北 移动至 北回归线 (纬度)再向 南 移 动。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名师点拨要点) 1.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3)看动态变化,分析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北半球昼长夜短的时段是____________;北半球昼 增长夜减短的时段是____________。
答案:(1)①极昼 极夜 夏至日 ②全球昼夜平分 春分日或秋分日 ③极夜 极昼 冬至日
(2)①昼长夜短 昼越长夜越短 昼短夜长 昼越 短夜越长 ②昼短夜长 昼越短夜越长 昼长夜短 昼越长夜越短
C.30°
D.66°34′
2.地球越过 P 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解析:第 1 题,读图可以看到,PQ 连线是黄道平 面,图中字母 L 和 S 代表的角的度数与黄赤交角相同, 即 23°26′。第 2 题,地球越过 P 点时,太阳直射北回 归线,该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此后的一段时间内,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③图 3 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现象,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________现象,此时北半球节 气为________。
(2)看不同纬度,确定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①图 1,北半球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_; 南半球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_。
②图 3,北半球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_; 南半球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_。
5.黄赤交角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动。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判断节气 ①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A 时,北半球节气是 春分日 。 ②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C 时,北半球节气是 秋分日 。
③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 B ;北 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 D 。
答案:3.B 4.C
考点 2 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材回顾 1.昼夜长短:反映了 日照时间 的长短。 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 夏 半 年 : 太 阳 直 射 北 半 球 , 北 半 球 各 纬 度 昼长大于夜长 ,纬度越高,昼 越长 ,夜 越短 。 (2) 冬 半 年 : 太 阳 直 射 南 半 球 , 北 半 球 各 纬 度 昼长小于夜长 ,纬度越高,昼 越短 ,夜 越长 。
第 5 讲 地球的运动——公转
考纲点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点 1 地球公转的特点
教材回顾 1.方向:自西向东。 2.轨道形态:近似正圆的 椭圆形 。 3.周期:1 恒星年(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
4.地球公转位置和速度
(1)根据太阳直射的半球与四季更替顺序确定节气 (北半球)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比较内容
黄赤交角变化产生的影响
变大
变小
太阳直射范围(即回归线 纬度、热带范围)
变大
变小
极昼极夜范围
变大(极圈纬度变 变小(极圈纬度变
(即极圈纬度、寒带范围)
(3)春分→夏至→秋分 冬至→春分→夏至
小)
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变化幅度增大 变化幅度减小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变化幅度增大 变化幅度减小
季节的更替
更加明显
趋于不明显
对点演练 (2016·成都模拟)下图中 PQ 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 两个特殊点。读图完成 1~2 题。
1.图中字母 L 和 S 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
A.20°
B.23°26′
解析:第 3 题,当黄赤交角为 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 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 带地区)范围缩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极 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 范围扩大。第 4 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 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 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 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 万年是黄赤交 角的变动周期;太阳直射点最低的纬度应是赤道,即 0°。
答案:1.B 2.A
(2016·长沙五校联考)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 23.5°,最大时可达 24.24°,最小时为 22.1°,变动周期约 4 万年。读黄赤交 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 3~4 题。
3.黄赤交角为 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4.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 ①移动周期约 4 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低纬度为 22.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图忆知
图1
图2
图3
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示意图
(1)看昼夜特点,区分不同节气 ①图 1 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现象,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___Leabharlann Baidu____现象,此时北半球节 气是________。 ②图 2 中,全球昼夜现象的特点是________,此时 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
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地球公转位置是 B ,对 应节气是 夏至日 。
②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地球公转位置是 E ,对 应节气是 冬至日 。
③春分日时,太阳直射 赤道 ,地球公转位置是 A 。 ④秋分日时,地球公转位置是 D 。 (2)根据近日点和远日点判断地球公转速度 ①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位置是 E ,此时公转速 度 最快 。 ②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位置是 C ,此时公转速 度 最慢 。
①当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 DA 之间。
②地球公转由近日点到远日点期间,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情况是先向 北 移动至 北回归线 (纬度)再向 南 移 动。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名师点拨要点) 1.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3)看动态变化,分析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北半球昼长夜短的时段是____________;北半球昼 增长夜减短的时段是____________。
答案:(1)①极昼 极夜 夏至日 ②全球昼夜平分 春分日或秋分日 ③极夜 极昼 冬至日
(2)①昼长夜短 昼越长夜越短 昼短夜长 昼越 短夜越长 ②昼短夜长 昼越短夜越长 昼长夜短 昼越长夜越短
C.30°
D.66°34′
2.地球越过 P 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
() A.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解析:第 1 题,读图可以看到,PQ 连线是黄道平 面,图中字母 L 和 S 代表的角的度数与黄赤交角相同, 即 23°26′。第 2 题,地球越过 P 点时,太阳直射北回 归线,该线是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此后的一段时间内,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③图 3 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现象,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________现象,此时北半球节 气为________。
(2)看不同纬度,确定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①图 1,北半球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_; 南半球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_。
②图 3,北半球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_; 南半球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_。
5.黄赤交角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动。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判断节气 ①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A 时,北半球节气是 春分日 。 ②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C 时,北半球节气是 秋分日 。
③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 B ;北 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 D 。
答案:3.B 4.C
考点 2 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材回顾 1.昼夜长短:反映了 日照时间 的长短。 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 夏 半 年 : 太 阳 直 射 北 半 球 , 北 半 球 各 纬 度 昼长大于夜长 ,纬度越高,昼 越长 ,夜 越短 。 (2) 冬 半 年 : 太 阳 直 射 南 半 球 , 北 半 球 各 纬 度 昼长小于夜长 ,纬度越高,昼 越短 ,夜 越长 。
第 5 讲 地球的运动——公转
考纲点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点 1 地球公转的特点
教材回顾 1.方向:自西向东。 2.轨道形态:近似正圆的 椭圆形 。 3.周期:1 恒星年(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
4.地球公转位置和速度
(1)根据太阳直射的半球与四季更替顺序确定节气 (北半球)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比较内容
黄赤交角变化产生的影响
变大
变小
太阳直射范围(即回归线 纬度、热带范围)
变大
变小
极昼极夜范围
变大(极圈纬度变 变小(极圈纬度变
(即极圈纬度、寒带范围)
(3)春分→夏至→秋分 冬至→春分→夏至
小)
大)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变化幅度增大 变化幅度减小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变化幅度增大 变化幅度减小
季节的更替
更加明显
趋于不明显
对点演练 (2016·成都模拟)下图中 PQ 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 两个特殊点。读图完成 1~2 题。
1.图中字母 L 和 S 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
A.20°
B.23°26′
解析:第 3 题,当黄赤交角为 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 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 带地区)范围缩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极 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 范围扩大。第 4 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 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 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②③ 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 万年是黄赤交 角的变动周期;太阳直射点最低的纬度应是赤道,即 0°。
答案:1.B 2.A
(2016·长沙五校联考)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 23.5°,最大时可达 24.24°,最小时为 22.1°,变动周期约 4 万年。读黄赤交 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 3~4 题。
3.黄赤交角为 24.24°时( )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4.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 ①移动周期约 4 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低纬度为 22.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图忆知
图1
图2
图3
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示意图
(1)看昼夜特点,区分不同节气 ①图 1 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________现象,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___Leabharlann Baidu____现象,此时北半球节 气是________。 ②图 2 中,全球昼夜现象的特点是________,此时 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
①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地球公转位置是 B ,对 应节气是 夏至日 。
②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地球公转位置是 E ,对 应节气是 冬至日 。
③春分日时,太阳直射 赤道 ,地球公转位置是 A 。 ④秋分日时,地球公转位置是 D 。 (2)根据近日点和远日点判断地球公转速度 ①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位置是 E ,此时公转速 度 最快 。 ②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位置是 C ,此时公转速 度 最慢 。